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古典小说版,就按演义的说。
原帖由 柳月 于 2007-3-2 00:03 发表
1.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就不悦”。
孔明以27岁弱冠出茅庐任军师,在没有实际表现之前不被军中大将看起是正常的。不要说关张二人,即使是刘备,不也对孔明在博望坡的第一次军事调度“疑惑不定”吗?怎么楼主不用来作为“刘备与孔明不和”的证据?
然后到了博望坡大胜之后,孔明之计应验,关张二人不是“相谓曰:‘孔明真英杰也!’”吗?楼主为了支持自己的言论,选择了前半部分,无视后半部分,十分片面。
原帖由 柳月 于 2007-3-2 00:03 发表
2.关羽没有遵照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之言,侮辱来使,惹孙权大怒。
这一点很奇怪!如果这样说,似乎生气的应该是诸葛亮,因为关羽没有按照他的指示去做嘛,怎么变作了关羽方面的呢?
说关羽没有“东和孙权”也完全不正确。
第一、关羽为人,傲于仕大夫,是他个人的性格。但是,孙刘两家的军事联盟,本来就不是建立在个人的友谊之上,而是建立在各自的战略需要上的。如果说,一个人耍耍脾气就倒置整个军事联盟的崩溃,那样的联盟基础也十分脆弱了。
第二、如果说关羽因为说孙权的儿子是犬子,配不上自己的虎女,就没有“和”孙权的话,那孙权和周瑜三番四次要杀刘备、夺荆州又怎么说?
第三、在孙权送信向关羽提亲之前,早就已经暗通曹操了。他联络关羽的目的,只不过是“以观其意”而已。为了荆州的战略价值,在那个时候,孙刘的联盟早就因为孙权的单方面意愿而名存实亡了。退一步说,假使关羽真的把女儿嫁去了东吴,下场只有在开战的时候多了一个人质在敌人手里而已。
不能执行“东和孙权”,责任绝对不在关羽身上,更不能说他没有执行诸葛亮制订的战略方针。要负责任的,应该是诸葛亮本人。他在制订这个方针的时候,没有冷静地看清楚荆州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荆州的重要性,在赤壁之战中显示得最清楚。没有了荆州作为屏障,孙权及手下的一众文官心中竟然想到投降!如果不是周瑜清晰地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制订出了灭敌于水上的正确战略思维的话,东吴早就灭亡了。而原因,只是因为曹军“长江之险,已与我共有”。可见荆州之地,在孙权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卧塌之侧,又怎容他人酣睡呢?隆中对里的“若跨有 荆、益”和“结好孙权”几乎是不可能同时做到的。这,是诸葛亮的失误。世人都怪到了关羽头上,好象是如果关羽跟孙权多打两个哈哈,孙权就会忘了荆州一样,屈煞云长。
原帖由 柳月 于 2007-3-2 00:03 发表
3.诸葛瑾冒着灭门之忧来取荆州,竟被斥退.
有些怀疑楼主究竟有没有看过演义。演义中,这明明是孔明之计,借云长以塞诸葛瑾之口。关羽能看通诸葛亮的意思,本来应该作为“将相心灵相通”的佐证,现在却被用来证明他们不和,奇怪!
原帖由 柳月 于 2007-3-2 00:03 发表
4.关羽曾多次阻截亮与诸葛瑾的来往信件.
这个……不知道出处在哪里,所以不愿多说。
但是,这里面有疑点。江陵与西蜀有水路直接相通,如果诸葛瑾要与诸葛亮通信,也不必经过关羽吧。他又怎么能拦截?诸葛瑾受周瑜之计去讨荆州的时候,不就直奔西蜀去了吗?人都能直接去了,信怎么又要经过荆州而被关羽拦截了?
原帖由 柳月 于 2007-3-2 00:03 发表
1.孔明智算华容,时云长在侧,竟全然不踩,其后又委以最后关卡,立下生死令.由此观之,孔明欲置其于死地.
这个更晕了!演义中说得清清楚楚,孔明让云长去守最后华容道,那是因为孔明“夜观天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叫云长做了。”让他去守华容、放曹操,根本就是孔明为了让关羽还人情给曹操的有意安排,本意就是从关羽的利益为出发点。到了楼主口中,又变成了孔明有意要害死关羽了。
如果这真的孔明的本意,那他未免太苯了,还“卧龙”呢?卧虫差不多。试想,当时刘备手下兵匮将乏,大将也就那三个人而已。再加上,关羽是刘备的把子兄弟,出生入死二十年,难道,孔明真的以为凭那一纸军令状,就想把关羽干掉了?
如果孔明真的要干掉关羽的话,应该派他打第一阵。在曹操还没有人困马乏、穷途末路的时候,用言语刺激关羽,让他只带本部三百校刀手去与曹操的败兵硬拼。这样,令他阵亡的机会更大!
至于后来孔明作势要执行军法,那是典型的法家手段,要收服关羽、挫他锐气的。我本人对于这种手法并不太赞同,但是,绝对不能说孔明是有心要杀关羽。
原帖由 柳月 于 2007-3-2 00:03 发表
2.以前打死我也不信的一句话"关羽败走麦城,孔明按兵不动".现在信了.凭据:
1.关羽守荆州时,曾经攻打樊城,相信一定上书刘备请求攻打.(刘备思想不太远主要靠诸葛扶持),答应后还会问诸葛.但诸葛智谋超群,一定知道关羽发兵时荆州兵少.可他没有提醒疏忽的刘备,才使荆州兵少导制让吕蒙夺去,真为借刀杀人之法.
之前说过了,荆州之失,是隆中对的失误。现在这个失误竟然变成了是要杀关羽借刀杀人的周密安排。隆中对制订的时候,他们两人还不认识吧,怎么就要定计来杀人了?
至于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城里留多少兵。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别说关羽心高气傲,即使是别人,既然是封疆大将,并力调度还要别人说三说四的,也不高兴吧?况且,关羽北伐,其实也并没有真的让后方真空。沿江有烽火台,糜芳守江陵、博士仁守公安。本来吕蒙也无计可施,还是陆逊献计,才能令吕蒙的白衣渡江成功。烽火台起不了火,糜芳、博士仁这两个饭桶才投降。而当时陆逊是一个无名之辈,连自家人都看不起他,难道孔明又能预晓先机?那也太神了吧?
原帖由 柳月 于 2007-3-2 00:03 发表
2.当时拥兵而不救关羽的有四人:糜芳,刘封,博士仁,孟达.其中糜芳,博士仁降吴,孟达降魏,刘封不降,其中糜芳,刘封,博士仁惧被刘备亲手处死.而孟达呢,如果刘备尚在,看到此事必被气死,孔明竟多次去信,招揽孟达.至司马懿恐其叛变,围剿孟达时,孔明还连吴营救.
这个……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拉拢在自己正当北伐之际举兵相应的敌方叛将,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军事境界,是任何军事统帅都梦寐以求的事情,却又被说成了因为孔明感激孟达帮忙害死了关羽才去拉拢他的。
PS:看完这个帖,令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另外一个说许诸是三国第一高手的帖子。那些个所谓的论点,实在不敢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