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秋风之悲歌』
性别:未知-离线 西北死士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4
帖子 52
编号 57900
注册 2006-1-19


发表于 2008-7-4 22: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秋风之悲歌』

??前头:恩. 2006年写的=.=
  当时高三复习中 憋了一个月 写了这么个文出来
  刚搜东西的时候无意翻了出来
   当时16岁 文章粗陋稚嫩 而且观点也和现在有点差别. 大家将就着看吧 呵.
  
  
  
  秋风之悲歌
  
  一弯新月勾起漫天的流霜, 如细水涓涓的星点缀在周围
  穆风卷起依恋舍枝的叶, 徐徐旋上, 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着妖娆的光.
  秋!
  老者叹着。脸上,满是迟暮之情。
  “伯约,回营”
  车辙过处,在积重的落叶上落下轮印,一直蔓延到灯火零星的中军…
  此地,名曰五丈原
  
  汉•光和四年
  在琅邪阳都县一个清秀的小园里,一个男人在屋子里悠然地踱着步子,但紧捏袖口的手出卖了他的真实心理。
  里屋,他的次子即将诞生.
  "真是祖上有德,天佑我诸葛家香火再盛。可..名字叫什么好呢....? 瑾儿名里有个王字…那两个丫头.."
  想到这,屋里清晰的传出了一声啼哭。诸葛珪身子蓦地挺了下,但随即又好象没有听清似的,将右手侧张在耳旁。直到稳婆乐呵呵的跑过来告诉他生的是个公子时,他才似从梦中迷离醒悟般的回过神来.欣然抬首,恰看到日炽中轮骄然而起。
  不顾刺眼,诸葛珪直愣的盯着,喃喃语道:”…..那..就叫亮吧…..”
  眼中,尽是太阳的光辉.
  
  是年,司马懿、庞统2岁, 周瑜6岁,刘备21岁.
  
  【公元181年】 诸葛亮生于琅邪国阳都县。其祖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其母章氏,自亮以上,生有一兄二姊。(按:亮之诞辰,据浙江省兰溪市诸葛大公堂所存之《诸葛氏宗谱》记为四月十四日;清道光九年所修之《昭烈忠武陵庙志》引《谈荟》作七月二十三日。录以备考。PS:我比较倾向4月14日,因为偶是4月15的哦~~记得礼物 又语:章氏到底死于何年俺手头资料不一样,有183,189两说.这牵扯到诸葛均是否为诸葛亮同母弟,且亮父不满三年就续弦是否合当时礼化,望诸公做解.)裴注诸葛瑾传 吴书曰:其先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风俗通曰:葛婴为陈涉将军,有功而诛,孝文帝追录,封其孙诸县侯,因并氏焉。此与吴书所说不同。
  
  
  
  
  “听说了么,要大乱啦!”
  “啊?天下不早乱了么?”
  “不,这次论到咱们阳都啦!”
  “怎么..”
  “曹家知道么,对!就是兖州牧曹公一家,在咱徐州上被杀的干干净净”
  “啊!?”
  “现在人家曹操已经攻下彭城了!还叫唤要把这儿屠的平平的,赶快收拾收拾家伙逃吧,不然,小命都没啦!!”
  道旁,诸葛亮听后,年轻的脸上呈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表情——不管他以后是否为绝世的智者,当时的诸葛亮刚及舞勺之岁,且一直生活在平静的徐州,战争的一切,距离童年实在是太远了——然后他飞奔回家,推开门.叔父与继母愁眉不展,哥哥诸葛瑾正襟而坐,家中其他成员则不知在何处.
  等待是沉默的积重,半饷,叔父嘴唇动了下,但由于长时间没开口而干住,他清了清嗓子,用低沉无奈的声音宣读了诸葛亮接下来几年的命运——诸葛瑾与继母去江东避难,诸葛亮、诸葛均及两个姐姐将与叔父一起生活.
  一直板着脸的哥哥此时也有些动容,兄弟俩对望一眼,都从对方目光中读到了相同的东西.
  
  【公元193年】曹操父曹嵩避乱琅邪,但死于陶谦部将之手,于是徐州陷于曹操的血腥报复中。
  【公元194年】诸葛瑾与继母赴江东,诸葛亮以及两位姐姐寄养于叔父诸葛玄家中。
  【公元195年】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这里在游戏中也体现出来了,也算光荣幽的一默,以30为例:184~189年:小沛 194~196年:柴桑(跟着老哥去了江东? 哈哈) 197~207年:襄阳
  
  
  
  
  战乱碾碎的时光,飞散于朝阳起落之间
  不觉,已和兄长已六年未见.
  
  “我当成管仲乐毅之业!”一声长啸,惊得竹林飞鸟四起.
  “哎! 这混小子.”林外小径边,三个年轻文士闻声气由得一泄,偷眼于一旁的两位老者,却是含笑相视.
  踏着石板,在竹影幽林深处,几人寻到一块大石前.
  石上一人,身着白袍,正抱膝仰观竹叶间偶漏的一色碧天。
  显然,刚才做出惊鸟之举的正是年届19的诸葛亮.
  见到老师司马徽带着一位不知名老者到来,诸葛亮从石上起身,深作一揖.
  
