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1-12-31 21:39 发表
这里的重韵,我只是说词的重韵.
以李清照的<一剪梅>为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般来说,以上“秋、舟、楼,流、愁、头”六字是典型的需押韵处,观察上下片位置相对应处的“裳、时、思、(眉)头”一看就是不押韵处。
当然,此词亦有句句须韵者,这极少且韵太多并不一定好。像律诗将首尾联也整成对仗不一定极好一样,有时刻意掉换一两个字,使律诗首尾联避免对仗。
*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说明:又名《腊梅香》,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
句句皆韵:
一剪梅[宋]蒋捷一片春愁带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容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云帆卸浦桥。银字筝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