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镗到底重在何处?[重兵器讨论]
性别:未知-离线 恐龙3

★★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25
帖子 509
编号 16808
注册 2004-9-1


发表于 2007-9-17 19: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镗到底重在何处?[重兵器讨论]

刚看到镗长的啥样了~~~~其实和叉有点类似,当然这是不严格的说法~~~~

不就是也是露出3个尖头??难道镗另外两个尖头大有学问??

镗是兵器中的重兵器,可是一般不会把叉也归为重兵器吧,而镗和叉样子差不多那么镗到底重在哪里呢?这个就是俺菜鸟不太懂的地方,它和叉的规格要求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还有镗的祖先是什么?发源于什么时代??什么时代最兴起??镗在网上资料好匮乏,图片也几乎找不到~~~

而锤就更悬了,俺死也找不到大锤的图片,仅仅只能找到一些小型锤例如袖锤一类~~~各位有没有大锤的图片?要真实不要画的~~

还有槊和狼牙棒的关系~~~~~有些地方说矛丈八者为槊,那这么说槊也是矛的一种~~~可是别的地方却说 槊是类似狼牙棒的重型兵器~~~哎~~~而且还有图看,那么前面那个说法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孔雀明王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214848
注册 2007-9-12


发表于 2007-9-18 13: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镗,中国古兵器。始于明代,是由枪发展而来的,茅元仪《武备志》载:“此器自有倭时始用,在闽、粤、川、贵、云、湖皆旧有之,而制不同”。周纬《中国兵器史稿》也说:“镗兵之重要者为枪头齿翼月牙镗,长与月牙铲同;茅氏(茅元仪)注曰:以纯铁为之,盖恐用生铁则易折其翼也;镦亦有尖刀,可倒用为刺兵,左、右、中三面均可刺,其齿形镗则兼有碴兵、句兵之用,诚属利器,惟恐使用较难,须经过精细之练习耳。”镗在清代应用甚广,尔后,逐渐减少。

镗一般头的两边形似马叉,中间似剑状。它上有利刃,称正锋,长1尺半,尖锐如枪,横有弯股刃,两锋中有脊。锋与横刃互镶,并嵌于七、八尺长的柄上,柄下端有长约半尺的梭状铁钻。镗的形状较多,主要有:月牙镗、四节镗、五齿镗、三节镗、雁尾镗、雁翅镗、雁嘴镗、凤翅镏金镗、锯翅镗、金牛镗、燕子镗、凤翅镗、夜战镗、牛头镗、燕子镗、雷震镗等。

镗长而重,多为力大身高者使用。使用时多是两手交换,有时左把在前,有时右把在前。它的基本技法有:捕、折、翻、撩、勾、捅、捞、咬、拨等。
------------------------(百度百科)


  武术器械之一。主要盛行于明代。形似三股叉,上有利刃,称"正峰",长50厘米,横有月牙,牙朝上,上下均有一定间隔的利刃。锋与横刃互镶并嵌于柄,柄长约2-2.3米,尾端有一三棱铁钻叫鐏。

  福居禅师《少林衣钵真传》(抄本)载:"镗名何谓镗,四方八面当,一言说不尽,横竖迎面闯,埋势紧伏底,抡土迷眼光,何用千般巧,真乃是神方。"此械可用于击刺、架格。因长且沉重,为长兵中之重器械,使用者必须力大身高。

  镗的种类很多,如:凤翅镗、雁翅镗、牛头镗、龙须镗、夜战镗、馏金镗、齿翼月牙镗等。镗头装在长木柄上,使用时两手前后握持,并有交替换把。镗没有舞花,主要突出大转。

  其主要击法为:拍、拿、滑、压、横、挑、扎八字用法。套路中多采用"扎捻势"、"中平势"、"骑龙势"、"架上势"、"闸下势"等基本姿势。其代表性套路有"镏金镗"。"燕尾翅"等。