  
  
  “刚才大呼小叫的是你么!”那名老者问.
  诸葛一愣,答:”正是晚生”
  “你自比管仲乐毅,胸中所学多少,说来听听..”
  “他呀~什么书都看,但都看个大概.然后就什么都不管啦…”三个年轻人中的一个插嘴,那人头发篷乱,袍子破洞几个,在三人中最是扎眼.可话他说到一半,司马徽一个眼色,发现自己的失礼,便停住了.
  “没关系,水镜,让他说”
  “恩…可虽说我们看书比他精专,但见识上却差了一大截,上次公威思乡,想回去看看,结果这小子一句’ 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弄得公威来了个大红脸.”说着便指指另外一个年轻人,好象是为那粗放的男子做注解般,被称为公威的文士果然低头红着脸.
  ”还有上次,我们问他,他可比管仲乐毅,那我们可比作那个先贤,结果他言不搭调,说了个我们可以当个刺史太守,你说气人不气人!”
  ”哼哼..好个狂傲小辈”老者厉描了句.水镜但笑不语.
  ”非是晚辈狂妄,只是丈夫立于世间,不成功业,不封居胥,何以面对先祖!胸中抱负不成,空守一片竹林嗟叹而已。”
  ”那你为什么隐于隆中,而不去出仕诸侯”
  ”在下守叔父孝期...而且..我的才学怕是还没到家呀,我自比管仲乐毅也是此意.管仲霸齐,却乏兵略.乐毅扬燕,而少政谋.如果有一天我出仕了,必要外将兵足逐天下,内佐王可定民心,呵呵..这..才是我的志向呀!”言罢,眼中闪过一道飞鸟般的光.
  旁的三个年轻人撮着手,不断的给陶醉在理想中的诸葛打眼色.
  ”呵..黄老头,你就别逗他了,说正事吧.”一直没有说话的司马徽突然说到.”恩..孔明,这位就是名士黄承颜了,你可有的向他学的..”
  这回该诸葛诧异了:沔南名士黄老先生,他来这干什么? 
  思绪间,不忘再作一揖.
  黄承颜方才摆下的脸此刻完全变了个样,无处不显示着满意和赞许..甚至有些..欣慰.
  ”咳咳..孔明..你今年多大了..”
  ”学生明年将行冠礼”
  ”恩..听水镜说..你尚未娶妻吧.”
  ”啊!”
  ”呵呵,老头子倒有个女儿和你年龄相仿,长得丑,但才学却不辱没了你.你家长辈也没人在这,所以我就拉着水镜来瞧下我们的孔明长的什么样..”
  ”可..晚生叔父丧期未满..”
  ”哈哈..明年不就可以了嘛..就这么订了哈..呵呵..”
  友人看着诸葛少有的手足无措,亦不禁伴随老者朗朗而笑..
  笑声,回荡于修竹蓝天之间.
  【公元197年】 叔父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移居隆中为叔父守丧。 三国志曰: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裴注献帝春秋曰: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死,遣朱皓代玄。皓从扬州太守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 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公元199年】 诸葛亮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崔州平、徐庶、孟建交游.魏略曰: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后公威思乡里,欲北归,亮谓之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魏略曰:庶先名福,本单家子,少好任侠击剑。 按崔氏谱:州平,太尉烈子,均之弟也。 公威名建,在魏亦贵达。
  【公元200年】亮与黄承彦女结为伉俪. 襄阳记曰: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但民间传说,孔明妇名月英,才学如其父所述,但相貌却相去甚远,”身有丑女,黄头黑色”只是月英对诸葛的一个考验而已.
  淫诗一首:人言黄女容少逊,哪知贤妇才压群 比翼齐眉相融乐,卧龙潜渊待吞云。
  引一段在三联上看霍青所说的一段话:
  记得苏东坡说写文章要"厚积而薄发"方有佳意.荀子讲过"政教功名,能积微者速成".齐桓公也有"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之壮语.
  诸葛亮在山野并非闲居,而是集中用了十年时间,一根一根地扎满两翼之羽.他在荆州,已有许多政治条件可利用,刘表是他的岳丈的连襟,两个姐夫都是当地名门望族,师友皆为名士,若想在荆州做官易如俯拾芥籽,但他对此不屑一顾,只是如饥似渴般地到处寻师选友,研习未来职业与志向所需要的知识和本领.这也足见其人格之清高.诸葛亮:第一,奈得十年寂寞;第二,不放松自我完善,不断自我社会化;第三,不脱离生活,一边耕读不懈,一边观察社会,研究时事.所以他后来才能在初出茅庐即大显身手,未经三年五载,就使刘备这个"常败不亡",但"贫无立锥"之地的政治乞丐成为了一方霸主.
  "厚积薄发","积微速成"可谓我们的治政,立身,成事千古不易之信条,颠扑不破之真理.
  本来是想自己胡乱分析一段的,结果见霍光兄写的精辟,大惭,就厚着脸皮偷偷给转来。
  注:诸葛亮大姐嫁给中庐县人蒯祺,二姐则是嫁庞山民,也就是庞德公的儿子。
  
  
  
  
  笃笃蹄印自雪中来,加之此次,刘备已是来了三趟。
  ”小先生,卧龙先生可是在家?在下..”
  ”阿呐!”竹轩前,门童打断,看样子他和诸多名士见的多了,脾气也学了几分.
  ”在下豫州牧刘备刘玄德,冒昧前来拜见你家卧龙先生,劳驾小先生帮我引见..真是的..我都背会了..怎么你又来了!”
  ”恩..”领头之人正待解释,不防身后一黑面大汉突然发难,赶忙拉住.
  ”奶奶的..俺还从来没吃过这等气! 哥哥莫拉我! 待俺砍了这斯! 烧了这破屋,看那卧虫鸟人出不出来! ”(李逵?-_-|| )
  一同来的绿袍红脸之人,没拉那黑面汉子,也是没得言语,看脸上,却是如冻柿子般——本是通红,但又气得发紫,看柿子上的白霜,多半是肌肉僵硬造成的。
  这,令这门童奇怪一番,但他还是气定神闲的抛出句:
  ”先生虽是在家,但这大中午的,应该是在睡觉.使君怕是等不到了,还是请回吧!”
  说罢,便准备动手关门.
  刘备心下一急,忙将手伸卡在门缝,但门童关的又狠,让刘备疼的大叫一声。
  门童虽是不驯,但也知道这下的轻重,又见那里两大汉蠢蠢欲动,不禁心虚了起来。
  ”请小兄弟行个方便,那怕让我进去等先生睡起也好呀..”
  ”那使君就进来吧,请”
  
  他们谁也没看到,在竹帘的一挑下,一双眼炯炯的注视刚发生的一切:
  ”如果刘备不是像世间传诵的那样真是个有德之君的话,那刚才可真是好手段呀! 不管怎么样,这份诚意还真是足呢,那么..且让我试试他吧..”
  年轻的诸葛一边自语,一边踱到床前,然后....把被子蒙上头大睡。(-_-||)
  
  窗外,西风,伊始张扬的漫天晶莹....
  
