人们总习惯对历史上的人物封上各式各样的形容词。如:"百年难得一见的名君","中兴之祖","悲剧性名将","贤夫人"**等,真是不胜枚举。而根据这些形容词能把复杂的历史纲目弄得明白清楚,且被世代相传,可真是在好 而不过的了。可是当政权交替的时候,在旧的价值观上一定又加上新的价值观,因此使得善与恶的标准随着时代的交替而有所改变的。
新的登基者为了使自己的地位名正言顺,他可以宣布自己是原在位的正统继承人;也可以把原在位者说成一个暴虐无道的昏君,以使自己的政权争夺成为一见光明正大的事。
历史的真相是不可能如此单纯,而对那些口耳相传的历史人物之描述更不可以一概信之。假若以当时的价值观,权力关系来观察以后的历史变化,那么说不定贤君变昏君,奸臣反而变忠臣了。
"淀君"是江户时代说书或小说常被提起的人物,据说是个受到丰臣秀吉宠爱的妖艳美女。她非常溺爱和秀吉所生的儿子-------秀赖,而和北政所(秀吉正室)对立。当秀吉死后,她以一介女流身分掌握大阪的政权,往往被秀吉旧臣的轻视,而且还和臣下的石田三成,小野治长有不正常的关系。这些事情被人认为是导致关原大会战和大阪之战的远因,同时,也被认定是使丰臣家破败的奸妇。
她真的是历史上的坏女人吗?姑且将所有评论放一旁,先来看看淀君双亲所走过的路。了解当时的局势,以及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大家庭如何对立,抗争,以及他们的想法又是如何后,再来下断语吧!
至于"淀君"这个称呼,乃是流传自江户时代说书人的口中。淀君本名"茶茶"。"淀君"的"淀"字是近世对于成年女性的称呼,大多表示"艺妓"之意,和"君倾城","游君"大致相同。因为她遁入家康家迷惑众武将,又何秀赖在大阪自杀,因此德川家的历史家便给了她"淀君"的称呼。
(注:淀字念"电",在中文没特别的意思,多半是指浅的湖泊的意思。)
小谷清洲公主
永禄十年(1567年),在近江的小谷城里,茶茶诞生了。当时,幕府已经式微,地方诸侯开始争夺天下。茶茶的父亲正是近江的诸侯浅井长政,母亲名为"阿市"。母亲阿市是尾张诸侯织田信长之妹。信长本来势力不大,但因娶美浓的大诸侯斋藤道三的女儿浓姬,接受了道三的援助,而逐渐壮大势力。信长先杀死了与他对立的弟弟信行,然后又在桶峡间斩杀了东海第一武将今川义元,等稳固了尾张基业后,连道三的孙子龙兴也被他从美浓放逐了。将妹妹阿市嫁给浅井长政也是那时候的事。 信长打算上京为了统一天下做准备,乃将自己的女儿督姬嫁给德川家康之子竹千代。而且更计划跟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结为亲家。在战国时代里,政治婚姻可是外交上的一种普通的手段。(女人的悲剧!)
浅井长政是江北诸侯浅井久政的长男。浅井家夺取了主家京极氏的领地,并接受朝仓家的援助,和江南的六角家相争。因而信长将妹妹阿市嫁给长政,结下这个婚姻同盟。只要浅井家打败六角家,信长就可以在美浓站稳脚?
