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论李煜词中有无“亡国之痛”, 欢迎大家来讨论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1-29 17: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历来文学史家对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推崇备至,并且多数认为他李煜的词里面充满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窃以为这是一种非常笼统的说法。本文拟从本质上探讨李煜词中所谓的“家国之悲”,其实是“身世之感”。李煜词中反映的亡国之痛,其实是失去过去锦衣玉食的生活之痛。

    大家提到南唐后主李煜,想起的往往便是“春花秋月何时了”、“流水落花春去也”这些他自南唐亡后入宋的作品。这部分作品的确真切感人,用许多前人的话形容,便是因为体现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如王国维便说: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但是,李煜的词作究竟是不是表现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有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呢?窃以为不是。他的词,表现的不过是一种他的身世浮沉之感、抚今追昔之情,然后以真情出之,绝少伪饰,加上艺术手法高超、把具体的愁恨泛化,故能感人至深,却不是如许多学者所言,将生命和国家、社会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
    比如这首最负盛名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中出现的“往事”是指庙堂之臣商议国事,还是指与后宫“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的生活呢?“故国”是指南唐还是指李煜原来的安乐乡呢?而“一江春水向东流”,果是绝妙的比喻,不过这愁,是愁其国破家亡,还是愁其风光不再?这些我们看似不得而知,但经过分析,不难发现,李煜的这些字眼的所指,都是倾向于他个人的身世,而非南唐故国。下面是某家的分析。

一、李煜词中反映的是身世之感而不是家国之悲的原因:
    要探讨这个问题,不得不先考察李煜的生平: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看了许多相关史籍,如《续资治通鉴》等,都没有写李煜在亡国时有什么反思之举。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太祖开宝八年》载:
    乙未,金陵城破,……(陈)乔曰:“臣负陛下,愿加显戮。若中朝有所诘责,请以臣为辞。”国主曰:“气数已尽,卿死无益也。”乔曰:“纵不杀臣,何面目见士人乎!”遂自刭死。……
    (曹)彬整军成列,至其宫城,国主乃纳表请降,与群臣迎拜于门。先见潘美,设拜,美答之;次拜彬,……(彬)因复遣煜入宫,惟意所欲取。

    从两这段话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亡国之际,李煜既不如其臣陈乔以死殉国,也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国亡的原因,而归之于“气数”,以饰己之非(或者他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崇祯亡国之际,临上吊之前还说了一句“群臣误我”;唐昭宗李晔在唐季也知道写诗痛悼国事之非。遑论其言语是否符合事实,他们起码作出了“反省”的举动,即使是表面文章。而李煜呢?翻遍《南唐二主词》,我们倒是能看到不少李煜悲叹国破家亡的之句,而且这些往往是他集子里最出采之句,但却找不到一首李煜反省南唐之所以亡国的词。   
    或许有人要指出这一首《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尤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

    但我认为,这一首仍然只是笼统地怀念在故国无忧无虑的生活。甚至于“一旦归为臣虏”时,他首先想到的竟是“沈腰潘鬓销磨”,而不是国事之是非。
    他完全没有反省南唐为什么会亡,没有反省自己具体做错了什么导致国破家亡,却又在词里一再地体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那么,答案只有一个:他怀念的不是他的祖国南唐,而是他在南唐的优容的生活。他的头脑里,其实没有“亡国”的概念,有的只是对“亡家”、“失所据”的无奈。如其另一首著名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通篇抒发的,无非繁华已去,空怀眷恋之情。“无限江山”,表层意思是南唐江山,其实深层意思是指代他本来的生活。里面看不出什么江山社稷,“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是明显的今昔之感,而非故国之思。又如其“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等名句,抒发的都是“身世之感”,即今是昨非、豪华不再、身世堪怜之感。
   
