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武力点评,古典小说,春秋文艺,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标题: 三国武力点评, 作者:煮酒正熟
性别:男-离线 恺撒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3
编号 24778
注册 2004-11-17


发表于 2005-3-2 02:4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最近的话题一直围绕三国武将的武力展开,所以转篇帖子,也许对大家的讨论会有些帮助




作者:煮酒正熟



三国武将的武力问题一直是众多三国同好的热门话题。酒某不才,斗胆要出个系列详细分析讨论一下这个问题。酒某才疏学浅,有不到之处,还望诸位三国同好不吝指点一二。

在正式评比之前,先需要说明几件事情--即本武力点评所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

(1)唯一依据:《三国演义》

拙文所论三国武将之武力,完全依据罗贯中之《三国演义》,与正史(如《三国志》)中记录的人物武力和战绩无关,与正史中人物的统军、指战、以及智谋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就更无关了。所以,说白了,这是篇为了好玩过瘾才写的东东,跟学术研究完全沾不上边儿。请研究正史的朋友看到此处就一笑跳过吧,呵呵。

另外,各类评书和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也概不作为参考依据,原因也很简单--这些文艺作品对三国武将武力的描写和表现相互间存在极大差异,令人无所适从;另外,它们的流传广度也无法与三国演义相比。因此,以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三国演义为唯一依据,应该是可行和合理的做法。

(2)罗本与毛本的差异问题

目前网上能够找到的只有毛本,这是毛宗岗父子根据明朝中叶的嘉靖本改编而成;嘉靖本又称罗本或原本。总体上来讲,毛本文字较罗本精练,且具有更强的政治倾向性,文学价值也许更高一些;但毛氏父子对於原本进行了有目的有选择性的删改和增补,令原本中大量生动细节不复为读者所知,因此趣味性有所降低。这个问题在武将阵前交锋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多数演义同好认为,在阵前交锋场景的细节描写方面,毛本明显逊于罗本,因此趣味性亦逊于罗本。酒某这个武力点评亦希望以罗本(原本、嘉靖本)为依据;奈酒某身居海外,无缘亲读罗本,因此只能做出如下安排:

--凡酒某已掌握的罗本描写,即以罗本为依据进行点评;
--酒某尚未掌握的罗本描写,暂时只能以毛本为依据进行点评;若伺后发现与罗本有重大差异时再进行修改;

(3)只关注“前三国”武将

本文将整套《三国演义》分为“前三国”、“中三国”和“后三国”三部份:前三国自第1回始至第77回结束,中、后三国则自第78回始至第120回即全书结束。分界线是关公之败亡。

本文只关注在前三国时期出现的武将。对于跨越前、中、后三国的武将,将其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在前三国时期已成名且武力已基本定型者,如:赵云、张合、魏延、周泰等,在进行武力点评和排名时,将考虑其全部战绩;另一类武将在中、后三国时期的武力表现明显优于前三国时期,如:马岱、丁奉、徐盛等,则将主要考虑前三国战绩,其在中、后三国之战绩仅做为参考。

排名原则:重战例/重原文的有关单挑描写,轻勇名/轻评论/轻推测

前三国中,武艺超群勇冠三军者,不下30余位。要分析他们之间的武力差别,并最终得出一个排名,我们有许多信息可以使用,比如:武将的单挑战例和战绩、武将的威名、其他武将对该武将的评价,还有我们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理而得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但这些信息的利用价值却未必相同。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要看某个武将厉害不厉害、跟其他武将相比究竟有多厉害,必须靠实力说话!什么是实力?就是实打实的阵前交锋的战例!因此,本武力点评的核心依据就是一个个实打实的战例,其他东西只能做为参考,只有当我们无法从战例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时才可以使用。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重要原则:

1重战例,轻勇名威势;

举例:不能因为张飞曾喝退曹操百万兵就认为他武力比吕布还牛,因为这毕竟不是一个实打实的战例,在整个过程中张飞没有跟任何人交过手。曹营众多名将之所以开始没敢上桥与之交锋,主要是忌惮“诸葛村夫”的诡计,再加上胜利在望,诸将死战之心锐减。后来老张闹了这么一嗓子,於是大夥儿就开始绕世界乱跑,实际上曹操是始作俑者,是他先生出恐惧情绪的,并进而将这种恐惧情绪传染给了众将。而且众将也未必全都被恐惧情绪所控制,比如胆大如许褚者、稳健如张辽者等等,这从后来许褚、张辽先行拦住曹操坐骑就可以看得出来。曹操为何会生出恐惧情绪?一方面是因为他对诸葛村夫的诡计也是颇为忌惮,另一方面是关公斩完颜良以后对他说的关于张飞的那番话。当然,张飞嗓门儿超大、气势超猛也是原因,但所有这些毕竟都不是实打实的武力表现。由於这一事件并非一个单挑战例,因此煮酒不做为武力点评的依据。

2重战例,轻人物评论;

对於书中某武将或某人物对其他武将武力的评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照单全收。比如关羽曾于突阵斩杀颜良后对曹操说:“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先不说张飞有没有于百万军中取过上将的首级(因为对上将一词的含义大家会有不同理解),关羽此言明显是“张飞武力比我高出许多”的意思,这与事实明显不符。此前,关羽更曾对张飞如此评价张辽:“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关羽此言亦与事实明显不符。因此,对於这类信口开河式的评论,我们不能照单全收拿过来做为决定性依据来判定武将之间的武力高低。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评论中的有意夸张成分。这些东西只具有某种参考价值,可以与其他更有说服力的证据结合在一起完成一个判定,其本身却不能单独完成一个判定。

3重战例,轻推测;

许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看法:黄忠60岁时能跟关羽打成平手,那么他48岁时武力一定比关羽高。
这就是推测。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只字未提老黄48岁时有过什么战例、表现出多高的武力,那些朋友不过是依据我们生活中的经验(人在年老时力量和机动性不如青壮年时期)推测出了这个结论。这种推测存在几个问题:

(1)关黄之战黄忠是落于下风的(下文会有详细评论),因此即使我们承认黄忠48岁时比长沙之战时武力高些,也无法判定48岁时的黄忠就一定比48岁时的关羽武力高;另外,即使我们承认他比关羽为高,但我们又该如何比较他和吕布呢?因此这种推测所带来的麻烦太多;
(2)书中只字未提黄忠因为年老而武力不如当年,如果您在这里做这种推测和判定的话,那么别人也可以在别的地方使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规律和经验来做其他推测和判定。这个口子一开,势必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家在讨论武力时将缺少一个共同的基础,而完全依据个人偏爱和倾向性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推测能力,於是这个话题也就很难继续讨论下去了;
(3)我们讨论武将的武力时,我们真正关心的是他出场之后的表现,他出场之前是个什么状态、武力有多高,我们并不关心。因此,考察黄忠的武力自然应该以其出场以后的表现为唯一依据,他的青壮年时期在其出场之前,我们自然就无须考虑。

这里,煮酒以黄忠的年龄与武力的关系问题为例,试图说明推测对於武力讨论可能带来的问题和麻烦。当然,推测还有许多其他表现形式,这里就不一一陈述了。总之,我们应该重战例分析而轻推测和想象,要想给黄忠的武力一个合理的定位,唯一正确的方法是,仔细分析其全部战例,并拿他的全部战例与武力大致相当的其他武将进行仔细比较,而不应去凭空推测想象黄忠出场前的青壮年时期武力有多高。

4重原文单挑描写,轻个人推测想象;

举例:93回中赵云所部曾中姜维之计,赵云在与姜维单挑10数合后见无法短时间结束单挑,而战场局势对己方非常不利,因此选择退走。有些朋友即认定这是赵云的一次单挑失利。这些朋友的看法,其实完全是基於其个人的推测和想象,却没有忠实于原文--原文交代得非常清楚:

(1)赵云中计后为确保所部免于严重损失而主动撤走,因此其做出撤走这个决定是源于战场局势,而非与姜维的单挑局面;
(2)原文中写明是“退走”,而非“败走”,目的就是要让读者明白:此战并未分出胜负。如果作者的本意真的是赵云单挑不敌姜维的话,他完全可以使用“败走”这样的表述,可他却偏偏用的是“退走”。如果硬要将赵云这一“退”理解成“败”的话,那么煮酒也可以说吕布单挑曾败于张飞(19回)、张飞单挑曾败于徐晃(31回)、赵云单挑曾败于张辽(31回)、马超单挑曾败于夏侯渊(64回),等等。

煮酒以为,整套三国演义,特别是前三国阶段,对於阵前武将之间的单挑或以一敌多的“武将战例”是非常重视的。要知道,三国演义脱胎于许多民间的评书、评话和戏剧,这些东东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极力渲染个人英雄主义,因此,三国历史上的两军混战,到了演义里就变成了两军主将之间的个人单挑。三国演义正是靠着这些充满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武将单挑,才吸引了许许多多贩夫走卒下里巴人式的读者(毕竟从文学欣赏角度或从军事、政治角度阅读三国演义的人是少数嘛)。因此作者对於这些单挑场景的设计、牵扯到单挑的措辞的使用,都不是胡乱随意的,而是含有深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於我们这些醉心于武力讨论的人来说,凡是单挑场景的描写和措辞,我们都应该奉若神明。我们必须严格地、忠实地、近乎机械式地去理解原文单挑部分的描写和措辞,而不应无视原文中的描写和措辞,随意使用自己的推测和想象。前面举的那个“赵云单挑败于姜维”的例子就是这种“重个人推测而轻原文措辞”的典型。
具体来说就是,凡是书中写明“气力不加拨马回走”的、“败走”的,都应判定为一方单挑失利;凡是书中写明“退走”的而没用“败”这个字眼儿的情况,都不宜判定一方单挑失利。

煮酒在这里高度强调要机械地忠实于原文,而不要耍小聪明使用自己的想象和推测。不过书中有一些虽不是单挑却与单挑密切相关的场景描写,而这些描写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尽合理严密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只好运用我们的想象、推测和常理、逻辑等等手段了。这方面的具体细节容后详述。

排名原则:全面考量武将战绩

前文解释了“重战例/重原文单挑描写,轻勇名/轻评论/轻推测”这几个原则,本文将说明另一个原则--“全面考量武将战绩”。

所谓“全面考量武将战绩”,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武将在较为正常、公平的情景下也会出现武力发挥忽高忽低现象的情况。这就是说,我们既不能将视线只集中在某武将表现最牛的一个战例,也不应牢牢顶住他表现最烂的一个战例,因为前者容易高估武将的武力,而后者则相反。正确的做法是考察他的全部战绩然后再判定其武力。
举个例子,关羽最辉煌最牛掰的战绩是1合阵斩华雄,最为人诟病的是20合没能拿下纪灵,还有连续两战夏侯敦共计40余合也未能抢得上风;捧关派只注意前面那个战例,而贬关派则总拿后两个战例来说事儿。再举个例子:张合10数合败于赵云,3合败于马超,却能与张辽大战40~50合平分秋色,还能在赵云武力发挥不佳时10数合逼退赵云,尤其是与张飞大战110余合未致全败;如果只看前两个战例,则会认为张合只能算是二流(与李典、乐进、于禁一个档次),如果只看中间那个战例,会认为他属一流(张辽、徐晃、夏侯敦那个档次),如果只看最后那个战例,则甚至会怀疑他能晋身超一流与张飞列同一档次。
煮酒以为,正确合理的做法,是全面考量这些战绩,取一个感觉上的均值。(这种思维实际上与统计学中计算ExpectedValue完全相同,即将某武将的全部战绩视作一个样本集合,将每一个战绩视作一个样本。)

有一种武力评定思维,就是看每一位武将所表现出的最高武力水准:谁的最佳战例最辉煌,就认为他的武力最高。本文不苟同这种思维,原因是,在一个武将的所有战绩中,最佳表现只有一次,而这一次最佳表现却不能代表该武将的真实水平;如果我们认为这一次最佳表现能代表该武将的真实水平,那岂不是说其他10几次20几次战绩都不代表他的真实水平了么?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

另外,前文提到“要充分考虑到武将在较为正常、公平的情景下也会出现武力发挥忽高忽低现象的情况”,这句话里特意注明“较为正常、公平的情景下”,具体说明后文会有详述,本文仅举例略述一下:

1当武将遭受来自正面、侧面和背后突如其来的袭击时而卒不及防的情景,被视为非公平情景,具体如关羽斩颜良、赵云挑高览、黄忠斩夏侯、魏延斩王双、姜维挑徐质等;
2当武将突然遇袭时被迫仓促应战因而武力发挥大打折扣,这种情景也被视作非公平情景,具体如文丑遇关羽、冷苞遇黄忠、魏延遇庞德、关兴首战越吉等;(如果该武将虽武力表现不佳但还是表现出了基本武力的话,则不被视作非公平情景,具体如魏延之突遇冷苞等,对这一类战例将继续视为较公平战例,但在分析时将具体考虑该武将所处的不利形势)
3武将因酒醉、疲惫、伤病致使武力发挥明显欠佳的情景,被视为非正常情景,具体如张飞酒后战温侯3合即败、许褚酒后战张飞不数合被挑伤肩部、关羽右臂少力战徐晃80合堪堪不敌等。

本文的主旨是,武将在极其不公平、不正常的情景下武力发挥往往会大打折扣,但即使我们将这些特殊情景下发生的交锋排除掉,只考虑较为正常和公平的情景下的交锋情况,我们依然不能排除武将武力发挥上下起伏的情况。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只关注某武将的某次极端表现而据此为其武力进行定位,而是应该全面考量其全部战例。

武力评定的具体标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本武力点评将首先制定出一个评定系统,所有的武力分析和比较工作,都将尽可能忠实于这一评定系统。本评定系统具体如下:

考较一员武将之武力,应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本武力点评将从四个大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攻击武力,防守武力,体能,以及特技。

攻击武力和防守武力某将在后文详述,这里仅简单做一下说明:这两种武力都是指武将在使用军器进行马上交战时所表现出的攻击和防守能力。需要特别澄清的是:这里的防守武力与对弓箭暗器的防范能力是两码事,它仅指武将使用军器进行马战时所表现出的武力。对弓箭暗器的使用和防范能力属於特技范畴。
举个例子:关羽、张辽二人皆曾多次为暗箭所伤,但这二人在马上使用军器与敌将交锋时的防守武力却都很高。因此,箭防差并不代表防守武力低,就是这个道理。

演义中还有四五场步战和船战,在对这些战例进行分析时原则上也遵循上面的标准。

如果某武将在与另一公认武力较高的武将交锋时能在50合之内击败对方或占据绝对优势,则我们认为该武将的攻击武力很高。当然,在具体分析某一战例时还将考虑单挑双方当时体能精力以及战场局势等方面的对等性问题。
另外,某些武将在单挑中会凭借突然大喝或突然发力的手段快速击败敌将或抢得优势;前者文中多写明“大喝”二字,后者则使用“奋威”、“奋力”等词语予以表示。武将的这种能力也被归入攻击武力之中。
如果某武将在与一公认武力高于他的武将交锋时坚持的回合数越多,则其防守能力就越高;另外,如果某武将曾有以一敌多的战例,特别是如果曾有较长时间单骑冲阵的战例,则我们认为该武将防守武力很高。

武将的体能,或曰久战能力,与其天生体能状况有关,与其所使用军器也有一定关系,同时与其年龄也有相当关系。对於这个方面的判定,在缺乏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只能由酒某个人按照常理及大多数人的感觉进行推测;比如,由於多数人都同意庞德体能比黄忠更强,又因为按照常理,壮年比暮年耐久力更优,因此我们判定庞德体能比黄忠强。

特技包括如下几个武力表现方面:

(1)使用弓箭和暗器进行攻击的能力;
(2)对於弓箭和暗器的防范能力;
(3)发动突袭并一招毙敌的本领(如关羽之斩颜良、赵云之挑高览、黄忠之斩夏侯、魏延之斩王双,等)
(4)必杀技--在演义中主要指拖刀计;

本武力点评的原则是:攻击武力和防守武力并重,武将体能和特技仅做为参考。
具体来说就是,如果能判定甲武将在攻击武力和防守武力方面优于乙武将,则二将的体能和特技这两个方面就没有多大用了,即使乙武将在体能和特技方面优于甲武将,也无法改变甲武将排名靠前的判定了。但是当我们没有足够证据判定两员武将孰优孰劣时,则体能和特技这两个方面将成为我们判定谁排名靠前的关键依据。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

上文中谈到,要考较一员武将的武力,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久战能力和特技属於参考项目,核心项目就是攻击和防守)。应该说,这种将攻击与防守割裂开来的做法是一种全新的武力观察视角和分析手段。本文将对此予以详细说明。

目前各类三国游戏对于武将战力的量化都是一维的,即:只有一个武力指数。窃以为这未免过于简单了,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战力的复杂表现。实际上,<<三国演义>>中有一些重要单挑的结果,用这套一维的武力指数来观察的话,就会觉得很不合逻辑;比如关公速胜华雄。本篇的主旨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以温酒斩华雄这一战例来说明一维武力指数的缺陷。
董卓麾下猛将华雄,曾突袭阵斩一将,并在严格单挑或被突袭的情况下轻松阵斩三将,其中包括袁绍之上将潘凤,以及与程普、黄盖、韩当齐名的祖茂。华雄还曾在己方占据战场优势对方无心恋战的情况下不到20合击走江东猛虎孙文台!后来的曹营名将如张辽、徐晃、夏侯敦、张合等人,几曾有过如此战绩?然骁勇如华雄者,单挑关羽却不过一合即阵前授首,何也?

网上三国同好对此战亦多有评述,基本意见不外三种:

(1)华雄武力很低,不仅关羽能一合轻松斩之,换了张飞、以及后来的赵云、典韦、许褚等也都可以3合之内轻松斩之;
(2)关羽偷袭,因此这场单挑的结果是个意外,华雄死得冤;
(3)关羽武功恰巧克制华雄;

某认为以上三种解释都不太有说服力,现逐一驳之。

(1)华雄武力很低,不仅关羽能一合轻松斩之,换了张飞、以及后来的赵云、典韦、许褚等也都可以3合之内轻松斩之;

我们拿华雄与夏侯敦做个比较吧。夏侯敦曾在严格单挑中枪挑3将,击败1将,单挑胜绩在曹营中当位居前五,而超过张辽、张合等人。夏侯敦所挑所败的4人当中,武力最高者当属高顺,而华雄所斩所胜的5人之中,武力最高者是孙坚。有谁认为高顺武力比孙坚还猛的么?既然大家公认孙坚更猛,而华雄不到20合即击走孙坚(虽然很大程度上孙坚是无心恋战)、夏侯敦40~50合才击败高顺,因此可以判定华雄武力至少不明显弱于夏侯敦。或者再退一步,华雄武力至少不低于其手下败将孙坚。因此“华雄武力很低之说”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2)关羽偷袭,因此这场单挑的结果是个意外,华雄死得冤;

原文有“众诸侯听得寨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这样的描写。在“鼓声大振,喊声大举”的情况下,就算华雄此前已经睡着了,此时也该给吵醒了吧?也该凝神备战了吧?因此从逻辑从常理上讲根本就不存在颜良、夏侯渊精力不集中、措手不及的那种情况。也就是说,华雄是在有着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与关羽接战的。况且原文还有“云长出马,只一合斩了华雄”的叙述--什么叫“一合”?双方没有相互交锋何来回合?而且文中毫无“华雄措手不及”之类的文字,因此可以完全排除华雄被偷袭的可能性,进而判定此战属严格单挑。关羽没有偷袭,华雄也死得不冤。
(多谢宵兄帮忙提供罗本此处描写)

(3)关羽武功恰巧克制华雄;

此说虽不无道理,但某却以为其流于任意随性,因此不足为凭。试想,如果我们接受此论,那么对于吕布张飞首战,颜良完胜徐晃之战,是否皆可用“吕布、颜良武艺恰好克制张飞、徐晃”为借口,来否定前二人武艺高于后二人呢?甚至对于演义中的许多场单挑我们都可以一言以蔽之--不是获胜一方武艺高强、落败一方武艺低微,而是胜方武艺恰巧克制败方。嘿嘿,如此一来可就热闹啦,大伙儿也就不必比较谁比谁武艺高啦,全改成讨论谁恰好克制谁啦,呵呵。
某以为,“武功相克”或“打法相克”的分析方法,必须要有“连环套”的情况发生才能有说服力,--比如90年代中,韩,沙特男足之间的多场较量结果,用“打法相克”的理论来解释就比较合理。如果<<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的连环套战例,比如华雄武力不低于吕布,吕布武艺又比关羽高,而关羽却偏能速胜华雄,如果能有这样的连环战例的话,那我绝对同意“打法相克”之说。可现在咱没有呀!因此,“武功相克”之说没有说服力。

推翻了这三种流行的解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关羽一合速斩华雄,有着很大的必然性;也就是说,华雄阵前授首且败亡得如此迅速,确实是其技不如人。

分析至此,我们就碰到了一个问题:到底华雄跟关公在武艺上的差距大不大?

