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气流于2005-01-06, 0:13:56发表
好像很少很少有人赞赏明诗,不知道为什么。
回气流公:偶觉得这个是因为明朝诗歌发展不大正常的发展过程造成的.
明初高启、杨基等诗各有可观,然而因为朱元璋和朱棣的文字狱,造成诗人缄口,乃有三杨之台阁体,靡靡之音、御用文章遍天下。李东阳茶陵派的主张似乎比较中和,走下去似乎是比较好的道路。但是前后七子由于过于不满台阁体,便标举唐风,又因为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等领袖多是骨鲠之士,处事偏激,摹拟太过。故而造成无病呻吟之拟古弥漫天下,这个该属于矫枉过正。然后竟陵派和公安派各自不满复古派的诗歌主张,但各自的主张又流于过于险怪和过于随意。
明季国势倾危,然而“国家不幸诗家幸”,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顾炎武等嗣为大家,重振诗风。钱谦益总结明代诗歌,对复古派于公安派各有猛烈抨击。他自己则将学诗范围从盛唐扩大到全唐,又从唐扩大到宋、元,转易多师,宗成一代宗匠,并提出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的说法。似乎有清之诗歌流派,都受到钱的影响。其人品虽不足观,然而其诗确是纵横捭阖、包罗万象
偶觉得明代诗歌的畸形发展,首归咎于朱元璋父子之文字狱与制度,造成天下文士缄口。次归咎于后来之诗人,多飞扬之辈,往往矫枉过正。
这是偶的一点看法,请气流公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