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夷陵之战论述和军事辨析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夷陵之战论述和军事辨析

一。概述:

      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将星陨于荆州,一代名将关羽在临沮落马受诛,荆州易主。关羽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的开始。
      关羽死后一个月,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去世,同年十一月曹丕篡汉,年号黄初,这一年是公元220年。
      虽然汉献帝被废,但并不意味着汉朝彻底灭亡。蜀刘备在建安二十六年四月称帝,年号章武,国号“汉”,意为继承汉统。同年秋七月,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率蜀汉精锐十余万,对东吴发动了荆州战役,而这场战役也成了这个时代结束的标志。
      孙权袭荆州之后,正在志满意得,坏消息却传来了。吕蒙等大将相继亡故。荆州新定,人心不附。此时,刘备盛怒之下举国来攻。孙权当然不希望大战的爆发,于是向刘备“遣书请和”,结果被刘备一口回绝。
      无奈之下,孙权应战,以陆逊为都督。
      陆逊诱敌深入,骄疲敌人,最后大破蜀汉连营700里,巩固了荆州,稳定了东吴。同时,刘备病死白帝,后汉时代彻底结束。
      夷陵之战揭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场战争从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开始,到章武二年八月结束,历时一年。从章武元年七月到章武二年二月是蜀汉主动进攻,深入吴境的过程。从章武二月到六月是战役的相持阶段。直到陆逊突然发动总攻,数天之中,刘备就全线溃败。


      二。战前态势。

      刘备听说关羽败亡,荆州失陷,当时就决定要“伐吴”,这个举措受到赵云,黄权等人反对。很明显,如果对吴宣战,就彻底背叛了“东和孙权”的既定方针,使魏坐收鱼翁之利。但是,刘备从感情上到利益上都无法说服自己,这一仗对当时的刘备而言是事在必行
的。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逐曹操占汉中,蜀汉人才鼎盛,兵强马壮,刘备称汉中王,达到他政治,军事生涯的颠峰。结果乐极生悲,这种心情的落差即使是坚韧如刘备,也很难承受。从利益上讲,要稳守西川必须北占汉中,跨有秦岭;东据江陵,保守巫山。更何况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交通四通八达,用武之所,关羽在此经营数年,筑城开发,今日一旦被东吴占据,刘备怎么可能不动心?所以说,强盛的刘备“伐吴”事在必行。即使是在官员力谏,张飞殒命的情况下,他还是一意孤行。
      荆州对于刘备重要,对于孙权亦复如是。中国历朝历代以东南为国的,如果失去荆州就意味着亡国的开始,孙吴赖以生存的长江从“荆州为尾,安庆为腰,金陵为首”,要全据长江割据东南,必须控制荆州。孙氏从称霸江东那一天起,做梦都想得到荆州,对于这个迟来的“礼物”,孙权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
      但是,东吴军界支柱吕蒙亡故,前线将领可堪大任的几乎没有,而孙权经过“合肥的洗礼”,对自己的军事能力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要想对抗刘备,他当时无将可用。荆州新定,人心不稳,陆逊等人破关羽后,经过相当一个时间才稳定住大局。所以孙权想极力避免这场战争,但是当刘备拒绝他,他知道这场战争不可避免的时候,他果断的决定向魏“称臣”,防止两面受敌。
      同时命“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结果,蜀汉吴班、冯习击破李异,占据秭归,进入吴境。东吴初战失利,边境线被蜀汉突破,汉军可以沿江东下,水陆并进。
      这一切发生在公元222年之前。



      三。西川对荆州的战略地理优势。

     “蜀地之甲,乘船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史记》
     “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留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豫备顺流之事,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三国志》
     “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虽有智者不能为吴谋矣。” 《晋书》      
      以上这些论述和记载表明了一个问题:西川对荆州的战略地理优势。
      由重庆东出,经三峡可入湖北,以夔州为其门户,瞿塘关(亦称江关、捍关)即在此处,也就是三国时期白帝城所在,也就是在今天奉节东8公里的地方。
      换句话说,西川军出白帝可以顺江东进,直逼江陵,并以水运优势解决粮草运输。所以说,占据蜀的一方对占据东南的一方威胁相当大。
      后来魏灭蜀,控制长江上游,孙吴只得增戍荆州,甚至一度迁都武昌,以应付上游“受敌二境”的不利形势。
      所以顾炎武说:“昔之立国于南者,必先失蜀,而后危仆从之。”
      而刘备对东吴同样有这样的优势。
      只要快速越过从江关到江陵200多公里的山地丘陵,那么荆州甚至整个吴越就暴露在上游蜀军兵锋之下。
      而这段崎岖的山地也正是东南一方防守的关键,在今天宜都,夷陵一带在中国历史上经历“大小战争数百次”《三峡夷陵》
      建安十五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张飞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夷陵、秭归等县,任宜都太守在此筑城。
      自古以来,宜都就有被称为“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三峡门城”,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四。战役初期。