叉与飞叉
叉是古代作战时长刺武器之一,属十八般兵器之列,叉最先本是一种生产工具,据古籍记载,远古人们打猎捕鱼,大多用叉,《水浒》中解珍,解宝打虎时用的就是钢叉。明代的兵书《武备志》中还记有一种“马叉”,上可叉人,下可叉马。叉按形状可分为:牛角叉(俗称虎叉)、三须叉、三角叉、龙须叉(俗称两股叉)等。叉长约五六尺,在叉座间镶有铁片或系有彩绸之类。

  叉演练起来风格独特,使用起来叉头、叉柄可用,它的用法据传有32种之多,如拦、横、捂、拍、掏、挑等。武林中叉的演练甚为罕见,传统的著名套路,有太保叉、飞虎叉,龙须叉等。飞叉、俗称“开路”,是由叉演变而来的。人们用鱼叉投掷大鱼时,在叉柄 上系缚绳索,使用时将叉掷出,然后抓着绳索又将叉收回。投掷不中,在绳索收回时,要接住在空中转飞的鱼叉,是要有一定的技术,因而飞叉的技巧,就是在接鱼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叉即是生产工具,又是战斗武器,和人们的生活极为密切。在我国民间,每当春节、元宵佳节或庙会及盛行“出会”活动,那寒光闪闪,鸣声铿锵的飞叉的表演总是在各种游艺节目的前面,担负着“开路”的任务。民间练飞叉的组织也叫做“开路会”。

  飞叉的表演,技巧性很高,表演时不能用手握叉,任凭它在臂、腿、背上转圈翻滚,这就需要运用肌肉的紧张或松弛和用力的大小,来调整飞叉的重心和速度,控制飞叉的起、落、转、合。还可以做出许多花样,如抡高、踢高、“怀中抱月”、“过桥”等。

  武林中擅长飞叉的名家很多,已故著名武术家郑怀贤就善舞飞叉,早在1936年他做为中国武术代表队的成员,去德国柏林参加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就表演过飞叉。山东著名民间艺人,“飞叉大王”刘仲山,身怀绝技,而且,他也是擅长“潭腿门”的拳脚。


硬木制成,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槊柄一般长六尺。槊头呈圆锤状,有的头上装有铁钉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装有鐏。其主要技法有劈、盖、截、拦、撩、冲、带、挑等。 丈八槊:槊的一种。长一丈八尺,故名。   

护手槊 长六尺。槊头为半圆形,上面有八个铁钉般长刺。   

枣阳槊 全长七尺。柄上六尺。槊头为圆形如枣的铁锤,上面密布六排铁三钉。柄尾有棱形铁鐏。  

狼牙槊 尾部有鐏。

“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就发现了战国晚期、东汉早期的槊。槊的各类很多,结构复杂,较为笨重,多为力大之人使用

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正字通》一书中云:“矛长丈八谓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蛇矛称为“铁槊”。古代的槊,柄用坚木制,长约2米,粗约一把,柄端装有一长圆形锤,上面密排铁钉或铁齿六至八行,柄尾装有三棱铁钻。因其形状与狼牙相似,故也称“狼牙槊”。《武备志》载:“棒首施锐刃,下作倒双钩,谓之钩棒;无刃而钩者亦用铁爪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为杵,长细而坚重者为杆,亦有施刃鐏者,大抵皆棒之一种。”《水浒传》中“百胜将”韩滔用的是一杆枣木槊;番将乌利可用的是一杆纯钢枣槊;别外,还有指槊,掌槊,双槊,衡槊及枣阳槊等。”
-------------------(百度百科)
 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就发现了战国晚期、东汉早期的槊。槊的各类很多,结构复杂,较为笨重,多为力大之人使用。因此槊在现代武林之中已近失传,练槊的人寥若晨星。

  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正字通》一书中云:“矛长丈八谓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蛇矛称为“铁槊”。古代的槊,柄用坚木制,长约2米,粗约一把,柄端装有一长圆形锤,上面密排铁钉或铁齿六至八行,柄尾装有三棱铁钻。因其形状与狼牙相似,故也称“狼牙槊”。《武备志》载:“棒首施锐刃,下作倒双钩,谓之钩棒;无刃而钩者亦用铁爪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为杵,长细而坚重者为杆,亦有施刃鐏者,大抵皆棒之一种。”《水浒传》中“百胜将”韩滔用的是一杆枣木槊;番将乌利可用的是一杆纯钢枣槊;别外,还有指槊,掌槊,双槊,衡槊及枣阳槊等。

