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老朽的宗教理论, 燕波钓叟宗教手札,依旧泛泛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性别:男-离线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发表于 2006-12-4 22: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老朽的宗教理论

序:

”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心理内心感悟或者以前未达成文字的观点,现在就以笔记的方式展现给大家,未必说的精准,因为宗教博大精深,稍微不注意就引入歧途,这篇没有确定的中心,想到哪写到哪,此亵渎罪过,见谅。”

1,宗教起源
2,三重考据
3,殷周政治、宗教(上):自然崇拜
4,殷周政治、宗教(中):图腾崇拜
5,殷周政治、宗教(下):殷周宗教和殷周政治的特征及地位与殷周时代的政治权力与宗教权力
6,道德经一般阐释

重新命题,同样,欢迎诸位网友出题,不特别超出宗教范畴即可。


敬请期待:塔罗牌的一般问题研究
              谎言的哲学(暂时涉及不深)
              个人喜欢陈平,估计即将动手写他一写

[ 本帖最后由 燕波钓叟 于 2006-12-10 20:3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更新速度很快啊

合并了另一个有关考据的帖子
更加充实了内容

可以加推荐了

[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06-12-7 19:4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发表于 2006-12-5 20: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宗教是什么?我只能说是种博大精深的东西,宗教代表什么?那种范围进入人类学范畴。近日潜水无数,拜读大作无数,看的我是心悦诚服,尤其是泉山居士 《歷史上對上帝存在的證明》,有感而发,当然未必值得信服,聊表寸心。
一、宗教起源若干问题的探究

神的出现必然有他的道理,就像居士所说“如果你走在荒野上, 在地上見到一隻手錶, 你就會知道它不可能是自然而然地出現在這兒的, 一定有一個手錶匠製造它來.” 因此我们必然要从神的产生开始探究,但是,单单的谈论神不如切入本质,谈论宗教。

    宗教的兴起,无论从何处论证,必然归结为思维的进化与发展,这就需要对人类的思维发展做出深一步的论证。
   心理学家仓石精一说:“思维是对“问题情境”作出解决办法所经历的过程的总称。”(也就是说一个动物为了寻找得到物质的办法,而有意识的寻觅工具的本能。)但这是不同于语言思维的动作思维。基于这种认识,人类开始寻找动物的动作思维像人类的语言思维转化的原因,而语言思维的出现会直接导致宗教的进一步升华,进入“神”崇拜的阶段。
   
      人类进化是一个漫长而有序的过程,他先是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前石器时代,同样,这样漫长的时代会直接导致人类思想的升华,那就是宗教的出现,也就是说宗教是建立在思维的基础上的,他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精神产物,但宗教出现的时期已不可考,至少在三重论证法面前,他的考证是苍白的。当然世界上不会有人放弃这个炙手可热的问题,他引起了无数的假说:万物有灵论、图腾崇拜论、自然崇拜论等。但是什么样的宗教适合动作思维阶段呢?在漫长而原始的社会,因为没有文字,我们难以考究,姑且置于一旁吧。但是我们知道一件事,宗教的发展离不开崇拜二字,甚至自始至终为崇拜服务,那么在动作思维的时代,人类是靠什么维持宗教的发展呢?那就是模仿(狩猎仪式和各种象形舞蹈)。

     近来靠闲暇时间查阅了宗教词典,发现了有趣的事情:

   (法术)准宗教现象之一,起源于早期原始社会,以特定的动作来影响或控制客观现象。
   (巫术)准宗教现象之一,起源于早期原始社会,依靠超自然力对客观强加影响或种植。
大家看出了什么?有没有看到动作思维的影子?但是在远古社会就有了对超自然的崇拜,因此是不是可以断言出某些问题呢?

    无论如何,法术永远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思维,他确信通过想法可以改变现状。但法术思维毕竟过于古老,我们难以明确真实的把握他。(虽然对他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一定层次,进一步的扩大研究已经进入章程。)
宗教的起源相信大家已经有蒙胧的概念了,暂不加赘述。

二、人类初期思维的若干问题的探究
宗教永远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文化,但是人类为什么会拥有超出于一般的思维呢?那就是符号(文字,图案等)。
    叶舒宪表示:“符号功能的发展过程同思维,理性的形成和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就人类种族而言,符号功能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同人的社会实践、同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结合起来”
经过考证,原始人的思维进化就跃然纸上了:
   延迟模仿(没有脱离一般动物的范畴,最基本的思维)→象征性模仿(记忆的产生,估计和宗教的起

