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穰山战役的论战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8-24 15: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于穰山战役的论战

序:
今天刚填完的大坑。前段时间看见小说区也在讨论穰山,顺手也发过来给大家看看玩。

正文:

先简单说说南飞对穰山一战的认识,再逐条答复。

曹操经官渡、仓亭一战之后带着五、六万兵力,远道来战刘备(并无绝对兵力优势)。初战受挫之后,曹操后撤五十里,拉长刘备大营与根据地汝南的距离。一面休整,一面等待还击的时机。其间刘备由于一直没有猜透此举的目的而未采取任何防范。在侦查到龚都解粮的消息之后曹军两路出击,一路烧粮,一路乘虚夺城(多数将领在此)。刘备将这一行动误判断为曹操轻军偷袭其必救之地,欲待其动而袭击大本营,由此而使关张只带少量军队去救援(南飞以为总共不超过一万)。结果两路救援部队均被包围,救援彻底失败。南飞以为攻打汝南的“张辽军”在三万以上,夏侯渊及乐进、徐晃所部大约在一万至一万五,大营兵力不足一万五,此时刘备有局部兵力优势。刘备得到此战报之后大吃一惊,正准备全军撤退,但还是有些担忧曹军随后追袭。正在这个时候许褚上前搦战,遂使刘备相信此刻不能撤退,只能摸黑弃营。而曹军主力正从汝南赶回到预定埋伏地点,之后撤退中伏,刘备单骑逃命。此夜曹军伏击成功之后南飞以为继续搜捕的只有一直隶属于曹军主力,经历了汝南之战以及第一次伏击刘备战的张高两人。这个行动既有可能是曹操委派的,也有可能是二将争功的自主行为,理由是张郃落败之后完全没有得到如夏侯渊的援军。南飞以为两人在找不到刘备的情况下,并没有摸黑盲目搜索,而是选择一条穰山与汝南之间的险要路段设下埋伏(个人以为就在穰山附近),并派哨兵登高瞭望。第二天清晨探查到一支部队,两将认为抓到了刘备军。个人以为属于意外命中,因为刘辟和刘备会合纯属偶然,而数里之外的张高断不会放刘辟过去。注意到之后张郃军在与赵云战斗中的疲惫,刘备断定曹军已经非常疲惫,短时间内不会再派出搜索部队——即使有也不堪一击,于是占山险扎营,派关羽去寻回张飞。此后曹军大部队很可能尾随张飞部寻来,刘备亲率关长赵断后。

以上为在下对此战的最终认识,然后回答木木一个问题:在南飞眼中如此复杂的一场战斗罗贯中为何不将细节写明白,让大家一看即懂?首先,从全书来看,这是刘备得到徐庶、诸葛亮等谋臣之前的最后一个败仗。穰山一战开局很好,最后一败涂地,此战充分刻画出了刘备在决策上的问题:多谋寡断,得计而迟,也诠释了他为何戎马半生每况愈下: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单凭他的旧部抓不住机会。对于曹军来说,战略上这一战并不重要,而且此战的战术并不完全可取。张郃落败,高览战死跟连日奔战劳累有直接关系,多年以后张郃亦能在张飞手下挺过百余合,可见其人体力并不差。此战虚打旗帜、声东击西很漂亮,大军杀回穰山埋伏勉强可行,连夜搜捕则太过贪功。所谓“百里而趋利,必厥上将军”。演义对于高风险的战役不论成败,向来不肯多费笔墨详解战略布局,描写的重点往往在于环境凶险甚至脱险过程。举几个例子:
1、        白狼山之战。老罗自己添加的部分仅有曹操见路险思归,其余郭嘉分析、田畴引路、以及曹操事后奖励曹洪等人与《三国志》的记载基本上完全一样。白狼山一战与《三国志》唯一不同之处,是把张辽的豪言壮语改为遇敌心慌。历史上白狼山一役之后还有柳城攻拔战,其间周不疑献取城十策。这些素材老罗都没有用,反而刻意强调此战的凶险,其用心自明。
2、        二气周瑜。此计得逞实属侥幸,周瑜攻上岸之后关羽黄忠魏延三路伏兵不过几笔带过,仅仅说了一个大概,跟三气周公瑾的伏兵布置细致清晰形成鲜明对比。
3、        曹操险渡渭河。曹操之所以冒险渡河,最主要的目的是吸引西凉军的注意力,使徐晃顺利于河西下寨。河西立寨的消息一传到,腹背夹击之势成,西凉军立刻人心浮动败局已现。老曹连败反胜的战略意图演义中同样没有说明。
4、        邓艾偷度阴平。与白狼山相似,只有邓艾在给司马昭的信中阐述了此举的优势,与《三国志》所载完全一样。其余大段文字都在描写蜀中地势之艰险,最后更是通过诸葛遗言与空寨否定了这次冒险。
5、        穰山一战也是此例,结果已经说明优劣并存。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8-25 19:0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8-24 15: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一部分:有关穰山的若干问题

(一)        关于张辽的若干问题。
1、

QUOTE:
木木回复:亏南飞还是引用木木的“原话”。木木曾说过的原话如下:
1,张辽从降曹操开始,职位就比李典、乐进、于禁、徐晃、许褚高,唯一例外的,恰恰是张合。张合降曹时,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对比关羽,土山降曹时亦被封为偏将军,白马解围后才授予寿亭侯),而且书中特意强调操得张郃,待之甚厚。
2,除曹氏家族的几人外,其他武将的职位始终低于张辽(这里忽略了最初的张高)。张辽投降,曹操封为中郎将,并赐爵,而老资格的李典、乐进、许褚、于禁、徐晃还都是校尉都尉;张辽去世时官居前将军(和蜀之关羽的职位相同)、晋阳侯,其余诸将都低于张辽。
呵呵,请问南飞兄,木木什么时候说张辽“远高于”夏侯诸曹之外的曹操旧将了?如果木木曾经说过,南飞兄不妨指出;如果没有说过,还请南飞兄更正一下。

记不清楚了……更正口误。

2、

QUOTE:
木木回复:1,是南飞兄看错了罢,老曹“斩张辽”是表演吗?属于表演的是这一句——操掷剑,大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之士,故相戏之耳。”
曹操被张辽激怒而拔剑欲斩,如果不是刘备和关羽,张辽或许就人头落地了。在刘备挽住胳膊力劝、关羽跪于面前以性命相保的情形下,曹操才猛然醒悟。为了掩饰自己的一时冲动,曹操说了句“故相戏之耳”,并厚待张辽。因此文章特意在曹操的话后面加了小字注释:此是曹公奸雄处。
   2, 附原文:曹操剑下,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可容留。”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吾以性命保之。”操掷剑,大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之士,故相戏之耳。”(此是曹公奸雄处。)

当然是表演。木木引用不全,我们先看看全过程:操令押过张辽来。操指辽曰:“这人好面善。”辽曰:“我两个在濮阳那里相见,如何忘了?”操大笑曰:“你原来也记得!”辽曰:“只是可惜!”操曰:“可惜甚的?”辽曰:“只可惜火不大;若火大,烧杀你这国贼!”操大怒曰:“败将安敢辱吾!”拔剑在手,亲自来杀张辽。辽引颈待诛。曹操剑下一人攀住臂膊,一人跪于面前。……(后同)

张辽开口一句濮阳已经在揭曹操短了,曹操为何大笑?多年以后“濮阳逢吕布”这场败仗仍被张松讥笑,这屈指可数的几大败仗木木以为曹操还没反应得过来?老曹心里清楚。他既然知道张辽准备说什么,要被激怒此时已经怒了。然而曹操并没有挥剑杀他,反而继续问“可惜什么?”,这不是没事找事么?就是要张辽把话说明了。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张辽本来没得罪老曹(作战时各为其主不卖力才有问题),现在得罪了;老曹本来要杀张辽,现在反而听从劝解重用了他。显得老曹从善如流,爱惜人才,宽宏大量,最重要的是霸气十足,使张辽折服。要是没有这些,老曹咋样表现自己呢?张辽死不投降就只能如高顺一般推出去砍了。这才叫“奸雄”。倘若只是单纯的耍一小滑头掩饰情绪失常,奸虽奸了,雄在哪里?

3、

QUOTE:
木木回复:如果真像南飞所说,“斩张辽”是老曹即兴表演,恐怕侯成和宋宪会这样想:张辽一句话就让老曹差点宰了,我等在西寨险些把老曹乱箭穿身,在濮阳险些把老曹烧了个半身不遂,老曹看来一直挂在心上啊。我们没有刘备关羽这样的关系户,以后的日子该怎么办?
臧霸和张辽齐名,降后也不过是个琅琊相,宋魏等将的职位更没有提起。厚待的只是张辽一人,得到这种待遇根本原因是曹操认可他,(也可能和刘备关羽的力保有关)。

首先,张辽当时没有投降,而侯成宋宪已经投降,立场就不一样。其次,木木尽管可以假设种种猜疑心理。但原文是:“霸闻吕布已死,张辽投降,遂引本部军数百人来降操。”张辽投降的效果很明显。而白门楼之后的第一战,老曹就让宋宪先发,宋宪是“欣然领诺”,可没有想什么记恨不记恨。如果结果不是宋宪被砍而是相反,那曹军帐下岂不多了个许褚第二?

QUOTE:
木木回复:我从来没有回避啊,南飞从没有问而已。曾经的帖子里说过,如果张辽带有副将,那就是于禁李典。

攻拔汝南后面再议。

QUOTE:
木木回复:1,请南飞注意,陆逊统领江东六郡和荆襄全部军马,属于年纪轻轻一步登天,当然手下不服;诸葛出山时,关张也同样不服。张辽不过带一两员副将袭击汝南,军权岂能和孙陆相提并论?即便诸葛和陆逊初掌大权,又何曾误事?一句“违令者斩”,无论关羽张飞韩当周泰还不一样按令而行?
2,张辽初降得到厚待,此时曹操诸将不服尚可容忍,但骧山之战是三年后的事情,三年中大小战役打了多少,南飞不是不知道,骧山有何理由说张辽资历尚浅?白狼山曹操以麾授辽也没有引得诸将不服,袭击汝南又何足挂齿?
3,列举几个事实:1),从张辽投降到官渡之战,不到两年时间,书中张辽和其他将领被一起的次数有十三次,其中十次张辽都是排在首位。2),汝南关羽大战夏侯,张辽直呼暮钗?霸?谩保?馐瞧渌?芙?永疵挥泄?摹?),张辽等与操曰:“袁绍屯粮之所,安得无准备?丞相未可轻信,恐中许攸之计耳。”张辽后面加了个“等”,硬生生把其他众将省略。何故?众将的代表。我只见过夏侯惇引众人禀曰“...”.曹洪等曰“....”夏侯渊等迎接操入寨说“....”,其他将领后面从来没有这样加过“等”。4),夏侯惇、张辽入,禀曰:“如不下辽东,可回许都。恐刘表生心。”这里夏侯和张辽在曹将中的地位很明显。
4,上面的例子足以证明张辽在曹营中的地位,张辽虽然没有资格节制夏侯诸曹以及张高,但绝对有资格节制李乐徐许于。骧山之战南飞质疑张辽的资历说不通。

1、        假设张辽征汝南。正因为张辽不过带一两员副将袭击汝南,所以他对属下的约束能力也不能与诸葛陆逊相提并论,不可能说什么“违令者斩”。逍遥津之战前,李典跟张辽闹别扭他不险些一人出去迎敌么?属下不服有没有关系?再举一个进攻的例子,诸葛亮四出岐山的时候,陈式魏延定要出击,邓芝阻止不了(虽然他不算陈魏两人的直接领导),误事没有?
2、        从罗本来看,白狼山曹操之所以“以麾授辽”,我看很大程度上激励面对乌丸大军慌张的张辽。曹操观察形势之后对张辽说:“虏兵不整,便可击之。”从上文张辽谎报军情来看,分明就是鼓励:他们兵虽多,但没啥战斗力;把我的麾旄拿着,只管放心打。
3、        赞同。无可否认曹操对张辽的亲信,但细数张辽投降之后到穰山一战期间的表现:说关羽,止夏侯,被文丑射翻马,平张郃,斩蒋奇。确实很活跃,但总体上来说只有斩蒋奇算是突出功绩,至于是怎么斩得想必不用南飞再说。(说关羽虽然成功,但包票打失败了)
4、        综上所述,迄至白狼登战役来看,张辽还不够成熟。汝南一役由他指挥这种说法,令人生疑。

QUOTE:
木木回复:葭萌关与天荡山之战,副将严颜的职位就高于主将黄忠,不过当时黄忠是故意点了一位年龄更大的老将。

没得说。

(二)        关平和周仓的副将问题

QUOTE:
一,首先说关平和周仓是否副将。
1,周仓。周仓投靠关羽时说过,“仓愿为马前一小卒,早晚执鞭坠镫,死亦甘心!”“某当步行跟将军,虽千里万里,亦不辞也。”自从跟随关羽,周仓就从不带兵;除力擒庞德和困守麦城两次外,几乎寸步不离关羽;他只是关羽的亲随,而非统军的将领。
2,关平。骧山之时,关平19岁,初次作战的他应该还不属于副将,只是作为关羽义子跟在身边。七年后火烧博望,关平第一次带军:关平刘封领了五百人马。取西川时,关平才真正开始独当一面,时年29岁。
3,长板坡大战前关羽带着五百人马先走,并没有提到关周二将,难道说他二人没有跟着关羽一起走吗?显然不是,否则,长板一战,关周何以销声匿迹?计取樊城,火烧新野,三气周瑜,都没有对关平和周仓做介绍,但木木认为关周跟随在关羽身边更合理。
4,骧山之战的周仓关平岂能和夏侯渊李典乐进等相提并论。