  等到雪停,已经是两个时辰之后。
  诸葛亮稍睁开眼,身子一动不动,从被缝门缝之间偷视雪中站立三人。
  当目光落在为首的刘备身上时,他却分明感到一阵感动。
  ”哼,想学信陵,可我却不是候生呀! 每个有求我的人都不是这样么....”诸葛尝试骗自己,毕竟,他碰到的一些人确实只是表面做作。
  大伸一懒腰,踏着暖屐懒懒走到案边,唱起自己喜欢的粱父吟。
  ”大梦谁先觉....”
  屋外的刘备听到屋里传来琅琅书音,大喜,快步就要走进屋里。
  一只脚已经急急迈进门槛,又一转念:
  ”不行,这样进去肯定太唐突了”
  于是收回那脚,恭敬不乏拘谨,道:”刘备刘玄德拜见先生”
  ”使君请近来一叙”
  等刘备进来,脱下长袍,引得诸葛一愣。
  头上也许是结霜的缘故,不到五十的刘备的头发已经白多黑少,两只闻名天下的大耳朵冻得紫红,胡子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令人一种随和的沧桑感。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呀! 天下文明的政治乞丐? 四处漂泊零落的皇叔? 民众爱戴的君主? 诸侯讨伐的对象? 还是我命中注定的....”
  
  
  诸葛没有不因为刘的地位而将主座让出,暗暗观察,刘备并没有恼怒。
  刘备坐下后摇头叹道:
  ”先生呀..现在天下倾颓,汉室几将不存,曹操那老贼擅政,可怜皇上他....”刘备顿了下,偷眼诸葛亮——闭着眼睛, 只是摇扇将檀香味轻呼,便宽下心来:
  ”我不自量力,想要改变这世道,只是..只是..我的才能实在是有限呀..所以屡战屡败,到了现在这个局面..唉..我的志向想要实现怕是没有那么容易了...先生有什么好主意么?”
  志向! 是呀! 自己不也是苦苦追寻自己的梦想么...
  突然..诸葛睁开眼..望着刘备..
  .....此生..就让你我的志向一起实现吧..!
  刘备看到令他自己终身难忘的一幕.他未来的军师,飞快的站起来,拿出一张地图——精细的骇人——旁边再铺上一张纸,又取出笔墨,口中大声念叨着,笔走龙蛇,疾书着自己的话: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
  
  
  诸葛并不知道,在下落笔的同时,也落下了自己的一生....
  
  (关张,就继续在风雪中立着吧……)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著名的《隆中对》。  三国志: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 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於是与亮情好日密。   裴注襄阳记曰: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当时可以供诸葛投奔的是曹刘孙三家,其他如刘表刘璋就不说了.
  曹操:手下贤臣猛将如云,挟天子盘北方而虎天下,以实力而言,的确是诸葛投奔的第一选择.但可能是因为曹的过强,可供诸葛展翅翱翔的空间并不多。
  孙权:三代苦心经营,打下江东之地,诸葛瑾也仕事孙权,并深得信任。但孙权是有名的“识才,知才,不能尽才”,天生的守成主儿,要诸葛侍奉他,恐怕还要多磨点工夫。(袁子曰:张子布荐亮於孙权,亮不肯留。人问其故,曰:“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刘备:关张天下良将,赵云国之爪牙;义旗高举,号为皇胄,政治基础雄厚;乱世之中摸爬滚打,为人深权多术。唯一的缺点是底子不够厚,不过这恰好能让在诸葛将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所以,诸葛的最佳选择是刘。刘备手下恰无出众的谋士,遂有三顾之举,二人一拍既合,皆大欢喜。刘备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反过来,诸葛这水,也因为有了刘备这鱼,才没有变成一潭死水,消逝于乱世纷杂之中。
  