以华雄丝毫不逊于张辽、夏侯的战绩,如果硬要说他的武艺与关羽差距悬殊,恐怕绝难服众。事实上,煮酒曾在新浪三国征询各位三国高手“华雄与张辽单挑,结果如何?”,没有一位朋友认为张辽武艺比华雄高。而大家又公认张辽与关羽虽有差距,但却不致相差太远。既然关羽武艺并不远胜张辽,他又怎么可能远胜华雄呢?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华雄与关羽武艺差距并不悬殊。

既然两人武艺差距并不悬殊,关羽又如何能一合之内速斩华雄呢?

现在流行的各类游戏所设定的一维武力数值,对于这个问题就很难作出圆满的解释。多数游戏将关羽的武力设定为98左右,而将华雄的武力设定为90左右,却又将纪灵的武力设定在80出头。结合关羽速胜华雄却20合拿不下一个纪灵的情节,我们不难看出现行的一维武力数值是多么的不合逻辑。

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才推出二维武力这个概念,即:将武将的武力分成“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两个部份。而且,攻击能力与防守能力这两个方面是分立的,相互之间不一定有很强关联的,即:一员武将的攻击能力强,并不代表他的防守能力就一定也强;反之亦然,防守强并不一定代表攻击强。这一点是二维武力与传统一维武力的核心差异!

用二维武力的思维方式来观察温酒斩华雄之战,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华雄攻击能力极强,甚至达到超一流水准(接近关羽,高于许褚、黄忠等人),但其防守武力却偏弱,大致在二流水平上,甚至可能低于于禁、纪灵之辈。华雄凭借其超强攻击力,可以连斩连败上将,但面对具有同样超强攻击力的关羽时,其低下的防守能力令其不堪一击、迅速败亡!

当然,仅仅用“华雄防守武力偏弱”还不足以圆满地解释他一合即阵前授首这个事实,还需要武力浮动说以及关羽攻击力超强这两个判定一起,才能比较圆满地解释这一惊人单挑战绩。相信大家还有许多疑问,煮酒将在下一篇中予以解释。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续一)

前文论证了二维武力比一维武力更为合理。本文将举例具体说明。我们以关羽、华雄、张辽、徐晃、夏侯敦、乐进、于禁、潘凤、俞涉、纪灵、祖茂为例。下边是我为这11员武将设定的二维武力数值:

武将----攻击指数(+)防守指数(=)单挑武力
--------------------
关羽__198(+/-8)___176(+/-3)_____374
华雄__198(+/-3)___164(+/-3)_____362
张辽__190(+/-3)___174(+/-3)_____364
徐晃__190(+/-3)___173(+/-3)_____363
夏侯__190(+/-3)___173(+/-3)_____363(夏侯敦)
乐进__186(+/-3)___170(+/-3)_____356
于禁__182(+/-3)___168(+/-3)_____350
潘凤__184(+/-3)___167(+/-3)_____351
俞涉__183(+/-3)___165(+/-3)_____348
纪灵__185(+/-3)___168(+/-3)_____353
祖茂__185(+/-3)___160(+/-3)_____345
--------------------

从上表武力指数我们可以看出,华雄的攻击武力与关羽相若,明显高于张辽、夏侯敦和徐晃这些一流武将;但华雄的防守武力却低于乐进、于禁和纪灵,明显低于张辽这一级别的防守武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两员武将单挑谁胜谁负呢?现行的一维武力指数很直观,谁的武力指数高谁就获胜。煮酒这个二维武力指数稍微复杂一点。

以华雄-俞涉之战为例吧,我们先假定华雄只防守不进攻,看看俞涉要用多少回合才能阵斩华雄,也即看看华雄的防守能力面对俞涉的攻击能力最多能够支撑多少回合。按照煮酒的公式,俞涉约在第171合上阵斩华雄--这是假定二人的武力都得到正常发挥。理论上,俞涉最快也要用31合(假定俞涉超水平发挥而华雄以最低水平应战),而最慢则需1733合(假定俞涉最低水平攻击而华雄超水平防守),才能砍死华雄。

--------------------------------------------------------------------------------

--  作者:煮酒正熟
--  发布时间:4/18/2004 5:37:46 PM

--  
然后我们再假定俞涉只守不攻,看看华雄需要多少回合能阵斩俞涉。按照煮酒公式,华雄约在第6合阵斩俞涉。理论上华雄最快仅需2合即可砍死俞涉、最慢也不过22合。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远远在俞涉的攻击能够威胁到华雄之前,华雄就可以阵斩俞涉,因此华雄几乎没有落败的可能性,此战以华雄约用6合阵斩俞涉结束。



当然,以上的假定肯定有其有悖常理之处,比如有朋友会说:怎么可能一方完全不进攻傻等另一方来砍他呢?呵呵,的确不可能,但这种思考方式作为一种帮助理解的手段应该还是可以被接受的吧。另外,大家一定对那个“6合阵斩俞涉”可能会感到匪夷所思。其实我在前边还有一个“约”字。如果更准确地描述我的计算结果的话,那应该是一个范围,即华雄最多不会超过22合,最少不会低于2合,就能阵斩俞涉(上文已述)。下边为简略起见,一概都只用一个数字来表示,而不再给出范围。

用同样的办法,可以计算出华雄约在第9合上阵斩潘凤。而张辽、徐晃、夏侯要斩潘凤则约需43合,都明显比华雄的9合用时为长。因此,华雄在攻击方面表现出的杀伤力是惊人的。

与其刚猛无俦的攻击力相比,华雄的防守武力则明显偏低,这就是他会速败给关羽的原因。然而,这虽然可以解释华雄速败于关羽,但却尚不足以解释华雄1合(!)即授首于关羽刀下的事实。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续二)

为了能够合理地解释这个事实,我们还必须引入武力浮动的概念--只有当关羽发挥出最高攻击力,即206时,且华雄防守武力处於最低点,即161时,才有可能出现1合斩将的情况。

有朋友会说:你非要这些条件全都凑齐了才能解释清这个战例,可那些条件怎么就刚刚好全给你凑齐了捏?
呵呵,关公温酒斩华雄(关键是只用了1合)这个战例,在整套三国演义中应该是最令人匪夷所思、也最难解释的一个战例了。(管兄甚至提出将此战视为一个特例不必解释。)煮酒无能,实在无法找到更合理的解释了。如果哪位能给出更加合理的解释,煮酒愿意洗耳恭听。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华雄与夏侯敦在武力表现方面的差距。我们假定下面所有武将均正常发挥(即排除掉超出发挥和状态低迷这两种情况),然后比较一下华雄与夏侯敦在面对关羽和面对潘凤时的表现。
以煮酒公式计算的结果是:关羽斩华雄只需5合,而斩夏侯敦却需要37合(关羽战夏侯敦40合不下可以有多种解释,比如关羽不愿对曹操的心腹痛下杀手,或者关羽发挥一般而夏侯有点超水平发挥,等等)。
当华雄、夏侯对阵潘凤时,华雄仅需9~10合即可较为轻松地阵斩潘凤,而夏侯敦却需与对方苦战至56~57合才能挑之。

可见,华雄与夏侯敦在面对攻击力超强的对手时,华雄远比夏侯先告不支;但当对阵较弱的对手时华雄却远比夏侯更为轻松地解决战斗。
结论:两人相比,华雄功强守弱,而夏侯攻守均衡。

(多说一句,其实华雄在与关羽这样的对手交锋时,其表现还不如于禁;但你要让于禁阵斩潘凤,呵呵,那可就难了--按照煮酒公式,于禁要跟对方鏖战至仅800合才能斩之。从理论上于禁还是有斩对方的可能性,但在实战中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

需要澄清的是,这里的“防守武力”仅指抵抗对方军器的能力,与防备敌方暗器、暗箭的能力无关。因为现在我们是在讨论武将之间使用军器所进行的交锋(单挑+以一敌多)。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续三)

本篇和下一篇着重回复一些朋友的置疑。

华雄的武力究竟高还是不高?

虽然我前文已经做了相当详细的分析,但有些朋友依然怀疑华雄的武力,认为我说华雄武力高是推测,没有什么说服力;并且说华雄击败孙坚那个战例属无效战例;然后以此来反驳我“关羽攻击超强”的观点。那么好,我就先退一步,先将华雄击败孙坚那个战例放在一边,只计他那三场严格单挑(斩鲍忠的都可以不算),而且我们假定华雄武力低于张辽、徐晃和夏侯敦,那么乐进怎么样?要不要比一比华雄和乐进的战绩谁的更辉煌?恐怕不用比了吧?将华雄与乐进比做一个档次的绝对不致辱没了乐文谦吧?那么请问:能在严格单挑中1合速斩乐进的人有谁?马超?赵云?张飞?颜良?甚至吕布也几乎没有这个可能性。要说以上诸人在正常情景下10~30合击败乐进,恐怕多数人都没有异议,但1合阵斩?嘿嘿~
既然如此,那么能1合速斩乐进这个档次的武将者,攻击武力高不高?这好像不用争论吧?更何况乐进的武力如何能与华雄相比??

有朋友还说:当时18路诸侯无人出战华雄是因为他们都想保存实力,虽然做武将的心中不服意欲出战,但其主公不愿让自己的大将白白去冒这个险,因此会约束他们不让他们出战。
我以外此说不能成立。

(1)说别人保存实力可以,但曹操呢?曹操但凡有保存实力的念头,他又何必后来坚持以本部人马孤军追击强敌?可见曹操是一心要剪除董卓的,因此曹操意欲保存实力、不让其麾下诸将出战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2)书中根本就没有提到曹操约束麾下禁止其出战,因此这种说法属於推测;合理的推测当然是可以接受的,但由於这个推测是站不住脚的,因此该推测无法构成对“华雄武力高强”这个判定的否定。

结论:曹操并未约束其麾下众将禁止出战华雄,而诸将却无一人敢於出战华雄,何也?显然是被华雄连续挫败18路诸侯、尤其是击败江东猛虎的气势给镇住了。能把夏侯敦、夏侯渊、曹洪这等勇将镇住的人,就算武力不如夏侯敦,也不致相差太远吧?再低也低不过乐进、李典这个档次吧?请问,乐进、李典这个档次的人物是随便什么人都能1合阵斩的吗?能1合速斩华雄者,能说他攻击力不是超强吗?

再说孙坚的问题。罗本中明明在华雄、孙坚交手10数合后写明“坚败”,为何我们非要认为孙坚完全是因为中计而引军撤走而不是单挑不敌而败逃?请注意,赵云、张飞等人都曾在战局对自己极其不利的情况下放弃单挑落荒而逃,可您看书中可曾有过一个“败”字?对这两位的逃走,作者使用的都是“无心恋战”这类的字样。为何他放着简单省事的“败走”不用而非要使用那些表述?不要告诉我那是作者的随机措辞啊~
有朋友可能会说,演义里明摆著是要突出刘系人物贬低曹、孙两系人物,自然不会说赵云、张飞败了。呵呵,如果按照这种逻辑,那么我们是否该排除掉赵云的全部单挑战绩呢?因为那本来就是老罗为突出这位刘系人物而杜撰出来的。不仅如此,演义中全部近400场单挑除了几场之外也都可以不作数了??因此,说演义褒刘贬曹孙的说法虽然说的是一个事实,但作为一个逻辑使用在我们现在这个特定场景中就是非常荒谬的。
另外,演义中对於许多非刘系人物在类似情景下也都没用过一个“败”字,比如吕布、许褚、文丑等。对於他们在类似情景下主动放弃单挑而逃走的行为,作者使用的是“无心恋战”,甚至“心怯”,却从未使用过一个“败”字!

由此可知,老罗不会毫不负责毫无道理地使用这个“败”字。应该说老罗是比较吝啬使用这个“败”字的。既然他在孙坚这里使用了“败”字,而没有使用“无心恋战”这样的表述,那么我们只能理解为孙坚在这场单挑中确实武力不及华雄!

能够击败江东猛虎孙坚的人,试问得有几人乎?这样的人还能说他武力不高?

结论:华雄武力高强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续四)

有朋友认为煮酒的攻击/防守武力理论缺乏合理性。本篇和下篇将使用足球和拳击来论证煮酒这一理论的合理性。然而那位朋友认为:足球与单挑缺乏可比性,所以你这么比本身就不合理,由此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需要先花点笔墨论证一下足球与单挑的可比性问题。

当我们在认识一件新事物并努力寻找其内在规律时,类比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确定我们所熟知的事物与我们要认知的新事物之间,或者在整体上,或者在局部某个方面,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第二步:由我们所熟知的事物的发展规律来推测我们所要认知的事物可能具有的内在规律。

可见,要认识一个新事物,我们在寻找可进行类比的旧事物时需要关注这样两个方面:(1)我们对於这个旧事物的熟知程度;(2)这个旧事物与新事物的可比性如何。这两方面加起来,就构成了旧事物的整体利用价值。如果你选择一个熟悉的但可比性不大的事物进行类比当然不尽合理,但如果你选择一个具有较好可比性但你对其知之甚少的旧事物来类比,你干脆就得不到任何结果。

现在进入正题。严格来说,足球与单挑的整体可比性不如拳击,但是我们对於足球信息的熟悉和掌握方面却明显强于拳击--我的意思是,我们对多个国家队之间交锋的结果以及场面细节这些信息的掌握,明显优于对多个拳手之间交锋的信息的掌握。事实上,在同一时代,世界一流拳手的数目远比世界一流国家足球队的数目要少:前者不会超过5位,而后者却可以是10几只队,相应地,后者彼此交锋的机会明显多于前者。从统计学观点出发,样本数量越大,越利於推测规律。因此足球在信息的丰富、样本的数量方面,都要优于拳击。将可比性和信息样本数量这两方面综合来看,足球对於我们认识单挑内在规律的整体可利用价值,未必就比拳击低。拳击虽然与单挑的可比性比足球高,但许多时候你缺乏拳击的翔实信息资料(有时是存在那种信息但我们无从了解到,有时是那种信息压根儿就不存在),因此借助足球进行类比是合理的。当然我们应该注意到足球与单挑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偶然因素),不应让这种差异干扰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还不是我的重点。我的重点是,即使我们判定足球的整体利用价值低于拳击,但是足球在某一方面的局部利於价值却有可能很高。说白了就是,足球与单挑在整体可比性方面虽然不及拳击,但在局部上却不逊于拳击。这个局部就是煮酒的攻击/防守理论。

煮酒攻击/防守理论的要点是:确实存在两个类型的武将,一类功强守弱,另一类攻守均衡;前者与后者相比更容易出现速胜速败、大胜大败的情况。
煮酒以为,足球运动在这个局部方面与单挑高度可比,现举例论证。

86年墨西哥世界杯赛上,丹麦人首次为全球球迷书写“丹麦童话”,小组赛中先后以1:0取胜苏格兰、6:1狂胜乌拉圭、2:0力克西德(西德有可能未尽全力,但主力也悉数登场了)。
如果您认为乌拉圭是支标准鱼腩部队,那可就错了。该队以南美足球先生佛郎西斯科李领军,首战西德1:1战平,后与苏格兰亦0:0战平,虽净胜球为-5,但依然晋级16强。既然乌拉圭并非不堪一击的弱队,那么我们只能判定:丹麦队攻击武力超强!
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丹麦队的前锋线。埃尔克耶尔和劳德鲁普是威震欧陆的“红白双煞”,二人单兵作战能力和快速突破冲击能力超强,在锋线上的配合亦独步全欧,无怪由此二人组成的丹麦锋线能屡屡撕破对方的防线。当然,丹麦的中场实力亦不俗,但必须承认,丹麦的攻击压迫力主要来自锋线二将。

然而,出线后的丹麦队却以1:5惨败于西班牙队!而且这还是一场相当正常、公平的单挑(正常指双方均无多个主力因伤不能上场,公平指裁判执法公正)。耐人寻味的是,足球界公认,当时的丹麦队与西班牙队处於同一档次。排除掉足球项目偶然因素的干扰,我们除了承认丹麦防守偏弱,还有更好的解释吗?
我们再来看看丹麦的防线--巴斯克、贝特尔森,这是我唯一听着耳熟还有点印象的两个后卫队员,其他后卫干脆毫无印象。即使是前面二位相对有点名气的,看官诸公哪位认为他们能与当时欧洲一流的后卫队员相比么?可见,丹麦的后防线基本是由碌碌之辈组成,当己方依靠强力前锋完全压制住对方的攻势时,他们防守能力的虚弱被掩盖了,但当遇到攻击同样强劲的对手(如西班牙)时,频频被对方撕破防线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我们再来看看同一届赛事中的意大利队,该队小组赛1:1平阿根廷(该届冠军)、1:0取胜保加利亚、3:2险胜韩国,出线后被风头正劲的法国队2:0斩于马下。无论胜负,意大利从不超过2球。

结论:丹麦与意大利相比,明显是功强守弱,而意大利则攻守均衡。这难道不象华雄与徐晃在武力表现方面的差别么?

