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冰火蝴蝶于2005-02-04, 7:52:02发表
ssbye专门来现代捧场,蝴蝶端茶先~
( 嘘~虽然偶不知道他为了什么原因往这里跑滴)
哎呀,受宠若惊,没有别的,给你朵花吧 俺的地盘除了数字就是字母,我在这里出现,水平就是个文盲哈 。
其实如果把轩辕比作一个家,我可能原来一直在卧室和餐厅活动吧,现在也应该到书房转转了。这次吸引我进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篇文章谈到了我最喜欢的评书,我把我所了解的也说一说吧。
我从小就喜欢听评书的,印象最深的是田连元在辽宁电视台播的《瓦冈寨》。辽宁是出评书人才的地方,天痕在上面提到的袁阔成,刘兰芳,单田芳和田连元被我称为“辽宁评书四杰”。也正是因为人才多,辽宁电视台史艳芳(其实熟悉电视评书的都对这个人不会陌生的,凡是辽台制作的,最后的监制一定是他)在80年代初就想到要把评书这一传统艺术搬上银屏的想法,经过其多方努力,这一想法终于实现,辽台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在电视里播放评书的电视台,第一个评书就是当时最火的刘兰芳的《岳飞传》。说到《岳飞传》,把我的一位同学跟我讲的经历说一下就知道当时火到什么程度了,在铁岭的农村,到了广播里要放《岳飞传》的时间,村里的大喇叭广播叫所有干活的人赶快停下手中的农活,大家一起聚到大喇叭底下听上半个小时,然后再去做自己的事情,回去的路上大家都在津津有味的谈着刚才的内容,这农民不干活听评书好像以前是没有过的吧。辽台的《岳飞传》其实是二度创作了,尽管刘兰芳的水平无可挑剔,但是在内容上有些太大汉族主义了,言语上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感情(辽宁是满族最多的省份),有人曾写信指责过她。后来在电视台播出的是她和史艳芳重新整理后的,反响十分热烈,得到各方一致的好评。在这之后辽台又陆续推出若干好作品,上面提到的四位也是悉数登场,一直到现在,《评书联播》也还是辽台的拳头栏目。
非辽宁籍的评书演员里,我最喜欢听连丽如的评书,继承了父亲连阔如事业的她也是那种不拘泥于现状,谋求突破的人。她是北京的第一个女评书演员,也是我国第一个说《三国演义》的女演员。她是第一个把评书艺术带到国外的艺术家,也是第一个尝试用评书来演播《红楼梦》的人。我最喜欢听的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康熙私访》(因为这个还和张国立打过官司,呵呵),现在在家里的电脑里还珍藏着这部评书。近两年为了振兴传统评书艺术,她在北京又开起了书馆,名曰“月明楼”,这也是取自《康熙私访》,首播的评书是《后汉演义》。(以上内容是我在一次《东方之子》访谈时的记忆,如有错误请指出)
现在的评书确实是如天痕所说后继乏人,大家也在探索,当年辽台在庆祝辽沈战役胜利50周年的时候进行过一次尝试,就是用4个不同的演员扮演不同的“角色”,田连元说共产党这方面的行动,单田芳说国民党这方面的行动,叶景林(已过世,中央军委曾经宣传过他,人确实很好啊)说美国那方面的反应,张洁兰(田连元之徒,代表作《海瑞传奇》)相当于旁白,这次改革还算成功,充分利用了现代的技术,跳出了原来只是把书馆移到电视里的那个框框。但是毕竟这样的尝试还是少数,需要大家一起去努力改变现状。我真的希望评书能够越走路越宽,别象相声那样走下坡路。
(现代文艺第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