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诸葛亮之"不求闻达", ------贴子锁了, 有话不说心里不畅快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2-14 12:0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你没有抛开历史,可为什么不去正视史料中白纸黑字的记载而自说自话呢?

他自比管、乐,历来都是作为其心怀抱负,表示其兼具将相之才的证据,怎么到了阁下这里,怎么就说成了诸葛亮随便说说,自娱自乐了呢?诸葛亮出山前的学习、积累、洞察世事,裴松之称其“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到了阁下这里怎么就成了没有目的的“瞎琢磨、瞎研究”了呢?这是结合史料去客观地分析问题吗?

---------所谓历来都是作为其心怀抱负是哪个"历来"? 万氏"历来"? 自然是表示其才. 但是自比名人自表其才就不能是随便说说? 诸葛亮入刘营后可还有"自比"?你把诸葛亮说得那么专注于"自比", 何以出仕后影都没了? 诸葛亮出山前的学习、积累、洞察世事是事实, 斐松之称他为什么那是斐老先生的理解, 我可以赞同, 亦可不赞同. 这跟"事实"和"历史"差上个档次. 你硬要说尊从斐松之的评语才是"结合史料"的"客观分析"问题. 你自便吧.

如果你把斐松之的分析当真理, 可你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盖以权御已移,汉祚将倾,方将翊赞宗杰,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故也。"的话. 只是表明诸葛亮打算定了求闻达, 衡量着投哪一方诸侯. 跟斐松之所分析的"求闻达"出入可不小, 这方面你又如何取舍? 是诸葛亮打算下了"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故也"还是你所说的"求闻达"而?

最后, 提一个斐松之没解释到的地方. 就是诸葛亮选择出山的时机. 以斐松之的理解, 诸葛亮选择在曹操一统北方将要南下的时候才出山相助刘备, 对于其"志向"是否最好时机? 若诸葛亮真有"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故也", 除非诸葛亮虽以"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故也"为想法, 但是在遇刘备以前根本就无意要匡助他人(包括曹操,孙权). 也就是诸葛亮自表的"苟全于世, 不求闻达".


这就又不对了。
如果诸葛亮不在人前作此自比,则知道的人会极少,最多只是他的几个过从甚密的朋友了解此事,但显然不是。所谓“时人”,即指当时的人,这个范围虽不及冀州,但也绝非家中自娱;
如果诸葛亮在人前自比,则此做法不言自明,显系欲为人所知,人前以古代贤相、名将自比,若此人不是有超人之才、欲成就非凡之功,就是没有自知之明、不知自己几斤几两。
前者按裴注“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可见诸葛亮当时并非不欲人知;后者裴松之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凡在贤达之流,固必兼而有焉。以诸葛亮之鉴识,岂不能自审其分乎?”,显然诸葛亮有自知之明,并无妄言。

---------这就奇怪了, 还是那句话, 不是故意让人知道就不能在人前自比了? 一定要在没人的地方自比? 哼哼, 时人-------当时的人, 北平之民是时人, 隆中之民也是时人, 而听到诸葛亮自比的也是时人. 时人范围大可大至天下之人, 小可小至一乡一寸一街之民. 你硬要把他定性为"范围不小"的定义. 拿出个可信服的资料支持支持?
再次说明, 就连斐松之也没说出诸葛亮有意于人前自比. 你提出这说法, 是什么东西支持? 诸葛亮自然有自知之明, 否则他也不会去自比, 问题是有人将他自审其能当成自审其位. 就有点问题了. 而诸葛亮之自比, 显是欲为人所知? 若以求闻达而论, 诸葛亮必不仅自比且更须展露其才华方可让人"知"之, 诸葛亮有么? 诸葛亮仅自比, 而时人之中, 信者惟有二人. 更可见诸葛亮非"欲人知之". 只是纯粹的自比而已.