1、        周仓虽然没有领兵作战的描写,但从破张郃、力擒庞德、死守麦城这三战足以说明此人平时还是有带兵的,否则日久生疏不可能临阵磨枪赶鸭子上架。关庞大战之际,庞德射中关羽之后只写到关平救回而无一字提及周仓接应,随后老关被曹仁乱箭射落马也只见关平救父归寨,若是亲随岂非失职?木木说他只是关羽亲随,理由不充分。南飞以为周仓日后的角色相当于护军。
2、        马超初阵时年仅十七,关平19岁作为关羽部将领兵,恐怕没有什么说不过去。关周二人有没有领兵这个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关羽带了多少兵去救汝南。刘备上次领五万大军破袁术之后再战刘岱王忠五万兵马,派关张分别前去试探性进攻都是三千人马。此战刘备已经意识到曹军将袭根本,在统有数万军马的情况下,关羽部应该不会低于三千。
3,个人以为从关羽后来的战斗记录来看,云长比较喜欢带五百军马打头阵。因此在关羽部超过五百之后,关平很有可能带一部众为副。

4、夏侯渊自领一军是主帅,乐进属于增援部队也具有独立性,关周当时顶多属于马忠一类,当然不能相提并论。

QUOTE:
木木回复:南飞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的主张完全正确,但对于副将兵力的认识值得商榷。我曾经举过夜袭乌巢的例子,曹操带着张辽、许褚、徐晃、于禁和居中的诸将,但也不过五千人。三国中的兵力分布不是那么简单,有时两将有数千人马,有时一将就有上万人马。官渡张辽、许褚、徐晃、于禁四将只带着一千人,进荆州时两将就带着十万人;颜良作为先锋有十万人,同样是先锋,魏延只带着五百人。战长沙,关羽的本部人马只有五百;定军山,黄忠的本部人马有三千。很多次写明有主将和副将,但总兵力也不过三五千人马。
总之,骧山之战中,南飞以关羽带着“周仓关平两员副将”来证明关羽的兵力,我认为是站不住脚的。
四,另外问一个试探性的问题。南飞始终认为袭击汝南的是大部队,在南飞的假设中关羽人马有一万人,那么,按南飞兄的分析,袭击汝南的曹军有多少人?

同意,“副将论”确实没有充足的说服力。现在也不敢妄言关羽部有一万人马,南飞估计在三千以上,五千以下。但是南飞依然坚持袭击汝南的是曹军大部队,当在三万以上。

(三)        认出刘备问题

QUOTE:
一,木木给南飞举的几个没有小兵助声的例子。
1,为首者乃燕人张益德也,横矛立马,大叫:“操贼下马受缚!”2,大叫曰:“吾在此等候多时!”当头一员大将,手执青龙刀,坐下赤兔马...3,曹操大喝:“吾等逆贼多时,休教走脱!”两山伏兵皆起,来捉杨奉....4,当先一马乃蒲州人也,姓关,名羽,字云长,领五百校刀手,大叫:“反贼!还不受死!待逃何方?”袁术慌逃而走5,转过前面山脚,一彪军马拦住去路。当先两员大将,厉声高叫曰:“刘备早早下马受缚!吾奉周都督将令,守候多时!”



QUOTE:
木木回复:亏南飞敢说我的例子都是“当事人打了照面”,还请南飞对照这几段原文仔细看看。篇幅问题,我只说第5条。
1,见原文:....当先两员大将,厉声高叫曰:“刘备早早下马受缚!吾奉周都督将令,守候多时!”....忙勒回马问赵云曰:“前有拦截之兵,后有追赶之兵:前后无路,如之奈何?”
解释:这里刘备还不知道拦路的是谁呢,谈何照面!
2,再见原文:...原来周瑜恐玄德走脱....又使徐盛、丁奉引三千军马,于冲要之处等候扎营在此,时常令人登高遥望,料得玄德若投旱路,必经此道而过。当日徐盛、丁奉将军马摆成阵势,忽然了高军报说:前面尘起,必是玄德。”二将马上抚掌大笑曰:“周都督神机妙算,果然应口!”各绰兵器,立于阵前。
解释:虽然当事人没有照面,但徐盛、丁奉却知道来得必定是刘备。
3,其他几个例子也同样如此。我所举例子共同点是:喊话的一方都是“预先”埋伏于此,被喊方都是“预定”的捉拿目标。

同意以上五例的共同点是:喊话的一方都是“预先”埋伏于此,被喊方都是“预定”的捉拿目标。不过南飞以为还有一个以上五例还有一个共同点:埋伏地点都不是该将领自己选定,而是预先商议好的。然而并不能说明本战张郃高览例正是此类。

首先刘备逃亡一夜,张高二人并没有捉到,却在刘辟与之汇合之后才进入埋伏圈;可以说,如果刘备没有和他们汇合(此事完全事出偶然,没有任何迹象与战例可以佐证),那么张高二人捕捉到的必然是刘辟部队,这是不是张高二人埋伏的目的?其次,张高埋伏位置与其他部队相隔太远,战败之后没有如夏侯渊一样得到增援。刘备甚至有时间搜寻关张、聚拢败军。如为战前预定埋伏则不合情理。

QUOTE:
木木回复:1,南飞为了维持自己的观点,不惜数度改口。最初,南飞兄说:连续劝降的只此一例;于是,木木给南飞举例关羽同样也曾遇到连续劝降。接着,南飞兄又说:大叫刘备下马受降的是张郃本人——而没有小兵助声,这和前面伏军大呼:休教走了刘备!丞相在此专等!恰成对比;于是,木木就给南飞举了上面5个同样没有小兵助声,但同样是提前埋伏的的例子。现在,南飞又改口了,说:他们俩并不是打一开始就来捉刘备的,所以小兵认不认识刘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没有使用“劝降攻势”这种战术;现在,木木请南飞解释“劝降攻势”这种战术的定义,同时也请南飞指出我举的5个例子里,哪一个没有使用你所说的“劝降攻势”这种战术。
  另外,木木也请南飞举一个“一枝军队突然出现并大喊XXX受降(或受死),但他们并不是打一开始就来捉XXX的,而是追击另一枝军队到此”的例子,只一个就可以。如果举不出,那么退一步,请南飞举一个“一枝军队突然出现并大喊XXX受降(或受死),但他们并非早早埋伏在此”的例子。如果这样的例子南飞仍然举不出,又有何理由支持自己“张高二将尾追刘辟而来”以及“他们俩并不是打一开始就来捉刘备的”这两个观点呢?三国中,木木找到十多处这样的战例,几乎都是提前埋伏。只有一处例外,但并不是南飞假设的那种。

尾追说有漏洞,放弃。下文均如此处理。

QUOTE:
木木回复:南飞又把毛本混进来了。见罗本原文:“...捱到天明,侧首一彪军撞出。玄德大惊,乃刘辟败军千余骑(注意,是“刘辟败军千余骑”,不是“刘辟引败军千余骑”),护送玄德老小皆到。刘辟引孙乾、简雍、糜芳亦至....”千余骑和玄德老小在前,刘辟、孙乾、简雍、糜芳等在后。由此看来,南飞兄所说“刘备引军在前”的观点应该不成立。
  这里再谈两句,如果真有追兵,孙乾、简雍、糜芳怎么能走在队伍的后面,难道他们断后抵挡追兵不成?南飞兄不会认为孙乾、简雍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能够抵挡如狼似虎的张郃高览吧!

刘辟败军固然不一定能排出整齐队形,但必然要以一定队形行军;如果全无章法只管争先逃命,在一夜半天的奔逃中根本不可能还有一千人的部队,将怯则军更怯。以曹操治军之能,华容道后尚且只剩27骑相随,就是明证。而在逃退中保持队形,将领必然要当先引军开路。

穰山之伏,刘备遇张郃则“方欲退”,拔剑则刘辟出阵单挑,如二气周瑜例只有五百余兵马尚有“忙慌勒回马”之辞,然而此处没有,只能说明刘备就在前头。二气周瑜例还有这样一个细节:“玄德看了,急来车前”。显然孙夫人既不在一军前头,也不在后头,而是在中间。穰山之战刘备家眷和众文官位置应该与之相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8-24 15: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        刘备逃跑问题

QUOTE:
木木回复:
1,刘备逃亡路线。三国中预测到单骑逃命路线的情况还少吗?南飞何以如此健忘?周瑜泾县擒太史,魏延雒城擒泠苞,姜维铁笼山刺徐质、斜谷赚费耀,诸葛盘蛇谷擒孟获、天水困姜维...,哪一次不是单骑逃命被伏兵或擒或杀的?木木举出这些例子,南飞还有何疑问?还要质疑曹操的军事能力吗?
2,南飞举张郃瓦口关逃命一例,这和骧山刘备没有对比性。在瓦口关张郃是弃了马,上了山,因此才逃脱;邓艾、孙礼、郭淮也都曾靠此金蝉脱壳。骧山之战,请问刘备弃过马还是上过山?虽然是孤身逃命,但刘备一直在马上,一直在山间,一直走的是“路”。真要象张郃、邓艾、孙礼、郭淮这样弃马爬山逃命,那赵云、刘辟、关羽还能碰得上他们的主公?真要爬山而逃,岂不是只有神仙才能预测到他的逃亡路线?
3,不过,三国确实有这样的“神仙”,任你董荼那、阿会喃、孟获翻山越岭弃马逃生,也一样被张嶷、张翼和魏延捉拿归案。
4,埋伏军队的关键问题是熟悉地形。孙策尚且被许贡的三个家客算计,刘备中埋伏何足为奇,南飞居然如此蔑视曹操的军事能力。
5,虽然木木举出这些例子,但还是要说,即便智如诸葛亮,也不会预测到敌人逃亡到此处究竟是孤身一人还是带着几个亲信,否则,他可真是神仙了。

这个问题要和木木好好掐一把。
1、        先一个个分析木木所举的例子。
(1)        泾县擒太史慈。从原文可知,周瑜不是算到了太史慈的逃跑路线,而是在泾县所有退路上都埋伏了部队。另外,原文名言三面攻城的时候太史慈还能“引兵忽冲”,后面太史慈一见城头火起立马开溜;并没有发生战斗,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说明太史慈现在是单人匹马。而且周瑜原计划是在离城二十五里处设伏,结果光孙策后军就赶了三十里,太史慈最终跑出五十里才中伏兵。可见伏兵探知埋伏对象的动向并作了相应调整,这完全可以做到,不需要靠神算算出精确的埋伏地点。  Ps: 附原文:瑜令三面攻县,只留东门放走;离县三条路,各伏其军,离城二十五里,太史慈到那里,人困马乏,必然捉也。原来太史慈所招太半是山越之民,不在县内,闻孙策忽至,措手不及。兵已三面困县,太史慈引兵忽冲,乱箭射回。当夜陈武首先短衣上城放火。太史慈见城上火起,急上马投东门走。背后孙策自引军马来赶。太史慈正往东门路上走,后军赶至三十里不赶。太史慈走五十里,人困马乏,芦苇之中,喊声忽起。慈急待走,两下里绊马索齐来,将马绊翻了,生擒慈解上大寨。
(2)        魏延劫寨擒泠苞。魏延这次埋伏只能成功说运气好,事前全无预谋是“等了个正着”。而且前文有言泠苞引败兵来投右寨,可见手下是有兵的。同样没打响战斗就从山辟小径逃往雒城了,也不能说明他是单骑逃命。   Ps:附原文:泠苞不入寨,弃了左寨,却引败军来投右寨。见营中旗帜全别,泠苞大惊,兜住马,回头看时,当头一员大将,金甲锦袍,乃是刘玄德。左边刘封,右边关平。三路背后接应,乘势夺了邓贤寨子。泠苞两头无路,取山僻小径,要回雒城。行不到十里,两边路狭,伏兵俱起,搭钩齐举,把泠苞活捉了。原来却是魏延自知其犯罪,无可解释,收拾后军,令蜀兵引路,伏在这里,等个正着,用索缚了泠苞,解投玄德寨来。
(3)        姜维铁笼山刺徐质。这一仗要特别一点,徐質虽然“隻身而走”,但却是“正奔走之間”就遇上姜维。南飞以为,他只能说是冲破了第一层包围,还没有冲破第二层就挂了,还没跑出包围圈。相似的例子可以对比赵云长坂坡吓退张郃又对上马延、张铠、焦触、张南四将,杀透重围之后还有锺缙、锺绅两兄弟。难道二钟是埋伏赵云的吗?子龙汉水救黄忠从外面杀进重围,先斩慕容烈,再逼退张郃徐晃正好可以证明不是。
(4)        斜谷赚费耀。这个战例可以说跟预测逃命路线都没有多少干系。追进谷来口子一塞就成死口袋了,还有啥逃跑路线可言?
(5)        诸葛亮盘蛇谷捉孟获。这一战诸葛亮和马岱倒是准确出现在孟获逃生路线上,只可惜孟获本来就是被乔装成蛮兵的蜀军骗上门来自投罗网的。这瓮中捉鳖的事早已预定好了,诸葛亮甚至没离开过盘蛇谷。与第三例相似,孟获还没跑出包围圈就被抓了。
(6)        最后来谈天水困姜维。这个战例确实是预测了单骑逃命路线,但姜维之所以被诸葛亮堵住,关键在于孔明事先用了反间计搞得他有家难回,只能远走长安。而这一点对于刘备穰山之战却是不存在的。
(7)        综上所述演义中并没有所谓的“神仙”,山区路少,整队人马的逃跑路线可以算出,单骑逃命无法算出。南飞所谓的“单骑逃命”专指:预估形势,不战先逃。一旦交上兵,那就叫拼命杀出一条血路,纵观演义只有赵云一人做到过。曹操和刘备这俩单骑逃命的行家精于此道,包括司马懿都成功搞过单骑逃命。要赶上单骑逃命只能是单骑追击。这种场面在演义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马超追曹操,一次是廖华追司马懿(比较有意思的是一个把枪扎到树上,一个把刀砍到树上因此而逃脱)。在演义中一旦逃出包围圈,要准确预测单骑逃命的路线非常困难,只能当道设伏碰运气。

