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论曹操是不是被罗贯中诬蔑丑化的
性别:未知-离线 6369047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7
编号 86713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1-23 14: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论曹操是不是被罗贯中诬蔑丑化的

 有很多读者对曹操的为人表示反感,为了破除这种误解,我找到一篇文章,谈曹操是如何被罗贯中诬蔑丑化的。我申明,作者不是我,我也没找到署名。
  1、疑点重重的吕伯奢之死

  《三国演义》写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单骑逃出洛阳,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时被擒,县令陈宫慕曹操忠义,乃弃官与之一起逃亡。两人行至成皋,投曹父故人吕伯奢家中求宿,受到热情款待,吕伯奢并亲往西村沽酒,然曹操闻堂后有磨刀之声,疑其图己,遂与陈宫将吕家八人全部杀死,其实吕家磨刀只是为了杀猪款客。操与陈宫无法,只好逃走,途中与沽酒而归的吕伯奢相遇,曹操害怕暴露真相,干脆连吕伯奢也杀了。陈宫惊问其故,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罗贯中还赋诗两句诗作为对这件事的评语:“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是一路人。”曹操作为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形象由此形成。

  其实,这件事的真实性是颇存疑问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此事出于罗贯中凭空编造,事实上,曹操杀吕伯奢一事在史书中还是有其雏形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称“董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在这段话的下面,裴松之援引了三种材料,现开列如下:

  ①《魏书》云:“太祖以卓终必复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动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②《世说新语》云:“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③孔盛《杂记》云:“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无人负我,遂行”。

  陈寿在《三国志》本文中未提及此事,显然是并不相信。至于曹操路经中牟县被擒事,虽有类似记载,但并未指明该县令便是陈宫,更没有写下县令与曹操一起逃亡的情节。罗贯中所写的曹操杀吕伯奢一事,显而易见是从孙盛《杂记》中演化得来的。

  其实,裴松之援引的三种资料,思想倾向并不一致。其中《魏书》的记载对曹操最为有利,它所写“太祖手刃击杀数人”完全是正当防卫,无可指责;《世语》则把曹操“夜杀八人”的行为归结为误杀,实质上仍然是对曹操有利;相比之下,《杂记》中的描述对曹操来说是最不利的,孙盛为人“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伤理”,他的著作很多地方并不能当信史来看待,但即使孙盛,也用了“凄怆”这个词,并且承认这只是误杀。另外,这三种资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调吕伯奢本人并没有被杀,而《演义》中情况正相反,罗贯中强调的恰恰是吕伯奢本人也被杀了。

  从《三国演义》所写吕伯奢一事的内容来看,罗贯中肯定详细地研读过裴注引用的三种资料,并作过归纳。因为他写吕伯奢家的地点成皋显然是从《魏书》得来,曹操的杀人数目八人则是从《世语》得来,而曹操的两句话则是从《杂记》中演化得来。但以上这三种资料均以误杀为前题,并未提及吕伯奢本人,罗贯中可能认为这样写还足以表现曹操的“邪恶”,于是才把吕伯奢也列入被杀者的名单,做了第九位“冤鬼”。

  仔细考察三书所述吕伯奢之事,发现都不太合乎情理。《魏书》说:“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这恐怕不合情理,因曹操仓促逃出洛阳,随身不可能多带财物,即便他携有钱帛,但也有从骑数人相伴,冒然以力抢劫,不一定就能成功,何况吕伯奢乃曹父故人,其子与宾客共劫一事,在情理上也很难说得过去。《世语》中写曹操“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已,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则未免过份简单,它把曹操写成一个疑神疑鬼,患得患失的无能之辈,也与其形象不相符。

  至于孙盛《杂记》里的记载,漏洞就更多了。它写曹操以食器之声杀人,显得十分幼稚,而且即使曹操说过“宁我负人,无人负我”这样的话,也不可能让别人听见,那时可没人给曹操写起居注。因而“宁我负人,无人负我”应该是孙盛的话,而不是曹操的话。

  2、徐州之战中的滥杀问题

  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冬,曹操为报父仇,发起徐州之役,这又引起了历史上争论不休的另一个问题,即曹操的滥杀问题。《三国演义》写曹操进攻徐州,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干了很多坏事,并引有四句诗: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杀,似乎是说曹嵩一家被杀是应该的,可见衔恨之深。然而稽考史料,曹操的杀人问题并不象罗贯中描述的那样严重。