源有关)→描绘试表象(思维的逐渐成熟,旧石器时代进入中后期的缩影)→表象思维→语言思维(旧

石器时代终结)

     连续的一系列进化,导致人类思维的进一步升华。但根源确是模仿二字,但是上面讲到过,“法术”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思维,那么导致他的原因就是自我中心而产生的优越感经过强化逐渐转化为“法术”思维。自我为中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对大自然的抗争和思维发展中潜移默化的一种风格,而原始人是不明白要服从客观规律的。既然有了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那么自然会想当然的做一些自认为有益的舞蹈等等,例如为了觅食而创造的象征性舞蹈,为了化解恐惧和宣泄的舞蹈。但他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使得符号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作为人类迅猛发展的工具。也正是因为符号的出现,人类才成为人类,成为万物的统帅。因为舞蹈,人类开始有了意识,才有了后来日益繁荣的宗教。 符号的历史任务就是改造人类社会,我们同样惊奇的发现了符号的价值,从出土的文献(化石等等,不要以为会是书籍)来看,原始宗教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著名的尼安德特人洞穴遗址)。
到了石器时代中期,我们的祖先们,开始进一步的使用符号——壁画!!!这是个激动人心的象征,他代表了不以动作为主的新物化空间造型符号形式。这是历史终于摆脱了动作行为的羁绊,开始了新的篇章。这使从物质话外壳转向心理表象的重大事件。而心理表象的发生则使思维越发的自由和灵敏。逐渐的图腾、辅助仪式等相聚登上历史舞台。
在新旧石器交替时代,心理表象则向语言表象转化,语言的产生意味着生产力的日益扩大,宗教也随之发展扩大。

三、以“神”为本的宗教思想
前面贫了那么多,想必大家已经鼾声如雷了,但是主题终于来了。
其实纵观整个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实在是差的可以,本能使他们亲善于自然,征服于自然,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他们逐渐发现“巫师”的力量已经靠不住了,人类再也不幻想借助什么超能力了!就这样,原始宗教主义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让位于哲学,宗教。
弗雷泽指出“正是由于原始人逐渐看到法术思维并不能偿其所愿带来客体的变化,因而乞求于神鬼”从而导致了对神的信仰,法术的解体带来了新的宗教。他把民间故事、神话作为蓝本开始重新占据新的位置,这也就证实了生产力带动神学发展最终毁灭之的道理一样,以“神”为本占住了脚。

杂思乱想:
诸位经过我的分析是不是得到了什么?“如果你走在荒野上, 在地上見到一隻手錶, 你就會知道它不可能是自然而然地出現在這兒的, 一定有一個手錶匠製造它來.”这句话本身一点错都没有,关键是宗教产生以至于神佛产生恐怕并非如此。那么泉山居士的大部分我就都能解释了,至于第五点,历来众说纷纭,至于相信上帝,不过是人类心灵的寄托,上面已经分析了。

[ 本帖最后由 燕波钓叟 于 2006-12-7 17:4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发表于 2006-12-6 21: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因为有段日子人经常问考据方法是什么,问的多了,难免厌倦

从乾嘉学派到多重考证
考据学在我国一直是久盛不衰,自汉至清,已延续了两千余年,最终形成了空前绝后的乾嘉学派(“乾嘉汉学家继承古代经学家考据训诂的方法,加以条理发展,治学以经学为主,以汉儒经注为宗,学风平实、严谨,不尚空谈。以古音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古字古音以明古训,明古训然后明经,为其共同的学术主张。此风自清初顾炎武开其端,中经阎若璩、胡渭等人的推阐,至惠栋、戴震、钱大昕而张大其说,迄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遂臻于极盛。这一学派首重音韵、文字、训诂之学,扩及史籍、诸子的校勘、辑佚、辨伪,留意金石、地理、天文、历法、数学、典章制度的考究。在诸经的校订疏解中,取得了超迈前代的成就。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亦有较大贡献。”)

乾嘉学派之所以空前绝后是因为无论在方法的严谨,知识的渊博融洽,还是在立论的精辟,见解的深邃方面,这一派都显示出超越古人的明显优势,说他绝后是因为五四以来,三岁读经的历史已经是一去不返,该派学者的素养,功力和学风都是中华学术史上难以企及性以及不可重复性。

