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帖] 《红楼梦》笔法结构新思议, 全新视角,论证翔实严密,彻底打破高鹗误人续书的巢穴,探究雪芹真貌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3-8-24 23:5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笔法结构新思议
周汝昌
《红楼梦》(指雪芹原著,后同)笔法结构的初步思议,略见于拙著《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下编,其中提出了几个要点,即:(一)全书每9回为一大段落,共计12个9回,合为108回书文;(二)108回分为两大扇,前后扇各为54回(6个9回),而以54、55两回之间为“中界”,前扇写“盛”,后扇写衰,笔调气氛,截然显异;(三)由此大格局法则即产生了全书大对称的情节结构与文笔手法的艺术特点特色,与世上所有小说不相类同;(四)末幅提出了鸳鸯与柳五儿是后半部书中的两位极关重要的女主角(若以为只有十二正钗可称主角,即不妨改称为“次主角”“副主角”,不以辞害义可也)。此外还有“三主线”“四次起头”的提法,并列出了《红楼梦》一书而具五个异名的内容意义“关系表”,以及全书大对称情节发展变化之拟议表格。
  如今再从那次论述的基础上试作一些伸延和补充——因为当时在海外著书,急欲归国,写到末幅时文意已经十分匆忙简略了。
  上述拙著已同时提出:全部小说宗旨主题是写108位女子;108之数是从《水浒》得思的,雪芹是有意地以“脂粉英雄”(秦可卿语)来对“绿林好汉”;108是中华文化上的一个象征数字, 用意是代表“众多”的虚义,而非实数〔1〕。是故108者,亦即“千红一哭(窟)”“万艳同悲(杯)”“群芳碎(髓)”的另一艺术表述而已。而此108 位不幸女子,皆以主角宝玉为“线”而联在一“串”——脂砚斋批云宝玉乃群芳之“贯”(或作“冠”,恐非是),殆即斯义。所以“三春去后诸芳尽”“怡红院群芳开夜宴”,那“芳”亦即108 之“诸”“群”众多义,——“沁芳”又是隐寓“花落水流红”的总主题,一丝不走,百脉贯通。
  如此,则在全书结构上,必须特别着眼于两回重要书文——可谓之全部“书眼”。
  哪两回?就是第27与63两回。
  第27回写的是“饯花会”,第63回写的是花名酒筹夜集行令欢饮。前者是大观园建成之后众女儿第一次盛大聚会;而后者是大观园将散之前众女儿最末次欢乐聚会。27,为“三九”之数”,“63”乃“七九”之数,在前后扇中恰恰构成遥相对映的奇局与奇笔!
  为什么要“饯花”?诸芳将尽也。第27回明言“众花凋谢”“花神退位”;而第63回则暗点,“开到荼mí@①花事了”, 也是群芳的一大收尾或结束,整幅巨曲的钟鼓节奏。
  在此就要明确一个要点:
  前饯花,后夜宴,日期都是落在宝玉的生辰这一天上。
  前次明写日期,不言生辰;后番明写生辰,而不言日期。留与细心人参悟领会。此即雪芹文笔之明暗对称法。巨大对称呼应,而又令人如在“梦”中,浑然不觉他那出色奇致的对称结构法则,此雪芹艺术之独创,别家绝对无有。
宝玉的生辰是哪天?4月26日,芒种节日。拙著亦曾考证清楚。 雪芹为何单选此日作为饯花会日?盖其意若曰:自我之生,众芳凋落,我生之前为“春”,我生之后为“秋”——是我之生也,实为饯花辞春而来吧!