  《三国志·魏志·陶谦传》称:“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武帝纪》云:“太祖征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兴平元年……夏复征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这里说的“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和“多所残戮”的情况主要是指士兵的死伤而言,不是指人民群众所受的损失。两军交战不可能不死人,把这些帐完全算在曹操一人头上是不合理的。罗贯中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不采纳《三国志》的记载,而把《曹瞒传》和《后汉书》中的内容作为撰写的依据,而《曹瞒传》是东吴人所著,本身就含有敌对宣传的成分,作为史料自然不足采信。

  3、关于许田射猎一事的考证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注引《蜀记》,其略云:“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文中根本没提到汉献帝参加狩猎,只说是刘备与曹操共猎,《演义》却说曹操与汉献帝一起打猎时,取过汉献帝的雕弓金鈚箭,射倒一只鹿,群臣和将校误以为此鹿为汉献帝所射中,齐呼万岁,曹操纵马遮于天子之前,而迎当之,关羽怒曹操无礼,这才兴起杀心,经刘备劝阻乃止。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出,罗贯中笔下的许田射猎事件与历史上的原型已不相符,情节上也多了很多夸张的成分。史书中的许田射猎是曹操和刘备之间的斗争,而《演义》中的射猎则变成了曹操和汉献帝之间的斗争,罗贯中把这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斗争混为一谈显然是不正确的。

  4、衣带诏事件

  这件事与历史事实的差距最大。据记载,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董承接到汉献帝的衣带诏,与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刘备合谋反曹,次年初,事情即败露,董承等人俱被族灭,仅刘备幸免。建安二十三年(公元二一八年),耿纪、韦晃、吉本等起兵反曹失败,亦被杀。以上这些,就是《三国演义》写衣带诏事件的题材来源,但在很大程度上被罗贯中融会改编了。按史书并未指明马腾是否参与过衣带诏事件,而《演义》却把马腾也列为奉诏讨贼的人物之一,大书特书,至于耿纪,吉本等人反曹与董承相隔十九年,两者毫无关系,《演义》却由吉本的太医令身份,设想出投毒杀曹的故事,并为之改名为吉平;另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献帝起居注》,董承密谋反曹时,曾对王子服说:“昔吕不韦之门,须子楚而后高,今吾与子由是也。”王子服怕兵少事败,不敢答应,董承又说:“事讫,得曹公成兵,顾不足邪!”二人遂定计。这就可见,董承等人只是打着忠于汉献帝的旗号,进行政治投机,以壮大自己的势力,他们还企图夺取曹操的军队,由自己取而代之。换句话说,衣带诏事件只是董承集团和曹操争权夺力的一场内讧,并不存在忠奸之争。

  5、曹操杀董贵纪一事

  此事史书多不载,《资治通鉴》虽记此事,但语气不详,含义模糊。董贵妃其实不一定如《三国演义》所说是董承之妹。裴松之在《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文中认为:“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于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这就是说,董承的“国舅”之名是因为他乃董太后之侄,而不一定是因为其妹为贵妃才得来的。由此,我怀疑,历史上或许根本没有董贵妃其人。

  7、杖杀伏皇后

  演义描述汉献帝让伏后写信给其父伏完,要他设法除掉曹操,但伏完直至建安十四年死去,并未受取任何行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此事暴露,曹操乃派人杀死伏后,其所生二子及兄弟、家族百余人亦同时遇害。在《三国演义》中这件事被大大地夸张了,历史上的伏完接到献帝的书信后并未采取行动,《演义》中却写伏完派穆顺与献帝联络,请求发密诏调吴蜀起兵,不幸被曹操从穆顺头发中搜出书信,伏完、穆顺遂惨遭杀害。

