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4, 14:23:08发表
忽然想到,“倚天”中张无忌之于谢逊的意义,类似于“大唐风云录”中吉儿之于李世民的意义。张无忌与吉儿,对谢逊和李世民而言,正是代表着他们潜意识中认知到,但又达不到的“善”的理想境界。也正是这二人的存在,使他们能从“沉沦”中得到“拯救”。而李世民之深爱吉儿,谢逊对张无忌的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惊天动地之爱,不仅仅是作者的刻意安排,更是有着心理学与主题上的深刻含义的。
---------------------
前些日子又看了一遍大唐风云录。
本来很看不惯李世民对吉儿的态度,觉得他简直是被虐待狂,心甘情愿地一遍遍被吉儿虐待,活该呀活该。
后来看了nono的评论才释怀,原来李世民是把吉儿当作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以前最珍惜的一部分品格,而自己永远也找不回来了。所以李世民的低头是对自己的低头,李世民的被责是自责。
谢逊是被成功而完全地拯救了的,而且也就是最后的时候拯救才达至完成。如果你光看他最后对待成昆的态度(只废其眼睛和武功,却同时也散去自己一身的功夫),又甘受众人吐唾沫,难道又不是自虐?但不能这样看。
金庸小说中的西方精神表达得比较隐晦和含蓄,不如“大唐风云录”那样比较直露地表达有关的主题,所以看惯了通俗作品的读者不觉得怎么样。但如果是看惯了通俗作品的读者,会觉得很难接受“大唐风云录”那样晦暗的风格。但如果你看多了西方作品(尤其是现代作品),就会觉得“大唐风云录”那些描写其实已经很中国化了。甚至你如果多看点白先勇这些现代性很强的作家的作品,都会觉得“大唐风云录”的手法已经算十分传统的了。
所以,我想,“大唐风云录”的定位有点尴尬,它的题材看起来很容易令人误会它是定位于通俗作品(甚至很多书库不把它收于历史小说,而是收于通俗性更强的武侠小说),但实际上从作者的描写来看,它其实是定位于雅文学,甚至是先锋性相当强的西方现代文学。这导致读者的期望与作者想要表达的层次完全是格格不入,因此如此难以受到包容,如此不待人见。叹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