(五)穰山战例问题

QUOTE:
木木回复:1,木木原话:“三国中类似骧山之战的例子不在少数,实在没有必要一一列举。”木木是告诉南飞,书中和骧山之战描写手法及战斗部署相似的战例很多,通过这些战例来判断骧山之战才更有说服力。分析当前需要讨论的战例,应该找和它描写手法相近甚至相同的战例(我给南飞举了几个例子,其中的很多话甚至可以用雷同来形容,但南飞并没有做表态)。如果先下定义再找理由,那就陷入一个误区了。
2,骧山之战属于“主力围攻主要目标,分军追击次要目标”,这是南飞兄你的观点,木木从不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又谈什么举类似的例子?
木木所说很多,是指“一方预测到敌人的逃亡路线,于是在不同的地点同步实施好几个埋伏方案”的战例。
3,南飞既然找不出,其实已经从侧面证明南飞的观点其实是不成立的,木木提醒南飞,如果真象南飞所说,此战属于“主力围攻主要目标,分军追击次要目标”而且只此一例,那么罗贯中没有理由不做详细说明。三国中所有精彩的战斗,书中都有较详细的说明。

1、        南飞已经在第(四)部分对木木所列举的战例进行一一分析,在下以为只有魏延例可能与之属于同一类,其余各例均与之不同。
2、        如按照魏延例来看,张高二人很可能是根据所探察到刘辟军的动向来设置埋伏,但误以为这就是刘备军。
3、        至于二人选此设伏是因地制宜还是曹操预令,南飞还是坚持前者。木木说“演义中所有精彩的战斗,书中都有较详细的说明”,对于孤例“罗贯中没有理由不做详细说明。”诚然演义中大多数战斗都有细致入微的描写,但并不等于面面俱到所有角落都要写尽。演义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最忌讳的就是重复,所以演义中每个战例都是孤例,没有完全相同的,只存在有相似之处的战例。演义不是军事教材,没有任何一场战斗是孤立的,每一战斗都是为了情节需要、人物刻画以及其他目的有意创作的。举个例子火烧上方谷,文中事前事后都没有充足的证据可以说明是诸葛亮授意马岱顺带烧死魏延,虽然整个军事行动布局很详尽,但这一个细节就是没有交待。本次我们要讨论也是这样的细节问题而不是整个战役。诚然演义是写给人看,但不可能要求每个读者都能全部理解。曲高则和寡,如果人人都能充分理解只能说演义是一本没有内涵的庸俗之作。神妙的描写只有靠读者体察意会,而不能平铺直叙自弹自唱。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众人对艺术形象的理解是分不同层次的。正如烧死魏延是马岱所为还是诸葛亮诿过,读者心中自有分晓。

顺便说一下,诸葛亮六出祁山寸土未得,却每一战刻画都相当精微;而曹操统一中原的若干重大胜利,却往往不提各分队部署。前后反差何其大~!请问木木,是不是描写越详尽的战例就是经典战例?

(六 )相关回复

QUOTE:
一,木木回复:1,请问南飞,“汝南已失会影响老关军队的战斗力”,是说关羽惊慌失当吗?我连关羽手下的将士惊慌失当都没有说过,何况说关羽。这样的帽子不能乱扣啊!这已是第二次了。我只是说军队的战斗力会受到影响,不论大小。2,南飞自己难道不知道张辽和关羽的战例吗?还有吕布曾击溃关羽和刘备的两支军队,注意,吕布的攻击方向是刘备,关羽被谁击败?不知道,反正不是吕布、张辽、高顺。再请南飞注意我的原文:最初关羽统军能力表现并不出色,击溃他未必是件难事。我是带有疑问的口吻,我可没说“关羽统军能力很菜,击溃他是很容易的事。”
二,战退徐晃许褚也拿出来了。请问南飞徐晃许褚败了溜了还是跑了?单条战例是否有效还在疑问中,能证明他的统军能力?
三,紧接着救出被“乐进、徐晃拦住”的张飞又是谁?
木木回复:南飞认为这能说明关羽的统军能力高于张飞还是高于乐进、徐晃?

一、
1、        只能请木木详细说明一下你所谓的“战斗力受影响”到底是指哪方面?是士气受影响,军心受影响,还是关羽本人受影响?影响战斗力的原因是什么?
2、        看来木木是把那一战拦截刘备一半军的成果全部算在张辽头上了。那么南飞请问,首先,刘备虚开西门搦战有多少兵马?其次,张飞杀退宋宪、魏续二将的过程中军队有没有减员,是不是刘备全军就这么一下子都冲出包围圈了?第三,关羽拦住张辽之后,吕布自己也追上来了,是不是要关羽死战?ps附原文:当夜三更,乘着月明,虚开西门搦战,却出北门而走。张飞在前,正遇宋宪、魏续。飞杀退二将,得出。布军后面张辽赶来,关公敌住。沛县有万余军,只引一半出来。吕布见玄德去了,也不来赶,自回徐州,便令高顺守小沛。

再说吕布击溃刘备关羽两支一战。演义中背后受敌必败,以吕布之能击溃也就不奇怪了。从演义描写来看,吕布先正面攻打关羽寨,然后分军背后偷袭(也许这是同步的),而刘备本就分散,两寨皆溃兵败如山倒,是不是吕布击溃书中并无定论。Ps附原文:张辽、高顺引兵击张飞寨,布自击关公寨,各出迎战,玄德分兵两路救应。吕布引军背后杀来,关公两路军马尽皆溃散,玄德引十数骑回沛城。

二、        关于这个战例南飞有专题讨论,在下不介意重开论题。
三、        嘿,考虑到关羽是后来解围确实不能说明他的统军能力有多强。不过统军能力就跟武力一样,一般来说年轻的时候比年老之后强。南飞固然找不出老关强悍的直接证据,但就目前来说也没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他不强。如此则可以按常理推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8-24 15: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答木木反驳南飞而提出的二十问之续篇

QUOTE:
(一)木木第一问
木木问(1):探马的消息一般都比较准确,何以流星马始终在说“张辽(毛本为夏侯惇)引军抄背后,径取汝南”、“张辽(毛本为夏侯惇)打破汝南,刘辟弃城而走”,只字未提张高?
南飞答:呵呵,探马准确没错,但是还有另一个特征是简洁。曹军进攻的具体情况不是探马的责任。
----------------------------------------------------------------------------------
木木回复:南飞此言差矣。
一,探马的特征是简洁吗?那这些探马真该下岗了。如果南飞兄作为领导,是希望探马的报告更简洁还是更详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知道一些皮毛的消息,连敌人的具体情况都摸不准,还打什么仗?南飞看看别人的探马,报信是否简洁:
1,忽报:“刘备在汝南得刘辟、龚都数万之众。听知丞相尽提军马河北出征,见今令刘辟守汝南,刘备乘虚引军来攻许昌也。”
2,忽流星马报道:“张济自关中引兵攻南阳,为流矢所中而死。济兄之子张绣自领残党,用贾诩为谋士,结连刘表,屯兵宛城,商议欲兴兵犯许都夺驾。”
3,回报绍卧病在床,袁尚、审配紧守城池,袁谭、袁熙、高干皆回本州。
4,回报曰:“今张勋一军从大路上径取徐州,桥蕤一军取小沛,陈纪一军取沂都,雷薄一军取琅琊,陈兰一军取碣石,韩暹一军取下邳,杨奉一军取浚山。七路军马,日行五十里,于路劫掠将来。
5,宠曰:“瓒与绍战不利,退守冀州,筑城为圈,圈上建楼,可高十丈,名曰易京楼,积谷三十万以自守。战士出入不息,或有被袁绍围者,众将请救之。瓒曰:‘若救一人,后之战者,只指望人救,不肯死战。’因此袁绍兵来,多有降者。瓒势孤,求于张燕,暗约举火为号,内应外合。正ハ率椋?钊ト吮辉?芮苤??蠢闯峭夥呕稹h蹲猿稣剑???钠穑??碚燮涮?搿M耸爻侵校?辉?艽┑兀?比腓端?又?ハ拢?呕鹞?拧h段拮呗罚?壬逼拮樱?缓笞早耍?毂灰换鸱僦?!包/DIV>
如果骧山之战真象南飞兄假设的那样复杂,那上面这些探马和刘备的探马两厢对比,真是天壤之别。
二,即便按照南飞的分析,那刘备手下的探马消息准确吗?
1,明知袭击汝南的是敌人的大部队,却不说明,导致关羽张飞羊入虎口;2,只认识资力尚浅的张辽(或夏侯),不认识名动江湖的张高;3,敌人的老大跑到自己的大本营,却毫不知情;4,打下汝南的是先锋张郃高览,却说成张辽(夏侯);5,刘辟被曹军穷追猛赶,却说刘辟弃城而走。可叹刘备,直到白帝病死,都以为攻下汝南的是张辽,这些探马真是罪莫大焉。

一、        首先说明一下,虽然现在南飞无十足把握说明张高参与汝南之袭,但在下依然坚持曹军并非仅张辽一将统率。然后再讨论探马问题。在这里南飞必须将探马分为两类:一类是两军交战之际派出探查敌情,需要立即返回的哨探——因此而简要;另一类是长期在外打探情报的谍报人员。显然木木所举五例都属于第二类,而穰山一战则是第一类。尤其是第五例还出现了满宠。满宠加入曹军之初就位居从军司马,在此例之前更是官居许都令。此等人物曹操专程派他去“河北采访民物”,收集的情报当然具体而微。由此可见,第二类谍报人员基本上都属于长期潜伏敌后,有敌情时飞马返回,这显然是临阵打探消息的探马所不能比拟的。关于第一类南飞也列举几个例子以供参考:
1、        许褚差数十骑先行探听,望见坡前人马摆开,拨马回报,言说前面依山傍岭一簇人马,尽打青红旗号,不知多少。
2、        孔明正在营中忧闷,忽报东边救兵到了,旗上书“魏先锋大将王双”。
3、        二人正言间,忽哨马报来,说:“阴平已被王平打破了,武都已被姜维打破了,前离蜀兵不远。”礼曰:“蜀兵既已打破了城池,如何陈兵于外?必有诈也。不如速退。”郭淮从之。欲传令教军退时,忽然一声炮响,山背后闪出一彪军马来,旗上大书“汉丞相诸葛亮”。中央—辆四轮车,孔明端坐于上,左有关兴右有张苞。
4、        遂令夏侯霸暗引轻骑,望五丈原山僻哨探消息去了。……却说夏侯霸引兵到五丈原看时,不见一人,遂回报司马懿。懿问虚实,霸曰:“川兵车仗尽已去了。只有姜维断后。魏延寨中并无一人,远远望见投山僻小路去了。其余诸寨人马尽皆退去。”

探马仓促之间怎么可能将敌方虚实弄得一清二楚?详细固然好,但也要有条件。即便如夏侯霸这种将领亲自去哨探,也只能对敌情做一番描述,情报质量与木木所举五例也不能比,更阻止不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实现。事实上第二例说的已经很清楚了,探马侦查敌情的时候就是靠旗帜识别。只要打的不是自己的旗号,敌方就很难搞清楚事实真相。

QUOTE:
                  (二)木木第二问:
木木问(2):如果张高参加袭击汝南,何以刘辟也反复强调“张辽(毛本为夏侯惇)军至,势不可当”、“辽兵赶来,幸得云长背后当住,”,再次只字未提张高?

南飞答:第一、没有必要,这样写后面还有啥悬念?演义首先是小说,这一点木木忽略了。
----------------------------------------------------------------------------------
木木回复:一,明明张高的军队在后面全速追击,明明自己在全速逃命,刘辟、孙乾等却一致对刘备守口如瓶,请问南飞,这究竟是罗贯中给读者制造悬念还是刘辟孙乾给他们的主公刘备制造悬念?
二,演义首先是小说,这一点同样请南飞兄不要忽略。
探马情报主次不分,敌人假借别人旗号,替补始终耀武扬威,主力犹抱琵琶隐瞒身份,重要人物神龙见首不见尾,主力围攻主要目标分军追击次要目标,逃亡者和追兵20个小时的且战且退,属下对主公隐瞒追兵的重要事实,追击者突然又玩起了埋伏....这么机智的天才将领,这么精彩的战斗,这么完美的部署,简直堪比火烧赤壁,然而罗贯中却惜墨如金,没有一字一句的介绍,任凭读者绞尽脑汁依旧迷惑重重。老罗不会是想让自己的作品成为天书吧!
南飞答:第二、木木可记得这段话:“只见山头上红旗磨动,背后一军从山坞内拥出,乃高览也。”高览并没有打出自己的旗号,只是一红旗而已。阿鸯哥哥论述过,穰山之战是以刘备视角叙述的;所以此处刘备认得高览,而流星马认不出很正常。
-----------------------------------------------------------------------------------
木木回复:一,“山头上红旗磨动”和“一声鼓响”都是一种信号,南飞不会连这都不知道吧。
二,山头上红旗磨动就代表高览只带着一面红旗,而没有带自己的认旗?照南飞兄的意思,红旗肯定不是认旗了;可是南飞兄,我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书中好多次出现的红旗就是某个将领的认旗。换句话,很多时候,红旗=认旗。三,南飞别忘了张合的军队还带着一面大鼓。战鼓属于辎重,这飞兄是知道的,那么请问,连续20个小时全速追击,带着战鼓的战车怎么能跟的上?全速追击的张高又怎么会带着追击时不仅用不着而且会添累赘的红旗和战鼓呢?
三,穰山之战是以刘备视角叙述的吗?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请看下面的例子:
1,...云乃拍马挺抢,杀出墙外,拦路者乃曹洪手下副将晏明也,持三尖两刃刀来迎。此处是以赵云的视角来写,赵云难道认识晏明?2,..姜维引三千人马至冀城,前面一军摆开,为首蜀将,乃魏延也。此处是以姜维的视角来写,姜维难道认识魏延(这个倒是有一定的可能性)?3,姜维夺得粮车,欲要入城,忽然一彪军拦住,为首将乃张翼也。此处还是以姜维的视角来写,姜维难道又认识张翼?4,伦(郑伦)方转过山角,忽然一声炮响,鼓角喧天,伏兵杀出,为首大将乃廖化也。此处是以郑伦的视角来写,郑伦难道认识廖化?
四,南飞言,刘备认得高览,而流星马认不出很正常;可是流星马认得出资力尚浅的张辽,却认不出名震河北的张高二将,南飞认为这也正常吗?