  传统演练的套路称为“单槊”,练法与大刀相似。它的用法有劈、盖、截、拦、挑、撩、云带、冲等。尽管槊较重,但也可演练许多招式,如“泰山压顶”、“刀劈华山”、“横扫千军”等等。


古代兵器。锤大体有长柄锤、短柄锤、链子锤等。也有分为硬锤、软锤的。长柄锤多单用,端柄锤多双使。由于锤的特点各一,使用方法也大不一样。短柄锤多沉重,使用时硬砸实架,其用法有涮、拽、挂、砸、架、云、盖等。软锤多走悠势,讲究巧劲。  

少林铜锤 全长二尺五寸,头长八寸。   

立瓜锤 柄长七尺,一端为锤,锤为椭圆形,如竖立之瓜,故名。主要击法有涮、曳、挂、砸、擂、冲、云、盖等。  

两头锤 柄长六尺,两端各有一锤。锤呈圆瓜形。主要击法同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孔雀明王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214848
注册 2007-9-12


发表于 2007-9-18 13: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至于为什么镗是重武器,估计从和叉的图能看出来点吧。。。镗明显要粗大很多啊
对于楼主要大锤的图,不好意思也没找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stal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0
编号 1945
注册 2003-11-9


发表于 2007-9-18 14:4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LS的槊应该是宋以后的制式吧,南北朝隋唐的时候似乎槊就是长矛的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7-9-18 15: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学到的东西是这样的:
镋比飞叉要长近一倍,杆粗也要过倍。镋的前面不是像叉那样的扁平刃,而是很厚的大翅(那东西不叫月牙)。连接翅的是很重的圆球。因此镋头很重。为了称手,很多镋杆本身就是铁制。因此,这种东西分量特别重。
镋的最大用处是“装枪的袋子”。枪,是兵器中最快的,但镋可以制住。一转,枪就别住,一带,枪就过来。用的是以拙制巧,以慢制快的打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7-9-18 15: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至于锤,我在杭州岳庙曾见到,长约1米7(和我差不多高),全铁制,铁杆直径约3公分,前面有个直径约30公分的圆铁球。一对,双手各执一个使用。我数学很糟,谁帮助算一下这个东西多重?
至于槊,我们门内的大枪也有个名叫槊。可见槊确实和大枪有联系。但我们也见到类似狼牙棒的槊。只是那棒子头小一些。看来4楼的兄弟说的对,两种情况都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恐龙3

★★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25
帖子 509
编号 16808
注册 2004-9-1


发表于 2007-9-18 19: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汗下孔雀兄的图~~~~原来镗的两个“翅膀”有这么大的,难怪那么重~~~而头这么重了杆也要承受的住重量所以也铁铸,果然.......这得多重啊~~~

大锤的图我也找不到所以才来问的,那这里问下岳云用的那种是属于什么锤?史书上说他的锤80斤,折合成现在的斤约等于96斤........96斤的锤铸成之后大概多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恐龙3

★★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25
帖子 509
编号 16808
注册 2004-9-1


发表于 2007-9-18 19: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8过这个槊的问题看来很麻烦,那么哪种才是最原始的槊,单雄信使用的槊和公孙瓒的槊是不是同一种??

另外镗这种东西历代有没有什么高手使用?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去历史区问,但只是个小问题不好意思重新发贴所以在这一并问就是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stal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0
编号 1945
注册 2003-11-9


发表于 2007-9-19 00:0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恐龙3 于 2007-9-18 19:35 发表
谢谢各位~~~~8过这个槊的问题看来很麻烦,那么哪种才是最原始的槊,单雄信使用的槊和公孙瓒的槊是不是同一种??

另外镗这种东西历代有没有什么高手使用?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去历史区问,但只是个小问题不好意 ...