  8、曹操借刀杀祢衡

  此事详情见于《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平原人也,少有才辨,“气尚刚傲,矫时慢物”,孔融荐之于曹操,他却对曹操破口大骂,曹操发怒,对孔融道:“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遂把祢衡送与刘表,刘表又把他转送给江夏太守黄祖,祖待之亦厚,祢衡却当众辱骂黄祖,祖乃杀之。综上所述,历史上的祢衡只是一个文化小丑,他仗着自己的虚名,随意侮辱别人,而肯定别人不敢动他一根毫毛。曹操看透了他的用意,才把他送给刘表,但刘表也珍惜名声,又把祢衡转送黄祖,祢衡以为黄祖也不敢动他,因而故态复萌,哪料黄祖不吃这一套,于是他的脑袋才搬了家。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祢衡之死,纯粹是他咎由自取,与曹操没有关系,何况曹操把祢衡送给刘表时,“犹以表为宽和爱士,观其能容与否也。”本质上并没有借刀杀人的意思。

  9、孔融之死

  八岁让梨的孔融在中国历史上颇有名气。孔融,山东人,汉末任北海太守,后投靠曹操,建安十三年被杀。融幼年即有异才,及长“岁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高谈清教,盈溢官曹,辞气清雅,可玩可诵,论事考实,难要悉行。但能张桀网罗,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愿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异,多剽轻小才。”(引自《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元年》)这就是说孔融为人崇尚清谈,志大才疏,又所用非人,并不是真正的有识之士。鲁迅曾指出,孔融的性情和主张都是相当乘僻的,例如曹操禁酒,本是乱世中节约粮食的正确措施,他却讥笑曹操:“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可见,孔融和祢衡一样,其死都是咎由自取。而《三国演义》中却写孔融反对曹操进攻刘备,长叹曰:“以不仁征伐至仁,安有不败乎?”这话被人告发,才导致孔融遇害,按历史上孔融并未有此语。

  10、曹操横槊赋诗杀人事

  最后,我们来研究一下曹操横槊赋诗,刺死刘馥这件事。《演义》说赤壁之战前,曹操大宴群臣,并乘兴横槊赋诗一首,扬州刺史刘馥认为诗中有不吉之言,惹起曹操大怒,手起一槊,将其刺死。此事在书中被用来形容曹操的残暴,是丑化曹操的重要事例之一。按历史上确有刘馥其人,也确曾担任过扬州刺史一职,但他并非是死于曹操的槊下。据《三国志·魏志·刘馥传》记载,刘馥是在嘉平六年(公元254年)才病死的,那时已接近西晋时代了,比《演义》所说的刘馥死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要晚46年,曹操本人则在公元220年就已去逝,因而根本不可能杀死刘馥。


汉室衰弱成那样...军阀并起.被取代是必然的.(那些认为上代皇帝姓什么下代就该给姓什么的当请无视)..刘备之类,无论文才武略还是起点势力都相差甚远,唯一有优势的只是那种“师出有名”可以算是为了一己私欲,祸害天下子民,打得千里兵疯,万里血漂,不过是个小人。....至于与曹操鼎衡的孙家...只能算是成王败寇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西园新军

吴县侯
彰武军节度使
★★★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85
帖子 2544
编号 26246
注册 2004-11-29


发表于 2008-1-23 14: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备才是被诬蔑的最惨的。曹操或许还有一毫真,刘备的形象就全给毁了。满足了广大老百姓的YY乐趣,也不管人家昭烈帝九泉下有多郁闷。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孔雀王
(大成皇帝袁公路)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610
编号 37880
注册 2005-4-30
来自 大海边上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8-1-23 14: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鲁肃才是最惨的,堂堂东吴第二代都督,能手开硬弓射穿盾牌的猛将兄,单刀赴会的好男儿,居然写成到处被人欺两边不是人的老实大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08-1-23 14: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希望楼主再接再历,论一论《西游记》对中国历史的歪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6369047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7
编号 86713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1-23 14: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实本来想说三国时期因为刘备造成的灾难远比所有军阀加起来还多的多的````曹操原是配角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1-23 14: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4:05 发表
汉室衰弱成那样...军阀并起.被取代是必然的.(那些认为上代皇帝姓什么下代就该给姓什么的当请无视)..刘备之类,无论文才武略还是起点势力都相差甚远,唯一有优势的只是那种“师出有名”可以算是为了一己私欲,祸害天下子民,打得千里兵疯,万里血漂,不过是个小人。....至于与曹操鼎衡的孙家...只能算是成王败寇吧.....