然而,我们国学毕竟还是要发展的,穷则思变是我国历来传统。考据学的何去何从也使得无数的志士为此烦忧。

但是生产力是在不断进步的的,考据学亦是如此,新视野、新材料、新方法,王国维先生根据出土的甲骨文字的解读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

王国维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

他表示,利用地下考古材料的意义在于:一是可“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二是“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这在方法论上,不仅具有开拓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科学价值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二重考据分为“纸上材料”既六经、先秦诸子及《国语》《战国策》《史记》等等,和“地下材料”既甲金文等。这在方法论上,不仅具有开拓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科学价值。

二重考据发展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为古史研究打开了新局面,另一方面也给延续千年的考据方法重新带来了生机。人们不再固守非六经正史不足证的自我封闭试治学思路,开始自觉寻找文献之外的材料。

实际上,没有文字的考古材料,对于古书古史研究也同样重要。正如李学勤所指出:“考古发现的东西,或者遗址,或者墓葬,或者建筑,或者服饰,或者各种器物的形制,都可以印证古书”(《走出疑古时代》)。

那么,考据学逐渐进入了新的时代,有二重考据逐渐转型为三重考据,但是中国考据学的最大阻碍又呈现于人们面前:
     叶舒宪表示:“用国外的,世界的东西来论证中国的情况,这对于坚守夷夏之防,笃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国学传统而言,确实具有革命意义,可两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的封闭性和极端排外性使之仅能容忍出自余国地下挖掘的二重材料却难以接受异民族异文化尤其是在文明程度低于吾族原始文化的原始文化方面的旁证材料”

如果说王国维的二重考据法尚可在宋至清的今世学中溯其本原,那么郭沫若借鉴洋人而推考华夏祖先崇拜实质的第三重考据则局其开拓型意义,例如闻一多先生写下了著名的《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使考据学与人类学结缘,考据也从六经和正史扩充到《楚辞》《诗经》之中。
那什么是三重考证发呢?80年代,姜亮夫也提出过另一含义的“三重证据”,即在王国维二重证据的同时,再加上“文化人类学理论”。他特别强调研究古史要以摩尔根《古代社会》、弗雷泽《金枝》、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西方文化学理论为指导。
那么一个考据学的发展模式也就跃然纸上了:
       乾嘉学派→二重考据→三重考据→多重考据
      
       六经类(正史)→甲骨文,金文→国际,《楚辞》等文学作品的渗入

“二重证据”和“三重证据”,实际上涉及了多学科相结合问题。历史现象本是错综复杂的,只有从多角度入手,才能接近历史真相。从“二重证据”到“三重证据”,再到“多学科相结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深刻启示:史学研究必须突破界限,走综合协调、交叉发展的道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个人而言,并非易事。以先秦史研究而言,除历史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相当程度的古文字学、古音韵学、考古学、天文学、文化人类学等知识。因为这些学科都是互为渗透、彼此联系的。譬如,古文字里有历史的影子,古音的分布与流变体现着民族部落的迁移等等。

那么三重考据学能不能带来新的血液呢?就拿人所注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来说吧,因为三重考据的介入,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三重考据必然会逐渐发展,或者发展到多重考据也说不定,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本帖最后由 燕波钓叟 于 2006-12-6 11:04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燕波钓叟 于 2006-12-7 17:3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冲
(教头)

京兆郡公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5
功绩 872
帖子 6312
编号 56550
注册 2006-1-2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12-7 00: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楼主的分析未必适用于所有的宗教。期待下文,

[ 本帖最后由 林冲 于 2006-12-6 17:3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发表于 2006-12-7 18: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无环兄真是出了大难题,殷周是有名的断代工程,只好从《诗经》等来查询了
林冲兄所言及是,不过个人观点,一切都值得商榷
殷周政治、宗教(上):自然崇拜
殷周是指殷王国时代(或称商代,前16~前11世纪)和周王国时代的西周时期(前11~前8世纪)。政治、宗教
宗教信仰,是关于崇拜对象和神灵的价值观念体系。价值观念体系是一个时代的思想精髓,是社会现实的结晶。

