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里转一篇来自凤凰网的纪念文章,献给生前寂寞的梁老先生。
梁羽生走了,带走了1000万字的刀光剑影
转自http://blog.ifeng.com/article/2098697.html
李奉先 文
据东方早报1月26日报道,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于1月22日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这位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没有度过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便就这样的走了.
这位长期定居澳洲雪黎的“新派”文学泰斗,曾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和毕生的智慧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他却走了.这位对“武侠”概念清楚之界定,即“梁羽生观点”,“以侠胜武”文风老人,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惊闻此讯,无限惋惜.
坦率地说,笔者一直是武侠小说的热情爱好者,少年时代,最早接触的《白发魔女传》,主人公卓一航仰天长叹的情感独白,增添了我对梁大师的无比崇敬之情。读卓一航的内心世界,有无限往事在他心头掠过:有忏悔、有悲伤,有柔情密意,有伤心误会,最伤心的是往者已矣,来者又未必可追,而他所能做的,唯有夜夜相思长相忆,等候着优昙仙花再开的那一天。这是人性的光亮在江湖跌宕之中,显露这般熠熠生辉,亦是梁老点睛之笔,“读侠而奋勇,写侠也风流”,诚如是也。
同时,这部小说也扭转了中国武侠小说逐渐式微的命运,从而为“新派武侠小说”奠定位置,也带动了金庸、古龙、温瑞安等一大批小说大家的先后声名雀跃,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世纪。其文德光彩照人,其文风终将不朽!
过去,笔者少不更事,读梁老之著作,“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如今,笔者年近而立,读梁老之名著,“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或许笔者将来古稀之日,读其煌煌巨著,“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今日谈及梁老文风不朽之因,恐贻笑大方,姑妄言之:
1.梁先生的“名士气”,让人深为钦佩。特别是在《萍踪侠影录》里,男主角张丹枫的“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的潇洒性格,确实能折射作者本人心目中的侠士典型。中国自古有之的传统知识分子的“名士味”在梁老的作品中大多溢扬其间,后来在在澳洲定居,其所向往的陶渊明式的人生境界生活,据相关媒体报道,基本也是如此。他对政治淡然,对金钱漠视。他的生命所重视的,只有文学。
2.梁先生的“文化情”,更让人崇敬。在谈到他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他曾说:“作品有 Temporary 和permanent 之分。有文采的当然能传百世,但亦有不少潮流之作,只为迎合读者口味,只能算是‘霎眼娇’,很快会被淘汰。我的写作取向,就是宁愿现在少人欣赏,但作品的生命力坚韧,过一百年中国人仍有人看。” 他进一步补充说:“我的小说,不仅可以使读者朋友从中增加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对中文写作亦有裨益,也能给身在海外的华裔,了解中华文化,增强爱国情界结。我想:这是我写小说价值所在。”
3.梁先生的“文学才情”,令人惊叹。事实上武侠小说最是难写,比其它类型的小说更难写,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故事必定发生在古代,历史知识绝不可少;侠客经常到处云游,行走江湖,而每个地方各有特色,那地理方面也须懂得;小说需要有回目,首尾点缀诗词,这要求作者必须有硬功。文学、对联应有研究,而要深入刻划人物心理,就要通晓心理学,如佛洛伊德等。写小说绝对要一丝不苟,没有扎实的古文功底,没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写武下侠谈何容易!梁老曾打算写出关于武则天和太平天国等长篇历史小说,还规划写单纯以人物为中心的中国通史,可惜因为身体状况,只好于1980年代在宣布“封刀”。旅居澳大利亚后,梁羽生的身体一直不太好,2006年回香港参加系列活动时突然中风。这些愿望,未能如愿,令人为之叹焉。
4.梁先生的“爱国情”,最令人敬仰。得知身体状况每天日下,友人关切问及他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他坦言:“还没看到祖国真正强大起来,是我最大的遗憾。祖国已经比过去强大和繁荣多了,也进步多了,但还没有达到我理想中的社会。中国真正强大是我最大的愿望!”梁先生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令人为之动容。
“侠骨文心笑看云霄飘一羽,孤怀统揽曾经沧海慨平生。”这是梁老生前写给自己最满意一幅对联,其含书名字,也暗嵌自己的名字."他,从1954到1984,30年,35部小说,160册,1000万字的刀光剑影。上接《儿女英雄传》以来的侠义小说和民国旧武侠小说,开创新派武侠文学;下开金庸、古龙的一片天地。"如今想来,文如其人,令人伤感不已……
梁老虽谢世了,但其文风,其爱国情则百年不朽!愿梁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