此中隐涵着他十年血泪、辛苦著书的巨大悲痛与深远寓意。

  此义既明,那么我们方能读懂自第55回以下,笔调一变的大脉络:

  (一)凤姐病深,告假调养;

  (二)探春暂代,众奴蓄险;

  (三)因宫中有丧葬大事,贾母、王夫人皆须随侍丧仪(此清代制度),家中无主,奴仆男女,诸事纷起,复杂万状。在此情势下,前扇的女主钗以及副钗(如袭、晴、麝、鹃、鸳、小红、莺儿……等)皆转居次位,而笔锋转向更下层小女儿,笔力集中在芳官、春燕、柳五儿等人身上来了。小伶十二官,芳官独占“芳”字,而归于怡红院中,可见其身份意义之重要。芳官、春燕,皆特与厨役柳嫂之女五儿相契交好。由是引出柳五儿的一大段故事。
  从对称章法上看,首次饯花会之前,写一红玉(小红);二次饯花之前则又写一五儿。两人情事极不相同而又实具共同点。此悉为雪芹文思笔致之极妙处。此等小人物向不为读者研究者重视;近年小红的地位意义略明,而五儿仍属冷落的“研区”。今本文特以柳五儿为主,而次之以袭人、鸳鸯,合三人而觇雪芹之意旨精神,结构脉络。
      柳五儿
  请注意:柳五儿的故事从何而来?那是在宝玉生辰的前夕大笔重彩地特写特表。芳官则是夜宴中的一名新主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她唱了一支《邯郸梦》中的名曲;“翠凤毛翎禁帚叉,闲为仙人扫落花……”,乃点睛之笔。
  芳官是赵姨娘的死对头;她还得罪了贾环。赵、环处心积虑,时时要害宝玉与熙凤,已于前文表明了。柳五儿呢,不幸为钱槐(批家解为“奸坏”的谐音)盯上了,发誓要娶她——而钱槐是赵姨娘亲党之人,又正跟着贾环上学当差!
  更不幸的是,柳嫂子在内厨任职,为他人所嫉妒,迎春房内丫头们与夏婆子、秦显家的也皆为“大老爷”贾赦那边的人,一齐与柳家作对。
  也就是说:柳家一女想入怡红院,宝玉在生日那天正式出言让她进来当差了,可是她受屈蒙辱,折磨病了,难得即来——这就后情不堪设想?她身上集纠了大房与二房(赦、政)、二房嫡庶(王、赵,玉、环)之间的极为复杂尖锐的矛盾关系!不言而喻,这个不幸女儿的命运,就必然是奇惨无比的了!
  她名叫五儿,表面是指“排行”第五,但又一字未写她有哥哥姐姐;真正的意义恐怕是;寿怡红开夜宴中四位大丫环为晴、袭、麝、纹,四个小丫环为芳、痕、燕、四。柳女若来,排在四儿(蕙香)之下,是为第五个。其地位大约正是填补已被凤姐索走的小红。要记清,小红在前文是上次饯花而离开怡红院,而在后部书中乃是一个极关重要的“结局人物”。彼此对应,便可知其“份量”之非轻了。
  她的命运如何?她当然终未得入怡红院。迎春房中的小丫头们正向林之孝家的说她的坏话,说她是贼,被上了嫌疑与冤枉的恶名。到第72回,回目已有一个“来旺儿倚势霸成亲”了,这很使人注目。
  柳嫂给她内侄去送玫瑰露,适遇钱槐,柳嫂早知五儿不肯嫁他,立即回避退出,告辞而回——角门上小厮向她玩笑,讨杏子吃,杏乃4 月中下旬之果,正是4月26日宝玉生辰的前夕了。群芳夜寿怡红, 竟没有柳五儿的份儿。这以后,多半是钱槐向赵姨娘求情非要讨柳女,给了赵姨娘一点小便宜,此姨便竭力钻营,正好借此破坏柳五儿将入怡红的格局,向贾政吹了枕边风。贾政一面驳了柳五儿入园的事,一面点头同意把她配与钱槐,谁也再无别法了,而柳姑是该死不愿嫁与“奸坏”的,以性命相拒!结果,钱槐倚势,柳女衔屈,酿成人命——而这一切,又由赵、环和夏婆、秦婆等一大伙人造谣诬陷,说柳女由芳官勾引,与宝玉有了不正当的“关系”,将罪名又推在宝玉的头上。
  钱槐跟随贾环上学,其身份正如李贵之于宝玉,也许还兼有茗烟那样的地位与作用,他深知贾环是嫉恨宝玉,处处要使坏、用黑手段去害宝玉的,于是调唆贾环借柳五儿的题目又在贾政面前告了一状。贾政便与王夫人商量,说服了老太太,让宝玉搬离大观园。邢夫人为了遮掩迎春房里发生了司棋私交潘又安的事件(当时是以为“丑闻”的),正好与贾环一党勾结一起,硬说绣春囊是柳五儿私入园中遗落的证据。贾政夫妇以此为据,老太太便没有替宝玉辩护的余地,只得听从他们的主张:分离大观园的群芳聚会之境——也就是说,柳五儿
明明是4月26 日饯花一会的引线,也是罪名冤案的导火线,她那名字“五”儿,恰好是暗点一过4月,5月便真是“飞鸟各投林”的开始了!