如果采用一维实力的研究方法,我们究竟该如何给西班牙、丹麦和乌拉圭这三只球队来定位呢?想必就是西班牙一流、丹麦三流、乌拉圭五流。可事实呢?国际公认当时的西、丹两队处於同一档次,乌拉圭比这两队差一个档次(仅差一档)。如果我们相信足球界公认看法的权威性的话,那么显然我们必须推翻一维实力的研究方法。因此二维实力,即将攻击和防守能力分开来研究的方法,比一维实力的方法明显更加合理。

结论:在攻击/防守问题上,足球与单挑高度可比。因此,足球界的一些规律性结论同样适用于单挑,即不应因某一方在实战中以大比分或极大劣势落败,就认为其实力与对手相差极大。对於两队(或两将)的实力差距,应对攻击/防守这两个方面分割开来研究后再加以判定。既然足球界不因丹麦惨败于西班牙就认为丹麦实力大大逊于西队,那么我们也不应认为华雄总体武力与关羽相差很大。因此华雄武力应与徐晃、夏侯敦属同一档次,再怎样掉也掉不出乐进这个档次以下去。而能1合阵斩这个档次武将者,我们只能认为其攻击武力超强。
-----------------------------------------------------------------

注:丹麦队还曾在84年欧洲国家杯中以5:0狂卷欧洲劲旅南斯拉夫队,而那支丹麦队的主力成员与86世界杯的这支队基本相同,均包括Laudrup,Elkjaer,Nielsen,Olsen,Busk,andBertelsen等。可见,攻击力超强绝对是这支丹麦队的特点。然而丹麦最终未能晋级冠亚军决赛,还是败在了其防守虚弱的问题上。
86世界杯上同样功强守弱的队还有前苏联队,他们在小组赛上1:1战平法国队(苏联占上风)、6:0大胜匈牙利队、2:0轻取加拿大队,但在1/8决赛中以2:3惜败于比利时队(当然有一定裁判因素)。
相对来说攻守均衡的队包括:西德、意大利、比利时、摩洛哥等队。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续五)

前文使用足球做类比,论证了煮酒二维武力理论的合理性。本篇以职业拳击做类比进行论证。我们选取泰森和霍利菲尔德为样本进行论证。先看二人全部战绩:

MikeTyson
总比赛场数------------54
击倒对方获胜(KO)---44
被击倒落败(KOby)--03
记点取胜或落败------07
(上面统计结果去除了两场对方因故放弃拳赛泰森不战而胜的赛事)

Holyfield
总比赛场数------------44
击倒对方获胜(KO)---25
被击倒落败(KOby)---01
记点取胜或落败------16
战平---------------------02

泰森的既往交锋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式的结果占了87%((44+3)/54),而“不死不活”的结果仅占13%。
霍利菲尔德呢,呵呵,“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仅占59%,而“不死不活”的结果却高达41%!这在一个重拳可达千磅可以打死一头牛的重量级拳击赛中,是否让人有点匪夷所思呀?

很明显,泰森的攻击力绝对超过霍氏,但霍氏防守却优于泰森,因此泰森比之霍氏明显是功强守弱,而霍氏则相对攻守均衡。这不又是一对华雄和徐晃吗?

(注:哪位想详细了解二人的比赛对手、时间、地点等明细,煮酒可以提供相关链接)

这是职业拳击赛。其实,业余拳击赛(指奥运拳击比赛)以及美国黑市拳赛的情况如出一辙,都存在功强守弱和攻守均衡的两类拳手。时间关系,这里就不罗列证据了,只简单提一句:美国黑市拳赛被公认功强守弱的、也是被公认武力最高的,是一位纯种汉族人(!),此公父母系台湾人,生于北美,96场拳赛击毙对手93次(!),仅有两次让对手从自己的铁腿下逃得半条性命,但也已几成废人,还有一场当然是他被对手击毙。其他俄罗斯、美国、泰国、南美拳手的攻击力均远远无法与之相比,却屡屡有虽负于对手但逃得性命的情况。又是功强守弱和攻守均衡的差异问题。
--------------------------------------------------------------------------

以上煮酒使用足球和职业拳击两个现代竞技项目做类比,均证明了的确存在“功强守弱”和“攻守均衡”这样两类风格。如果按照一维实力的思维模式来分析的话,就无法解释西班牙与丹麦处於同一档次、西班牙与乌拉圭最多相差一个档次这样一个权威性认定,同时也会得出“泰森远强于霍氏”和“霍氏明显优于泰森”这样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前者仅看到了泰森的攻击能力,而后者却只看到了霍氏的出色防守)。因此,将攻击与防守行不郎当混在一起来分析,很难得出合理的判定;而二维思维模式则明显更为合理和全面。

单挑与突袭(1)

本篇以及随后的几篇将致力于将单挑与非单挑战例区分开来。这种工作相当枯燥,但却是武力讨论的基础,因为这实际上是在对证据进行核实。如果不排除掉那些“伪证”、“假证”,你的推理再严谨,最终的结论也有可能南辕北辙。

非单挑战例大致包括三种:使用暗箭暗器及非马战/步战技能的战例,突袭战例,以及混战战例。
单挑之可以成为单挑,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以军器和马战/步战为特徵---排除使用暗箭、暗器的战例,排除水中交锋(如周仓擒庞德);
(2)交锋双方必须是一对一(多将对一将的情况这里暂不探讨)---排除有一方或双方士兵参与的混战乱战;
(3)当甲方对乙方发动攻击之前,乙方已意识到甲方有可能对自己实施攻击--排除突袭战例;

本篇将首先探讨相对较容易的“突袭战例”与“单挑战例”的差别,并大致归纳一个如何区别和判断的煮酒定律。

单挑的一个核心特征是“交锋”,即在双方进入交锋状态之前,彼此都已意识到即将交锋。
突袭的核心特征是“单方面的攻击”,具体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

(1)当一方发起攻击时,被攻击方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遭到攻击--所谓“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2)被攻击方虽然意识到对方的攻击,但对方的攻击已然发出,而自己已失去做出有效防卫动作的时间---所谓“眼睁睁看着对方杀死自己”,即: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却已无力防止这一事件的发生;

前一种情况的战例有:

-张英拨马回走,被陈武一枪刺死。(15)

后一种情况则比比皆是:

--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起处,挥为两段。(1)
--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25)

分析:

张英是在逃命中被陈武从背后杀死的,因此很有可能张英在背后着枪之前并不知道对方已实施攻击,属於“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程远之和颜良虽然在最后时刻都看到了对方在向自己实施攻击,却已没有时间做出有效防卫动作,属於“眼睁睁看着对方杀死自己”。两种情况都属於突袭战例,而非单挑战例。

对於后一种情况,有朋友会说:那是程、颜他们自己反应太慢,如果这事儿要搁在吕、赵、马、张等人身上,一定不会被杀死,因此这样的战例也应算做单挑。
按照常理,我们必须承认,人的反应速度是有差别的,在遭到同样速率的突发性攻击时,少数顶尖高手的确有可能比普通武将躲过这致命一击。可惜这样的战例在演义中没有记载。另外,有些突然性的攻击,从发起攻击那一刻起,到击中目标这一刻止,时间比较长,在这种情况下被攻击者没有做出有效反应当然是他自己的问题,但另一些突然攻击从发起攻击至击中目标之间的时间极短,换成任何人都一样死菜,在这种情况下再认为被杀者武力低于攻击者,就非常不合理了。但头疼的是,演义里根本没有提供给我们这么具体的细节,因此为避免无谓的争议,我们忽略武将之间的反应速度差,也忽略各突然攻击之间的时间差,简单近似地认为,在那种被突然袭击的情况下,即使如吕、赵、马等顶级高手也无力回天。也就是说,不以突袭战果做为评判二者之间单挑武力高下的依据。如果于禁突袭吕布得手,杀死或重创温侯,我们也不能说于禁的单挑武力就高于吕布。

单挑与突袭(2)

现在来探讨两种较为复杂和麻烦的情况--“过去时的简笔”战例和“缺省关键细节”的战例。

众所周知,演义是非常突出武将个人勇武的,因此对於绝大部分单挑都会使用“正在进行时”进行“现场直播”式的描写。但有时为了行文不被阻断,也会对一些无关紧要的战例(注1)采取“一般过去时”式的“事后报道”,而在这种“事后报道”中则多采用简笔。这就是我所谓的““过去时的简笔”战例,具体如:
兴曰:“奉丞相之命,恐老将军有失,特引五千兵前来接应。却才阵上逢着魏将董禧,被吾一刀斩之”(92)

(注1:上文的“无关紧要的单挑战例”是指,有了这个战例,该武将的武力也不会提高,没有这个战例,其武力也不会降低。)

由於这种一笔带过的单挑战例对於武将武力的判定影响不大,因此无论判为单挑还是突袭都不太会引发争议。不过,煮酒还是倾向于将其判定为单挑,原因是:原则上,单挑属於正常情景,突袭属於特殊情景、不正常情景,在我们没有任何场景细节可以拿来进行分析的情况下,只得按照正常情景处理,即:将其视为正常单挑,而非突袭。

再谈“缺省关键细节”的战例。最典型的就是赵云挑高览:

“刘辟急止之曰:“容某死战,夺路救君。”言讫,便来与高览交锋。战不三合,被高览一刀砍于马下。
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

分析:

这个战例即没有“措手不及”这种突袭战例的特征性词语,也没有“交马一合”这种单挑战例的特征性词语,所以煮酒将其归纳为“缺省关键细节”的战例。对於这样的战例,我们只得联系上下文,再使用我们的现实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这是一场“正在进行时”式的“现场直播”;不仅如此,这还是一场通过刘备这个剧中人亲眼所观察到的现场情景--刘辟出战高览为其阵斩,是刘备眼中观察到的,高览后军自乱,也是刘备眼中观察到的,一将冲来、出枪、高览翻身落马,这还是刘备眼中观察到的,直至最后的“视之”,这个动作的主体依然是刘备(不要对我说这些观察主体是刘备军中的任何一个人哟~),因此这是一场完全从刘备眼中观察到的现场场景(!)。

又由於刘备即将出马与高览单挑,因此刘备应该不会错漏任何高览个体方面的重大举动或者反常举动。--这个结论我们先摆在这里,后文会用。

再来分析高览的位置和姿态。高览、刘备两军对圆,正常情况下,双方主将应相互面对以随时观察战场情况并做出判断。因此高览肯定会面向刘备军。

--------------------------------------------------------------------------------

--  作者:煮酒正熟
--  发布时间:4/18/2004 5:38:56 PM

--  
又因高览刚刚结束完一场单挑,并正在等待刘备出战,因此高览的位置应该处於自己所部与刘备军之间,又由於高览此时必然是面对刘备军,因此高览肯定是背对自己所部军马。因此,当赵云从高览军中突出并杀向高览时,高览的初始状态应该是背对赵云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高览当赵云正在军阵阵中冲突、但尚未向自己冲来之时,应该会耳闻身后有异,因此应该已回头,甚至回身、回马。因此,当赵云向高览冲来时,高览应已做好与之交锋的准备--即高览此时应已背对刘备军而面向自己的军马。

煮酒以为此观点无法成立。具体论证如下:

假定此观点成立,即高览确实已经回身、回马,那么他的这一系列动作在刘备眼中必然会是一个极为反常的举动--如果您正在全神贯注地等待与对方单挑,而对方却突然转身并回马,把一个大后背亮给您,难道您不会觉得这很怪异吗?
由於前文已有“刘备应该不会错漏任何高览个体方面的重大举动或者反常举动”,而刘备又确实没有看到这种重大或反常举动(文中未表),因此可以判定:高览并未做出这种反常举动。

那么高览被刺的一瞬间究竟是个什么状态呢?具体是什么状态我下文会猜测一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高览绝对没有做好与赵云单挑的准备。

我来猜测一下高览当时可能的状态:

(1)高览压根儿就没回头--这属於“死都不知自己怎么死的”;
(2)高览刚回过头去就被挑落了--这属於“眼睁睁看着对方杀死自己”;
(3)高览正在回身回马就被挑落了--这同样属於“眼睁睁看着对方杀死自己”;
(4)(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相当小)高览刚刚能回身回马,就被挑落了--这也一样属於“眼睁睁看着对方杀死自己”,因为虽然他此时已面向赵云,但这个状态仅持续了极短的时间--短到高览根本不可能做出有效防卫动作--就被赵云挑落马下了。刘备虽然看到高览回身回马这个让人感到惊奇的举动,但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又出现了更为震惊的事件--自己的单挑强敌被杀!因此刘备只会记住高览被挑的情景,而不会想起高览曾先回身回马这一远为次要的情景。

以上四种可能性均为煮酒个人猜测。无论如何,高览都是在没有时间做出有效防卫动作的情况下被赵云挑于马下的,因此无法记入单挑,只能判定为突袭。

单挑与突袭(3)

本篇归纳一下单挑与突袭的判定标准:

只要满足以下条件,一律判定为单挑(排除突袭):

1写明回合数的

如:“云长出马,只一合斩了华雄,提头入献,众皆大喜”(5)、“云正杀之间,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84),等等。

2写明“交锋”、“交马”字样的

3写明“正遇拦路”字样或类似字样的

如:“苞见了赵云,言曰:“丞相恐老将军有失,特遣某引五千兵接应。闻老将军被困,故杀透重围。正遇魏将薛则拦路,被某杀之。”(84)

如满足以下条件者,一律判定为“非单挑”:

1从上下文看可以确认被擒斩一方背对攻击一方

举例:陈武从背后赶上张英并杀之。
再如:“关羽之杀孟坦--“孟坦曰:“吾有一计:先将鹿角拦定关口,待他到时,小将引兵和他交锋,佯败诱他来追,公可用暗箭射之。...孟坦出马,轮双刀来取关公。关公约退车仗,拍马来迎。孟坦战不三合,拨回马便走。关公赶来。孟坦只指望引诱关公,不想关公马快,早已赶上,只一刀,砍为两段。”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此前二人已发生单挑,一方不敌败走被另一方追上并杀死,这种情况应视作前面单挑的自然延续,而不应判定为突袭。具体案例如关羽斩车胄。关羽斩文丑一战情况较复杂,后文另表。
(注意:孟坦在逃走时并未“败”,因此孟坦后来被杀不应被视作是前面单挑的自然延续)

2文中有“措手不及”、“大惊无措”等字样

如:关羽之刺颜良、黄忠之斩夏侯、魏延之斩王双、姜维之挑徐质,等等。

“事后报道”式的简笔战例,一般判为单挑(排除突袭)。

非阵前交锋所杀者,不判为单挑,但也不判为突袭,因为这根本就不能算做战例

举例:马岱斩魏延。
再如:“安排已毕,杨陵回到城上言曰:“既是安定军马,可放入城。”关兴跟崔谅先行,张苞在后。杨陵下城,在门边迎接。兴手起刀落,斩杨陵于马下。崔谅大惊,急拨马奔到吊桥边,张苞大喝曰:“贼子休走!汝等诡计,如何瞒得丞相耶!”手起一枪,刺崔谅于马下。”(92)
再如:魏延之杀韩玄,以及张翼之杀刘璝

(刘璝在城上大骂。严颜方待取箭射之,忽见城上一将,拔剑砍翻刘璝,开门投降。玄德军马入雒城,刘循开西门走脱,投成都去了。玄德出榜安民。杀刘璝者,乃武阳人张翼也(64))
这四个案例都是在遭到攻击一方于彼情彼景中完全没想到会大祸临头的情况下遭到“自己人”毒手的,而且双方当时是“战友关系”,因此根本不能算作战例,更遑论单挑了。

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赵云挑高览当判为突袭。
还有一例,也颇头痛:“于是复回军。走不十里,赵云引一军刺斜里杀出,一枪刺道荣于马下。(52)”
我意此战当判为突袭,因为人对於侧翼的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肯定不如来自正面的突发事件,因此邢道荣所处的那种情况,换了任何人,包括赵云自己,也未必能及时避开。如果是赵云自己如此这般突然刺斜里杀出发枪刺向赵云(对,就是他自己),相信后一个赵云即使能逃得性命,也必然会挨上一枪,只不过可以避免最致命的部位中枪,然后身带枪伤而逃。如果把这样的战例视作单挑的话,那岂不是说“赵云可以1合击败自己”了吗?何其荒谬也哉~

单挑与混战(1)

前文归纳了单挑与突袭的差别,本篇开始探讨单挑与混战之差别。与单挑和突袭的问题相比,单挑/混战这个问题更微妙,对武力的影响也更大,因而争议就更多。

简而言之,单挑与混战最根本的区别就在於:单挑是1对1,而混战是多对多、军对军。本来应该是很容易区别的,可惜,老罗在行文中常常以某将来指代其所部,这就给我们制造了许多麻烦。举个例子:
“曹仁知有准备,急令退军。赵云掩杀将来。仁不及收兵回寨,急望北河而走。将到河边,才欲寻船渡河,岸上一彪军杀到:为首大将,乃张飞也。曹仁死战,李典保护曹仁下船渡河。曹军大半淹死水中。”(36)

这里,如果读者不注意上下文,就很容易理解为曹仁与张飞发生了“死战”,但如果联系上下文来看,显然两人身边都带着兵呢,因此那个“曹仁死战”实际是“曹仁率部死战”的简写,而曹仁“死战”之对象也不是张飞一人,而是张飞所部。因此这是一场两军混战。

那位朋友说了,那怎么样才算是两将单挑啊?

我再举个例子,看官可以与上边那段文字做个比较:

“张郃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一个草人。急勒马回时,帐后连珠炮起。一将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乃张飞也。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70)

这才是两将单挑呢。张飞、张合虽然各自都带着所部军马,但由於文中明写“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因此可以完全排除混战的情况。这是毛本,而罗本还多了一句“两边牙将各自拒住”,干嘛呀?很明显,就是两边主将要单练,为保证公平,两边的牙将相互防止对方加入战局。

我们随时分析随时归纳:如果文中仅出现“某某死战”之类的文字,不能轻易判定其为单挑,而必须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如果文中明确提到“两将如何如何”,或者有“某某纵马舞刀直取某某”这种极具限定性和针对性的文字,那么就可以非常有把握地判定此战为单挑了。如果没有这些文字,却反而有“某某引军如何如何”,那么只能判定为混战。再举一对战例,交战双方同是吕布和夏侯敦,但一场是单挑,另一场则只能判定为两军混战:

“夏侯惇挺枪跃马,直取吕布。战不数合,李傕引一军,从左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右边喊声又起,郭汜引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惇抵敌吕布不住,飞马回阵。”(6)

---前面的文字描写不会造成任何误解,这就是一场夏侯敦与吕布两人之间的交锋,因为“挺枪跃马”是非常具体化、有限定性的描写,而“直取吕布”又是极具针对性的文字,还有这个“战不数合”,也是多见于武将之间单挑的措辞。
但是,接下来的“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八个字,却开始令人产生一丝困惑。看官可能会想,夏侯敦之所以败回,也许是因为吕布的军马上来助战来了?我认为不是,因为如果吕布所部军马真的上来助战的话,那么原文完全可以交待一句“吕布身后军马齐到”(第26回中徐晃与文丑交锋时就是这么写的)。可见,吕布军马并未上来助战,夏侯确实是因单挑不敌吕布才败回本阵的。

---至於夏侯渊和曹仁,这两处应该是以武将之名指代其所部军马,原因很简单,因为对方(李郭)是两路军马,曹操绝对没有道理派夏侯渊和曹仁单人独骑各自去迎敌两路虎狼之师。因此夏侯渊与曹仁都是带领所部军马与李、郭所部进行混战的。文中之所以说“三路军马,势不可当”,我觉得应理解为:李、郭两路军马在混战中已占据上风,而吕布所部也同样气势威猛、蓄势待发;夏侯敦在与吕布的单挑中本已处於明显下风,这时又发现整体战局对己方非常不利,如果继续与吕布硬撑苦战下去,一旦己方军马全线崩溃,则自己由於身处突前位置,最终必陷于吕布军重围之中,如果吕布武力与自己相若,那还有一定突围逃跑的机会,但对方武力明显高于自己,因此如果挨到那个时候定然不保!因此,这一战夏侯之败虽然有忌惮对方军马强盛的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感觉自己武力明显不敌吕布。
---简单来说,夏侯单挑负于吕布,夏侯渊、曹仁所部混战不敌李、郭两军。

再看另一场:
“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12)

---这里明确写了“夏侯敦引军。。。”,他所截住的那个“吕布”,也不是单单一个吕布,而是吕布及其所部军马,因为后文有“各自引军分散”。如果吕布孤身一人,又如何“引军分散”呢?
---因此,此战绝对不是单挑,只能算做混战。

总结一下经验:如果从交锋的局部描写文字中无法判定交锋双方究竟是两将还是两将所部军马,那么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测。

单挑与混战(2)

继续举例分析:

“原来张飞比及去救龚都,龚都已被夏侯渊所杀。飞与龚都报仇,杀散夏侯渊,迤逦赶去,被乐进、徐晃拦住。云长路逢败军,寻踪而去,杀退乐进、徐晃,与飞同回见玄德。”(罗本31回)

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这里所有武将的名字都指代其所部军马,而非其个人。何以知之呢?很简单,龚都绝无可能一人运粮,因此肯定是与所部军马一同押运粮草。同理,夏侯渊也绝无一人来劫粮杀都的道理,张飞也不可能只身前往为龚都报仇。最说明问题的是这个“杀散夏侯渊”五字,大家可以想一想,你怎么去杀散一个人?只有杀散一个群体,才是符合逻辑的。因此可以100%判定:此处的“夏侯渊”是指代其所部军马。那么张飞能以一人之勇,杀散夏侯渊所部军马吗?张飞又不是天神!因此此处的“张飞”也是指代其所部军马。其他的依此类推,“乐进”指乐部军马,“徐晃”指徐部军马,“关羽”指关部军马;这里的所有交锋都不是两将单挑,而是两军作战。

最重要的结论是:张飞从未在单挑中击败过夏侯渊!