如前略。说明:第三、第四问皆由“尾追说”衍生,从略。

QUOTE:
(五)木木第五问
木木问(5):从白门楼投降到赤壁之战结束,曹操几乎每仗都带着张辽或许楮,为何此次没有用张许两人?
南飞答:呵呵呵,正因为刘备也知道老曹这个习惯,才会中了老曹声东击西之计啊~~“许褚在,则曹操在”嘛。
-----------------------------------------------------------------------------------
木木回复:请南飞注意逻辑关系——许褚搦战时,关羽和张飞都已经被包围了。谈何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是一个战术概称,关键在于迷惑敌人,谁规定非“先声东,后击西”不可?

QUOTE:
           (六)木木第六问
木木问(6):曹操或许借别人旗号来掩人耳目,张高有什么必要打着别人的旗号?

南飞答:呵呵,老曹主力按过去,怎么可能才他一个人?如果都是重量级的,岂不是暴露了战略意图而被刘备察觉?呵呵,瞒过刘备这个问题也是木木一直没有回答的。
---------------------------------------------------------------------------------
木木回复:
一,南飞的回答我理解不了,还请南飞说的更清楚更详细些,否则木木无法回复。
二,三国中有别人假借某人旗号的战例,木木知道有5个。这5个战例都是既经典又精彩。每个战例的作战过程,文章中都做了较详细的描述。而且每次假借别人的旗号,罗贯中都要明确写出来。如果骧山真的是曹操假借别人的旗号袭击汝南,很有必要做提示和说明。
假借别人旗号的例子。1,刘岱王忠假借曹操的旗号,迷惑刘备。2,魏延的部将打着魏延的旗号,迷惑王双。3,徐商吕建打着徐晃的旗号,迷惑关平。4,邓芝打着赵云的旗号,迷惑郭淮万政苏颙。5,诸葛瞻诸葛尚打着诸葛亮的旗号。
以上的例子,都是小人物打着大人物的旗号,从而迷惑敌人。南飞既然认为曹操打着张辽或夏侯的旗号,请问,曹操的目的是什么?迷惑刘辟还是迷惑刘备?如果是迷惑刘辟,曹军势不可当,还用曹操出马?如果是迷惑刘备,曹操在不在根本没有关系,听到汝南被袭,刘备的心思全都跑在汝南了,还顾的上管骧山大营?

一、        曹操派出张辽夏侯渊军目的在于迷惑刘备,使其误以为只是轻军偷袭。刘备的判断正是如此:“云长所料是也。此间滞住吾兵,必使张辽取吾家基业矣。可宜速救老小。”为什么刘备要说“此间滞住吾兵”呢?由于这两支部队是攻其必救,而双方大营又很近,如果刘备亲自大军救援,就有被曹军三路夹击包饺子的危险——张辽夏侯渊完全有可能是佯攻。基于这种判断,关羽带去救援的兵力必不很多,所以刘备在得知关羽救援失败且均被包围的消息后才会大惊,难道刘备还不清楚张辽有多大能耐?大耳朵“得计而迟”的特点正体现在这里,他忽略了汝南是惟一的根据地,曹操如果出重兵拿下他们灭亡旦夕间,这个时候即便劫了曹军主营也失去意义。真如木木所说一听到汝南被袭刘备就一心飞过去,那他就应该像诸葛亮得知马谡失街亭一样,立刻遣将断后拔起全军撤退。事实说明他自始至终都在“疑”。两路救援失败之后,刘备大惊之下本来已准备回师,但他还是吃不透曹操究竟在不在主营,害怕被追袭,可见刘备的主要心思始终在大营这边。这时许诸上来搦战,正中刘备疑虑。于是原文才如此文字:“玄德要起,犹恐操兵后袭。小卒来报许褚搦战。赵云欲出,玄德曰:‘不可出敌。存下气力,今夜弃寨,望穰山而走。’”刘备自此又被曹操下套,给了曹军回师设伏的时间。

官渡一战曹军只有七万,几经消耗,却无添兵描述,大概与有关乏粮。是以穰山一战曹军并无绝对的兵力优势,且有袁绍大敌未除,只能巧胜不可硬耗,如要巧胜则必用计。

二、        经不经典一个一个来说。
1、        此战被陈登识破,刘岱王方双双束手也算经典?此战属于战略牵制,曹操也是逼于无奈才出此策,效果不敢恭维。
2、        4例有一个共同之处,部众虚打旗帜诱敌,主将乘隙偷袭斩将。不过这两战是撤退中放拖刀计,与南飞所持的“进攻战虚打旗号”不同。
3、        在我眼中此战可以称得上穰山一战的迷你版,都是分队虚打旗号“滞兵”,主力部队乘虚破敌。这一战木木只谈了小人物大人物的旗号惑敌,却没分析徐晃在此间的作用,南飞来做一个补充。虚打旗号的目的在于滞兵,滞兵的目的在于乘虚而入。差别在于穰山一战曹操通过后撤五十里,连日休兵,最后选择龚都解粮,汝南最为空虚的时候遣重兵取城。而偃城之战徐晃主动出战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分析此战的关键点在于偃城火势(如果按毛本只战得三四合,事情就简单了)。徐晃只带了五百军马,不可能同时完成攻拔偃城并阻截关平回援这两件事,而从城中火起到三军皆见的大火显然是有意为之——完全可以一口气点燃大火。惟一的解释只能是徐晃速克偃城,然后故意使人两次放火,让关平军误以为大军破城,徐晃部只是单纯的阻截。这偃城之火也是徐晃计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木木为啥老罗又不作详细交待呢?
5、        邓忠、师纂历尽辛苦好不容易翻过阴平,又给诸葛亮的遗营遗言吓个半死,如无这个插曲,诸葛赡的计谋只怕要辱没先人。而且,此番弄鬼除了吓退第一波攻击没有半分成效,白白浪费一个设伏杀敌的大好机会。我没看出来经典在哪里,倒是又一次印证了这一点:诸葛亮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传到孙子一点智谋也没剩下。

注:木木第七问到第十二问也属“尾追说”争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8-24 16: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四部——木木反驳南飞而提出的二十问之续篇

QUOTE:
          木木第十三问
木木问:既然张高已经追赶刘辟去了,那围困关羽的又是谁?
  
南飞答:曹操主力围攻关羽啊。这也问?有没有仔细看南飞的系统?看在你质疑这么多的情况下,原谅你个别失误~
----------------------------------------------------------------------------------
木木回复:谢谢南飞!不过不需要你原谅,我正是看了你的系统才加了这个问题。在南飞兄的系统里,张高是袭击汝南的先锋,那么追击弃城而走的刘辟并且被关羽抵挡住的自然也是他们俩,围住关羽的曹军中,在最前线的也自然应该还是他们俩。可是,张高如果先接到曹操的命令,再撤军出来,再追击刘辟,这时候的包围圈恐怕已经被自己人破坏了,又谈什么包围关羽?除非再次修改自己的观点,否则南飞如何自圆其说。

嘿嘿嘿,是不是我没说清楚啊?南飞几时说过张郃高览是袭击汝南的先锋?南飞又在几时说过袭击汝南得大部队只有张高两将?在南飞的系统中他们不过是随曹操出征的其中两将而已。另外,相对关羽、刘辟军,曹军有压倒性优势,用得着所有人都上去包围关羽么?北山一战张著走脱又被文聘拦截,对黄忠的包围圈解除没?嘿,要是没有自圆其说的本事,在下也不敢开口谈何系统。

QUOTE:
              木木第十四问
木木问:关羽本来被围,怎么能瞬间突围然后追张高而来?
  
南飞答:哪里写了“关羽本来被围,怎么能瞬间突围然后追张高而来?”从高览斩刘辟到赵云冲不上去都是一瞬间的事?
-----------------------------------------------------------------------------------
木木回复:
一,不好意思,“瞬间”确实用词不当,换个词,“很短的时间”。从高览斩刘辟到赵云冲不上去虽然不是一瞬间的事,但按照南飞“张高追击刘辟,关羽寻踪而来”的假设,关羽突围好象就是很短的时间。
二,在南飞假设中,关羽是先被围,再突围,然后又路逢败军而来。那么请问南飞,你认为高览斩刘辟到赵云冲不上去的时间长还是关羽先突围再甩开后面的追兵再找到刘辟的逃亡方向再路逢败军询问直到最后追击上来的时间长?
三,刘辟败军都是骑兵,逃亡了20个小时;如果张高能追上并打埋伏,张高的部队也肯定是骑兵。而关羽的部队,书上只是说三百军,是否也是骑兵,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是步兵,很明显是追不上来的。
四,按照南飞的假设,关羽突出重围首先是去找刘辟;但从常理来分析,关羽脱身后首先应该去找的是他的大哥刘备,而不应该是刘辟!   

一、        只能说你的感觉毫无依据。两地相距不过半天路程,20多小时里面扣除这部分还有十五个小时左右,这段时间还算少吗?
二、        不明白为啥要做这个比较?难道关羽突围之后就飞到刘辟军这里来了?
三、        请问木木关羽部是不是也是骑兵?夏侯渊、张辽部是不是都是骑兵?这些部队都能在半天之内从曹军大营赶到汝南,难道之后的20多个小时里反而回不来了?难道木木想说张高追踪刘辟走的是直线,还是刘辟访寻刘备败军走的是直线?所谓追不上云云从何而来?
四、        我什么时候又说了“关羽突出重围首先是去找刘辟”?南飞强调的始终是“关羽路寻败军”找到刘辟这个地方,找的既有可能是隶属刘辟部的败军也有可能是刘备部的败兵,不可能在敌人四伏的情况下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吧?参与夹击张郃很有可能是听见喊杀声赶来的,正如赵云赶来增援一样。三气周瑜中几路军马声震百里,虽然夸张了点,但几里还是不成问题。演义中不乏这种听到喊杀声赶来救援的例子,夏侯惇刺徐荣就是一例。

木木第十五问
注:(一)部分纯为“尾追说”部分,南飞只答(二)部分。

QUOTE:
(二)木木的总结回复
一,南飞认为历史上存在的事情小说中就应该存在吗?我只能说,历史上存在的事情,小说中也“可能”存在,而不是“必然”存在!举个简单的例子,南飞是学历史的,应该知道张巡守城的惨烈事迹。面对十倍于己的虎狼叛军,面队里无粮草外无救兵恶劣情况,张巡和士兵仍然能坚守睢阳数月之久。城中粮食吃光了,杀马匹充饥;马匹吃光了,捉麻雀老鼠充饥;麻雀老鼠吃光了,把铠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来充饥;甚至于,张巡居然杀自己妻妾以供将士食用。那么,我们能说三国中的将领都能象张巡一样守城吗?我们能拿这个例子来证明三国中一个城池能坚守多长时间吗?显然不能。
二,对于乱的标准,我和南飞的看法是相同的,可以达成一致,即:乱”是混乱、不成队形。
南飞以为我说的乱就是减员,这很明显是否定的。如果仅是减员,那取得胜利的一方也会减员,南飞想想,在提到火烧赤壁时,我为什么要依次说83万人马、数千人马、一千人马、三百人马,最后说到只剩二十七骑?我是要告诉南飞,在敌人的长时间追击之下,败军通常都会“大幅度”的减员,而“大幅度减员”之后不可能还保持着整齐如一的队型。但是,南飞兄却认为曹操在华容逃命没有乱,按照南飞的乱的标准,那些飞速逃命的数千人马,艰难行走的一千人马,勉强跟上的三百人马,最终到达南郡的二十七骑,他们始终都没有混乱,始终都是排列着整齐的队型吗?
  
三,逢败必乱,这几乎是个定式。于是我们经常能看到演义中描述败军的混乱场面,“兵败数十里”,“丢盔弃甲”,“四散奔逃”等等,而在敌人的追击下,场面无疑更加难堪。三国中长时间追击的战例屈指可数,这些战例有一个的共同点,即,在长时间的逃跑(或敌军长时间的追击)下,败者的兵马损失殆尽。官渡之战,袁绍逃到黎阳只剩八百余骑;襄樊之战,关羽逃到麦城只有三百余骑;猇亭大战,刘备逃到白帝城只有百余骑;渭桥六战,马超逃到临洮只有三十余骑;火烧赤壁,曹操逃到南郡只有二十七骑;历城之战,马超最后只有庞德马岱数骑跟从。至于在敌人的追击下单人独骑孤身逃走的,更是数不胜数,勇如吕布、太史慈,智如姜维、司马懿,雄如刘备、曹操,都难免这样的恶运。
  
以上的这些例子,己方的军队都损失殆尽了,他们还能保持着整齐的队型吗?
  