  雪芹对柳姑的评价是什么?道是“虽是厨役之女,却生得人物与平、袭、紫、鸳相类。”这可不是一般的“考语”(今之所谓“鉴定”),真乃除了十二正副钗以外的第一流品格,位置之高非同小可。
  再从章法结构上看,这线索遥遥地从第59回便金针暗度了,那是开篇不久,便写宝钗一日晨起褰帷下榻,微觉轻寒,原来五更时落了细雨;因此即引出湘云要擦春癣,寻找蔷薇硝。于是,由硝及粉(茉莉粉),又由露(玫瑰露)及霜(茯苓霜),迤迤逦逦,错综复杂地牵引出众多人物的离奇“案”情——这一切,说到根源上,都为了何事?原来就为一步步地引向了柳五儿。换言之,偌大文章,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不知者还只以为这都是些闲文戏笔,却一点儿也悟不及雪芹的文心笔法、故事的深层处另有他的线路与目标。
  如果能这样晓悟,便知从第59回直到62、63回,可说实际上只为了要写这个后半部重要副钗人物柳五儿。雪芹为她,可说是工笔重彩,密缕细针,一丝力气不肯省的。
  他这么费却了心血笔墨,绝非只为了一个“到此为止”,他的笔法规律总是为了伏下后文,手挥目送,重要的全在后面。
  然而,柳五儿的后文,又往哪儿去了呢?
  说来真是万分可惜!雪芹写柳五儿后文的精彩笔墨,已不可复见。
  检今传本《石头记》,至第77回《俏丫环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部分文字,王夫人到怡红院盘查发落,因斥芳官时而说了一句:“……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了?幸而那丫头短命而死了,……”如此“交代”了一切。这就太不对榫了——暴露了本回的文字实非雪芹原笔,已是另人补缀的了。此补者倒是知道五儿不幸也是死路一条,但绝不是这么样子的简单地“带出”一句话而了结此一大公案的,那等于一笔抹煞了前文,使得那么些文情成了无谓的浪费纸笔了,雪芹自己焉能愚拙至于如此地步?
  这儿的“奥秘”,还由杨继振本(俗称“梦稿”)与程甲本而泄露了出来:程本在所谓的第109回, 却出现了“候芳魂五儿承错爱”的“文章”,这就奇了!五儿已然“幸而短命死了”,几时又如何地复活了来“承”此“爱”的呢?!无词可以形容,只能引用俗语“活见鬼”吧!
  这个“矛盾”程高是怎样“解决”的呢?他们偷偷地将第77回王夫人那句话删掉了——在杨本中,此处恰恰就有墨勾圈掉的好证据!
  读者诸君可以再去读读那段“承错爱”的妙文吧,看看伪续者与原著者的精神世界的差异,是多么令人震惊!
  可悲的五儿的“新命运”,可痛的雪芹的高境界!可惜世人就这么“承认”了伪续,有人甚至说它就是“原著”,有人赞它为无上至宝,“伟大”文学。
  所以我说,《红楼梦》的伪“全本”不是一部小说的小事一段,而是中华文化上的一件重大的畸变现象与政治骗局。其根本原由可参阅拙著《红楼梦“金璧”的背后》(收入《献芹集》)。
  雪芹把柳五儿特笔写在寿怡红这回书文的前夕,是大有深意的。怡红之寿,在4月26日芒种节,书中也特笔明写暗点,更非闲文废语。 盖从历法上一考察,便知康、雍、乾三朝之间,只有两次是四月二十六巧与芒种节会同于一日:一次是雍正二年(1724)闰四月二十六,一次是乾隆元年(1736)四月二十六。这就表明,雪芹在小说中特意铸刻下了无可动摇的史证:贾宝玉(雪芹的自况)的生辰是雍正二年的闰四月二十六芒种日,而到他13岁——书中的饯花会那一年,他又在生日上恰值4月26日正交芒种。节令的巧合这是铁印记。
  这种科学的论据,直到近年来方得揭明显示。它也给作者的生卒、著书的时序,一起提供了最宝贵的内证——用任何办法都是无由考核到如此准确的历史记录的。
      袭 人
  袭人一向是个挨骂的角色,这也还是程高伪续制造的骗局和冤案,一直蒙蔽着世人。
  亟需从头探讨一下,看看雪芹笔下原是怎样写这个副钗群中十分重要人物的。这儿的关键往哪处去寻?仍然就在寿怡红的这回书中。
这一不同寻常的夜宴,特行一令,名曰“占花名”。大家商议之时,先是麝月提出要“抢红”,而宝玉说“不好,没趣”,——注意此寓深意,下文再表——他才改提“占花名”,而晴雯立即应声赞同,说“正是早已想弄这玩意儿”了,局面遂定。这一场面,由谁领先?宝钗开掣第一签。由谁收束?袭人掣过之后,还有好几位没掣的,但雪芹已用“横云断岭”之笔截住了,实际就是由她收场。其重要可知。
  袭人掣得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何奇?奇在下面注的四个字。道是“武陵别景”!