那位朋友说了:确实是两军作战,这个我同意,但你能绝对排除两军主将之间的单挑吗?兴许正是张飞在单挑中击败了夏侯渊,才赢得了那场战事的胜利呢。

答:这种分析方法带有过於明显的臆测成分。如果以这种方法进行分析的话,那么我还可以说夏侯渊在陇西数败马超,也都是因为夏侯渊在单挑中屡次击败马超才赢得的呢。这显然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另外,再次强调这个观点:演义是非常突出个人勇武的。基於这个前提,我们应该相信,但凡真的“发生”了重要的单挑战例,老罗是不会不予记录的。或者应该这么说:但凡老罗真的想设计一场重要单挑,他是不会采取这种简笔写法的。如果张飞与夏侯渊果真“发生”过单挑(老罗果真设计了这场单挑),那么为何没有回合数和交锋场景描写?由於双方的出场人物都是重量级的,因此这是一场非常重要的单挑,远比太史慈战程普、臧霸战乐进、张辽战凌统、乐进战凌统要重要得多,为何后面4场均有回合数记录和交锋场景描写,而更为重要的张飞-夏侯之战却没有?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重申判定:

(1)以上所有人物名字均指代其所部军马;
(2)以上所有交锋均系两军交战,并非两将单挑;
(3)张飞从未在单挑中击败过夏侯渊

再看这一段:
“荀攸曰:“韩猛匹夫之勇耳。若遣一人引轻骑数千,从半路击之,断其粮草,绍军自乱。”操曰:“谁人可往?”攸曰:“即遣徐晃可也。”操遂差徐晃将带史涣并所部兵先出,后使张辽、许褚引兵救应。当夜韩猛押粮车数千辆,解赴绍寨。正走之间,山谷内徐晃、史涣引军截住去路。韩猛飞马来战,徐晃接住厮杀。史涣便杀散人夫,放火焚烧粮车。韩猛抵当不住,拨回马走。”(30)

由於“飞马来战”、“拨回马走”通常是形容个体行为的,因此可以确定韩猛方面是一个人出战的。接下来的问题是,究竟是韩猛与徐晃1对1地交锋呢,还是韩猛一人对敌徐晃及其所部军马(或至少左右亲随)。我们知道,徐晃武力相当可观,韩猛武力并非极高,如果真的是韩猛单人独骑对敌徐晃所部的话,不大可能形成“厮杀”的场面。更重要的,演义是非常突出个人勇武的,因此如果韩猛真的以一人之力对敌徐晃所部的话,演义绝不会如此简单一笔带过的。
因此可以判定:韩猛与徐晃之战属於单挑。

由於韩猛与徐晃接战了一段时间,又是在战局极其不利的情势下才败走的,更兼前文荀攸曾评论韩猛为“匹夫之勇”,可见此人还是有两下子的。因此我将其排在二流,与乐进、李典、纪灵、管亥、严颜等属同一档次(徐晃为一流)。

单挑与混战(3)

本文将“单挑”这一概念的内涵扩大一下,将那些仅在武将之间进行的、没有士卒参与的以一敌多战例,也包括进广义的“单挑”战例中。举例分析:
“黄忠教马军一齐下马,取柴堆于米粮之上。正欲放火,张郃兵到,与忠混战一处。曹操闻知,急令除晃接应。晃领兵前进,将黄忠困于垓心。......
见张郃、徐晃两人围住黄忠,军士被困多时。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云救出黄忠”(71)

分歧所在:究竟黄忠是否曾独战张合、徐晃;如果是,那么这场以一敌二究竟打了多长时间。
多数读者都会感觉到,原文的描述是有些自相矛盾的,至少有点让人无所适从--从“见张郃、徐晃两人围住黄忠”来看,似乎应该判定为黄忠以一敌二,就象吕布独战关张、许褚独战周韩一样。然而除此之外却再无能够让我们进一步确信是以一敌二战例的描写了。让我们来看看典型的以一敌多战例的措辞是怎样的:

(1)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5)
(2)瓚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7)
(3)于禁、乐进双战吕布不住。(11)
(4)高顺、侯成拦住。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高顺、侯成倒走出城。(12)
(5)操令许褚迎战,四将一齐出马。许褚奋力死战,四将抵敌不住,各自败走
(6)后面赶的是马延、张顗,前面阻的是焦触、张南,都是袁绍手下降将。赵云力战四将。(41)
(7)五将挥刀齐出。超纵步出帐外,五将围绕混杀。超独挥宝剑,力敌五将。(59)
(8)东吴大将韩当、周泰,两骑马直冲将上来。操背后许褚纵马舞刀,敌住二将,曹操得脱归寨。许褚与二将战三十合方回。(61)
(9)前面一军摆开,为首的是杨阜。超切齿而恨,拍马挺枪刺之。阜宗弟七人,一齐来助战。(64)
(10)许褚大呼曰:“吾当敌贼!徐公明善保主公。”说罢,提刀纵马向前,力敌二将。(67)
(11)瑶抵敌不住。三子韩琼,急挺方天戟骤马前来夹攻。云全然不惧,枪法不乱。四子韩琪,见二兄战云不下,也纵马抡两口日月刀而来,围住赵云。云在中央独战三将。(92)

注意以上红色字部分,正是由於这些极具以一敌多特征的措辞,才使我们可以将这些战例与混战或车轮战明显区分开来。由於黄忠与徐晃/张合之战没有这些典型性的措辞,因此无法判定为严格以一敌多战例。总体来说,对“黄忠独战二将”观点形成严重弱化的论据如下:

1缺乏上面所列以一敌多战例中那些典型性措辞;
2在“张郃、徐晃两人围住黄忠”一句之后,紧跟着“军士被困多时”,而且前文也有“与忠混战一处”、“晃领兵前进,将黄忠困于垓心。”这样的文字,给人比较强烈的感觉是两人率军围住黄忠所部进行混战;
3也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当赵云杀到时,黄忠确实在与徐晃张合进行严格的以一敌二式的战例,但这种交锋才刚刚开始。黄忠所部被围困达3个时辰之久(自“东方日出”至“等到午时”),但这并不意味着黄忠独战徐晃/张合这么久。

有朋友会说,黄忠兵寡,徐、张兵多,黄忠所部能支撑达3个时辰之久,唯一的解释就是黄忠依靠其个人武力弥补了所部军马战力的不足,也就是说他会尽可能地承担下对方的攻击力量;而且徐晃、张合也一定会寻找黄忠对决,期待擒斩主将以取全胜,因此黄忠无法避免以一敌二的局面。

煮酒以为这种推测还是存在比较大的漏洞。当一部军马被围以后,如果该部军马训练有素且军心不散,再加上主将指挥若定,还是可以固守相当一段时间的。而对占据主动的一方来说,急于猛攻容易造成很大伤亡,因为对方战力依在;不如在保持包围状态和一定攻击压力的前提下与对方耗时间,反正对方军中无粮,时间一久,军心易散,即使军中断粮后军心依然不散,但饿着肚子的士兵战力是要大打折扣的,此时再发动猛攻,伤亡会大为减少。当然,这个思想是基於敌人没有强援、或者己方已经安排应对对方援军这样一个前提之下的。事实是,曹魏方面确实安排了文聘将重兵于外围阻截援军,因此徐晃、张合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不必急于发动猛攻。因此在这3个时辰中,双方士兵发生中等强度交锋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双方主将全力拼杀的可能性相当低。当然,不能排除黄忠曾率亲随进行过突围的尝试,在那个过程中当然不免会与徐晃、张合硬碰硬,但我猜黄忠发现冲不出去就会退回来,因此以一敌二的局面不会长久。

总之,无论我们是死扣原文还是任由我们进行推测和想象,判定黄忠曾与徐晃、张合发生过长时间以一敌二都是欠缺说服力的。反之,其相反方面的判定--黄忠没有与二将发生过长时间的以一敌二--显得更有说服力一些。
不过,做出这个判定并不意味着要否定黄忠与二将短时间交锋的可能性。

单挑与混战(4)

最头疼的战例:

“忽后城中一将默然跳起,引数百人径上城楼,来杀蔡瑁、张允。此人是谁?身长八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江表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延大呼曰:“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也!汝等何投曹贼?以图爵禄,非义士之所为!吾今愿请使君,入城诛贼!”轮刀砍死守门将,遂开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领兵杀入城,以讨国贼!”张飞跃马,欲引军入城,玄德急扯住曰:“休惊百姓!”飞因城上人放箭,恨不得踏平襄阳,争奈玄德不肯。魏延正言语中间。一将飞马引军至,叱之曰:“汝是无名下将,安敢乱言以犯上耶?”其人身长八尺,面貌雄伟,南阳宛城人也,姓文,名聘,字仲业,乃荆州之大将也,挺枪跃马,直取魏延。两下军在城混战,喊声大震。玄德曰:“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吾不愿入襄阳矣!”孔明曰:“江陵乃荆州紧要钱粮之地,不如先取江陵为家,胜襄阳多矣!”玄德曰:“正合吾心。”于是百姓尽离襄阳大路,望江陵走。襄阳城中百姓,多有乘乱逃出城来,跟玄德而去。魏延战文聘,从已至未,手下人皆尽折,匹马出城。后面蔡瑁、张允又赶。魏延不见玄德,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
。。。却说襄阳城中,因文聘,魏延厮杀,杀死千万余人。”(感谢辽东管宁兄摘引罗本)

在上边这段文字中,文聘、魏延交锋的事被提到三次,第一次是“姓文,名聘,字仲业,乃荆州之大将也,挺枪跃马,直取魏延”,这里看来具有非常浓重的两将单挑色彩,因为:

(1)对出场两将都有形貌特写,给读者比较强烈的感觉是要突出个人勇武;
(2)典型的正在进行时和现场直播式的交锋描写;
然而紧接着一句“两下军在城混战,喊声大震”,却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单挑的色彩。有朋友会说:也可以理解为兵对兵、将对将啊,所以还是单挑啊。先按下不表,继续往下看。
第二次提到二人交锋是“魏延战文聘,从已至未,手下人皆尽折,匹马出城。”由於“魏延”一词与“匹马出城”词组之间没有句号分割,且“匹马出城”也找不到其他主语,因此“魏延”必然是“匹马出城”的逻辑主语,因此可以判定此处之“魏延”指代魏延本人,而非其所部军马。前面的“手下人”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如果将“魏延”理解为“魏延所部”的话,那么“魏延所部”怎么会有“手下人”呢?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因此此处之魏延必指其本人。但是那个文聘究竟是指代其本人呢,还是其所部军马呢?本人以为,按照通常的写作习惯,如果一句话中提到交锋双方,如果一方为个体,那么另一方也该是个体。
第三次提到二人交锋是“因文聘,魏延厮杀”,这里的文、魏自然指代各自所部。但这里是事后的总结性评论,并非对正在进行中的战事所进行的现场直播,因此这里的文、魏虽指代各自所部,但并不影响上面的判定。

结论:此战基本上是魏延与文聘的两将单挑。即:两人单挑长达2个时辰之久(约160-180合)。

至於蔡瑁和张允,由於文中写明是在魏延已经终止单挑、“匹马出城”后,二人才追来的,而且此处疑为二人所部而非蔡、张本人,还有就是在文、魏交锋过程中原文未提及蔡、张参战,因此可以基本判定:蔡、张与文、魏单挑无关。
--------------------------------------------------------------------------------------------------------------------

归纳一下“单挑”与“混战”的判定标准:

标准1

如果文中仅出现“某某死战”之类的文字,不能轻易判定其为单挑,而必须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如果上下文中明确提到“两将如何如何”,或者有“某某纵马舞刀直取某某”这种极具限定性和针对性的文字,那么就可以非常有把握地判定此战为单挑了。如果没有这些文字,却反而有“某某引军如何如何”,那么只能判定为混战。

标准2

以事后一笔带过的形式简述的、且只报结果不表交锋场景的战事,均判定为“战事”或“混战”,不判定为“单挑”。(具体如“张飞杀散夏侯渊”)尤其应该注意以武将姓名指代其所部军马的用法。

其他情况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胜负未分而高下已判(1)

在点评武力之前,先聊两句足球。段位较高的球迷都会记得86世界杯中的一场经典赛事–1/4决赛:巴西VS法国。这场比赛的结果是90分钟战成1平,加时30分钟依然是1平,最终双方靠点球才决出胜负。如果我们不考虑点球结果的话,应该说两队激战120分钟胜负未分。然而,凡是全程观看那场比赛的朋友都会有一个强烈的感觉:这不是一场平分秋色的比赛;巴西队明显占优。

之所以公认这是一场经典赛事,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都属於技术型球队,而且都认为自己的技巧和意识独步世界足坛;巴西的“桑巴足球”自不待言,法国当时拥有号称“中场铁三角”的普拉蒂尼、蒂加纳和吉雷瑟三位技术大师。因此双方都不屑于使用犯规动作来争得上风,而是力争纯粹依靠技术来击败对方。也就是说,不仅要胜,还要胜得堂堂正正、胜得漂亮!这两个队要是都存着这个心思,那球踢起来能不漂亮吗?根据赛后统计,上下半场共90分钟比赛,其中有效比赛时间竟然有近89分!双方犯规次数极少,将球故意破坏出场的次数也很少,全场比赛自始至终均极为流畅,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不过,也正是因为双方都大打技术足球,才使得法国队逐渐落于下风。巴西人鬼魅般的脚法和配合,在上半场进行到一半时就将法国享誉世界的“中场铁三角”逼到了自家大门附近--法国队在剩下的比赛时间里基本上放弃了中场的争夺!这基本上是一场巴西人围攻法国大门、法国人伺机反攻、以及双方门将左扑右挡的比赛。由於法国人放弃中场,而法国人的多数进攻又都是防守反击,因此双方绝少中场纠缠,也较少看到那种紧逼式的死缠烂打。尤其是巴西人,战术组合成功率极高,攻击套路和传接配合打得酣畅淋漓,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上半场18分钟,巴西右锋卡雷卡先下一城。紧接着巴西人掀起攻势狂潮,法国队门前一时风声鹤戾、草木皆兵。不过法国人运气很好,居然挺过惊涛骇浪,趁巴西人上半场结束前的些许松懈,由普拉蒂尼于43分突袭得手,扳回一城。

--------------------------------------------------------------------------------

--  作者:煮酒正熟
--  发布时间:4/18/2004 5:39:55 PM

--  
下半时双方易地再战,巴西人依旧攻势如潮,而法国人依靠死守禁区、门将巴茨的神勇表现、以及绝好的运气,继续与巴西人周旋。75分,上场未及3分钟的巴西宿将济科逼得点球。当素有“白贝利”之称的济科一脚罚出一记弧线球之后,法国门将巴茨居然如有神助般地扑住了这记点球!英雄迟暮的济科唯有仰天长叹。。。大难不死的法国人最终坚韧地将1:1平的战果守至120分钟,并凭借点球将巴西人挤出4强。。。



所有亲眼目睹那场赛事的人都会认为,虽然比赛结果是平局,但巴西人占据了相当的优势。赛后的技术统计也证明了这一点。煮酒现已无法找到那些统计资料(控球时间、攻入对方半场次数、攻入对方禁区次数、射门次数、射正次数,等等),但依然记得当初曾与同学对着足球报上的统计数据长叹不已。。。

足球侃得太多了,呵呵。书归正传,演义中也有许多场单挑都以平局收场,但有相当一部分平手仅仅是结果上的,并非场面上的。也就是说,虽然双方均未能击败对方,但双方的交锋场面却有高下优劣之分。下文将结合具体战例予以说明。

胜负未分而高下已判(2)

战例1

“纪灵乃山东人也,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手下战将极多。是日,纪灵引兵出阵,大骂:“刘备村夫,安敢侵吾境界!”玄德曰:“吾奉明诏,以顺讨逆。汝今罪不容诛!”纪灵大怒,拍马舞刀来迎玄德。关公大喝曰:“有吾在此!”聚马与纪灵大战二十合。纪灵少歇,关公回阵立马久等。纪灵遣手将荀正出马来。关公曰:“只教纪灵来,与他决个胜负!”荀正曰:“汝乃无名下将,非是纪将军之对手!”关公大怒,直取荀正;交马一合,砍荀正于马下。玄德驱兵杀将过去,纪灵大败,退守淮阴河口,不敢交战……”(第14回)

分析:

虽然关公与纪灵战20合胜负未分,但很明显,这场交锋在场面上已经分出高下了:纪灵不是关公之敌。
何以知之?纪灵打着半截即归阵少歇,而且“少歇”后就再也不敢上来了,先是遣副将当替罪羊,副将为关公所斩后更不敢上前接战,以致以优势兵力而大败,退守淮阴河口后依然不敢出战。纪灵那哪里是去“稍歇”,他是明知再打下去必然无幸,所以才找这么个托辞。
我们由纪灵主动终止单挑归阵“稍歇”,以及后来不顾一切地避战这些事实,可以推测出,纪灵与关公战至20合时,场面必然已相当被动甚至危险。一句话,关公与纪灵战20合,虽胜负未分,但高下已判!