四,南飞分析过,刘备总兵力有三万。那么,除去刘关张赵和龚都的人马,镇守汝南的刘辟总兵力顶多五六千人,按5:1的比例,骑兵差不多就是一千多。换句话,遇到刘备时,这一千多骑兵应该接近汝南的骑兵总数。再换句话,在南飞的观点中,刘辟的骑兵虽然被张高接近一天一夜全速追击,却“几乎”没有损失。
  
太史慈逃亡时,走了五十里就已经人困马乏,只剩孤身一人。马超逃亡时行不到十数程也人困马乏,只剩几十人。即便骑着赤兔的吕布,展转不过一天居然也人困马乏。
  
而现在,刘辟的千余军在全速逃跑了20个小时后,竟丝毫没有疲态,还能整齐地集体逃命;孙乾等文弱书生在长时间的逃跑下,竟然也能跟上众人的步伐;更惊奇的是两位刘夫人,骑术惊人,体力惊人,在这么长时间里居然也没有没有掉队!
  
令我们惊奇的当然还有张郃高览以及二将的士兵,我们不得不对他们铁人一般的身体素质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根据分析,他们至少经历了超过三十个小时的剧烈体力消耗,而中间还没有休息。长途(很可能是连夜)袭击汝南,然后追击弃城而逃的刘辟,再遭遇救兵关羽进行激战,然后再长途加连夜全速追击逃跑的刘辟,然后再伏击刘备,最后还要单挑超一流猛将赵云。
  
五,三国中无论武力最强的吕布、无论耐力第一的赵云、无论有吕布之勇的马超,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或者奔跑,都会人困马乏,但张高在这里却给予我们最闪亮的表现。张高的士兵,在长途袭击汝南后又全速追击刘辟的一千骑兵,居然还能紧随其后(南飞甚至还认为经过多次交锋);高览,在经历了超过三十个小时的剧烈体力消耗(而且好象还水米未进)后,还能三合速斩刘辟;张合,在经历了超过三十个小时的剧烈体力消耗(而且好象还水米未进)后,居然和赵云斗了十几个回合才“气力不加”,而且在赵云的追击下还“郃又欲战”。如果这一切都是事实的话,我们不禁要说,高览足以进入超一流,而张郃,绝对是三国武将第一!
  
六,赵云撤军时队伍不乱,引得诸葛亮大加称赞真将军也;诸葛亮撤军时队伍不乱,引得司马懿仰天长叹吾不如也;姜维撤军时队伍不乱,引得邓艾惊叹:姜维深得武侯之传真将才也。
  
那么,在强悍敌人20个小时的全速追击之下,不仅能保证有一千多骑兵紧紧跟随,还能保证这一千多骑兵保持着整齐统一的阵型;不仅能保证孙乾简雍等文弱书生紧随身边,还能保证甘糜两位夫人也不掉队;我们不禁要问,小小的刘辟究竟有什么通天彻地的本领,经天纬地的才能,能做到上面一系列惊天动地的事情呢?
  
如果刘辟真是在张高20个小时的追击下依然保持队伍不乱,恐怕姜维邓艾司马懿诸葛亮在九泉之下,也会集体仰天长叹:我等俱不如也!
如果刘辟真是在张高20个小时的追击下依然保证两位夫人的安全,恐怕徐州的张飞,土山的关羽,长板的赵云,也会集体掩面羞愧:我等俱不如也!
(待续....)

一、        先驳“我们能说三国中的将领都能象张巡一样守城吗?”三国中的将领都能做得事情怕只有吃饭睡觉。另外南飞可以告诉木木,臧洪守城袁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城中粮尽后“掘鼠煮筋角”,到了最后“无可复食者”,臧洪也“杀妾以食将士”,比张巡何?

次驳“我们能拿这个例子来证明三国中一个城池能坚守多长时间吗?”让诸葛赡守淮南之役:“大聚两淮屯田户口十余万,并扬州新附降兵四万余人,积草屯粮,足用一年”,再加上后来于诠、文钦等人进城的一万兵马,也不过增加四分之一而已。而守城时期:“自秋至冬,并无淋雨,淮水不泛。看看粮尽”。前文赏赐邓艾时有“甘露元年秋九月日诏”即使从九月开始算到十二月底也不到四个月,书中又没有任何粮草被劫被烧的直接描述,显然不可能就此出现“粮尽”的局面。南飞以为秋冬两季过去此时已到春季才开始缺粮,理由在下文孙亮被废前有“一日出西苑,因食生梅”之文,而这件事情与“孙琳听知全端、唐咨、王祚等降魏,勃然大怒,将各人家眷,尽皆斩之”相距不远,青梅煮酒的时间正是春三月。(衣带诏写于“建安四年春三月”)考虑到江南梅枝早熟,寿春被攻打时的矢石损坏等等因素,七除八扣之下可估算诸葛诞坚守时间将近半年。诸葛赡统新降之兵,合东吴之众,亦能在寿春支持半年。如果手下多如五百死士,城陷之日要不要推迟?另外姜维守剑阁从八月支持到十二月,足有四五个月时间,如果不是刘禅投降,木木以为不能重演历史么?以上两例哪一个不是在敌众我寡、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坚持数月之久。不要因为演义没有写,就说不可能。演义中超现实的事情尚且存在,更何况现实中本就存在的可能?
Ps:顺便说一句,在下是工科生,学自动化的。

注:二、三、四、五均为“尾追说”引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8-24 16: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五部——木木反驳南飞而提出的二十问之续篇

QUOTE:
                (一 ) 木木第十六问
木木问(16):难道张郃的军队恰恰追到一个山隘口,高览的军队也恰恰追到一个山坞之处?  
南飞答:刘备在和刘辟会合询问各人关张情况的时候,停留了一段时间,二将本来就在紧随其后,这还不够布局打埋伏准备聚歼么?而刘辟的“将军且行,却又寻觅。”分明就是在催刘备赶紧逃命,足见追兵在即。要知道刘备把张郃击败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占住山险寨”,然后派关羽出去找张飞。  
----------------------------------------------------------------------------------
木木回复:
一,我最佩服的就是这个回答,而令我最失望的也是这个回答。我绞尽脑汁也想象不出,“将军且行,却又寻觅”和“赶紧逃命,追兵在即”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请南飞告诉我!
二,木木就此话题再向南飞提出十问:
1,当刘辟遇到刘备时,南飞认为此时张高距离他们有多远?
2,张高怎么就知道刘辟停留了一段时间,是亲眼看到了吗?
3,刘辟的队伍停留了多长时间?好象只有几句话,也不过一两分钟的时间吧。这么短的时间里,张高能定出如此完美的埋伏方案?
4,既然二将紧随其后,那么他们能发现刘辟的队伍,为何刘辟的队伍却发现不了张高的队伍呢?刘辟、孙乾、简雍、糜芳不是无头苍蝇,即使逃跑也得看看敌人追来了没有吧。
5,既然张高的任务是追击歼灭刘辟,那么当刘辟停留下来一段时间,这应该是歼灭敌人的最好时机,为何张高不马上趁势追击上去呢?
6,南飞认为张高发现刘辟停留了一段时间,这么看来双方距离并不远;但张高埋伏的地方距刘备有数里之远,而这么远的距离是发现不了刘辟的,前后如此矛盾的描述,南飞如何解释?
7,既然南飞认为刘备打头,那张高为何是在数里之后才认出刘备?
8,南飞说“要知道刘备把张郃击败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占住山险下寨’,然后派关羽出去找飞。”这和此问有何必然联系?
9,只是谈了几句话,这么短的时间差,张高的追兵能拿着红旗爬到山头上去吗?张高的数千人马能 隐藏 得不露痕迹?
10,张高本来是追击刘辟,现在又伏击刘辟,难道是张高看到刘辟的队伍停留下来,然后马上判断出刘辟要原路返回,然后他们也按原路返回,恰好到了某个险要地方,于是马上布置下天罗地网,对敌人来个翁中捉鳖?
    引原文——玄德曰:“二弟、云长皆不知如何?”刘辟曰:“将军且行,却又寻觅。”
    请问南飞,“将军且行,却又寻觅”究竟是说“姑且先走,边走边再寻觅关羽”,还是说“追兵在即,将军赶快逃命”?如果是想让刘备赶快逃命,为什么不直说?如果是让刘备赶快逃命,为什么他们没有象南飞说的全速奔跑,而是不慌不忙地让将军“且行”和看似悠闲地“行”到数里?

南飞言:有一点木木没有问的南飞替你问了:为什么关羽和刘辟逃跑的路线相同?原因是:“云长路逢败军,寻踪而去”,找得找张飞,自然也找得着刘辟。  
-----------------------------------------------------------------------------------
木木回复:南飞不要太盲目自信,别人的想法岂是你轻易能猜到的?既然我的观点是张高军队和刘辟逃亡路线是截然相反的两条路,又怎么会认为关羽和刘辟逃跑的路线相同?
另,南飞认为关羽能路逢败军找到刘辟,那曹操为何不尾追关羽而来?曹操岂容你关羽悠闲地问问路上的败军?

首先,南飞承认:“将军且行,却又寻觅”的意思确实不是“赶紧逃命,追兵在即”,“姑且先走,边走边再寻觅关羽”更为准确。不过在下相信与木木对此战的理解依然有相当的分歧,故再答十文中“非尾追说”部分。
1、        高哨视野范围内。至于高望哨兵距刘辟军又有多远,就很难说了。
2、        刘备问话那段时间兵马不动,尘头自然会下沉。虽然不敢说就能推测出刘备停了多久,职业哨兵停下来这一点还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3、        高张卡在这个险要路口蹲点埋伏。
4、        5、6为“尾追说”。
7、        本来就在等刘备,不料却逮了刘辟。
8、        9、10“尾追说”。
另、木木以为是曹军大队最后是怎么赶过来的?总不是放猎狗嗅过来的吧。张郃的疲劳已经可以反应出此时的尚在前线的曹军普遍体能状况,刘备正是察觉到这一点才敢占山险下寨,从容派关羽寻觅张飞。

QUOTE:
(二) 木木第十七问
木木问:难道张合一眼就从一千多人马中认出刘备?
南飞答:刘备打头(前证),刘备也因此一眼就认出刘辟。
-----------------------------------------------------------------------------------

木木回复:1,南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见前证。2,如果打头的真是刘辟,为什么刘辟看到刘备二话不说,马上掉头再去找后面的孙乾等,然后才一起和刘备说话?好象不合常理吧。3,孙乾等本是刘备手下,又何须刘辟跑到后面专门来引。

偶承认张郃一眼认出刘备比较牵强,但在下依然坚持刘辟在军前领队。1、前面只证明了埋伏方可以预知设伏对象,请问这样就能反驳刘备不可能打头?乃至刘辟不能打头?还请严谨一点。2、演义中何处有写“刘辟看到刘备二话不说,马上掉头再去找后面的孙乾等,然后才一起和刘备说话”?演义中省笔很多,此何足怪?长坂桥张飞称:“不是简雍先来报我,见你时,那得干休也!”请问木木交待简雍见刘备没有? 3、木木是不是想说刘辟和孙乾等人在一处?华容道有例“为首将李典、许褚,保护得众谋士百余骑赶到。”此处就写的很清楚,李典、许褚在前开路,众谋士在中,否则何来保护?刘辟例与之有何不同?倒是南飞想问木木:孙乾等本是刘备手下,又何须刘辟专门来引呢?

QUOTE:
(三)木木十八问
木木问:山头上有红旗磨动,难道追兵会跑到山头上?
南飞答:伏兵齐出的信号呗,一定要原地埋伏才能打伏击么?许徐不也是跟踪伏击关羽么?
-----------------------------------------------------------------------------------
木木回复:
一,又一个答非所问。红旗磨动当然是伏兵齐出的信号,这还用南飞说。我的问题是:追兵“为什么”会跑到山头上。请南飞回答追兵跑到山上的原因。
二,南飞言:“一定要原地埋伏才能打伏击么?”这句话木木理解不了,请再做解释。
三,南飞又把许徐拿出了,许徐是跟踪伏击关羽的么?好象土山之战这个细节还没有定论吧!南飞没有原文依据而自己认为正确的的战例拿出来做论据,是不是缺乏说服力?
1,请南飞查查字典,看看“埋伏”、“伏击”、“伏兵”这些词的定义。
2,请南飞仔细推敲“左手下徐晃,右手下许褚”、“两队军出”、“公冲开路走,两边伏路军排下...”、“关公不得过去,勒兵再回”这些话。
如果南飞需要,如果我们有时间,可以就此话题做一番讨论。

一、“尾追说”
二、前举太史慈例,魏延例。
三、http://bbs6.sina.com.cn/cgi-bin/ ... 0-30&ver=thread
1、哈哈哈,不知木木要在下查康熙字典,还是新华字典呢?手头只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83年版。随便查一个“红旗”:(1)红色的旗子,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象征。(2)、奖励优胜者的红色旗子。(3)、比喻先进的。得得得,饶了我吧。
2、先看链接吧。

(五)        木木第十九问

QUOTE:
木木问:张郃的军队出现时有一声鼓响,对此又有何解释?
南飞答:打埋伏,见16、20  
----------------------------------------------------------------------------------
木木回复:
南飞能肯定张高属于伏军,确属难能可贵。“张高袭击汝南”论的代表,我所知主要有三人,南飞、气概文鸳、burrjiang。,虽然南飞和burrjiang的分析都是受气概文鸳的影响,但南飞至少比气概文鸳兄和burrjiang的观点要准确一些。
一,气概文鸳兄。文鸳兄是“张高袭击汝南”论的开山鼻祖,他的观点是:曹操杀散刘备军后,立即派出将领,分头率军搜索刘备,这其中就包括了张郃、高览率领的军队。....张郃、高览率领的军队正好先发现了刘备。
二,burrjiang兄。burrjiang兄的观点认为:1,曹操亲自攻破汝南而后大军赶回,约晚上8点在路途“遭遇”刘备赵云逃亡,故相战。2,张高随曹操大军远征汝南,再远道而回,连续作战体力受损,来不及休息晚8点又被曹操派去搜索刘备,整夜寻找刘备。
    气概文鸳兄和burrjiang兄没有仔细推敲文中已有的文字,只凭主观臆断,得出张高奉曹操之命,在茫茫黑夜里整夜搜山寻找刘备,最终在天明时和刘备巧遇。而南飞至少能以文章的描述来分析,得出张高埋伏的观点。这一点,南飞确实有敬佩之处,希望南飞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

呃,承蒙夸奖,似乎此问不用再答。

(六)        木木二十问

QUOTE:
木木问:张高所在之处离刘备刘辟相遇处有五六里,这又做何解释?
南飞答:呵呵,不是正好作为打埋伏的证据?先预算好刘备行进的路线,然后因地设伏。在数里之内要做到这一点对于张高二人来说也不是难事,这一点木木也分析过了,南飞完全赞成。
----------------------------------------------------------------------------------
木木回复:一,我什么时候分析过张高能数里内作到埋伏刘备?做人要厚道,这样的帽子南飞扣给我的太多了,下不为例。
二,既然我没有分析过,那就请南飞重新回答,张高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预算好刘备行进的路线,如何在这么复杂的情况下因地设伏?如此短的时间里就能算准敌人、想出计策、定好计划、埋伏好人马,三国中好象还没有这样的人才,那么南飞到底凭什么得出张高具有这样的能力?
尾声、呵呵呵,木木还有什么尽管问~一百条南飞也不怕:善则从,过则改,有理服之,无理驳之。
如此则何惧其多,但恨少耳。  
------------------------------------------------------------------
木木回复:但愿如兄所说,有理服之,无理驳之。相信南飞兄也能做到!