今生得见楼主如此强人,偶实在是三生有幸啊。

感动得泪流满面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8-1-23 14: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陈寿在《三国志》本文中未提及此事,显然是并不相信。至于曹操路经中牟县被擒事,虽有类似记载,但并未指明该县令便是陈宫,更没有写下县令与曹操一起逃亡的情节。罗贯中所写的曹操杀吕伯奢一事,显而易见是从孙盛《杂记》中演化得来的。

其实,裴松之援引的三种资料,思想倾向并不一致。其中《魏书》的记载对曹操最为有利,它所写“太祖手刃击杀数人”完全是正当防卫,无可指责;《世语》则把曹操“夜杀八人”的行为归结为误杀,实质上仍然是对曹操有利;相比之下,《杂记》中的描述对曹操来说是最不利的,孙盛为人“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伤理”,他的著作很多地方并不能当信史来看待,但即使孙盛,也用了“凄怆”这个词,并且承认这只是误杀。另外,这三种资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调吕伯奢本人并没有被杀,而《演义》中情况正相反,罗贯中强调的恰恰是吕伯奢本人也被杀了。
--------------------------------------------------------

看了这一段,就已佩服得五体投地,陈寿在三国志中没提东东太多了,还都是不相信了?

《世语》所述对阿瞒有利?你按这种方法杀个人看看,是不是有利?

还有孙盛“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伤理”,指的是下面的记载,这位高手又在偷梁换柱。

魏氏春秋曰:袁绍之败也,融与太祖书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太祖以融学博,谓书传所纪。后见,问之,对曰:“以今度之,想其当然耳!”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二子年八岁,时方弈棋,融被收,端坐不起。左右曰:“而父见执,不起何也?”二子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者乎!”遂俱见杀。

孙盛说的当然不全都对,但是拿人家其中一处错处,否认全部,这种手段也离奇些了。

最后,这三个史料,只能称没提吕被杀没被杀,这位高人慧眼独具,立刻瞧出是强调吕没被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8-1-23 14: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国志·魏志·陶谦传》称:“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武帝纪》云:“太祖征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兴平元年……夏复征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这里说的“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和“多所残戮”的情况主要是指士兵的死伤而言,不是指人民群众所受的损失。两军交战不可能不死人,把这些帐完全算在曹操一人头上是不合理的。罗贯中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不采纳《三国志》的记载,而把《曹瞒传》和《后汉书》中的内容作为撰写的依据,而《曹瞒传》是东吴人所著,本身就含有敌对宣传的成分,作为史料自然不足采信。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23 15: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很久没回这个帖子了
不过既然在老萧的地盘,俺就过来回一下
顺便鄙视某解毒乱扔垃圾的行为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4:05 发表
  陈寿在《三国志》本文中未提及此事,显然是并不相信。

陈寿在书里没提到的内容多了,难道事事都是他不信的?
比如续汉书曰:嵩字巨高。
估计陈寿也不信。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4:05 发表
  其实,裴松之援引的三种资料,思想倾向并不一致。其中《魏书》的记载对曹操最为有利,它所写“太祖手刃击杀数人”完全是正当防卫,无可指责;《世语》则把曹操“夜杀八人”的行为归结为误杀,实质上仍然是对曹操有利;相比之下,《杂记》中的描述对曹操来说是最不利的,孙盛为人“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伤理”,他的著作很多地方并不能当信史来看待,但即使孙盛,也用了“凄怆”这个词,并且承认这只是误杀。另外,这三种资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调吕伯奢本人并没有被杀,而《演义》中情况正相反,罗贯中强调的恰恰是吕伯奢本人也被杀了。

要说评价,《魏书》可不比《杂记》好到哪儿去。
《世语》跟《杂记》只承认曹操是误会,可没说就是误杀。误会可不等于就得滥杀。

而且还有个问题,《世语》是郭邠所作的《世语》,而不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作者显然没搞清楚区别。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4:05 发表
  仔细考察三书所述吕伯奢之事,发现都不太合乎情理。《魏书》说:“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这恐怕不合情理,因曹操仓促逃出洛阳,随身不可能多带财物,即便他携有钱帛,但也有从骑数人相伴,冒然以力抢劫,不一定就能成功,何况吕伯奢乃曹父故人,其子与宾客共劫一事,在情理上也很难说得过去。《世语》中写曹操“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已,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则未免过份简单,它把曹操写成一个疑神疑鬼,患得患失的无能之辈,也与其形象不相符。