但不能攻打有同盟关系的朝仓家。之后信长打算进京,考虑到后面的危险,所以跟浅井家结盟。当时长政二十岁,阿市十七岁,是永禄六年(1563年)的事。
事实上,当时的阿市有着"天下第一美女"之称。虽然是政治婚姻,但长政必定心里很高兴的。他们夫妻俩人感情和睦,十年内生了茶茶等三女二男。在小谷城内维持了几年的幸福时光。在此期间信长受足利义昭之请上京,使其的统一天下之路又迈进一步。因为不断受妹婿的帮忙,信长也将六角家消灭。
然而,两人关系不久之后就断绝了。足利义昭跟信长关系恶化,义昭和朝仓义景联手讨伐信长。信长为了揭发这项阴谋而命义景上京,以试试其心意如何。早想和信长为敌的义景当然不肯上京,于是信长便越过浅井家领地。
攻入朝仓家,使得和朝仓家有深厚友谊的浅井长政迷惑了,到底该破弃盟约,跟信长敌呢?还是眼睁睁的看朝仓家被信长灭亡?但是,长政认为是信长先背弃盟约攻打朝仓家,所以决定和信长为敌,并从背后袭击他。此一决定为长政跟阿市悲惨的未来揭开了序幕。(狠心的兄长害了妹妹的一生)
信长在千钧一发之际,撤回了京都,并马上讨伐浅井长政。浅井﹑朝仓联合军跟织田﹑德川联合军在伂川决战。信长获得了胜利,和长政又维持了短暂的和睦关系。此为元龟元年(1570)的事。不久,足利义昭被追讨的从京都逃到了河内,而朝仓家也在一乘谷全灭,连长政也被追击的逼到了绝路。天正元年(1573),信长包围了小谷城的长政,并劝他投降。可能是为了武士的面子,或长政不信任信长,所以长政根本不为所动。
在城池陷落前,长政把阿市和茶茶,阿初,阿江送到信长那边去。原本阿市打算跟长政共存亡,但为了抚育儿女,(母亲的抉择)以延续浅井家的香烟,所以阿市只好听从长政之言,逃离了小谷城。长政的两个儿子都早被送离小谷城。
等到妻子离开小谷城后﹐长政做出总攻击后,切腹自杀,年方二十九岁。(一代俊男的消逝)信长对于被长政从背后袭击一事一直耿耿于怀,所以把长政﹑久政﹑义景三人的头颅于京都游行示众,并悬于狱门之上。甚至连长政长子---万福丸都不放过,命羽柴秀吉在美浓的关原以签刑处死。
虽然在战国时代,男儿背负着承家业的宿命,在长大后可能会成为威胁。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小孩子且是信长的亲侄儿,如此做未免太绝情了吧!信长还发出"凡背叛者,一律诛全族"的宣言,可见他那份强烈的统一天下的野心,以及绝情。
当阿市知道儿子被杀后,并不知道是哥哥下的命令,只是对羽柴秀吉怀恨在心。秀吉本来想娶阿市为妾,但此时却扮演如此不讨好的角色。(谁会嫁给那个色猴子)
自此十年后,阿市就一直在信长包庇下住在清洲城里。而这段期间,信长则不断的忙着他统一天下的大业。
然而,天正十年(1582),发生了本能寺之变,信长在本能寺自杀。信长虽然狠毒,但终究是阿市的保护者,如今,阿市再度失去依靠了。不久,天下分为三路人马竞争。由信雄和家康﹑信孝跟胜家﹑秀胜跟秀吉组成。最后,在信孝的劝告下,阿市嫁给了胜家,(主要还是因为想找一个寄托,并不一定是爱情)但也因此,秀吉对胜家怀恨在心。(男人间的妒嫉,无奈!)之后,已三十六岁的阿市带着十六岁的茶茶,。及两个妹妹嫁到胜家根据地北之庄城。不久,秀吉跟胜家纷争越演越烈,最后双方在贱岳大战,胜家败北,北之庄城被包围。胜家决定自杀,阿市也愿意共存亡。秀吉想叫阿市出城,但阿市已经体验过那种逃亡滋味了,已经不想再重复了,还有秀吉是阿市的杀子仇人,所以阿市只将茶茶三姊妹送出城,以延续浅井﹑织田两家香火,自己则与胜家一同自杀,时值天正十一年(1583)。(死也不失身给色猴子!)
茶茶于是失去了继父和母亲,在战乱的环境中,茶茶已经是个十七岁的婷婷少女了。她是浅井﹑织田两家的香火传承人,此时她正要以一个成熟女性在历史舞台登场了。
成为仇敌秀吉的爱妾。(母亲死了,连女儿也不放过!变态!)
当秀吉攻陷北庄城时为天正十一年(1583),当时茶茶十七岁,阿初十四岁,阿江十一岁。天正十四年(1586),秀吉被封为关白,并赐姓丰臣。这段期间,秀吉攻入四国,大破长宗我部元亲。打败岛津义久,平定九州。还建造了大阪城,而家康也现出臣服之意,至此终于成功建立丰臣政权。
茶茶跟妹妹们在秀吉的安排下,以织田氏家族知名度日。然后将阿江许配给秀吉的表兄弟佐治一成,而阿初许配堂兄弟京极高次。那时茶茶已经二十岁,可能已经成为秀吉的爱妾了吧!?
