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陶心 于 2007-11-16 09:38 发表
教头又开一好文咯。期待更新ing。
确实,《荡寇志》开篇就在营造“盛极必衰”的气氛,当人们初看时感叹“这伙官军难对付”的时候,也许还未必想到,余万春是双管齐下,还有一条民团线。他让以云天彪为首的“官军线”和以陈希真为首、蒙阴人等为重要帮凶的“民团线”都先经历挫折,然后又把其复起振奋与奸臣失势扭结起来,两条线最终合并为雷系一体,这样可谓“大气”的情节架构,就艺术上的确有它的可看性。
在军事上,余万春对战略战术的描写也发挥了他的“特长”,可惜在细节处理上,余万春似乎更追求动作精彩而像楼上几位兄长所言,他出于某种目的而“必须”牺牲平衡性————他既要让官军赢,又不能让梁山好汉个人都太孱弱而丧失精彩性,所以必然会砸坏打斗的平衡性————有趣的是,客观效果上,屡次的多挑一又 “成全”了关胜、呼延灼、董平、秦明的“形象”,当然这要么是无心效果,要么即使是余万春有意为之,也是为了衬托“主流”人物的勇武(虽然杀之靠多人,但赢之则单人即可了)以及大势所趋。
而这样来设定,有些地方反而会影响他在军事战术描写上的精彩,因为人们看了后,会感到无论官军战术多高明、装备多强悍、个人多勇武,结果还是有胜之不武的嫌疑。当然,这也许不是余万春写作水平的问题,而是主题上的,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反梁山可是个不讨好的主题。
反梁山想写好也不难,八爪的那个贼三就处理得很好。这就只能说老俞的技巧有限,为了反而反,反的太直接、太不留余地。所以中心思想上就落了下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