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这其实是最近写的一个贴子中的一部分,谈到什么样的文笔才是好的文笔的时候,拿了这部电影来作示范,顺便就贴在这里吧。

因为是一个贴子中的一部分,因此看起来结构不完整,不要与我计较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前面极尽详细地评论了“秦王李世民”一剧在文笔上是如何符合了第一点要求的“写景状物逼真生动,令读者有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接下来就要评论它是如何符合第二点要求,即“抒情时自然流畅,不造作、不矫情”。
  ??
??抒情的手法,总结起来大致有两类: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中国的传统审美观,是讲究含蓄的,以“哀而不伤”为抒情的最美境界。因此,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相对于西方文学作品而言,间接抒情比直接抒情要多,因此其变化比较多,艺术成就相应也比较高。下面就将间接抒情的多种变化形式一一仔细地道来,并辅以实例说明。
  ??
??其一,是以叙事来抒情,即“以叙抒情”。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作者只是在陈述事实,但字里行间却是饱含深情。
  ??
??我曾读过一篇散文,题目是“我的父亲”。这类题材其实是最难写的,因为写的人太多的,很容易滥,写不出新意。而要写出新意,若故意使用奇特的手法,又很容易过奇而流于假,令人觉得情不真、意不切。但这一篇散文,我认为是我所读到过的写“我的父亲”的散文中最好的一篇,甚至超过了朱自清的“背影”。该文最精彩之处,是在快结束的时候写到作者父亲逝世后的情况。之前作者已经作了铺垫,说他父亲平日乐于助人,因此深受左邻右里的爱戴。然后,写到他父亲去世那一晚,家人在窗口挂了一块白布,以表示家中有丧事,邻居见了就知道他父亲已经去世。第二天清晨,作者步出家门,只见到附近家家户户的窗口,都挂了一块白布,漫山遍野,都是白布。
  ??
??那散文就这么平平淡淡的一句叙述,当时就马上把我的眼泪全引出来了。作者在那里没有写一句邻居如何为他父亲之死而痛不欲生,只是如实地陈述所有人都为了悼念他父亲而自觉地在窗口挂上白布,而且是“漫山遍野”,充分地说明了他父亲受到多么多的人的爱戴与怀念。若非生之伟大,何来如此死之哀荣!简简单单的叙事,就将他对父亲的崇敬与尊重、对父亲去世的悲痛与感伤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动人地刻画了他父亲的人格之伟大。没有一句议论句,没有一句感叹句,只是最平实的记叙,却是何等的深情,何等的深刻啊!朱自清的“背影”也写得非常好,但两相对照一下,却显得造作矫情得多矣!
  ??
??在我印象之中,美国一部名为“因父之名”的电影中,也使用了类似的手法。那电影描写一对父子被冤而入狱,父亲坚定顽强,支撑着儿子的精神没有因牢狱生涯而陷于崩溃。后来有一天,父亲终于病逝,儿子烧着一张纸,从窗口抛出去,以表示对父亲的哀悼。于是,监狱里的人都知道了他父亲去世了。而他父亲平日刚直、坚强、公正的人格,就连牢中的犯人也感动了。他们一个个都自觉地烧着一张纸,从自己的牢房的窗口抛出去。电影中有一个镜头,对着的是监狱大楼的一侧,一个个燃烧着的纸团从一个个窗口抛出,冉冉地飘落,点点火光充满了整个镜头。这只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镜头,然而我看到这里时,泪水就忍不住奔涌而出。电影中另外还有一个镜头是拍摄儿子在父亲死后痛不欲生,精神几乎陷于崩溃,神经质地将一盒录音带的带子都拉出来,缠在自己身上,将自己缠成一只蚕茧似的。这个镜头也很感人,但我都没有哭。可见,前面那一个简单的叙事式的镜头,比任何的狂呼大喊的直接抒情更能打动人心。
  
