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动漫先锋
» 欧洲漫画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欧洲漫画, 转载自中国动画网,编辑:董华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1
发表于 2005-1-20 09:0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浅析欧洲漫画发展的轨迹
记者:当今国内很多动漫迷们对日、韩的动漫产业了解的甚多,可是对于欧洲漫画却知道的甚少,而且在国内欧洲漫画也一直没有被正式的引进与介绍,所以这里我们请来了欧阳应霁老师、余光照老师、毕安生教授和大家一起来谈谈有关欧洲的漫画,使喜欢欧洲漫画的动漫迷们能走近欧漫,初步地了解欧洲漫画发展的轨迹。欧阳老师看的漫画很多很杂,就由他先开场吧。
欧阳:先从我最早阅读漫画的经验开始讲吧。我的整个童年都在香港,小时候因为家里的关系,看了很多漫画,有日本的,有香港本地的,也有内地的小人书,还有美系超人与迪斯尼系统。相对来说,欧洲漫画就比较后期,我正式接触欧洲漫画,也是到了念大学的年代,大一时第一次到欧洲旅行,是我看欧洲漫画最初的经验。有点像是发现了新世界,原来漫画可以是这样,不管是内容,还是各种各样的处理的手法,完全是开创了很大的阅读与想象的空间。短短的时间内要谈所有我喜欢的作品,把喜欢的作者通通讲过来,可能谈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余:我在他们两人面前谈欧洲漫画,真是有点不自量力,所以我只能讲我是怎么看到欧洲漫画的。我从小在台湾长大,所以漫画经验比较偏重于日本,小时候常看的是《好小子》这一类的,还有一些漫画杂志,还有一套非常渴望看到的漫画是《零号女刑警》,因为内容有点限制级。
台湾的父母不会鼓励小孩子看漫画,所以都是自己去找来看。这跟法国家庭不一样,等一下毕老师可能会提到。我小时候成长的过程对漫画可能只是有点禁忌的好玩的休闲读物。没有牵扯到什么父母传承啦,可是后来上了大学,因为学法语的关系,所以我的第一部欧洲漫画,非常自然的就是丁丁。
那时看欧洲漫画的印象是,差别非常巨大,日本漫画都是小小一本,印刷非常破烂,我可能必须在出租店看,后来却变的很有气质的在翻着大本的丁丁漫画。印刷又好。所以我接触到欧洲漫画,已经不是小时候的心情,而是接近成人的心情。来重新看到漫画的别种样子,跟小时候的认识完全不一样。所以后来自己会特别去找欧洲漫画或美国漫画、日本漫画来看,变成是我自己有意识的动作,我想多了解漫画,想多看这些视觉这一方面的东西,这是个人的兴趣,我只能说我的阅读经验是不断有意识的往前追。
毕:我记得我小时候,1950、1960年的时候,每个礼拜四早上有一本《米老鼠》杂志、两本丁丁杂志、跟一本《Spirou》,为什么是礼拜四?因为星期四不必上课,商人知道孩子们会在路上买这些杂志。米老鼠是美国的,可是丁丁跟史壁虎很有名。丁丁,我想每个法国小孩子都从丁丁那里开始知道中国、非洲的故事。丁丁跟史壁虎不是法国的漫画,是比利时的,在布鲁塞尔开始了所谓的比利时派。1960到1965年的时候,有一本新杂志《Pilote》出现,有比较多法国的故事,有Asterix,是非常法国幽默的作品,也拍成电影,有很多笑点是只有法国人才能理解的幽默。1970年时,有很多人开始跟《Pilote》合作,有更多情色、政治性的漫画,也更有创意、文化。我想欧洲漫画非常理性,很有结构性。
记者:大家看漫画都有不同的轨迹,国内也有不少看欧洲漫画的读者,我这边只是因为越看口味越重,不小心就变成了编漫画的人。可以跟家人讲说,其实看漫画也可以变成一种职业。那我们来听听看漫画是怎么成为一个创作人。
欧阳:我是在那种有很多很多漫画的家庭中长大,父亲也是画家,在《文汇报》上画过漫画专栏。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所以很自然的觉得漫画很好玩,因为太自然太习惯了,也没有很理性地自问:为什么想画漫画。所以小学四、五年级就开始投稿,后来中学时期也一直在投稿。变成是一种很习惯的事情。回想起来,在大学第一次去欧洲旅行前,还有一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Sempe。才发现原来漫画可以这么知识分子,当时我是12岁,不知道为什么,很容易就融入Sempe那种小资产阶级的气氛里。
到了第一趟欧洲的旅行,回来时很惨,行李都超重。当时跟初恋情人一起去旅行,可是回来就分手了。分手的原因很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对漫画的热情比对她来的高。在旅行中,根本没有好好照顾她,一直在书店埋头看漫画。在英国时还好,买的书都还看得懂,但是在法国或欧洲其它地方,就会碰到一个我到现在还是很大的遗憾,不懂欧洲的语言。虽然认识不少欧洲的创作者,也用英文沟通,但是说真的,他们的作品,有的我没有真正看懂,漫画在这个层次来说,是很有地域性的,不同国家用不同的语言创作,对我来讲,我算是很爱漫画的人,但是没有办法进入他们创作的世界,那种痛苦很难讲的清楚。
我每年都会去法国的安古兰漫画展,它是欧洲最大、资格最老的漫画展,里面的漫画展,从最大的出版社到最小的前卫出版社都有陈列。我第一次去,也是跟黄健和一起去,真是一次大开眼界的经验,但是几年看下来,每次心情都不同,现在也还是这样,虽然交到一些朋友,也有活动交流,但是我没办法真正看懂,那种感觉很难受。所以也希望,如果有可能,好的欧洲漫画可以有多一点翻译,让我们有多一些机会去了解。
毕:漫画的故事改变很多,我小时候,买米老鼠、丁丁或Asterix,这些都是小孩子的市场,但是1960年以后,这个市场改变了,变成成人的市场。现在的漫画出版社没有丁丁这类杂志,都是给成人阅读的漫画。
记者:会出版《诸神混乱》这本漫画,是因为我在很多台湾漫画作者的家中都看过这本书。我的漫画启蒙,是在这些漫画作者家里开始发生的。会做这件事,是因为这是很过瘾的事,我们都知道这故事很迷人,所以把它引进,正式介绍给读者。希望能一小步一小步走下去,让欧洲漫画慢慢开花,会不会变成花园,我不知道,但我们会慢慢努力。让后来人看到那些过瘾的欧洲漫画作品。
欧阳:要介绍我的漫画偶像,真的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除了Bilal,还有一位Moebius,他比Bilal更早,是科幻漫画时代的重要人物,他出道很早,作品很多,他画的造型,一直影响着日本、台湾、香港甚至整个欧洲的漫画界。
漫画就是这样,提供了一个fantasy,一个想象的出口,这是漫画迷人的地方。欧洲漫画最能完整兼顾漫画与创作的弹性,于是就有更多的偶像出现,比方说,来自意大利的Mattotti,他从色彩到淡线的造型,都是厉害得不得了。我还记得买一本漫画时,刚巧作者人在现场签名,我马上就请他签名,很高兴。也有一些是新作家,画风有的像是街头涂鸦,或是草创时期的实验作品,这些人常常在安古兰漫画展摆自己的小摊子,作品都是自己亲自印的,书也是手工作的。有点像是同人志,再加上自己的创意,各种各样的实验方式都有。
现在更多的漫画家还会用比较装置艺术的方式来呈现他们的创作,大家渐渐地不会把漫画单纯当成出一本书,而是当成一个event,漫画可能画在纸上,可能画在地上,或室内的任何地方。同时进行着音乐会、舞蹈或动画的播放等等。如果用这样来理解这些新生代漫画家所做的事情,也就是艺术的创作的过程。欧洲漫画什么都可以玩,几乎可以用漫画的形式来做任何事,我觉得这是一个蛮大的影响。在我刚开始创作漫画时,一不小心就碰到了欧洲漫画,就像打开了一道门,就这样一直走进去。虽然很多东西看不懂,但是兴奋的感觉一直在。
毕:在法国,最经典的漫画是《丁丁历险记》,是欧洲小朋友的必读,而且是横跨三代阅读的漫画,丁丁是欧洲的共同文化,在美国找不到类似可以比拟的作品,即使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想拍丁丁的电影,这也不是他们的文化题材。丁丁从1930年代开始,是爸爸传给儿子看,儿子再传给自己的小孩看的作品。在同一期刊中还有一个系列叫Alix,讲的是罗马与高卢人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我们在历史课本中都有读过。画风属于比利时学派,非常精细,很重视细节。其它Blake et Mortimer,同样属于比利时学派,这是发生在1950年的英国间谍故事,听说今年巩俐要拍这故事,片名叫《红色标记》(暂名)。这三部是最重要的经典漫画,现在还是很有份量的。Jacobs是这一系列漫画的作者,现已经过世了,不过还是有人延续他的画风继续创作这套漫画,Alex与丁丁也是一样。之前提到的很有法国风格的Asterix也是一样,原创作者已经去世,可是还是有人继续把这系列延续下去。
另外一套是《Lucky Luke》,故事发生在美国,套用西部片情节来创作的,可是笑点与幽默都是法国式的,这部有拍成电视卡通,法国版的Lucky Luke是烟不离手的,可是在美国版的卡通中却被禁烟了(笑)。
丁丁时期之后,《Pilote》杂志出现了,在这本杂志冒出头的有Tardi,是非常出名的作者。他的故事背景通常是1900跟1920年的巴黎,画了一系列La Bete,关于Adele这个女孩的故事,还把一套侦探故事画成漫画,在50年代出版,非常有名,以黑白为主,主角很反军国主义。作者还画过很多关于一次世界大战的黑白漫画。这是Tardi的新系列,他改变了开本大小与方向(拿出Tardi的近期作品《巴黎公社》),述说1870年巴黎公社的历史。这公社的代表意义非常社会主义,象征着解放。现在这些书都不是经由杂志连载,都是以单行本方式出版的。
在60年代还有一个人非常重要,叫Reiser,很年轻就去世了。在1968年之后,法国学潮时期,在法国出现了带有政治讽刺意味的刊物,这种刊物的出现带出了一整批的新漫画家。还有一本很重要的刊物叫《harakiri》(日文,切腹之意),这是1968年政治解放、性解放后,那一代的人会看的典型刊物。
记者:感谢毕老师的介绍,让我们对欧洲漫画的系统有概略的了解。毕老师说的系统,比较偏重政治性的插图。其实每一本杂志都有它辉煌的时期,还有一本杂志也很重要,就是《Metal Hurlunt》,这也是一本对欧洲漫画影响深远的杂志,这本杂志的出现,让很多科幻漫画与故事叙事方式,有了不一样的发展。这本杂志的创始者就是Moebius、Bilal这几个人。
欧阳:刚刚听毕老师讲起他喜欢的漫画时,我想起了十年前,曾经有一段时期在一本香港杂志上写了两年漫画推介与评论,主要写欧洲漫画与美国的地下漫画。当时一直碰到的问题是,读者永远都会问我:你说的这些书哪里买的到?我只能说:对不起,你得去纽约的哪一间书店或是巴黎哪家书店买。现在当然比较好了,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订书。但是早在十年前,你写了详细的书店地址跟没写是一样的,没有很好的出版社配合或书店会引进。比方说欧洲电影、美食一直都有渠道可以找到,偏偏欧洲漫画这一块,一直没有正规的渠道。身为一个漫画迷或漫画创作者,好象一直在等待,希望相关部门在能力范围内,慢慢引进欧洲漫画,也可刺激读者对欧洲漫画的关注。
毕:在法国,美国的超人英雄一直没有深植人心,但现在倒是看到很多日本漫画,还有些欧洲作者以日本漫画风格来创作。
欧阳:提到欧洲人会迷上日本漫画,我有个好的朋友,是代理日本漫画推广到欧洲的,有一次跟他聊,他说他代理介绍到欧洲出版的日本漫画,也是主流中的主流,就是一定会受到普遍欢迎的那种。其实现在日本漫画中,也有那种反过来受到欧洲漫画影响的作品,我们平时不一定会留意到,不过我们跟日本距离那么近,如果有去日本shopping的话,可以关注一下日本漫画里的欧洲风,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可能这类漫画在日本也不是主流,但也是一种突破,跳出日本传统漫画的风格。我觉得这类的混种作品,对我来说很有参考价值。在日本书店,还常看到欧洲漫画的翻译本,相对来说,日本的市场反应比我们快的多。
记者:其实我们今天谈欧洲漫画,并不是说日本漫画不好,很多人都是一路看日本漫画过来的,对日本漫画的叙事手法与故事也都曾经感动过。现在只是在讲,在日本漫画与美国漫画之外,其实还有一块地方我们还没有发现。我常做个比喻,日本漫画非常像是电影里的好莱坞,已经把所有的类型与可能性通通画出来,读者的年龄层还划分的非常细,甚至有专门给上班族、总裁看的漫画。相对于日本漫画,欧洲漫画比较像是欧洲电影。我们为什么喜欢看欧洲电影,因为有不同的叙事角度,不同的表现手法,是这些东西让我们了解原来故事可以这么讲、人生可以这么过,好象看到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时刻。
会做欧洲漫画,有一点接近这点,可能会有商业性,不过我们没有乐观预期一本书可以大卖好几万本,只是再寻找,像这样的漫画,在国内及港台有没有发展和支撑下去机会。让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前进下去。
欧阳:刚刚你在讲的时候,我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香港、台湾与内地的漫画发展,都在这几年间走下坡,没在正常的情况下往前发展?当然我说的不一定对,不过如果我们都比较封闭,都不晓得漫画有别的发展性,总是用一种很商业的方法来处理漫画创作,没想过漫画可以多走一些个人独创性,多去碰触禁忌的题材,我们就不能往前发展。当然漫画问题还有其它因素,社会、经济、政治等等,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多开几扇窗,其实对我们起码有些参考,对我们也是一种刺激。
记者:所以就是这样,藉由这样的方式,我们睁开眼睛、放开心胸,多看看不同的东西。翻开一本书,可能日子开始有点不一样,开始走向不同的可能性,因为你知道你挑了一本不一样的漫画,走的就是跟别人不太一样的路。
(参考资料:大辣出版社)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2
发表于 2005-1-20 09:0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2):浅谈欧洲漫画与流行文化
记者:我们继续上次的话题。这次要谈谈大家对欧洲漫画阅读的经验,在各自的领域,把漫画与流行做了一点连结。先从阿推开始,请你谈一下自己如何进入欧洲漫画的世界,在创作、工作上,或流行观察,跟欧洲漫画的关系。
推:欧洲漫画其实对我来说,是有很重要的影响,在我启蒙的时候,带给我很大的冲击,而且是很寂寞的冲击,因为那时候没有人在看,然后自己很兴奋,很想尖叫,跟别人分享,可是没有跟你同类的人,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在看日本漫画,当然我也很喜欢日本漫画,那时就像海绵一样,只要是漫画,不管是少女漫画、还是单元格、四格,对我来讲,都是很新鲜又好奇的。不过我们还是把主题摆在欧洲漫画上吧。讲到欧洲漫画的缘起,真的聊也聊不完。
玟:欧洲漫画的部分,对我来说是有点惭愧,因为我不是一个很heavy的漫画阅读人士,除了阿推的漫画让我着迷过一段时间,还有以前High杂志里的Moebius漫画,让我完全疯狂里面的意境之外,我其实不是一个看漫画的人士。接触漫画是认识了一个跟我很亲密的法国人,那个人老远从法国来到台湾,皮箱里一半都是漫画,从小到大看的漫画,都要跟着他一起旅行。我才发现,哦,原来有这么多欧洲漫画,那么大的开本。
我自己在法国是念文学的,所以很少会走到漫画那一区,那里总是坐很多人,一人拿一本在看。至于我所看到的collection,自己家里面的,都是比较阳刚,充满暴力,其实再细聊后才发现,法国漫画有很多东西跟社会的根源有很大的连结,透过荒谬的人物,讽刺的手法,来引界他们对社会的感觉。至于我自己最喜欢看的漫画,当然还是丁丁,轻松好入门,看起来很舒服,充满着异国情调,还有Asterix这个骄傲的高卢人。那接下来请骄傲的高卢人说说话吧?
