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军师荀攸
性别:未知-离线 Ericson_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3
编号 119722
注册 2007-3-11


发表于 2007-9-14 16: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军师荀攸

荀攸,字公达,颖川颖阴人,后汉名门荀氏之后,荀彧从侄,幼因父母双亡寄居于祖父荀昙,十三岁时荀昙去世,荀昙旧部张权请求守荀昙墓,荀攸怀疑张权其人,并告诉叔父荀衢,荀衢审问张权后果然发现张是杀了人想借守墓逃命,荀衢开始对小荀攸另眼相看。之后荀攸举孝廉,时南阳人阴脩为颖川太守,同时举荐钟繇、荀彧、荀攸、郭图等郡中名士子弟为官吏 [1], 荀攸从此步入仕途。

中平六年,汉灵帝去世,何进辅政,为与中官权斗而清选朝官,重用豪门袁氏兄弟,并征召郑泰、华歆、荀攸等国内名士二十余人 [2],荀攸被封黄门侍郎,直至何进败亡,董卓掌权。当时关中多战事,董卓惨无人道,焚坏古都洛阳而迁长安,致使司隶饥乱,引天下名流大夫所共愤,荀攸于是与郑泰、何颙等人密谋刺杀董卓,不料事情败露,荀攸被捕入狱,待董卓死后,却被安然释放,之后弃官归乡,在李傕、郭汜掌权时又被征辟,封任城相不就职,却请求为蜀郡太守,因道路不通滞留于荆州。汉献帝都许后,曹操封其汝南太守,又入朝为尚书,终于在曹操用人之时被荀彧推荐,以为军师,自此而入曹营。

建安三年,曹操把矛头再次指向杀死他长子曹昂的张绣,战前荀攸认为张绣、刘表互为犄角但却各霸一方,松则散,逼则合,以此奉劝曹操暂缓进攻,曹操不听,与张刘联军交战数月,探听到袁绍将要袭击许都的消息后率军撤离,在花了足足两月时间才撤回许县,事后曹操特地向荀攸表示歉意。同年,在下邳征讨吕布的战役中荀攸又和郭嘉献策决开泗、沂之水灌城,成为战胜吕布的关键点。

建安五年四月,历史上著名的曹袁官渡之战爆发,袁绍起大军南下紧逼白马,荀攸先是为曹操献声东击西之计斩颜良解了白马之围,相持阶段中,荀攸再度出谋袭击袁军粮车,并在之后劝说曹操依许攸计奇袭乌巢,又同曹洪守本营准确预料张郃投降,官渡前后荀氏乃居功至尾。建安八年,在先南击刘表还是北破袁氏的战略中,荀攸认为刘表虽坐守江水志向却不大,而袁氏势力在北方根深蒂固,应该趁袁谭、袁尚争斗之际各个击破,曹操便接受了袁谭的求救攻打袁尚。中原北方平定,曹操上表皆夸耀荀攸谋功,封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转任中军师。

不论在志里还是演义中,荀攸给人都是少言寡语、无惹人起眼的一谋士形象,然而这却正是荀攸归曹后渐渐给自己的定位。先前荀攸与郑泰等人欲诛董卓,共同商议说:“董卓无道,甚於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殽、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 汉末军阀混战,各自心怀鬼胎,人人想乘机创建属于自己的势力,于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便成了群雄争天下成本最低利益却最高的政治纲领,有识之士如荀彧、毛玠、田丰、沮授等皆提出过类似的观点,而荀攸等人的计策却是此说之首创,可见那时的荀公达并不是一味想寻找能君而侍的臣子,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有不居于人下的意愿。在李傕、郭汜政府的任命下,老谋深算的荀攸毅然拒绝了任城相这个费力不讨好的职位,因为他知道处于敏感地带的任城在经历了黄巾之乱后不久又迎来了曹操、袁绍、公孙瓒、陶谦几大中原势力的争夺,呆在那里是没有好果子吃的,于是他看中了益州的刘焉政权,他认为益州既有险固的地理屏障,又有州牧刘焉新稳定的政府局势,可以凭借名士身份先去混个脸熟,再为日后的情况作打算,这样总比在混乱又无势的中原、司隶强,但人算不如天算,由于道路不通便暂时驻扎在了相对平安的荆州观察时局,此后接到曹操的征召书,荀攸觉得蜀中局势变动频繁,正如曹操所说“不已久乎”,于是接受朝廷征召,效力于刚刚完成了自己过去也曾想完成的事情的人---司空曹操。在曹操身边多年,荀攸助其在外立业的同时也耳濡了三公大臣赵温被免,目染了从叔尚书令荀彧的死,因此他仔细分析大局,又深深审视了曹操这个性情复杂的主子,并揣度曹魏代汉的可能性,逐渐迫使其改变了过去的人生规划,于是便竭力辅佐曹氏,在主子面前不夸耀自己,有功不贪并归曹操,“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智可及,愚不可及”成了荀攸大智若愚形象的最好描述。

