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从历史记载的路程考证东汉三国西晋时期成都、汉中与长安间的最主要交通路线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从历史记载的路程考证东汉三国西晋时期成都、汉中与长安间的最主要交通路线
历山学士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1
发表于 2006-11-9 10:0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从历史记载的路程考证东汉三国西晋时期成都、汉中与长安间的最主要交通路线
关于陇蜀交通历史变迁,因为所经道路有别,以致众说纷出。本文拟通过史书地理志关于各郡与都城里程的记载,大致推断东汉三国西晋时期陇蜀交通的主要通道。
因《续汉书》前的地理著作对于郡治与都城的里程都没有作详细记录,今日所能见的最早记录只有西晋史学家司马彪所作《续汉书 郡国志》,并为南朝梁时范晔《后汉书》所收。另,东晋史学家常璩所作《华阳国志》对秦岭以南的川陕鄂滇地区的历史地理沿革都有记载,且较《续汉书 郡国志》为晚,里程的准确度当更高,故作为重要参考。
一、 史籍记载的州郡距离
《后汉书 卷二十三 郡国志五》
汉中郡,秦置。雒阳西千九百九十里。
武都郡,武帝置。雒阳西一千九百六十里。
广汉郡,高帝置。雒阳西三千里。
蜀郡,秦置。雒阳西三千一百里。
京兆尹,秦内史,武帝改。其四县,建武十五年属。雒阳西九百五十里。
《华阳国志 卷二 汉中志》
梓潼郡,……去洛二千八百三十八里。
武都郡,本广汉西部都尉治也,……去洛一千八百七十八里。
阴平郡,本广汉北部都尉〔治〕……去洛二千三百四十四里。
《华阳国志 卷三 蜀志》
蜀郡,……去洛三千一百二十里。
广汉郡,……去洛三千里,去成都百二十里。
从记载可以看出汉中郡治(南郑,今汉中市区)距京兆尹(即长安,今西安西北)为1110汉里;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距京兆尹为1888汉里。蜀郡郡治(今四川成都)距京兆尹为2150~2170汉里。阴平郡治(今甘肃文县)与长安路程为1394汉里。
二、 现代交通相应的城市距离
1. 先看汉中与长安间的交通。
汉中与长安间的交通在两汉、三国以及晋代主要是通过褒斜道、故道联系。褒斜道所经大致沿今从眉县经太白到达留坝武关驿镇的210省道,及武关驿镇到汉中市区的316国道,沿途为256.5公里。而眉县到西安的路程沿310国道为135公里。这样,西安至汉中沿褒斜道为391.5公里,合941.6汉里(1汉里合今市里0.8316里,0.4158公里,参《中国里的长度演变考》,杨生民,《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1)。此距离较《续汉书》所计算距离为短,可见此路线虽不是后汉时的主要道路,确是比较便捷的。
故道从宝鸡到凤县的这一段,历史上也没有异议,主要是从宝鸡大致沿宝成铁路一线至凤县。今宝鸡到西安的沿310国道为197公里,宝成铁路宝鸡到凤州91公里,凤州镇到凤县沿212省道为16公里。主要争论是在凤县以南,入汉中是继续通过沿嘉陵江的道路还是通过其他道路。主要有四种说法:
第一, 从凤县转东南方向,经今天南星镇、留侯镇、留坝县城、武关驿镇(即连云栈道)与褒斜道汇合南入汉中。但是,这段被称为“连云栈道”的道路现在很明确为北魏所开,秦汉不存,故不予考虑。
第二, 从凤县沿嘉陵江向南至略阳,转西南经何家岩镇、黑河坝乡,沿沮水经茶店镇(汉沮县)、武侯镇(古阳平关)、勉县(汉沔阳)而至汉中。宝鸡到略阳,宝成铁路路程为215公里,略阳到汉中沿309省道里程为116公里。如果沿此路线,西安到汉中路程为528公里,合1270汉里。