  说到隆中对,字只四百,却能成为千古战略绝唱,不能不说是字字珠玑.今人或以关羽失荆州为证,或引诸葛出祁山为佐,言隆中对不实,都是未通其意.诸葛之对,将刘备的未来规划的整整齐齐——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显然,”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为后句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就算再厉害上将也无法让”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当时与孙权的联盟尚未牢固,甚至可以说的上是交恶,(引吴主传:”(建安21年)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会备到公安,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权乃召蒙等使还助肃。蒙使人诱普,普降,尽得三郡将守,因引军还,与孙皎、潘璋并鲁肃兵并进,拒羽於益阳。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备归,而曹公已还。” 先主传: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虽然是孙刘”未战”,但如果没有曹操进攻汉中,两家恐怕早已经交上手,而刘备千里迢迢跑回汉中却发现被曹操忽悠了,不用想也知道更恨孙权.不知道曹操是否是故意退兵,反正在关羽进攻中原之前,孙刘二家的联盟并不像现在大多数人所认为的至少是表面和气,而是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的态势,所以孙权将要”背盟”恐怕已经是秃头上的虱子了.)汉中刚定,政治局面初开,正是修养生息的时间,这样全不符合诸葛的战略了——外交不顺,内政不齐,还没有”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的呼应,虽惊得曹操想要迁都,但也只是惊得而已.至于东吴反复,关羽兵败人亡,把错归为诸葛的隆中对的失误恐怕还是有失公允。对中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皆无虚言,”其主不能守”、”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还真合了后来的情况.说是巧合也好,公认也罢,反正俺无赖一把,服了诸葛.荆州百战之地,治之可得天下,为其所制则为天下矢.荆州是四通八达,打别人方便,别人打你更方便,荆民富庶多贤才,要是没有强大的国力做孙行者,就是一活脱脱的唐僧肉.孙权眼红,曹操红眼.更兼这边是一路打一路赢,忘了形,遂有关羽之败。所以,荆州对强势诸侯,那是如虎添翼,对弱势君主,则是雪上加霜。虽然历史不容假设,可俺心中一直以隆中对因为荆州失利而无法实现而遗憾。假使,当初关羽并没有出兵,而是固险劝农励商。首先赢得的,就是时间(所有人都知道,“时间”这个词对诸葛开了多大的玩笑),俺不奢侈,平定荆州已经十年,俺就再要五年。有了时间,首先在外交关系上就有了希望。荆州的钱粮,益州的矿盐,为天下富,而当时蜀汉在内政人才上,倒还不缺。有了时间,就等于有了充足的军备。时益州初平,人心未定。有了时间,就可以整顿民心,虽然不一定会铁板一块,但至少不用担心后方浮动。如此一来,天时地利人和全备,蜀汉文武齐心戮力,东吴不拖后腿,按隆中之策,何愁天下不定!(引刘晔传:(曹操得汉中后).....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但垂空文以悼古,恨为事后之孔明也!
  (廖立传:后丞相掾(李邰)[李邵]、蒋琬至,立计曰:"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主)[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更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邰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此乃廖立取祸之言,故不以为证)
  
  
  
  
  
  
  睥睨,还是没有动静。
  江东赫赫的名将贤士此时列立两旁——队伍分明,一行主战,一行主和——相互吹着胡子.
  所有的人,都在等待.
  
  ”孔明先生到~”一声传报抖了个高调,划破了空气的沉淀.
  
  
  
  
  大堂正中,案牍之上,缓下一人,带领满屋的斗鸡迎接来自江北的贵客.
  令那些骄傲的江东人惊讶的是,他们的主公,孙权,竟然行的是降阶之礼!可待诸葛出现,就连那些原本露出期待之色的人也不禁馁觎:小胡子,羽扇纶巾,书生袍,标准的策士装扮,虽然高大,但没有一点过人的样子.
  引入议厅,礼毕入座,众人越发得觉的来人并没什么稀奇之处,主战的大臣更是暗捶手心.
  ”恩..先生..我们这正商量如何应付曹公呢..不知道先生有什么高见?”见诸葛并不是传闻中的卧龙之姿,孙权颇有遗憾,所以只是敷衍的问下.
  ”...现在..”诸葛透窗北望,隐约看到对岸.”天下..大乱呀...”
  ”哈哈..哈”主和的一方大笑,显然是认为诸葛说了句无用之话,瞥向主战的大臣,看到各个面色铁青后,顿时觉得扬起了七世的志气,三生的得意.
  当孙权眉间一道沟壑深下,哄笑便停了.
  诸葛像没有听到一样,依旧慢慢逐字说去.
  ”孙将军两世军旅,打下这江东之地——真是块好地方呀!——而我家主公也奔波多年,收聚徒众,在汉南立下脚跟,与曹操同逐一鹿…可曹操已经稳固了他的后方,前些日子攻下了荆州,虎视天下.就算是英雄如我主公,也没有办法抵挡,流落到这个田地.所以将军一定要量力而行呀! 如果真的可以与曹操抗衡,索性早点和他断绝关系… 可眼下… 孙将军还是脱下这身宝甲..早点归降了吧…”
  不知道是不是太过于激动,主和大臣这次竟然没有发出笑声.相反,主战的倒是跃跃欲对诸葛施与颜色.
  ”那..这么说的话..刘豫州怎么不去投降呢...”
  孙权沉默半响后发问.到此,主和者有识如张昭,已经隐隐觉的不对劲,立马放下矜骄之色,想接下孙权的问话.
  不过,诸葛快他们一步.
  ”哈哈! 古者有田横并东海五百士,犹守节不降,何况我家主公贵为皇叔,雄才广略,天下英豪莫不仰慕! 如果就算这样也不能成大业的话,那只能算是天命不可违,安能复为人下乎!”
  诸葛一字一扬,越说越快,到最后一句,已是亢然.
  ”火气”二字,形容人的脾气实在是太贴切了,人人心中都有火油,埋得或深或浅,待到火星这么一触,或如诸葛那样火把一挥,便成了孙权曼延在朝堂之上决心.
  孙权拔剑立起,勃怒喝曰:
  ”我孙权!拥十万之众,占江东之地,堂堂半世雄豪,岂能引颈受降!”
  两侧,大臣相觑,面面而尴.孙权发现了自己的冲动,静下心又见主和大臣的眼色,气由得一泄:
  ”我已经决定了...如果不是和刘豫州并肩,我还真不会北抗中原呢...不知道刘豫州新败之后,有何良策可击败曹贼?”
  张昭等已经明白诸葛打的算盘,又欲插话,又晚,又是诸葛.
  待到诸葛陈述得定,孙权大悦.
  满堂文武再视诸葛,依旧是小胡子,羽扇纶巾,书生袍,标准的策士装扮,而咄咄英气却迫面而来。
  ”好一个诸葛孔明! 好一出激将计!”主战的仰慕,主和的犹斗败之鸡.
  仰慕与鸡群中鹤立之人,在簇拥下离开朝堂,人头攒动中,他好象看到了自己的哥哥,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欣叹之色.
  ”孙权终非我主,恐怕只有哥哥那样的长者才能得到信任吧.哥哥呀!再见时,又是何年呢...?”
  