二、李煜词中反映的是身世之感而非家国之悲的必然性:
1、成长背景:
    李煜自幼“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这一点和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倒是颇为相近。及长又游冶无度,过的是“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菩萨蛮》)这种偷香窃玉的生活,极少经手国事,阅历也极度匮乏。故而其心中的国家观念十分淡薄,几近于无,而其日后思念故国时思念的其实是“家”而非“国”就很正常了。当然,这或许与中国古代帝王“家天下”的思想也有关吧。
2、个人性格:
    李煜是个感性压倒理性的人,这一点从他早年的词也可以看出来,如其《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以及“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菩萨蛮》)、“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长相思》)等等,都表现出他是个很情感化的人。故而其思想易停留于表面,而不能深入地看问题的实质。所以他对失去“故国”其实没什么感受,每每悲叹的是失去旧日惬意的生活。
    那么如何采能达到他心目中的生活要求呢?我们可以反推一下:第一是要取之不尽已供挥霍的金钱,这个我们从李煜晚年“自言其贫”可以反推出来;第二是要有不受干涉的私生活,李煜入宋后,小周后被宋太宗强幸,这也是他不能忍受的;第三是要有肆无忌惮说话的权力,而他入宋后仅因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词即被毒死,则其平日所受之管制可想而知;第四是要牢盆狎客的唱和,这点自南唐树倒猢狲散后更没有可能实现。李煜入宋之前事事如意,入宋之后事事不如意,他又怎么会不思念旧日,思念故国呢?而旧日生活,以“故国”为载体表现出来,故而其对于“旧日生活”之思也就很容易被读者误解为“故国之思”。
    所以,综上所述,李后主词中表现的并不是“将个人与国家、命运联成一体”的“道统”,反倒是不怎么崇高的“贪慕豪华”的感情。

三、李煜词中反映的是身世之感而非家国之悲仍然动人的原因:
    那么,说李后主词引起人们的共鸣是否是说爱读他词的人们都是“贪慕豪华”之徒呢?不是的。窃以为后主词感人处有四:
1、率真:
    这是从情感上而言。李煜情感绝少伪饰,如其前期词,写其狎邪行为亦毫无掩饰地表露出自己的真切情感,这也是他的词比之一般的同类五代词高出的地方。后期更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像“往事已堪哀,对景难排”(《浪淘沙》)、“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等句子,都像一个老朋友对你倾诉一般,读者又怎会无动于衷呢?
2、自然:
    这是从文笔上而言。后主词不事雕琢,长于白描,易于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无疑使作品感染力增强,如其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等等,皆是此类。
3、深情:
    李后主词中,对于自己的情感并没有做理性的节制,如“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乌夜啼》)、“人生愁恨何能免”(《子夜歌》)等等,情深意切;又如“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浪淘沙》),慷慨壮阔,竟似已开豪放派之先河。
4、情感泛化: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李煜善于将自己的个体情感泛化为一种广泛的形式和意义。“今昔之感”、“沧桑之叹”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的。后主词正是从慨叹“今是昨非”这一情感层面来打动读者,而不是“心怀故国”这一点。如上面所引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拿来和文天祥《金陵驿(其二)》(草合离宫转夕晖)相比,其境界高下立见。
    本文并无意讨论李后主的艺术成就,只是要说明他的“身世之感”而非“故国之思”也能感人的原因,故这一点没有详细论述。

    总之,李后主词是能以其真切沉痛,易于引起人们共鸣的“身世之感”来打动观众,而非“故国之思”。读者往往被后主词中表面上的“故国”、“家山”等词汇迷惑,从而形成后主词极具“故国之思”的观点,或许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其实内心是被“身世之感”触动的呢!
    李煜的这种“身世之感”与把“身世之感”寓于词中的做法直接影响到后世秦少游等词人,如秦观《虞美人》中也有“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之类与后主词意境相近的句子。他的创举对中国词史影响巨大。故王国维曰:“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官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同时王国维又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故而从单纯的“诗”的角度来说,李煜是主观之诗人,文天祥是客观之诗人,二人之诗无优劣之分,甚或李后主在此领域还高文信国一头。
   
    这是某家最近有所感悟,再参考教科书写的一篇文章。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花影吹笙

楚国公主枢密直学士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794
帖子 4492
编号 1980
注册 2004-8-4
来自 云梦泽·楚