第三, 从凤县沿嘉陵江向南至略阳,转西南经接官厅镇(古飞仙岭)沿汉江北源大林河(古陈平水)经庙坝乡到大安镇(唐金牛县),在向东到汉中。宝鸡到略阳,宝成铁路路程为215公里,略阳到大安镇沿公路为52公里,大安到汉中沿为108国道88公里。则此路线略阳到汉中为140公里,如果沿此路线,西安到汉中路程为552公里,合1329汉里。
第四, 从略阳沿嘉陵江继续向南到达宁强阳平关镇,然后折向东北,经代家坝、大安、青羊驿、武侯镇、勉县而至汉中。宝成铁路宝鸡到阳平关路程为271公里,阳平关镇到汉中沿公路及108国道里程为117公里。。如果沿此路线,西安到汉中路程为585公里,合1407汉里。
不难看出通过茶店-武侯镇的路线似乎是比较符合历史记载的。
2. 再看成都与长安间的交通。
因从广元昭化镇南下继续沿嘉陵江绕行阆中、郪县的路程远较石牛道为远。宝成铁路广元以南段所经与历史上的石牛道不同,且不经过梓潼,我们取国道108的路线来计算。另外,石牛道梓潼以下路线是唯一的,我们可以通过验证梓潼到长安的距离来推断成都到长安的交通路线。
研究梓潼到长安的距离,第一个问题是,梓潼到长安是不是必须通过汉中。我们分别来看。
第一, 如果从梓潼到长安必须通过汉中,则梓潼到汉中距离就为778汉里。又分为三种情况:
A. 从汉中经大安、宁强县城、四川广元至梓潼,即沿108国道而行。路程为374公里,合899.5汉里。
B. 从汉中经大安、阳平关镇,沿嘉陵江南下广元再沿108国道而行。汉中到阳平关镇沿108国道及公路距离为117公里,阳平关镇到广元沿宝成铁路为79公里,四川广元至梓潼沿108国道为157公里。如果沿此路线,汉中到梓潼距离为353公里,合849汉里。
C. 从汉中经大安、阳平关镇、燕子砭镇、广坪镇、四川青川沙州镇(两汉白水),然后沿白龙江向西南,到达广元昭化镇(汉葭萌、三国汉寿)然后南下梓潼。汉中经108国道及公路到沙州镇路程为203公里,从沙洲沿212国道到广元宝轮镇距离为120公里(宝轮镇据广元25公里)。宝轮镇到梓潼沿108国道为132公里。宝轮镇东南到昭化镇是水泥路,长21公里。宝轮镇沿108国道至剑阁县剑门镇的距离,与经沿水泥路经昭化到剑门镇的距离差不多。所以,我们以宝轮镇到剑门镇的108国道,代替经昭化到剑门镇水泥路路程。如果沿此路线,汉中到梓潼距离为455公里,合1094汉里。
不难看出,从梓潼通过汉中到达长安,最符合历史记载的路线是从阳平关镇直下广元昭化的路线,仅差61汉里,约25公里。
第二, 如果从梓潼到长安不通过汉中,则情况比较复杂。
首先,阳平关镇以南,有两条路线,即前面提到的从燕子砭镇直接南下广元的路线和经过青川沙州镇的路线。
A. 从燕子砭镇直接南下广元的路线。宝成铁路阳平关镇至广元段路程为79公里,国道108广元与梓潼里程为157公里。则沿此路线,阳平关镇到梓潼距离为236公里。
B. 经过青川沙州镇的路线。阳平关镇到四川沙洲里程为86公里。前面提到,从沙洲沿212国道到广元宝轮镇距离为120公里。广元到宝轮镇25公里,则宝轮镇到梓潼沿108国道为132公里。则沿此路线,阳平关镇到梓潼距离为338公里。
其次,阳平关镇以北以东,有三条路线,分别是嘉陵江线和上面提到的陈平水线、茶店-武侯镇线。
A. 嘉陵江线宝成铁路宝鸡到阳平关镇距离为271公里,则此线阳平关镇到长安距离为468公里。
B. 陈平水线 阳平关镇到大安镇公路29公里, 大安镇到略阳沿公路为52公里,略阳到宝鸡宝成铁路215公里,则此线阳平关镇到长安距离为493公里。
C. 茶店-武侯镇线阳平关镇到大安镇公路29公里,大安镇到武侯镇沿108国道36公里,武侯镇到略阳沿309省道64公里,略阳到宝鸡宝成铁路215公里,则此线阳平关镇到长安距离为541公里。