  
  【公元208年】先主败退夏口,谴诸葛亮结盟东吴,于年十二月大败曹操于赤壁,乘势夺荆襄以为根本. 三国志: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讬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於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於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俺再罗嗦上两句。演义中,诸葛几乎是个神人,说来大雾,草箭立得,想要东风,赤壁火起,还把江东谋士涮得和羊肉一样。不可谓不夸大。而在历史上记载的只有诸葛外交上的功绩,翻开三国志,关于博望之战、赤壁战役以及以后夺取荆州的记载,都是刘备怎么怎么,周瑜那样那样,程普如何如何,并没有说明诸葛在赤壁战役中有无出谋划策。于是有人提出,在蜀汉建立期间,诸葛几乎没有建树,前期的基业全是刘备打的,他只是门下帐房而已,最多在外交上展了下手脚。甚者以演义神化诸葛在赤壁战役中的表现而大加诟病。这让我突然想到了曹操的谋士,人人都说曹操的谋士多,猛将广,可真数起来那些“多而广”的人的功绩时,很多都是附在曹操大名之后一带而过,鲜有详细。偶尔记载稍多的如甲鱼,就特别受今人推崇,而曹操也被推上一古往今来开天辟地无与伦比的高台(易大叔干的好事…),可怜魏谋士戎马一生,今天则被骂为名不副实.回来说诸葛也是一样,刘与诸葛,公认的鱼水君臣.若只论谋士,诸葛在刘阵营中第一的位置恐怕也无人敢抢.(关张那段鱼水就不说了 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蒋琬传: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夫攻城略地,无谋臣则不行,如果刘备夺荆州时只靠武将,说无诸葛半点功劳,也是骗人.所以,赤壁之火,虽不是诸葛点的,但添薪加柴恐怕还是少不了.俺在裴注中找到一段关于诸葛在207~208年间军备的记载(魏略曰: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里面说”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只一年时间,就成了”精甲万人”,这还只是败于长坂后”战士还者”,加上诸葛此策,受益最大的人是”刘镇南”,其后便宜曹操几许更是不得而知.是故诸葛前期军略,虽不朗于史册,俺等亦不宜妄加推断,说他素菜鸟后飞...
  PS:羽扇纶巾..是儒将通用的打扮啦..先从周瑜那借来穿两天不过分吧....(三国志诸葛亮传:臣寿等言:…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岁月如沙,从指间流过,青春儿时,幻灭灰飞。
  锦官城外柏森森,柏是不落叶的,但如果落叶,恐怕又更添一抹哀思。
  ”又一个...”
  叹气与秋总是离不开,诸葛也不例外.
  自赤壁以来,诸葛经历了太多的血火,初出茅庐的凌云壮志也磨成了厚重的责任.可每当有相识故去,他还是忍泪不禁.
  周瑜,庞统,鲁肃,已是三人.
  ”生命实在是太脆弱了,何况这乱世...”
  他又想起了诸葛瑾,虽然情如乱麻,但哥哥两年前来益州和自己皆是公面,不叙兄弟,都是被知遇的恩情所至呀!
  ”吾主知遇,是以投百身报死也!”
  强行打住思绪,埋身于公文案牍之间.
  【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
  【公元213年】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
  【公元214年】庞统攻雒城中流矢而死.夏,刘备、诸葛亮合围成都,刘璋出降。成都既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公元215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从十五年到二十二年,三国志上的记载只有半段,期间事倒不少,但重要的多与诸葛无关,所以偷懒...
  这段时间到平定汉中前应该是蜀汉最得意的一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虽然折了庞统,但得到了高祖立业之地,斩了曹操大将夏侯渊,不能说不风光.刘进益州,诸葛留荆州,攻汉中,诸葛守成都.有人认为,这证明了诸葛军事能力不能和刘手下诸将比拼的表现,殊不知晁错以欲天子自将己居守而见疑身死,夫人主,皆不欲加兵刃于身,而刘敢放心出征在外,留诸葛守后方,不能说不是明人之举.而诸葛亦令刘”足食足兵”。刘备前方演兵,诸葛后方励马,君臣一体配合无间.蜀地百姓稍加安定,钱粮逐渐富足(刘备在攻下成都之后,士卒多因哄抢分封财物而丢弃兵器,一时竟然无法凑足军备,可见兵资之促)为之后蜀汉的建立奠定了资本.
  
  
  
  
  
  
  暗月无花,虽是初春,但却无半点诗意。
  和着远称不上温暖的夜风,哀号传遍了这个原来叫白帝城不过现在改称永安的地方。
  刘备波折的一生在此写下了最后一个章节。
  临死前,刘备秘宣诸葛亮于床塌旁.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阿斗可辅,那就请你帮助他吧;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皇位。”
  惊惧,刹那侵占了全部神经末梢。
  皇位,天下又有几人不向往呢? 兄弟互残,父子反目,流血千里,不都是为了这样一个名号么。
  忠心,天下又有几人保持住呢? 君臣相斗,主仆向恶,虎符易玺,讽刺着之前的信誓旦旦。
  诸葛听到这话,立刻选择了决定.不,恐怕选都没有选.
  一字一顿,诸葛望着弥留的皇帝。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哭颤的声音很难与优雅挂钩,但没有丝毫的杂质,纯净如天籁。
  “那么,请帮助阿斗吧,代替我这个无能的父亲…”
  “陛下!.....”
  
  垂垂老者去矣,十六年前草芦中的会心,成就了一代霸主,也促生了霸主之后的故事.
  
  “皇上..至少是个淳朴之人呀,希望邪气不要沾染他.”
  历史就是这么残酷,原先的效忠对象已经去世,所以那个特定称呼指的是后世叫作安乐公的人,而刘备,谥号已经被订为昭烈帝.
  在回成都的途中,诸葛命令停车,他站在车的前方
  树木,风,尘土,与之呼应的是一条路.
  那条路通向蜀汉,但蜀汉又会走向何处呢……?
  