如果仅从评书小说的话,你就当它们是一种吧
宇文成都不就是用凤翅镏金镗的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恐龙3

★★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25
帖子 509
编号 16808
注册 2004-9-1


发表于 2007-9-19 09: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festal 于 2007-9-19 00:08 发表

如果仅从评书小说的话,你就当它们是一种吧
宇文成都不就是用凤翅镏金镗的么

汗,那不是历史的,可是俺也不想这么个小问题另开一贴在历史区所以顺便问问~~~~

我记得单那把槊貌似是重兵器一类的,好象有钉子似的~~~而公孙那把没怎么描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孔雀明王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214848
注册 2007-9-12


发表于 2007-9-19 12: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恐龙3 的帖子

李朔:大唐名将,座驾:追风驹,兵器:九齿迎风镗,经典之战:雪夜入菜州
不知道真假。。。。。

说唐中单雄信的槊是金钉枣阳槊,就是我2楼那种象狼牙棒的槊

汉末三国时代,骑兵普遍使用马戟和马矟。矟又写作槊,《释兵》说:“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杀也”。汉尺丈八,约合四米多,恐怕无法使用,就现在发现的古物研究,估计矟应该在二点五到三米左右,其中矟头约八分米,应该是相当沉重的。在战车时代,车兵所使用的矛应该会达到四米多,一般认为武器不应该超过身高的三倍,否则不但难以使用,反而会危害到自身,因此超过五米的矛是不存在的。槊不一定是单头的,《三国志》中就有记载,公孙瓒所用的槊,“两头施刃”。(以上文字来自玄武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stal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0
编号 1945
注册 2003-11-9


发表于 2007-9-19 17:2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孔雀明王 于 2007-9-19 12:31 发表
李朔:大唐名将,座驾:追风驹,兵器:九齿迎风镗,经典之战:雪夜入菜州
不知道真假。。。。。

说唐中单雄信的槊是金钉枣阳槊,就是我2楼那种象狼牙棒的槊

汉末三国时代,骑兵普遍使用马戟和马矟。矟又 ...

老兄,我觉得讨论兵器的话还是把评书小说和历史分开来当作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平行世界比较好……

不然关二如何用青龙偃月刀刺颜良与马下?

[ 本帖最后由 festal 于 2007-9-19 17:2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7-9-19 18: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别以为大刀就不能刺。
大刀一个重要的技术就是刺,就是单手或者双手执刀柄向前直推刺,利用刀口处的刃割伤对方。
文人没练过大刀,就想当然以为刀不能刺,现在可是谬种流传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孔雀明王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214848
注册 2007-9-12


发表于 2007-9-19 19: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festal 于 2007-9-19 17:22 发表

老兄,我觉得讨论兵器的话还是把评书小说和历史分开来当作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平行世界比较好……

不然关二如何用青龙偃月刀刺颜良与马下?

对比单和公孙只是回答楼主的提问而已。。。没别的意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7-9-20 11: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汉尺丈八,约合四米多,恐怕无法使用,就现在发现的古物研究,估计矟应该在二点五到三米左右,其中矟头约八分米,应该是相当沉重的”

我现在玩的杆子一根长3米2,一根近5米。
很好玩。特别是那根3米2的,舞动生风,其实不用太多力气——这里面是有门道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徐道难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7
编号 217959
注册 2007-9-20


发表于 2007-9-20 16: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哦.楼上的莫非是练家子,应该有点门道吧,那么长的棍子舞得呼呼生风.
以前看那个隋唐演义,印象深的就有宇文成都耍镏金镗很带劲.脑中只觉得这个镗是个怪东西,应该很沉重结实,不然如何与那个小怪人李元霸对敲呢?但总不知道它的具体形状.
现在看了图片,才发觉确实有点怪.既象树枝,又象树叶.
以前觉得戟是一种华丽兵器,现在看来,这个镗也挺华丽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闻起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2
编号 114867
注册 2007-3-1


发表于 2007-9-20 22: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槊应是矛类武器。
三国,曹操横槊赋诗,刺死刘刺史,此为证.
锤槊等武器,印象中主要是用于装饰性武器等。例如仪仗卫队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7-9-21 10: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岳云持大锤登城,此为实战。
尉迟敬德徒手夺槊,也是实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闻起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2
编号 114867
注册 2007-3-1


发表于 2007-9-21 11: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印象中主要是...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4 20:5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61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