战例2

“先锋张辽与凌统交锋,斗五十合,不分胜败。孙权恐凌统有失,令吕蒙接应回营。”(第68回)

分析:
又是一场“不分胜败”,但难道我们没看出一点什么吗?为何孙权会“恐凌统有失”,而张辽一方却不担心张辽有失?显然,张辽在场面上占优。至于凌统性命是否已危在旦夕,由於孙权仅仅是“恐凌统有失,令吕蒙接应回营”,而非“急鸣金收军”那样迫不及待,因此可以大致推测出:张辽虽已抢得优势,但要想将这种优势转为胜势,还需要费些周折;凌统虽落下风,但性命暂时无忧。
-----------------------------------------------------

演义中还有很多处这种“胜负未分而高下已判”的情况,如许褚VS徐晃、关羽VS黄忠、关羽VS庞德、庞德VS陈武等。由於下文将逐一分析各关键单挑战例,此处就不细表了。这里只想说明一点:某些武将武力非常接近(如关公与黄忠,关公与庞德),是以只能靠这个分析方法才能让我们捕捉到这一微小差距。

归纳一下“胜负未分而高下已判”情景的判断依据:

(1)在单挑中,一方本人突然叫停--如关公VS纪灵(演义中仅此一例)
(2)在单挑中,一方阵营中人物“恐有疏失”,或派人接应回阵,或“急鸣金收兵”(如张辽VS凌统)
(3)其他情况(如许褚VS徐晃,等);根据上下文个案分析

关羽VS庞德(1)

先看原文:
关公大骂曰:“量汝一匹夫,亦何能为!可惜我青龙刀斩汝鼠贼!”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轮刀来迎。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两军各看得痴呆了。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收军。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

由于是庞德阵中首先鸣金,且有“恐庞德有失”一句,而且还是“急令鸣金收军”,给人的感觉是间不容发,十分急迫。根据“胜负未分高下已判”理论,基本可以判定:庞德场面上落于下风。
但请注意:由於二人战例数量颇大,因此我们尚不能因为这一场单挑的场面谁占些优势而判定谁武力高,还应综合两人全部战绩,才能最后判定。

有朋友会说:任何势均力敌的交锋,在结束时总会有个谁先鸣金谁后收兵的问题,不能据此来判定谁占优势。

---关键的问题不在於谁先鸣金,而在於是否有“恐某某有失”这样的交待。比如马超与张飞的第二个百合恶战,也是由刘备叫停的,但刘备当时并未担心张飞有失,我们自然就不能判定张飞在这百合中落于下风。

[看张飞与马超又斗百余合,两个精神倍加。玄德教鸣金收军。二将分开,各回本阵。](65回)

---另外,演义中确实有多场势均力敌的交锋,文中都没有特意告诉我们是哪一方先鸣金收兵的。比如:

1[壮士曰:“你若赢得手中宝刀,我便献出!”韦大怒,挺双戟向前来战。两个从辰至午,不分胜负,各自少歇。不一时,那壮士又出搦战,典韦亦出。直战到黄昏,各因马乏暂止。](12回)
2[言未绝,许褚拍马舞刀而出。马超挺枪接战。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换了马匹,又出阵前。](59回)
3[德叫曰:“吾奉魏王旨,来取汝父之首!汝乃疥癞小儿,吾不杀汝!快唤汝父来!”平大怒,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横刀来迎。战三十合,不分胜负,两家各歇。](74回)

在这三个单挑战例中,作者均未刻意强调哪一方首先鸣金收兵,但他却偏偏在关庞之战中明确点出是庞德一方首先鸣金,而且还给出了原因--“恐庞德有失”,这难道是偶然的吗?是作者随意所写吗?我以为不是。我以为,我们只能理解为:关庞这一场与上面那三场,确实存在些许微妙不同。是什么不同呢,就是这一场在场面上有优劣之分,而上面三场没有,是完全的势均力敌。

还有朋友会说:后来关平不是也紧接着就“急鸣金”了吗?两边没差多少呀。

煮酒答曰:

1毕竟还是有个先后早晚;
2双方所担忧者不同。魏军担心的是“庞德有失”,给人的感觉是庞德武艺方面令人担忧;关平担心的是父亲年老,因此所忧虑者,关羽的体能也;
3魏军对庞德的关心,应逊于关平对其义父的血肉相连一般的关心程度。因此,按常理推之,当两人处於同等凶险境地之时,必然是关平首先鸣金。但是此战却以魏军首先鸣金而高结束,可见庞德当时的凶险程度高于关羽的凶险程度。也就是说,关羽对庞德的威胁要高于庞德对关羽的威胁;

还有朋友会说:庞德此前先与关平连战两番,首战即战了30合,次战不详,因此体能已有相当损耗。

煮酒答曰:

这一证据对於“关场面略优”的判定的确会起到弱化作用,但此证据本身也遇到其他挑战:

1关平、庞德交锋地点距关羽大帐约为15里,如果是两战之后关羽才得到消息并马上出发赶至交锋地点的话,再加上关平接入并介绍战况的时间,庞德应有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休息(原文本有(关平、庞德)“两家各歇”的字样)。因此庞德体能消耗很有限。
2庞德正值壮年,体力恢复较快;更兼其素以体能好、耐久战著称。前者于58回时即有步战力保韩遂杀透重围的出色表现,后来在七军被淹后居然自深夜直杀至次日日中,还“勇力倍增”。因此,区区数十合的消耗,对於一个体能如此超卓的武将来说,对其武力发挥影响不大;更何况他还歇息了一段时间呢。

因此,这一对“关场面略优”起弱化作用的证据,本身也遭到了弱化,因此其对於中心论点的弱化作用非常小。

更何况,我们还可以找出其他证据以强化“关场面略优”的判定:
1关羽此时身份类似于一镇诸侯,而庞德不过一中级武将,因此关羽为以大击小,庞德是以小搏大。由於双方这种身份地位的巨大落差的存在,庞德在场面不利时更容易把出同归于尽的拼命招数来,而关羽则不愿与其拼命。由於这种情况,关羽有可能比较吃亏,而庞德有可能比较占便宜;
2庞德在出征前曾发誓,如果自己砍不了关羽,自己也决不活着回来。因此关庞对刀时,庞德的决死之心远远高于关羽。这也令庞德在场面不利时更易把出同归于尽的拼命招数,以逼退关羽的凌厉攻势;

综上所述,关羽与庞德战至百合,确实抢得一定优势。而且此战较关黄长沙之战,明显要凶险得多,双方对对方的威胁都极大;关羽对庞德的威胁更大一些,致使魏军火急鸣金收军。

关羽VS庞德(1)

先看原文:

关公大骂曰:“量汝一匹夫,亦何能为!可惜我青龙刀斩汝鼠贼!”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轮刀来迎。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两军各看得痴呆了。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收军。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

由于是庞德阵中首先鸣金,且有“恐庞德有失”一句,而且还是“急令鸣金收军”,给人的感觉是间不容发,十分急迫。根据“胜负未分高下已判”理论,基本可以判定:庞德场面上落于下风。
但请注意:由於二人战例数量颇大,因此我们尚不能因为这一场单挑的场面谁占些优势而判定谁武力高,还应综合两人全部战绩,才能最后判定。

有朋友会说:任何势均力敌的交锋,在结束时总会有个谁先鸣金谁后收兵的问题,不能据此来判定谁占优势。

---关键的问题不在於谁先鸣金,而在於是否有“恐某某有失”这样的交待。比如马超与张飞的第二个百合恶战,也是由刘备叫停的,但刘备当时并未担心张飞有失,我们自?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恺撒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3
编号 24778
注册 2004-11-17


发表于 2005-3-2 11: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键的问题不在於谁先鸣金,而在於是否有“恐某某有失”这样的交待。比如马超与张飞的第二个百合恶战,也是由刘备叫停的,但刘备当时并未担心张飞有失,我们自然就不能判定张飞在这百合中落于下风。

[看张飞与马超又斗百余合,两个精神倍加。玄德教鸣金收军。二将分开,各回本阵。](65回)

---另外,演义中确实有多场势均力敌的交锋,文中都没有特意告诉我们是哪一方先鸣金收兵的。比如:

1[壮士曰:“你若赢得手中宝刀,我便献出!”韦大怒,挺双戟向前来战。两个从辰至午,不分胜负,各自少歇。不一时,那壮士又出搦战,典韦亦出。直战到黄昏,各因马乏暂止。](12回)
2[言未绝,许褚拍马舞刀而出。马超挺枪接战。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换了马匹,又出阵前。](59回)
3[德叫曰:“吾奉魏王旨,来取汝父之首!汝乃疥癞小儿,吾不杀汝!快唤汝父来!”平大怒,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横刀来迎。战三十合,不分胜负,两家各歇。](74回)

在这三个单挑战例中,作者均未刻意强调哪一方首先鸣金收兵,但他却偏偏在关庞之战中明确点出是庞德一方首先鸣金,而且还给出了原因--“恐庞德有失”,这难道是偶然的吗?是作者随意所写吗?我以为不是。我以为,我们只能理解为:关庞这一场与上面那三场,确实存在些许微妙不同。是什么不同呢,就是这一场在场面上有优劣之分,而上面三场没有,是完全的势均力敌。

还有朋友会说:后来关平不是也紧接着就“急鸣金”了吗?两边没差多少呀。

煮酒答曰:

1毕竟还是有个先后早晚;
2双方所担忧者不同。魏军担心的是“庞德有失”,给人的感觉是庞德武艺方面令人担忧;关平担心的是父亲年老,因此所忧虑者,关羽的体能也;
3魏军对庞德的关心,应逊于关平对其义父的血肉相连一般的关心程度。因此,按常理推之,当两人处於同等凶险境地之时,必然是关平首先鸣金。但是此战却以魏军首先鸣金而高结束,可见庞德当时的凶险程度高于关羽的凶险程度。也就是说,关羽对庞德的威胁要高于庞德对关羽的威胁;

还有朋友会说:庞德此前先与关平连战两番,首战即战了30合,次战不详,因此体能已有相当损耗。

煮酒答曰:

这一证据对於“关场面略优”的判定的确会起到弱化作用,但此证据本身也遇到其他挑战:

1关平、庞德交锋地点距关羽大帐约为15里,如果是两战之后关羽才得到消息并马上出发赶至交锋地点的话,再加上关平接入并介绍战况的时间,庞德应有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休息(原文本有(关平、庞德)“两家各歇”的字样)。因此庞德体能消耗很有限。
2庞德正值壮年,体力恢复较快;更兼其素以体能好、耐久战著称。前者于58回时即有步战力保韩遂杀透重围的出色表现,后来在七军被淹后居然自深夜直杀至次日日中,还“勇力倍增”。因此,区区数十合的消耗,对於一个体能如此超卓的武将来说,对其武力发挥影响不大;更何况他还歇息了一段时间呢。

因此,这一对“关场面略优”起弱化作用的证据,本身也遭到了弱化,因此其对於中心论点的弱化作用非常小。

更何况,我们还可以找出其他证据以强化“关场面略优”的判定:
1关羽此时身份类似于一镇诸侯,而庞德不过一中级武将,因此关羽为以大击小,庞德是以小搏大。由於双方这种身份地位的巨大落差的存在,庞德在场面不利时更容易把出同归于尽的拼命招数来,而关羽则不愿与其拼命。由於这种情况,关羽有可能比较吃亏,而庞德有可能比较占便宜;
2庞德在出征前曾发誓,如果自己砍不了关羽,自己也决不活着回来。因此关庞对刀时,庞德的决死之心远远高于关羽。这也令庞德在场面不利时更易把出同归于尽的拼命招数,以逼退关羽的凌厉攻势;

综上所述,关羽与庞德战至百合,确实抢得一定优势。而且此战较关黄长沙之战,明显要凶险得多,双方对对方的威胁都极大;关羽对庞德的威胁更大一些,致使魏军火急鸣金收军。

关羽VS庞德(1)

先看原文:

关公大骂曰:“量汝一匹夫,亦何能为!可惜我青龙刀斩汝鼠贼!”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轮刀来迎。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两军各看得痴呆了。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收军。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

由于是庞德阵中首先鸣金,且有“恐庞德有失”一句,而且还是“急令鸣金收军”,给人的感觉是间不容发,十分急迫。根据“胜负未分高下已判”理论,基本可以判定:庞德场面上落于下风。
但请注意:由於二人战例数量颇大,因此我们尚不能因为这一场单挑的场面谁占些优势而判定谁武力高,还应综合两人全部战绩,才能最后判定。

有朋友会说:任何势均力敌的交锋,在结束时总会有个谁先鸣金谁后收兵的问题,不能据此来判定谁占优势。

---关键的问题不在於谁先鸣金,而在於是否有“恐某某有失”这样的交待。比如马超与张飞的第二个百合恶战,也是由刘备叫停的,但刘备当时并未担心张飞有失,我们自然就不能判定张飞在这百合中落于下风。
[看张飞与马超又斗百余合,两个精神倍加。玄德教鸣金收军。二将分开,各回本阵。](65回)

---另外,演义中确实有多场势均力敌的交锋,文中都没有特意告诉我们是哪一方先鸣金收兵的。比如:
1[壮士曰:“你若赢得手中宝刀,我便献出!”韦大怒,挺双戟向前来战。两个从辰至午,不分胜负,各自少歇。不一时,那壮士又出搦战,典韦亦出。直战到黄昏,各因马乏暂止。](12回)
2[言未绝,许褚拍马舞刀而出。马超挺枪接战。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换了马匹,又出阵前。](59回)
3[德叫曰:“吾奉魏王旨,来取汝父之首!汝乃疥癞小儿,吾不杀汝!快唤汝父来!”平大怒,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横刀来迎。战三十合,不分胜负,两家各歇。](74回)

在这三个单挑战例中,作者均未刻意强调哪一方首先鸣金收兵,但他却偏偏在关庞之战中明确点出是庞德一方首先鸣金,而且还给出了原因--“恐庞德有失”,这难道是偶然的吗?是作者随意所写吗?我以为不是。我以为,我们只能理解为:关庞这一场与上面那三场,确实存在些许微妙不同。是什么不同呢,就是这一场在场面上有优劣之分,而上面三场没有,是完全的势均力敌。

还有朋友会说:后来关平不是也紧接着就“急鸣金”了吗?两边没差多少呀。

煮酒答曰:

1毕竟还是有个先后早晚;
2双方所担忧者不同。魏军担心的是“庞德有失”,给人的感觉是庞德武艺方面令人担忧;关平担心的是父亲年老,因此所忧虑者,关羽的体能也;
3魏军对庞德的关心,应逊于关平对其义父的血肉相连一般的关心程度。因此,按常理推之,当两人处於同等凶险境地之时,必然是关平首先鸣金。但是此战却以魏军首先鸣金而高结束,可见庞德当时的凶险程度高于关羽的凶险程度。也就是说,关羽对庞德的威胁要高于庞德对关羽的威胁;

还有朋友会说:庞德此前先与关平连战两番,首战即战了30合,次战不详,因此体能已有相当损耗。

煮酒答曰:

这一证据对於“关场面略优”的判定的确会起到弱化作用,但此证据本身也遇到其他挑战:
1关平、庞德交锋地点距关羽大帐约为15里,如果是两战之后关羽才得到消息并马上出发赶至交锋地点的话,再加上关平接入并介绍战况的时间,庞德应有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休息(原文本有(关平、庞德)“两家各歇”的字样)。因此庞德体能消耗很有限。
2庞德正值壮年,体力恢复较快;更兼其素以体能好、耐久战著称。前者于58回时即有步战力保韩遂杀透重围的出色表现,后来在七军被淹后居然自深夜直杀至次日日中,还“勇力倍增”。因此,区区数十合的消耗,对於一个体能如此超卓的武将来说,对其武力发挥影响不大;更何况他还歇息了一段时间呢。

因此,这一对“关场面略优”起弱化作用的证据,本身也遭到了弱化,因此其对於中心论点的弱化作用非常小。

更何况,我们还可以找出其他证据以强化“关场面略优”的判定:
1关羽此时身份类似于一镇诸侯,而庞德不过一中级武将,因此关羽为以大击小,庞德是以小搏大。由於双方这种身份地位的巨大落差的存在,庞德在场面不利时更容易把出同归于尽的拼命招数来,而关羽则不愿与其拼命。由於这种情况,关羽有可能比较吃亏,而庞德有可能比较占便宜;
2庞德在出征前曾发誓,如果自己砍不了关羽,自己也决不活着回来。因此关庞对刀时,庞德的决死之心远远高于关羽。这也令庞德在场面不利时更易把出同归于尽的拼命招数,以逼退关羽的凌厉攻势;

综上所述,关羽与庞德战至百合,确实抢得一定优势。而且此战较关黄长沙之战,明显要凶险得多,双方对对方的威胁都极大;关羽对庞德的威胁更大一些,致使魏军火急鸣金收军。

诈败(2)

战例4/战例5

孔明令魏延带五百哨马先行,张飞第二,玄德后队,望葭萌关进发。魏延哨马先到关下,正遇杨柏。魏延与杨柏交战,不十合,杨柏败走。魏延要夺张飞头功,乘势赶去。前面一军摆开,为首乃是马岱。魏延只道是马超,舞刀跃马迎之。与岱战不十合,岱败走。延赶去,被岱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延急回马走。(65回)

分析:杨柏之败是真败,非诈败;但马岱之败则颇费思量。

有朋友认为,马岱之败是诈败,他们的道理是这样的:由於诈败一方必伏有后续攻击手段--或针对敌将个人(如突施暗箭/必杀计),或针对敌军(如伏兵),而马岱败走之后确实暗伏后续攻击手段,因此马岱此败应属诈败。

煮酒以为这种推测存在两个问题:

1逻辑推理上是完全不通的。由於解释起来破费笔墨,此略。

2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其他暗伏后续攻击手段的战例,就可看出问题来:
“斗至五十余合,庞德拨回马,拖刀而走。”(74回)
---这是关庞次日之战,此处原文用的是“拨回马,拖刀而走”,而不是马岱此处的“败走”,我们只能判定:庞德“走”之前与马岱“走”之前的交锋态势是有所不同的,庞德未露败相,而马岱或者已露败相或者形势不妙。
另外,从庞德、马岱各自的对手的反应,我们也可以得出相同的推测结论。庞德一走,关羽马上认定对方要使拖刀计,虽然最终庞德没用拖刀而用了箭,但关羽显然认为庞德是未败而走、此走有诈,而且关平也同样看出了这一点,由此我们可以判定:庞德走前未露败相。而魏延面对马岱之走却丝毫没有怀疑其中有诈,按常理推之,魏延显然认为马岱之走是正常的,没什么可疑的,因此可以判定,马岱走前的单挑局势已对他相当不利。

先不忙下结论,我们再来看看战例6。

战例6

飞喝马岱曰:“汝是何人?先通姓名,然后厮杀?”马岱曰:“吾乃西凉马岱是也。”张飞曰:“你原来不是马超,快回去!非吾对手!只令马超那厮自来,说道燕人张飞在此!”马岱大怒曰:“汝焉敢小觑我!”挺枪跃马,直取张飞。战不十合,马岱败走。张飞欲待追赶......(65)

按照上面的分析,此处马岱之“败走”也不属於诈败。不过这里有个很耐人寻味的细节:公认张飞攻击能力高于魏延,可这个马岱跟魏延是战不十合就败走,对张飞同样是战不十合而败走,怎么这马岱的防守能力有弹性啊?遇弱不强、遇强不弱?