发表于 2004-11-29 17:2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也没有什么资料,但我一直就认为所谓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其实不过是后人抬高了的,不过是昔年的恣意妄为、纸醉金迷,如今已烟消云散的悲叹罢了,是人都会受不了的。但有的人能振作起来,重整河山,象李煜这样的一个纨绔子弟,我不认为他会有什么悬梁刺骨的勇气,也只能感叹一番了。
其实我觉得这样例子的还有一个李清照,总是说什么后期充满了对国仇家恨的感叹,实际却是对自身的不平的感叹罢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1-29 17:3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花影吹笙于2004-11-29, 17:29:23发表
我也没有什么资料,但我一直就认为所谓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其实不过是后人抬高了的,不过是昔年的恣意妄为、纸醉金迷,如今已烟消云散的悲叹罢了,是人都会受不了的。但有的人能振作起来,重整河山,象李煜这样的一个纨绔子弟,我不认为他会有什么悬梁刺骨的勇气,也只能感叹一番了。
其实我觉得这样例子的还有一个李清照,总是说什么后期充满了对国仇家恨的感叹,实际却是对自身的不平的感叹罢了。

比较同意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11-29 18:0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花熊说高中课本的知识说的还挺清楚的

现在除了初中的小孩跟FQ基本没有人会以为李后主和李清照对国家很热爱了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1-29 18: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悲风鸷于2004-11-29, 18:09:11发表
花熊说高中课本的知识说的还挺清楚的

现在除了初中的小孩跟FQ基本没有人会以为李后主和李清照对国家很热爱了吧

原来大家也没有认为李煜对国家就有多热爱嘛,只是认为他后来入宋以后有怀念故国的情感。

某家则认为李煜连这种情感都是不可靠的。当然他表现在词里的情感是真的,但是跟国家无关,只跟他自己的身世有关。

他的词之所以感人的原因某家也稍作了分析。某家认为并不是因为国家情感呀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1-30 14: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花影姐姐,窃以为李清照对国家的感情还是真的

怎见得?有诗为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1-30 14:2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Yahoo!
这篇文章值得精华。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发表于 2004-11-30 16:4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居然在这里也看到“愤青”二字?
请问你以“何者”自居?精英吗?

对楼主的回复就是:
生平和性格,境遇和人格可以截然的分开来看吗?人的身份是多重的。单一的看,显然很不科学。
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未代皇帝对自身的伤感。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1-30 16: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幽浪于2004-11-30, 16:42:34发表
生平和性格,境遇和人格可以截然的分开来看吗?人的身份是多重的。单一的看,显然很不科学。

呵呵,这句话没怎么懂,幽浪兄给解释一下好吗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发表于 2004-11-30 17:4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历来文学史家对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推崇备至,并且多数认为他李煜的词里面充满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窃以为这是一种非常笼统的说法。本文拟从本质上探讨李煜词中所谓的“家国之悲”,其实是“身世之感”。李煜词中反映的亡国之痛,其实是失去过去锦衣玉食的生活之痛。

也就是讲,历史学家注重的是他的身份。一般老百姓注重的是他的个人性格。

如考究一个人:有人考其生平大事,有人考其绯闻。每个人注重的角度是不同的。
这样,考查对象有他自己的各种身份,考究者也有各自的角度。

在此基础之上。此文就有了两个问题。
一、是楼主以平常人诗词赏析的角度去驳文史从业者考据的结论实为不妥。

二、人物身份对作品的影响不可不谓大。
如:某些人写的诗词慷慨悲歌。初看,想其可能真是大侠之辈,其神彩飞扬不同一般。不想其仅是泡网之虫,足不出门,无非读几武侠而矣。戏言谓其两字:发梦。

就“雕栏玉砌”四字,放开其身份要考究就难,难道结论就可以一言蔽之。
如我辈书“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之句,不说抄袭。其身份就很难相称。
也就是说,其“皇帝”身份,必须在读他诗词中就应考虑。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1-30 17: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幽浪于2004-11-30, 17:41:39发表
在此基础之上。此文就有了两个问题。
一、是楼主以平常人诗词赏析的角度去驳文史从业者考据的结论实为不妥。

