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信渊〉
也不算是提建议~~而是很奇怪的一点~~~马超和赵云基本上造型互换也不会有什么异议~~~从各游戏到动漫作品基本都是如此……而这幅赵云初看图片未注意标题时坦白讲我也确实误以为是马超来的……
默默……我也觉得奇怪……其实是很不同的吧应该……大概,赵云的眼神更加……正直?= =温和?= =忠实? = =|||||(超哥哥我对不起你)
方天戟〉
中国导演特别是大权在握的老导演们都很会为作动画的人着想,绝对不用难画的镜头,能省事就省事(起码我认识的老导演是这样的)
该是为经济效益找想= =或者这么说,这就牵扯到国营和私营的差别了,给日本人卖命的工作室都是私营的,没固定饭吃自然比较勤奋比较有危机感了,然而国营的稳定性总是和腐败性相伴随的,可以毫不讳饰地说,上海美影那些画动画的老师,就是比外面自己组工作室的青少年们懒。所以不是为做动画的人着想而是导演自己吼不动也端不动,什么东西成了霸业总是很头痛的- -
中国动画一直是作为美术片归在美术类而没有归在电影类,所以镜头感不强,缺乏电影语言,像宫崎峻大友克洋的片子基本上都是用的电影镜头
BINGO!深有同感。其实《宝莲灯》还是很不错的我觉得,起码很美,虽然还是比不上《渔童》。缺了哪儿我一下说不上来,不过很多同伴都与我有同感。《宝莲灯》制作了4年(《我为歌狂》也是4年),可以算得上“大片”了,不过,怎么说都还是“动画大片”,却无论如何成不了“电影大片”。回想,果然,《铁扇公主》,《哪吒闹海》乃至于《三个和尚》等一切优秀的国产动画片,都脱离不了“美术”的桎梏,确实会比用电影镜头来得……怎么说呢只能说天真,不过我比较想不通,中国难道就是一个这么天真的民族么?日本就这么“成熟”么?还有一个更典型的,就是中国的“连环画”和日本的“漫画”。日本的漫画的分镜,完全就是受了电影的影响,诚然,“分镜”绝对是一种本事,一种感觉,一种对于空间对于各种艺术元素融合搭配的感觉,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个感觉的,比起来中国“连环画”的一个一个方格子就质朴了很多,说句实话,在某些时候,情感表达的冲击力确实也小了很多。这么看来,喜欢“电影”而非“美术”确实有原因,但我又想不通了,难道“电影”是优于“美术”的么?……或者,表达一个连续的东西,“电影”效果确实比“美术”来得强烈? (完了我自己也不晓得我在说什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