  细心的读者都该立刻想到雪芹在大观园建成、试才题额时,已经让清客异常突兀地点出了“武陵源”,而又一清客跟了一个“秦人旧舍”!

  要知道,这可真是不折不扣的“荒唐言”了,在那时绝对不可能有这等词句敢以题园的。贾政还只批前者是“落实”“陈旧”,宝玉则直言批后者曰:“秦人旧舍乃避乱之意,如何使得?”真可谓自装自演,云烟满纸。
  那么,一呼必有一应:雪芹在夜宴上又给袭人安排了一个“避乱”的武陵别景!其针线之细密,实叹观止。这种呼应,岂能随口谰言,别无深意?
  还要注意:宝玉随众姊妹住入园中之后,第一个情节是什么?是坐于“沁芳”溪畔桃花之下看《西厢》,看到“落红成阵”,正值一阵风来,将桃花吹落满身满地,他不忍践踏,将落花用衣襟兜往溪中,随水流去——这正是“花落水流红”(众女儿不幸总结局)的巨大象征:桃花是落红的代表,也是众女儿命运的总写照。
  所以黛玉的《桃花行》,也是这个主题意旨。试看那篇七言长歌行,哀艳顽感,人人都说那是她自己以桃自况,可是里面却出来了“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这样的句意,这像黛玉自写吗?她自言一年之间只好有三五夜睡着觉,她会“春酣”吗?“香梦沉酣”只能是湘云的神态。可知把那诗只作单一理解是不行的——正如探春折柬起社,却是取名为海棠社,暗里主题实为咏湘云,跟着的十二首《菊花诗》也全部是写日后宝玉访寻湘云的踪迹,而终得重会的经过。所以林黛玉之“重建桃花社”,也并非只为了一个“自我伤情”。若那样讲,此诗便有详多讲不通的句子了。
  在此,我们就要提起,全部书中,只有黛玉与袭人两个“同辰”:都是2月12日生日,而2月12日是花朝日。这种暗笔,表明了雪芹意中原以黛、袭二人为群花的代表,而一死一嫁,为众女儿命运的总括归结。
  即此可见,袭人的地位,是不一般的了。
  然后再看全部“占花名”中场面最为热闹的也是袭人的桃花签:正面绘红桃一枝,注明“武陵别景”,背面却注云:“杏花陪一杯。座中同庚者陪一杯,同辰者陪一杯,同姓者陪一杯!”你看,这真是唯一无二的荣幸:她竟得到三姑娘先陪一杯[悲,后同]。然后菱、雯、钗三人因同庚都陪一杯,而且林姑娘独以同辰也为她陪饮一杯!最末,还有芳官的同姓者也陪一杯。
  这一场面的安排,从全书来看,实在是非同等闲,具有重要伏线意义。
  第一就是探春的特例陪杯。表面似乎只是桃杏二花相联之故,实则在《红楼》笔法规律上从无如此简单肤浅之例。据早年日本的儿玉达童教授讲课时提到他所见的一部抄本,80回后情节全与俗本不同,探春的结局是“杏元和番”。儿玉此语是他借《二度梅》小说中陈杏元出嫁外藩的典故,正与花名签上“得贵婿”之隐线相合。据此可知,探春是远嫁外藩(清代仍有好几个属国)的王子,故曰“王妃”(俗本妄改“皇妃”,大谬!)。按书中所写种种制度,贾府不过是个内务府“员外郎”的等级,此级的女儿,如何够得上去只有公主、郡主等宗女才能充当的外嫁之贵人?此中显然另有曲折情由。第5 回《分骨肉》曲文中有两句最是紧要,莫当闲文读过——“恐哭损残年。告爹娘,莫把儿牵念”;“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这是一场极不寻常的生离死别,非止为了远嫁一层而哭坏了身体,却是因为如不远嫁,则各自不得“平安”!所以探春的毅然舍身远行,是带有牺牲自我、保全“骨肉家园”的用意的!这事由就不是一个一般的、高兴的“得贵婿”的婚嫁“大喜事”了!