Damien:等下我会给你们看欧洲的漫画,都是很不同的,不会只有一种风格。现在在亚洲,台湾与日本、韩国都是差不多的风格。但是欧洲漫画,可以看到每一个artist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漫画,过了青少年,到了六十多岁,还是会看漫画。
记者:Damien很好玩,我跟他约说,我们来一块聊法国漫画时,他说漫画他不太熟,有一点为难,结果越聊越多,发现他才是今天的主角,还能讲流派,我们只能在旁边补充。
Damien:从小开始看的应该是Asterix,每个法国人都知道Asterix,从里面的故事了解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是怎么回事,我觉得这很重要,这跟历史、政治都有关。当时的高卢人,面对罗马人,明明什么都没有,还是很骄傲,很法国人。
推:我记得之前有聊到,这漫画其实会影响到法国人对目前世界的看法。他们之所以骄傲,还有包括他们的政治取向,是由Asterix形成的。好象有类似的对话对不对?
Damien:就是这样,都是因为这本书来的。
玟:我补充一下漫画对法国人来说有多重要,这本高卢人讲的其实是法国的历史,法国小学生很多从小对世界的概念、美学意识的学习,都是透过漫画,而且父母不会禁止小孩看漫画,因为他们知道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所以基本上父母会说,赶快看漫画,看漫画可以帮助你念书。
记者:我也补充一下,这漫画其实讲的是罗马人入侵高卢的那段历史,如果大家看古典小说,有本凯撒写的《高卢战记》,大概就是在讲这个年代的故事。Asterix里面有几个英雄人物,其中一个是个大胖子,后来改编成电影后,那角色是杰哈德巴迪厄演的。接下来丁丁,好象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也要改编成电影了。
推:之前我们好象聊到年龄层的问题,Asterix好象是八岁到没有上限,但是丁丁好象又更高了一点。等于在成长过程中,这些漫画都扮演着启蒙的角色,而且形态不太一样,丁丁比较冒险,Asterix则着重在历史,在基础上好象有进阶的感觉。这些东西,坦白说,我自己以前没什么兴趣。他们也许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家,但是我自己喜欢的其实都是超暴力、超色情,就像刚刚杨玟说的,大家看了会冒汗的那种。
Damien:Asterix是最法国的,不过欧洲也有受到美国影响,30年代,报纸上有那种小格的漫画,有的比较政治,美国那时有米老鼠、唐老鸭,我们在法国有的是三个小流氓的故事。这不是给小孩子看的书,因为主角太坏了,但是很受欢迎。后期一点,二次大战后,就是《Lucky Luck》,是很美国化的漫画,男孩子会想看的故事。到了70年代,风格开始更多样了。
推:我带的这本《Ranx》,是我在80年代受到很大的启发的一个作者Liberatore画的,因为我们这次的主题有牵扯到流行嘛,就想到他那时候就穿Lacoste了,位置很明显,而且出现率超高,我就觉得很妙。当然这是很粗浅的观察啦,不过最近由于Lacoste换了创意总监后,你会觉得他让这牌子起死回生了,有点像当初Prada,本来没什么,后来又翻身的味道。当然现在还不够红,不过在法国已经有点第二代传承的感觉,尤其这位创意总监又是所谓法国系的人,就很理所当然。
这本《Ranx》我不知道该不该翻开来,因为翻开了每一页都很尴尬,不是在路上可以看的一本书,我还是翻开好了,大家一定要体验一下这种极限。也许有些很暴力很残忍的东西,三不五时就有未成年女子对男子服务的画面。很感官,穿的超少。因为他是一个机器人,头拿下来时,里面有计算机回路,每次都要找不同的东西来遮掩,不让别人发现他是机器人。
他所有的故事都是很变态的,我一定要翻一页很变态的给大家看,因为我们那时候受到很大的刺激,包括这车祸,有脑浆流出来,是作者喜欢这种的。有一部电影叫《超速性追缉》也有一点像这种追求碎裂的美感,还有血肉模糊混在一起单位化的快感。
比如说,他受到了歧视,或有人拿汤匙刺他的屁股,那个人马上会被打,送进去绞肉机等等,这就是基本的剧情。这个作家在当时对我们是压抑的解脱,因为现实生活没办法到达这种程度,我们没那么狠,那时候的思想也很封闭,当时私底下看到这样的东西真是绝赞,好象米开朗基罗的现代版,那肌肉的肌理,还有服装的色调,真的是80年代的代表,包括垫肩、小靴子、紧身的Lacoste,基本上是非常80年代,也参杂了一些70年代末的味道。
还有另外一个是Darrow的《Comic and the Stories》,我今天就列举这两本,因为太庞大了,很难讲完。这个作家是比较接近Moebius风格,很疯狂、很歇斯底里的细节,喜欢画大画面,然后主角在画面某处。这点我也受到他很大的影响,比方说一格场景里面有很多的细节。他画一个小东西,例如简单的可乐机,他会钜细靡遗地画出开关、卡榫、到各种装置,他的个性就是没办法放弃这些细节。他的故事也是非常奇想,比如在街道上,会有一只鲸鱼或恐龙来送信,而且恐龙太大,还把楼房敲破,才能拿信给男主角。我那时候非常喜欢这类脱离现实的东西,吸引我的原因是因为现实太痛苦了,想找个解脱,这是很好的帮助。
这两个作者对我来讲是非常棒的,而且是被大家遗漏的,以前人家常问我喜欢那个作者,我那时偷懒,就说Moebius,后来大家就以为Moebius是我唯一的元神,其实呢,Moebius只是其中之一。
推:我还看很多种漫画,包括少女漫画就影响过我,少女漫画有一个特征,就是常常在对白边出现跳tone的字,我就受到这很大的影响,加进去后,会觉得漫画不那么单一,漫画蕴藏的东西其实非常丰富,就连对白框都有很多类型、很多表情,可以呈现出声音与画面,我觉得这很棒。
Damien:这漫画在美国很红,可是现在找不到了,现在有几个广告,也是用这个风格,就是很多细节。欧洲漫画没有很清楚的英雄,像美国都是超级英雄,超人、蝙蝠侠……。欧洲是像这样子的,骑着速克达,不是超人,都是freaks(怪胎)。
推:我觉得他们应该都是比较内敛,好象样子都很普通,可是意识都是怪兽。
Damien:我们有几个英雄,是比较dandy(时髦),帅气的,温文有礼。例如,Blake et Mortimer这两个英国人,很多人说他们是gay couple(同志伴侣),现在也听说要拍成电影。还有一个最帅的绅士,是很多法国人的英雄,也可以说是我自己的英雄——Corto Maltese,每个故事背景都是真实的,像1914年开始打仗等等,而且他每个地方都会去,去了上海、巴格达、非洲等等,这角色比较像70年代的人,很自由、很随性。Christin Dior有买下他的名字的版权,做为男人的香水品牌。
记者:我补充一下,有两套漫画在欧洲漫画中是很有趣的,一套是丁丁,另一套就是Corto Maltese,比较特别的是,这两个主角都走遍全世界。很多欧洲小朋友的世界观,大概是从丁丁建立起来的。年纪再大一点的时候,大概就会看Corto Maltese,如果你在欧洲的话,会发现这两个角色很容易出现在航空公司的广告或旅行社的广告,他们代表着一种游走世界的象征。
玟:刚才Damien讲到CD用漫画角色为香水命名,阿推也很棒,刚好把新的流行通讯与漫画结合,你会发现,早一点从80年代末,像是高堤耶那世代开始,漫画是他们从小生长的元素,所以在服装设计上也开始出现这类元素,不只漫画人物会穿Lacoste,很多设计师也会从漫画中寻求灵感,最明显的就是这群新世代的设计师,从高堤耶之后的这世代,就像他帮玛丹娜设计的造型,完全就是从漫画中想象出来的造型。还有,今年最热门的消息,就是LV的袋子,找了村上隆来设计,这部分的结合,异业之间的交错,可以看到村上隆的插图被运用在LV的袋子上,或服装上出现漫画的图腾。
服装与画作的结合,这传统其实很早很早就开始,在20年代初期,当年没有模特儿摆pose,所以都是透过画作来诠释,后来text还有用很多涂鸦的方式,材质与印刷上,例如两年前LV有出涂鸦包、拼贴包与漫画包。到最近这几年,特别在杂志上被报导出来的运用方法,大家可以注意到最近的fashion page,不一定找模特儿拍了,也用了插画的方式,例如Wallpaper这本杂志,前一阵子用了很多计算机绘图,来绘制衣服的图腾、pattern等等,这真的是很有趣的结合。
推:我画了一个表,以漫画为中心来放射,放射到流行或艺术、电影、摄影、游戏、网络、视觉广告、雕塑、家具、建筑、小说、诗、卡通、周边等,这些东西好象都没什么关系,可是在最近几年把它们都结合在一起了,像之前举的LV的例子,结合了三个元素,一个是流行、漫画与艺术。这三种东西最近有很高的结合度,而且非常精彩。
世界上有一些人,对于在自己的框框中创作,觉得已经腻了,所以跳出了框框,开始交叉。我列举几个自己相当欣赏的创作者,一个是安迪沃荷,一个是Keith Haring,还有一个是李斯德林。这三个人我觉得是相当漫画的,都有很大的涂鸦部分和街头艺术成分,与漫画结合的感觉很强烈。
Damien:现在的MV都有漫画的感觉,分镜图也是先从漫画开始,所以很多人在学剪接与摄影之前,都有画漫画的经验。有部电影《萝拉快跑》里面有几段漫画,看的时候很自然,很少有电影里面用了漫画,但是看起来却不会奇怪,因为画成漫画最单纯,却也最有感觉。
记者:漫画的可能性还很多,漫画跟各种东西都在结合,这本是跟电影结合,意大利的两人组合,编剧是费理尼,画的人是Manara。费理尼当年想了很多剧本,也很多没拍出来,就由这位漫画家帮他画出来。
Damien:每个漫画都跟电影有点关系,费里尼的电影里女生很重要,他是很爱女人的人。如果没有Manara,我觉得法国人不会很浪漫,都是因为都看过Manara的女生,别的漫画都没有大美女,只有Manara会画大美女,费里尼也是一样。还有Tardi,他画的很简单,不是很严肃的那种,因为他觉得最重要的是文化,他跟几个法国最红的作家都有合作。然后有Moebius、Druillet,都是70年代,有一点点post-hippy,介绍的都是不一样的现实。比方说《骇客帝国》,是很近期的电影,可是里面很多概念都是70年代就有的。像Moebius就提过,我们看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其实有另一个次元存在。之后的《第五元素》也是。
记者:他刚讲到《第五元素》,这电影导演本身就是看漫画长大的,看了漫画后开始拍电影,然后找了一个当年的偶像Moebius来为场景做空间设计,也拉了高堤耶来设计服装。就是开始有跨界的动作,从漫画、流行产业、时装、电影等等,都在互相影响,彼此都想从各自的领域中吸取更多的元素。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起码要多知道欧洲漫画还有什么精彩的东西。后面会发展出什么,就看每个人吸收的角度。
约莫是从这样的思考角度,DALAPUB引进了华文场所较不熟悉的欧洲漫画,并期待这个书能为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经验与视觉感受。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混合着漫画,流行与文化的异性奇花,将绽放出其独特的炫丽色泽。
阿推(图文创作者),杨玟(美丽佳人社长),Damien Brachet(LOMO相机总监)。
(参考资料:DALAPUB出版社)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3