      魏黄初三年,蜀汉章武二年,东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
      正月,刘备命令吴班、陈式四万大军,数千骑兵出秭归,进攻夷陵,二月,刘备从秭归亲自率主力“缘山截岭”而进,进攻“夷道猇亭”。同时命令黄权率军驻扎在江北,与吴军在夷陵对峙。留赵云镇守江州,作为后卫。
      针对蜀汉的进攻,“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硃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孙吴有“授兵”制度,这些“将兵”后来虽然成为了生产奴隶,但是其中还是不乏骁勇善战之士。除了“敢死,解烦”这些东吴精锐部队,“将兵”们在夷陵战场上居功至伟。
      具体部署如下:
     (1)虎威将军朱然,率军五千总镇江陵。
     (2)振威将军固陵太守潘璋率军数千镇守当阳,麦城,夷陵一线,防止蜀军从北面突破,同时监视魏军从襄阳宛城南下。保障陆逊军团右翼的安全。
     (3)安东中郎将孙桓率军数千镇守江南夷道,保障陆逊军团左翼的安全。
     (4)步骘,鲜于单率数千人屯扎在荆南长沙一线,防止蜀军偏师和武陵蛮夷兵。
     (5)陆逊主力约三万人屯于猇亭。
      当然,这个部署是战役初期的防御体系,当战役进入中后期直到决战,其调动还是很大的。
      从攻破李异刘阿,占据秭归突破边境,一路进攻到夷陵地界,刘备对孙吴的压力很大。孙桓出战刘备前锋,结果战败,退保夷道。刘备军甚锐,派马良去招募“武陵五谿蛮夷”兵,头领沙摩轲等纷纷来归。这又为刘备增添了生力军。
      这段时间,孙吴虽然也有“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的战绩,但总体上讲,刘备的优势还是很明显。
      总的来说,战役初期是刘备对陆逊采取强势的进攻,陆逊明智的避其锋锐,全线退守。即使是“孙氏宗亲”孙桓被围他也不去救,,不去与刘备强争夷陵,把国境内200公里的山地留给蜀军,把主力安排在猇亭,寻求战机。
      


       五。战役相持。

       从章武二年三月到六月,战役基本处于胶着状态。
       面对陆逊的全面退守,刘备开始出昏招。
      “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馀营”《三国志·孙权传》
      “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三国志·陆逊传》
       简言之就是:刘备在山地丘陵地区,依次展开长达“七百里”的连营,分兵固守,认为这样“诸要害皆以固守”,万无一失。
       其实这是个败笔。正如陆逊所说:“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
       如果在平原地区,大兵团展开,留下相当数量的战略预备队可以避免全线溃败的危险,有利于往来呼应,纵横驰骋,而且可以避免敌人从两翼及后方夹击。但这是在山区,“缘山行军,势不得展”,无法迅速往来呼应,一旦连营有一处被破,则势必排山倒海。
       陆逊看出了“战机”,但他知道“时机”还不成熟,他要把刘备“拖垮,熬熟”再一口吃掉。
       刘备这边虽然也没闲着,但他做的都是“无用功”,他命令吴班率几千人去引诱吴军出战,把八千精锐安排在山后,可是陆逊根本不上他的当,刘备就这样与陆逊从年初对峙到年中“夏六月”。“黄气见自秭归十馀里中,广数十丈”,这个“黄气”其实就是天气炎热造成的。
       陆逊看到时机成熟,此时就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为了万无一失,他还是先试探一下刘备,“乃先攻一营,不利”,陆逊此举就是要看看刘备的“连营”是不是还留了一手。结果证明,除了易守难攻,凭险立营之外,刘备什么后手也没留。
       于是,陆逊知道时机成熟了,或者说,他等的就是这个时机-----火攻。
      



      六。毕其功于一役。

      陆逊在决战前命令每名士卒手持火把,进攻蜀汉诸营,同时从这场决战的吴方参战将领来看,陆逊将朱然和潘章的部队也都全数调到了前线,要在火攻之后,全线出动,对刘备发动致命的一击。
      刘备的七百里“稳固”连营,被一支支火把燃起,天气炎热,树木丛生,营帐相连,其惨烈可想而知。
      韩当“与陆逊、硃然等共攻蜀军於涿乡,大破之”
      徐盛“攻取诸屯,所向有功。”
      潘璋“部下斩备护军冯习等,所杀伤甚众。”
      孙桓“投刀奋命,与逊戮力,备遂败走。桓斩上(兜)道,截其径要。备逾山越险,仅乃得免”
      朱然“攻破备前锋,断其后道,备遂破走。”
      骆统“以随陆逊破蜀军於宜都,迁偏将军。”
      再联系刘备的部署可知,大火一起,吴军全线出击。
      (1)潘璋出夷陵,从北线进攻,斩杀蜀汉“大督”冯习,击溃江北军。
      (2)陆逊韩当一面从正面进攻,一面迅速包抄到“涿乡”和马鞍山一带,断刘备的归路。
      (3)朱然则协同夷道孙桓进攻江南蜀军,包抄并进军到“涿乡”,与陆逊在此会合,他们攻破的是蜀军前锋张南。
      (4)其余徐盛,骆统等人也都分头跟进。
       在从“涿乡”到“马鞍山”这一段,双方是有激烈战斗的,最后刘备逃跑不及,被合围在马鞍山,刘备“陈兵自绕”,陆逊岂能放过这条大鱼?“督促诸军四面蹙之”,蜀军伤亡惨重,死万余人,死保他们的皇帝,眼看“土崩瓦解”。但刘备毕竟戎马一生,经验还是很丰富的,他命令夜间突围,并且让士卒把军装脱下来点火阻塞道路,阻止追兵,最后在赵云的接应下,终于跑到了鱼复(永安),《华阳国志》记载,给刘备断后的是大将傅彤,他的部队全军覆没,最后孤身力战,大骂“吴狗”,宁死不降,以身殉国。
       孙吴乘胜追击,李异,刘阿“咸鱼翻生”,直追刘备到川口。
       这一仗陆逊大破刘备精锐十余万,《傅子》记载:“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这个“杀八万”未免有点夸张,《华阳国志》记载后来刘备屯永安,孙权“惧”,求和,说明刘备还是保留了相当的实力。但是,蜀汉的大败却是可以肯定的。
       蜀汉张南、冯习、傅彤、沙摩柯被斩,杜路、刘宁投降东吴,黄权投降曹丕,马良、程畿也皆陨命。
      