  我此刻的推想是两种可能:一是充当了假公主、郡主(皇家宗女)的身份去为当时的国家外交而献身赎罪的(贾府事败获罪有重大条款)。二是内务府旗家女儿例选,入宫当了宗女的侍女,因而随嫁成为藩属的侧王妃。两者不拘哪个,实质皆是为家为国自我牺牲的一件异样勇敢而悲痛的大事。
  探春之嫁,性质是非一般的,“桃杏”之所以相联,便悟袭人之嫁,其性质也是非一般的,有某种共同或类似之点。
  大家咸知,袭人后来嫁了蒋玉菡,蒋艺名琪官(又作棋官),是忠顺王府所养的“戏子”,最为王爷宠爱。忠顺王是贾府的“不友好”势力,与北静王乃贾府的“共难共荣”者,正是两个政治集团的对手与仇人。两大势力争斗的结果,北静王一派失败,贾府随而“共难”遭祸。清代旗人的特别“法条”,罪家的女口要“入辛者库”,即没入官籍,指派到别家权贵去作奴婢,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与屈辱(因为往往特给与仇家去奴役)。这样,袭人之归于忠顺王府作奴,而配了“戏子”(当时的唱戏的是“贱民”,与良民是不通婚的),本是一种侮辱性的手段。
  此为一种可能。但更大的可能似乎还是袭人与探春保全家园父母相似,也有牺牲自我、保全宝玉的重大因素在内。
  袭人掣得的那句诗,出自宋末谢枋得,历史上有名的不肯降元的忠义之士,其诗,题曰《庆全庵桃花》,全篇云:“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雪芹引用则作“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这就重要极了。雪芹给大观园的水道命脉取名“沁芳”溪,即《西厢》“花落水流红”的寓意,即整部书的总象征,众女儿后来纷纷如桃英凋谢,随水流尽,而黛玉早已点明:落红水沁,虽似洁净,但一流出园去,依然落于污秽之境。雪芹这番意思又与“桃花源”和谢诗巧妙结合起来,暗写这处“秦人旧舍”中众女儿为外间闻名艳羡,遂有觊觎图谋之祸端萌起,书中一次写南安老太妃要见众女,不得已令钗、黛、湘、探四人出见,那太妃极口夸赞,说不知夸哪个才好(即谓都是绝品人物)。这就是后来有谋女之事的伏线。“占花名”之前,麝月却先提出行“抢红”之令,隐语双关,只是粗心人不知玩味罢了。
  既明此义,那么袭人之出嫁琪官,就绝非常情中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宝玉虽曾有尽将院中所使丫头放出之言,但绝不指袭人这样他曾竭力劝留之人,袭人也绝不会愿意在一般情况下(无重大变故)而自动离开宝玉另寻去路。可知正是因为花飞水流,“渔郎”已向这处“武陵别景(境)”来“问津”了!(乾隆后期可能见过雪芹原本的富察明义,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见《缣烟琐窗集》),其末首云:“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②骨嶙峋。青娥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说的正是这种情景,晋朝石崇被政治敌家陷害,家亡人散,侍姬绿珠自杀以殉。大可参证。)
  问津者是谁?敌对势力的王府是矣。当时满城尽传荣府宝玉之丫环大有“美女”“绝色”,于是引起了萌心诬害宝玉而图谋其侍女的风波。第26回一场宴席上,锦香院的云儿就表明了宝玉身边丫环的“知名度”了,其笔法最为可思。