发表于 2005-1-20 09:0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3):Enki Bilal——超越类别界限的创作
这世界上有些事情真是巧合。之前对于Enki Bilal(恩奇·毕拉)的了解限于他的图像创作和插图,因为他的作品往往融合了科幻和奇幻的风格,创造出非常独特的视觉印象来,在插画家中拥有自己说故事能力的创作者其实并不多。但就在不久前,我在固定收看的预告片频道上看到了一部叫做《Immortel》的片子,这片子的视觉风格非常吸引人,阴暗、沉重,但却有着截然不同于一般好莱坞电影的冲击和色彩语言。
Bilal 1951年出生于南斯拉夫,父亲为裁缝师,一个人在巴黎工作以支付家人的生活,并鼓励Bilal发展绘画天分。1960年Bilal和母亲、妹妹搬往巴黎与父亲一起定居,生活环境突然由当时还很封闭的东欧,转往民风自由的西欧,当时才9岁的Bilal,得克服心中的落差与文化冲突,重新适应巴黎的新生活,这段经历,日后成了他创作的养分。
19岁开始漫画家生涯,为法国杂志《Pilote》画些恐怖、科幻或时事讽刺的短篇,逐渐在法国漫画界崭露头角,并与Druillet、Moebius、Hermann、Tardi这些当时已经赫赫有名的漫画家平起平坐。1987年,安古兰漫画展将当年的大奖得主颁给了Bilal。近几年他创作了二十多部作品,除了漫画的创作,Bilal也将触角转往电影界发展。
其实Bilal从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电影、科幻这两种主题。但因为电影的进入门槛太高,所以他开始创作漫画;而他所面对的环境与今日社会的环境有点像,漫画依旧不被视为艺术的一环,甚至被当作儿童的读物。不过,往往从最基层造成影响的作品才是最有实力的作品。Bilal的创作获得文艺界很大的认可,甚至开始替电影、戏剧表演设计道具、服装,也自编自导了三部电影。
不过,对他来说,早年的电影制作虽然是实现梦想,但却也相对带来了相当大的限制。因为在创作漫画时单纯只需要把心中的想法呈现在纸上即可,但在电影中却必须要考虑预算、制作难度等等。不过,也因为电影科技的进步和成本降低(《魔戒》也是在同样的状况下才得以拍成),他才开始导演《Immortel》,将这本结合了未来与埃及众神的特殊作品搬上大银幕。
Bilal的创作如果硬是要从其中找出影响的起源来,那么恐怖的源流是来自于H.P. Lovecraft和爱伦坡,科幻的源流来自于Jules Verne、H.G. Wells等二十世纪初期的大师们。所以,在他的作品剧情安排和绘制风格中都可以看得出这种不花俏,却意义深远的力量。这种力量在近年的图像创作中已经比较少见,所以许多读者在读完他的作品之后会觉得有些疲倦,因为他在字里图间所隐含的意义和解释比一般的漫画作品要多上许多,当读者的大脑吸收了这些信息,却又无法将其转换理解的时候,自然会觉得非常沉重。
而他的作品在主角的命名部分也包含了许多文字游戏,对于愿意多花时间去进一步研讨的读者而言隐藏了许多令人惊喜的奥妙。《诸神混乱》中的统治者舒伯朗(Choublanc)其名在法文中是失败的意思;而在《女人陷阱》中的女主角吉儿(Jill Bioskop),其名则是电影之意;《Le Sommeil du Monstre》中的主角Nike Hatzfeld,则是法国解放报一名在塞拉耶佛受伤的记者之名。故事中的许多新闻报导往往是串接不同剧情或是不同面向真实的关键,读者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抽丝剥茧,解读每一页的内容,往往原来看似无意义的剧情和段落,就会变得拥有相当丰富的意涵。
对Bilal来说,现实的世界对他的作品有很大的刺激。母国南斯拉夫的种族仇恨、内战和杀戮都让他的作品变得越来越沉重,未来也变得越来越灰暗。如果读者只是单纯观看作品的图像,可能一时之间无法感受到这么多,但在故事中所引用的诗句、所制造的画面和色彩,都是可以再咀嚼和深入的。
对于推广者或是出版者而言,创作的分类是有其必要性的。但对于读者和创作者而言,分类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创作者只需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读者只需要看自己想看的书就可以了。Bilal的创作既有《银翼杀手》的未来颓废风格,也有埃及诸神的奇幻风貌,更有操弄人心记忆、场景莫名的恐怖景象;强要将其分类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只能说,Bilal创作出来的就是属于他的风格,是不受类型限制的表达方式。读者不妨放下对类型的心房,专注在欣赏精彩的内容上!
2002年的作品
1992年的作品。这部《女人陷阱》近日被台湾译成中文版出品。
以下作品选自《女人陷阱》:
(转自《女人陷阱》漫画导读,作者:朱学恒 图片提供:Bilal个人网站)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4
发表于 2005-1-20 09:1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4):漫谈欧洲漫画创作空间的无限可能
记者:今天我们各自来聊聊自己关注的漫画与创作。很高兴请到两位朋友,施兰芳在台湾教了很多年的法文,也在台湾开了一间法国书店,很多人的法语启蒙,对法语书、欧洲漫画的阅读,也都是从她的书店开始。麦人杰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画了很多年漫画,画风受到很多地方影响,当然,其中欧洲漫画也给了他不少养分与提醒。今天就请他们来聊聊,欧洲漫画从哪边开始接触?接触的经验如何?回到创作面本身,又是什么概念?
麦:台湾漫画家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什么状况都遇过。以前签名会也曾闲得没事干,只差没帮忙打扫会场,还有小朋友拿白报纸或广告传单来给你签名,签完了就在旁边折纸飞机,然后射走了。台湾漫画家因为找不到好的原著剧本,所以被迫自己要当编剧,还要有造型与分镜的能力,总之要具备一大堆能力。因为这样,难免会比较喜欢欧洲漫画。我这一代人出来的很多创作者,大概条件都是这样,所以喜欢欧洲漫画家多过日本。日本漫画有点像好莱坞,有很多生产线,很多人分工,欧洲漫画也有原著剧本,但是常常是一个人或两个人完成,好处是很一致,缺点是很慢,非常的慢。
记者:前面我们已经聊过欧洲漫画的发展轨迹,施女士会提到她年轻时,刚好碰到法国漫画的转变过程,她自己观察到的法国漫画创作里的幽默性格,相对于日本漫画或美国漫画,欧洲漫画有自己的独特性,到底是什么样的过程造成这些转变,她会举例说明。我再补充一下,美国漫画有所谓的超人系统,日本漫画也已经庞大到形成一种工业,而欧洲漫画真的比较特殊的类型,他比较强调个人的创作空间与独特性,所以看到欧洲漫画的格式,才会跟我们从小看的日本漫画不一样,欧洲漫画通常是大开本,也不会太厚,包装很精致,定价也很高。
施:因为前两次已经聊过,所以现在我想说的是在法国漫画历史上,有一本非常特别的杂志,叫《HARAKIRI》(日文的切腹之意),我会告诉你们,《HARAKIRI》在法国为什么那么重要。
《HARAKIRI》是图文创作杂志,有漫画、照片,有时候是很游戏的图像小说。本来给15、16岁的青少年看的杂志,后来想换强一点的内容,才采用《HARAKIRI》这名字,差不多有八个人一起创作,两个人主写,六个漫画家。像报纸大小,一共有十二页,每个漫画家分一个全版,在这全版中,他们想画什么就可以画什么。
1960年没有漫画杂志,只有时事漫画。《HARAKIRI》有点像美国的《MAD》杂志,他们自己在杂志封面写着:有点笨与刻薄的杂志,越笨越好,不过刻薄还要检讨。我曾经问过《HARAKIRI》里的工作人员,有人说《HARAKIRI》跟美国的《MAD》有关连,他说他们也很喜欢《MAD》,不过《MAD》是疯狂,而他们是刻薄。开始发行时,他们自己在路上兜售,只在巴黎卖,后来太受欢迎,才委托发行公司在全法国发售。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本杂志给了人们一种呼吸到新鲜空气的感觉。他们的老板还说了很重要的话: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但是不要虎头蛇尾。
封面也非常非常呛,最有名的例子,是法国庞毕度总统去世的时候,《HARAKIRI》在封面上画了他的肖像画,取笑这位总统。当时来参加葬礼的各国总统高官,都会走过一条小路去大教堂,小路上的书报摊就摆着《HARAKIRI》嘲讽总统的封面,大家都看到了。一定有很多来自各国的高层,会觉得住在法国真好,就算作了这种对总统不敬的事也不会被抓起来或关起来。我想这是很重要的精神。
记者:刚刚施女士说的,是一本发生在法国漫画历史上的一本杂志,我们看到一组人一起弄了一本漫画杂志,经过五年十年后,慢慢的呈现法国漫画的一种表现手法、思考模式或幽默讽刺。
施:这本杂志很受欢迎,每个月卖三十万份,每个地方都买得到。不过一开始很辛苦,只有一个人在做,没有人帮忙,那些漫画家也是,以前被其它媒体批评画风不够主流,或画风太可怕,就到《HARAKIRI》来。《HARAKIRI》吸收了那些不融于普通刊物的另类风格。其间还曾因为画得太可怕而被禁止发行八个月,想想看,停刊八个月对一本杂志来说是多么大的伤害。到现在,那八位漫画家都很有名了,被其它媒体争相高薪挖角。
记者:讲到这个好象很感伤,台湾好象没有出现过这么长寿的漫画杂志。
麦:我们都是毅然决然就停刊了,不会有八个月后再出刊这种事。
施:《HARAKIRI》影响很大,在1960到1980年间,很多人是看那本杂志后有了重大的启发,开始去开辟新的电视节目,或从事不同的工作。如果有社会学家回过头来检视法国这段时期的杂志,一定要提到《HARAKIRI》。
麦:我想到刚刚施女士说的,就是漫画创作的表现自由,我一直在想,自己会喜欢看欧洲漫画多过日本或美国漫画的原因,一方面就是这里。可能一般看日本漫画比较多的读者,一开始接触欧洲漫画,大概会有两件事不习惯。一个是人物不美形,日本漫画都很美形,画的很是漂亮,比较不会用丑男丑女做主角。
但是欧洲漫画就不一样了,像施女士刚刚说的,他可能以讽刺或表现某件事情为主,创作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元素。还有就是剧情,现在日本漫画的类型很多没错,不过绝大多数还是有商业的考量。可是像欧洲漫画,可能某些主题比较沉重或特殊,要了解当地人文背景才能知道在讽刺什么。就算不了解,还是有可看之处,就是画面,欧洲漫画的画面结构通常都很严谨,欧洲漫画家有很多功力都很扎实。
我回想以前看漫画的历史,很多都是看盗版漫画,无可避免,我这一代或下一代的漫画家,风格会受日本漫画的影响。可是在欧洲,影响这些漫画家的却不一定是漫画,可能是毕加索,或是某一种艺术派别、或雕塑、电影的影响。他们的传承是这样下来的,不见得是漫画影响漫画,可能是纯艺术或电影、雕塑,而漫画所提出的故事或画风,也会回过头来影响艺术或电影。这在欧洲是一个好的循环。