历史资料表明,殷周时代仍然保留着丰富多彩的原始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这样,图腾咱们就可以一并讨论了。
首先,自我中心的衰退表明人类对自然必然性的认识有了巨大进步,幻想受到事实的校正,主观意识开始顺应客观现实条件。当人类对自身的力量游乐较为清醒的认识,不再幻想借助自身的行为或借超自然的力量来控制影响自然的进程时,法术思维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而让位哲学、科学、宗教等等。
弗雷泽指出,正是由于原始人逐渐看到法术思维并不能够偿其所愿带来客观的变化,所以乞灵于较高的能力“魔鬼、神灵”也就是说,法术的解体,带来了全新的宗教,这就是殷周宗教的背景。
自然崇拜
“戊辰卜,及今夕雨,弗及今夕雨?“
“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兹云,其雨?不其雨?
贞,兹云其有降?其雨?
庚午卜,贞,兹云其雨?
其 风,三羊、三犬、三豕。
上面所述文字中心是什么?对,是自然,也就是自然崇拜。所谓自然崇拜,是指人们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迷信和膜拜。自然崇拜的起源很早,大概在氏族时代初期即已产生。到了殷周时代,自然崇拜仍很流行,人们信仰的对象涉及大自然的许多方面,包括地神崇拜、山神崇拜、河神崇拜、日月星辰诸神崇拜,等等。
由《诗经》探寻自然崇拜
国风 邶风 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闻一多先生抛开旧注,风喻男,棘喻女暗喻父虐母,自此,风有了性别取向。
与此,雷、雨、云、日月和雨露同样赋予男性化。例如“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自此,人类开始借助自然来说明事理,那么这与自然崇拜确实有因果关系,先是乞求赐予,再到比喻,这证明了人类思想在殷周时代的重大转化,也标明了自然崇拜终将被取代而转之为“神”,这也是各国宗教转变的主体趋势
张荣明表示“殷周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使得这一时期既延存着丰富多彩的原始宗教信仰的内容,又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至上神上帝为核心的信仰体系。随着政治本身的不断发展,某些理性因素在不断成长。”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 本帖最后由 燕波钓叟 于 2006-12-7 19:5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发表于 2006-12-7 19: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现在舞蹈真是越来越漂亮了,扭的也越来越舒美了

殷周政治、宗教(中):图腾崇拜
1、狩猎舞蹈若干问题探究(上一篇讲的自然崇拜,其实没什么值得太过于费神的,而这篇就是另一个层次了)在以自我中心的法术思维中,人的力量被片面夸大,在那个时代,解决冲突的方式不是主观迁就于客观规律,而是主观意愿强行投射于客观。不让幻想屈服于现实,而是靠动作思维把幻想实际化。人类最早的符号行为便从这种主体意愿的外射,这种实践中的幻觉中逐渐发生了——其原始形态乃是当今原始部落仍旧可以看到的法术性狩猎舞蹈。
作为法术思维的一种形式的狩猎舞蹈,其实质乃是自我为中心的,其动机是主体操纵、控制自然客体的意愿。但正因为作为符号行为之始的法术舞蹈中,人类才称之为人类,才产生出了意识,孕育了使包括劳动经验在内的文化信息得以传递和交流、得以世代延续的载体。它表现为外在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已经成为内在生活、精神生活的萌芽。
正是因为狩猎舞蹈等原古宗教形式的出现,及大推动了人类思想,进而转入语言思维等等,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对自身力量认识更加清楚,也就直接的导致了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
2、图腾崇拜的若干问题
随着人类理性的增长,人们开始思考自身的来源,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就与这种思考有关。
图腾崇拜,《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是:“相信人与某一图腾有亲缘关系;或相信一群体或个人与某一图腾有神秘关系的信仰,称为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有如下特点:(1)认为图腾是伴侣、亲人、保护者、祖先或帮手,有超人的能力;人们尊敬、崇拜乃至畏惧图腾;(2)用特殊的名称和徽号代表图腾;(3)崇拜者在一定程度上与图腾合而为一,或者用象征的方法表示与图腾同化;(4)规定不得屠宰、食用或接触图腾甚至还规定回避图腾;(5)举行图腾崇拜的特殊仪式。
图腾(totem)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人们相信, 他们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并以之作为氏族的标志,予以保护和崇拜,这种崇拜就是图腾崇拜。图腾崇拜自母系氏族公社初期产生。殷周时期由于部族组织继续存在,故图腾崇拜犹存。
3、殷周的图腾崇拜
殷人的图腾是“玄鸟”。殷人以鸟为图腾可以从甲骨文、金文中找到证据。据胡厚宣先生研究,涉及鸟图腾的“甲骨8片,卜辞10条。 ……王亥之亥字上的鸟字从又,又即手,为《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传说之所自出。……卜辞又称王亥为高祖,高祖的意思就是遥远的祖先。所以,才把鸟图腾的符号,特加在王亥的亥字上边。”商晚期铜器“玄鸟妇壶”,“壶名即为玄鸟妇三字之合文,它的含义,是作壶者系以玄鸟为图腾的妇人。再就壶的形制环玮和纹饰精美考之,可以判断此妇即为简狄的后裔,又属商代的贵族。”[4] 周人图腾信仰的情形复杂些。《诗•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女原]。……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后人或谓“帝武”为足迹。《史记•周本纪》的载述甚为详细:“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女原]。……姜[女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巨人迹”是什么?也颇为神秘。周人的图腾到底是什么,就目前的研究情况而言,有龙图腾、龟图腾、麒麟图腾、熊图腾、稠图腾、天鼋图腾、虎图腾、月图腾、猩图腾诸说。虽难取得一致意见,但大家都承认:周人有图腾信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发表于 2006-12-7 19: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偶尔打听到的未必是真,仔细看看吧