既然知道其子与宾客共劫一事,在情理上也很难说得过去,所以就不应取信《魏书》,而应采取《世语》《杂记》之说。
多疑等于无能,这个等式似乎不成立。
曹操不无能,说明不了曹操不会疑神疑鬼。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4:05 发表
  至于孙盛《杂记》里的记载,漏洞就更多了。它写曹操以食器之声杀人,显得十分幼稚,而且即使曹操说过“宁我负人,无人负我”这样的话,也不可能让别人听见,那时可没人给曹操写起居注。因而“宁我负人,无人负我”应该是孙盛的话,而不是曹操的话。

曹操还有从骑数人,怎么会没人听到呢?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4:05 发表
  《三国志·魏志·陶谦传》称:“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武帝纪》云:“太祖征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兴平元年……夏复征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这里说的 “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和“多所残戮”的情况主要是指士兵的死伤而言,不是指人民群众所受的损失。两军交战不可能不死人,把这些帐完全算在曹操一人头上是不合理的。罗贯中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不采纳《三国志》的记载,而把《曹瞒传》和《后汉书》中的内容作为撰写的依据,而《曹瞒传》是东吴人所著,本身就含有敌对宣传的成分,作为史料自然不足采信。

《曹瞒传》有丑化曹操的因素,《后汉书》总不是曹操仇人写的吧?
里面可写的明明白白——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再者,既然要考虑《曹瞒传》会丑化曹操,就该考虑到《武帝纪》为尊者讳的事情。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4:05 发表
史书中的许田射猎是曹操和刘备之间的斗争,而《演义》中的射猎则变成了曹操和汉献帝之间的斗争,罗贯中把这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斗争混为一谈显然是不正确的。

若关羽劝刘备是为私仇,那是曹操和刘备的斗争,否则就是扯淡。
难道曹操杀孔融,也是曹操与孔融的斗争?
故意混淆的不是罗贯中,而是该文作者。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4:05 发表
另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献帝起居注》,董承密谋反曹时,曾对王子服说:“昔吕不韦之门,须子楚而后高,今吾与子由是也。”王子服怕兵少事败,不敢答应,董承又说:“事讫,得曹公成兵,顾不足邪!”二人遂定计。这就可见,董承等人只是打着忠于汉献帝的旗号,进行政治投机,以壮大自己的势力,他们还企图夺取曹操的军队,由自己取而代之。换句话说,衣带诏事件只是董承集团和曹操争权夺力的一场内讧,并不存在忠奸之争。

假如能证明衣带诏不存在,那确实是董承集团和曹操争权夺力的一场内讧,并不存在忠奸之争。
这个证明就要作者努力了。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4:05 发表
  此事史书多不载,《资治通鉴》虽记此事,但语气不详,含义模糊。董贵妃其实不一定如《三国演义》所说是董承之妹。裴松之在《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文中认为:“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于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这就是说,董承的“国舅”之名是因为他乃董太后之侄,而不一定是因为其妹为贵妃才得来的。由此,我怀疑,历史上或许根本没有董贵妃其人。

这个解读华丽的一塌糊涂。
裴松之说的是古代称呼老婆的父亲,而不叫丈人叫舅。
董贵人确实不是董承之妹,而是董承的女儿。
《后汉书》也写的明明白白——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而求贵人杀之。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不能得。
这个作者居然能怀疑出历史上或许根本没有董贵妃其人。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4:05 发表
  演义描述汉献帝让伏后写信给其父伏完,要他设法除掉曹操,但伏完直至建安十四年死去,并未受取任何行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此事暴露,曹操乃派人杀死伏后,其所生二子及兄弟、家族百余人亦同时遇害。在《三国演义》中这件事被大大地夸张了,历史上的伏完接到献帝的书信后并未采取行动,《演义》中却写伏完派穆顺与献帝联络,请求发密诏调吴蜀起兵,不幸被曹操从穆顺头发中搜出书信,伏完、穆顺遂惨遭杀害。