而台湾的漫画发展历史就很怪异了,值得全世界来研究,不断受外来作品的影响,这有好有坏。好的就是我们可以吸收到不一样的养分,那坏的就是,可能本土的扎根还不稳,人也还没成长。没有人可以训练你,像我这一代的漫画家要跟谁学,我根本不知道,只能自己训练自己,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外来的作品,当然很容易就被淹没。
记者: 其实前面我们就聊过好象在欧洲,漫画创作者的地位都会比较高,漫画也被当成是第九艺术,被摆在比较高的位置,常常会跟其它的产业发生关系。法国有个安古兰漫画展,已经举办了三十年,每年的一月底,整个法国就好象一场漫画嘉年华会,所有的杂志、报纸都在做这件事。这本杂志,是一本法国的地理杂志,有趣的是,在今年的一月号里,他们找了十二个知名的漫画家,让他们自己挑一个地方,世界上任何一个他想去的地方,然后让漫画家去,再用画面叙述这个地方。这是地理杂志,而不是漫画杂志,所以画面的表现方式,比较不像纯粹的故事,比较接近艺术。
这十二位漫画家,大概是目前欧洲漫画界最顶尖的人物,有些是我们熟悉的,有些是完全不知道的。有位作者叫Schuiten这里可以多说一下,他是去年安古兰大奖得主,他选了富士山。为什么要特别介绍,因为他画的东西跟建筑物有很大的关连性。所以后来他出了这样一本书,把他漫画里出现的场景,编成一个自己的城市指南。漫画有很多种可能性,跟各种东西结合,建筑是其中之一。
这是另一个有趣的组合模式,这位是Manara,意大利漫画家,另一个名字我们比较熟悉,是费里尼,是位意大利导演,意大利导演和漫画家,他们作了什么事情?费理尼一生中想了非常多剧本,有很多剧本没有拍出来,有些没拍出来的,就用漫画表现。所以漫画里面的角色,也跟费里尼电影里用的演员一样,里面也有角色画的很像卡斯特罗安尼。
麦:我觉得你举的例子不错,我再举一个近一点的例子,《骇客任务》里面的场景与造型,就是一位漫画家设计的。像这样的互动关系都很有趣,因为漫画家常常在某些方面,超前时代多一点,所以有时候不知道怎么跟时代沟通,我发现我自己还有很多漫画家都有这问题,想的东西很好,可是在台湾,没有人可以协助做这样一个工作,比如说这个人很厉害,他的风格可以跟蔡明亮或侯孝贤合作,可以产生很棒的漫画作品。
同样的,费里尼跟马那哈合作的书,也可以再拍成电影,这种例子在国外蛮多的。我只是觉得,在欧洲或法国,创作的范围是很大的,限制不是来自尺度或政府的规定,而是自己的想象力,想得出来、画得出来,就有可能用各种方式实现,用不同的形式呈现。比如说你刚刚拿的法国地理杂志,这想法就很灵活,我不知道在台湾,这种等级的杂志或出版社,会不会很大胆的花很高的预算,请很多漫画家来进行一个主题。可能你第一个想法跟他讲,他会说:神经病,用照片拍的多好。对方的想法可能比较制式。在台湾,这是漫画家比较吃亏的一点,并不是我们的创作能力不如国外作者,反而是受限于主事者。所以,我其实蛮赞成推广欧洲各种形式的漫画作品,可以让大家知道创作的模式可以有这么多种。这种影响可能不会马上出现,可能要过了几年后才慢慢发酵。
记者:其实欧洲漫画在台湾,真的是刚刚开始被介绍而已,所以我的认定里面,欧洲漫画比较像是欧洲电影,表现形式比较多元,可能接受的读者,我们也没期待像日本漫画那样,可以卖个十几二十万,只是想在亚洲市场出现另一种样貌的书种,看看不同的图像表现形式。
施:我想知道有没有台湾的漫画被翻译成法文的吗?
记者:其实台湾有过几个,像阿推(图文创作者)也曾经在法国的杂志上刊登过,还有麦先生在Playboy上画的……
麦:我画的是色情漫画,很荣幸的,法国人看了很喜欢,而意大利人还觉得不够色。之前听施女士在介绍《HARAKIRI》杂志,一方面蛮羡慕的,另一方面也在想,台湾漫画家其实很老实,想说把图画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没有去想该怎么办,可能跟教育方式或环境有关,我们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于是大家都很乖巧,画了东西当然要给出版社出或给报纸登,都没想过别人不登就自己做,因为以前不准嘛,不可能这么做。刚刚听了施女士说了这杂志,是在1960年创办的,我1964年才出生,如果当时投胎注意一下,我现在可能是那八人漫画家的第九人了,马上就可以很过瘾的恶搞,笨又刻薄,非常符合我喜欢的方式。
现在年纪大了,开始越来越刻薄了,以前都不太敢,现在要放手刻薄了。本来想说做人不要那么坏,不过很多事情实在看不下去,漫画家的精神,我想就是这一点,什么事情看不过去,于是用画面来讽刺。漫画家在寻找讽刺的点,可能比任何担任政治宣传的人还要厉害,漫画家的嗅觉很灵敏,马上可以判断哪一件事情可以亏,而且亏的很好笑。所以好的漫画家常会得罪到当权者,台湾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现在就不会了,每天可以看到报纸上的漫画,没有被亏表示你不够红、没人理你,政治人物自己得反省一下。
我一方面高兴国内漫画环境有一些改变,一方面又觉得,像施女士刚刚说的方式,如果现在有人开始作,应该也会很有趣,因为现在的出版状况不同于以往,像施女士所讲的,那本杂志其实是漫画家占大多数,八个人里有六个人画漫画。像这样的模式,以前在台湾可能人家会觉得漫画家不会编杂志,其实可能正因为不会编,所以没有太多编辑上的顾虑,可能很粗糙不够完整,可是反而会很有生命力。虽然晚了一点,人家四五十年前就开始作了,不过我们有没有可能也让漫画家来编个什么刊物,页数可能不多,但是比较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发表作品,说不定就用《HARAKIRI》这方式。
施:呵呵,我会打电话告诉《HARAKIRI》的负责人,在台湾也有人想跟他一样了……
麦:对,妳帮我跟他致敬,告诉他台湾有人想继承他们这种又笨又刻薄精神。
记者:我还以为是剖腹自杀这一部份呢!
麦:哦,那一部份我们就留给日本人吧!
记者:好,欧洲漫画是块宝藏,需要大家慢慢接触与发觉,更希望大家开心的看漫画!
(资料来源:DALAPUB出版社)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5
发表于 2005-1-20 09:2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6):Sfar法国新漫画快手
冬日的安古兰 (Angouleme) 冷风飕飕,位于尼河畔 (le Nil) 的艺术学校却一扫平日的冷清寂寥,窄小的漫画教室内挤满了学生。仔细一看,多出了不少以往课堂上少见的面孔,许多隐居作画的同学与学长姐都出动了。是谁有此能耐请得动这些平常睡到日上三竿的年轻人?只见黑板前一个体型魁梧的少年家讲起话来手足舞蹈,逗得所有人都笑歪了。有时见他神奇严肃,学生们也跟着正色起来。
这就是Joann Sfar(尤安·史法),法国九十年代新漫画的灵魂人物之一。
Joann Sfar出生于法国尼斯(Nice)一个犹太家庭,15岁起就开始画漫画投稿,虽然频频遭到退件,他仍不死心地持续创作。大学念的是哲学,哲人话语虽善虽美,柏拉图还是没有缪斯魅力大,他决定上巴黎专攻美术,从此踏上了漫画的不归路。
“Sfar”源自希伯来文,意为“书写”,彷佛冥冥之中预示了史法的笔墨生涯。成长于犹太文化的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源。《犹太长老的灵猫》(Le chat du Rabbin) 以一只会思考的猫的角度,重新审视犹太传统文化。主角既然是一只动物, 牠便可以肆无忌惮地批判。在第一集中,灵猫想接受犹太洗礼,成为犹太教民。长老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求助他的老师。顽固守旧的老师直言不可,灵猫不服,搬出平日偷读的犹太经典来与老师舌战,居然辩得他哑口无言。老师颜面无光,只好给牠扣上妖孽之名算是反击。
故事中常可以见到前几世纪犹太人的尴尬处境。某一天,法国政府通知犹太长老,他必须通过法文检定考试才能继续他的职业。平时只用希伯来文进行宗教仪式的“哈邦”(rabbin)听了只能干瞪眼,赶快跟女儿借来法文课本苦读。但白发苍苍、胡子也一大把的长老怎么可能短时间内精通法文呢 ? 他只好拉下老脸,求助灵猫来当枪手。结果到了试场,动物不得进门,长老只好自求多福。
Sfar还与好友Guibert(基佩)合作,为他撰写《黑色橄榄》(Les Olives Noirs)的剧本。故事发生在与耶稣同一时代。主角迦玛里(Gamaliel)是个才10岁的犹太小孩,他与父亲雅各夫(Yaacov)带了一头山羊,要到耶路撒冷的犹太圣堂献祭。不料雅各夫与圣堂守卫起了冲突,旁观的民众路见不平想解围,结果事情越闹越大,加玛里在人群中与父亲失散,雅各夫则成了罗马当局追缉的对象。两人在历史的洪流中奋力找寻对方,同时与其它族群的人相逢相识。
《黑色橄榄》第一集中,在夜色里,只见荒原中两个身影,迦玛里看着父亲准备祭品。
“爸爸,如果神要你像亚伯拉罕一样将我献祭给祂,你会遵照祂的指示去做吗?”
“那当然。”
故事既然发生在耶路撒冷,Sfar不忘把当地长久以来的领土冲突巧妙地在故事中带出来。
“迦玛里,你以后想住在哪?”
“当然是以色列啰。”
“你能自己独占这块土地吗?”
“我和族人可以做到。”
“这是不可能的。你应该扪心自问你究竟想要住在哪里。在那里,你们犹太人可以与罗马人和平共存。”
Sfar作品里诸如此类的精辟对话俯拾皆是,而Guibert 独特的写实风格重现了两千多年前的耶路撒冷。阅读广博的史法,很懂得深入浅出,以幽默辛辣的笔调将读者带进他构筑的世界。
历史并非Sfar唯一的题材,喜好奇幻小说的他,与好友Lewis Trondheim(路易斯通岱)联手打造了一个系列——《斗阵怪兽魔堡》(Donjon) ,深受法国青少年与小朋友的喜爱,连成年读者也抢着看。Donjon是一座由魔法师掌控的城堡,堡内养了许多妖魔鬼怪来守护财宝,但各方好汉还是络绎不绝地想攻城夺宝。经营一座城堡并不简单,手下可不能只养些酒囊饭袋来撑场面,有时还得提防同行恶性竞争,故意在隔壁开业削价抢客人。
Donjon系列如史诗般辟出前传、后传等多条路线,除了主要路线仍由Sfar与Lewis亲自操刀外,其它支线则邀请新锐漫画家参与绘制。Donjon宛如魔幻搞笑版的梁山泊,汇集各路英雄好汉加上妖魔鬼怪来造福读者。这个系列算是法国Delcourt出版社的金鸡母,只要在安古连漫画展签名会时,看看Sfar与Lewis两人名牌前长龙般的人群就晓得了。
除了知名的Donjon系列,史法也为小读者创作出《小吸血鬼》(Petit Vampire),现已出版五册,这个系列已改编为电视动画影集,Sfar本人也参与影集的制作。奇幻小说是Sfar的重要灵感来源,除了吸血鬼、怪兽等类型人物外,希伯来传说中的怪物戈兰(Golem) 、树精、剑客(mousquetaire)也是他笔下常重复出现的人物。
15岁执笔至今,Sfar十几年的努力逐渐受到肯定。去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三十周年庆,创办漫画节的前辈们决议颁给他一座特别奖( Prix Des Fondateurs ),肯定他对法国漫画的贡献。
看着讲台上口沫横飞的Sfar,我翻开手记,瞄到之前在他的《巴黎,伦敦》(Paris,Londres)中抄下来的一段对话:
“札克,你哭什么啊?”
“我为这块蛋糕而哭。”
“一块蛋糕有什么好哭的?”