尾追说。

   
                ( 六)对曾经的话题进行回复

QUOTE:
一,南飞言:众人都出现在隘口地段。木木所谓常走路线属推测了,20多个小时的骑兵疾驰行进距离在一百里以上,怎么可能正好是一条路?赵云赶过来还可以理解,他本来距离刘备就很近,发现战斗能及时赶过来。后面的关羽部如何也偶然赶过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否则为何曹军就再没有赶来增援了?老罗紧接着交待了一个找寻张飞的情节,正是为解释关羽如何找到刘辟,而曹操的大部队为何过了很久才赶来而写的。如果坚持搜索埋伏,则曹军增援迟和关羽赶来这两个问题将无法解释——这一点南飞的尾追说则可以很好的解释。
-----------------------------------------------------------------------------------
木木回复:请南飞注意,文中对刘辟的败军描述很明确---千余骑。如果张高真是尾追刘辟而来,张高伏击刘备的军队也必定是骑兵,而且应该多于刘辟的人马,也有一千多骑兵。如此就有一个疑问:这么多骑兵怎么能迅速埋伏起来,而且怎么能在很小的地方不被发现?骑兵跑到山头摆动红旗?骑兵随身携带战鼓?2,张高的军队有骑兵之类的描述吗?文章中没有。有的只是“前面拥出一彪人马”、“山头上红旗磨动”、“背后一军从山坞内拥出”“高览后军忽然大乱” ⅰ耙唤?逭蠖?础薄ⅰ白恿?萋硗η梗?鄙⒑蠖印薄ⅰ白恿??A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等等描述,不仅没有骑兵之类的描述,反而怎么看怎么像是步兵为主。3,关羽能及时赶来,那么关羽的败军也必定是骑兵,可是文中描述是“只见云长、关平、周仓引三百军到。”也没有关羽带着的就是骑兵。按南飞的分析,老罗可是滴水不漏的,那为何这里不做一下下“稍微”的提示啊!
    20小时的疾弛,张高一直在追赶刘辟,那追赶过程中张高应该是轻骑而追,怎么会顺便带上大鼓这个累赘呢?又怎么能把红旗也带在身边呢?难道他们已经预测到20小时后他们会伏击刘备?

二,南飞言:“20多个小时的骑兵疾驰行进距离在一百里以上,怎么可能正好是一条路?”
----------------------------------------------------------------------------------
木木回复:
1,20多个小时的骑兵疾驰行进距离在“一百里”以上,这个南飞说的太保守了。
2,另外,南飞也认为20个小时疾驰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正好一条路的。
3,南飞认为关羽找到刘辟是路逢败兵,那么曹军路上就没有发现张高追击刘辟的过程中掉队的士兵正好走了一条路的?
4,南飞既然认为张高能尾追刘辟而来,那么,击溃关羽的曹军为何不尾追关羽而来?难道是关羽跑的太快了?
5,南飞认为赵云是发现战斗及时赶过来的,呵呵,赵云是看到红旗磨动了还是听到一声鼓响了,还是听到张郃大叫刘备受降了?请南飞对“赵云发现战斗及时赶来”这一看法作进一步解释。
三、南飞言:包围关羽问题。木木提出包围关羽的一定是张高,令南飞很有点纳闷:曹操兵多将广,亲自出征怎么才带两个人?
-----------------------------------------------------------------------------------
木木回复:我的意思是,按照南飞的逻辑,包围关羽的应该就是张高。书中说过,“曹操用兵多算,外出须内备以待不虞。”1,我曾经给南飞举过曹操的三个战例,证明曹操每次袭击敌人,都会把至少一半的主力大将留在大本营。南飞对此没有回复。2,南飞认为张高是袭击汝南的先锋,那追击刘辟而路逢关羽的自然应该是张高了,岂有先锋跑到后面的道理。3,曹洪在北边牵制袁绍,许褚留在骧山大营,张辽、于禁、李典、夏侯、乐进、张合、高览都被派出去了,还有哪位大将没有出现呢?只有曹仁!南飞说曹操兵多将广,亲自出征不可能只带两个人,那还带着的只能是曹仁了。而这些大将,都是在关羽和张飞的救兵还没有出发前就都派出去了,同时派出去的还有曹操的大军。
    那么,曹操的大本营只有许褚和少许人马了。南飞说老罗经常前后文对照解释,那请教南飞为何这一次曹操不顾大本营了!

四,南飞言:众人都出现在隘口地段。木木所谓常走路线属推测了。
---------------------------------------------------------------------------------
木木回复:南飞很可能没有在山区生活过,因此对山间的路口不太了解,很多山,通往相临地点的出口只有一个或两个(这里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能正常行进的路口)。我是山西人,就以山西的一些具体例子来证明一下。介子推被烧死而著名的景区绵山,位于介休市,但绵山连接介休的出口只有一个;以藏匿赵氏孤儿而闻名的藏山,位于盂县,但藏山连接盂县的出口只有一个;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位于浑源,但恒山连接浑源的出口只有两个;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位于繁恃县,但五台连接繁恃的出口只有两个。诺大的关帝山,因魏孝文帝拜母而闻名,位于交城县,但关帝山连接交城的出口有几个?没有一个!位于交城的关帝山居然没有直接通往交城的出口,说出来也许南飞都不相信,但事实就是如此,从关帝山去交城、清徐、太原市,都必须经过文水县。
    上面还是交通发达的现代,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到三国时代。
乌林之地不过两条路,南夷陵通往江陵只有一条路,之后葫芦口去南郡也不过两条路,从涪关到雒城只有两条路,从南徐到柴桑,也只有一条旱路。
    具体到骧山之战,我说隘口是常走路线,只怕还是保守的说法。在我的推测中,从骧山到汝南有三条路:一条是张辽袭击汝南的选择的路(大路);一条是张高埋伏的路;一条是刘壁逃亡走的路。

一、        尾追。
二、1、2、3、4皆尾追。
5、        赵云应该是听到喊杀声赶过来,见第十四问之四答复。
三、        看来又是木木随意揣测的。南飞再声明一次,如今在下的系统里张高只是进攻汝南大军众将中的两员将领,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唯一特殊的地方在于他们俩选中穰山与汝南之间的一处路口打埋伏。至于这场埋伏的地点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还是老曹指定的,在下倾向于前者。在刘备傍晚突围到第二天平明中伏这个时间段里,张高二人有没有因时制宜改换地点,在下倾向于有过调整,并不是一开始就摸黑赶到此处。再答各小问。
1、        关于此战曹操没必要留重兵守大营的分析,见第六问第一点答复。
2、        请木木注意张乾等人的话:“辽兵赶来,幸得云长背后当住,因此得脱。”可见云长出现已经是弃城之后的事。不管谁是先锋,关羽从背后挡住的一般来说不是先锋。先锋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占城,然后才说得上追击。举两个例:擒太史慈之战,先登的陈武,追击是孙策;夺壶关城之战,夺关先锋是乐进、李典,追击是曹操部。
3、        从罗本来看,张辽是从汝南赶回来了的。南飞以为,曹操、于禁、李典、甚至张高,都赶回来了。所以张郃才会出现体力不支。
四、        南飞确实没在山区生活过,但如穰山般名不见经传的小山还是爬过不少。诚然,山区大路是很少,但穿山小路可谓前后相望。这些路大部队走不了,但一人一马却大多可走。比如说,南京南面的牛头山通南京的大路只有一条,此处有岳飞抗击金兀术修的防马古垒遗址,却延绵两公里。很多壁垒甚至修在难以攀援的密林陡坡之上。如果大路一堵金军骑兵就冲不进来,岳武穆干嘛要花这么大的功夫?正因为如果金兵分成小股或者下马冲击,凭借其叠战优势就完全有可能从小路冲过来。进攻尚且如此,逃跑就更不用说了。

尾声:
这一次的“穰山论战”可以算得上是旷日持久了。从去年年底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已经有九个多月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次交锋。再次向木木致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07-8-24 17: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口气看下来挺过瘾的 好多细节确实很有嚼头 只可惜(不好意思我胡乱揣度一下)
只可惜
南飞(包括另两位)的观点由来显然是 认为张郃的气力不加不可能是由赵云在十余合的单挑中造成的,必然另有损耗,因此才会有如此的长篇大论

以上是我看完后的第一观感 心直口快说出了 当然 我的看法也有可能偏颇 得罪之处请见谅 时间关系简单说这两句 呵呵 问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8-24 18: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dddzz 的帖子

就两个人,乍出来三个了?

确实是先注意到这一点,然后才注意其他细节的。毕竟没过几年张郃又一次与赵云战了十余合——当然,这一次子龙不敢恋战。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8-24 18:4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7-8-24 22: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如果花这么大篇幅绕这么大的弯,不过是要证明张颌对赵云的气力不加是因为体力受损,其实没有必要。

1、张颌再怎么折腾,也比不过赵云,赵云先是晚上与三将斗,刚刚又刺死高览,杀散后队(这可是力气活),又马不停蹄战张颌,张颌再跑来跑去也是马屁累,如果是马乏力倒有可能,但现在是人。
2、书中多次出现气力不加的词语,如刑道荣、曹洪,都未见是体力受损的原因。

我宁愿理解为短时间内由于对手的猛攻而导致喘不过气来,如果是体力受损而不支,疲劳问题是短期内难以恢复的,但张颌又有欲再战的意思,符合我的猜测而不是疲劳。

在我看来,气力不加就是兵败,只不过专门说明了一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7-8-24 23:0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曹操只带着五、六万兵力来战刘备显然是一种误判,或者说是在一个集合中选用了一个极端低值,这不是科学的论证思维。

曹操官渡之战确实只带了7万去,但现在是仓亭之战后,两场胜利的战役之间曹操是可以扩军的,诸葛亮和周瑜都提到曹操得了不少袁绍的降兵,都把这个作为曹军实力增长的依据,显然官渡、仓亭胜利后,曹军的数目也是要增长的,曹操击败刘备后又回师彻底打败袁绍余部,然后曹操南征已经出动五十万了(全军更是一百万),不能认为曹操多出来的数十万全是最后一次获胜增加的兵力。

何况官渡之前曹操战袁绍就已经是“操引兵十五万”了,这次战役曹操取得了击败颜良文丑的胜利,期间曹操没有什么失败的损失战役,或者说曹操在官渡只带七万很可能是因为预计到战役的持久,因为曹操粮草不济,不敢多放兵(当然真正的原因是要迎合历史,制造这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

曹军如果面对临时拼凑的刘备乌合之众也算是“并无绝对兵力优势”的话(两军质量更不可同日而语),那么曹军带着这些部队去战袁绍又是何等状况呢,面对袁绍二三十万,曹操竟然是劝袁绍投降,不是优势兵力,岂不是被当笑话?

