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说到了要点.
三国时期没有马镫,马镫在晋代出现.至于在战国时期的马镫,是有,考证是单蹬,上马的辅助用品,和真正意义上的马镫不是一回事.
所以在三国时期,骑兵并不是主力兵种,其作用不过是突袭,追击败兵,辅佐步兵军团侧翼等等,主力青州兵依然以步兵为主,武器主要是矛和刀斧和槊.
我大致介绍一下三国以前冷兵器的背景和发展:
矛是主要的步兵方阵武器,早在夏商时期就出现了.因为矛的特性可以让后排兵士手持比前排更长的矛组成枪阵,这种阵能轻易击破训练不足的军队,而早期部落之间的战争往往都没有经过训练,可以想象枪阵的效果和其后的迅速流行,在西方这种枪阵更发展到了及至--马其顿方阵,有兴趣的人可以研究一下.
让我们回到中国,步兵方阵没有发展到那么后期,原因是在中国出现了2种克制步兵方阵的东西:马车和弓箭,后者深刻的影响了整个东方的军事系统,先放一边,我们先说战车.
战车是利用马匹拖动巨大的战车,车身步满尖锐的倒刺和利刃,驾车冲进人数密集的敌军方阵,利用多匹马力的冲力可以穿透步兵方阵,带来巨大伤亡.但是战车机动性不好,转向不便,消耗马匹巨大,且造价高昂,为其后来的淘汰埋下了伏笔。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在古代,步兵枪阵的列数并不多,部分可参考秦兵马俑的阵形.一般枪阵能直接进行攻击的是3排,马其顿方阵能到4列,罗马的马略加长纵深后能有5列,但在东方都是3排,战争时不会一下子排个10列,这样一来绝大多数的士兵不能立即投入战场,过深的军队不利于指挥,如果要撤退前列的撤,后列由于没有听清指令继续前进,很容易导致混乱.所以一般的步兵枪阵的列数在4~6之间,这种列数的枪阵实际上是和狭长的矩形,很容易被战车突破.
战车的嚣张也没有长久,步兵阵迅速改变了武器,由枪变成了戟,戟方便与砍断马匹的弱点--脚踝,所以戟逐渐成了步兵对付战车的利器,但戟的造价高,需要金属的枪头,而矛则是最低成本的武器,木杆削尖就可以了,最后导致战车和戟兵之战就是经济之战,战车不断消耗马匹和金属,戟也不断的消耗大量的金属,而战车和戟风靡了每一个战场,战车依然有优势,但费用太高,戟兵虽然稍弱,但是唯一能抵抗战车的兵法。
春秋时期战车和戟兵成了战斗的主流.但好景不长,赵灵王胡服骑射将骑射带入了中原,骑马射箭,可想而知步兵方阵面对这种东西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因为根本打就打不到,所以步兵方阵往往一遇到骑射就马上溃退。而且骑射的马匹消耗远远小于马车,所以赵国接由骑射在军事上迅速强大,骑射也迅速的替代了机动力和成本高的多的战车,使战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戟,则因为战车的退出而逐渐演化为其他用途.
而秦国在吃了亏后,痛定思痛,将另一个武器带入了战争:弓箭。秦国没有太多的马匹,商鞅之后经济迅速强大,马匹有了一定的保证,但是和赵国几十万骑射部队相比依然是小巫见大巫,秦国为了迅速强大,为步兵阵配备了弓箭,减小了阵形密度,增加了步兵阵的反应能力,使得步兵阵能够有效的打击骑射部队。
其实骑射的精准程度是很值得怀疑的,以往它能够强大一时完全是应为步兵方阵的无力抵抗,当步兵方阵拥有精准的弓箭反击时,骑射的优势就大大削弱了。但是骑射相对于步兵方阵的优势依然明显。但战争并不仅仅决定于武器,反正后来拥有骑射的赵国被秦国灭了.
军事的大发展时期都是战事频频的乱世,而后的楚汉相争中,随这铁器的发展,使得金属武器的强度大大提高,步兵中刀斧逐渐出现,受过训练的刀斧杀伤力是矛无法相比的,一矛刺中对方一般很难让对方失去战斗力而无法反击,而刀斧则能迅速的让敌人失去抵抗能力.而且刀斧能一次攻击数人,矛则只能攻击一人.但限制与金属的消耗,当时的军队一般是矛,嫡系部队才能用刀斧。
到汉武帝时,匈奴扰境,敌方全都是骑射,不过射的更准,马更快,骑术更高明。汉朝发现传统的军队在战术上吃亏,在战略上则完全被对方压制,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汉武帝创建了骑兵军队,并创造性的将手持近战兵器的骑兵大量的进入战场.但骑兵为主力的战斗依然局限与北方和匈奴的战争,大汉帝国的军队依然以刀斧手和弓箭手为主力.
而后就是三国时期了,这时候的骑兵已经出现了近战的骑兵,但由于没有马镫,其战斗力很受限制,骑射才是真正骑兵的主要战术.
步兵是三国时期的主要战斗方式,主要战斗方式是方阵战和弓箭.
至于关二爷的冷艳锯,那时并没有发明,是唐代来从阿拉伯国家流传过来的武器.
[ 本帖最后由 Sphynxyu 于 2006-10-20 13:1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