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楼主是看了哪个论坛谁转的哪个贴子,这样的怨念起来.
其实即使是在古代,对联也非楼主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做联",因为做联有个先决条件就是起码要认得字,而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的人是不认字的,能有机会读书识字的人已经是知识分子文化人,一个村里也未见得有几个,而且会被送去读书的孩子都是要一路考上去的,那就是文人,而好友相聚茶余饭后甚至相亲都能对起对子来,更是典型的文人所为.不要说在读书人不多的古代,就是在大多数人都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现代社会,聚餐时有谁能想起对对子来的,说几个浅黄色小段子的情况恐怕倒多些.
另一个,通俗不等于俗,白居易做诗,念给七十岁的老太太听对方都听的懂,可谓通俗,但是他的诗并不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谁也不能说看不懂吧.其实大部分的诗都是很通俗的,像千家诗里的选诗,那是幼童启蒙的读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谁又能说看不懂.而大多数意境联的句子,写景状物大约亦是如此,如果这类的句子还要被指为"普通人看不懂",那我觉得是对现代普通人的贬低了.
诗里也有打油诗,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喊娘的喊娘,有意思么,是有意思,但不是主流.我倒从来不反对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但如果全成了这个格局,只怕连向阳门第春长在,积善人家庆有余这样的对子都保不住了.
最后说一点可能是让人听着不太顺耳的话,吟诗也好填词也罢以至对联制谜等,不过是以此遣兴,是所谓不做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如果水平高的人对我不屑一顾,且随他去,而有的人觉的我的东西不好玩看不明白,亦随他去,而在这个世上,总还有几个人和我臭味相投,人生二三知已足亦,即使退一万步讲一个人也没有,那我自得其乐亦乐在其中.
也不知道是什么人的什么贴子引了这样一番议论,其实,指责别人故作清高与指责别人水平低下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想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其他人.想起一个内部笑话,有高风者自去,得低风者亦自去,余不高不低,唯中风耳.
[ 本帖最后由 摇光 于 2006-7-30 14:5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