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随笔】圣杯的中国形象
一直对西方宗教了解不多,对圣杯更是知之甚少,脑海中残留的印象只是哈里逊福特的电影<<夺宝奇兵3>>中的一支斑驳且毫不起眼的木杯.现在提起这在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中屡屡出现的基督教圣物,是因为最近看了丹.布朗的畅销作<<达芬奇密码>>.
书中已经对圣杯是什么这个命题已做了详尽的阐述,我不会比丹.布朗看过更加关于圣杯的资料,也无法得出更吸引眼球的结论.我只是在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是否有什么东西能和圣杯一样具有这样的传奇色彩和生命力呢?我想了许久,一直未得到一个十分吻合的答案,下面仅就我所想到的几样事物和大家共享.
皇权
圣杯在不同的版本中,都是人们疯狂追求的目标,是权利,财富,力量的象征.<<达芬奇密码>>一书中的阿林加洛沙主教便是希望获得圣杯而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利.从这点上来说,中国的皇权便是能带来权利,财富,力量的唯一东西.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就是皇权交替的历史,未得到皇权之前,是皇权的追求者争夺者,得到皇权之后又成为皇权的捍卫者守护者.如同圣杯一样,追逐者成为守护者,直到新的守护者的诞生.不过圣杯不能完全等同于中国的皇权,中国的皇权实实在在,而圣杯总是若有若无的在仙山云雾中显现或消失,从来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得到圣杯,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得到圣杯所赋予的财富权利力量.
不过我们从圣杯的诞生不难发现(不管是哪种说法),它起初不过是个普通的东西,要么是耶稣用的杯子,要么是耶稣的女人,所以它本身是不具备神奇的特征的,在慢慢演化中,它成了一种象征,所以最好就是让它永远高高在上,保持它的神性.
而中国的皇权可以说是恰恰相反,它诞生之初是很神圣的,讲究天命所归,所以帝王的出生都伴随种种祥瑞,而慢慢发展到讲究天命和革命并行,最后发展到直接革命了.如商的天降玄鸟,最后以汤武革命的方式取缔政权,兼顾了天命和革命的特点.而到了大泽乡陈胜的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天命的影响便越趋越微了(当然不能说后面就不讲天命了,只是并非必定条件了).而到了三国魏晋就几乎不讲天命那一套了.皇权的守护人如果德薄,我就直接革命好了.皇权是从有神性慢慢转化到无神性的,所以是你方唱罢我等场,各领风骚数百年.
圣杯是慢慢走上神坛,而皇权则是慢慢走下神坛.
信仰
所有的圣杯故事都是追逐圣杯的故事,<<达芬奇密码>>同样未能免俗,无论它有什么新颖的解释.而现在所有的作家都喜欢玩这么个噱头,你所追逐的东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很多时候它甚至不是个东西.比方说,实际上没有宝藏,你追逐的不过是勇气;实际上没有宝物,你追逐的不过是信念.同样,实际没有圣杯,你追逐的不过是一种信仰.那么在中国历史上,什么的信仰是圣杯呢?
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什么宗教能占主导地位,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么就是儒家,但儒家不能说是宗教.所以要说中国几千年来的信仰是什么,那就是儒家思想.当然这是大体上来讲,并非为绝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沦落信仰,寻找信仰的循环.如同老子所说:大道废,有仁义.讲儒家思想寻找信仰,复位仁义的过程,居然是用老庄理论来证明,这更加证明了儒家思想并非中国历史上的绝对信仰.道,释,法,诸子百家都是信仰的源泉.一千个人眼中,可以有一千个信仰,关键不在于信仰是什么,在于寻求信仰的过程.就如同圣杯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圣杯的过程.
历史真相
丹.布朗信誓旦旦的说,现有的圣经是伪经.胡适说:历史不过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总是有胜利者书写,很多时候历史的真实性要董狐之辈来维持.但董狐毕竟不是多数,所以那些历史的真相总是引起后人的很多猜想.
书中作者用新出土的古经来证明圣经是伪经.而在我们东方,我们同样有出土的<<竹书纪年>>来证明历史的某些细节是经过了雕饰.不过我从来不主张通过打倒一物事来树立另一物事.圣经几千年来树立的一切并非一无是处,不然生命力不会这么长,同样我们的大多数史书也并非一无是处.就拿伊尹来说,竹书颠覆了他忠臣的形象,但对于鉴历史得失来说,不管他是正面形象还是负面形象,都无损我们从中吸取教训.而且也无甚必要所谓的翻案,因为他的正面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就算是善意的谎言吧.
回到<<达芬奇密码>>上来说,作者要寻找的圣杯真相,无非是对女性的重新肯定,而这种肯定早就在其它地方得到了.上帝关上了一个门,那么肯定会开另外一个门,虽然这个门开得有点晚.
对于所谓的历史真相,我总是怀疑谨慎的态度,信我所信,疑我所疑.或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