其实只要简单分析很容易得出曹军实力远远强于刘备军的现实。

[ 本帖最后由 马岱 于 2007-8-24 23:0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7-8-24 23: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备将这一行动误判断为曹操轻军偷袭其必救之地,欲待其动而袭击大本营”,书中交待并非如此,书中原文为:玄德曰:“云长所料是也。此间滞住吾兵,必使张辽取吾家基业矣。可宜速救老小。”

可见,曹操的目的就是取汝南和截粮道。

关于探马是否只报张辽,而忽略其他将领,如果说探马还可能存在疏忽,那么刘辟既亲眼见曹军攻城,也被曹军追击,他总知道曹军的虚实吧,但刘辟也只提张辽。

不管张辽的官职如何高于李典于禁等,夏侯兄弟在曹军的地位高于张辽肯定不能改变(曹仁曹洪不在),夏侯渊出征时没什么将领协助,倒给张辽配那么多部将,明眼一看就不合乎常理,如果是夏侯惇去至少还说得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7-8-24 23: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最后说一个地理问题,刘备从汝南出发攻打许昌,汝南在许昌的东偏南方向。穰山是刘备进军途中驻扎的地方,也就是在汝南和许昌之间,刘备最后逃到哪里去了呢,书中有交代,一说明是汉江,二说明是刘表坐镇的荆州,刘表出三十里迎接刘备,表示刘备距离荆州不远,这里刘表说的荆州就是襄阳而不是江陵,因为刘表在襄阳办公,何况江陵在长江边上,不在汉水边上,而襄阳在许昌的西偏南方向。

也就是说刘备最后是往西偏南方向逃跑的,这样的话,说张高二人在穰山与汝南之间的险要路段设下埋伏,呵呵,那是等不来刘备的。如果刘备先向汝南(东南)跑,这时曹操追兵在身后也就是西边,刘备再折向西南,那就等着被曹操瓮中捉鳖吧。

既然汝南城已破,己方关羽援军又被包围,那么显然那是一个危险的方向,往那里跑有自投罗网的意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8-25 16: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马岱 的帖子

张郃体力不济只是最初引起南飞猜测的地方,后来在下又注意到其他细节,比如关羽救援失败令刘备大吃一惊,以及张郃部毫无后援。此观点并不是只有这一个支撑点。关羽与文远数度交手,张辽的实力刘备是很清楚的,但结果令他非常意外。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进攻汝南的是曹军主力,那么按照老曹自挑大梁的习惯,很有可能就在其中。而之后张郃体力不加正好又是一个佐证。

关于张郃的体力问题。他能与张飞大战百余合,以此为上限可知他的体力在正常情况下绝不是赵云十几合就能消耗光的。而且长坂坡张赵二人又打了十余合,咋就成了赵云料不能胜呢?此战两人同样都消耗了相当的体能。如果张郃在汝南攻城军中,那么到对上赵云他已经打了两战、乃至击退关羽的三战,哪里是寻常赶路呢?

再说赵云的体力。马岱兄说赵云晚上斗三将,但我们可以从长坂坡一战看出赵云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去缠斗:“却说赵云自四更军至,与曹军厮杀,往来在曹军阵内冲突,寻不见玄德,又失了主人老小。”赵云首要目的是保护刘备突围,刘备自己溜了,他自然也不会恋战。而且这一战张郃很可能也参加了。至于杀散高览部,如果高览没死那确实很费力,主将死后“余者尽皆奔回”,追杀不过一阵虚掩。如果这样相当费体力,赵云在长坂坡斩将驱兵无数,早就没有体力突围了。

邢道容那六十斤的开山大斧在演义中仅次于关羽典韦,跟张飞打了不数合就“气力不加”,只能说跟韩德一样,是吹出来的“万夫不当”,个人很怀疑其人有此勇力。曹洪战马超时苦撑了四五十合,才“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刀法散乱基本上是落败的苗头,可以认为曹洪与马超的差距就是如此。那么,我们可以反过来说张郃对上赵云也只抗得住十几合吗?

诚然从武术的角度来看,马岱兄所言有理。在演义里面气势上压制住对方而取得速胜的例子很多,马超三合速胜张郃便可归为此类。但赵云速挑高览之后与张郃打了十余合才让对手败走,跟马超例差别就很大。而且张郃又欲再战的原因是“子龙乘势冲杀张郃”,很难想象这样也能缓过气来。从下文来看张郃再战的结果是“郃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可见张郃放弃单挑改为固守,并不是体力恢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平气和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73895
注册 2006-6-27


发表于 2007-8-25 17: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8-25 16:41 发表
张郃体力不济只是最初引起南飞猜测的地方,后来在下又注意到其他细节,比如关羽救援失败令刘备大吃一惊,以及张郃部毫无后援。此观点并不是只有这一个支撑点。关羽与文远数度交手,张辽的实力刘备是很清楚的,但结果令他非常意外。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进攻汝南的是曹军主力,那么按照老曹自挑大梁的习惯,很有可能就在其中。而之后张郃体力不加正好又是一个佐证。...

进攻汝南的是不是曹军主力并不重要,因为即使是曹军的二线部队也要比刘备军的主力强得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平气和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73895
注册 2006-6-27


发表于 2007-8-25 17: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8-25 16:41 发表
关于张郃的体力问题。他能与张飞大战百余合,以此为上限可知他的体力在正常情况下绝不是赵云十几合就能消耗光的。而且长坂坡张赵二人又打了十余合,咋就成了赵云料不能胜呢?此战两人同样都消耗了相当的体能。如果张郃在汝南攻城军中,那么到对上赵云他已经打了两战、乃至击退关羽的三战,哪里是寻常赶路呢? ...

张郃与张飞大战百余合是因为张飞没尽全力,马超暴发时能3合打败张郃,赵云怎么就不能10合使张郃气力不加?长坂坡赵云抱个孩子能和正常情况比?演义哪里写过张郃在汝南攻城军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平气和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73895
注册 2006-6-27


发表于 2007-8-25 17:4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8-25 16:41 发表
再说赵云的体力。马岱兄说赵云晚上斗三将,但我们可以从长坂坡一战看出赵云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去缠斗:“却说赵云自四更军至,与曹军厮杀,往来在曹军阵内冲突,寻不见玄德,又失了主人老小。”赵云首要目的是保护刘备突围,刘备自己溜了,他自然也不会恋战。而且这一战张郃很可能也参加了。至于杀散高览部,如果高览没死那确实很费力,主将死后“余者尽皆奔回”,追杀不过一阵虚掩。如果这样相当费体力,赵云在长坂坡斩将驱兵无数,早就没有体力突围了。...

赵云晚上斗三将不是马岱兄说的,是演义里写的.赵云在长坂坡的任务不是保护刘备,也不是负责断后.穰山之战赵云如果不挡住三将刘备能安全撤离?对于赵云来说挡住三将的时间越长刘备就越安全,他当然要尽量多拖延一些时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平气和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73895
注册 2006-6-27


发表于 2007-8-25 17: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8-25 16:41 发表
邢道容那六十斤的开山大斧在演义中仅次于关羽典韦,跟张飞打了不数合就“气力不加”,只能说跟韩德一样,是吹出来的“万夫不当”,个人很怀疑其人有此勇力。曹洪战马超时苦撑了四五十合,才“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刀法散乱基本上是落败的苗头,可以认为曹洪与马超的差距就是如此。那么,我们可以反过来说张郃对上赵云也只抗得住十几合吗?...

演义中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武将没有弱的,邢道荣韩德被张飞赵云打败只能说明张飞赵云太强,而不是邢道荣韩德太弱.曹洪战马超和张郃战赵云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曹洪战马超四五十合是为了保护曹操而拼命,张郃战赵云时没有必要拼命,败了就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平气和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73895
注册 2006-6-27


发表于 2007-8-25 17: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8-25 16:41 发表
诚然从武术的角度来看,马岱兄所言有理。在演义里面气势上压制住对方而取得速胜的例子很多,马超三合速胜张郃便可归为此类。但赵云速挑高览之后与张郃打了十余合才让对手败走,跟马超例差别就很大。而且张郃又欲再战的原因是“子龙乘势冲杀张郃”,很难想象这样也能缓过气来。从下文来看张郃再战的结果是“郃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可见张郃放弃单挑改为固守,并不是体力恢复。...

既然你承认马岱兄所言有理,你还狡辩什么?举个游戏的例子,你在游戏中遇到一个BOSS,实力比你强的多,你这时虽然体力是满的,但交手几合后由于对方实力比你强,你在对方强烈的攻击下体力消耗很大,这只能说是实力的差距,而不能说你和对方交手前体力已经消耗很大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8-25 18: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马岱 的帖子

嘿嘿,科不科学原文为证: 操乘袁绍之败,整顿军马迤逦追袭。冀州城邑闻操大破袁绍,尽皆胆裂,诣军前投降。操皆抚慰之。却说袁绍幅巾单衣,引八百余骑,至黎阳北岸,有大将蒋义渠出寨迎接。……人报袁熙自幽州引兵六万,前来助战;高干引兵五万,自并州来;袁谭引兵五万,自青州来。绍喜,再整冀州人马,来战曹操。此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于是军民震服,操亦心中暗喜。人报袁绍聚四州之兵,得二三十万,前至仓亭(地名)下寨。操提兵前进,下寨已定。次日,绍下战书,操批回:“日下决战。”

从原文来看曹操官渡大胜之后一路追击到仓亭,并没有回许都休整,只不过原地整顿军马,这个时候袁绍才刚到黎阳。而仓亭胜后曹操很快就得到刘备进逼许昌的消息,留军赶回。敢问马岱兄兵力如何补充?

灭二袁的过程中曹军固然不断纳降,但官渡“伪降”七万绍军全部被坑杀,何来补充?诸葛亮说孙权时对曹操的兵源做过系统分析,前线只有七万,袁绍在世时没有并过河北兵,中原招募显然没有时间,请问哪来的大军?

马岱兄说没有优势兵力劝降是笑话,南飞给你举两个例子:
1、刘备军取零陵。刘备总兵力只有一万五千,刘延与邢道荣引兵万余出战。诸葛亮自引一军来阵前劝降,这支诱敌部队无论如何也多不过一万去吧?

2、邓艾劝降诸葛赡。邓艾出阴平之后只有两千人马,连克江油、涪城顶多增加两万人。他的三万大军分布在七百里阴平山谷中,邓艾翻过此险花了一个月,与诸葛赡交战之前至多能赶来两万人。邓艾的兵力撑死了不到四万,头两阵连败又损失一万余人。诸葛赡从成都带来六万兵力,兵力差不多是邓艾的两倍。然而邓艾连败两阵之后依然遣使劝降,马岱兄又作何解?

用兵第一取势,兵势吞人自可求不战而屈人之兵。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8-25 18:1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8-25 18: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心平气和 的帖子

老兄还是心平气和跟俺讨论吧。南飞只承认气势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是有道理的,并不认为这一处就是这样。

如果兄台有空建议把上面的翻一翻,你质疑这些我基本上都跟木木讨论过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8-25 18: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马岱 的帖子

不知马岱兄看过下面这一段没有?
一、        曹操派出张辽夏侯渊军目的在于迷惑刘备,使其误以为只是轻军偷袭。刘备的判断正是如此:“云长所料是也。此间滞住吾兵,必使张辽取吾家基业矣。可宜速救老小。”为什么刘备要说“此间滞住吾兵”呢?由于这两支部队是攻其必救,而双方大营又很近,如果刘备亲自大军救援,就有被曹军三路夹击包饺子的危险——张辽夏侯渊完全有可能是佯攻。基于这种判断,关羽带去救援的兵力必不很多,所以刘备在得知关羽救援失败且均被包围的消息后才会大惊,难道刘备还不清楚张辽有多大能耐?大耳朵“得计而迟”的特点正体现在这里,他忽略了汝南是惟一的根据地,曹操如果出重兵拿下他们灭亡旦夕间,这个时候即便劫了曹军主营也失去意义。真如木木所说一听到汝南被袭刘备就一心飞过去,那他就应该像诸葛亮得知马谡失街亭一样,立刻遣将断后拔起全军撤退。事实说明他自始至终都在“疑”。两路救援失败之后,刘备大惊之下本来已准备回师,但他还是吃不透曹操究竟在不在主营,害怕被追袭,可见刘备的主要心思始终在大营这边。这时许诸上来搦战,正中刘备疑虑。于是原文才如此文字:“玄德要起,犹恐操兵后袭。小卒来报许褚搦战。赵云欲出,玄德曰:‘不可出敌。存下气力,今夜弃寨,望穰山而走。’”刘备自此又被曹操下套,给了曹军回师设伏的时间。

邓忠、师纂也在阵前亲见“汉丞相诸葛武侯”,难道马岱兄也认为诸葛亮重生?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8-25 18:4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8-25 19: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马岱 的帖子

首先提醒一下,刘备只是“近穰山五十里”下寨,什么时候驻扎到山上去了?不过全军撤退的时候往穰山方向跑。由于此外没交代附近还有什么山,所以在下认为刘备就是在穰山附近跟刘辟相遇的。此时刘备对往哪边跑心里根本没有谱,他只能往汝南方向跑,除了赵云其余所有人都在那个方向。南飞只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刘备跟刘辟是怎样汇合的?如果刘备一心只要脱险,按他上一次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的速度,早跑到荆州境内了。

古时候大路很少,尤其是山区,不是想包抄就能包抄。姜维与胡济相约取上邽,尚且失期不至,更何况从几十里两地围捕敌人?

再说下出城相迎,出城多少里只能表示礼敬重。并不能说明距离。磐河大战之后,董卓遣使与公孙瓒袁绍谈和,袁绍出迎一百里,公孙瓒没有出迎,使者不还是从长安出发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7-8-25 20:4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8-25 16:41 发表
张郃体力不济只是最初引起南飞猜测的地方,后来在下又注意到其他细节,比如关羽救援失败令刘备大吃一惊,以及张郃部毫无后援。此观点并不是只有这一个支撑点。关羽与文远数度交手,张辽的实力刘备是很清楚的,但 ...

张辽的个人实力刘备当然知道,但张辽军的实力呢?张辽既然是围住关羽,说明就是借助士兵的作用。刘备知道张辽军有多少实力是一回事,刘备能派出多少部队又是另一回事,刘备军的实力就那么一点点,这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如果要说大吃一惊的话,曹操从河北前线赶回来已经让刘备大吃一惊了,刘备如果知道曹操能赶回来,恐怕早早就放弃攻击许昌的念头了。

张飞军救援被围,关羽军救援又被围,而刘备在此情况下面对许褚的挑战已经不敢出战了,已经决定趁夜色逃跑,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各个战场刘备都处于劣势。

书中有张颌“体力不支”嫌疑的词语不过是“气力不加”,那么当刑道荣和曹洪用这个词语的时候为什么就不是体力不支了?张颌抗不住赵云十回合有什么奇怪的,我看不出有什么矛盾,赵云为什么就不能十回合击败张颌。

气势上压制住对方而取得速胜,三回合就是合理的,十回合就是不合理的,我看不出有什么理论依据。
如果张颌体力没有恢复,压根就不会有欲再战的想法,张颌有这个想法而最终未实施那是另一回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7-8-25 21: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8-25 18:14 发表
嘿嘿,科不科学原文为证: 操乘袁绍之败,整顿军马迤逦追袭。冀州城邑闻操大破袁绍,尽皆胆裂,诣军前投降。操皆抚慰之。却说袁绍幅巾单衣,引八百余骑,至黎阳北岸,有大将蒋义渠出寨迎接。……人报袁熙自幽州 ...