  宝玉之被诬陷,大约仍然是“窝藏”王府优伶的罪名,再加上别的流言蜚语的渲染夸张。敌对者乃以宝玉的性命安全作为要胁,而强讨“美女”。形势至极严峻危险,在此危急之际,袭人为了保护宝玉,自己挺身而出,不顾别人的疑谤,表示愿去忠顺府充当牺牲品。
  袭人为此,下了最大的决心,英勇侠义,冒着去经受最大苦难的危险,舍己为人。当她知道自己已无法再为宝玉尽心效力了,便于临行时说出了“好歹留着麝月!”的痛语(见脂批所引)——她知道麝月之秉性为人、才能心地,还可以做她自家的“替身”。
  从情节结构上看,这显然还不是贾府最后一败涂地时的事,而应发生于黛玉卒后、宝玉成婚之前。袭人是唯一的与黛玉同辰、生于花朝日的人,所以大观园群芳之中,她们两个是代表,其地位之重要最为明显。众人搬入园中之后,第一件事写的是桃花树下读《西厢》的“花落水流红”,而第二件跟着写的就是袭人的故事“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而且又与“玉生香”(黛玉)为同回的对仗文章。这表明宝玉平生亲近的两位女儿,一死一走,均属“无缘”之列。
  袭人在全书中每次出现的时际、场合、作用,都非一般情境,详列将很费篇幅,如今且只举几件特别关系重要的,来重温细审一番,以验愚见之是否。
  在全书大结构总章法上讲,上元节是盛极变衰的关目。第18回一次盛大元宵,第54回又一次盛大元宵,两次皆有袭人的重要文章。前者第18回以元春回宫结束,紧接第19回开头不久便是“偏这日一早,袭人的母亲又亲来回过贾母,接袭人家去吃年茶,晚间才得回来。”由此便展开了大篇巨幅的抒写,全为袭人一人——在此回笔墨比例上按今日通行铅字排本而计,袭人的“花解语”文字竟占了11页,是黛玉“玉生香”三页文字的几乎四倍!
  在此次夜话中,袭人的话题没有离开“走”与“不走”的选择问题。相隔只一回书,便又有“娇嗔箴宝玉”的情事。其所箴者何?全为宝玉与黛、湘二人形迹过密、昼夜难离了。以下渐入赵姨、贾环暗害宝凤与小红、贾芸的故事(红、芸正是日后力救宝、凤之人)。至第28回,即饯花盛会刚过之后,即大笔特写了蒋玉菡酒令说出“花气袭人知昼暖”(按陆诗原作“骤暖”),并且又特写了茜香罗汗巾的奇异伏笔!
  在这以下,紧张精彩的笔墨写出了黛、湘、钗、雯、龄的错综变幻的文情事态,令人目不暇给。而其主线虽已逐步移向湘云的麒麟公案,却不料还夹写上宝玉雨淋归院,叫门误踢了她的出人意想的奇文。
  再以下,便由宝玉“诉肺腑”、误以她为黛玉的“失态”一步一步地引向了金钏身亡、贾环诬陷、琪官事发、王府索人……以至大遭笞挞的一大风波,几致死命。但写琪官(玉菡),也还是为了写日后的袭人。再往下,就是写她向王夫人进言,以至写到了第36回[“四九”之数]的“梦兆绛芸轩”一大回书文,又是以袭人的文字为此回的主体(而“识分定”写龄官、贾蔷之事不过幅末一小部分)。
  在此回中,宝玉因得知王夫人已将她暗作“收房”的安排,遂于夜话时便又追联到元宵节间的那回她设词要走的话头,说“这回看你可走不走了”。谁知袭人又有措词,并不顺势纵情,再表“要走”更易的“理由”。
  在此两次表“走”中,有几句话是必须注意寻味的:——
    我另说出两三件事来,你果然依了我,就是你真心留我了,  刀压在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的了。
    ……再也没有了,只是百事检点些,不可任意任情的就是了,
  ——你若果都依了,就是拿八人轿抬我,也抬不出我去了。
    ……有什么没意思?难道做了强盗贼,我也跟着罢?再不然,还有一个死呢!