  以简单的叙事来抒情,运用得好,就是有如此震憾人心的力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在我印象之中,美国一部名为“因父之名”的电影中,也使用了类似的手法。
  ------
  我想特别对这部电影表示致敬!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人与事改编而成的,拍得行云流水,有如天籁之音。而剧中参加演出的演员,个个都演技精湛,堪称完美!尤其是男主角的表演,不仅仅是震憾人心,简直就是震憾灵魂。这部电影居然惜败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我至今仍耿耿于怀。
  
  随便说一句,那电影改编所基于的事实是这样的:当时英国的爱尔兰共和军频频在伦敦制造炸弹爆炸,结果英国政府受到很大的压力,被指没有尽力追捕凶徒。为了对付这一压力,英国警方竟然胡乱地将一个刚从乡下来这大城市来的年青人抓起来,指称他就是“恐怖主义分子”,还将他所有的近亲都抓起来(包括他的父亲、两个仍然在读中学和小学的妹妹,还有他到伦敦时顺路探访过的一个老寡妇姨妈),说他们是一个“恐怖主义集团组织”。冤案的痕迹非常明显,但当时的英国人被炸弹袭击吓坏了,再加上警方以苦刑(用带电的警棍击打那年青人的阴部)逼那年青人答应承认罪名(也就是“屈打成招”的现代版了),骗他说只要在法庭上认了罪,就可以放了他。而这个可怜而无知的乡下青年,就这样被骗了,根本没想到认了罪的结果竟然不是什么释放,而是不但他、而且是他全部近亲被判终身监禁!
  
  后来,真正的制造爆炸案的恐怖分子多年后在另一件案中落网,他在供认自己犯过的罪行时,承认了当年那一连串的爆炸案都是他的所作所为。(影片中这一段也是精彩之极,那个恐怖分子带着不屑的微笑,以轻松愉快的口吻说:“那是我干的,政府搞错了。”记录口供的警官面面相觑。当时我看得真是悲愤填膺,差点又要流下泪来。)
  
  然而,更可恨的事情还在后头。英国政府竟然在已经知道了真相的情况下,仍然隐瞒事实,继续监禁那年青人及其一家,在此期间,那年青人的父亲病死狱中。直到很久之后,一名女律师对此案发生了疑惑,倾尽全力地去追查真相,终于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中掌握到后来警方已经逮捕到真正的凶手的确凿证据。(影片中有一段写那女律师去找当年的警方头脑,要求他道出真相。但那人当然不肯说,因为说了他就要承担制造冤案的责任,将会身败名裂。那女律师见晓之以理不能打动他,就想动之以情,看着他桌上摆着的“全家福”的相片,指着里面他的女儿的相,说:“你的女儿很可爱,你一定很爱她。但你有没有想过?那年青人的两个妹妹也是别人的女儿,也很可爱,她们的父母也很爱她,你忍心让她们小小年纪就身陷囹圄吗?如果是你的女儿遭此厄运,你会怎么想?”那人面现惭色,但始终还是不肯说出真相。这里将人的自私与软弱刻画得非常逼真,如果不是根据事实而编,而是作者的虚构,这个作者就是最伟大的、对人性丑恶阴暗的一面理解得最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家!)
  
  最后,女律师帮那年青人及其近亲成功地翻案,使他们得以出狱。然而,英国政府始终不肯承认自己做错过,不但不肯赔偿他们的损失,甚至不肯发表道歉的声明。甚至,到了这个案件被拍成那部“因父之名”的电影,风靡全球之时,那个案子里幸存下来的那两个妹妹之一在纽约(按:那件案结束后,他们都不愿再留在英国,举家移民到了美国)再次发表声明,要求英国政府为此事道歉,但英国政府始终置之不理。
  
  一个号称司法制度完善的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竟然在现代的时代制造出如此骇人听闻的冤狱,事件被揭发后还如此厚脸皮地死不认错!人的卑鄙和可耻,是可以到达那样的程度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4-4-23 15: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简单的叙事来抒情,运用得好的,我认为还有辛德勒名单的最后面,当辛德勒被捕时,许多犹太人走出来,什么话也没有说,就这样看着,配合一点点的音乐,我的眼泪就出来了。