秀吉除了正妻宁宁(北政所)之外,还有十六名妻妾。宁宁是秀吉还是一名步兵头的低下身分时娶来的,虽然贤淑,但一直没替秀吉生下儿子。至于秀吉的侧室还有如三九殿(信长五女),姬路殿(信包女),松丸殿(京极高吉之女),加贺殿(利家之女)等等。可惜也都没有替秀吉生下儿子。 (那麽多女人被色猴子糟蹋!可悲呀!不过,猴子遗传DNA是奇型,逮死!)
天正十六年(1588),茶茶怀孕了。秀吉于隔年在山城国筑了淀城给茶茶,五月二十七日茶茶就在淀城生下了儿子鹤松。赐城也就是等于承认茶茶为侧室,而茶茶也有了淀殿,淀之物,淀之女房等等的称号。(DNA出错!)
以五十二岁喜得一子,对秀吉而言确实是大喜。由于民间有"弃儿比较好扶养的传说"故先取名为"弃",后又取名为鹤松。
秀吉当时官拜关白,当然有一堆公卿诸侯来道贺。而鹤松于四个月大时就移居大阪城,这等于是宣告鹤松为秀吉的继承人。至于茶茶,在生下儿子后,地位大涨,终于可以替父母画画像,并加以供奉了。有了儿子的秀吉出兵关东,攻打小田原城的北条氏政,氏直父子。在阵中仍不忘关心鹤松的平安,而频频写信。当秀吉进军到奥州时,秀吉在写回家的信中居然称自己儿子为鹤松殿,真是太荒唐了。
然而喜悦总是短暂的。天正十九年(1591)的八月二日,住在淀城的鹤松生病了。秀吉异常惊慌,忙命神社佛阁为鹤松祈福,并招集京都所有名医为鹤松医病。但是三天候,也就是五日,鹤松竟以三岁之幼龄过世。
再京都东福寺内获知鹤松去世的消息后,秀吉乃剃顶髻(念:quot音),着丧服。毛利辉元和德川家康等诸侯也都来吊丧,并剃下顶髻以示哀掉。而这些剃下来的顶髻都埋在鹤松墓里。
此后秀吉变的非常憔悴,甚至有次夜里梦见鹤松后起床放声大哭,眼泪竟装满了便盆。鹤松死后那年十二月,秀吉将关白之职让给侄儿秀次,自封为太阁。隔年,也就是文禄元年(1592),在没有任何谋划下就出兵朝鲜。(唔,打我最想去逛的地方!幸好我们中国军队援朝!这段史eft最熟悉,恶!)
秀吉在肥前国的名护屋筑阵驻防,以做为出兵朝鲜的前线基地。并带着茶茶同行。秀吉于五十五岁丧子,心想可能命中注定无子,因此将职位让给侄儿兼养子的秀次。可是两年后茶茶又怀孕了。这是个在名护屋阵地中所孕育的胎儿。
茶茶于大阪城的二丸殿生下这个儿子。而秀吉一听到这个喜讯马上将之起名为拾儿,这是一个臣下的意见,代表着这个儿子是弃了又拾。由于秀吉很怕幼失去这个儿子,所以对这种迷信更加言听计从。
拾出生时,秀吉已经五十七岁,而茶茶为二十七岁,当然丰臣家诱因而后继有人了。身为天下人的侧室,又屡建奇功,地位自然更加巩固。从秀吉写给淀君实在收信人上称呼为茶茶就可以看出来。
在秀吉的正室跟众多侧室之间,得宠的茶茶跟她们的关系就竟如何呢?