  【公元223】?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也许诸葛选择了辅佐后主不是最佳的,虽然阻力会有,但诸葛真的自立也不会太过困难.刘备在这里有点抄袭孙策(三国志张昭传:策临亡,以弟权讬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裴注吴历曰: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而曹操也是准备把后事托付给郭嘉,似乎主君在临终时,都会选择文官而不是武将来负责辅佐自己的自己的继承人,这里多少有些提防的意思.这个文官不但要能力出众,能翦除那些因为君主死亡而萌发的恶芽,而且己身的忠心无可挑剔.如此一来,便不仅仅是对所托付的人的考验了,君主本身的眼光更是决定了很大一部分,所以也不得不夸赞刘备的识人之明.
  
  自此,诸葛开始了其作为悲壮史诗主角的后半生。
  
  
  两年后,作为丞相的诸葛之名号,又加了一个,那就是南征军的主帅。
  侍者从诸葛脚下捡起那张被扔下的书信,偷瞄一眼的代价便是满身战栗。
  “很惊讶吧,竟然是一封劝降书,这封是我同族诸葛璋写的,我这还有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的…呵呵,我孔明也有被人轻视的一天呀! 算了,传各将到主帐来.”
  杀伐之气不是我这样没有见过战争的人可以形容的,但当蜀汉武运集于大帐时,确实是让人感到一种窒息感.
  
  
  
  
  环视诸将,所立之人虽然还勉强称的上是不少,但比起平定汉中时的名将云集,已经是落寞许多.
  “虽然益州才士蜂拥而来,但毕竟之是区区一州,比起魏国那边..哎!如果不抓紧的话,恐怕过两年连眼前这些人都看不见了…还真是头痛呀…这次平定南中,一定要让他们在我死了以后也不能对皇上有所窃觎呀…”
  韵如日出,诸葛扫除那种压迫
  “这次出征,主要是收拢人心,南蛮之所以反叛,都是人心未定的结果..”
  诸葛的语调沉缓下来,似乎是在想如何实现这个战略.
  长史看到诸葛如此,赶紧插嘴:
  “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丞相实在是不应该以身涉险呀! 这关乎大汉的国运呀! 请丞相三思!”
  “请丞相三思!”
  诸葛很怀疑是否是诸将事先商量好的,在王连的提议后,竟然是出奇的统一.
  “还是没有人理解我呀…诸将都不是俗才,平定南中也不是什么难事,但要的不是平定…攻心为上…攻心为上…该怎样呢?”
  
  【公元224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裴注亮集曰:是岁,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各有书与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籓。亮遂不报书,作正议曰:“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镬,为后永戒。魏不审鉴,今次之矣;免身为幸,戒在子孙。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之功,亦将逼于元祸苟免者邪!昔世祖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莽强旅四十馀万於昆阳之郊。夫据道讨淫,不在众寡。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於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获,旋还未至,感毒而死。子桓淫逸,继之以篡。纵使二三子多逞苏、张诡靡之说,奉进驩兜滔天之辞,欲以诬毁唐帝,讽解禹、稷,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又军诫曰:‘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昔轩辕氏整卒数万,制四方,定海内,况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可得干拟者哉!”
  【公元225年】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汉晋春秋曰: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於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祇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三国志王连传: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从任何一方来看都是正义的。不过,正义常常是由士兵的肢体堆积而成的.
  蜀汉的大义之旗,无疑是指向北方,指向曾经汉朝荣耀。而这只不过是门面上的幌子罢了……
  “如果不征伐,恐怕两国国力会越来越悬殊吧…手下已经没多少人了…虽然还会因为这样死很多人,但这样的罪孽就让我背负…希望先主能保佑臣在有生之年完成您的宿愿…”
  暴力与鲜血,是谁都不愿意见到的,诸葛也一样.
  但南中的平定,将升平的泡沫粉饰一层油腻的虚幻.这让诸葛亮越发觉的北伐的必要.
  为了蜀汉,为了知遇之人,挥笔,一然而就.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禅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败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诸军北驻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临行,上书后主,也就是后世流传的<出师表>.策孟达反.
  【公元228年】孟达事泄被诛,诸葛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北伐战略,争议很大呀……
  如果将战争比喻作登山的话……那么决定应该登上哪一座山的就是政治。而决定应该用什么样的途径,如何做准备工作的就是所谓的战略了。最后,如何依照原先决定的途径有效率地攀登上去,就是属于战术方面的事情了……
   ——银英传 尤斯夫·托波洛
  倒置下本末,俺先说战略.隆中对无疑体现了诸葛战略的最高思想,但由于之前的原因,隆中对只实现了一半.之后的情形,便是诸葛的北伐.此时的北伐,已经和隆中对中的北伐性质已经不同:隆中对中的,可以说是胜卷在握,只要按部就班成功应该就不算什么难事;而诸葛后期的北伐,可以说是一种善后,甚至是自保.善后,就是对失荆州这个致命伤做弥补,只靠益州一州之地谈收复天下那是异想天开,所以,尽快(10~20年,国力悬殊至少不太大,益州经历战祸较北方少的多,如果超过一定年限,北方重新繁荣,那情景...)争取一个至少可以添缺荆州的战略空间是非常必要的.再就是自保,如果不出征,那么只能等来魏国的进攻,先不说此时能不能抵挡住,就算抵挡住了,对蜀汉经济的破坏恐怕也非同小可,而魏国九州大国,恢复力惊人,一次两次进攻,可以抵挡住,那么四次五次呢?谁也不敢下定论.(汉晋春秋曰:十一月,上言曰:“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讬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是故讬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於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於西,又务於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於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於南阳,险於乌巢,危於祁连,逼於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於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於是有散关之役。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  这后出师表还有争议,我只取一句话”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多少能说明些问题),所以防守,只能强愈强,弱愈弱.而进攻就不一样了,在敌国的领土上战斗,有获胜的希望,何乐而不为.缺点就是对人员消耗太大,对经济负担也重,不过相比坐以待毙,这样会好许多吧.
  
