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从阵型看东西方战术的相同点
性别:男-离线 zhangjf

Rank: 8Rank: 8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254
编号 54668
注册 2005-12-5


发表于 2006-6-15 20: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从阵型看东西方战术的相同点

兵法与阵型  
提到兵法与阵型,很多人马上会想起孙子兵法,孙膑8阵等内容,这些确实是中国军事思
想的精髓,但是反过来讥笑西方人只会排密集队形正面对撞就有点不公平了。  

分析中国的常规军阵后可以发现,阵型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从微观的角度看,就是发挥
每个士兵与身边的人的合作能力,希腊长枪方阵是很好的例子。在正面遭遇希腊方阵的
时候,希腊的敌人们发现每个人要面对的不是一对一的单打独斗,而是5-6枝同时捅过
来的长矛,这就是方阵的力量。而马其顿方阵胜过希腊方阵的原因就是在单位宽度的正
面上,队形更为密集。同样的战术在中国同时期同样存在,只不过中国人没有选择单一
武器,比如长的变态的长矛——这和身体素质与训练有关——而是使用多种兵器配合。
在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作战方式和希腊非常类似。当时不光有双方约定时间和战场
的习惯,就是对阵时,也一样非常强调阵型。当时中国的步兵方阵甚至有每前进5步(现
在人概念的10步)就要停止一步的要求,以确保队形整齐。  

从宏观的角度说,阵型的目的在于保持自己的部署,打乱敌人的部署,最终形成局部兵
力优势,以达成局部合围,击溃,或者达到用自己的各种兵种选择打击最合适的目标的
作用。比如,用战车冲击敌人的密集队形,轻步兵消灭对方的战车,重步兵打击轻步
兵……等等。  

中国最出名的阵型的作用无非是实现上述作用。最基本的阵型就是长蛇阵,一字排开,
目的很明显,让阵型宽度大于对方,从而实现合围。鹤翼阵和雁行阵实际是长蛇阵的变
形,战术目的是相似的。对应长蛇阵阵型薄弱的特点,就出现了锥行阵和锋矢阵。强调
的就是中央突破,锋矢阵与锥行阵的区别就是在中央突破口两边增加了侧翼掩护,防止
中间突如的部队反被拦腰截断。另外一个基本阵型是方阵,为了增加灵活性,把方阵分
散成相对独立的小单位,就成了鱼丽阵。受到对方围攻的时候,所有人面向各个方向,
就成了圆阵,想不变都难。比较特殊的还有玄襄阵,是在兵力优势,主动进攻的时候分
批次发起进攻的阵型。还有一个车悬阵,这个我不懂,但很多人认为就是把阵型排的象
车轮一样,各个部队轮流攻击对方一支部队直到击溃的说法肯定不对,对方也是活动
的,大家机动能力差不多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退一步说我就严密防守等你转圈,看谁
先累死。  

以上概述中国传统阵型的目的是要说明阵型并不是什么神奇的摸不到门路的东西,其实
每个阵型都很好理解,但能否因地制宜的使用是战场上胜利者与尸体的区别。相信说到
这里,稍微熟悉西方战史的兄弟们不难在西方的各个战例中找到中国的战阵的缩影。亚
历山大在高加米拉用的不就是长蛇阵的变形吗?同样,汉尼拔先用凸型阵吸引罗马攻击
中路,然后又改成凹形阵把罗马人装入口袋明明就是鹤翼阵的操典。罗马人最出名的就
是鱼丽阵,而有名的三线阵逐层攻击的方法和玄襄阵的战术思想如出一辙。我要说的就
是东西方都有阵型的概念,中国的表达方式比较含蓄,或者说比较玄妙,而西方的方式
比较朴素,更加严谨,仅此而已。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都有一个概念认为中国部队机动性强,打仗就像打太极
拳,见面不硬扛,只跑,然后用弓箭消灭敌人。这种想法其实很不现实。八阵中没有哪
个是逃跑用的,中国的士兵也没面到不敢刀兵相见的程度。有人会提出匈奴和安息的例
子,匈奴在西迁的时候骑射确实打惨了罗马人,而加雷一战罗马人也确实输的连遮羞布
都没保住。但是这里边有个兵种构成问题,匈奴和安息都是绝对的骑兵为主,也就是说
占有极大的机动性优势。同时代,中国除了汉初有这样的骑兵建制以外,其它时代还是
以步兵为主的,这一点却是天壤之别。  