-诸葛亮以管、乐自比,自有其意,碰到诸葛中意之贤主,自然会展现自己的才华,这个不用再证明了吧?诸葛亮不是打把式卖艺的,没有施展的平台,即便胸藏锦绣,又如何展示呢?至于是否反映诸葛亮的志向,这个估计连小孩子都知道,裴松之的注中“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是瞎说八道吗?如果是,阁下为什么至今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呢?

----------事实上自比管乐在"择主遇主"上并无一点帮助出仕后也无一点提及. 你说自有其意. 就连结果都没有. 一种既未能达到"闻达"之意, 又未能达到"择主"之意的行为, 你说他的意是什么? 哼, 要使人相信, 只需成名既可, 没平台就不能展现才华? 诸葛亮之能若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到, 不要说去自比管乐了. 时人所信者, "名"也, 如果诸葛亮能在私孰里, 在才子中取得认同, 那么民闻其名, 自然不会不许, 可诸葛亮呢? 好象并无此好. 这个估计小孩子是不知道了, 看来你也不清楚嘛. 至于斐松之所言, 他就有证据了? 那不也就是一个"判断"? 我发现越说越偏, 你已经把我的意思给扭成另一个样子了.

以诸葛亮之明, 怎么会明知道在那些人前自比先贤好对于目的毫无用处还去干呢? 将诸葛亮自比管乐说成是求闻达的表现, 还不如说, 那是诸葛亮对自己的肯定, 是诸葛亮对自己的定位, 却并非实现"求闻达"的手段

我重新说一次得了
我承认诸葛亮有志气. 但是他的本事不象你老万所说的为"求闻达"而学得. 这方面你提出什么证据了? 就一句话, 因为专, 所以"求闻达". 如果你说有志气就肯定"求闻达". 嘿. 恕我反对, 对我而言, "求闻达"是肯定有志气的表现, 但是有志气并不一定会以"求闻达"为目的.

我跟你的根本分歧, 只在于"求"与"不求"的理解. "不求闻达"是否不能自比管乐? "不求闻达"是否就不能深刻的洞察时事? "不求闻达"是否就一定要"没有志气"? "不求闻达"就肯定不能"想当官"?
你把"不求闻达"当成什么去了? 绝对不愿意"闻达"吗? 联系诸葛亮的行为, 他的"不求闻达"明显不是"绝对不愿意闻达", 而是诸葛亮不是以"求闻达"为目的而已.  你跟我提再多史料也没用. 除了你比较有个人倾向的对史料解释之处, 其他我都同意, 但是我仍然不觉得跟诸葛亮所说的"不求闻达"有什么出入.
所谓不以求闻达为目的, 意思是不是不想闻达之类的, 而是闻达非其目的. 过得懒散, 有空就看看书, 论论天下, 找找朋友, 四处周游, 这难道还不是诸葛亮出山前的生活? 如果说他为日后准备得准充分的事情, 只有一件-----储备了足够的本事. 但是他的生活却完全不是"求闻达"的生活. 你可以说他一直在等待时机的到来(有人理他? 他的朋友就一定会投靠去他想投靠的主子里推荐他? 又或者, 他相中的君主就一定会去拜访司马微?)这样的等到底是"求闻达"还是"瞎过日子"?
老万却非要将诸葛亮的所有行为联系到"求闻达"之上, 有史料支持你?

引用 (青蓝)
另外: 诸葛亮有志气是不错的, 但是你的意思是诸葛亮已经给将来打算好了就完全没根据. 诸葛亮自称是"苟全于世, 不求闻达"跟他在隆中的生活完全相符, 只是某人硬将这种不主动寻求闻达的想法想成绝对不愿闻达硬生生扭曲了诸葛亮的意思而已.