       七。蜀军兵力探讨。

       蜀汉章武二年正月,刘备的先头部队吴班,陈式等出秭归,同时,也就是魏黄初三年正月,孙权上书曹丕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这个“支党”就是指刘备的先头部队。二月,刘备从成都回到秭归,蜀军的主力才从秭归出来。可见刘备的“前部支党”就已经达到了四万人,两三千骑兵。
       后来刘备部署:“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这个部署很可能要包括吴班和陈式的这四万人马,甚至更多,也就是说,冯习和张南的部队已经在四万以上。结果这些“前锋”被潘璋朱然和孙桓切断后路,全数覆灭。
       刘备被围马鞍山,伤亡万余,后来刘备还能一路狂奔上百公里,等到赵云接应,可见刘备的主力在被火攻之后还是保持了数万人,否则面对陆逊和朱然,孙桓等人的主力部队,不可能血战之后伤亡万人,还能突围而去。那么在没有被火攻之前,其兵力很可能也保持在四万左右。
       另外,刘备还有长达700里的数十“屯”,有“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很保守的估计也有万人。
       江北黄权的兵力也不会少于五千,马良招降的蛮兵也有数千。
       那么也就是说,不计算赵云的接应部队,仅仅是刘备部署在吴境的部队就有十万以上,陆逊的部队则是五万有余。
       根据蜀汉投降时的十万兵力之说,刘备要留兵守汉中,成都的地方,带出来的兵力不可能达到十万。
       但是,我们可以联系事情的发展看。
       建安二十年,刘备只有西川,没有汉中,孙权犯荆州,刘备可以带五万人马来救援,可见当时刘备在蜀中的总兵力不会少于十万,因为除了刘璋的人马,还有刘备从荆州带来的原从人马和荆州军。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取汉中,上庸,和武都,虽然有战争消耗,但此时两川的兵力比四年前刘备一川兵力应该只多不少,蜀汉兵力达到鼎盛。
       同时考虑到蜀汉后期连年战争,“民疲兵劳”,兵力比诸葛亮时期应该少,刘备时期的蜀汉兵力应该比这个“十万之数”多,诸葛亮的“开府治世”就是在恢复夷陵的损失。
       所以,刘备所带的兵除了蜀兵,还有原荆州兵,原从人马,甚至包括新得的“胡羌”兵,再加上蛮兵,那么减去这个数目也就和“疲敝”蜀汉的十万数相吻合了。
       汉中,成都和地方有六到七万人马,刘备带走的“纯蜀兵”有五到六万,其余的是“四方精锐”当在四万以上。
       再看看,关羽的荆州集团有五到六万比较合理,那么蜀汉在鼎盛时期的兵力达到二十万二三万,这和晋灭吴时,吴的兵力是相当的。占有荆州吴越的东吴和占有两川荆州的蜀汉兵力相当是可以接受的。
       从建安二十四年到章武二年,这一年多的时间,刘备除了稳定政务以外,我觉得他很可能是在两川各地着手征兵。
       后《出师表》虽疑为后人所作,但它的一些论述还是很有道理的,它说:“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这个“四方之精锐”虽然在诸葛亮时还留有一部分,但被刘备带走的恐怕是大多数,而这“大多数”中的大多数又没能回来,所以说夷陵之战对蜀汉的打击很大。
       综上所述,刘备在整个夷陵战役投入的兵力在十万以上。其中,在夷道猇亭的前线主战场投入了七到八万的兵力。战后随刘备逃回蜀汉的有三万左右。其余的一部分战死,一部分投降东吴,一部分投降曹丕。
      


       八。小结。

       1。刘备的失误:

