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闲品三国》:历经疆场而拙于用兵
性别:男-离线 灿烂海滩

Rank: 5Rank: 5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仁勇校尉
好贴 3
功绩 97
帖子 164
编号 57158
注册 2006-1-9


发表于 2006-7-4 17: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闲品三国》:历经疆场而拙于用兵

《闲品三国》:历经疆场而拙于用兵
---评刘备的军事能力
                  灿烂海滩
昭烈帝刘备白手起家,几经艰辛,终于建立了蜀汉政权,从涿郡兴兵到病故白帝,可谓驰骋疆场,戎马一生。期间历经大小战斗无数,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刘备都是见证人和参与者。他的军事能力如何,一直是广大三国爱好者和研究家讨论的热门话题。有人认为刘备“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也有人觉得刘备在军事上很有才能,,甚至撰文为刘备平反,将刘备称之为“一代名将“。那么,究竟戎马一生的刘备在军事上的造诣如何呢?让我们通过相关的历史记载回到金戈铁马的后汉三国,重温刘备的战斗历程,得出一个公正、合理的答案吧。为了便于论述,我们不妨将刘备的战争经历分为三个部分:白手起家至出任徐州牧前、出任徐州牧到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到夷陵之战。
                  一
众所周知,刘备和曹操、孙坚一样都是靠镇压后汉末年爆发的“黄巾起义”发家的。只不过在这场对农民起义的对抗中,刘备不象曹操、孙坚战功赫赫,迅速崛起,而是默默无闻,徘徊在乱世之中。《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记载:刘备在“黄巾起义”爆发后,带领自己日后的主要将领关羽、张飞加入了校尉邹靖的朝廷武装,“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至于刘备在战斗中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史料语焉不详,不过以刘备当时的情况判断,只是随校尉邹靖等人一起作战,并非率领一支独立的属于自己的队伍,也就很难有机会表现出他在军事指挥上的能力。倒是在《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典略》中记载了刘备一生中的首次失利:“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于从事,遂与相随,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后以军功,为中山安喜尉。”如果不是刘备灵机一动,诈死逃脱,险些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不过这也是刘备作为随从出征,也不能作为评判其军事能力的依据。不久在随同都尉毌丘毅到丹杨募兵期间,在下邳遇贼,刘备“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不过好景不长,在担任高唐令期间,刘备“为贼所破”,落荒而逃,只得往奔中郎将公孙瓒。在高唐的这一段经历,可能是刘备首次独立率军作战。按后汉的官制,县令手下设武职司马,在当时混乱的局势中,县级政府多拥有少量的军队。也就是说这一仗极有可能是刘备第一次独立指挥军队作战。虽然史料中缺乏“贼”的数量记载,但刘备被打的亡归公孙,多少也能说明刘备的首次独立作战是失败的;刘备投靠公孙瓒后,公孙瓒“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在这期间,《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英雄记》中还有一段记载:“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不过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刘备似乎根本没有什么战功可言,也没有独立的队伍存在)。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第二次东征,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于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刘备和曹豹被陶谦安排在一起驻守郯县(今山东郯城)。“(兴平元年)夏,(曹操)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这次战斗的结果不言而喻,曹操大获全胜,刘备则是又一次大败而归。这也是曹、刘之间的首次较量。
史料记载到这开始一直到刘备担任徐州牧之前,他再也没有什么别的战争记载了。从史料中记载这一时期刘备所经历的七次战争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推测:这个阶段的刘备初上战场,基本上没有经验可言,就算有过一些战功,最多也不过是跟着别人沾光而已,其军事能力显得十分稚嫩,虽然这一段时间长达六年,但很明显,刘备还是属于“实习阶段”,基本上没有独立作战的经验,因此也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不过这种情况随着刘备担任徐州牧而迅速改变。