提倡“游击”的朋友们可能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战场控制,说的再明确一点,指
挥和信息系统的运转。事实上,古代战场上一旦双方开始动作,主将的战场控制能力是
很低的。主将的指挥手段非常有限,基本只限于简单的信号和传令兵。两种手段都不十
分有效。战场的混乱局面下,信号所能传递的只是很基本的信息,最多也就是某某分队
前进还是后退,向左或者向右而已。战术意图,攻击目标等内容统统无法传达,也就是
说,冲杀中的低级军官很大程度上是盲目作战,更何况千军万马中如何看清楚信号。另
一方面,传令兵也不可靠。传令兵可能被杀,更重要的是,战机稍纵即逝,即便传令兵
安全送达信息,恐怕也早就晚了。  

因为以上原因,古代将军的战术布置主要靠战前完成,比如明确骑兵的目的是拦截并歼
灭对方骑兵,并伺机突击敌军中军或者敌战线背后。真正开战以后,一旦部队出发了,
就主要看骑兵分队军官的临场判断了。能料敌于前的将领才是真正的高手。  

因为上述原因,步兵阵线一旦被冲散,将军是很难再集结的。对方或许没有达成一击必
杀的效果,但是自己这边部队也分散了,失去了协同,也就不太可能取胜了。弄不好还
会被各各击破。  

骑兵则不同,即便分散了,但是因为明显的机动优势,可以轻松的各自为战,不用担心
被击溃。这是文明国家军队和游牧民族作战方式的最大不同,中国和西方古典军事体系
同属于文明国家,假设双方交战,步兵的这点微弱的机动性优势是不足以支持游击战术
的。  

至此,第一个问题说清楚了,阵型方面,东西方的共同点多于不同点,并不存在多大的
差别。作战模式上,双方都会以正战作为最基本的作战手段,也没有多大区别
以上这个问题说清楚以后,后面的两个问题就好解释的多了。  

投射武器的优势  
前面说过,东西方的作战模式很类似,都要以肉搏为主要手段,那么投射武器不可避免
的只能作为辅助武器存在。不管是弓还是弩,一旦陷入肉搏,就成了累赘,所以既能射
箭又能肉搏的全能兵种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只能是以牺牲单项技能为代价换取全面。事
实上,从兵马俑来看,即便是以弩箭闻名的秦军,弩的装备数量也无非十分之一到八分
之一。另外,西方也不是真的放弃了远程。罗马人和希腊人都选择了标枪。其中很重要
的原因是西方式大盾的广泛装备。在肉搏中,因为希腊人和罗马人选择了过长或者过短
的兵器,所以在肉搏中不可能使用长枪或者短剑做有效的防御,即格挡,盾牌也就显得
尤其重要。标枪的作用除了杀伤人员,破坏队形之外,很重要的一个用处就是使对方的
盾牌失效。可以想象,一个叉了两只标枪的盾牌会变得很笨重,特别是在密集阵型中简
直成了害群之马,只好放弃。  

当然,无论如何,东方的远程投射武器优势还是明显的。在100米到30米之间这段距离无
疑是东方军事体系的天下。  

最后一点,主要是从战略上出发来讨论东西方的异同,实际上已经偏离了我比较战术的
初衷。只是想说,西方军事体系也同样强调战略机动。  

最后想说的就是中国的兵法其实也是很朴素的东西。看过孙子兵法的人都知道里边其实
很大的篇幅是讨论政治与军事的关系,然后就是行军、后勤、扎营、情报这类的内容。
我记得小的时候第一次看的时候抱着看一本波澜壮阔的战场圣经的期望,看完了之后发
现讲了一大堆很普通的道理,更象是一本经验总结,有关打仗的篇幅居然几乎没有,还
挺失望。现在看来,最朴素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评书里边一会九宫八卦阵,一会天
门阵什么的,热闹,其实满不是那么回事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无隙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48
编号 40237
注册 2005-6-4


发表于 2006-6-16 11: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中国的战争,正面对攻非常少除非是遭遇战。。所以战阵适打法不适合我们,所以才在春秋以后被淘汰。。中国的打法一般都是以正牵制,以奇制胜,正虽说是主要的,但是正基本上不会直接两军对阵,都是以掩体为掩护进行攻防战,这样才更能发挥投射式的威力。而以一只奇兵对敌重要设施进行打击,比如斩首、烧粮(你说的实力削弱)、夺地、配合正军进行袭后等等手段。如果对方将领太死板的话,那么死的就很快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3 19:4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23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