说你撇开史料记载你还不承认,裴注中说的清清楚楚,诸葛亮“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这句话你从始至终都在回避,不是吗?诸葛亮在表中自称“苟全于世, 不求闻达”实为谦辞,但对照《蜀书·诸葛亮传》中其出山前的相关记载看,并非如此,阁下非要无视历史,把“闻达”简单化为“出名、当官”,把“求”庸俗化为“到处为自己跑官,然后去附会“不求闻达”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回首看看,阁下的这种附会,却以丑化、贬低诸葛亮为代价:把他出山前的积累、对时事的洞察分析说成是“瞎研究、瞎琢磨”;把他明志之自比说成是孤芳自赏,聊以自娱;否认诸葛亮早已志存高远,“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你的这种做法,实在是连我这个被你们无端扣帽子的所谓“反亮派”都难以做到的。


斐注中的是"史实"还是斐先生的"评述". 想随便扣帽子的人就是这么轻浮, 到底也只是斐松之的推断. 不赞同他不代表不尊重历史, 所谓"诸葛亮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不过是在"臣松之以为"尔.
对照诸葛亮出山前的种种行为, 完全可以看出诸葛亮出山前活得就是清闲简单, 无拘无束, 你说我把"求"庸俗化了, 麻烦你给个"求"的"正解"出来, 跟你说了这么久, 对你的"求闻达"我还真没清楚是什么意思. 我自然就只有先以我的"求闻达"观来权衡. 最好给出古籍上"求"的意思. 看看你的"求"是怎么高尚法.

贬低诸葛亮? 我不觉得, 诸葛亮是怎么样就怎么样, 不是为了维护他完整的形象, 而是他的行为是那样就那样. 他出山前活得一点都不传奇, 甚至是很平淡的书生生活而已. 何必给他添金抹粉的搞到庸俗得不得了.
对于瞎研究, 瞎琢磨在我的看法的意思, 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研究得再深入也好, 诸葛亮不将它展现出来埋在心里, 那么他还是在自干自活自说自话. 如果你对此定义不满, 可以说, 但是如果诸葛亮所干的不符合这种行为, 你就要提出证据. 他出山前哪点不是在瞎研究瞎琢磨的? 再深刻又如何? 出山前就连徐元直等人都没能听到他的主张和意图, 他不是瞎研究, 能是什么?
他自己说了, 他苟全于世, 不求闻达, 是刘备把打动他的心, 开导他的世界观. 让他将原先之是想想并不曾为之实现的事情付之于行动去实现它. 这跟实情有什么不同? 难道他一开始就已经在为其"想法"努力付诸于行动去实现? 那么等"就已经不是一个"付诸行动"的行为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陆逊少年时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46
编号 2383
注册 2003-11-21


发表于 2004-12-24 13: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青蓝跟万壑的对辩,思维方法层面外的我了解不多,就不多涉足了。只质疑一处:

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听青蓝说得好像跟这个矛盾。
--------------诸葛亮投奔刘备之前就已经是自比管乐。
--------------青蓝的立场我也没工夫细看了,供参考吧。

另:虽然近来狠抓了你一把,也不要以为老陆是想搞死你,都是man嘛,就当是在酒吧对啤吧,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2-24 16:1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晕,这有什么矛盾的。

我同学常说要追一个杨恭如,张珀芝般的女孩做伴侣,为这句话,他一直被我们笑话到现在,但是他找的女孩,似乎跟杨,张二人比起来差得太远。

自比本事与地位有关系吗?本事需要地位去显示但是问题是诸葛亮只自比本事可没拿地位去比较吧?诸葛亮投奔刘备之前自比有管仲乐毅的本事跟“求闻达”有关系么?

PS:不自以为是了,小心搬石头砸了你自己的脚,嘿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倒行逆施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9
编号 24851
注册 2004-11-18


发表于 2004-12-24 20:0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现在是反其道而行的被认为是个性显然,
诸葛亮的为人是奸是忠,自己看着办。至少我觉得我可以从诸葛亮身上鉴借到许多的知识这就够了,是好人还是歹人,经过千余年的洗礼,历史自有公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Phoenix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58
帖子 1870
编号 1899
注册 2004-6-14


发表于 2004-12-24 20: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想起终南捷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宇文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30
编号 19711
注册 2004-10-27
来自 千年帝都


