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传统说部《东汉演义》及后世说书等文艺,人物众多,英杰辈出。可对汉将虞诩似乎没有什么表现。民族英豪虞诩率部战赤亭,取得了以寡胜众的卓越战绩。这篇新编传统小说,是对《东汉演义》的补充.亦可作影视、戏剧、曲艺等取材的蓝本)
虞升卿增灶破羌兵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氏。后汉安帝刘祐在位时杰出军事家,到了顺帝刘保即位后,官至尚书仆射。民族英雄。机敏多谋,豪爽英武,不畏权贵。虞幕(有虞氏)之孙舜帝的后裔。其祖父虞经,长期担任郡县狱吏,断案公正,而且颇具恻隐之心。虞诩少年时就曾精读《尚书》。父母去世,虞诩一直孝敬祖母。后来才被太尉李修重用,在李修府任郎中。从此全力为国尽责,矢志不渝。
安帝永初四年,羌人侵占并州、凉州。大将军邓骘以为国家刚有征战之事,军力不够,还不如放弃凉州等地。用一件破衣服去缝补另外一件破衣服,尚且能有以件完好的。否则都不能穿著。诸位公卿都觉得有理。虞诩对李修说道:“听说公卿大臣决议放弃凉州。只因担心浪费财物,就轻易舍弃凉州。这样做对得起先帝吗?凉州放弃后,只能以三辅为边塞;三辅为边塞,则天子们的陵墓就暴露在外,万万不可。俗语云: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羌兵如今之所以不敢占据三辅,就因为有勇敢尚武和熟悉军事的凉州人。凉州之民之所以听从指挥,没有叛乱之心,那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汉人。如果现在放弃凉州,让当地人迁徙,重迁之人必生异心。如果豪雄趁机在这里聚集,率领当地叛乱的民众向东进攻,我们纵有孟贲、夏育之勇,姜尚、孙膑之谋,恐怕也无济于事了。因此我担心放弃凉州就会像毒疮侵入肌肤,不断扩散。”李修说道:“你有什么办法呢?”虞诩说:“现在凉州居民扰动,局势动荡不安。我担心那里会有什么状况。应当任用西州豪杰为属吏,牧守长吏子弟为郎。先让当地百姓安定下来。”李修赞同虞诩的意见。于是召集四府,以虞诩的主张来办理。
元初二年,西羌派兵攻打武都。邓太后临朝。闻说虞诩有将才,封其为武都太守。虞诩从民间选数十位武艺高超之人作为健将,其中不乏善使各类兵器的高手。起初比武选将。高慕,江湖艺人出身,年过三旬。通刀枪,善骑射。曾斗数人皆无对手。又有平民纪嘉,面方美髯,善使斧,与高慕战,不分胜负。皆得重用。虞诩率数千余军马往武都。羌兵早闻虞诩之名,有所顾忌,就集重兵在陈仓崤谷据守。虞诩看这附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认定西羌定会设下伏兵,心生一计,令全军驻扎待命,自己到各处巡视,故意扬言:“羌军凭险据守,我们兵力有限,不易突破。我已派人上本求救,待援军到了再进军。”有西羌密探,信以为真。于是羌兵分散到各县掠取财物。留在崤谷的少数羌军亦无作战心思。
虞诩因羌军分散兵力,就率部乘机行军,昼夜兼程奔向赤亭。途中驻兵歇息,虞诩让将校士卒逐日加倍垒灶。羌兵追至,见炉灶渐多,误以为汉兵援军已到,不敢再追。虞诩部将不解:“昔日孙膑与庞涓战是逐日减灶,我们为何却逐日增灶呢?兵法云:军队日行不能超过三十里,以防意外。而我们却每日行军将近二百里,这是什么道理?”虞诩道:“敌众我寡,速度慢易被敌追,急行则使敌摸不清情况。敌人见我们的炉灶渐多,定疑附近郡县之兵加入我军。敌人不敢轻易追赶我们。当年孙膑以弱示敌,今天我们以强示敌,这是因为情况有所不同。诸将恍然大悟。
虞诩至武都,枪矛鞭戟盾俱全,军兵不过三千。羌军虽兵刃不精、衣甲陈旧,却有数万围于赤亭。虞诩令将士坚守十天,数次击退羌兵。曾有骑黑马羌军将领趾高气扬叫阵,高慕大怒,横枪催马至阵前,未等羌人开口,一枪刺敌于马下。又有羌将舞刀出战,高慕调转马头而走,敌将追来,用驽搭箭射高慕,此箭名曰“鸣镝”,匈奴冒顿单于首创。鸣镝箭以骨制成,射出时呼呼作响。秦二世时,挛鞮冒顿用此箭射父亲头曼单于,部众随箭声同射,流矢贯于头曼之身。冒顿弑父称王。此番却被高慕接住了鸣镝。高慕取下强弓,就用此箭将羌将射下马来。到第十天,羌军又攻。虞诩在城墙上,见羌兵惧强弓利箭而不前,就令军士改用小弓向敌人射击。羌军鼓噪进兵赤亭,到城下。虞诩又令健壮弓驽手每二十人一队,共同射向一名羌兵,箭无虚发且威力不小,羌人大惊。汉军出城反击,勇将高慕一马当先,舞枪刺羌军领头者数名。裨将黄腾持双锏,逢敌即打。闻荣拿一柄四十多斤的银锤,如入无人之境。众将校跃马追敌,近则鞭打,远则枪挑。羌军溃不成军。汉兵斩获甚多。
后来羌军认为汉军兵力大概不多,复攻赤亭。虞诩又生一计。翌日,羌军归营,汉军排成长队,大张旗鼓从东边城门出,又从北边城门入。更换衣服,又从此城门出,从彼城门进,变换衣服。每天如此多次。西羌又不敢进兵,退兵于河流浅水渡河,突遭汉兵数百人伏击。汉军有位将领骑黄马,握大斧,正是美髯公纪嘉,大喝一声,拍马冲入羌兵之中。傅芝、章延诸副将挥戟跟上。众将士齐声呐喊。汉军势不可挡。羌军丢盔弃甲,四散奔逃。此所谓赤亭大战,虞升卿主要用了调虎离山之计。
[ 本帖最后由 尹一朋 于 2009-9-16 23:0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