      (1)战前虽有准备,但并不万全。黄权意识到顺江而下作战虽然有利,但在撤退上存在困难,一旦失败,无法沿江逃遁。而刘备显然没有考虑自己会失败。
          很难想象他可以在短短一年的时间中,称帝,征兵,造船,训练水军。他很可能是做到了前两点,而后两点是一带而过,而这后两点恰恰是突破夷陵的关键。
          就是在战争初期,刘备还是打打停停,章武元年秋就开始进攻,直到二年初才出秭归,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应该速战速决的战斗拖了这么久。刘备应该在战前做好掩饰和徉动工作,以便突然袭击,扩大战果。不佯动也就算了,打打停停,在对方境内徘徊近半年,实在让人不解。
      (2)没有顺江东下,水陆并进,迅速突破夷道猇亭防线。之所以刘备没有迅速挺进,很可能是水军不济,这和他的战前准备恐怕有很大关系。另外,和陆逊的严密布防有关系。半年的消耗,使蜀汉战争初期的士气尽失,变成了“骄兵,疲兵”。
      (3)在敌国境内近200公里纵深的山区连营七百里。这好象有点“十全必克”的味道,认为各营依险立寨,易守难攻,万无一失。可是实际上面对六月酷暑,陆逊一把火就把它们烧了个精光。由于地处山区,难以展开兵力,被东吴各个击破,分割包抄,如果不是刘备经验丰富,兵马众多,早做了人家的俘虏。
       《孙子兵法·九地篇》说:“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轻地:入敌国未深,士兵思家亦轻易退却。
        圮地:水毁难行称“圮” 。
        夷陵一带完全符合“轻地”和“圮 地”。面对这种地形,《九地篇》有明确说明:“是故......轻地则无止,......圮 地则行”。
        就是说遇到轻地不宜停留,遇到圮地应该快速通过。
        可惜刘备完全违背了。

       2。陆逊的成功:

      (1):诱敌深入,以逸待劳。陆逊在前期阻止部将出战,不救孙桓,被很多人认为是懦弱怯阵。实际他在等待战机。当他看到刘备连营的时候,他就在等“火攻”的时机。连曹丕的军事能力都看出了刘备的失误,陆逊岂能不知?他不争一地的得失,把长达百余公里的上区丢给蜀军,使刘备大军不得展。闭门不战,让敌人认为自己惧怕,麻痹敌人,为突然出击做好准备。
      (2):火烧连营,迂回包抄。陆逊利用六月酷暑,突然全线出击,火烧连营。沿途追击,迂回到刘备背后,将刘备的几支人马分割开。这种战术的运用,在最大程度上歼灭蜀军,使蜀军前军尽没,北军溃败,刘备的中军险些被全歼。
      《孙子兵法·军行篇》说:“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 九天之上。”
       就是说:打不赢的时候守,能打赢的时候就打,兵少防守,兵多进攻,善于防守的人把自己埋藏在“九地之下”,善于进攻的人一旦进攻就是“雷霆霹雳”,令敌人防不胜防。
       陆逊做到了。他在防守上布置得当,将潘璋,孙桓安排在两翼,自己的主力据守猇亭,使刘备不能进江陵。在最后的决战中,他果断的投入全部兵力,全线出击,分割包抄,终于创造了一场经典战役。
      
       刘备有此几失,陆逊有此几智,高下立叛,刘备败后大呼:“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颇有英雄暮年,后生可畏,叹息自己老了的意味。

       3。夷陵之战的影响。

       蜀汉精锐失去大半,损兵折将,直接导致刘备时代的结束,诸葛亮时代的到来。
       东吴大获全胜,巩固了新得的荆州,在以后曹魏进犯,被孙吴的得胜之师大破。
       曹魏是最大的获益者,两国的火拼是曹丕最希望看到的。
       诸葛亮执政后与东吴修好,从此稳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以后的孙吴把夷陵改称“西陵”,陆逊的儿子陆抗击败羊祜和步阐,在此一战成名。宜都一带或许真的是陆家人的福地。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30 19:59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大将文丑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36
帖子 111
编号 48323
注册 2005-9-9


发表于 2005-10-2 20: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从221年7月刘备起兵,到222年8月陆逊退兵,彝陵之战历时一年又两个月,算得上是三国时期重要战役中时间最长的一次了。

对于刘备之伐吴,时任魏国侍中的刘晔可谓慧眼独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刘备东出的主要目的有三:
1、夺回荆州
2、教训东吴
3、扬正统之名,示威于天下

想达到示威的目的,本有东出、北伐两条路可走。但伐魏胜负难料,伐吴似有赢余——在这种情况下,彝陵之战就再所难免了。

其实蜀吴两家关于荆州地区的归属问题错综复杂,由来已久,是非曲直,难以评说:

1、208年,赤壁战后,刘备得以扭转豕突狼奔的悲惨命运,占据武、长、零、桂等江南四郡,孙权占据南郡和江夏郡南部(北部和南阳郡由曹操控制)。

2、211年初,刘备亲赴京口见孙权借南郡,孙权采纳鲁肃“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的意见,满足了刘备的要求。

3、214年,刘备占据益州之后,联盟内部关系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形势的发展已使孙权感觉失去了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向刘备索还所借之地的要求也就自然到了提出的时候。

4、非常遗憾的是,刘备集团过于重视“隆中对”中关于占据荆州,以向宛洛的两路北伐战略,而忽视了“外结孙权”联盟策略的重要性,他们错误的将孙权的退让当作软弱,在荆州争端上一直采取拖延甚至混赖的方法。更兼荆州守将关羽拥兵自重,强据南郡不还,在边境问题上一再挑衅。迫使孙权在215年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大怒,不顾西川初定,强敌在北,亲自“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磨刀霍霍、准备动手。使两家围绕荆州问题上弄到了大规模战争的边缘。