煮酒以为,马岱对魏延、张飞两战,都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应该比夏侯敦之败于温侯、徐晃之败于颜良有更大回旋余地,大致与李典对赵云那场相类,属於“料敌不过”而提前败走。

战例4/5/6的总结论:

1此三战皆不属於诈败。
2魏延击败杨柏,只能理解为杨柏当时已是山穷水尽不得不逃了。
3马岱对魏延、张飞的两次败走,均属於非常从容的提前败走;马岱对魏延和张飞究竟能支撑到多少回合才山穷水尽,也就是说马岱究竟提前了多少回合败走,这个很难推测。(个人猜测大约10-15合)

如何理解单挑中的逃走(1)

演义中有许多场单挑均以一方逃走而结束。那么,是否所有逃走的武将都是因为打不过对手才跑的吗?显然不是。本篇开始具体探讨该如何理解这个“逃走”。

战例1--“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瓚部下救军到,丑拨回马去了。”(7回)
[点评]:文丑“去”的原因并非单挑不敌赵云,而是因为对方来了援军。

战例2--“战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策马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二将战三十余合,张辽去远,徐晃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拨马而回。”(罗本)
[点评]:徐晃逃走的原因并非单挑不敌文丑,而是因为对方大队人马杀到。

战例3--“飞见军去了大半。飞在忙中,正逢徐晃。两马相交,战到十余合,后面乐进赶到。飞杀条血路,突围而走,只有数十骑跟定。”(罗本)
[点评]:张飞逃走并非因为单挑不敌徐晃,而是因为乐进赶到,有可能与徐晃对自己形成合围之势。

战例4--“却说张飞因关公放了上流水,遂引军从下流杀将来,截住曹仁混杀。忽遇许褚,就与交锋。不十余合,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罗本)
[点评]:许褚逃走的原因并非单挑不敌张飞,而是因为战局对自己不利(中计,军马已溃败)。此处作者特意使用了“许褚不敢恋战”以明示读者。

战例5--“魏延战文聘,从已至未,手下人皆尽折,匹马出城。”(罗本)
[点评]:魏延逃走的原因并非单挑不敌张飞,而是因为自己“手下人皆尽折”,继续打下去对自己极为不利。

战例6--“当先一员大将,旗号分明,大书“河间张郃”。云更不答话,挺枪便战。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41回)
[点评]:赵云逃走的原因并非单挑不敌张合。此处作者再次使用了“云不敢恋战”以明示读者。
---------------------------------------------------------------------

总结:

以上6个战例,文中均明确告知读者,武将逃走的原因是战场形势对其不利,而不是单挑不敌对手。

战例7--“背后华雄追坚。坚勒回马又战十余合。坚败,雄赶来。”(罗本)
[点评]:由於文中明确使用了“败”这个字样,因此我们只能判定:孙坚逃走的原因就是因为武力不敌华雄!

有朋友说:孙坚是在败军之际被迫与华雄交锋的,他后来逃走并非因为真的打不过华雄,而是急于逃命,无心恋战。

煮酒答曰:如果真是这样,那作者为何不使用“无心恋战”这样的措辞呢?他为何一定要使用这个“败”字呢?事实上,孙坚当时所处的情景,与上面那6个战例中文丑、徐晃、张飞、许褚、魏延、赵云所处的情景很相似,都是战局对己方非常不利,何以上面6例无一使用“败”这个字眼儿,独独于孙坚此处使用了这个字眼儿呢?显然,孙坚与华雄的交锋态势与上面6战有所不同--孙坚已露败相,而上面6战中逃走的一方均未露败相。

如何理解单挑中的逃走(2)

战例8--“却说陈武与庞德大战,后面又无应兵,被庞德赶到峪口,树林丛密;陈武再欲回身交战,被树株抓往袍袖,不能迎敌,为庞德所杀。”

[点评]:首先必须判定这场撕杀究竟是单挑还是混战。由於“陈武再欲回身交战,被树株抓往袍袖”这句话带有明显的个体动作色彩,因此陈武一方无疑就是他自己。那么庞德一方呢?我们先假设庞德是带着随从的,也就是说陈武孤身一人与庞德及其随从交锋。如果真是这样,如此突出个人勇武的三国演义能不大书特书一笔吗?可见,庞德带着随从这个假设是不能成立的,庞德也是一个人。因此这是一场严格单挑。

接下来我们分析陈武为何会被庞德所“赶”。

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陈武在与庞德大战一番后,他先是指望“应兵”,因为没有“应兵”,所以他就跑了。在一场一对一的交锋中,这意味着什么?恐怕没有其他的解释吧?只能是:陈武单挑不敌庞德!

有朋友说:可这一段文中并没有使用“败”呀~

煮酒答曰:的确没有使用“败”字,但这一段却明确告诉了我们:陈武逃走(被庞德所赶)的原因是因为“无应兵”!如果你能依靠自身武力对抗对方,为何要指望“应兵”呢?还是武力不及对方嘛~

有朋友说:陈武是败军之将,自然无心恋战了,所以要逃。

煮酒答曰:此说不成立。(1)文中写明了陈武逃走的原因是“无应兵”,并没有写陈武所部溃败;(2)当其时,除庞德陈武之外,两方军马正在混战乱战,尚未分出胜负,因此败军之说不成立。(原文:却说陈武听得江边厮杀,引一军来,正与庞德相遇,两军混战。)因此,陈武逃走并非由於战局原因。因此,陈武只能是因为单挑不敌庞德而逃。

如何理解单挑中的逃走(3)

战例9
“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军相迎,为首大将乃魏延也。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操令庞德出战。二将正斗间,曹寨内火起。人报马超劫了中后二寨。操拔剑在手曰:“诸将退后者斩!”众将努力向前,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

分析:

--------------------------------------------------------------------------------

--  作者:煮酒正熟
--  发布时间:4/18/2004 5:48:42 PM

--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这场交锋自始至终都是在魏延、庞德两个人之间进行的,因此可以排除混战乱战;而且双方确实是在“交”锋,也可以排除突袭战例。综合两者,我们可以判定:这是一场严格的单挑战例!



但是,这场单挑是否属於“有效单挑战例”呢?

煮酒以为,这场单挑不能算是完全有效的单挑战例,因为魏延的主要目的是擒曹,而非交战;庞德突然杀出,令魏延准备不足,只好于短暂交锋后迅速撤走。
最重要的,当时魏延引一军在曹军各部夹缝中直接攻击曹军主帅曹操,这属於明显的偷袭性质(有点象他后来献计子午谷的一个预演)。这种偷袭行动由於身处敌军重心地带,因此如何保护自己、尽快脱离险境是至关重要的。魏延见到曹操可为速擒时,自然愿意冒险出击一下,因为这个速擒就意味着自己可以在擒曹后迅速脱离险境。但现在对方突然冒出个勇将来,迅速擒曹行动已然变成MissionImpossible了,他不撤还等什么?魏延跟庞德前面也交过手,魏延应该知道这个人不是一半会儿就能拿下的(其实真打时间长了,落败的该是魏延。)。既然迅速擒曹已经完全不可能,而庞德又在拼老命(奋力向前),魏延当然只有先撤走了事。

因此,庞、魏之战,与一般阵前单挑性质明显不同。阵前单挑的双方都是以击败或杀死对方为主要目的的,而魏延当时的主要目的在於迅速擒曹!如果无法达到迅速擒曹这个目的,就必须撤走!因此,魏延此战属主动撤走,并非败走。也就是说,庞德根本没有三五合内就击败魏延的攻击实力!

况且文中使用的是“战退魏延”。退与败虽语义颇近,但前者明显有主动撤退放弃之意,而后者有武力不济被迫逃跑之意,本身是有所不同的;再加上上文分析的情况,因此认为魏延曾败于庞德是不妥的。

如何理解单挑中的逃走(4)

本篇及下篇连续点评最富争议的一战--关羽斩文丑之战。此战以嘉靖元年本为据。本次点评取随摘随评的方式进行:

原文:
[忽报袁绍又使大将文丑渡黄河,已据延津之上。操乃先使人移徙居民于西河,然后自领兵迎之;传下将令:以后军为前军,以前军为后军;粮草先行,军兵在后。吕虔曰:“粮草在先,军兵在后,何意也?”操曰:“粮草在后,多被剽掠,故令在前。”虔曰:“倘遇敌军劫去,如之奈何?”操曰:“且待敌军到时,却又理会。”虔心疑未决。操令粮食辎重沿河堑至延津。操在后军,听得前军发喊,急教人看时,报说:“河北大将文丑兵至,我军皆弃粮草,四散奔走。后军又远,将如之何?”操以鞭指南阜曰:“此可暂避。”人马急奔土阜。操令军士皆解衣卸甲少歇,尽放其马。文丑军掩至。众将曰:“贼至矣!可急收马匹,退回白马!”荀攸急止之曰:“此正可以饵敌,何故反退?”操急以目视荀攸而笑。攸知其意,不复言。]

酒评:
文丑数万军马,早在与曹军接战之前,已入孟德毂中。吕虔之疑惑、荀攸之急止,无不衬托出曹操的胸有成竹。因此,即使后文无关羽斩文,此战曹军已胜定矣!

原文:
[......攸知其意,不复言。
文丑军既得车仗,又来抢马。军士不依队伍,自相离乱。原来过此,只顾取物,无心厮杀。曹操人马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遏不住,拨马回走。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二将飞马而出去,操视之,乃张辽、徐晃也。二将追赶文丑至近,大叫:“贼将休走!”文丑回头,见二将赶来,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怒再赶,坐下马又被文丑射中面颊。战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策马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

酒评:
文丑临危不乱,在全军已呈溃败之势后先是挺身独战,不果,只得随军马败退;在遭到张辽、徐晃追击之后,能稳住神射翻张辽,先摆平一个,再与另一个从容接战。文丑能于不利情势下算度准确,处置得当,化被动为暂时主动,的是大将风范!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文丑的这种算度,不过是针对双方武将强弱态势的算度,并非对整个战场形势的判断。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文丑此处的出色表现,只能证明他在单挑方面是非常老道和富于经验的,却无法证明其对整个战场形势的判断能力。

原文:
[......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二将战三十余合,张辽去远,徐晃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拨马而回。]

酒评:
这里要注意两点:

(1)徐晃30合退走,并非因为单挑输了,而是因为对方军马回来助战。可见,文丑攻击能力并非超强,没有强到30余合搞定徐晃的程度。疑其攻击逊于颜良。
(2)此时文丑与其所部距离尚近。

原文:
[......晃拨马而回。
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余骑军马......]

酒评:
文丑此一追实在是大错特错也!你本来已在随军败退了,败退前也曾做过挽回颓势的努力,不果,这说明己方败势已定,无可挽回,做为主将你现在的唯一要做的就是在败退中想办法减少己方的损失、不致为对方大量歼灭。与徐晃交手是因为对方追近、不得不打;现在人家跑了,你去追是个啥意思?即使真能阵斩徐晃,也很难激起部下的战意,从而挽回败局。51回的曹仁和71回的赵云,哪个不是救了人且连续击败对手、趁己方士气正盛敌方暂时萎顿之时尽快撤走的?对比曹、赵二人,文丑对於整个战场形势缺乏准确判断的能力,实在难当这“名将”二字。

原文:
[......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余骑军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出马而来,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大喝一声:“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二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是千里龙驹,早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酒评:
首先必须明确,文丑逃跑以后为关羽所追斩,这一点并不重要,因为这仅说明赤兔速度确实很快,却没有告诉我们两人武力的高下情况。换句话说,如果是文丑在前面跑,公孙瓒骑着赤兔在后面追,如果文丑未加提防的话,也同样会被追斩,但我们却不能说公孙瓒武力比文丑高。

对我们武力讨论真正重要的是:文丑为何选择逃走。

原文给出的文丑逃走的直接原因是“心怯”,而非其他原因。我们不妨找出三种描述“逃走”的典型措辞来加以比较:

(1)坚与华雄战十数合。坚败。(嘉靖元年本5回)
原文点明:孙坚与华雄单挑失败。
如果作者要表达的真是文丑武力不及关羽、单挑失败的话,何不使用“文丑败走”这样的措辞呢?可见,文丑在这两个回合的交锋中并未落败。

(2)邰与子龙战十余合,气力不加,拨马便走。(嘉靖元年本31回)
此处作者的意思很明确:张合武力不济,气力已经不够用,单挑失败;此退带有明显的被迫意味,有点非跑不可的意思;比孙坚之败更狼狈一些,但比刘封对曹彰的“大败”要从容一些。
文丑之逃,显然不属於这种情况。

(3)云更不答话,挺枪便战。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两本相同,41回)
作者点明:赵云并非单挑不敌张合,而是因为无法短时间之内拿下对手,而自己又耽搁不起长时间交锋,所以才退走的;此退是主动退走。既然单挑未败且赵云此前曾击败过张合,因此赵云无需“心怯”。
文丑逃走的原因是“心怯”,因此与赵云之逃也不相同;文丑逃走虽也有“不敢恋战”的因素,但决不是这么简单。“心怯”二字表示了文丑深深的忌惮心理。

那么文丑究竟忌惮的是什么呢?且待下文分解。

如何理解单挑中的逃走(5)

由於原文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文丑究竟因为什么而“心怯”,我们只好使用推测和想象。文丑“心怯”的原因,不外乎这么几个:
1文丑意识到关羽武力明显高于自己,虽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此为主因;
2文丑意识到战局明显对自己不利,虽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此为主因;
3其他原因,比如突然意识到对方极有可能就是斩杀颜良之人,因此心生恐惧,等等;虽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此为主因;
4以上两种或三种原因兼而有之,难分主次。

现一一比较究竟哪个解释相对更合理一些。

1文丑意识到关羽武力明显高于自己,虽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此为主因

对这一解释构成不利的是:演义中找不到一处因武力不济而“心怯”或“胆寒”的。
与此有几分相似的是“料敌不过”。这个措辞在演义中出现过两次。“料敌不过”明确点出了“武力不济”这层意思,却没有“恐惧”这层意思,与“心怯”还是有明显不同。因此,我们不应将两者混为一谈。

与“心怯”最为贴近的是“胆寒”,这个措辞在94回关兴对越吉时使用过。如果我们认为“心怯”或“胆寒”就意味着武力不济的话,那么就只能判定关兴武力不敌越吉了,而这一判定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后来关兴与越吉二次单挑时1合秒斩对手。

据此,我们似乎可以排除掉“心怯”与武力之间的联系了?

且慢!有朋友敏锐地指出:关兴对越吉一战与文丑对关羽一战,明显不可比!因为关兴所处战局极其不利,而文丑的不利战局因张辽、徐晃的攻击未果而得到缓解;况且关兴从一开始就“胆寒”、怯战,而文丑开始时却是信心十足地与徐晃接战、然后追击,在关羽突然杀出时也没有怯战,却偏偏在打了两合之后“心怯”。这就是说,关兴一直就怯战,而文丑却是经历了从“不怯战”到“心怯”的转变,因此,关兴怯战的原因可以理解为是战局不利造成的,而文丑怯战的原因却与此不同,也就是说主因不是战局原因。排除了战局原因,那么主因只能是武力原因。更何况令文丑发生从“不怯战”到“心怯”这个转变的事件是与关羽的单挑,因此只能判定文丑“心怯”的主要原因是他感到自己武力不及关羽。

必须承认,这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论证。然而,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不利于此论证的证据:

(1)由於河北军败局已定,因此单挑时间越长,对文丑越不利、越凶险。因此文丑的心怯也有“无心恋战”的成份。
有朋友会说:前面文丑30余合都打了,也没有无心恋战,为何到了这里刚打了两合就无心恋战了呢?所以你这个解释不通!
煮酒以为,要让这第(1)点具备说服力,必须首先推测并判定文丑与其所部军马的距离。如果文丑与徐晃交锋之处与文丑所部军马比较贴近而与曹军距离比较远,则在此局部战场上文丑形势占优、徐晃劣势,因此文丑可以比较从容地与徐晃进行单挑;而文丑与关羽交锋的位置远离文丑所部而靠近曹军,局部战场上文丑劣势,因此文丑完全有理由感到“心怯”。
当然,这些都是煮酒的假设。究竟是否如此,请看(2)。

(2)煮酒推测文丑此时是孤身一人,而关羽一方却有十数人,而且徐晃也在前面不远处,因此文丑处境极为凶险。正是因为文丑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才会“心怯”。

那位朋友不解:你怎么知道文丑此时是孤身一人呢?原文不是说“文丑背后军马齐到”了吗?

不错。但文中后来就再也没有提及这部分军马,从关羽杀出、关文单挑、文丑逃走,直至文丑被关羽追斩,整段文字中再无一字提及文丑所部军马!

那位朋友说了:这一段就是要写关羽诛文,其他次要环节不必浪费笔墨。文丑所部肯定在其左近,但由於文丑所部属於次要方面,因此作者就略过不表了。

煮酒以为不然。如果假设文丑所部确实跟随文丑追击徐晃,且在关文交锋时于左近观战,那么势必会推出一系列于理不合的情况来。吾试推之:

如果文丑所部确在左近,那么当文丑逃跑时,他为何不朝自己所部军马方向逃、却反而要“拨马绕河而走”呢?
注意:第6回夏侯敦不敌吕布时,文中写明“飞马回阵”;第7回公孙瓒不敌文丑时,书中也写明是“走入阵中”;第18回高顺单挑败于夏侯敦时,文中同样写明“绕阵而走”。。。如果文丑战关羽时背后真有人马的话,文丑为何不逃向自己所部军马方向而非要“绕河而走”呢??
此为疑点之一。

如果文丑所部确在左近,那么当文丑逃跑、关羽追近之时,文丑部下何以不出马相救或高声预警呢?
注意:第5回公孙瓒被吕布追近之时,张飞就曾出马相救。既然文丑所部肯冒风险跟随主将追击徐晃,那么在文丑被关羽追近之时就不应不出手相救。
有朋友会说:关羽的赤兔太快了,文丑所部即使想救也来不及。
煮酒认同此说。救援的确可能不及,但高声预警总可以吧?
注意:第10回中,当李蒙自背后迫近马超时,马腾在阵门下大叫:“背后有人追赶!”;第15回中,当于糜自背后迫近孙策时,策阵上军士大叫:“背后有人暗算!”

如果文丑所部确在左近,文丑为何不往己方军马方向逃跑、文丑部下又为何眼睁睁看着敌将迫近自己的主将却不高声预警??