正妻北政所跟茶茶的恶劣关系是历史说书人所津津乐道的事。
先来研究究竟北政所为何许人也。原来她是织田家步兵头浅野长胜的养女。和当时同为步兵头的木下藤吉郎成亲。当丈夫出人头地后,官拜内大臣时,朝廷就赐与北政所的称号。
另一方面,茶茶虽是杀父仇人的侧室,但终究是秀吉原先的主人家公主身分。而后宫正室跟侧室之间的顺序跟权力关系和出身是没有关连的。后宫内院自有其规矩在。况且秀吉仍把糟糠之妻当作正室,自然是没有轻视之意。对于一个权力者来说,处理好后宫之事以延续香火和管理天下诸侯一样重要。
根据江户时代的绘本小说"绘本太阁记"所描述,北政所和侧室三条殿﹑加贺殿等感情良好,而茶茶则和另一个侧室松丸殿的感情佳。双方分成两派,开始了明争暗斗。
关于她们明争暗斗有一小插曲。秀吉的臣下有一天从加贺的白山拿到珍贵的黑百合给北政所。北政所看了很是喜欢,便将茶茶她们这些侧室找来,举办欣赏黑百合的茶会。然而茶茶事先得知此事,马上偷偷派人也去把黑百合找来。在茶会中,只见茶茶一个人对黑百合滔滔不绝的形容着,因而令北政所觉得很无趣。而茶会后第三天,换茶茶自己举办茶会。当北政所看到黑百合竟再茶茶的花园中跟一些普通的花长在一起时,令北政所十分难堪。北政所将此事告知秀吉,秀吉竟命该名臣下切腹(真够衰的)。而北政所跟茶茶的关系也正式恶化。
然而,这也有可能是被故意加油添醋的也说不定。根据古文献的记载,当茶茶和松丸殿争执时,就是由北政所负责排解的。后代的说书都因松丸殿和茶茶同为贵族出身,所以说她们感情很好,然而史书上却是记载着她们处的很差,而北政所则是负责排解的。
而史书上也记载着秀吉因后宫混乱,所以对那些破坏规矩的人给予了严罚。当侧室夫人前往赏花时,连坐轿子都有先后顺序不得搞混。
秀吉在鹤松死后,失意之余将关白让给秀次,但万万没想到自己还会有个儿子。所以矛盾发生了,关白等职位照道理说原应是给拾儿的(秀赖),然而现在却都在秀次身上。于是秀吉开始有夺回职位的打算,两人关系恶化。
秀次开始变的自暴自?甚至被谣传将暗杀秀吉。文禄四年(1595),秀吉在高野山被人警告要小心秀次的叛意。可是不到十天,秀次竟然切腹自杀。
同年八月,秀次的儿子跟三十多名妻妾全被斩杀。并埋在同一个洞穴里,还造了个"秀次恶逆冢"。(变态老爸)
于是,京都等地开始有人讽刺秀吉的暴行,并以因果报应的说法警告秀吉。庆长元年(1596),拾儿已经四岁了。此时赐名为秀赖,而且秀吉还在京都为他筑新居。
在这个时候, 秀吉身体愈来愈差。恐惧死亡,加上对爱子的疼惜跟对未来的不安,使他觉得灾害就要来临了。
庆长三年(1598)的八月十六日,秀吉与世长辞。只留下如此的遗言-----露水滴落着,露水消失了,我的身体也随露水消失了。哎,梦终究还是一场梦啊!-----当时享年六十二岁。
而秀吉当时也留给了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景胜哥哥这五大老如下的遗言。
[请各位多多照顾秀赖,扶持他长大成人。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他了,所以麻烦各位务必多多为他烦心。至于其它详细之事可以请教五位奉行。要离开你们心中仍有不舍。](五奉行就是指石田三成﹑浅野左欓﹑增田长盛﹑长东正家跟前田玄以。)
这篇遗书中说明着秀吉对秀赖的不舍之情。
茶茶遵守了秀吉的遗言,于庆长四年(1599)的正月十日,和七岁的秀赖一同移居大阪城的西丸殿。德川家康等五大老也移居于此。而一直居住于大阪城的北政所也于同年九月出城移居京都的三本木。北政所是秀吉的正室夫人,理当由她来抚养秀赖以图丰臣家的安康。
然而,茶茶移居大阪不久后,传出了这样的传闻------茶茶跟大野冶长有私通的关系。-------大野冶长和茶茶年纪相若,据说有潘安之姿,又是茶茶乳娘的儿子,跟茶茶有私通关系实在是大有可能。也因此,丰臣家的家臣,掀起了一场严重的抗争。
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之官僚诸侯为一派,和秀吉手下的加藤清正,福岛正则,黑田如水,细川忠兴,藤堂高虎等武将对抗。三成一派支持茶茶,而清正一派支持北政所。然而两派相争,得利的却是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这只老狐狐狸。