发表于 2004-12-24 22:4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所言极是
管乐都是遇明主而成就事业的。如果真的不求闻达,何不自比许由、严子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2-25 00:0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自比的明显是本事。诸葛亮又不是当隐士,怎么不能自比管乐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rainma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8
编号 29268
注册 2004-12-31


发表于 2005-1-1 15: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佩服佩服,你简直就是在写论文
冒昧地问一句,楼主是什么职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1 16:1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 -

BS系统开发的初级程序员......
闲来无事瞎研究.......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炎狼宝宝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8
编号 18672
注册 2004-9-29


发表于 2005-1-1 22:1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诸葛就是想当丞相(自比管,乐)~
刘备就是想当皇帝(两个儿子一个封,一个禅)
曹操就是想封个王当当(不是很热中于篡权)
孙权就是想当土地主(你不惹我,我也不惹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enterbud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6
编号 21846
注册 2004-11-3


发表于 2005-1-2 05: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直以来一直觉得古人心里是很难捉摸的,这个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后来被老万批评了一通,自我检讨一番,觉得应该直面历史的一些东西。
ok,咱们就来说说着诸葛亮出师表中提到的一句“不求闻达于诸侯”。
这一句话被好多的人抓住,客气一点地说他是谦虚的客套话,不客气一点的说诸葛亮是心口不一。
我的观点是,这一句话,无法说明诸葛亮是不是真正的相当隐士而不想做官。无法说明诸葛亮是不是心口不一。
诸葛亮用了一句“不求闻达于诸侯”请问各位是否想过,为什么他不说“不求闻达于朝廷”,“不求闻达于汉室”?我的理解何为诸侯?孙氏算是诸侯,诸葛并没有辅佐他,后来辅佐了刘备。严格的意义上说,刘备是汉氏宗亲,并非是诸侯,而诸葛亮为了刘备出山了,并不违背他的这句:“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一直是在为汉室效力,为朝廷效力,并非为诸侯效力。这也符合了诸葛亮后来对刘备忠心耿耿的作风。
我不明白,这一句“不求闻达于诸侯”到底怎么构成了让这些反对诸葛亮的人们抓住不放的依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晨山尚书
(呼吸氧气)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4
功绩 312
帖子 11210
编号 1080
注册 2004-10-28
来自 海峡西岸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1-2 06: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就算求闻达在那个时候很可耻吗?求与不求只是刻意不刻意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宇文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30
编号 19711
注册 2004-10-27
来自 千年帝都


发表于 2005-1-3 10: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既要做XX又要立牌坊就可耻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3 12: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拿个问题人物来说话,汪精卫后来的汉奸行为不妨碍他之前的英雄行径(行刺某某)。

这两个事物变化中两者不相排斥,如果以老万那种推理,不是得出汪某打行刺某某时就打算当个汉奸,就是汪某卖国是为国好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5-1-3 16: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1-03, 12:42:41发表
拿个问题人物来说话,汪精卫后来的汉奸行为不妨碍他之前的英雄行径(行刺某某)。

这两个事物变化中两者不相排斥,如果以老万那种推理,不是得出汪某打行刺某某时就打算当个汉奸,就是汪某卖国是为国好了。

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不要把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凑在一起做错误类比。也不要把阁下自己的逻辑混乱推在我的身上哦,拜托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3 16:4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5-01-03, 16:37:12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1-03, 12:42:41发表
拿个问题人物来说话,汪精卫后来的汉奸行为不妨碍他之前的英雄行径(行刺某某)。

这两个事物变化中两者不相排斥,如果以老万那种推理,不是得出汪某打行刺某某时就打算当个汉奸,就是汪某卖国是为国好了。

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不要把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凑在一起做错误类比。也不要把阁下自己的逻辑混乱推在我的身上哦,拜托了。  

引这例子是告诉您人的行为思想都有阶段性,不是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

诸葛亮最后当了个丞相可得不出他任何一件事情都以此为出发点。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8 15:2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69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