似乎也没见到大大的夸张,演义也就多杀一个伏完而已。
皇后、皇子被杀总不是老罗编的吧?
在这种情况下,老罗只要不掰出曹操弑君,就算不得大大夸张。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4:05 发表
  此事详情见于《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平原人也,少有才辨,“气尚刚傲,矫时慢物”,孔融荐之于曹操,他却对曹操破口大骂,曹操发怒,对孔融道: “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遂把祢衡送与刘表,刘表又把他转送给江夏太守黄祖,祖待之亦厚,祢衡却当众辱骂黄祖,祖乃杀之。综上所述,历史上的祢衡只是一个文化小丑,他仗着自己的虚名,随意侮辱别人,而肯定别人不敢动他一根毫毛。曹操看透了他的用意,才把他送给刘表,但刘表也珍惜名声,又把祢衡转送黄祖,祢衡以为黄祖也不敢动他,因而故态复萌,哪料黄祖不吃这一套,于是他的脑袋才搬了家。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祢衡之死,纯粹是他咎由自取,与曹操没有关系,何况曹操把祢衡送给刘表时,“犹以表为宽和爱士,观其能容与否也。”本质上并没有借刀杀人的意思。

如果不是借刀杀人,那肯定是认定刘表不会杀人了。
何来的“观其能容与否”?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4:05 发表
  八岁让梨的孔融在中国历史上颇有名气。孔融,山东人,汉末任北海太守,后投靠曹操,建安十三年被杀。融幼年即有异才,及长“岁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高谈清教,盈溢官曹,辞气清雅,可玩可诵,论事考实,难要悉行。但能张桀网罗,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愿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异,多剽轻小才。”(引自《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元年》)这就是说孔融为人崇尚清谈,志大才疏,又所用非人,并不是真正的有识之士。鲁迅曾指出,孔融的性情和主张都是相当乘僻的,例如曹操禁酒,本是乱世中节约粮食的正确措施,他却讥笑曹操:“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可见,孔融和祢衡一样,其死都是咎由自取。而《三国演义》中却写孔融反对曹操进攻刘备,长叹曰:“以不仁征伐至仁,安有不败乎?”这话被人告发,才导致孔融遇害,按历史上孔融并未有此语。

孔融治贼确实非其所长,但这说明孔融是废柴?
融闻人之善,若出诸己,言有可采,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称所长,荐达贤士,多所奖进,知而未言,以为己过,故海内英俊皆信服之。

孔融讥讽曹操,曹操不爽,已经免了孔融的官了。关孔融掉脑袋啥事?
孔融为啥被杀,想必该作者是不会提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1-23 15: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8-1-23 14:59 发表
《三国志·魏志·陶谦传》称:“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武帝纪》云:“太祖征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兴平元年……夏复征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这里说的“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和“多所残戮”的情况主要是指士兵的死伤而言,不是指人民群众所受的损失。两军交战不可能不死人,把这些帐完全算在曹操一人头上是不合理的。罗贯中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不采纳《三国志》的记载,而把《曹瞒传》和《后汉书》中的内容作为撰写的依据,而《曹瞒传》是东吴人所著,本身就含有敌对宣传的成分,作为史料自然不足采信。
------------------------------

同笑~~~~

强人强到这个地步,也是不易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23 15: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4:05 发表
此事史书多不载,《资治通鉴》虽记此事,但语气不详,含义模糊。董贵妃其实不一定如《三国演义》所说是董承之妹。裴松之在《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文中认为:“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于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这就是说,董承的“国舅”之名是因为他乃董太后之侄,而不一定是因为其妹为贵妃才得来的。由此,我怀疑,历史上或许根本没有董贵妃其人

最华丽最逆天的就是这个了
俺为了模拟该作者的推理,已经死机多次
谁的主频比较高可以试试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6369047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7
编号 86713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1-23 15: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冒牌 的帖子

牛人....受教了...(并不是挖苦...事实上都可以找到“片面”二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lodooog
(荆棘)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2
编号 159030
注册 2007-5-16


发表于 2008-1-23 15: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4:05 发表
汉室衰弱成那样...军阀并起.被取代是必然的.(那些认为上代皇帝姓什么下代就该给姓什么的当请无视)..刘备之类,无论文才武略还是起点势力都相差甚远,唯一有优势的只是那种“师出有名”可以算是为了一己私欲,祸害天下子民,打得千里兵疯,万里血漂,不过是个小人。....至于与曹操鼎衡的孙家...只能算是成王败寇吧.....