三成看透了家康的野心,首先让家康去讨伐会津的上杉景胜,然后趁机在大阪举兵。西军由石田三成,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小早川秀秋,小西行长所组成。东军则由福岛正则,浅野幸长,黑田长政,加藤清正所组成。西军见家康不在攻陷了伏见城,此举正是好的开始。然后和返阵的家康对阵于美浓的关原。当时是庆长五年(1600)九月十五日。西军在战役中占尽优势,但是西军中的北政所之外甥小早川秀秋竟然倒戈向东军,结果形势逆转,西军首将三成的西军全被逮捕,送到京都三河原斩杀。家康削弱了西军诸侯的领地,改转封给东军诸侯。
家康打败了支持丰臣家的诸侯后,并没有马上要秀赖臣服。此举不过是代表他是秀赖的监护人罢了。但是权力的关系却已大大逆转,丰臣家已经沦为一介诸侯了。
战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庆长八年(1603),朝廷正式任命家康为征夷大将军,也就是所谓的江户幕府。至此,政权已经从丰臣家转移到德川家了。
而家康也对丰臣家展开怀柔政策,先册封秀赖为内大臣,之后把七岁的孙女千姬(秀忠之女)嫁给十一岁的秀赖。这是秀吉的遗愿,因此茶茶对此感到很欣喜。除此,家康还盛大的举行祭祀秀吉的仪式,更是让茶茶感激不已,当时茶茶还相信家康没有轻视丰臣家之意,等秀赖成年就会交还政权。
然而,家康很快就否定了茶茶的判断。不到两年的时间,也就是庆长十年(1605),家康把将军位让给秀忠,自己隐居大御所。此举正是告知天下,德川政权并非短暂的。然后家康派人命秀赖上京来祝贺秀忠就任,担任使者的正是秀吉的正室,已经出家为尼的北政所。
但茶茶却坚决的反对,声明如果勉强上京,将会先杀死秀赖然后再自杀。此时的茶茶的身份已非是秀吉侧室了,而是秀赖,未来天下人的母亲。假使秀赖臣服于家康,丰臣家就会没落。看来茶茶很惊恐。
对家康来说,如果秀赖乖乖上京祝贺,也就是承认丰臣家是德川家的诸侯,家康就没打算斩草除根。尽管天下已经是德川的了,但茶茶仍不死心,坚决不让秀赖成为一介臣服于他人的诸侯。结果终于让家康决心彻底扫除丰臣,以谋求政权的安定。
决定讨伐丰臣家后,被称为"老狐狸"的家康开始一步步削弱丰臣家的势力。秀吉在大阪城留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跟弹药粮食,家康打算先消耗掉这些物资再来攻打大阪。于是他找了个巧妙的借口,劝秀赖多盖些寺院来祈求保佑。
当时秀赖不过十来岁,尚未亲政,一切由茶茶决定。茶茶并没看透家康的恶劣用心,而听从了他的意见,开始大肆的建造寺院。由于费用的庞大,连秀吉辛苦留下的财宝都承受不住而耗尽了。此外,家康还禁止其它诸侯给予大阪财力的支持,足见他用心之狠了。
计划就如此的进行着,庆长十六年(1611),家康在京都二条城和秀赖会面了。会面就是代表德川家已经继承丰臣家成为天下主。但如果不来会面,正好落了个口实给家康出兵。虽然茶茶极力反对,但秀赖的近臣都表示赞同 ,连十九岁的秀赖也很想上京见家康。
秀赖和父亲一点也不像,是个身材修长,风度翩翩的贵公子。尽管如此,却不像是个可以号令天下的将军。不过家康在和秀赖会面后,却对心腹说道----秀赖是个英明人,不像是会听命于他人的人。---------
即使秀赖没有成为将军的实力,但是u要有希望丰臣家复权或对德川家反感的诸侯愿意给予支持,也将会形成一股足以威胁德川家的势力。
大阪之战与丰臣家的命运
耗资庞大的方广寺终于重建完成,而大佛﹑梵钟也完成了,于是决定再庆长十九年(1614)举行佛堂供养与开眼供养典礼。由丰臣家的家老片桐且元担任主事者,接受家康的指示做准备。一到七月下旬,人潮纷纷向京都集中
,十分热闹。
可是在仪式的前一天,也就是七月二十九日,突然从江户发出"梵钟的铭文和栋札有可疑之处,所以改由八月三日再开始供养仪式"的命令。
有关栋札上的疑点,是因为栋札上记载的大公栋梁之名脱落了,而且由清韩和尚所题的钟鼎铭文上有着"国家安康,君臣丰乐"等字句,而引起怀疑。在德川家的以心崇传针对此事做出以下的解释:"在家康二字里加入安字,而下一句也有安乐丰臣家之意"。此外在林罗山也有一句"君臣丰乐,子孙殷昌"的字样,同样也被多事者曲解成"只要丰臣家掌权,子孙就安乐"的意思。当然,家康自然不会错过此一良机。其实这些不过是莫须?这段铭文还被后世传诵着呢!