5、就在这关键的时刻,曹操平定汉中,西川震动,刘备为避免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更兼进一步鼓动孙权在合肥方向动手,缓解自己的战争压力,不得已与孙权谈和,提出中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在强迫孙权归还已经到手的零陵郡的前提下暂时性解决了争端——所谓暂时性的解决,也仅仅是因为孙权认为与刘备相比,曹操的势力更大,威胁更大,因为荆州问题和刘备撕破脸皮,时机未到而已。

6、到了219年,刘备集团在西据汉中、上庸之地,关羽集团在东发动襄、樊战役,一时间天下震动,弄得曹操甚至想迁都以避其锋。刘备、关羽势力的迅速膨胀使孙权再一次感到势力失去平衡而导致的危险——老奸巨滑的曹操在司马懿、蒋济等人的提醒下,抓住了宝贵的时机,与孙权取得联系,为了共同维持安全的鼎立局面,两个昔日的对手终于走到了一起——而此时一心只顾北进的关羽的命运,已经岌岌可危了。

7、《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八:“关羽闻南郡破,即走南还。曹仁会诸将议,咸曰:“今因羽危惧,可追禽也。”赵俨曰:“权遨羽连兵之难,欲掩制其后,顾羽还救,恐我承其两疲,故顺辞求效,乘衅因变以观利钝耳。今羽已孤迸,更宜存之以为权害。若深入追北,权则改虞于彼,将生患于我矣,王必以此为深虑。”仁乃解严。魏王操闻羽走,恐诸将追之,果疾敕仁如俨所策。 ”

    曹操确实堪称世之奸雄——在荆州已失、关羽首尾难顾的大好时机下,他放弃了举兵追袭,而是将取荆州、擒关羽的战果统统送给孙权——这份礼物并不是白送的,孙权在接受礼物的同时也宣告了自己与刘备的彻底决裂,延续了10余年的孙刘联盟宣告结束。220年春,曹操病逝,没能看到刘备伐吴和彝陵之败——但当他传令诸将勿追的时候,是否就已经布下了这样奇妙的棋局呢?

8、从整体情况来看,孙权与刘备之间或联盟,或决裂,或对抗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以上所述的几个阶段,但总体上孙权对荆州方面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前期鲁肃提出的"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主张联合关羽,共同抵御曹操.

  一种是后期吕蒙提出的"知羽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主张剪除关羽,夺取荆州.

  对东吴与刘备外交关系的评价中,大家普遍赞赏鲁肃而反对吕蒙,认为非孙刘联盟不足以御曹:袭取荆州,擒杀关羽使曹操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其实这种观点有一个非常主观的前提,即孙,刘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打败曹操.

  那么打败曹操是不是孙权唯一的终极的目的呢?

  事实上,三国混战,每一家都是相对独立的实体,其各自决策的出发点均在于如何能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获取最大利益.结盟也好,对抗也罢,都是伴随客观条件发展而采取的阶段性的政治策略.

  对于曹刘孙三家,不存在朋友,只存在现实的敌人和潜在的敌人.对孙权而言,现实的敌人是曹操,而潜在的敌人无疑就是刘备和关羽.赤壁之战前后,现实的敌人强大而潜在的敌人弱小,故有联军抗曹和借荆州之事;但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荆襄旁若无人的大动干戈,使孙权感觉到这个潜在敌人给自己造成的威胁已经超过了现实的敌人,于是一场南北联手的荆州之战也就难以避免的发生了.

  后人有赞诗曰: 

  江波如怒月如钩

  坚城高垒锁深秋

  白衣暗渡平汉上

  东吴奇计取荆州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邓仲华
(卧云居士)

秦国公
江南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30
帖子 19975
编号 5065
注册 2004-2-7
家族 现视研


《孙子九变篇》曰:“涂 有 所 不 由, 军 有 所 不 击, 城 有 所 不 攻, 地 有 所 不 争, 君 命 有 所 不 受。”不救孙桓,实与此精神相合,伯言不愧是一名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5-10-2 20: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备的主力部队是冯习张南的4万大军,冯习的官职是大督,是名义上的东怔总司令,张南则是前军主将,刘备的东征军除了自己的御林军外就是这4万人了,最多再加上一些后来征集起来的蛮族部队,总兵力和陆议差不多,不可能达到10万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大将文丑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36
帖子 111
编号 48323
注册 2005-9-9


发表于 2005-10-2 21: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雄GG于2005-10-02, 20:59:54发表
刘备的主力部队是冯习张南的4万大军,冯习的官职是大督,是名义上的东怔总司令,张南则是前军主将,刘备的东征军除了自己的御林军外就是这4万人了,最多再加上一些后来征集起来的蛮族部队,总兵力和陆议差不多,不可能达到10万

个人意见:蜀汉投入第一线作战的兵力在8万人左右,加上留守江州的赵云部队,也就是10万有余。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5-10-2 21: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赵云不可能拥有两万以上的兵力