  
  
  
  列北伐失败原因:
  一: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人事,兵力)
  二: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后勤)
  三: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四: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人事,后勤)
  五: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或曰:诸葛北伐空耗民伤财,而未见成功,何也?答曰:因为诸葛是人...汉初三杰,人中翘楚,张良运筹帷幄千里之外,韩信攻必取战必胜,萧何安国家抚百姓,高祖集三人之力,合群臣之功才夺得天下.而在一个叫蜀汉的舞台上,一个”人”在同时扮演着三个角色,而且还都是主角.魏国的将领如果缺粮了,张手一要便可,而诸葛想要张手,恐怕先要摆面镜子才行(例:李严…).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哪怕他比一般人要优秀许多.诸葛的治政能力就不用说了,哪怕是对尖刻的书也对他这方面的能力没有质疑,所以,至少萧何的角色他扮演的不差.”决胜于千里之外”与”战必胜”是相切的,如果没有计算庙堂,就没了”战”的前提,更不用提”胜”, 而就算你万里之外可以制定策略,没有战术良将,就是一纸空谈.所以韩信不会去筹备军略,张良也不能临阵决机。而诸葛,就得同时这么干,无奈尔。分开来讲,战略计划方面,诸葛的策略应该说是完美的;战术操作方面,诸葛也鲜有败绩——看上面列北伐失败的原因,都是战术成功而因其他原因失败。换个说法,战略计划和战术操作,诸葛的能力至少不俗,但战略由多个步骤组成,虽然诸葛计划完美,但制肘的兵力和缺少的人才往往是失败的原因。兵力是兵家的血肉,在外行看来,如果不能以少胜多的将领就是庸才,最好是以一千胜一万那样的战役才有的看头,可当两个能力相差不多的奇才相遇,战争胜负就不是当事人的能力高低可以操纵的了。看拿破仑,以剑割开大半欧洲的雄才,战略和战术指挥都是一流,却兵败滑铁卢,不正说明这样一点么。往往是诸葛在战术迫使敌方以占优兵力守城,而敌人总是等待诸葛后勤补给的踉跄,再加上地利,蜀汉没有其他可以代替的将领等等因数,诸葛没有成功也就情有可原。(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是陈寿对诸葛的评语,但如果有一上将可以替诸葛分负担,恐怕评语就不会这样了吧,或打仗,或理政,谁怕谁呀~!
  总结,诸葛北伐的战略方向以及计划是被迫产生的,诸葛的作用,就是凭一己之力去抗衡泱泱大国,这是容不得任何人选择的.在这样一个堪称苛刻的大前提下,诸葛能将北伐进行下去而国内繁荣未减,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北伐成功则是一种奇迹上再产生奇迹的奢望,也是蜀汉唯一的希望.与其等死,不如豪赌一把,赢了自然是皆大欢喜,输了,不过是和没赌一样——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可惜,天命不与!
  
  
  
  
  
  夜雨风吹去,散落人间。
  残留的泥泞混杂在血水中,经过冲刷,留下片片狞目的鲜红。
  踏着昨日战友的血肉,战阵缓缓前进。
  木门,是这个巨大搅肉机的名字。
  是谁由于紧张而放出的第一只箭已经无关紧要,总之,战斗就这么被打响了。
  士兵的瞳孔中恐惧的印着刀落下的轨迹,麻木的听觉无法享受振奋零落神经的战鼓声。一切的一切,都与被歌颂的壮美无关。
  不论敌我,也不论多么勇猛,战在前端的人,瞬间都如稻草般的倒下,而他们的生命,似乎也仅价值那么多。
  在稻草叠稻草的陆地上,每个人都为了一个词而战,那就是,“胜利!”
  残缺的刀口固然说明了战争的惨烈,但更为残缺的肢体无疑是表达这种残酷最佳方式。
  在杀场上,能掌握命运的,只有命运自己而已。
  就算是宿将也不能例外。
  没有死在名将的刀下,没有死在政治的诡变中,仅仅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士兵慌乱中射出的箭,就使魏国永远失去一员大将。
  号称战阵一生的人,恐怕也只有在战死前,才能真正体会战争的残酷。
  张合单跪在一个已经无法辨认是哪国士兵的躯体上,膝盖陷入那可怜躯体被割开的内部,苍茫而狂热的眼神,摇摇却坚挺的上半身,都在炫耀着这位将领的最后残破的荣耀。
  “还真是可悲呀…竟然是这么死去…”
  他的敌人感慨着,当张合的死讯传到蜀汉阵营中时,本来衰落的死水开始沸腾。
  “胜利了!我们胜了!”
  听到这样的欢呼,诸葛不禁摇头
  ”胜利? 距离还真是近呀....”
  本来前方的胜利已经唾手可得,但后方却传来粮草不济的报告.这令诸葛只得退军,而射杀张合只能说是偶然的收获吧.
  等回到成都,诸葛却受到了诘问
  ”什么?! ’军粮饶足,何以便归’?”
  追查原因,却是同为托孤大臣的李平做的玄虚.
  ”遗憾呀....”
  当诸葛感慨时,某个角落里也发出了一声怨叹
  ”要是用我的策略...”
  