然后,我们把南北线路两两组合相加得到不同线路长安到梓潼的距离:AA-704公里,合1693汉里; AB-729公里,合1753汉里; AC-777公里,合1869汉里; BA-806公里,合1938汉里; BB-831公里,合1999汉里; BC-879公里,合2113汉里。
不难看出,从梓潼不通过汉中到达长安,经过广元、阳平关镇嘉陵江沿线与茶店-武侯镇线结合的路线以及经过青川沙洲(两汉白水县)与阳平关、略阳的嘉陵江线结合的路线,是与历史记载比较接近的。但考虑到略阳阳平关镇一段嘉陵江比较难行。似乎后者更应作为与历史记载相符的路线。
李之勤先生在《既“回远“而又不甚“回远”--论故道在川陕诸驿道中的特殊地位》(《西北史地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中比较了嘉陵江线、茶店-武侯镇线(在其文中称为“西县线”),提到《元和郡县志》、《通典》等书中得出经过飞仙岭、金牛驿的沮水线,长安到利州的路程为1380里。按《元和郡县志》,从利州继续向南经剑州(辖梓潼)、绵州、汉州到成都的距离为760里。则此路线长安到成都为2140里。与《汉书》、《华阳国志》等所记载的2150-2170汉里非常接近。但是,唐时阳平关以南入蜀已经该行沿嘉陵江经过广元朝天的路线。若用此路线的2140里减去成都梓潼间的282里(含唐里制相当),得到此线路长安梓潼间距离为1858里。与我们上面得出的AB线路相差100里左右。
附注:国道、公路里程均参交通地图册,铁路里程参维基百科宝成铁路条。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07-9-21 14:55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2
发表于 2006-11-9 12: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个距离算的好,赞。感谢学士分享。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fillppo
(青城十九侠)
襄阳侯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1
功绩
718
帖子
1728
编号
79033
注册
2006-8-14
来自
蜀山仙剑派
#3
发表于 2006-11-9 14: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黄河的河道迁移考虑过没有?
国道很多都是新中国建立以后修的,三国时期的修路水平还没有达到
炸石开山的地步吧
古代的官道路程比这个只远不近
[
本帖最后由 fillppo 于 2006-11-9 14:52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4
发表于 2006-11-9 14: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大河在中下游的改道,是因泥沙冲积。没听说高山间的上游峡谷也改道的,除非SUPER大地震或者造山运动(SUPER地震可以阻断河流但也不会改变峡谷地貌啊)。
单就青川沙州镇的路线来论,学士前几天帖了图,那是因河谷之势而成之道。应该是再古也难变的。
其他线路,铁路长度因穿山打洞之故,理应稍短。
但不知公路里程如何?所选路线所循之山谷走向相同的话,古道反倒该比公路短些了。实地踏勘,随处可见便道依山傍崖凿壁为栈而过,公路反倒才是围山盘旋不胜繁复。究其原因,上世纪上半叶汽车马力苦不够大,而古代蜀民有鸡公车无惧攀险,战时辎重车辆语陡坡处自有人推,汽车道不能按人推标准来设计,所以,,,,
楼上的质疑是把公路里程和铁路混淆的缘故吧?