刘备在东征打得并不坚决,可见其并没有做好与东吴决战的准备,他的目的不是消灭孙权也不见得是夺回荆州,更可能是得到要一份自己更有利的盟约

最开始希望通过武力恫吓来达成目的他的目的不是自己更有利的盟约,结果孙权虽然求和但不愿意对自己的背盟作出任何的表示,这是刘备无法接受的,所以刘备才寻求战场上的胜利来加大自己的砝码,但刘备又不愿意付太多代价,希望通过用伏兵这样的小花招来骗取成果,可惜陆议没有上当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5-10-2 21: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冯习是大督,张南是前部,他们的部队就是东征军的主力与前锋,剩下只有直属刘备的御林军和根本就没上前线的赵云后备军,难道你认为刘备能拥有4万御林军?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大将文丑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36
帖子 111
编号 48323
注册 2005-9-9


发表于 2005-10-2 21: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三国志-吴主传》:“自正月至闰月,大破之。临陈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

2、《三国志-刘晔传》注引《傅子》:“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余人,备仅以身免。”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大将文丑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36
帖子 111
编号 48323
注册 2005-9-9


发表于 2005-10-2 21: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此论之,除了冯张等人的四万人做为主力推进之外,蜀军绵延二、三百里的战线上留守和其他的部队还应该有四万人左右,也被一同歼灭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5-10-2 21: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4万人进军和连营不是同时进行的

杀8万人的战报明显是在夸张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家业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92
编号 38286
注册 2005-5-4


发表于 2005-10-2 21:5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真是难怪曹丕立刻称帝.

夺荆州注定,刘孙两家不能得天下.

失去荆州,单从蜀益州没可能攻魏.看看诸葛亮六出祁山加上第一次没有任何防备就知道难.

攻吴还有机会.

不攻,吴魏也非常注意.(死去的曹操说:"啦!你打谁啊,看看你打出卖你的所谓盟友还是打我这个真正敌人.可能刘备当时想一州力.攻强不如攻弱好了)

真是难决定的事啊~

  曹操不争夺荆州真是高明~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不错,刘备的兵力历来争议很大,如果单纯计算兵力很难给出个精确数字。
所以只能说参加夷陵之战的蜀军也就是6~8万这个数量级。
至于“4万”一说,似乎不太合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4 11: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国兄的文章不错!
1、关于兵力,我一直认为双方是大体相当的,从三国志记载看,没有任何一方说敌众我寡之类的话。而陆逊的兵力有记载,是5万,因此刘备的兵力大致也在5万多,也就是4.3万主力,加上后来的刘备禁卫军。
2、其实刘备早在221年7月就开始了进攻,但是在顺利夺取巫、秭归等地后,并没有趁机(此时陆逊大军还没有西进)继续攻占夷陵、宜都等战略要地,而是刘备自己返回了后方。这里面的原因,文章没有注意到。
3、多处记载都证明刘备从马鞍山突围后是仅以身免,因此,不可能还有3万部队一起突围。如果加上沿途收容的连营部队和散兵,能有近万人就很不错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回燕公:
1。兵力问题文中已经探讨,也许在细节上存在误差,但大体应该没有问题,蜀军比吴军多二到三万人还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孙桓被围夷道陆逊没有理由不去救援,而且“支党”已经达到四万,再加上黄权和蛮兵,其兵力已经超越吴军,而刘备的中军和700里连营的兵力不详,这是分歧的关键。
2。对于刘备不迅速进军的错误我已经论述,但是我没有找到他不进军的理由记载,所以只说:“难以理解”。还望燕公赐教原因。
3。“身免”和那个“杀八万”似乎都有夸张嫌疑。毕竟《华阳国志》记载刘备屯永安,“权惧,求和”,说明刘备还保存了相当的实力。而且李异,刘阿追到川口说明一路上还是有战事。刘备到八月才从巫收军,说明不是“光杆司令”。文中的“三万”也是约数,不排除逃生万余的可能。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圆桌博弈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36
编号 34165
注册 2005-3-7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4 14: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好文。