按这逻辑,如果是在炒股的时候,咱这些小散户被庄家吞了,那是必然的。咱在股市沉浮中无论文才武略还是起点势力与庄家比都相差甚远。万一赚了钱,那是为了一己私欲,祸害天下子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6369047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7
编号 86713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1-23 15: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应该说资料本身就有冲突...常说亲眼看到都不是真的..何况只是旁人记载的...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是正常的...没必要以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毕竟即使同看一本书也不能说看了同样的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6369047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7
编号 86713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1-23 15: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solodooog 的帖子

虽然不想这么说(这问题有强词夺理的意思)




但是....就股市而言...庄家是不可能会亏在散户手里的(这几天的股室..哎)真万一赚了...我敢说大部分散户赚的是另外的散户的钱(小部分是赚庄家的...但庄家马上从其他散户里连本带利拿回来)


万一赚了钱,那是为了一己私欲,祸害天下子民……(其实还是对的

好了这样带有那种意思的话题还是免了吧...请自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ongwanshui
(超级大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624
编号 82197
注册 2006-9-8
来自 湖北


发表于 2008-1-23 15: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江山代有强人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23 15: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5:24 发表
牛人....受教了...(并不是挖苦...事实上都可以找到“片面”二字)

不管是谁,看问题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这谁也免不了。
同样,人无完人,曹操也是。
俺还会认为曹操有对有错,该作者却就下了曹操没犯错之类的结论,是哪个更片面呢?

就演义来说,曹操确实有被丑化的地方,而且内容不少。
但曹操被丑化了,不意味着所有曹操的恶迹都是因为丑化而出现的。

像其中的杀董贵人一段,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了。
看见曹操杀董贵人一事无法否定,就来否定董贵人的存在。
连原文是什么意思都没搞明白,就急匆匆上阵为曹操翻案,闹出笑话也不奇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lodooog
(荆棘)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2
编号 159030
注册 2007-5-16


发表于 2008-1-23 15: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63690479 的帖子

可能用股市对比不太合适,不过那所谓的”唯实力论“还是非常可笑的。

”文才武略还是起点势力“真这么重要?在49年之前,gcd的崛起是为了一己私利?在更早之前,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是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俱往矣,那些为了反抗暴政,揭竿而起的义士,那些抵抗侵略,孤军奋战的仁人也是为了一己私利?

看得出来,有些人对当年《英雄》一片中关于和平的说法很有认同感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士别三日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3
帖子 1340
编号 69088
注册 2006-5-19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08-1-23 15: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总觉得是老罗美化曹操得严重了.

好几次屠杀没提.

拿人肉当军粮

[ 本帖最后由 士别三日 于 2008-1-23 16:0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6369047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7
编号 86713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1-23 16: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solodooog 的帖子

哎还是忍不住想说....本来不想讲的这么明白的(其实真要找茬是不可能会“明白”的).....
    反抗暴政,揭竿而起的义士是起点差没错....但你没明白吗...我讲的也是你那义士一类....但义士也分等级的知道不....同样的目的别人可以做的更好你瞎搅和干什么(你只刘备这些能力起点都很低的).....难道没看出帖子鄙视的不是刘备本人,而是刘备这类人吗....虽然看起来一样...但我想这对某些人来讲意义是很大的....那样的讨论没意义

对于李连杰那英雄中的和平....说真的我是很认同的.....就算秦皇是魔王那等级也不能死..统一远比群雄割据来的和平(对老百姓而言)


.....最鄙视那种看贴不认真的.........言重了..沉默遁走..面壁思过ING

[ 本帖最后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6:4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8-1-23 16: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6:36 发表
哎还是忍不住想说....本来不想讲的这么明白的(其实真要找茬是不可能会“明白”的).....
    反抗暴政,揭竿而起的义士是起点差没错....但你没明白吗...我讲的也是你那义士一类....但义士也分等级的知道不... ...

阿瞒做得更好?

大屠杀是谁做的?

