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未知-离线 轮回

白衣伯爵
光禄大夫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2
功绩 385
帖子 9205
编号 941
注册 2003-9-21


发表于 2008-9-29 21: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连理枝

莫干山剑池不远的地方有一棵系了很多红布带的树。因为沾了山间的水汽,布带都有些潮湿,在一片深绿中,不显得很鲜艳,倒有些沉闷。据导游说,自从这棵野栗树长了连理枝,每每会有到此一游的情侣在树枝上系上红布条来许愿。既然在这样一棵树下,许的愿应该都与:“在地愿为连理枝” 有关。

连理枝的说法最初来源于《搜神记》里一段凄惨的故事。战国时的宋君偃看上了下属韩凭的妻子,强抢之后,韩家夫妇双双自杀,韩妻遗言请求合葬。妒意未解的宋君偃故意将两人隔路而葬,并发狠道:“有本事你们还能在一起,我就不再阻拦。”不料,夫妇的墓上分别长出一棵梓树,相向而长,最终树干相接,纹理相连,结成一体。连理枝体现了对强权压迫的反抗,也是一种被逼迫下的无奈选择。相信韩凭夫妇更愿意的选择的是两个人一起慢慢老去,而不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团圆。

中国文化里很多类似的符号,本身都具有浓厚的悲剧因素。《孔雀东南飞》里的鸳鸯鸟和《梁祝》里翩翩起舞的蝴蝶,都是殉情男女的精魂所化;七夕的鹊桥相会,虽是“胜却人间无数”,却是在除此之外的时间里都要隔着银汉迢迢。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民间口口相传中,鸳鸯、蝴蝶、鹊桥、连理却都不知不觉间洗去了悲剧的色彩,换成了喜剧的颜色,直至最终成为善祝善祷——蝴蝶和鸳鸯早就绣上了出嫁的妆奁,连理枝旁是情侣间的双手相握和四目相投,鹊桥不但成为婚介栏目的代称,七夕也在网络时代成为中国的情人节。

这种文化符号的改造和变迁,与其说是中国人的性格里天生有喜剧的成分,倒不如说中国文化里的乐观和现实。在中国文化里,好的曲子和文字,从来就讲究哀而不伤,悲凉中有奋进,困苦中有希望。有的作者忽略掉惨痛,是为了强调奋进和希望;有的作者强调惨痛,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正所谓见仁见智:忘掉悲伤,突出精神上的自由和升华,是见仁;正视惨痛,做好应对打击和解决问题的准备,是见智。

不唯连理枝之类的文化符号,生活中的许多事,需要我们有仁者的达观,也需要我们有智者的冷静。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刀剑笑 2008-11-7 14:18 +100 好帖奖励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2 07:5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11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