[
本帖最后由 廖化将军 于 2006-11-9 14:37 编辑
]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fillppo
(青城十九侠)
襄阳侯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1
功绩
718
帖子
1728
编号
79033
注册
2006-8-14
来自
蜀山仙剑派
#5
发表于 2006-11-9 15: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代也是可以破山开路的,这点是我的错误
比如后汉时期,在今陕西褒城鸡头关下修栈道时,经过横亘在褒河南岸耸立的石壁,名为“褒屏”,
曾用火石法开通了长14米,宽3.95~4.25米、高4~4.75米的隧洞
火石法先用柴烧炙岩石,然后泼以浓醋,使之粉碎,再用工具铲除,逐渐挖成山洞。
不过又根据史载,大多数的栈道,在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已毁于战火,
所以单单论三国时期,道路交通较之东汉时期又困难不少,
这些数据只能算是理论值吧
关于黄河河流的改道,会影响到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以下所有流域
但是根据历史记载,仅王莽三年,黄河下流出现过决口现象,
三国时期未出现黄河改道而影响中游的问题,楼主的论证应该是合理的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cocowind20000
(混在三国)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90665
注册
2006-11-9
#6
发表于 2006-11-9 16:1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道路有时不能算距离的
道路有时不能能算距离的,比如沿途城市的发展情况,某些官员的个人习惯,等,都会影响到道路的走向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
★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7
发表于 2006-11-9 17: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现在从成都到西安应该不经过南郑吧?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历山学士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8
发表于 2006-11-9 17:3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总的来说,后代道路对前代都有一定的继承关系。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原来道路不能满足要求,那么对道路来说,不外两方面:一、原路拓宽或截曲为直--但在山区,道路所经总的来说变化较平原为少;二、另开新路,所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也。
文中所讨论的区域,在西安以西,兰州以东,黄河此段,远在蒙古,即使有所变迁,影响也不致很大。
文中对于古代与现代的道路变化给与了充分考虑,例如,石牛道葭萌以下的南段所经,历史有明确记载,所以取接近记载的108国道里程而不取宝成铁路南段。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06-11-9 17:39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9
发表于 2006-12-5 00: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学士,提醒一下,请计算一下梓潼到成都的里程。
按照你提供的资料,是262汉里,对吧?
3100-2838=262
你再看看108国道从今四川梓潼到成都有多少里程?恐怕远远不止此数值吧?能给解释一下吗?或者你选择的基准点——梓潼,本身就有问题?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历山学士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10
发表于 2006-12-5 11:2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12-5 00:32 发表
学士,提醒一下,请计算一下梓潼到成都的里程。
按照你提供的资料,是262汉里,对吧?
3100-2838=262
你再看看108国道从今四川梓潼到成都有多少里程?恐怕远远不止此数值吧?能给解释一下吗?或者你选择的基 ...
第一,关于金牛道的记载,一般南到梓潼石牛铺,石牛铺以下道路不止一条。
第二,今108国道,梓潼53-绵阳57-德阳60-成都,梓潼到成都共计170公里。
按照《华阳国志》计算,为3120-2838=282汉里,合117.26公里。
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是,梓潼到成都已经不是狭隘的山路,古今所经我认为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石牛道与108国道梓潼到成都段不吻合,但梓潼以北山路为主,我认为古今变化不大。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06-12-5 11:49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11
发表于 2006-12-6 18: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一,关于金牛道的记载,一般南到梓潼石牛铺,石牛铺以下道路不止一条。
第二,今108国道,梓潼53-绵阳57-德阳60-成都,梓潼到成都共计170公里。
按照《华阳国志》计算,为3120-2838=282汉里,合117.26公里。
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是,梓潼到成都已经不是狭隘的山路,古今所经我认为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石牛道与108国道梓潼到成都段不吻合,但梓潼以北山路为主,我认为古今变化不大。
你的观点不正确。古代道路,在山区与今天会有较大差别,而在平原,基本都走直线,差别不大。
由于梓潼的距离差别出入不小,因此你由此得出的某条路线更符合古代记载,就不准确了,因为如果梓潼位置变化,你的结论也就要改变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历山学士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12
发表于 2006-12-7 09:4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12-6 18:27 发表
引用——第一,关于金牛道的记载,一般南到梓潼石牛铺,石牛铺以下道路不止一条。
第二,今108国道,梓潼53-绵阳57-德阳60-成都,梓潼到成都共计170公里。
按照《华阳国志》计算,为3120-2838=282汉里,合11 ...