“因为这块蛋糕缺乏爱。好吃的蛋糕背后大多有一个巧手的阿妈或妈妈,但这块蛋糕没有这样的灵魂。”
粗汉子札克说出如此细腻的话语,令人不禁莞尔。身为Sfar的读者,我想我们比起札克要幸运多了,Sfar焙制的作品十分饱足,绝对能让读者回味再三。
Sfar漫画作品欣赏:
《犹太长老的灵猫》(Le chat du Rabbin) 第一集
《犹太长老的灵猫》(Le chat du Rabbin) 第二集
《犹太长老的灵猫》(Le chat du Rabbin) 第三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6
发表于 2005-1-20 09:2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黑色橄榄》(Les Olives Noirs) 第一集
《黑色橄榄》(Les Olives Noirs) 第二集
《黑色橄榄》(Les Olives Noirs) 第三集
(参考资料:DALAPUB出版社,作者:Lilou 图片提供:Sfar个人网站)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7
发表于 2005-1-20 09:2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7): 欧美漫迷的朝圣地
图为2004年法国安古兰漫画展街景
相信不少喜好西洋漫画的朋友,在看到那一本本题材特别、个性鲜明的漫画作品之后,都会好奇它们的创作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可以搞出这些令人瞩目的作品。
不过在内地,连要找寻一本心仪的西洋漫画,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情况下,想要更进一步的靠近漫画作者,那绝对是难上加难的一件事,不过事情也许困难,却并非无计可施
有两个国外最重要的漫画书展,可以为超级漫画发烧友们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是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漫画展,另一个则是法国安古兰的漫画展。这两个漫画展都是国际级的漫画展,举办时都会邀请许多知名的漫画家亲临现场,举办签名会与漫画迷见面,更讲究的还会举办座谈会,让你有机会跟心目中的大师讨论漫画的奥妙。
当然在漫画展的现场,会有多的数不清的漫画作品,呈现在你眼前,并且各式各样的漫画周边商品,例如海报、T恤、复制画、玩具、游戏等等,可以让人爱屋及乌,把对漫画的喜爱延伸到最极致。
然后在展场,总是有许多的免费纪念品赠送,像是未发表的试作样书、贴纸、纪念徽章等诸如此类,一般在市面上根本无缘一见的东西,在现场会让你拿到手软。其它还有装扮成漫画角色的漫画迷,或是漫画公司聘请的专业模特儿,可供合照留念。
美国漫画界的年度盛会--圣地亚哥漫画展
首先是每年七月于美国圣地亚哥(San Diego Comic con)举办的漫画展,这是美国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漫画展,几乎全美的漫画公司都会参与,而其它国家参展的漫画业者也为数不少,不过主要的主角还是美国当地的漫画人,因此你会看到许多的美式超级英雄,在现场来去穿梭(漫画公司聘人所扮演的),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漫画嘉年华。
艺术气息浓厚的法国安古兰漫画展
再则是法国的安古兰漫画展(Angouleme. Comic Fair),安古兰漫画展是在每年的一月举行,是欧洲最重要的漫画展,它与美国圣地亚哥漫画展最大的不同,当然是以欧陆的创作者为主角,这里没有那么多衣着鲜艳的超级英雄,有的是风格强烈、个性分明的作者与作品,同样让人欢乐,气氛却与圣地亚哥漫画展不尽相同。
图为2004年法国安古兰漫画展主奖得主Loisel展览照
( 参考资料:DALAPUB出版社 作者:张清龙 )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8
发表于 2005-1-20 09:2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8): 《消逝边境》紙上建築的魔力
卡夫卡式的迷惘
《消逝边境》(La frontiere invisible)一书让我联想到存在主义文学家卡夫卡(Franz Kafka)的巨作《城堡》(The Castle)中所描写的主人翁,同样是土地测绘员的K先生,因为走入一个迷宫般的陌生国度,而感到无限的焦虑与困惑。
冯索瓦·史奇顿(Francois Schuiten)与贝涅·彼特(Benoit Peeters)所绘制的《消逝边境》一书内容充满了卡夫卡式的迷惘与神秘,事实上在其图像的氛围中,一直流露出一股存在主义般的情境,一种找不到出路、感觉失望、荒谬的心理状态。但是我在阅读本书之际,却深深被这种迷惘的神秘气息所吸引,以致于我陷在一种类似土地测绘员的K先生的心灵困境,难以自拔。
《消逝边境》书中的主人翁根本就是卡夫卡本人的写照,他终极一生在庞大的政府机关中服务,却永远不知道这些官僚文书作业到底是为了什么?那个迷宫般巨大的国家机器,有如怪兽般吞噬着每一个新进人员,最后所有的个人存在都在机器运转中被化约成机器的一个小螺丝钉而已。
Schuiten与Peeters所创作的《消逝边境》作品,在建筑情境的设定上,似乎是界定在古典时代与机械年代交接的时空,在作品中的建筑与城市,带着古典建筑的宏伟纪念性,但是却又点缀着有机械年代的各种幻想机械装置,包括巨大的飞行机与室内脚踏车式钢轨悬挂式交通系统,描绘出一个充满科学幻想与古典艺术的奇特年代。
这种情景十分接近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巴黎市区,在那个年代里,因着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建造并矗立于巴黎古典都市的正中心,法国人开始意识到机械对人类生活的大量入侵,机器大量生产的哲学将个人存在价值贬低到与小螺丝钉相同的地位,社会上因此弥漫着一股存在主义的郁闷空气。不过新艺术时期的巴黎市区,虽然古典建筑依旧林立,但是铸铁塑造的巴黎地铁系统开始贯穿全市,都市的现代机械化逐渐成形,也有许多人逐渐认同并接纳机械生活的来临。
这个奇特的年代充满着不安,却也因此充满着许多可能性!
迷人的“纸上建筑”
从Schuiten与Peeters的画作中,可以发现他们对于建筑的着迷与专精,他们虽然不是执业建筑师,但是他们笔下的“纸上建筑”(Paper Architecture)却足以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建筑风格,甚至属于他们自己的乌托邦王国。
建筑历史上以“纸上建筑”方式打造自己心目中乌托邦王国的学派很多,特别是二十世纪初期,当机械世纪展开之际,欧洲各国前卫思潮纷纷产生,许多建筑学派也以图像的方式开始推销自己心目中的乌托邦世界,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意大利的未来派(Futurism)人士。未来派创始人圣·艾利亚(St. Elia)绘制了许多关于未来派世界的城市建筑想象图,在他的图像中类似巨大机械的建筑林立在都市中,高架铁道、高速公路,甚至飞行机的跑道,汇集在同一栋建筑中;巨大的烟囱矗立在庞大的建筑群中央,飞行船成群飞越天际,展现出一种崇拜机械的意识型态。未来派的确是个崇拜机械的学派,未来派人士甚至写诗文歌颂机器的美丽,特别是关于战争的机器更是他们创作歌颂的对象;圣·艾利亚曾说:“今天的物质与精神均是人为的,我们应该向自己所创造的机械世界去寻找灵感。”
圣·艾利亚后来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在战场丧生,成全了自己的梦想;但是他画在图纸上的丰富建筑草图,却永远不曾在真实世界上出现,成了历史上的乌托邦城市。虽然圣·艾利亚英年早逝,无法在建筑界大放光彩(建筑历史学家认为当年圣·艾利亚若还在世,将会是法西斯党魁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御用建筑师),不过因着他所遗留的大量“纸上建筑”素材,为日后的电影工作者、场景设计师、甚至现代建筑设计师,带来源源不断、丰富的灵感来源。
我相信从Schuiten与Peeters的画作中的“纸上建筑”,也将成为许多建筑设计师或电影工作者最佳的灵感来源。
地图使我们能在家里默想,将遥远的事物展现在我们眼前。
在《消逝边境》一书中,地理绘图中心的绘图员日夜努力去测绘、解读,并制作比例缩小地图模型,他们似乎相信这些地图的制作将可以为国家带来某些安全感或权威性,(至少那位搭飞行船翩然临到的政治领袖是如此确定),不过在那个混沌的年代中,绘制地图在某些意义上似乎是人类心灵的救赎与医治,至少地图的呈现是如此的清晰明确,并且只要坐镇在地理绘图中心内,遥远的边境就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当机械科技不断创新进步之际,人造卫星已经可以清楚地看见后院中光着屁股做日光浴的我们,所谓的隐私或遥远疆域都已经不复存在,书中作者以女体的胎记去喻表国土的疆域,并且表示不希望有人看见这张胎记地图,表达出作者对于保留自然疆域神秘性的渴望。
在地球自然神秘疆域逐渐消失的年代,我们庆幸有Schuiten与Peeters这样的创作者,为我们开创出另外一块人们所不知道的疆域。荷兰地图学家曾说:
“地图使我们能在家里默想,将遥远的事物展现在我们眼前。”他们的创作让我们在家里阅读,就可以将遥远的神秘领域呈现在我们眼前。
内容简介:
一位年轻的绘图员,来到荒凉与世隔绝的国家地理绘图中心。在那里,他遇见老制图师保罗先生,重新认识地图除了数据与绘制,更是一个个时空演变的非必然性故事。他遇见朱诺,一个相信机器与数据将取代人工与观察的年轻工程师。他遇见舒可黛,一个身上有着不为人知神秘地图形状胎记的女孩,他深深为其着迷。他遇见英明的国家元首,相信地图应为政治与军事服务,应激励人民的爱国心,为国家大业一块奋斗。
《消逝边境》为2002年法国安古兰漫画大奖得奖作品。
( 参考资料:DALAPUB出版社 作者:张清龙)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9
发表于 2005-1-20 09:2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9):安古兰漫画学校——法国漫画家之摇篮
法国小城安古兰 (Angouleme) 河畔矗立着一座磨坊般的建筑物,旁边立着一管大烟囱。这栋低矮的建筑物以前曾是造纸业的磨坊,现在则成为法国培育漫画家的重镇----安古兰美术学校(ESI, Ecole Superieure de l’Image, Angouleme)。
安古兰学校的盛名与国际漫画节 ( FIBD, 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la Bande Desinee)类似,都是经过多年的耕耘才造就出今日一片天地。一开始漫画只是应用美术课程中的一项,后来渐有专业的师资与不错的教学成果,吸引了各地优秀的人才前来就读。
学校的漫画课程主要是由三巨头撑起一片天 : 史摩多老师 (Thierry Smolderen) 负责漫画剧本与理论课程,艾霍迪(Dominique Herody)与葛理莒老师 (Gerald Gorridge) 指导漫画创作。史摩多老师来自另一个漫画之都布鲁塞尔,本身即是漫画剧作家,已有多本着作。艾霍迪老师是法国资深漫画家勾特 (Got) 的学生,画风写意舒畅。葛理莒老师现在主要从事旅游绘本创作。
台湾坊间有不少日系的漫画教学手册,按部就班地教读者如何绘制人物与布景。但在安古兰的漫画课程并没有像日本漫画这样有系统的教学方式。有时老师会出些练习,也有素描课让学生练习基本的观察力,但最主要还是学生们自己多画多尝试,课堂上再拿出作品来讨论,老师们会针对分镜与剧本等细节加以指点。
学校也会定期邀请漫画界相关人士来校指导或开课。如法国知名漫画家如史法(Sfar) 、哈拔得(Rabate)、David B. 等人就曾来学校上过课。漫画剧作家与编辑Benoit Peeters、资深漫画研究者 Thierry Groensteen与其它漫画杂志编辑也曾来校演讲,顺便查访是否又有值得期待的漫画家出现。学校并于国际漫画节前夕出版学生漫画志 ,从封面到编辑全由学生一手包办。漫画节期间举办原稿展,让一般大众与漫画界专业人士有机会认识这些未来的漫画创作者。
学校虽小,在计算机或印刷方面的设备却是十分充足。因此在漫画节前夕,可以见到不少学生留校漏夜赶制同人志,好在漫画节时出售或展览,利用机会推销自己的作品。学校另一优势在于对面的国立漫画与影像中心 ( CNBDI, Centre National de la Bande Dessinee et de l’Image),安古兰学校的学生们可免费借阅书籍。CNBDI的欧漫藏书广博,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才可能把所有的馆藏看完。中心附设的电影院并定期放映艺术电影与影展选粹,如果你是安古兰学校的学生,看场电影票价是非常便宜的。
自由的校风孕育出风格多样的创作,有人爱走写实风,也有人的作品每格都像是一幅画,有人的风格狂野好似街头涂鸦,也有人只以照片与现成号志入画。沾水笔与网点并不是唯一的创作工具,人物不一定要故做美型或耍酷,故事也不一定限于科幻或英雄冒险故事,有时连传统的分格都可以舍弃。