我认为加上黄权、赵云等部队,蜀军总数应该是8~9万人,杀8万是夸张的,杀5~6万比较合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4 14: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国兄:
1、其实如果明白了第二个问题,就会清楚第一个问题。
刘备为何在打下巫、秭归后停止进攻,返回后方?我认为主要就在于刘备打这一仗的真实目的:既不是夺取荆州、更不是消灭孙权,而仅仅是小打一下孙权,挽回自己的威望。
因此,当他打下巫、秭归、击败李异、刘阿之后,此目的已经达到。如果孙权方面就此承认这个结果,可以说夷陵之战已经结束了。
因此,我们要明确一点:刘备不是要和孙权决战,而是要打败孙权,让孙权服软。因此,刘备是不会倾巢出动和孙权拼命的。
2、黄权的兵力其实是包括在所谓支党中的:——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於夷陵道。(先主传)这说明刘备未来到夷陵之前,黄权也是支党的督。当刘备来到后,才把黄权派到更北的地方去防备魏国,这时黄权已经不可能与吴军相拒了。
关于连营的兵力,我有过一文分析,认为在7000左右。
双方大体都有人在武陵:步陟对马良;都有人在夷都相持:孙桓对刘备偏军;刘备方面多用的兵力就是黄权防备魏国的兵力和连营兵力。
3、李异、刘阿率部追击到白帝后,很多大将要求围攻消灭刘备,但是被陆逊否决,这证明刘备在白帝的兵力不很强大,否则以孤军远出怎敢言消灭刘备?
——又备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权以问逊,逊与硃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讬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陆逊传)
——冬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於成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传)
——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吴主传)
孙权为何求和?不是因为刘备强大,而是九月魏国开始全面进攻,陆逊之所以不同意追歼刘备,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兄以为如何?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4 14: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因此,我认为刘备出动的兵力在6万多。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燕公所言有理,但有几个问题我不敢苟同:
一。兵力问题:
“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
春正月:“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
也就是说:刘备的吴班,陈式的部队就已经有四万众。
“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於夷道猇亭。”
这才是刘备的主力,我不认为它比四万少很多,起码在两万以上。
“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
这是在刘备到达前线期间做出的部署,不能断定黄权的部队是随刘备来还是原本就是那四万人。
“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
“秋八月,收兵还巫。”
这说明刘备在马鞍山突围之后,在吴境内待了一段时间收败兵,直到魏攻吴才撤军,如果没有相当的实力,他能做到吗?
二。态度问题:
如果刘备是想让东吴承认自己胜利就算完了。
那么,为什么当初赵云和秦宓劝他他不听?
为什么孙权请降他一口回绝?
如果刘备取下秭归就算完成任务,那他意义何在?
他认为这样就想打怕孙权?那他还真是天真。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硃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再联系黄武元年的同年,“章武二年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
可见是刘备正月进军,东吴才被迫应战,孙权无论如何是不想打这一仗的,是刘备不想停手,或许他是为了更大的战果。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5-10-4 19: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是指的冯习张南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10-4 21: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赵云手上数千人差不多,支党4万那加上刘备自己所御兵马和黄权军是不可能只有5万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5-10-4 23: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黄权兵力也不多

刘备直属的御林军更不会太多,那时侯的御林军和北宋的禁军可完全不是一码事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10-4 23: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备可不是赤壁时的孙权,自己统帅的兵力不会那么少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恩,无论从记载还是常理,二月进军的应该是刘备的主力,兵力不会太少。
另外,对于刘备在秭归迟滞数月不全面进攻补充一下:
燕公认为刘备是“仅仅是小打一下孙权,挽回自己的威望”。
当时孙权的态度是:你刘备是皇帝,你曹丕也是皇帝,我“归顺”谁都无所谓,只要能保住我的既得利益——荆州。
而刘备攻吴无非是三个原因:
1。为了面子和威望。
2。为了地盘和利益。
3。真正的为关羽报仇。
如果是第一点,那么赵云和秦宓的劝谏以及诸葛亮的态度说明无论刘备伐不伐吴对于他的威望都是无大损的,毕竟孙权已经向他求和了。而且似乎没有记载说有什么人极力赞成伐吴,大多数还是以刘备的马首是瞻。
如果是第二点,那么刘备攻占秭归以后他的目的根本就没有达到,既没有得到有利的地盘也没有象样的赔偿。
如果是第三点,那么刘备伐吴肯定是倾尽全力。
而且孙权的态度我们已经分析了,刘备也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那么他打到人家荆州境内近百公里的秭归之后,想让孙权罢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刘备事先就没打算到秭归就算完。
其次,孙权已经归顺与蜀汉势不两立的曹魏,“打打就算了”似乎不符合常理。
最后,为什么刘备迟滞半年才全面出秭归?
我觉得他很可能是在等待补充自己的军事物资的完善,比如船支,水军的训练,粮草的配制,已经兵力的部署。
当然,话不能说绝了,燕公说的“仅仅是小打一下孙权,挽回自己的威望”也算是一种假设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5 10: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国兄:继续探讨:
一、兵力问题,
1、总兵力。兄认为刘备中军在2万以上,我赞同,因此刘备参战总兵力我以为是65000人左右。但是由于700里连营用掉7000人,黄权去北部防备魏国至少5000人,这样就只剩下53000人来对付陆逊的5万人了,所以在夷陵战场,双方兵力大体相当。
而刘备在夷陵战败后,沿陆路逃跑,必然沿途收拢700里连营的7000人马一起撤,黄权的5000则投降了魏国,因此说孙权杀刘备8万完全不可能。
2、黄权问题,请兄注意两个不同:
——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於夷陵道。(先主传)
——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黄权传)
这里的江北诸军和江北军其实是不同的概念,前面的江北诸军是指在长江以北的各军,是对抗吴军的大部队;而后面的江北军则单指分出来北上防备魏国的一支偏军。因为基本一点,防备魏师的江北军不可能再“与吴军相拒於夷陵道”。因此黄权督江北诸军时期,应是刘备还没有从后面赶上来的时期,等刘备亲自到达前线后,自然是刘备自己督军,而把黄权派到更北面的地方去了。
3、“秋八月,收兵还巫。”的理解。
——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秋八月,收兵还巫。(先主传)
这里的收兵还巫其实说的是李异、刘阿军,而不是刘备。
因为刘备此时已经逃跑到永安,而巫在永安东面,刘备不可能先逃跑到西面的永安,再往东面敌人的方向收兵。这里实际是说:李异、刘阿一直追击到了永安附近的南山,直到8月才收兵返回了巫。试想,如果刘备兵力强大,那么李异、刘阿一支偏军怎么敢在永安附近驻扎1个多月?