由此可见,文丑所部就在附近的说法,是有很大问题的。

如果我们判定文丑此时并无一军一卒跟随左右,那么关文交锋的这个局部战场形势就是:文丑孤身一人,而关羽身后还有十数骑(应该是其亲随,武力也非泛泛,忠诚更是无可怀疑),徐晃也在前面不远处(如果太远的话文丑早就放弃追击了),随时都有可能返身杀回。如果徐晃真的返身杀回,文丑能一边跟关羽单挑一边射翻徐晃吗?可见,局部战场形势对文丑极为不利,准确点说,是非常凶险!因此,文丑有足够理由感到恐惧。

由於这两个推测证据的存在(两个证据是:(1)单挑越长,对文丑越不利;(2)文丑此时孤身一人,形势格外凶险),因此将文丑“心怯”的原因完全归之于武力原因、而完全否认战局原因,是不公允的。而且由於这两个推测证据的存在,使得我们无法判定究竟哪个是造成文丑“心怯”的主因。


2文丑意识到战局明显对自己不利,虽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此为主因

分析见“1”。结论:同样无法判定战局的凶险是造成文丑“心怯”的主因,因为文丑毕竟是在与关羽交手之后才“心怯”的。

3其他原因,比如突然意识到对方极有可能就是斩杀颜良之人,因此心生恐惧,等等;虽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此为主因

由於文中没有相关支持论据,因此此说虽不无道理,但说服力有限。

4以上两种或三种原因兼而有之,难分主次

煮酒认同此论。
------------------------------------------------------------

煮酒对於此战的看法:

1此战只能算做半有效单挑战例;文丑“心怯”逃走的主因无法判定。

2煮酒不认为文丑与关羽的武力差距就是2个回合。因此对於“文丑2合即败于关羽”的观点,以及据此判定关羽攻击远高于赵云的论证,煮酒均无法认同。

3必须承认文丑“心怯”的原因包含有武力方面的因素,虽然我们无法判定这是其心怯的主因。正因为包含有这个因素,因此煮酒猜测:关羽此战所表现出的攻击力是极为惊人的,类似于对华雄一战的程度,是马超、赵云、颜良,甚至吕布在正常发挥时都无法相比的。

4如果文丑形势并非如此凶险,则文丑当能勉力支撑,并与关羽形成久战态势。(此为个人推测)

理论和原则补充

“武力”与“武力表现”

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实际上不是武力比较,而是武力表现的比较。严格来说,“武力”和“武力表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举个例子,武安国也有可能具有相当高的攻击武力,可惜他一出场就遇到了吕布,硬撑了十数合后被斩断一臂,从此失去武力表现的机会。虎牢关前是温侯武力鼎盛时期,在那个时候能在吕布马前走到10合尚未落败,武力实在是非同小可!稍后在追击途中,夏侯敦只打了数合就败下来了,如果当时夏侯敦不跑,硬挺,到不了20合也得这么个下场。可见,武安国的武力也许只比夏侯敦略逊,而不比曹洪、夏侯渊之流差。然而武安国的武力表现却明显逊于曹洪和夏侯渊,他没有如曹洪夏侯渊那样有过单挑取胜的战例,其攻击武力没有任何表现。因此多数人还是将曹洪和夏侯渊排在武安国之前。

说白了,武力表现是客观的,是可以清楚地看到的;武力本身也是个客观的东西,但我们却需要依靠主观来估测它。而我们又是通过什么来估测武力的呢?是武力表现!我们是以武力表现为依据,加上我们的判断和推测(我们的主观部分),来完成对武力的猜测的。

这就好比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得见的东西,是可以拿来做为猜测依据的;但这个公司的股票价值却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只能以股票价格做为依据,加上我们的一些主观判断,来完成对股票价值的估测和把握。在这里,价格相当于武力表现,而价值相当于武力。价格永远是围绕价值波动的,同理,武力表现也永远是围绕着武力波动的。如同我们不能使用某一天的股票价格来判断这只股票的价值一样,我们也不能以某一场单挑的武力表现来判定该武将的武力,而必须全面考量其全部武力表现。
当然,如果某武将只有一场武力表现,那么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视其这一场的武力表现为其武力了。

补充原则一:经过检验的比未经检验的更有说服力,因此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数

接前文,如果仅观察防守能力,则武安国并不比曹洪夏侯渊等差。但为何多数人都将曹洪夏侯渊排在武安国之前呢?就是因为武安国没有任何攻击武力的表现机会、而曹洪夏侯渊有这种机会!套用煮酒的习惯用语就是:武安国的攻击武力未经检验,而曹洪夏侯渊的攻击武力得到了检验,因此在攻击方面,曹洪夏侯渊比武安国得分高!

有人认为这样不怎么合理--我没有表现的机会,你不能说我就不行啊~

煮酒以为:以实用主义的眼光来看,这种思维方法是合理的。举个例子:如果你推着一车重物需要过一条河,你面前有两座小桥,都已衰败不堪,你担心这两座桥会因经不住你和你的那车重物而坍塌,而且这两座桥令你的担心程度是相同的,不存在一个比另一个更让你放心的问题。这时候,你看到有一个人推着一车比你更重的重物过了左边那座桥,并且这个人告诉你,他每天都过这座桥,很安全。那么你还会去走另一座桥吗?

因此,经过检验的比未经检验的更有说服力,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数。

根据这个道理,张飞与吕布交手百合未败,而许褚仅与吕布交手达20合,赵云干脆没跟吕布单挑过,因此在这个方面,张飞的得分就要高于许褚,也高于赵云。
然而许褚曾独战四将并击败之,赵云的情况较为微妙,先不论;张飞只有以一敌二的战例,因此,在这个方面,许褚得分就比张飞高一点。
赵云曾有一次长时间和一次短时间单骑冲阵,另有两次出色的带兵冲阵,而张飞、许褚无一冲阵战例,因此在这个方面赵云得分比那两人都高。

至於是赵云防守更强还是张飞许褚的防守更强,这个实际是在比跟吕布战平更凶险更难,还是单骑冲阵更凶险更难。这个问题下篇会有详述。

单挑与单骑冲阵哪个难度更大

前三国中,单挑高手大致有吕布、关羽、马超、?栽啤⒄欧傻冉?20人,而单骑冲阵好手却不多,其中赵云、太史慈表现最为抢眼,马超、文丑、典韦、庞德以及周泰也都表现出一定单骑冲阵能力。於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与顶尖单挑高手进行单挑更难、更凶险,还是单骑冲阵更难、更凶险。煮酒不才,试图为此做一番努力。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表现。与顶尖高手所进行的单挑,只有一个对手,但很强;单骑冲阵所面对的对手武力较弱,但却人数众多。有些朋友可能会认为这两种能力表现不太能相互折合转换,两者之间好像很难找到一些共通之处;这种观点如果引向极端,就会产生这样一种观点:单挑高手未必是冲阵高手,反之亦然,冲阵高手单挑未必很强。真的是这样吗?煮酒以为,我们需要首先对武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做一个分析。

煮酒以为,马战武力有这样几个基本的组成部分:

1力量
2速度
3武艺
4控马技术

这里只考虑武力的硬件组成部分。软件部分,比如经验、意识、心理等等,不在此考虑范围之内。
另外,体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由於顶尖武将都具备不停顿交锋100合(2个小时以上)的体能,而连续的单骑冲阵一般少有2小时的情况,因此我们无须考虑体能问题。

控马技术在马战中作用相对较弱,只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比如使用拖刀技时)会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我们略去不谈。现逐条解释另外三个组成部分。

力量无须多解释,典韦、许褚都是大力士,关羽的力量也十分可观,吕布、张飞、马超等比前面几位略逊。

速度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武将舞动军器的速度;另一方面指武将身体的灵活敏捷程度。这两个方面有一个共同基础--武将的反映速度。

之所以将武将身体的灵活敏捷程度也列入,是因为许多情况下可以依靠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敏捷安全闪避对方的攻击,同时出招反攻敌人,以抢得格斗中的优势,甚至擒斩对手。张飞的卖个破绽然后生擒严颜,就是利用身体灵活性的一个典范。(当然,这个动作组合也属於武艺范畴)

武艺则指一些经过长期技击实践而形成的技击套路,以及经过专门训练而形成的格斗组合。对於这种套路、组合运用的娴熟程度、精准程度,以及活学活用的灵性,等等,是技击高手与庸手之间的差别。

对於技击套路想多说两句。真正的技击套路与我们所熟悉的武术表演赛或武打片里的那种套路是不同的。一套表演套路可以由数十个招数联绵不断地组成,其中一些招数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无效的,之所以那么连接多半是出於表演目的,而非技击目的。一套马战技击套路大概不会超过五六招,但招与招之间的连接是有逻辑关系的、重实效的。比如,一个使枪的武将第一招是刺向对方哽嗓咽喉,由於对方必然要招架或躲闪,而不同的招架、躲闪方式会另对方露出不同的破绽来,比如说会有三处不同的破绽吧--双肩、小腹、和腿部,那么使枪的武将就需要根据不同位置的破绽采取不同的后继招数,於是就有了三种不同的第二招,这三个相互不同的第二招与前面那个第一招就组成了三个不同的技击套路。这就是我所谓的招与招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实效性。

这三个方面,既是相互依存的,又具有相互的独立性。比如,如果力量不够大,那么舞动军器的速度就不会太快;武艺(或曰技击套路)是以速度和力量做为基础的,力量不够大、或速度不够快,原本很精妙有效的招数也会失去效用;如果招数简陋或太过明显,则对方可以在你使出第一招时就轻易地判断出你的第二招会是什么,对方就可以根据你第二个攻击招数所必然带来的破绽实施反攻击,这样一来,即使你的力气、速度都不逊于对手,也会落败。

在这三者之间,速度与武艺在许多情况下都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的关联显然比二者与力量的关联要大得多。比如,当武将做出一连串高难动作的时候,我们很难说得清这究竟是他的速度还是他的武艺在其决定作用。马超见许褚奋威一刀砍来,在扭身轻松闪避的同时能出枪反击,逼迫对方不及撤刀回救而只能靠抢夺军器来化解这一招数。对於这种情况,我们就无法说情究竟是马超的速度(身体敏捷+出招速度)优势还是他的武艺优势在起决定性作用。恐怕只能认为是马超速度与武艺相结合的优势吧。

这是三个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

同时,这三个方面毕竟还是相互独立的、彼此不可完全替代的。力量大的未必一定速度就快,反之速度快的未必力量雄浑;如果招数足够精妙有效,即使力量速度略逊,也可以与对方周旋甚至取胜对方。比如你让一个职业短跑运动员或一个举重运动员跟一个职业网球选手比赛网球,多半取胜的是那个网球选手,虽然他的速度和力量不如对方。

总之,这三个方面既有相互依存关系,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

无论是与一将单挑还是单骑冲阵,都需具备这三个方面的能力;谁的综合能力高,谁取胜或全身而退的概率就高。但是,单骑冲阵和与强将单挑相比,对於这三个方面要求的苛刻程度是有所不同的。由於单骑冲阵时所面对的是多个武艺不高的对手,因此你的武艺(招法)即使不那么精妙,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如果你舞动军器的速度不够高,则难保你能全身而退。想想看,当对方四五件军器同时从不同方向和位置向你招呼过来,如果你舞动军器速度稍慢,就有可能中招。

单挑强将时,对於出招速度虽然也有要求,但显然无须这么高。你的速度慢一点未必就会落败,只要你的力量或招数武艺能弥补你速度上的劣势就可以。但是,单骑冲阵时,如果你舞动军器的速度不够高,即使你的力量很大、武艺很精,也难保不中招,而一旦中招流血,一方面自己体能会有损耗,另一方面由於伤痛原因会使你在做许多格斗动作时受到制约,而且对方击中你之后士气也会得到鼓舞。因此,如果速度表现不佳,在单骑冲阵时肯定会吃亏。

由以上常理我们可以推知,凡是在单骑冲阵上表现神勇的武将,其速度必然得分极高。而速度又由两个方面--出招速度+身体灵活敏捷程度--所组成,这两方面共同的基础是武将的反应速度,因此,赵云、太史慈、马超等想必在这些方面都有顶级资质。

还有一些方面也可以证明这三位武将的反应速度、出招速度和身受敏捷:

--------------------------------------------------------------------------------

--  作者:煮酒正熟
--  发布时间:4/18/2004 5:49:40 PM

--  
-赵云、马超面对对方的乱箭能够用枪来拨打雕翎,由此可以看出其运枪的速度何等之快;(出招快)
-马超面对张飞掷回的一锤和回射的一箭都能轻松避开;(反应快、身法快)
-赵云面对陈应掷来的飞叉居然能轻松接过再反掷回去,还能用枪轻松拨落韩氏兄弟从背后射来的三箭;(反应快、出招快)
-太史慈一人八面施射,连续射翻数十人,取箭、搭箭、瞄准、施射这些动作一气呵成,不仅箭法出众,而且反应、身法也快。



另外,介于强将单挑和单骑冲阵这两者之间的是独战多将。这种交锋对於武将的速度要求也很高。因此,吕布、文丑、许褚等人都应得高分;张飞、典韦等也表现较为优秀。

由於武艺与速度的高度关联和密不可分,因此,有理由相信,速度表现出色的武将,其武艺也应相当优异。而且,如果说武将的攻击能力会更多依赖于武艺和力量的话,武将的防守能力会更多地依赖于速度--反应、身法、以及出招速度。由於赵云、马超、太史慈等具备速度方面的优势,使得他们在防守上也可以表现出很强的实力来。

现在回到我们的根本问题上来:张飞能力战吕布百合不倒,赵云能单骑冲阵、毫发无损全身而退,两人都表现出了强大的防守能力,但是究竟谁的防守能力更强一些呢?

由於赵云在速度上比张飞占有一定优势,因此在武艺方面也应不逊于张飞。如果说赵云有什么方面逊于张飞的话,也就是在力量上了。但防守能力并不太依靠力量,而主要依靠速度,因此,有理由相信,赵云应该也具备与吕布100和战平的实力。而张飞由於在速度方面逊子龙一筹,因此他是否也能成功地上演单骑冲阵并毫发无损全身而退,这就需要打一个问号了。

由於张飞曾与吕布百合战平,因此张飞的防守能力应该得到一个相当高的分数。但由於赵云单骑冲阵中的神勇表现,有理由认为,赵云在防守能力方面应该得到比张飞更高的分数。

吕布武力判定(1)

本系列的第33篇拟进行前三国武将的分档工作。由於吕布的武力表现大异于其他武将,因此只好将吕布一人归入最高那一档中。

“吕布第一”已是众多三国迷们的公认看法,本无须赘言,但由於本系列力求完整,因此还是要对吕布的武力进行一个判定。

吕布拥有以下骄横战绩,整套三国无人可匹:

1力战两大、六大高手,全身而退
令敌方同时动用多员重量级猛将进行群殴者,整套三国,唯吕布也。唯一堪与之相比的有两场,一场是关羽战许褚/徐晃,另一场是许褚力战周泰/韩当。不过前一场摆明了不能伤着关羽;后一场是周、韩二将并肩出击,许褚属被迫应战,与吕布阵前挑战遭群殴有本质不同,因为如果是许褚阵前搦战的话,江东未必一上来就派两将双战虎痴。而且韩当武力亦难臻猛将行列。
总之,另对方忌惮到不惜丢脸非要上N将群殴者,只有吕布一人!这些战例突显了吕布骇人的攻击能力;独战关张两大高手30合不倒,更显示出吕布超强的防守能力;力战典韦、许褚、夏侯兄弟、乐、李六将并最终全身而退,再次证明曹营众将对吕布发自内心的深深忌惮;当然,此役似乎也让我们看到了赤兔之矫健灵动。

2不到10合速胜夏侯敦
全套三国中唯有关羽1合阵斩华雄和马超3合击败张合可与相匹。不过关羽有20合拿不下纪灵、马超有四五十合还无法钉死曹洪的“败笔”,而吕布对这种档次的武将一无败笔。因此我们只能认为:吕布的攻击力始终都是那个水平的,而关羽斩华雄和马超速胜张合都有一定超常发挥的嫌疑。

3乐进、于禁双战吕布不住
乐、于二人武力相加,当至少与夏侯敦一个档次,估计庞德、孙策发挥不佳时也就是夏侯敦正常发挥的水平。如此武力,跟吕布居然没得打,汗~
此战例与上面的2同样证明了吕布的超强攻击能力。

4首战几乎击败张飞,至少是占据绝对上风!
是役后文会有详述,此略。虽然吕、张首战有吕布势头正劲、张飞经验不足等因素,但三国武将的武力前后表现一般不会差距过於巨大,因此此战张飞的武力水准,当不逊于庞德、孙策之流。吕布能于数十合之间占据绝对上风,实在有点非人类的意思。

综上所述:

吕布的防守或还有赵云单骑冲阵可与一匹,论攻击,吕布绝对独步三国!因此吕布无可争议地是前三国武力第一!

下文将以吕布、张飞的两战为据,进一步印证吕布武力凌驾于众人之上这个判定。

吕布武力判定(2)

[本篇以罗本为据。罗本原文附于文末。]

吕布尝与张飞两战。首战中有“飞抖擞神威,酣战吕布”的描写。这里没有回合数,只有一个“酣战”可供我们推测一下。

何为“酣战”?“酣战”与“鏖战”还有所不同,鏖战突出的是时间较长这个意思,而酣战突出的是战况激烈这层意思。因此“酣战”未必耗时很长。由於大战一般指20合以上的单挑,“酣战”词义又与“大战”差不太多,我们姑且认为“酣战”指20合以上吧。

由於原文未表回合数,因此感觉两人战过50合的可能性不大。至此,基本可以判定吕布、张飞首战打了20-50合,也就是关羽阵斩官亥、张合击败王平的那个时间。

酣战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嘿嘿,这是老张单挑中唯一一次这么狼狈,我猜此战一定被老张引为奇耻大辱!尤其是在自己最厌恶的“三姓家奴”手下居然如此丢人现眼,实在令老张气愤难平!

下面就表现出老张宁折不弯的性格来了--“张飞性起,大喊一声”。老张要干嘛?界不明摆着吗,要玩儿命啊!打不过你老子他妈跟你拼了!

张飞拼命的后果是什么?不太好说,也许能靠同归于尽的招数延缓被吕布挑死的时间,弄好了能拖上个几十回合;也许会加速完蛋,至少被对方刺中刺伤的机率大为提高。所以张飞这一嗓子,实际上是个极其危险的信号,任何人都该明白:快要见血了。所以才有“云长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

平心而论,此战吕布的状态异常神勇,因为他此前已连胜两阵,稍做歇息后又2合轻取公孙瓒,因此吕布体能几乎没有损失,精神状态却因连胜而高度兴奋。这是最易出状态、最易超水平发挥的时候。

反观张飞,出战吕布之前的全部战绩不过是与两员无名末将的单挑,尚无与高手对决的机会,因此实战经验不足,难以发挥出上佳水平。张飞的性格也决定了其重攻轻守的战法,此刻突遇绝顶高手,还不知深浅地一味全力进攻不重防守,肯定会吃亏!