完全是无理狡辩,道路的作用主要是沟通行政设置。
山地谷道古今变化小,道路所经行政设置变化也小。
平原之地,行政之所变化无偿,自然道路所经多变!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13
发表于 2007-1-2 00: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你难道认为,人们会找一个平原上没有道路通行的地方建立一个行政设置?
你大概真不知道这些城市是怎么形成的吧?
大部分的城市,都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在道路旁边,在交通道口,由于人来人往,才会逐渐形成集镇,进而扩大成城市和行政设置。
在山区,一旦行政设置迁走,那么这里很快就荒凉了,人口也很快迁走,因此原道路很容易荒废;而在平原则不同,即使行政设置迁走,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好,适合居住,人们也会继续在这里生活,因此,道路会继续被使用。
因此我说古今道路在山区差异大,而在平原差异小。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历山学士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14
发表于 2007-1-11 17:3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7-1-2 00:11 发表
你难道认为,人们会找一个平原上没有道路通行的地方建立一个行政设置?
你大概真不知道这些城市是怎么形成的吧?
大部分的城市,都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在道路旁边,在交通道口,由于人来人往,才会 ...
你难道认为,人们会找一个平原上没有道路通行的地方建立一个行政设置?
你大概真不知道这些城市是怎么形成的吧?
大部分的城市,都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在道路旁边,在交通道口,由于人来人往,才会逐渐形成集镇,进而扩大成城市和行政设置。
在山区,一旦行政设置迁走,那么这里很快就荒凉了,人口也很快迁走,因此原道路很容易荒废;而在平原则不同,即使行政设置迁走,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好,适合居住,人们也会继续在这里生活,因此,道路会继续被使用。
因此我说古今道路在山区差异大,而在平原差异小。
城市再怎么逐步发展也是需要有人来发展,人又不是在每个据点的石头里蹦出来的,当然要首先通过道路来到这个地点才有城市发展,这是前提前提!
如果经过宁强的六朝后的石牛道,在秦汉时代已经有了,如果秦汉时期,在距离如此之长的山路上连一个中继点、驿站都没有,我想这是死路一条!之所以没有秦汉遗址发现,说明这条道路本不是秦汉时代开辟的!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07-1-11 17:41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15
发表于 2007-2-4 17: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代被废弃的城很多,并不是现在都能发现遗址,但是我们并不因此而否定其存在。比如:《水经注》中的张鲁城,就在古阳平附近,至今都没有发现城市遗址,难道就说《水经注》在胡编?
不要别人一提不同意见你就急眼,你又不是伟大领袖,永远正确!!!
有点基本的学术涵养,对你以后的成长有好处!唉,现在的小孩子们那。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历山学士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16
发表于 2007-2-7 15:0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7-2-4 17:13 发表
古代被废弃的城很多,并不是现在都能发现遗址,但是我们并不因此而否定其存在。比如《水经注》张鲁城中的张鲁城,就在古阳平附近,至今都没有发现城市遗址,难道就说《水经注》在胡编?
不要别人一提不同意见你就 ...
对,被废弃的很多,但是遗址根记载是互相补充、互相印证的。张鲁城有《水经注》的记载,自然是存在的,但是其规模就未可知。又在江边,今天不存也很正常。
你可有任何记载证明秦汉时代石牛道经过宁强?
记载找不到就只能找遗址。而从汉中经过今天宁强的后世石牛道,有多长的路程你是知道的。
如此长的路线上没有一个秦汉遗址,且这条路线也不是大河所经,若有秦汉城池存在,又如何被毁弃?
既没有记载,有没有遗址作为证据,都只能说明在秦汉时这条通路没有被利用。
而两汉石牛道,有多处记载证明,汉中通往成都经过白水。这条路线上,秦汉遗址又很多,为什么这些都没有被毁弃?!记载与遗址两方面的证据都存在,你又有什么话说?
还是要靠耍赖?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07-2-7 15:10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17 07:0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54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