安古兰学校长年经营下来,为法国动画与漫画界培植出不少人才,如休枚 (Sylvain Chomet)、德魁西(Nicolas de Crecy)、伯李诺 (Paguito Bolino)等。德魁西瑰丽独特的画风在法国漫画界享有盛名,他有些作品的剧本出自休枚之手。两人除了合作漫画外,也曾合作完成动画作品《老太太与鸽子》(La Dame et le Pigeon) 。休枚的新作《美丽城的三轮车》(La Triplette de Belleville)在法国上映时得到不少好评。伯李诺是动漫双栖工作者,画风诡异暴烈,作品风格近似街头涂鸦与素人艺术。
为了留住漫画家与其它影像工作者,安古兰地方政府极力推动马杰利斯影像产业计划 (Magelis),一方面支持当地动漫画相关学校与产业,另一方面提供优惠的补助与场地吸引外地厂商进驻,期望能为地方创造就业机会,利用漫画等文化产业将安古兰打造成一个相关重点城市。近年来还成立了创作者之家( La Maison des Auteurs) ,吸引许多漫画创作者进驻,其中就有不少安古兰的校友。
学校与地方政府投入许多资源培育漫画与影像相关人才,加上小城生活费低廉,对漫画工作者来说算是个不错的发展之地。然而进了安古兰的大门并不意味着得到漫画之神的加持,一切还是要靠自己多下功夫。学校的好处在于提供各种课程与机会,如何善用校方与地方提供的资源, 就看创作者自己的努力与造化了。
下面漫画来自安古兰美术学校学员作品:《Polly and Her Pals》
( 参考资料:DALAPUB出版社 图片提供学校网站)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10
发表于 2005-1-20 09:3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0):法国写实漫画《恶童好色日记》
很多人虽然喜欢看漫画,但对漫画并无多大的研究和心得,以往我们看的多是日本的漫画,但但你有机会接触到法国的漫画,感受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日本漫画很少看到写实的作品,大部分内容都是夸张奇幻的,题材也多半很耸动,感觉漫画就是要脱离现实生活,读者才能遨游在其虚拟的世界里,就算像《课长岛耕作》这种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漫画,其内容根本就像007一样的神奇。
而且日本漫画不管是大友克洋、鸟山明、井上雄彦还是古谷实,不管画风有何不同,一看就是日本人画的漫画。分镜的方式受到好莱坞电影影响很大,且十分讲究每一格之间的节奏感和戏剧张力,也许是日本受美式文化影响很深,大家习惯那样的节奏感和说故事方式,作者是如此,读者也是如此。就像有些电影被归为“艺术电影”。其实只是观众长久以来习惯了好莱坞电影的节奏和叙事方式,一旦节奏和叙事方式有别于好莱坞,大家就觉得看不懂,觉得那是“艺术电影”。
美国电影影响了日本漫画,而日本漫画也已让许多漫迷根深蒂固觉得漫画就该是那样。这里很高兴有机会介绍法国的漫画,因为我们有了改变看漫画习惯的机会。
《恶童好色日记》(Colin Maillard)这本法国漫画使人感觉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它完全不像我们所习惯的日本漫画,熟悉的是它很像我们常看的欧洲电影。
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色彩很“欧洲”,而再好的日本漫画家也很难画出那种欧洲味,因为日本人不会去用那样的颜色,而关键就在于那种颜色里让我们闻到了欧洲的空气。
再来就是分镜,完全是很“法国电影”的手法,很少有大特写,至于广角镜头更是不可能出现。大块大块的分镜可以让人很容易地搭上那种抒情感性的节奏,写实的基调也因此而建立,那种我们所熟悉的电影感便跃然于纸上。
然后就是剧情和说故事的方式了,它的叙事方式不算特别,我们看过的有关回忆童年的电影通常都是这么平铺直叙的,而这种平铺直叙最大的好处就是很容易让读者认同并感受到旧时的气氛。
《恶童好色日记》这本漫画里面的任何一篇都很写实,写实到让每个中年人在看这本漫画的时候马上就会忆起自己小时候发生过的类似情节。虽然我们在欧洲电影《狗脸的岁月》、《乳房与月亮》、《真爱伴我行》等都可以看到那种少年对性的好奇和渴望的类似题材,但看完一篇又一篇还是会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总是会忍不住在心里偷偷地对自己说:“对!就是这样!女人们永远也不知道我们这些貌似天真的小男生,内心藏有许多莫名其妙连自己都不明白的邪恶念头!”
日本漫画也许新奇精彩,但这样的写实法国漫画更贴近我们的心,因为我们都真实地经历过那样的岁月,《课长岛耕作》的境遇毕竟还是凡人无法经历的。
关于作者:
含有强大处理艺术文学的漫画形式,是欧洲漫画在开本、节奏、场面调度和内在言说上最迷人的地方;阅读Max Cabanes(马克斯·卡邦),全数欢乐尽在其中,像是遇见一枚拥有一部曼妙气质跑车的好家伙,放了我一个好假期。
《恶童好色日记》是Max Cabanes在43岁获得法国安古兰(Angouleme)国际漫画展大奖与漫画专卖店奖、以及格勒诺勃(Grenoble)城市大奖的作品,和他其它大多数的作品一样,这部作品中描述的故事大多发生在60年代的法国南部,情节当中到处都存在着一抹似有若无的情色。叙事背景围绕在属于马克斯法国南部的故乡场域;全书共分五部,分别以高度文学叙事的魅力及能耐处理“性启蒙”这个题材,通篇充满私小说气味,读罢便得六字:令人倍感爽毙。
Max Cabanes 1947年9月22日出生于法国南部的贝西亚(Beziers)。
《恶童好色日记》(Colin Maillard)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电影感十足的法国漫画,贴近真实的故事情节,充满欧洲色彩的画面。阅读《恶童好色日记》就像看一部纸上电影,回忆少年对朦胧性爱的最初体验。
炎炎的夏日里,小伙子们的想象力肆意驰骋——到处都是有待征服的美女,但真能得手吗?法国漫画家Max Cabanes回忆童年点点滴滴,创造出多愁善感、想象力丰富的主人公小马克,开始一段段意想不到的性启蒙体验……
在第一部《萝贝妲》,故事叙述小马克初见“黑脚人”一家人搬到科美特。黑脚人迁入住所当日,小马克从屋内透过窗户窥视萝贝妲便煞到心坎;小马克匆匆下楼外出,保罗伯母见状问道:“你上哪去?不吃饭呀?”小马克回答:“我马上回来!我去找我的小水枪!”
“我去找我的小水枪!”这句台词堪称一绝;就像后来小马克跑到马厩远远看着萝贝妲,裤子里的“罗赖把”应声勃起了一样妙呆。(其中自然还包括小马克从马厩逃出,头部晃成两个幻影,显示少男内心之慌乱,堪称作者神来之笔。)
萝贝妲跑到马厩手捏马睪丸,在草丛中把裙子撩起,这些放浪身姿令小马克整颗心乱掉,以致“我不饿,我什么也不想要,我已经不存在了,我只有一个念头:萝贝妲!”萝贝妲的动作、胸部、眼神等特写镜头处理得相当细致,尤以“地狱和天堂的入口就在同一处”作为故事的结束,带出无限缤纷的想象。
譬如第二部《萝丝玛莉》中,爱讲双关语的雷昂斯叔叔的“喂!小伙子!安静一点!再‘吵’树上的栗子都要熟了!”
第三部《贝蒂儿》,那个在男生口中“装出一副贞节小圣女的贝蒂儿”最后裙子被掀开喷水。在这里,作者将恶童长出双角为非作歹祸害人间的全面胜利的形象,往高点推进。
第四部《小姐》中,大胸部女主角小姐的私生活被小马克窥见后,令小马克先前纯真梦幻式的慰藉全数破灭。
在第五部《玛莉安琪》里,亏马子亏得不亦乐乎的混帐年青人,在同侪式的轻狎讪笑的气氛之中,获得某种人生对性的揭示与认知和成长——当然,那种痞子把马子的方式很妙,不过也很经典就是了。
在这场漫画语言文本的狂欢之中,Max Cabanes引领我们分别回到他的孩提场域——科美特、粉粉海滩、贝吉耶街道、温室、圣阿罗迪斯广场、教堂、公园,在其中穿梭、游荡、戏讽。所有发情的公狗和所有ㄍㄧㄥ到一个可以的少男,最后势必如同你我一样历经各类冒险、完遂各式惨败的创伤,然后得以长大成为一名神勇无敌无坚不摧的男子汉;可那久远的、宛若谜题一般,被我们花光的遗忘的以青春期萌芽为核心的内在狂野和暴动——在这个宇宙里,唯独Max Cabanes为我们一一载记。
《恶童好色日记》(Colin Maillard)画页欣赏:
(参考资料:DALAPUB出版社)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11
发表于 2005-1-20 09:3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1):富有传奇色彩的老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
太平洋的骑士制度——对中国移民的支持
托马斯·纳斯特1840年9月27日生于德国的小镇——兰岛,父亲是音乐家,在军乐队里吹大号,他有着激进的政治观点,由于巴伐利亚政府的反动,决定移居美国。纳斯特在纽约长大,最初他很难适应那里的生活,加上语言上的障碍,使他讨厌学校,差点被开除。一个做蜡烛和彩笔的邻居送了他一些彩笔,这样就开始他的画画生涯。12岁时,他被送进一个艺术学校;1855年,他15岁的时候,离开学校去解决生活问题了。那时,他唯一的“技能”就是去画他所看到的东西。凭籍他的勇气,走进《莱塞尔画报》,终于,在国家的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张画。接着,纳斯特开始为1857年创刊的《哈波尔周刊》工作,从此以后,便大量发表漫画,一发而不可收拾(发表在哈波尔周刊上的漫画,大约超过2200张,差不多平均一周创作两张)。
纳斯特坚定的反对奴隶制,他画了一些漫画激励人们消灭反政府的叛逆者。亚布拉罕·林肯总统曾宣称说:“托马斯·纳斯特是我们最好的新兵,他的带有爱国标志性质的漫画始终成功地在激励着人们的热情和爱国精神”。南北战争后,他依旧坚持支持维护黑人权利的斗争,用漫画抨击安得列·约翰森破坏林肯的政治主张。此时,他的漫画主题更加“倾向”政治,于是,被称为“美国政治漫画之父”。他又首创用动物去作政治党派的“标志”:民主党成为猴子;共和党是一头大象;还有坦蓦尼协会是老虎。他还赋予合众国以“人格化”,把她叫做“山姆大叔”。更为有趣的是,他创作出一个胖墩墩、笑眯眯的红鼻子圣诞老人,(发表在1997年12月15日的《纽约客》上)至今,在每年的圣诞节里,他依旧在全世界,笑眯眯的与亿万的人民欢乐在一起。
1869年9月,在《哈波尔周刊》内部,他和威廉姆·特威特干了一仗:威廉姆·特威特是纽约城的营私舞弊集团(“RING”)的“头目”。虽然,这场复杂的较量曾经使他陷入种种的矛盾中,但他还是顶住了,他用策略最终获得了胜利,使特威特因为腐败而进了监狱。纳斯特击败威廉姆·特威特集团的“强有力”的漫画系列名声大振,被人们描述成为“合众国的最精美和最有效果的政治讽刺漫画”。纳斯特作为一个强大的共和党的支持者:1868年,他支持了尤利瑟斯·格兰特和其对手郝雷斯·格利勒、郝雷提奥·瑟莫尔以及后来的另一个对手沙姆尔·泰尔顿,进行对抗,从而帮助格兰特赢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1876年,纳斯特又帮助鲁瑟尔胡得·海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然而,从1884年起,纳斯特掉转方向去支持民主党的候选人格罗富尔·克利富兰当选为总统,克利富兰成为自1856年以来的第一位民主党总统,纳斯特为此而得到了一个有名的“总统制造者”的称号,只是,在共和党人中因此而失去声望,被人们看成为“MUGWUMP(骑墙派)”。
1880年后,纳斯特的漫画的矛头转向工会和天主教堂。之后,他又与《哈波尔周刊》的老板们有了矛盾,并于1886脱离了“周刊”,自己来创办《纳斯特周刊》,结果以失败告终,而且负债累累,陷入了紧张的财务危机。而1902年后,他的漫画创作也开始“枯竭”。幸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老罗斯福总统)来帮助他,派他去厄瓜多尔做领事。直到1902年12月7日因得黄热病去世。应该说,纳斯特的漫画对许许多多在1890年或者1900年前的在报上工作的一代政治漫画家有着极大的影响,功不可没。1902年,《哈波尔周刊》发表的讣告上写道:“他曾经被叫做‘美国讽刺漫画之父’,也许,并不准确,但,基本上还是公正的。”
画家照片、自漫和签名
白色联盟,比奴隶制度更加恶劣
“可怜的改革”画的是:纽约的妇女鄙视坦慕尼协会的一伙,他们躺倒在后期的坦慕尼协会的瓦砾上,而它曾经被改成为“改革学校”
漫画画的是一个谋私利者,胸前有一个巨大的美元标志,高高的坐在城市上面他的巢穴里,巢穴是用钱袋和白骨做的
题为“闪电般的公正”“山姆大叔”骑在“45届美国国会”的蜗牛上,明显的批评了国会工作的缓慢和迟钝
“1881,快乐的圣诞老人”画家首创的圣诞老人满载玩具,嘴上含着大烟斗
“法律能够抓住他吗?”画上是有魔力的侏儒和巨人般的窃贼
第三个大恐慌。这是画家第一次把共和党描画成大象。漫画评论一个恐慌,许诺会像总统一样第三次逃跑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12
发表于 2005-1-20 09:3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2):欧洲“漫画时代”已经来临?