不过,演义中的武将一般前后武力落差不大,因此张飞首战吕布虽发挥欠佳,但无论如何也应有庞德、孙策那个水平,因此我们依然可以据此证明吕布的超强攻击力。

前三国武力档次划分

为便於最后的细化排名,首先需对武将进行档次划分。本篇的主旨就是设立十档,然后再将前三国主要武将一一归档。

归档工作所遵循的总原则如下:

1以武将在实战中表现出的攻击和防守武力为主要依据。体能、特技等不予考虑(这些只在细化排名时才起作用)
2对於那些实战表现不足的武将,将适当参考原文评论(如“万夫不当之勇”之类的语句)、他人评论(如荀攸评价韩猛是“匹夫之勇耳”)、所居官职,等等方面;
3若A武将击败某公认武力较强的武将,则判定A武将攻击武力较高;
4若B武将与某公认武力高于B武将的武将单挑,50合以上未致全败,则判定B武将防守武力较高或极高;
5若C武将独战多将最终取胜或未致全败,则判定C武将防守武力较高或极高;
6若D武将有长时间单骑冲阵战例,且最终全身而退、毫发无损,则判定D武将防守武力极高;
7若E武将有长时间单骑冲阵战例,虽杀出重围但身上多处负伤,则判定E武将防守武力较高;
8若F武将有长时间带兵冲阵战例,且最终全身而退、毫发无损,则判定F武将防守武力较高,但不如6、7更有说服力。
9除非有特殊战例的情形(如华雄连胜却为关羽秒斩),一般认为武将的攻防武力基本同步,或至少不会偏差得太过离谱。

本篇在设立档次时摒弃常用的“超一流”、“一流”、“二流”这类术语,而采用走兽名称。十档的具体称谓如下:

第一档:龙级武将
第二档:狮级武将
第三档:虎级武将
第四档:熊级武将
第五档:豹级武将
第六档:狼级武将
第七档:犬级武将
第八档:羊级武将
第九档:兔级武将
第十档:鼠级武将

摒弃“X流”而取走兽名称,是因为“X流”的称谓存在以下诸多弊端:

(1)超一流的问题
煮酒原来的超一流收了11人,后来又增加了2人。但公认的看法是,超一流应为1-3人。是以此法不妥。

(2)一流、二流、三流的问题
如果超一流只收吕布一人,则赵马关张典许等只能入选“一流”,而夏侯敦、张辽、徐晃、张合、魏延等只能入选“二流”,乐进、李典等只能是“三流”。从感觉上来讲,“二流”已然少了敬重之意,“三流”更带有轻蔑况味,与那些武将的优秀表现殊不相符。是以此法不妥。
相比较而言,走兽名称的前五档都有“勇猛”的含义,第六、第七档也没有太明显的轻蔑意味,与武将的表现比较吻合。

前三国武力档次划分(2)

一、公认的顶尖武将之确立

任何理论的基础都是若干“公理”,这些公理指那些无须论证、事实上也无法论证的、为绝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基础判定。例如数学中的若A大於B,B大於C,则A必然大於C,就是这类公理。
三国武力点评也需要“公理”。煮酒认为,绝大多数三国迷都会将吕布、赵云、马超、关羽、张飞这五人列为前三国武力前十名。因此,煮酒认为可以确立这样一个公理:吕、赵、马、关、张五人是武力凌驾于绝大多数武将之上的顶尖武将。这是一个无须论证的公认结论。

二、武力参照系统的建立

在进行归档分类之前,我们需要首先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参照系统,并基於这个参照系统来推证其他武将的能力。如果不建立这样一个参照系统,那么当我们面对“赵云屡伤周仓却未杀之”这样的战例时,会不知究竟该判定赵云攻击不够强,还是应判定周仓防守不弱。可见,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参照系统是武力分析的基础和前提。

所谓“参照系统”,实际上就是若干公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武将。我们将这几个武将当作尺子,去量其他武将,从而为其他武将完成武力定位。那么,什么样的武将才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武将呢?

煮酒以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武将,必须具备这么几个条件:

1出战次数达到10次以上;
没有足够多的出战次数和武力表现,我们就难以对该武将的武力进行一个较为精准的把握和定位,如果以这样一个相对模糊、不准的参照系统(或尺子)去测量判断其他武将,只会更加不准。
如上文所举的那个例子中,用周仓做为参照系统就非常不妥,因为周仓正经单挑只有这么一场,实在太少,没有任何说服力。

2单挑曾有取胜记录,且曾战胜过一些实力不俗的武将,显示出较强的攻击能力;
按此标准,显然周仓也不够格成为参照系统。

3自己本身不能是顶尖武将,但却曾与顶尖武将发生过单挑并全身而退,显示出较强的防守能力;
按此标准,赵云亦无法充当参照系统,因为赵云本身已是公认的顶尖武将。

综上所述,能完美地满足这三个条件者,煮酒以为有三人:夏侯敦、徐晃,和张合。同时,与此三人同处一个档次的其他武将,也是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下面,我们首先完成此三人的归档工作。

三、熊级武将入选标准:

凡满足以下4项条件中的任意一项者,皆可入选熊级武将或更高档次:

1曾在严格单挑中且未使用必杀技的情况下取胜武力不凡之对手者,无论马战、步战还是船战。
2有特别勇猛表现者,如有单人冲阵表现,或单挑取胜场次特别多,兼有先登等表现者。
3与顶尖武将相比武力差距微弱、曾给顶尖武将制造过重大麻烦者。
4其他情况(必杀技的使用)。

首先,吕布、赵云、马超、关羽、张飞五位公认顶尖武将已入选更高档次,无需来过这一关。

符合条件1者有许多,包括典韦、许褚、颜良、文丑、庞德、黄忠、曹彰、华雄、夏侯敦、徐晃、张辽、魏延和关平13人,他们所击败的对手中武力不俗者分别是(每人只列一个对手):高顺、杨任、徐晃、公孙瓒、陈武、潘璋、刘封、孙坚、高顺、韩猛、袁尚、马岱和丁奉。这13人皆可入选熊级武将或更高档次。

周泰曾取胜沙摩柯,但这个战例发生在中三国,此处不计。

符合条件2者有三位:太史慈、甘宁和周泰。
太史慈曾有出色的、成功的单骑冲阵战例,且毫发无损。甘宁取胜4场单挑,兼有攻城先登和百骑劫营诸勇武表现。周泰也有成功的单人冲阵战例,虽身负多处创伤,但毕竟冲阵成功。此三人皆可入选熊级武将或更高档次。

符合条件3者有一位:张合。曾与张飞大战110合未致全败。张合虽有数十合击败王平之战绩,但该战例发生在中三国,此处不计。张合亦入选。

符合条件4者有两位:夏侯渊曹洪。此二人皆曾遇劲敌发生久战,最后均以拖刀必杀技解决。因此,二人论正战武力,并不比下一档次(豹级武将)中之佼佼者高,却可依靠必杀技勉强入选熊级武将。

孙策的条件可直接入选更高档次,因此不必来过此一关。后文详述,此略。

孙坚虽有攻城先登的勇猛表现,但只有一场单挑,且取胜对手武力很低,因此孙坚难以入选熊级武将;程普虽有三场单挑胜绩,但所胜对手皆泛泛之辈,也难以入选。但此二人论正战能力当不逊于夏侯渊和曹洪,堪列豹级武将之首。余者如曹仁、黄盖、韩当、臧霸、高览等,亦无法入选熊级武将。

至此,可入选熊级武将或更高档次者,计19人,分别是:

典韦、许褚、颜良
文丑、庞德、黄忠、曹彰、太史慈、孙坚
华雄、夏侯敦、徐晃、张辽、魏延、关平、甘宁、周泰、张合、夏侯渊、曹洪

前三国武力档次划分(3)

四、龙级武将入选标准
龙级武将之入选标准无须赘言,因为这个级别的人物只有一个--吕布!
事实上,吕布仅在斩将上逊于关羽、单骑冲阵上逊于赵云等人,但总体来看,吕布武力表现无人能出其右!具体点评详见(30)-(32)。

[注]:后三国之文鸯当然是单骑冲阵之魁首,但本系列文的前半部仅点评前三国部分,是以不提文鸯。

五、狮级武将和虎级武将入选标准

1单挑曾取胜熊级武将者,如:赵云、马超、关羽,和颜良。这四人分别取胜张合、张合+曹洪、华雄,和徐晃。

2有效单骑冲阵--曾孤身一人在敌阵中停留较长时间并成功冲阵且毫发无损者,如:赵云和太史慈。文丑由於身后有大队军马支持,因此其冲阵虽表现神勇,在敌阵中停留时间也较长,但只能算半有效冲阵战例。马超在敌阵中停留时间较短,也只能算半个。

3曾以一敌多并击败敌将者,如:马超、张飞、典韦、许褚、文丑。
马超曾仗剑步战西凉五将,杀二走三;更曾独战杨阜及其从弟共八人,杀七重创杨阜;
张飞曾独战魏续宋宪并杀退二将;
典韦曾独战高顺、侯成并迫使二将倒走出城;
许褚曾力战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四将并杀败之;又曾独战杨昂杨任并击败之;
文丑曾闯入公孙瓒阵中大闹,独战公孙瓒四亲将杀一走三;

赵云以一敌多并取胜的战绩出现在中三国,此处不计。

4与已入选的狮、虎级武将交锋100合不分胜负,且在与狮虎级武将的其他交锋中未尝一败者,如:庞德、黄忠,和孙策。
前二人均与关羽100合战平;孙策与太史慈100合战平。
张合虽与张飞110合战平,但由於其先后负于赵云和马超,因此无法入选。

5特例:曹彰。
如果将曹彰归于熊级武将,似有不妥,因为曹彰曾表现出高于绝大多数熊级武将的攻击武力:
(1)徐晃的攻击能力在熊级武将中已相当高,但在对刘封一战中,徐晃只将其击败,刘封败走时相当从容,而且后来还敢於与徐晃再战,然后诈败。显然,刘封并不十分惧怕徐晃,知道徐晃轻易奈何不了自己。可对曹彰呢?只三合即大败而回!刘封之败于曹彰较之败于徐晃要狼狈得多。因此煮酒疑曹彰之攻击能力尤在徐晃之上。
(2)曹彰能于全军败退之际,不数合阵斩马超之先锋吴兰,力挽狂澜,将败军硬生生拉成均势!这份本领,全套三国好像除了赵云、曹彰之外,再无第三人!
(3)曹彰能手格猛兽!这份悍勇,似乎也只有典韦才有。

综合来看,曹彰的攻击武力,明显高于一般熊级武将。也许未必有华雄那么高,但亦应不遑多让。而华雄的防守能力不强,曹彰的防守能力我们却无从知晓。按照归档总原则之9--除非有特殊战例的情形(如华雄连胜却为关羽秒斩),一般认为武将的攻防武力基本同步--可以判定:曹彰之防守武力亦应高于一般熊级武将。
又由於曹彰于败军之际快速斩将力挽狂澜以及手格猛兽的武力表现非常接近两位狮虎级武将,因此判定曹彰入选狮虎级武将行列。

至此,共有13人入选狮、虎级武将:
赵云、马超、关羽、张飞、典韦、颜良、许褚
庞德、文丑、黄忠、太史慈、曹彰、孙策

下文将进一步区分狮、虎这两个级别。

前三国武力档次划分(3)

本篇主旨是要将已入选狮虎级的13员武将分别归入狮级和?⒓丁?

先看攻击武力。

关羽
亮点:秒斩熊级武将华雄、与狮虎级的庞德战过百合抢得上风(推测)、2合吓走狮虎级的文丑(关羽的武力高超是文丑心怯的原因之一)、数十合阵斩管亥。
污点:20合未能拿下纪灵、40余合未能拿下夏侯敦(推测:关羽有可能手下留情)。
无效:80合战平徐晃、3合战平朱然二战例属非正常战例,略去不计。
总评:关羽的攻击时有超常发挥,此时其攻击能力有可能超过吕布;可惜关羽的攻击发挥不稳。不过关羽的两个污点也不算太过离谱。总体上,关羽攻击武力堪与吕布争锋!

马超
亮点:8-9合击败于禁、3合击败熊级武将张合、40-50合将另一熊级武将曹洪逼至死地。前一战例有张合见势不妙提前放弃单挑之嫌,后一战例耗时稍长。
污点:无明显污点。
总评:煮酒不认为对曹洪数十合未能彻底解决对手是其污点,因为毕竟曹洪除此一次陷入绝境之外,再无单挑败绩,且曹洪体能充沛、极善久战,没有道理认为哪位顶尖武将可以在20合之内解决曹洪。更何况此战中马超体能有损而曹洪斗志旺盛。总体上,马超攻击力十分强大,且发挥稳定。

赵云
亮点:10数合击败熊级武将张合、10数合令李典“料敌不过”而败走、10数合/不数合枪挑麴义/吕旷。
污点:无明显污点。
无效:长板与张合10数合战平后退走。
总评:煮酒不认为赵云与文丑五六十合战平是其污点,因为文丑除此一战之外并无与顶尖高手在相对公平条件下进行过单挑,没有道理认为任何顶尖武将可以在60合内取胜文丑。总体上,赵云攻击比之马超不遑多让,且同样发挥稳定。

颜良
亮点:20合完胜熊级武将徐晃。
污点:无。
无效:被关羽正面突袭阵斩。
总评:颜良攻击武力不在马超、赵云之下。

张飞
亮点:不10合擒斩严颜、纪灵。
污点:两战张合不下,第二场居然耗时110余合仍然无法拿下对手。
无效:刺伤醉酒许褚。
总评:张飞擒斩严颜和纪灵时,都是在对方占据相当明显的战场劣势和心理劣势的情况下完成的,且对方的重量级别难与熊级武将相比。总体上,张飞具备较强攻击武力,但略逊于关羽、马超、颜良和赵云。

典韦
亮点:迅速击败高顺、独战高顺/侯成并迫其倒走出城。而张飞、夏侯敦均未能迅速击败高顺。
污点:无。
总评:典韦攻击武力较之马超、颜良和赵云亦不遑多让。

许褚
亮点:独战杨昂/杨任并击败之。其中杨任武力不俗。
污点:50余合无法拿下熊级武将徐晃。
无效:酒后为张飞刺伤。
总评:许褚攻击武力并不突出,攻击压迫力较为欠缺,遇到具备较强防守能力的武将难以在短时间内取胜。

庞德
亮点:单挑较长时间后击败陈武、奋力逼退魏延(并非击败)。
污点:无。
总评:庞德攻击武力不算突出,大致与许褚相若。

文丑
亮点:单挑10合出头击败公孙瓒。与吕布的2合击败公孙瓒相比,不算丢脸。
污点:(相对於颜良)30余合未能击败徐晃。
半效:对关羽2合心怯而逃。
总评:文丑攻击武力一般。

黄忠
亮点:数合战平潘璋后奋力恶战令彼料敌不过而败走。
污点:对冷苞10数合、对张合20余合、对夏侯渊20余合、对李严40-50合均无优势。
无效:突袭阵斩夏侯渊。
总评:黄忠攻击压迫力明显不足,出色战例乏善可陈,攻击力在狮虎级武将中位居下游。

太史慈
亮点:无。
污点:无。
总评:太史慈没有任何能证明其攻击武力的战例,甚至从未擒斩或击败过一将,只能认为其攻击不强。

孙策
亮点:无。
污点:无。
总评:孙策只有一场单挑胜绩,且对手武力较弱,是以无法证明其具有强大攻击能力。
毛本中添加了一场孙策1合枪挑陈昕的战例,而陈昕此前曾与黄盖形成鏖战局面。若依毛本,则孙策攻击武力相当惊人。本文依据嘉靖元年本,是以略过不表。

曹彰
亮点:大败刘封、于败军逆境之中速斩敌方先锋吴兰。
污点:无。
总评:曹彰有可能具备十分强大的攻击力,但由於战例太少,只能进行保守估计,判定其攻击力中等,与张飞持平。

说说偶对於回合的一点看法。

西凉马超兄认为,一般首回合甚至前几个回合都是高速对冲型的,双方交马交锋都发生在一瞬间,无暇递出第二招,打不出套路组合来;然后双方会进入缠战,双方交马时间较长,有时间交换多个招数,能打出套路组合来。

我基本上认同此说。想再谈得深入一些。高度概括一哈是这么两点:

1前面数回合有试探对方深浅的目的(是为假打真探),但也有毕其功于一役、孤注一掷的打法(是为真打);

--------------------------------------------------------------------------------

--  作者:煮酒正熟
--  发布时间:4/18/2004 5:50:32 PM

--  
2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两员武将结束一个回合?



关于第一点中的假打真探和真打的问题,我以为,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格斗高手,在通常情况下,不会急于一下子把出真功夫来希冀一招毙敌,而是要先确保自己的防守无虞的前提下,研究对方的武功套路,思考该如何寻机取胜。因此,前一两合甚至前若干回合都有点“试你应手”的意思,未必真的下手出杀招。在这种试探为主的思路下交锋,双方多会将彼此间的距离放得比较远,这样当对方的军器袭来时有较长时间可以反应得过来并及时做出应对---这显然对稳固防守有好处。所谓试探,不外乎就是看看对方的力量、反应速度、出招速度、出招时有无明显漏洞可为利用、控马技巧、有无怪招,等等。
当然,如果某武将绝对有把握自己武艺远高于对方(如赵云的许多战例),或者由於情势所迫必须快速击斩敌将之时(如赵云挑朱然),或者认为有机可乘之时(如关斩雄),很可能会跳过试探那个环节,从首回合就开始全力抢攻。

想举这么个例子:颜良阵斩宋宪、魏续。
首先,“颜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这看起来的确象那种高速对冲的战法。

接下来两人开打,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阵前。

然后是魏续出马为同伴报仇,交马仅一合就挂了。

从前对这个地方总感觉有点怪怪的---这个魏续,明明武艺比宋宪还差点儿呢,为啥还要抢着去送死呢?

也许,魏续真的比宋宪差了一点。
不过,也许魏续比宋宪强点。
也许,两人差不多?

呵呵,我们取中间情况吧,算两人武艺相当吧。然后再加进上面的假说,似乎可以看出:

颜良与宋宪的交锋,含有那个试探过程,两合试探一过,颜良明白对方的武力很平庸,不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於是开始防守进攻,於是第三合还没结束,就阵斩宋宪。

待魏续冲上来之时,颜良一琢磨:你们俩都是吕布旧部,而且是平级的,估计你比他也强不到哪儿去。所以颜良就跳过了那个试探过程,直接奔着斩将来了,所有就一合斩魏续于马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唏嘘的编码员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81
编号 15103
注册 2004-8-9


发表于 2005-3-2 14:2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比较牵强,不过打出这么多字也是很难得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晨山尚书
(呼吸氧气)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4
功绩 312
帖子 11210
编号 1080
注册 2004-10-28
来自 海峡西岸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3-2 15: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煮酒兄对于三国武将武力的高低标准和批判断令人信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关毛
(人间的祸害)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太多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荀公达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
编号 33811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05-3-2 17: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研究透了啊~
但是我觉得应该以三国志为根据
三国演义是本小说太多的夸张成分且有部分道听途说 不怎么可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犀牛司令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25
帖子 972
编号 5209
注册 2004-2-11


发表于 2005-3-2 17: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样分析也台认真过火了吧?都是老罗编的,他操纵着所有武将的输赢,他才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呢,他自己都不一定知道真么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巴孤

高城侯感德军节度使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559
帖子 1072
编号 6192
注册 2004-3-23


发表于 2005-3-3 11: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三国志为根据的话,是关羽第一,张飞第二,吕布第三,hoho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yhwb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33816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05-3-3 13: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羽并非徒有虚名耳  挠钩,套索太历害了
《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武打戏拍的很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炎冰刃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3
编号 33511
注册 2005-2-25


发表于 2005-3-3 13:2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真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yhwb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33816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05-3-3 13: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网管气蛋,删我帖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中庸

白衣伯爵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98
帖子 3726
编号 6419
注册 2004-4-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3-3 14: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太强了,无语中!研究得有点过分1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关内侯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26
帖子 12567
编号 31412
注册 2005-1-29


强!真专业~

不过演义中的武将武力真的很难分出高下来,因为老罗当初就没想过这么细的武力划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ajiawei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7
编号 33314
注册 2005-2-21


发表于 2005-3-7 00: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怎么把煮公的文章贴出来了?  看来好久不来,新人都不知道煮公曾经于此出没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到暴雨

历城侯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354
帖子 2643
编号 31833
注册 2005-2-3


发表于 2005-3-8 12: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终于知道了什么叫“着魔”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无双吕布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1
功绩 64
帖子 1513
编号 4695
注册 2004-1-23


这篇是完整版吗?结尾好象没完似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angchao_23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0
编号 7681
注册 2004-5-16


发表于 2005-3-9 14: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搂主好强,佩服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武力点评,也很强
怀疑你们是不是学数学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kmcmanama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4
编号 29068
注册 2004-12-29


发表于 2005-3-9 16:1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是啊,结果呢?最终排名列级总得整理一份出来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30 00:5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8073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