受到惊吓的片桐且元马上跑到骏府见家康,但家康却避不见面,还派人威胁且元道:"听说你再大阪聚集兵力准备对付我,真是太过分了!"。接着提出三个和平条件:
1:秀赖要改国号并离开大阪。
2:秀赖以人质身分到江户任职。
3:茶茶需要留在江户。
另一方面,茶茶也派大藏卿局往见家康,表明秀赖并无此意。结果家康不但接见卿局,口气也缓和许多,并叫秀赖可以安心来见他。
卿局见家康心平气和的,马上放心的回报茶茶。同时,且元也回到大阪,并向茶茶报告三个条件之事,并引起骚动。茶茶更是怒不可遏。秀吉所筑的大阪有何不妥?为何秀赖一定要当人质?难道我又要当家康的妻妾吗?
从家康接见卿局的态度,茶茶等人开始怀疑且元有叛意,而且元也觉得受了委屈而禁闭家中。这正好中了老奸巨猾的家康之计,丰臣家因此而分裂,近臣们都开始疏远秀赖了。
秀赖向骏府传使,他已经将且元的官位取消并将之放逐了。这就是等于否定了和平条件,宣告战争的开始。想必此时家康正为了秀赖中计而开心不已,家康已经73岁了,虽怕自己来日不多,但却苦于找不到借口攻打大阪。
如今有此良机,不禁因为高兴而年轻了不少。
战争开始后,茶茶派使要求诸侯出兵支持,但却没人响应。虽然募集了武士,但也只有真田幸村,长宗我部盛亲,毛利胜永,后藤又兵卫等人,再加上一些能力低劣的家臣,不过三万人左右。而家康带领二十万大军从骏府出?
o,往大阪前进,途中和从江户来的秀忠会合,于冬天在大阪开战。是为"大阪冬之战"。家康包围了大阪,用大炮攻击,在晚上命军队齐声大叫,用心理作战使茶茶心惊胆战。
茶茶终于接受家康的和议条件,虽然秀赖本人跟武将们都想抗战到底,但却被否决了。和议条件是:
1:秀赖和茶茶恢复原来身分。
2:释放人质
3. 家康退兵后,必须拆除大阪城的城墙跟城楼。
乍看之下,秀赖好象可以平安,茶茶就安心了。家康回骏府后,只有秀忠留在大阪城。
而大阪城也因此成为一座"裸城"。
这场冬天之战,家康胜利了。全国诸侯都目睹了大阪的惨状,这是家康故意要恐吓诸侯不可以有贰心。而所谓和议的提案,不过是用来破坏城池的策略。
大阪变的一无所有,也使家康面临难题,是该如何处置秀赖呢?是转封呢?还是当作浪人放逐于大阪,但秀赖成为浪人就不可以维持大阪了。所以家康索性就否决这两个方案而决心出兵。
庆长二十年(1615)四月,在大阪展开夏天之战,也就是大阪夏之战。由于大阪已经损坏,所以只有在野外开战。而家康有许多擅长野战的大将,丰臣军根本无力招架,退回城中。但是城内也发生有人倒戈,于是失去了大部?
秀赖跟茶茶及千姬(妻子)一起登上天守阁,打算自杀。但是近臣却加以阻止,并劝他们先退往其它城楼静观。
大野冶长提议将千姬送出城,并向家康请求放过秀赖跟茶茶。千姬虽平安出城,但家康却没同意要求,并加大火力全力进攻。
最后,大阪城已经是废城一座,秀赖在此状况下,跟近臣,母亲茶茶一起切腹自尽。当时秀赖23岁,茶茶49岁。
德川幕府自此维持了300年的和平。旧政权的败坏非现有政权的阴谋,而是秀赖的愚昧跟茶茶的专横所致。------历史上都是如此记载着。
事实上,茶茶对秀赖的溺爱确实是使秀赖无法成为一个名君。但如果秀赖出生于一个和平的时代而非以力量支配一切的战国时代,或许会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吧!?
此外,在重要时刻,茶茶也做出许多错误的决定。不能否定是她任性跟虚荣所致。假如他接受家康条件,成为地方上的一个诸侯国,也许就可以保全丰臣家血脉也说不定,但,这也不过是德川一方的说辞罢了。有谁知道之?那又会怎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