二、人物身份对作品的影响不可不谓大。
如:某些人写的诗词慷慨悲歌。初看,想其可能真是大侠之辈,其神彩飞扬不同一般。不想其仅是泡网之虫,足不出门,无非读几武侠而矣。戏言谓其两字:发梦。

就“雕栏玉彻”四字,放开其身份要考究就难,难道结论就可以一言蔽之。
如我辈书“雕栏斑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之句,不说抄袭。其身份就很难相称。
也就是说,其“皇帝”身份,必须在读他诗词中就应考虑。

谢谢幽浪兄的提醒

不过某家说的是文学史家,而不是一般的史家,二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鄙人这里就是从李煜的词出发,然后再联系其生平,得出李煜没有“亡国之痛”,只有“身世之感”,且大家容易把“身世之感”误解为“亡国之痛”的观点

某些人写的诗词慷慨悲歌。初看,想其可能真是大侠之辈,其神彩飞扬不同一般。不想其仅是泡网之虫,足不出门,无非读几武侠而矣。戏言谓其两字:发梦。
如果真是这种人写的诗的话,窃以为不会是真正的慷慨悲歌,即使从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也一定会流于肤廓叫嚣  

偶认为李煜是皇帝是不错,但是他心理没有国家的概念,亡了国之后之所以悲痛,是悲痛失去了的享乐生活。至于李煜词能够感人至深,某认为不是“故国之思”在起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把自己的情感泛化成一般人都具有的某种“抚今追昔”的情绪,再加上别的原因,所以产生共鸣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发表于 2004-11-30 18:2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某些人写的诗词慷慨悲歌。初看,想其可能真是大侠之辈,其神彩飞扬不同一般。不想其仅是泡网之虫,足不出门,无非读几武侠而矣。戏言谓其两字:发梦。

文虽发于心,但是也可做假的。是谓,假到真时假亦真。

QUOTE:
偶认为李煜是皇帝是不错,但是他心理没有国家的概念,亡了国之后之所以悲痛,是悲痛失去了的享乐生活。至于李煜词能够感人至深,某认为不是“故国之思”在起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把自己的情感泛化成一般人都具有的某种“抚今追昔”的情绪,再加上别的原因,所以产生共鸣

须知,皇帝的家即国,国即家。他一个人,丁点大的事都是国事。
同时,对“情感泛化”四字,也可以反着说的。现在更多是把他的忆国之苦泛化成了个人相思离别之苦。是有“商女犹唱后庭花”之语。

正是,即境即情。众人观一物,入眼皆不同。何须强求?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1-30 20: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幽浪于2004-11-30, 18:28:10发表

文虽发于心,但是也可做假的。是谓,假到真时假亦真。


须知,皇帝的家即国,国即家。他一个人,丁点大的事都是国事。
同时,对“情感泛化”四字,也可以反着说的。现在更多是把他的忆国之苦泛化成了个人相思离别之苦。是有“商女犹唱后庭花”之语。

正是,即境即情。众人观一物,入眼皆不同。何须强求?

呵呵。幽浪兄,受教

文章是可以作假,而且目前看起来作假的居多。但真要能作假作到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绝对是凤毛麟角。许多诗,看上去是这样,实际上是那样,如果多读一些诗形成诗感,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比如明末宦官阮大铖这句诗:“悠然江上峰,无心入恬目”他想表达他自己的无心功名,可是实际上还是露了马脚不是?
当然也有元微之、钱牧斋这种极少数的,也非数十年功力莫办,愚以为应该加以特殊分析

皇帝以国也家,事实也是这样的。但许多皇帝总会有一种通过保国来保家的责任感,这个愚以为也可以看作国家感情,不过李煜似乎连这种感情也没有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1-30 20: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看来我与老兄的观点差异主要在于:我认为李煜压根没有故国之思,其表面上的故国之思实质是身世之感

而老兄则认为他是将故国之思转化为身世之感

但兄弟上面已经探讨了他不会有故国之思的原因和必然性,不知老兄同意否?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发表于 2004-11-30 20:5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你也仔细看我前文。

谈唐后主是一回事。谈李煜又是另一回事。
就这么简单。

分歧的重点就在于本文拟从本质上探讨李煜词中所谓的“家国之悲”,其实是“身世之感”。
须知,说他是亡国之痛的理由来源于他的身份的。李煜的身世之感,何尝不是家国之悲?