在欧洲,漫画正铺天盖地袭来,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前所未有的能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因此,不少学者认为〝漫画时代〞已经来临,甚至有人惊呼,漫画代替文字成为阅读主流已为时不远。
看漫画就像过节
比利时是欧洲漫画的〝圣地〞,也是风靡世界的《丁丁历险记》和《蓝精灵》的故乡。穿梭于这里的街头巷尾,常常可见漫画专卖店,即使在一些书报店、百货商店里,漫画也被醒目地放在柜台上。难怪一位比利时人自豪地对记者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像我们一样聚集这么多的漫画英雄〞。
比利时西北部的海滨城市克诺克海斯特是欧洲著名的漫画城。每年六月的国际漫画节期间,世界各地的漫画迷们蜂拥而至。人们把自己装扮成漫画中的角色,以漫画的名义尽情狂欢。漫画成为这个小城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有人说,欧洲漫画与美日漫画最大区别是其个性化的创作。的确,欧洲漫画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来〝阅读〞。有的漫画家会用行为艺术的方式来呈现创作,或绘在纸上,或在纸面以外的任何材质上,以及室内或室外的一切场所。
漫画在欧洲图书市场所占比例也相当大,达到了25%左右。漫画书还是欧洲出版业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书,仅法国每年出版的漫画书就超过一千种。漫画书也是最畅销的书籍,去年欧洲十大畅销书中,漫画书就占了四本。
在欧洲,一套新漫画创作出来,会先在杂志上连载,反响好会立刻出版单行本,之后会改编成动画片,连带起相关产品如漫画人像贴片、电话卡、杯子、玩具等。紧接着,就会有广告来应用这些漫画人物形象。此外,还会有电子游戏版、动画影片,而这一系列的收入将远远超过漫画本身的直接收益,并最终形成从纸面创作到商业运营的完整漫画产业链。
人人都有一颗〝漫画〞心
有人说,〝美国漫画太天真;日本漫画太暴力;欧洲漫画描绘的世界最接近真实〞。因此,欧洲的家长很少干涉孩子阅读漫画。孩子们最爱读的是连环漫画。与美日不同,欧洲漫画书装帧、印刷精美且流行大开本,所以价格不菲,少则七八欧元,多达数十欧元。有意思的是,一向从多渠道向世人介绍天主教的梵蒂冈,最近也以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为主角,出版了一本漫画书,向儿童介绍他的传奇人生,树立他在儿童心中的榜样。〝传教〞的效果不错。
漫画书也同样受到欧洲成人的青睐。根据世界名著改编的一些文化主题类漫画书,被称为〝像小说那样,是一种亲切的俚俗,有巨大吸引力的形式〞。最受成人欢迎的当属报刊杂志的社论、新闻漫画,有人称之为〝欧洲的良心〞。像去年英国首相布莱尔不顾国际社会和国民反对,全力支持美国总统布什出兵伊拉克。当时欧洲媒体出现的政治漫画,不但把他的外貌从昔日的英武精明画得憔悴苍老,还把他由威风凛凛的武士,摇身变成布什的长卷毛狗。由此反映出当时读者对政治事件的立场和心态。
漫画甚至吸引了很多欧洲高级知识分子,不过他们的口味更加专注于〝无字漫画〞这一形式。〝无字漫画〞以诙谐出位的视觉语言向读者传达画者的一种思想和哲理,使读者得到启发,产生深刻的反思,很受知识阶层的欢迎。因此,当今最有影响的国际漫画大展几乎清一色是无字独幅漫画的天下。
德国专栏作家本德说,漫画最能体现欧洲人的性格特征。不论是从历史还是文化上看,欧洲就是一片充满小资情调的乐土。人们大多向往一种〝温和的无政府状态〞,不喜欢繁文缛节、正正经经,而喜欢自我表现、自我嘲讽,这种心态为漫画的流行和漫画家的出现提供了最理想的环境。
漫画会代替文字吗?
德国克莱特出版社负责人玛恒博士分析,漫画受到广泛的热爱,一是其具体生动,二是它关注的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内在人性。人们在漫画中看到了自己,那些我们熟悉而又被忽视的感受在漫画里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慰藉,并促使我们深入思考。
欧洲著名艺术学家、柏林艺术大学教授卢尔则指出,人类文明刚开始萌芽的远古,还未出现文字,人们就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漫画的生动、现场感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有时任何语言的描绘都无法企及,这种作用至今依然不变。所以,漫画代替文字成为主流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它体现了后现代文化对于知识的一种解构,也是现代审美的一种要求。
以〝图说〞形式代替〝言说〞,更加直观和形象,打破了视觉上的沉闷,加上漫画本身丰富多彩的内容、轻松幽默的风格,因而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阅读取向。此外,欧洲年轻人是看着〝丁丁〞、米老鼠、唐老鸭长大的,阅读情感及阅读习惯的延续,使他们不需要理由就选择了漫画。
不过,也有不少人不认同这种说法。德国布伦瑞克大学语言学家弗里柯教授认为,漫画再怎样走进人们的生活,也不可能取代文字。漫画有漫画的生动,而文字的三言两语则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哪个因素都必不可少。阅读文字的快乐和文字的想像作用是漫画所不能替代的。过于沉湎于对画面的依赖,反而会削弱文字的阅读能力和想像力。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13
发表于 2005-1-20 09:3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3):漫画美学与电影艺术的完美交融
《女神陷阱》电影海报
手持摄影机的Enki Bilal
经常有人说漫画是纸上电影,很多电影导演也喜欢把他们的电影脚本作得像漫画。资深一点的像史提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新一点的有三集《骇客任务》的华秋斯基兄弟Larry & Andy Wachowski,他们所使用的分镜脚本,在观感上与漫画确实相去不远。而很多电影导演,也会把电影拍得很具漫画感,如《魔鬼终结者》的詹姆斯-卡麦隆James Cameron,他拍的电影便显得漫画味十足,香港的徐克也不惶多让,除了他在其电影中所表现出的质感,非常漫画外,改编漫画成电影也不是一两回,如《财叔》、《黑侠》、《老夫子》都是,更绝的是徐克笔下还画得出不俗的漫画(一度甚至想画古龙的《天涯明月刀》漫画版,后来因故作罢),徐克算是肯定漫画,最具体表现的一位电影导演。
电影导演对漫画有好感,漫画家又何尝不是对电影充满着极高的兴趣。有机会接触一些漫画作者,与他们聊聊(或是看一些漫画家的访问),你会发现他们的嗜好,多半有电影这一项,并或多或少的作着一个电影梦,想着自己的漫画可以改编成电影,甚至是哪天自己能够亲自拍出一部电影。这当中最好的范例,日本有大友克洋,法国有恩奇-毕拉Enki Bilal(有趣的是,两人虽然一东一西,却都是师承墨必斯Moebius一派的画风,而在漫画界占有一席之地)。
大友克洋以他的《Akira》漫画与动画作品名闻遐迩,但是他对真人实摄电影却始终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其实早在1982年,大友克洋就曾以极低的成本拍摄电影,为了节省开销,大友克洋一个人身兼导演、制片、编剧、剪接等多个职位,其经费的窘困不难想象,大友克洋却还硬是把片子拍出来,足见他对拍电影的热情并不比漫画低。不过他的实摄电影之路,并没有像他的动画、漫画作品那般来得受宠,1982年之后相隔九年(1991年),他才再有机会作出另一部实摄电影《国际恐怖公寓》(World Apartment Horror),市场反应还是不甚理想,在缺乏群众力量支持的情况下,大友克洋所能发挥的,还是他拿手的老路子——动画影片制作,而未再有其它电影作品出现。
大友克洋爱电影,不仅从他所拍电影,也可以轻易的由他的漫画作品中看出来,他在漫画制作时,不时的运用电影语法,来当作他漫画的表现形式,《Akira》就一部是最成熟也很完整的作品。该部作品中的多段动作场面,借鉴好莱坞电影中常采用的手法,以许多的短镜头剪接组成,加上主客观镜头不停切换,这样让静态的2D平面阅读,也能形成流畅的动感。或者是将一些画面以蒙太奇的形式来呈现,让表演更生动而富层次感,画意也更多空间,所以说大友克洋的漫画、动画成绩突出,是因为他将电影语法巧妙地融入于作品当中,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经验,不过这样的概念,回到电影上面并不一定灵光。他把漫画画得很电影,很吸引人,他的电影拍得很电影就显得了无新意了!
相对于恩奇-毕拉,却与大友克洋友有着不同的表现,恩奇-毕拉到目前为止共有三部电影作品,1989年《邦克大饭店》(Bunker Palace Hotel)、1996年《记忆丧失的男子》(Tykho Moon)、2004年《诸神混乱之女神陷阱》(Immortel)等。前两部《邦克大饭店》与《记忆丧失的男子》是恩奇-毕拉独立的电影作品,到了第三部《诸神混乱之女神陷阱》他才把他的重要漫画作品《尼可波勒三部曲Nikopol Trilogy》(《诸神混乱》La Foire aux Immortels、《女人陷阱》la Femme Piege、《寒冷赤道》Froid Equateur等三部漫画,是恩奇-毕拉的《尼可波勒三部曲》)拿来集结重组改编。
在恩奇-毕拉的漫画作品当中,不似大洋克洋一般,散发出浓浓的电影味,除了看得出大师墨必斯的影响以外,倒是很有他个人的独特风格,像是他在颜色运用上偏好冷色调,然后喜欢刻画陈旧、破败的场景,人物情感、表演压抑而疏离等等,这些漫画上的表现,观察不出恩奇-毕拉对电影的见解为何,或者说他没有把一般对电影表现形式的认知,加入在他的漫画里面,好让你去猜出他爱电影的方式。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恩奇-毕拉反而让人好奇?他的电影会呈现什么样的面貌?所以对照起来,《女神陷阱》这部改编作,更能让人了解漫画、电影之于恩奇-毕拉,是如何的相互为用。首先是时空设定的更动,从2023年的巴黎(漫画)移到2095年的纽约(电影),接着角色的互动关系也有所变化,由原本的两个尼可波勒(父与子)一个鸟人,和女主角吉儿,这四个重要角色,改为三个(去掉一个尼可波勒),电影中爱情戏的份量也加重了,原本漫画中鸟人对吉儿与尼可波勒的看待,仅是单纯的利用价值,电影里则换作复杂的三角恋情。这些不一样的安排,相信是为了提高影片的商业性,而进行的修改。这也反映出漫画小成本投资,与电影需要大额资金作后盾,对创作者所造成不同的压力跟要求,漫画玩得小风险相对低,创作者要顾忌的少,自由度得以提高,电影制作在这一点则刚好相反,这也成为恩奇-毕拉电影创作的考验之一。
说为商业性,或是要浓缩原著的精华,在剧情上作不一样的安排,恩奇-毕拉都有所进退,不过到了视觉上的美术部分,就见到了恩奇-毕拉的坚持,不管是之前的两部影片,或是这一部《诸神混乱之女神陷阱》,光看剧照都能察觉到,那完全是恩奇-毕拉笔下的漫画世界,去作了彻底实体化的建构重现,再进到影片当中,那些色调,那些构图,以及那些人物造形,你会发现一个电影导演,花了许多的心思与力气,目的竟然是让他的漫画世界活起来!要让你更能体会,他漫画虚拟世界的真实感受。
附:《诸神混乱之女神陷阱》(Immortel)简介:
2095年,纽约市上空突然出现了来历不明的金字塔飞行物体,没有人知道里面藏着什么。事实上,藏身其中的就是埃及诸神,其中还禁闭着一个被诸神判刑的鹰头人身神袛--太阳神何若斯。因为太阳神只剩下七天可活,为了延长他不朽的神力,他逃离金字塔,朝混乱的尘世而来,寻找一对可以生育的男女,延续他的不朽。由于太阳神是鹰头人身的怪物,所以他必须先找到一名凡人与之合体,才能藉助该人的身体为其延续后代。
一位被冰冻在外太空的军人尼可-波勒,阴错阳差的跌回这混乱失序的未来世界,刚好被太阳神何若斯盯上。即使是万般不愿意,尼可-波勒还是得接受身体被太阳神附身的无奈,动身寻找那个可以受孕生子的女人。
一个可以流出蓝色眼泪的蓝发女子吉儿,对自己似人非人的身体感到困惑和迷惘,更为悲惨的是,吉儿在不知不觉中北被当成了制造人工脏器皮肤大企业的实验工具。同时,太阳神何若斯也发现了她,并将她视为延续不朽的最佳人选。
记忆、爱情、时空就在三人之间,不停的延续与交错……
《诸神混乱之女神陷阱》(Immortel)剧照:
文字摘自《LOOK电影杂志》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14
发表于 2005-1-20 09:3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4):走进法国安古兰漫画节
本节内容未经中国动画网许可,暂时不敢转载。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15
发表于 2005-1-20 09:4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5):米罗-马那哈和他的情色漫画《激情香水》
2004年最新中文版情色漫画《激情香水》
米罗-马那哈的原版情色漫画《激情香水》(Le parfum de l’invisible I)
关于情色漫画《激情香水》
漫画《激情香水》(Le parfum de l’invisible I)是意大利情色漫画大师米罗-马那哈(Milo Manara)的经典作品之一。此作品在《High》杂志连载期间曾造成轰动,其大胆的故事情节,细致的画风,不但开创情色漫画之先例,也让这部漫画成为传说中的情色经典。
2004年由大辣出版社引进并出版最新中文版本,还特邀沉隐十年的漫画名家陈弘耀为本书上色。这为马那哈笔下风情万种的女子, 增添了无可抗拒的诱人色彩。这个版本也成了全世界最迷人的《激情香水》。
《激情香水》的故事叙述了一位物理教授无意间发明了一种〝隐形香水〞,便藉由隐形偷窥并尾随从小暗恋的芭蕾女伶。狂野不羁的年轻女助理蜜糖企图拆穿这个秘密,却因此闹出不少笑话,在众人面前大演单人活春宫……。最后在她的引导下,芭蕾女伶不为人知的秘密被拆穿,物理教授长久以来的单恋因而破灭……。
米罗-马那哈这位意大利漫画大师,以其对女性线条之沉迷精准,及与众家电影大师的合作享誉世界。他与导演费里尼合作之两部漫画作品《土伦之旅》、《马斯托纳先生之旅》,与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合作的作品《腹中之火Le feu aux entrailles》,及为坎城影展所绘制之海报均成为电影迷及漫画迷的必备收藏。
三十六岁的脸红——选自中文版《激情香水》导读(作者:詹仁雄)
第一次 看线条会脸红,
是在多年前偷看哥哥藏在床下的花花公子,
杂志里面笑话集旁边的插图,
那些女体丰胸肥臀玉体横陈的漫画,
虽然只是几个简单的线条,
已经足够让发育中16岁的我 血脉贲张到不行。
第二次 看到线条又脸红,
就是《激情香水》了,
但 那时我已经是个26岁的男人了……
别以为我在卖弄清纯。
我要说的是,
好歹26岁那年,
我参观过好多好多的裸露,
从徐若瑄到宫泽理惠到饭岛爱,
我经历了好多好多的三级片R片无码片……
从日本妹到美国妞到北欧各国佳丽,
该看的不该看的,
全都看了……
女体对我而言 不再是秘密花园,
而是掉落满地垂手可得的果子,
为何还会脸红?