  在这儿,就必须记住雪芹的“伏线”笔法的规律:他总是一方面使字面意义在本处本文的作用上自完自足,另一方面在读者不知不觉中(只领会表面意义)把语言巧妙双关起来,遥遥地引向后文情节而另生意义。即如此处三例,表面都是写袭人向宝玉讨条件,必须如何才答应不走,可实际上那些话却又都是遥射后文她真的不得不离去的情势关节。这儿内含一个威逼利诱的经过:刀和轿。并且也已表明,她是曾以性命相抗争的——或者是一死相殉。
  这就又联系到上述的第二次元宵节。雪芹惯用的奇笔,特在繁华热闹中偏偏去写那无人理会的冷清场面(特具诗境情味):袭人与鸳鸯两个皆因在母孝中不逐繁华,却在房中相对谈心——宝玉欲回屋,来至窗外听见的,一片体贴怜惜,不忍打搅而转身返回戏厅去。鸳鸯也是雪芹原书后半部的一个关键人物,也是以死抗争过的,其后终被贾赦等谋害,可略参拙著《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卷末)。因知上元佳节盛极之夜,特为她们二人安排的这一场面,寓意是非同小可的了。
  当然,鸳鸯袭人二人的一切都不相同,她们后文的情节也绝不会合掌犯复,而是各有振憾人心的笔墨。鸳鸯之誓死,是为了自己的清白,却因为贾琏求助、偷借贾母之物而被诬枉为“有私”;袭人则是虽亦一死相争,却因保全宝玉而忍辱屈从——谁想却与琪官成了夫妇,——大约是忠顺王特将她配与“戏子”以辱宝玉的意外结局!
  忠顺王府一派势力,也是一时煊赫,“成者王侯败者贼”(第2 回特点此义),“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不久也同归事败,家破人散,一如北静王、贾府之先例覆辙,琪官这时乃得脱离王府,成为“自由”的民户,始终感念宝玉的旧日情谊,夫妇二人一同“供奉”宝玉(时黛玉已卒,与宝钗为婚)。
  但这一切,都是地覆天翻、沧桑巨变以后的经历与情境了,这种与前文钩连回互、呼应对照的精彩书文, 都已为宫廷势力毁灭无存了〔2〕。
      广阔的前景
  袭、琪的奇缘,“表记”是一件香圃,红香枕,皆隐指湘云之事。则袭、琪之缘,虽曰“供奉”宝玉宝钗夫妇,但实又与其后一局宝玉、湘云的终得会合也是密切相关的。袭人与宝钗的关系,远不如她与湘云的关系为亲厚,书中写得最为明白,应无误解。盖宝钗婚后也是不幸早亡,琪官等在为了宝、湘重会的大事上同样是一位义侠人物——他与柳湘莲、冯紫英、卫若兰等,一起出了大力。湘云的命运,也是被没入官、发与仇家作奴,或同在“抢红”的名单中,这个伏线在南安老太妃见了湘云时说要和她叔叔去“算帐”,这话就透露了后文的无限丘壑。
  花袭人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的第2名, 亦即《情榜》上总列群芳名次的第26名。她的名字取自陆放翁的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竹识新晴。”虽也是“薄命司”中之人,但从取名来看,不像“宝钗无日不生尘”那样的不吉祥,其薄命处也许只在身为使婢而嫁为优伶妇(“戏子”在当时是极受轻视的“贱民”),而不是夭亡灾祸、孤寡凄凉。从生活来说,她倒是夫唱妇随,谐合幸福的。但雪芹偏偏写她与黛玉同为花朝生人,花之代表,同为“花落水流红”的残英一瓣,——其意何在?尚待研求。如今姑且试作一番揣测。
  拙意以为,她们二人之姓是林、花相次。杜少陵名句:“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这后一句是两见于雪芹让宝钗口中引用过的,当非偶然。又李后主名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也“林花”与“胭脂”同见,李词本由杜诗而来,将“湿”点化成“泪”,遂令人更觉凄惋悲切。那么,黛玉的《桃花行》中,却长歌而道出: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
  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
  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这就又像黛玉之自咏而又不大全像了——请看,“春酣”何曾与黛玉有关?上文“茜裙偷傍桃花立”,茜裙(石榴红裙)更与黛玉衣锦无法牵合。潇湘馆中从未闻有红桃盛开之景。这《桃花行》毕竟写的是谁?就又颇费推寻了。
我疑心这仍与袭人有连。诗的辞语化出一个“胭脂冷”来,而又明喻了“胭脂泪”一义。胭脂在雪芹意中笔下,又是什么?不是别的,正是“怡红”“悼红”的那个“红”字的丰富内涵。这胭脂若是“花之颜色”,则为海棠色,桃花色。它若是“人之颜色”,则为衣红,唇红,腮红。