前文看了论证想问,无家国之悲他哪来那些身世之痛?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1-30 20:5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幽浪于2004-11-30, 20:52:07发表
前文看了论证想问,无家国之悲他哪来那些身世之痛?

窃以为这些身世之痛,来自于李后主起先惬意生活的一去不复返。因为某以为他从来没有把国当国


某以为文天祥《题金陵驿》之类,顾炎武海上诸篇,钱谦益后秋兴(当然钱谦益的情感或许不太真实)等,还有唐昭宗李晔的几首诗(目前一下找不到了,找到以后发给兄看),才够“亡国之痛”的分量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发表于 2004-11-30 21:1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这又是一个性格和文风的问题的了。

就如婉约派和豪放派表达不一样。评价婉约派和豪放派的感情程度,用语感的强烈程度来对比也觉不妥。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1-30 21: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幽浪于2004-11-30, 21:12:17发表
个人认为这又是一个性格和文风的问题的了。

就如婉约派和豪放派表达不一样。评价婉约派和豪放派的感情程度,用语感的强烈程度来也觉不妥。

唐昭宗那首和李煜是一个风格的,但是内容略有不同,这里很关键

可惜的是兄弟手头实在没有那首诗。那首诗收于唐诗鉴赏词典还是唐宋词鉴赏词典里面(上海辞书出版社),恐怕要等兄弟寒假回去才能翻出来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发表于 2004-11-30 21:5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宗,唐昭宗李晔(867--904)。

巫山一段云 二首

上幸蜀,宫人留题宝鸡驿壁
缥渺云间质,盈盈波上身。袖罗斜举动埃尘,明艳不胜春。
翠鬓晚妆烟重,寂寂阳台一梦。冰眸莲脸见长新,巫峡更何人。 [注释]
1.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为幸。
2.不胜--不尽。
3.阳台--传说中的台名。此用宋玉《高唐赋》中巫山神女自言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典故。
4.更--更换


蝶舞梨园雪,莺啼柳带烟。小池残日艳阳天,苎罗山又山。
青鸟不来愁绝,忍看莺莺又结。春风一等少年心,闲情恨不禁。

[注释]
蝶舞梨园雪,莺蹄柳带烟。小池残日艳阳天,苎罗山又山。
1.梨园--唐玄宗曾选乐工三百人,宫女数百人,教授乐曲于梨园,
号“皇帝梨园子弟”。
2.苎罗山--在今浙江诸暨市南,相传为西施的出生地。
3.青鸟--汉班固《汉武故事》中为西王母传信的鸟。此处代指信使。
4.不禁--经受不起。

作品:菩萨蛮
内容:

登楼遥望秦宫殿,
茫茫只见双飞燕。
渭水一条流,
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
陌上行人去。
安得有英雄,
迎归大内中。

年代:唐
作者:李晔
作品:尚书都堂瓦松
内容:

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
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
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

年代:唐
作者:李晔
作品:咏雷句
内容:

只解劈牛兼劈树,不能诛恶与诛凶。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1-30 22: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作品:菩萨蛮
内容:

登楼遥望秦宫殿,
茫茫只见双飞燕。
渭水一条流,
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
陌上行人去。
安得有英雄,
迎归大内中。
谢谢,我要说的是这首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发表于 2004-11-30 22:1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恭喜  
找到了  

不用哭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发表于 2004-11-30 22:1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还以为是 《咏雷》哪句呢。