是气味 是压抑。
是那种像是果子腐烂前发出的果香,
再发酵就变成酒的气味,
是那种像是不经意碰触到异性的身体,
引发海绵体充血而克制不了的压抑。
简单的说 《激情香水》把色情从表象的形状 借着线条萃取的更浓,
更浓且纯粹的 色情。
若要说这是艺术 我也不反对。
今年36岁了,
女体或性的意义之于我,
已经是要讲究质地的美酒,
牛饮或喝醉 都无法化解突如其来的激情了。
但 翻开第一页,
我知道。
这次我仍会脸红……
关于漫画大师米罗-马那哈
米罗-马那哈(Milo Manara)1945年出生于意大利吕松,自幼即显露其绘画方面不凡的天分,但在当时他并没考虑走上漫画创作这一途径,只是单纯的热爱艺术。直到1967年,他成为西班牙雕刻家 Berrocal 的助手,在其工作室接触了 Jean-Claude Forest 所绘的《Barbarella》与 Guy Peelaext 的作品《Jodelle》,才真正让马那哈领悟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开始了漫画的创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马那哈旺盛的创作力正好搭上意大利漫画界蓬勃发展的热潮,他的第一本单行本《公猴》(改编自《西游记》),是马那哈开始展露头角的代表作。由于这部作品的成功,让马那哈的名气传出了意大利,且顺利地进入欧洲其它国家的漫画市场。
马那哈的创作题材涉猎广泛,从漫画法国史、中国史与意大利史等严肃历史题材,到儿童漫画、冒险故事等,类型包罗万象,题材十分多元。不过,真正让马那哈尝到一夕成名的滋味,则是一部大胆创新的情色作品──《解扣Le declic》。这部作品不但轰动全欧,还被拍成电影。自此,马那哈尝试改变笔法,逐渐脱离墨必斯(Moebius)的影响,而朝着一种明朗且写实的笔法进步。此后他陆续发表了《激情香水》、《诚实的摄影机》等作风前卫写实的情色作品,每部都是质感与情欲并重的上乘杰作。
即使在情色漫画界享有盛名,马那哈并不因此而局限了自己的创作路线,仍然不断地挖掘新题材,积极寻求合作的编剧。他曾和以航海冒险传奇享誉全欧的意大利漫画大师 Hugo Pratt 合作了《印地安的夏天》与《左派》这两部漫画书,同时又为电影大师费里尼(F. Fellini)设计电影海报与绘制分镜脚本,并根据费里尼的剧本大纲完成了《土伦之旅》及《马斯托纳先生之旅》两部作品,均获得极高的评价,两人也因此成为莫逆之交。
除了费里尼,马那哈也和西班牙幺才导演阿莫多瓦(P. Almodovar)合作,改编其电影剧本而绘制《Fuego en las Entranas》这部作品。借着这些国际知名导演的电影剧本,马那哈丰富了他的漫画内涵,而他神乎其技的笔法,更令这些导演惊艳不已。
创作生涯将近三十个年头,马那哈的作品依然丰富多元,风格也更加洗练,综观他在各种漫画类型的表现与成就,堪称意大利当代最感性,也最具天赋的漫画大师。
《激情香水》画页欣赏: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16
发表于 2005-1-20 09:4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6):Johanna和她的最新作品《出生在她方》
关于《出生在她方》
1967年,Johanna在台湾彰化出生,这是她生命中的偶然,却在她心中播下了乡愁的种子。2004年,种子终于开花结果,Johanna完成了这本《出生在她方》,作品以台湾为场景所画的漫画,描述了一位法国女子的台湾乡愁。
《出生在她方》﹝Nee quelque part﹞是一部特别的作品,Johanna的父亲是一位汉学家,1962年搭船来台研究道教并取得了道士资格,所以Johanna是在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出生,四岁前的童年都在台湾度过,这段异国的成长经历成了她珍贵的回忆。2002年春天,Johanna回到台湾,带着一张1960年的台湾地图与一本Andre Breton的小说《娜嘉》、几张家族老照片,开始了属于她的寻根之旅。
她走过以前父母亲居住过的北投,寻找童年在台南住过的老房子、拜访自己出生的彰化基督教医院……父母亲口述的回忆与实地探访的现实,在书中穿插交错,冲击与感动,在心中回荡……
翻看《出生在她方》,看到了一位法国作者所观察到的台湾,那些熟悉的街景与生活点滴、庙宇神像与街头祭祀活动,透过Johanna的故事,被描绘在漫画情节里,读起来非常有亲切感。
不管出生在这里或她方,都只是偶然……
循着一再出现难以解释的征兆,带着民国六十年的地图,Johanna重回出生之地。这是一段迷惘的旅程也是作者试图寻找答案的路径,这段乡愁之旅潜伏了Johanna心中长期盘据且不时出没的鬼灵。
由一位法国漫画家来描绘台湾的乡愁记忆的确令人感到十分好奇。出生在台湾的Johanna,在初初懂事的幼年所深刻烙印在脑海的台湾影像,却又飘渺的如同一段连自己都不能确定的梦境。为了再度体验幼年时所初见的世界,离开台湾三十年之后的她带着既遥远又亲近的心境回来,背负着父母年轻的梦想重新回顾这一段冒险经历,Johanna在自我寻根的过程里,真实的记录自己如何在迷惘中寻求力量安定身心。
故事的起点在2002年初作者的台湾之旅,虽然旅程仅三个星期就结束了,但书中时空的描述横跨了上一代在异乡的特殊的宗教经历。Johanna藉由一格一格的图画巧妙地剪辑了过去的记忆、家庭的变化,并以台湾民间信仰的神秘经验,串连出自己对生命偶然落地的思索。研究民族学的父亲在命运征兆的召唤中,以谦卑学习的态度融入台湾道教社会,并以坚定的研究精神正式取得道士资格;而作者的母亲为了成全丈夫的理想,或以委屈的顺从、或以坦然的勇气面对生活在异乡的巨大差异,Johanna画笔下的故事呈现了东西方文化交错的过程,那是一个令人好奇的场景。
这里好奇的不仅是一个法国家庭在早年封闭的年代如何接触台湾?对于成年后Johanna重返出生之地,她又是以何种眼光观察所见的一切?好奇是因为我们不见得能体会伴随我们成长的文化是如何被外人所注视的?
Johanna所取景的台湾影像其实是我们日日所见的社会,不管是街景、面摊、月历、栏杆等等或是大量的道教象征图腾,每一格漫画准确地抓住了台湾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显影出台湾汉文化的丰富意象。而Johanna所体验的台湾,或是说梦境般的乡愁台湾,透过她特殊的家庭背景以及西方人角度,我们再度被提醒,原来那些普遍存在生活里的民间习俗,甚至觉得过于迷信的神鬼之说,对西方人却蕴藏着神圣的意义。我们所习惯的生活文化在他们眼里,藏有另一种美感值得咀嚼,这个故事激活了我们的思索,也在Johanna回忆的描绘下进入怀旧的过往时光。
随着Johanna的叙述,她看到自己出生的年代,就如她的记忆一般模糊遥远,物换星移快速变迁的三十多年,幼年时的台湾印象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远离。跟着Johanna的脚步,以一个同年代人的身份担心着她迷途般旅程……
阅读时读者心中自然的反应竟也直接表现出一个台湾人因为过于了解自己生长的环境而选择回避接触某些事物的空洞。但由于Johanna在模糊记忆里的那一份不了解,竟带着她闯入我们非常熟悉却又极少关注的领域。书中虽有许多篇幅说明道教祭典普遍结合民间生活的亲和性,但另一方面作者亦难以理解鬼神威力之震撼,从Johanna聚焦描述的画笔下感受到欧洲人对汉民族宗教神秘的崇敬。
Johanna在最后以一首法国民谣点出答案的曙光:〝……不管出生在这里或她方,都只是偶然……〞。这位法国女子偶然轻轻地落在台湾,在寻根的旅程中回顾了自己生命最初体验的世界,重重的乡愁在故事的尾声也释怀地逐渐淡去。
Johanna耐心地给读者签名
关于Johanna
Johanna Schipper(约翰娜)1967年2月11日生于台湾彰化。1972年回到法国,藉由阅读《丁丁历险记》来学习法文。由于以前学的是中文和荷兰文,所以她只看得懂以图片为主的漫画书,也因此她高中毕业后很自然地便进入安古兰的高等影像学院研习漫画。毕业后,她担任过漫画上色师,曾为Maynot和Boudjellal的漫画上色,并且在外交部法国艺术行动协会(AFAA)于海外所举办的法语漫画展览中担任展览专员。1993至2000年间,Johanna自费出版过一些短篇童书,也在杂志上发表过作品。而1995至1997年间,她在一些法国漫画杂志上(Le Lezard、PLG、Ogoun)发表过黑白漫画系列《Phosfees》,这个系列以小女孩娜娜为主角,共有五篇故事,其中一篇曾被波兰翻译并出版。1999年底,Johanna重拾这个八岁小女孩娜娜的冒险故事,以彩色版本向Delcourt出版社的青少年系列投稿。
2000年11月她出版了第一本漫画作品《Les Phosfees》,这部作品获得2001年法国Serignan节最佳作品奖。2004年《出生在她方》在法国与台湾同时出版。
《出生在她方》画页欣赏:
(部分资料来源:大辣出版社)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南宫如水
(无酒)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1
功绩
28
帖子
1454
编号
24546
注册
2004-11-15
#17
发表于 2005-1-20 15: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欧洲漫画吗?很怀念啊……小时候看《丁丁历险记》还有《勇士阿泰斯克和他的冒险生活》系列可是着实让我兴奋了一阵子。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常山赵晕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92
编号
28111
注册
2004-12-17
#18
发表于 2005-1-20 16:2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喜欢这种风格的
还是唯美的好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19
发表于 2005-1-25 03: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小弓品位档次较高,本人一向对欧美风格比较不适应。
还是以前的《鼹鼠的故事》比较可爱啊~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9 16:2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5119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