张荣明:
上帝的文化原型
从其社会根源来说,上帝观念是现实社会中的人王在人们思想中的投影。但是,思想中的上帝并不等于思想中的人王,它是人王的“主人”和“先祖”,是整个宇宙的母体和秩序的主宰者。所以,上帝的原型[12],一方面具有现实人王的因素,另一方面又具有文化传统的因素和特征。与现实人王相同的因素,前文已作比较充分的叙述,我们把现实社会的人王称作上帝的“社会原型”;在一种特定的文化传统中,上帝远远超越某一个历史时代,既有特定的文化渊源,也有深远的文化影响,我们把这种文化渊源称之为上帝的“文化原型”。这里将要探讨的,正是上帝的文化原型。

其实这种观点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值得剔除的,都是主观意识片面扩大化造成的,不过在那个时代,好像没必要对他发出责难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发表于 2006-12-7 20: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算了,本来说更新别的着,想想,还是把这个弄完了吧
回无环,我的是随笔,资料随意翻翻书就能找到不少,我想到哪写哪是一贯作风。
殷周政治、宗教(下):殷周宗教特征及地位与殷周宗教权力的考证
无可奈何说《周礼》
郭沫若先生说过:“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周公制礼作乐说的影响,《周礼》一直被奉为“周公之书”。近几十年来,随着《周礼》神话的破灭,学术界就《周礼》的成书时代及其反映的社会内容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再加上我对《周礼》的不熟悉故,很难从中找到益处。
一、        殷周宗教特征及地位
因为语言思维的刚刚形成以及法术思维宗教意识的影响,那么注定着新的宗教的发展,‘神’的思想开始占据人们主体,人们开始寻找超自然力来维护人类的利益,也正因为如此,巫师这一类职业总是能感到他们的神秘与骄傲。过去尚以自身的动作或物化的造型符号对客体施加影响,但现在则产生了主题以起语词来实现情感意愿内容、操纵和控制自然法术手段。一些表示欲望的词语,一经说出,变算达到某种目的,巫师等也因此得到了很高的地位与权利。
殷周思想的突出特征是上帝信仰。上帝是伦理道德的立法者,是社会的主宰。在周代的思想家们看来,上帝的意志就是政治理性,只有顺从上帝的意志,政治方能清明,国运才能长久。 “爽邦由哲”(《尚书•大诰》)。他们认为,历史上的贤明君主治理国家繁荣昌盛,其成功秘诀正在于他们“秉哲”(《尚书•酒诰》)。能够“秉哲”的明君被人们称为“哲王”(同上),“自成汤咸至于帝乙”(同上)都是这样的圣人。一旦发生政治危机,人们便认为是当政者没有依照上帝的旨意办事。也就是说,自周朝开始“天意”意识在殷周已经普遍存在,“替天行道”也就成了正义性的一个显著标志。
张荣明表示:“殷王的政治行为被看成是受神灵之命,所谓“予迓续乃命于天”(《尚书•盘庚》)正是此一心态的活生生的体现。西周时代,周天子的政治、宗教活动被说成是“承帝事”。每一个国王即位,都要从祭司手中接过神圣的权杖(介圭),表示权力神授。在殷周社会,君主不但能控制臣民的躯体和行为,而且可以介入人们心灵深处,控制人们的灵魂。因而,宗教政治是一种无所不及、无时不在的极端专制统治。”那么也就证明了,从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看,上古宗教与政治是一体化的,不分彼此。殷周制度其实就是宗教与政治的结合体,无论是组成、制度、思想等等都有着后世无法比拟的特征,他们以祖庙来象征的政治、宗教制度。再加上对先祖的崇拜而产生的先祖配祀制度。则是殷周时代普遍的政治现象。
1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殷周时代是“王权政治”(王权政治是以方国(部落)联盟为基础、以共主(宗主)权为特征、以至上神为主要信仰对象的神权政治。)
2通常的宗教理论认为,人类宗教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原始多神宗教;第二阶段,至上神教;第三阶段,一神教。郭沫若说殷代的“帝”既是至上神,也是祖宗神;侯外庐说殷代宗教是祖宗一元神,周代宗教是天神与祖宗神并存的“二元崇拜”;范文澜说祖先崇拜在周人意识形态中占有“唯一重要的位置”。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过去学者们已经注意到上古宗教与中古宗教的明显不同。上古宗教与部族组织有关,我们称之为“部族至上神教”。
综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宗教的地位到底是什么,这里就不加赘述了。但是诸侯方国的强大,违忤王命,使得王权政治危机雪上加霜。一方面,王室东迁后更加贫弱,失去指挥诸侯的能力;另一方面,诸侯、方国坐大,不听调遣,渐兴“问鼎”之意。由“周郑交质”到“群雄争霸”,终致“周既不祀”、“秦并海内”,在古代华夏大地上展现了悲壮的一幕。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但他送走了中国上古时代的王权政治,迎来了中国政治的新曙光。