首先曹操的兵力增长是一个事实,就是由官渡的出征7万(曹军留守多少未知),到南征的50万(全军100万)。
这个过程中,曹操主要就在和袁绍打战,中间和刘备打了一次,即使刘备溃散士兵全部投降也不过数万,也就是说曹操增加的庞大兵力主要是从征袁绍来得的(或降兵或新招)。

兵力补充有两种办法,一是降兵就地转换为己兵,这一点诸葛亮和周瑜都提到过,
诸葛亮对孙权的话:“明公差矣。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四五十万;平了袁绍,又得兵四五十万;中原新召之兵,何止二三十万;今得荆州之兵,亦有二三十万。以此论之,不下一百五十万。亮以一百万言之,恐惊江东之士也。”

诸葛亮最后推出曹操有一百五十万,这个结论并不离谱,因为曹操南征时全军已经有一百万了,南征出动是五十万,刘表投降后,曹操南征的部队变成八十三万,也就是说,假设曹操后方部队不变的情况下,此时曹操有一百三十万,诸葛亮并非吓唬孙权,仅仅多说了二十万,那么按诸葛亮的说法曹操青州军四五十万加得袁绍兵四五十万,就有八十至一百万,即使这二十万的水分全从这里出,曹操也有六十至八十万。

周瑜说的是曹操原本是十五六万,得袁绍七八万,总数22~24万,诈称八十万,可惜书中已经交待。曹操的八十三万是实打实的,一百万才是虚的,所以周瑜的数目要乘以一个大的系数。

第二种补兵的方式就是后方送兵到前线来,这点演义中有多处后方送兵的例子。没有规定说非要回首都才可以补兵,这跟游戏是不同的。

是,“伪降者尽皆斩之,所杀八万余人”,伪降的就是假装投降的,当然要杀了,那么真投降的呢,自然是收归己用,张颌高览部就是真降。袁绍起兵五十余万,伪降的八万不过是其中的少部分。

曹操只带五六万人就去劝降袁绍的二三十万,这不是优势的问题,而是大大的劣势。

诸葛亮劝降刘度,身后的一万五是后盾的,还有张飞赵云这样的猛将,诸葛亮方肯定不是劣势,岂能将诸葛亮引军从大部队中割离开来,如果这样类比,那么诸葛亮还准备单枪匹马劝降马超大军呢(后来派李恢去了)。

邓艾敢于劝降诸葛赡也不仅仅是靠自己那点人马,当时的蜀国已经摇摇欲坠,全靠姜维守住剑搁,才保持政权的存在,邓艾突然出现已经给蜀国以很大震撼,江油、涪城皆丧失斗志而投降,邓艾再劝降诸葛赡也就不奇怪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7-8-25 21: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8-25 18:26 发表
不知马岱兄看过下面这一段没有?
一、        曹操派出张辽夏侯渊军目的在于迷惑刘备,使其误以为只是轻军偷袭。刘备的判断正是如此:“云长所料是也。此间滞住吾兵,必使张辽取吾家基业矣。可宜速救老小。”为 ...

说实话,我对这段最迷惑,不明白兄台怎么会理解成这样。

“必使张辽取吾家基业矣。可宜速救老小”,这里刘备的判断就是张辽要打破汝南,而且已经判断汝南要守不住了,所以派关羽出援,也许张辽部队对于曹军是轻军,但对于刘备方来说,已经是难以承受。

“此间滞住吾兵”,刘备上前挑战,曹操不出,暗中派夏侯渊和张辽出击,曹操不就是已经达到了牵制刘备主力的目的么。

兄台认为刘备首先判断夏侯渊和张辽就是轻军偷袭,然后又是担心他们是佯攻,所以不敢本部大军出动救援。可惜刘备在此判断之前已经知道龚都被围了,这并不是佯攻而是实实在在地攻。

刘备当然知道张辽个人武力不是关羽的对手,事实上如果论武将个人能力,关张赵这样的曹军一个也拿不出来,可是如果张辽引军三万,关羽引军三千呢。

刘备在得知两路出援军被围后,连白天逃跑的勇气都没有了,还能去劫曹军大营?
刘备之疑是有道理的,曹操确实在防备刘备逃跑,刘备即使在晚上想逃也被曹操算计住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7-8-25 22:0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8-25 19:04 发表
首先提醒一下,刘备只是“近穰山五十里”下寨,什么时候驻扎到山上去了?不过全军撤退的时候往穰山方向跑。由于此外没交代附近还有什么山,所以在下认为刘备就是在穰山附近跟刘辟相遇的。此时刘备对往哪边跑心里 ...

我说的刘备驻扎地穰山是借用这个地名,说明战场的大致方位。

刘备为何只能往汝南方向跑?汝南都已经被打破了,关羽已经被包围了,刘备单枪匹马跑过去找谁。何况按照南飞兄说的,张辽等就是从汝南来的,刘备对着他们来的方向跑不是自寻死路么。
如果刘备下定决心跑向汝南,那么他也要告诉赵云啊。

刘备跟刘辟是怎样汇合的?我只能说是巧合遇到的。刘辟兵败后被关羽所救,自然会护着家眷找刘备,但刘备一直待到晚上,刘辟也没有到,刘备就突围了,这个时候刘辟也就失去了刘备的方向,刘辟自己也是败军,本身没有多少战斗能力,也是要逃离危险境地的,最后他们巧合遇上了。

如果认为刘备往汝南方向跑,刘辟从汝南往穰山,所以汇合。那么就会出现几个矛盾,我们知道刘辟在关羽拦住张辽之后就撤走了,刘辟没回来,张辽却先到了,张辽如何越过刘辟?不仅如此,张辽回军的速度远远小于刘备于刘辟汇合的速度,刘辟是全骑兵,刘备也是骑马逃跑的,居然如此之慢。

既然张颌和高览埋伏在穰山和汝南之间,那么刘备和刘辟就在张高的两边,他们是如何汇合的?而且无论张高二人是从汝南来的,还是从穰山来的,都会有一个越过刘备或刘辟的问题。

刘备当然是一心脱险了,匹马单枪,自己又是君主,难道还想有什么作为?不管是这一战还是小沛之战、长板坡之战,刘备的方针都是自己逃命,大家各自为生。刘备最后也是问了才知道是逃到荆州了,原来就没有方向感。

刘备沿山深僻路逃跑就能到荆州?这事情也太简单了吧,这山路通到哪里都是一个问题,山路可不象现在的公路网和铁路网。

从书中交待各个条件来看,刘备就是逃到了襄樊附近,如果兄台不同意,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8-25 22: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3 马岱 的帖子

……只知道张辽武力不知道张辽军战斗力?张辽军曾经击溃张飞部,也拦截过刘备一半军,难道这些都是纯武力?

曹操从河北赶回来让刘备大吃一惊?就这样刘备还把初战打赢了,南飞再一次无语了官渡从八月起打到建安五年十月二十三日火烧乌巢,这么长时间刘备都没有动一下,要打早打了。刘备在穰山拖拖曹操的后腿是在战略上支援袁绍。按演义的情况来看,刘备早日偷袭许都,曹操官渡必败。到时候刘备什么都得不到,袁绍给他的压力更大。

马岱兄岂不见赵云欲战被刘备,心里没底敢出战吗?若按马岱兄所说刘备军呈现明显劣势,那么刘备应该见好就收,最不济得知汝南被袭也应该立刻全军撤退。刘备在得知关羽被围之前,一直是要积极进攻的。只要对比一下曹刘徐州之战刘备的心态,就知道刘备对这一战的把握了——这就是刘备对双方力量的估计。从演义来看,刘备在这方面鲜有失误。

邢道容和曹洪当然也是体力不支,甚至可以说是体力到上限了。那么南飞反问,张郃到上限没有?

张郃难道一定要体力恢复才可以跟赵云继续打吗?关兴一合就打得马忠败走,结果被马忠手下三百兵并力围住,动弹不得。请问马忠再战的本钱是什么?穰山路狭赵云冲不上去,张郃只要守住隘口就占据了制高点,然后拖延时间等待援军即可。为何定要冲上去逞匹夫之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果赵云是凭借斩将冲阵的气势将张郃压制住,那么十余合太长。如果是凭借武艺,从他们日后的交战又看不出这一点。那么此处就不是以赵云压得张郃喘息不暇,而是另有原因。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8-26 18:1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8-25 22: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 马岱 的帖子

官渡、仓亭两战的成果为,1、官渡:伪降者尽皆斩之,所杀八万余人,血流盈沟。其溺水死者如芦苇相似。2、仓亭:太半皆自溃散,少半皆被杀戮。可以肯定地说除了张郃高览的五千军,没有人投降。否则仓亭一战为何袁军除了溃散就是被杀,无人投降?

不明白马岱兄所谓的五十万大军南征指的是哪一仗?不要告诉我是刘备屯扎新野之后的事情。曹操花了七年时间才平定河北,这期间打的仗多了。是期间收降袁军,招募中原兵。

袁绍的二三十万四州大军两战即溃,所剩不过万余。其战斗力可想而知。曹操当年收降三十万黄巾手下才多少军马?两万封定吧,不是照样迫降数万,招降三十万。兵在精不在多,关键在于势屈于人。冀州城邑纷纷请降就是曹操劝降的依据,此时的袁绍精锐丧尽,猛将谋臣凋零,同样大势已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8-25 23: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6 马岱 的帖子

昨晚上到寝室熄灯时间了,还没写完。今天先修正一下,请马岱兄原谅~

马岱兄这个观点够新鲜。不过吕布投奔刘备的时候“过界首,有人报知玄德”,如果曹操都打到了襄樊附近,为何刘表一点反应也没有?

请马岱兄看看刘备上一次飞奔三百里的原文:“径寻青州路而走,正逢乐进拦住。玄德匹马落荒正北而走。乐进赶来,玄德从骑去了。”可见刘备在荒郊野岭是完全找的着方向的。刘备撤退出大营只走了几里就中伏,而穰山据大营有五十里。对比演义穰山战的文字:“背后于禁赶到,玄德助战。肋落中,李典又到。玄德见势危,落荒便走。听得背后喊声渐远,玄德望山深僻路,单马逃生。”两次刘备的应变方式几乎一样,可见刘备落荒而逃的方向很明确,就是穰山。紧接着,就是刘备“捱到天明”遇到刘辟军。马岱兄谈到刘备和赵云约好在穰山会合,南飞也认为刘备此时就在穰山中等待赵云。那么,我们只需要讨论一个问题:穰山在哪里?

马岱兄提到张辽何以越过刘辟提前参加埋伏的问题。南飞以为答案只有一个:穰山并不在汝南和刘备的大营之间。所以张辽返回走的是原路,而刘辟、关羽则是绕了一个弯直接奔穰山的。关张在战场上与刘备失去联系找不到人之后,习惯上就是去找个山头落草了,刘辟本就是黄巾更不用说了。穰山正是这样一个绝佳的地点。按南飞所说张高为伏击之后追到穰山设伏,则没有这个问题。这个地方毛本和罗本有很大的差异,还请马岱兄详察。南飞的习惯是如无特别说明一律以罗本为准。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8-26 19:0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7-8-26 08:2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8-25 22:33 发表
……只知道张辽武力不知道张辽军战斗力?张辽军曾经击溃张飞部,也拦截过刘备一半军,难道这些都是纯武力?

曹操从河北赶回来让刘备大吃一惊?就这样刘备还把初战打赢了,南飞再一次无语了官渡从 ...

兄台认为张辽军战斗力始终是一样的?曹操南征时,张辽可是和张颌一起带十万大军呢。关键是一个“围”字已经说明,张辽军的实力远强于关羽军,否则张辽如何围住关羽,靠个人武勇?

刘备乘曹操北征袁绍,袭取许昌,当然是想在曹操回来之前就拿下,曹操回来之后袭取许昌的目的就破产了。刘备的目的是牵制袁绍?也把刘备想得太高尚了吧,刘备辞袁绍时可是说找刘表协助的,何况刘备脱离袁绍还采用了欺骗的手法,这个时候怎么可能再以支援袁绍为目的。刘备为什么前面不动,原因可能有很多,不过书中提到,刘备到汝南之后招兵买马,己方部队未得到有效训练也是原因之一,何况按照前面的分析,官渡时曹操在后方有大量军马。

如果认为邢道容和曹洪也是体力不支,那我就没什么办法了,邢道容和曹洪是不是也在前面干了很多费体力的活?还是在单挑中由于武力差距导致的气力不加?

张颌既然是因为体力不支败给赵云,那么体力未恢复的情况下再战只是增加一次失败,张颌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懂的吧。如果是张颌让士兵去战斗,也可以,问题是书中交待很明显,张颌并未主动让士兵去攻击赵云,而是率军堵住山隘口,这就是欲再战?欲再战就是让对方主动找自己打?

十回合太长仅是一种感觉,马超战曹洪还是四五十回合呢,用一种感觉来否定太牵强了吧。
赵云与张颌总共交战四次,与其他三战相比看不出这一战有什么不合理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9-27 19:5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083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