哪句确实恶,老天爷都怪上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1-30 22:4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而且幽浪兄请勿误会。
我说李煜没有亡国之痛,绝没有贬低他的词的意思。他的词绝对是词林神品,倒是唐昭宗之类的词不足与之相比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兄台文章一流,小可难望项背。不过还是觉得作文当以:“惑饰非载道难辩,疑己似已害意”自铭。

闪人。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部分回贴超出了文章的内容范围,按照轩辕水贴标准,已进行删除。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4-12-3 23: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桓大司马所言差矣!
李煜做为亡国之君,家与国是融为一体的。有家世之悲,必有亡国之感,二者怎麽可能分离呢?
请看看李煜下面的词作: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你能说这两首作品,只有身世之悲,没有亡国之痛吗?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慕容血
(123)

祝阿侯
太中大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镇东将军
好贴 1
功绩 508
帖子 4062
编号 6120
注册 2004-3-20
来自 广州


发表于 2004-12-4 00: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首先,李煜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他肯定是有亡国之痛的,他应该不至于国家被人灭了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吧?至于他的亡国之痛会不会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呢?只可以说,每一种感情需要有共鸣才会有体会,比较的见仁见智吧!但血以为要把他的家世之悲和亡国之痛合而为一,也无不可的!
诸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几曾识干戈”之类的总不能说全是家世之悲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4-12-4 00: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慕容兄与我所见略同: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这句词,最能体现李后主的家国思想。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慕容血
(123)

祝阿侯
太中大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镇东将军
好贴 1
功绩 508
帖子 4062
编号 6120
注册 2004-3-20
来自 广州


发表于 2004-12-4 05: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意思是李煜之痛不是因为亡国而是因为“亡生活”了?
那么是不是可以做如下推测:如果宋太祖对李煜不是那么刻薄,把他的违命候府造得漂亮点,每个月零花钱给多点,让他和小周后的小日子过得滋润点,那李煜就不会有痛了!甚至乎“此间乐,不思蜀”了?这个结论恐怕很多人不会接受吧!
楼主观点最大的支持是认为李煜词中没有对亡国原因的推究,没有反省自己的过失。血以为,李煜接受亡国的现实,不等于对亡国无动于衷!首先,李煜以先帝弟弟的身份继承皇位,他是没有更多的精神精力准备的,能力有所欠缺,而且南唐至后主国势已衰,李煜也做过一些极积备战的,终因大势所趋,加之自己性格软弱,最后不得已肉袒出降的,可以夸张地说一句,他的投降是为民生计,不是甘心做一个亡国君,违命候的!除非楼主能找出更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南唐灭亡与李煜有很大关系,李煜应该负很大责任,否则是很难否定李煜把失败归咎为“气数”的!李煜究竟该为南唐灭亡负上什么样的责任呢?他没有带领积弱的南唐与宋作殊死搏斗还是没有及早看清南唐灭亡的宿命而早早置身事外呢?楼主恐怕也很难说明个中原因吧?血以为李煜最大的责任应该就是处在了他不想处也能力不及的位置上吧?那么要他对亡国之痛作出怎样的反省呢?其实一句“几曾识干戈”已经是对他亡国的最大反省了!认识了这一点,那么楼主所谓的李煜词中的“故国”“无限江山”等的表层意思,其实也是深层意思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2-4 10:4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慕容血于2004-12-04, 5:01:08发表
楼主的意思是李煜之痛不是因为亡国而是因为“亡生活”了?
那么是不是可以做如下推测:如果宋太祖对李煜不是那么刻薄,把他的违命候府造得漂亮点,每个月零花钱给多点,让他和小周后的小日子过得滋润点,那李煜就不会有痛了!甚至乎“此间乐,不思蜀”了?这个结论恐怕很多人不会接受吧!

谢谢血兄指教,然而某家正以为如此。

当然,再如何假设,他在赵宋的生活也绝不能如在南唐时惬意,不过应该就不会写出如此沉痛的词了,估计写些吟风弄月,惜春伤景之作(这是一般感性之诗人都有作的),当然在艺术上的成就应该也会高过前期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7 21:3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348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