二殷周时代的政治权力与宗教权力
周代行分封之制,授民授疆土,建立了不同等级的政权(有限国家)。天子建国,诸侯立家,无论是“国”还是“家”,所取得的民和土都具有神授的性质;而且,正因为诸侯、大夫具有天然的、神授的资格,他们才得以受民受土,建立起不同等级的国家和宗教组织。
大量资料表明,在每一个诸侯国中,诸侯国君作为神授的统治者,拥有绝对的、唯一的主祭权。在君权与教权这两种权力上,教权比君权更深刻,更反映当时权力的本质。任何他人都不得分割或侵犯国君的主祭权利。例如:
秋七月, 于大庙,用致夫人。
瞒侵齐,遂伐我。公卜,使叔孙得臣追之,吉。
公入祀先君。
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公曰:“吾不堪也。”等等。
因此我们可以证实:诸侯和大夫不仅是具有等级特征的君主,而且是具有等级特征的教主。在周代的“封建”制度下,天子是绝对意义的君主和教主,他的意志具有政治上的最高权威。并且在殷周部族国家状态下,各级族组织的领袖不但是政治首脑,而且是宗教领袖,一身而二任。
当然了,诸行无常,盛者必衰。在政治的成长和宗教的衰落是中,我们可以发现,殷周时代的政治存在着渐变过程。国家机构职能的变化反映了政治权力与宗教权力的变化,权力内部构成的变化又标志着政治内涵的变化。正是在这种渐变当中,政治逐渐成长起来。社会也就逐渐转化为中古社会,而宗教则进一步依附于政治,再也起不到更高得作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侯外庐说殷代宗教是祖宗一元神,周代宗教是天神与祖宗神并存的“二元崇拜”

对于殷周二朝的宗教变化,衲子最关注的即在于此。
周武伐纣的时代,商的文明程度高于周,在宗教祭祀方面尤其明显,周代商后,便面临了一个较麻烦的问题:
商王室自称是“上帝”的子孙,上帝怎么会让外人把自己的后裔赶下王位呢?
于是周人淡化了“上帝”,而以天和天命取代,天和天命与王室血缘没有绝对的关系,它在乎的是“代理人”的德。

而为了世袭统治的稳固,同时也是因为较低的文明难以完全消除原较高文明的影响,周代的“天”其实还是“天命”与“上帝”的复合,
可以说是“天命”选择并决定了这个有“德”的血统。“天子”已经变成了“天”的契子。

中国的一神教或政教合一体制不可能发展成熟在这个历史的转折处就已经被确定了。

上帝的退隐在近千年前就预先回答了秦末揭杆起事者的问题——王侯将相无种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发表于 2006-12-8 19: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今天休假,明天更新
作为占位

更新图一张

[ 本帖最后由 燕波钓叟 于 2006-12-10 20:4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发表于 2006-12-9 20: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无环兄,这几天我得奔时去,晚几天再“大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8 18:1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93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