政府不肯认错,已经是个很平常的东西了,在政府看来,认错就等于失去面子,失去权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肯认错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4-04-23, 15:53:21发表
以简单的叙事来抒情,运用得好的,我认为还有辛德勒名单的最后面,当辛德勒被捕时,许多犹太人走出来,什么话也没有说,就这样看着,配合一点点的音乐,我的眼泪就出来了。

对对对,那个也很好。那部电影我也想仔细地评论一下的。但我已经看过很久了,现在印象比较模糊,我想要再仔细地看一遍,再评。

只是,最近比较忙的说,一大堆贴子压在那里,不敢再开新贴了。这个不是新贴,是正在写的贴子中的一部分,与电影有关,就转到这里来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4-04-23, 15:53:21发表
政府不肯认错,已经是个很平常的东西了,在政府看来,认错就等于失去面子,失去权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肯认错的。

何止政府,就是一个人也是如此啊!那电影中不就写了那个警察头脑的反应吗?他明明知道是冤狱,也被那女律师说得面有惭色了,最终还是没有被打动。在“自己身败名裂”和“别人沉冤得雪”二者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尽管他内心一定也很惭愧,很痛苦。这部电影拍得精彩,就在这里啊!当然,因为它本身就是真人真事,如果是虚构作品,我很怀疑有哪一个作家会如此“狠”得下心来描写如此“惨淡的人生”。恐怕一定会设计成警察头脑良心受责,终于不惜使自己身败名裂也要使受害人沉冤得雪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栀子飘飘

全椒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2
功绩 359
帖子 1443
编号 3615
注册 2003-12-21


发表于 2004-4-23 19: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朱自清的“背影”也写得非常好,但两相对照一下,却显得造作矫情得多矣!

  
朱自清的“背影”很矫情吗?我倒不觉得,全篇甚少抒情,大部分都只是将生活小事慢慢叙来,电影和文字总是会有差别的,这么少的文字叙事却能如此打动人心,在短篇散文里称经典是一点不为过的,我想能做到这一点正得归功于它的感情真实毫不刻意矫作。我想很多人应该和我差不多吧,读到它就如同见到了自己和父亲之间的那种相处黯然却又难以割舍的情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栀子飘飘于2004-04-23, 19:25:32发表
朱自清的“背影”很矫情吗?我倒不觉得,全篇甚少抒情,大部分都只是将生活小事慢慢叙来,电影和文字总是会有差别的,这么少的文字叙事却能如此打动人心,在短篇散文里称经典是一点不为过的,我想能做到这一点正得归功于它的感情真实毫不刻意矫作。我想很多人应该和我差不多吧,读到它就如同见到了自己和父亲之间的那种相处黯然却又难以割舍的情形。

你没仔细看我的文字。我是说他的“背影”是很好的,但跟那篇散文比(不是跟电影“因父之名”比,是跟那篇“我的父亲”的散文比),还是显得不够情真意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4-4-23 22:0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朱自清的“背影”好像是初中学的吧(还是高中?),我觉得对于中学生过于深奥了,中学生一半很难理解的,至少我当时一点感觉也没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4-04-23, 22:00:04发表
朱自清的“背影”好像是初中学的吧(还是高中?),我觉得对于中学生过于深奥了,中学生一半很难理解的,至少我当时一点感觉也没有。

是这样,但我认为还是有必要放在中学课本里的。这至少比那些以“阶级斗争”为主旨的垃圾之作好多了。

反而是,我觉得鲁迅的小说不适宜放在中学课本里。不是说他的小说不好(我很推崇他的小说),而是中学生看,很容易会误会,形成愤世嫉俗的人生观。而中学的语文老师,水平大多不堪,很可能他们自己也没真正明白鲁迅小说的精微奥妙之处,徒然误人子弟罢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otti888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2
功绩 20
帖子 774
编号 4314
注册 2004-1-10


发表于 2004-4-28 13: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听听杰伦的以父之名!不错的!
MTV好象也是表达这意义的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9 08:4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57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