  【公元231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于上邽破魏军,又于大败司马于卤城。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很有名的一段呀。四十四字,不知道引出了多少帖子争论。魏国曾以多于诸葛的兵力使用类似的策略攻打蜀汉,结果却是无疾而终(曹真传: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 后主传: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汉中。丞相亮待之于城固、赤坂,大雨道绝,真等皆还。)且“韩信故事”中的章邯与韩信能力相差多少,魏延与魏国诸将相差多少,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假使万幸中的万幸,魏延于诸葛会道于潼关了,而直接面对关中险固将兵士置于死生之地,恐怕也不是为将的善道.都城只不过是一个象征,没有腹地,就算将长安洛阳全部打下也无济于事.长安的守将夏侯楙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以魏国当时的选才来说,至少应该不至于那么愚笨,强橹之末不能穿鲁稿是也.蜀汉缺的东西,是将领,是兵力,是后勤。而魏延之策,离将,分兵,困补给,是谓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诸葛统全兵尚不得成功,安有余兵万人分与魏延邪?
  
  蜀与魏相持兵力对比:
  三国志:曹爽传:爽...大发率六七万人  姜维传:数万(三国志记载都没有确数....不容易呀)
  郭冲五事曰:宣王督张郃诸军...三十馀万。亮..八万.(明显是有偏见的书)
  魏书:乃部勒兵马步骑五万拒亮..   亮自以有觽数万...(同上)
  
  
  晋书:二年,亮又率众十余万..(可以当小说看....)
  因为之前曹操在南征之前应该在60~80万之间(袁绍10万 黑山10万 荆州10万 黄巾并其他30万)但经过数次大战,应该维持不变.蜀汉出兵一直记载是数万,而诸葛一直不让魏延将万兵,姜维初期也被勒令只能统帅万人(此时国力下降).在吴蜀相峙时,蜀汉出兵八万,推测当时应该总兵力在25万以上,之后应该减少许多,总兵力在15~20万.魏兵力大于蜀汉兵力,在所有记载中如是.魏兵战线长,进攻蜀汉不能太多,推测占西线兵力的三分之一左右.蜀汉除防守本土外,应该有一半左右的兵力出征.
  所以结论,蜀汉出征应该是在8~12万之间,魏西线应该是在15~20万左右.
  
  
  
  
  
  八荒平起弯月,转瞬是红颜。
  在回到大帐后,诸葛掐来一算,来到这五丈原上,已经有百日。
  迎着混昏黄的烛火细看,老人消瘦,甚至可以说是羸弱,而就是在这羸弱老人的肩上,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命运。
  东北方,旌旗弥漫,诸葛多么希望在那里飞扬的是一个大大的“汉“字呀!
  从高祖一统六合,苏武傲首桀立,,卫霍千里却匈奴,到灵帝党锢宦乱,董卓焚都迁京,曹孙篡名窃神器。
  曾几何时,在黄河之曲,中国之原称雄的名字,变的只能偏安一隅……
  “真的看不到那一天了么….主公,我没有能实现您的愿望呀….”
  诸葛仿佛轻灵的飘在天空,俯视着他半生向往的土地,
  在他的旁边,被怀念之人轻拍他肩膀,惊肃回头,但见笑语.
  “已经尽力了呀…”
  就像漫天的繁星,排列在刘备旁边的,关羽,张飞,庞统,法正,赵云….. 都微笑着闪着光芒
  星光印烁在诸葛眼中,而明月,成了他最后的余辉.
  秋风祭起悲歌,绕过帘幕,吹落老人手中的书纸
  纸飘落在地上…再不会有人将之拣起…..
  
  
  两日后,一人站在曾经是营地的地方…
  “…天下奇才呀…….”
  举酒,倾入落落朔风中…….
  
  【公元234年】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说诸葛无能的,俺忍的下,但说诸葛人不行的,俺就要破口大骂.
  鞠躬尽瘁,以血书一国史,却有人说诸葛贪图虚名,还结党营私,列了一二三条,凑成了”诸葛七宗罪”,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作者似乎叫汗青吧.人渣.诸葛死后.廖立哭李严卒(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闻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 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而就连桀骜如彭漾也在临死前盛推诸葛,其用人得心如此.更难得的是,诸葛虽然贵为丞相,但到死家中无也余财,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so,诸葛在后期是蜀汉命运轮盘转动的向心力,在他死后,诸将争斗,国力下降,虽然有蒋费姜等人苦苦支撑,但也只是苦苦支撑而已,却也合了诸葛自己的担心——后继无人。这里并没有否认继任者的能力,而是没有一个人具有肩负诸葛这么大责任的能力.诸葛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如果是平安年代,他的名字也许会在某本史料的角落里作为循吏而终老吧.
  
  结语:俺学识浅显,没有能力去对一个长我们一千八百年的长者去下什么定论,但发菲薄之言,表菲薄之心. 诸葛争论了许多贴了…慕容MM想必痛恨至极,但我想,诸葛不能武断的称最,但数一数二也可以评上吧,反对诸葛的,其实才是以演义的眼光来评论诸葛.因为在演义中,诸葛是神人.而历史上,他是作为一个人的存在.将人比人,宋书以诸葛为二等军家,次于张良之后,骚人墨客无不推崇,而身为后辈的我们,请在心中多少保存几丝敬畏吧,俺很讨厌许多以鱼网网人心的家伙,虽然此文也是漏洞百出文才黯然,不过俺确实有用心写,所以大家多少看在俺磨蹭了许多时光的分上,手下留砖呀!西北断网,终是废人一个,不能干什么事情了,(不过就算有网也是给大家添麻烦吧),退而论书策,聊以自娱,如诸公鼓兴,也算是意外收获.
  
  
  PSPSPSPSPSPS: 不顶切JJ………….(听菊花台看哦)
  
  资料来源新天地社区 贴吧 玄幽谷 不过我估计也不是原创 而又苦于找不到作者
  网上几个流传广的诸葛年表都被我偷句偷了个遍(如果我这篇破文有幸被年表作者看到, 在此表示感谢)加之疯言乱语两句 厚脸充胖子也可以出去吼句集诸公之雅望了
   BY 西北~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2 18:0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676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