“抢红”原是骰子戏名称,上文已曾略及。史湘云在鸳鸯三宣牙牌令中,独得一副“满红”,再无第二人有此荣耀气象——左右两张地牌,共四个红点,中间一张“么四”,九个红点:合为“樱桃九熟”的名彩!这都是书中极为重要的象征关目。
  “寻得桃源好避秦”,妙玉之入园,正是为此;“怕有渔郎来问津”,妙玉的不幸结局远远不及袭人。但她们都属于“花飞随水”的命运悲剧角色,政治背景的无辜牺牲品。妙玉是“风尘肮脏”,此语本义是在不幸环境中坚定不屈(曹寅诗中也是如此用法,清代人悉无例外。可征考《汉书》与李白诗句),却破程高伪续横加歪曲污辱,写得不堪入目!而他们又把袭人大加讥贬,引什么“戚夫人诗”来嘲讽备至!我们如结合他们如何篡改尤三姐成为“贞烈”,如何歪曲鸳鸯“殉主”受拜,如何将司棋的下场改作“撞墙”惨死,如何写出柳五儿的竟“承错爱”,这一系列的针锋相对地与雪芹原著对台唱戏,就可清楚窥见他们的丑恶嘴脸与肺肠:一方面精神境界十分低下,肆意诬蔑雪芹为千红一哭、与万艳同悲的博大深情的实质,一方面又一力拿封建式的“烈女贞妇”式的模式来“改造”雪芹传写的那些脂粉英雄,女儿材器,想把她们纳入“劝善惩恶”“断情戒淫”的“挽救世道人心”的道学伪善的范畴去,也就是彻底消灭雪芹的头脑与心灵的伟大与光辉,真是何其毒也,何其丑也!有识之士看破他们的伪续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最大的骗局,这是一矢中的之卓论。但这实实不是局限于文学一层的事情,而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桩最大的犯罪!伪续使雪芹这一伟大思想家在乾隆初期的出现横遭掩盖扼杀,使中华民族思想史倒退了不啻几千几百年,禁锢惑乱了无数读者的精神智慧的活跃时空。
  麝月掣得了荼mí@①花,其题句为“开到荼mí@①花事了”,而注语规定的是在席者各饮三杯送春!这毫无遮掩地表出了寿怡红原是“饯花的本义,而独由袭人却又开出了一个“武陵别景”,美丽的桃红又重现了一次韶华媚景,“又见一年春”。这与“桃花人面”的个人悲剧不同,又与“恩爱团圆”的小说俗套大异。用一般的(特别是西方的)小说观念模式来“套”雪芹的头脑心灵、思想艺术,是不会引向真正理解领悟其人其书的正路的,何况还有一个阻道拦门的程高百廿回“全”本横在面前?所以从雪芹本人笔下的伏线艺术手法(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早就注意及此了)和严密巧妙的结构层次来探索80回后的本来面目与真实内涵,是解决《红楼梦》一切问题的唯一途径。五儿,袭人,鸳鸯,妙玉,芳官,……这几个人更是极关重要的结局人物,应该下大功夫首先作出研求考索的尝试〔3〕。我们岂能指望自己有足够的学力、 识力、悟力堪当此任?但大家共同不断努力以赴,当会日将月就,而终有渐趋接近真理的一日。
  注释:
  〔1〕在中国文化上,9是阳数(奇数)之极,12则代表阴数(偶数)之极,两者相乘,故为“最多”的意义,勿作实数理解。
  〔2〕程高伪续刊于1791年,而1794 年俄国教团团长汉学家卡缅斯基即到了北京,他购置了《红楼梦》,在一部《程本》上批注说:明此刊本是由宫廷印制的。清代人也称《红楼梦》有“殿板”,亦即指武英殿修书处的木活字版摆印的伪全本。此即程高伪续是皇家意旨的产物,含有重要政治用心。《能静居笔记》引述的乾隆皇帝与和坤共同经营过《红楼梦》的事态,与正与俄人所记全然合符。
  〔3〕今传本中,第76回中秋联句以下,原稿残缺;第77 回已非全属芹笔,夹有另手补缀之痕迹甚显,故写王夫人处置大观园中众女儿之文字,不可尽以为据。《芙蓉诔》后亦缺,全为补文。详拙著《石头记会真》。
  〔作者简介〕周汝昌,1918年生。195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发表过专著《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等。*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上边“艹” 下边“縻”
  @②原字为左边“扌” 右边是由上边厶下边贝组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4-7-28 17: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看这篇~有助于打破高鹗的“迷魂阵”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9 09:1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86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