曹魏众名谋臣各有个性,荀彧忠于信仰,不苟为魏臣,忧愤而亡;贾诩深密自保,认清局势,高官终老;程昱、郭嘉性格鲜明耿直,我行我素,但亦深为曹操器重;荀攸不注重表面乖张,心里却要求自己严格行事,经常与曹操密谋,外人很少知道详尽内容,曹操谓之晏平仲善,与之交往时间越长,越发值得敬重。荀彧之子荀粲认为荀彧树立了品德良好的形象,不时以法规教诲他人,而荀攸却不大注意整治外形,但内心要求缜密自居 [3],以此来形容荀攸的性格特点。

建安十八年,荀攸以中军师的身份在董昭的策动下领导群臣上表劝进曹操尊魏公、加九锡。七月,魏国正式建立,十一月,初置尚书、侍中、六卿的官职,荀攸受封首任尚书令。在曹营众谋臣中,荀攸和荀彧、钟繇三颖川同乡不仅同时出道,又相互举荐,实为名副其实的曹魏开国三大宏股,其中荀彧为汉尚书令镇守许都达十七年,打理国家后勤事宜,全尽萧何之能,并多有战略性建议;钟繇任司隶校尉亦长达十三年之久,督关中古二都,确保曹操身后平安,后又为大理、相国;荀攸则在前线为军师(包括中军师)供职十八年,期间除了参与军事谋议,还负责军中典选举、刑狱及监军的任务 [4],其功和能虽不及荀彧,但绝对是要高于钟繇、程郭,有曹操评价二荀言:“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于是有了荀令君、荀军师一说,荀攸也为尚书令,曹操又言:“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6],二荀令君便成了时人的一段佳话。正是由中军师荀攸、前军师钟繇、左军师凉茂和右军师毛玠组成的军师团体很好的完成了丞相府中的行政任务,于是在魏国建立后此军师团体顺利过渡为魏尚书台,荀、凉、毛分任尚书台最重要的尚书令、尚书仆射、吏部尚书三职 [5],组成魏初的政府机构总理内阁,镇抚新都。

建安十九年秋七月,荀攸在尚书令位置上不到一年便去世在征孙权的路上,时年五十八岁。以历史学者马植杰为代表的荀攸之死与荀彧一样都直接干系到曹操的观点似乎颇为流行,其实这完全是一种毫无依据的揣测。荀攸本传记载曹操曾让曹丕以尊师之礼敬荀攸,在其亡后曹操更是“言则流涕”,曹操是诗人,有着丰富细腻的情感细胞,因此对于他身边亲近之人如典韦、郭嘉、夏侯渊、荀攸、于禁等人的生死离别必有感情的流露 [7],而他却又是政治家,对于不顺其心之人哪怕功臣也是残酷镇压甚至于不折手段,像荀彧和崔琰。又荀攸生病时曾受到世子曹丕独拜床下的问候,礼遇如此,魏史上并无第二人,可知荀攸之死断然不会是由于政治上有违“原则”而引发的非正常死亡,把荀彧连在一起的看法应是受了演义影响而产生的主观意愿。

在官场之下,荀攸和钟繇的私人关系非常要好,而他们又与相面奇人朱建平友善,朱曾经给荀、钟二人相面说:“荀君虽少,然当以后事付钟君。”钟繇却笑着对荀攸说:“惟当嫁卿阿骛耳。”不想此事却成真了,荀攸死后,其子荀缉年幼,钟繇于是负责管理荀攸家务,嫁出荀攸遗孀阿骛 [8]。 荀攸身前出过十二条奇策,唯有钟繇知道,当钟繇为他撰写文集尚未完成便去世,实乃可惜!荀攸生前在尚书台百忙之中也著史书《魏官仪》流传于世[9],正始五年冬十一月癸卯,魏帝曹芳下诏祭祀荀攸于太祖庙庭 [10],追加谥号敬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三国志.钟繇传》注引谢承《后汉书》

[2]:《后汉书.何进传》

[3]:《三国志.荀彧传》注引《晋阳秋》

[4]:《通典.职官十一》 《晋书.荀勖传》

[5]:《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氏春秋》

[6]:《三国志.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7]:此见解出自百度荀彧吧斗室主人

[8]:《三国志.方技传》

[9]:《旧唐书.经籍志》 《隋书.经籍志》

[10]:《三国志.三少帝纪》

[ 本帖最后由 Ericson_ 于 2007-12-23 15:04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0 20:4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52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