二、态度问题
1、为什么当初赵云和秦宓劝他他不听?
赵云和秦宓可能是担心事态扩大,造成不可控制的局面,但是刘备自认为只打孙权不重要的地区,不会扩大战局。因此不听。
2、为什么孙权请降他一口回绝?
如果孙权没有实际的利益让步,只是口头要求刘备看在一起对抗曹魏的情况下停止进攻,你说刘备能同意吗?看看诸葛瑾的信内容就知道了。
3、如果刘备取下秭归就算完成任务,那他意义何在?
打下巫、秭归,教训了孙权的军队,这样就证明刘备有能力对荆州事件讨说法。如果孙权就此打住,承认刘备的这个战果,那么刘备就不仅挽回了威信,也不会彻底破坏两国的关系。就比如中苏两国为一个小小的珍宝岛大打出手,道理一样。不打说明你软弱,大规模打则有战争升级的危险。小打最好!
4、战役开始时间
——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先主传)
可见刘备军221年7月就开始进攻,并打败李异、刘阿,占领了吴国的巫、秭归地区。
——八月,城武昌,……自魏文帝践阼,权使命称籓,及遣于禁等还。十一月,策命权曰:……。权以陆逊为督,督硃然、潘璋等以拒之。(吴主传)
证明221年8月孙权就开始向曹丕投降,为何?因为7月刘备的进攻。
其实道理较简单:如果曹丕不接受投降,孙权就会认可刘备对巫、秭归的占领,而全力对付曹丕;但是曹丕接受了投降,此后,孙权才开始调集兵力西进反击刘备。请注意,曹丕的接受投降的使者在221年11月才到吴国,随后孙权马上命陆逊组织兵力西进。就是这个道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5 10: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国兄:
刘备的水军过于弱小,这一点大概没有人否认吧?那么要真的到荆州大打,势必需要依靠强大的水军,因此刘备缺乏在荆州大打的基本条件,曹操就因为水军不行在赤壁吃了大亏,刘备不会不清楚这一点。
如果说一个战役开始之后,再中途停止下来训练水军,造船,是完全不现实的。至于说粮食问题,刘备大军进入吴国当时并不深远,仅仅到了秭归一带,相比后来一直打到宜都而言,只是刚进入吴国的大门,不可能就要为粮食问题停留5个月。
其实,刘备分析,曹丕很大的可能不会接受孙权的假投降,而会趁机全线大举进攻。这样一来,孙权势必全力应付曹丕这个大敌,而会承认刘备在秭归的这个战果。其实后人不也大多批评曹丕很笨上了孙权的当,也有不少大臣建议曹丕不接受孙权投降而趁机进攻吗?
可见,这其实是一场三个主角之间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只不过最终的结果,竟然是对刘备最不利的那一种!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马828
(人类第一钢铁战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4
帖子 4433
编号 29895
注册 2005-1-9


发表于 2012-11-15 23: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雄GG 于 2005-10-2 20:59 发表
刘备的主力部队是冯习张南的4万大军,冯习的官职是大督,是名义上的东怔总司令,张南则是前军主将,刘备的东征军除了自己的御林军外就是这4万人了,最多再加上一些后来征集起来的蛮族部队,总兵力和陆议差不多 ...

可惜关于冯习张南的记载太少,沦为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11-15 23: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燕京晓林兄,乃认为刘备东征的目的是啥?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2-11-16 22: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备东征并非一意孤行,更有可能是迫于内外压力

荆州失陷,二号人物关羽被杀,对于这样的奇耻大辱,如果刘备不对东吴作出某种报复措施,他是无法对内对外交代的,虽然蜀汉内部也有反对的声音,但我相信支持的声音会更多,特别是蜀汉里的 荆州派


东征目的当然是挽回蜀汉在政治 经济 军事上的损失

最好是夺回荆州,其次怎么说也是平分荆州,再次则是教训下东吴让其谢罪赔钱等等等等

当然,刘备想不到会输的那样惨

[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2-11-16 23:15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2-11-16 23: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备备的兵力,我以前在某帖子论证过,至多五万人

或以为备以区区五万人伐吴,是否太少


注意两点

其一,东吴军力被曹魏牵制在建业方向,能抽出对付蜀汉的同样只有五万人
其二、刘备并非想灭吴,他只是想夺回荆州,甚至是只想教训东吴,迫使其谢罪低头等等

以五万对五万,如果战术出色,打赢不是没有可能,刘备当然没想到会撞上陆逊这样的人物

[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2-11-16 23:07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2-11-16 23: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从综合方面分析,东吴在这场战役中占据了相当的优势,甚至是绝对优势


地形上,吴军凭险不出,蜀军求战不得,被迫结营自守,结果露出破绽

补给上,吴军凭借长江从武昌运物资到夷陵前线,非常方便,蜀军需从成都平原穿越大山或者经过艰险的三峡运粮,遥远吃力

水军上,吴军水军占据绝对优势,控制着整个长江,蜀军水军弱小,最后只能全部上岸增强陆上力量,吴军可以顺着长江随心所欲的在蜀军侧后方进行两栖登陆

陆逊有此数张王牌在手,焉能不胜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18 07:0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639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