还是屠夫本应受人尊敬?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c013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27
编号 111875
注册 2007-2-21


发表于 2008-1-23 17: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63690479 的帖子

话说,
曹操当初不也是刘备一类么……

按您的说法,
曹公反董,
那可是大大地反和平

就算董卓是魔王那等级也不能反他..所有人都服从,天下就得统一,统一远比群雄割据来的和平(对老百姓而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lodooog
(荆棘)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2
编号 159030
注册 2007-5-16


发表于 2008-1-23 18: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6:36 发表
哎还是忍不住想说....本来不想讲的这么明白的(其实真要找茬是不可能会“明白”的).....
    反抗暴政,揭竿而起的义士是起点差没错....但你没明白吗...我讲的也是你那义士一类....但义士也分等级的知道不... ...

额,你的逻辑还真是有趣。照你这么说,袁绍干得好好的,曹操去搅和个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8-1-23 22: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上曹操的劣迹主要是徐州大屠杀和特务政治,其他都是鸡毛蒜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开会见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1
编号 44273
注册 2005-7-26


发表于 2008-1-23 22: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又一个看了品三国来为曹操平反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开会见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1
编号 44273
注册 2005-7-26


发表于 2008-1-23 22: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罗贯中是否诬蔑丑化了曹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任何人都有主观意识,LZ你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就凭你对刘备的评价"刘备之类,无论文才武略还是起点势力都相差甚远,唯一有优势的只是那种“师出有名”可以算是为了一己私欲,祸害天下子民,打得千里兵疯,万里血漂,不过是个小人"就直接让人明白了你的立场,这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帖又有什么可值得讨论的?
再补充下,照LZ你的观点就是刘备不该跟曹操争天下,"为了一己私欲,祸害天下子民,打得千里兵疯,万里血漂"都是刘备的错,三国时期的所有非曹势力都是违背历史潮流...

[ 本帖最后由 开会见 于 2008-1-23 22:5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朱一剑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1
编号 174060
注册 2007-6-9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2008-1-25 10: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陈寿的著作不可太过当真,他对蜀国的贬低,这个立场可是公认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08-1-26 00: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63690479 于 2008-1-23 14:05 发表
汉室衰弱成那样...军阀并起.被取代是必然的.(那些认为上代皇帝姓什么下代就该给姓什么的当请无视)..刘备之类,无论文才武略还是起点势力都相差甚远,唯一有优势的只是那种“师出有名”可以算是为了一己私欲,祸害天下子民,打得千里兵疯,万里血漂,不过是个小人。....至于与曹操鼎衡的孙家...只能算是成王败寇吧.....

袁绍当年的势力比曹操大多了……曹操之流,为了一己私欲,祸害天下子民,打得千里兵疯,万里血漂,不过是个小人。....

演义是丑化了曹操的为人,但曹操为人本来也不怎么滴,怎么感觉因为认为演义“冤枉”曹操而喜欢曹操的也很多呢?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08-1-26 00:0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6369047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7
编号 86713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1-26 11: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8 益德张 的帖子

呵...看贴不认真...都说了...第一条件是有能力的才行....我承认带有主观意识....但做为一君主曹操做的已经算很好的了.....这样好了....有谁可以发个优点贴...看看哪个军阀最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按照中国传统思想,曹操这样协天子令诸侯的人就是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这个“恶”已经超出了杀人放火的范畴,而是从最基本的道德上被谴责和唾弃。

之所以现代社会产生了一股翻案风,最基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社会思想的变化。受西方民主思潮和改革开放的影响,中国的思想正在从讲究仁义的儒学转变为讲求利益的商学,简单点说就是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追求利益的商人思想。曹操的所作所为虽然在道德理念上被否定,但是由于人们思想的转变,他的所作所为从追求功利的角度得到了肯定,于是乎翻案风甚嚣尘上。

当然,脱离历史范畴,单独看曹操这个人,他的确是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但如果真的要品评他的所作所为,还是应该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思想理念下,而不是用当今社会的思想来评判,这也是所谓的唯物史观。

最后补充一句:易中天老师对于历史普及功不可没,但是他没有对史料进行分析取舍,而是之接用一些非官方史料来演绎曹操这个人物,导致很多观众对曹操的看法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对曹操这个形象的扭曲个人以为不在罗贯中之下。)这是很不可取的,也是我辈学习历史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8-1-26 12:06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 04:3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142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