陶谦遗命将徐州让给刘备之后,刘备的地位迅速提高,同时也成为诸侯割据战争的参与者之一。在出任徐州牧到取得赤壁之战胜利的这15年时间里,刘备经历了以下的各种战役和战斗。
第一次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六月。当时刘备已经成为徐州的实际控制者,袁术发动了对徐州的首次进攻。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英雄记》载:“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于淮阴石亭,更有胜负。”不过在刘备同袁术对抗之时,刘备的后院起火,“陶谦故将曹豹在下邳,张飞欲杀之。豹众坚营自守,使人招吕布。布取下邳,张飞败走。备闻之,引兵还,比至下邳,兵溃。收散卒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这场战斗的结果是:刘备不但失去了对徐州的控制,退避海西(今江苏东海南),处境艰难,甚至“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同时自己的一家老小也落入吕布之手,可谓一败涂地。究其缘由,除了与徐州地方豪强势力的态度有关之外(详见拙作“细说陈登”一文,这里不再赘述),再有就是刘备的部署出现问题,没有稳固自己的后方,更不应该派遣张飞这员智谋略显不足的将领镇守后方,导致全局的被动。
第二次也发生在同年,吕布“辕门射戟”,帮助刘备解决袁术的进攻之后。当时刘备在小沛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引起吕布的不安,吕布随即“自出兵攻先主,先主败走归曹公。”虽然史料中没有详细描述这场战斗的全过程,但是以当时吕布与刘备势力的巨大悬殊,刘备的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次发生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十一月,《资治通鉴》记载:

韩暹、杨奉在下邳,寇掠徐、扬间,军饥饿,辞吕布,欲诣荆州;布不听。奉知刘备与布有宿憾,私与备相闻,欲共击布;备阳许之。奉引军诣沛,备请奉入城,饮食未半,于座上缚奉,斩之。暹失奉,孤特,与十余骑归并州,为杼秋令张宣所杀。(另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杨奉、韩暹寇徐、扬间,先主邀击,尽斩之”。虽然两部史书的记载不同,本文采司马光的记载)。

这是刘备在军事上取得的一次胜利,这也是刘备作为一个独立的军事实体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不过细考得胜的原因,是因为此时的杨奉、韩暹已经是实力大减,基本上沦为流寇,加上刘备用的是智取而不是力敌,成功的把握自然要大一点。
第四次发生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备投靠曹操以后,曹操派遣刘备发动了对吕布的进攻。不过刘备这次还是兵败逃亡。《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中说:

(曹操)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布遣高顺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为顺所败,复虏先主妻子送布。

《英雄记》中介绍的更加详细:

建安三年春,布使人赍金欲诣河内买马,为备兵所钞。布由是遣中郎将高顺、北地太守张辽等攻备。九月,遂破沛城,备单身走,获其妻息。十月,曹公自征布,备于梁国界中与曹公相遇,遂随公俱东征。

虽然得到了曹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但是刘备还是无法取得胜利,其军事指挥能力实在令人怀疑。这一仗使得刘备几年来在徐州所积蓄的力量消耗怠尽,只能栖息在曹操的卵翼之下,虽然后来刘备也参加了对吕布的下邳之战,但是很明显是作为一个从属的身份参战的,根本没有什么可能去率领一支独立的队伍。所以也没有理由功劳把功劳算在刘备的身上。
第五、六次是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刘备背叛曹操,逃离许都,《资治通鉴》载:

会操遣备与朱灵邀袁术,程昱、郭嘉、董昭皆谏曰:“备不可遣也!”操悔,追之,不及。术既南走,朱灵等还。备遂杀徐州剌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行太守事,身还小沛。东海贼昌及郡县多叛操为备。备众数万人,遣使与袁绍连兵,操遣空长史沛国刘岱、中郎将扶风王忠击之,不克。

这两次的战斗是刘备早期同曹操对抗当中的首次胜利,难怪刘备在胜利之后得意洋洋地对刘岱说:“使汝百人来,其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献帝春秋》),不过从资料分析,刘岱、王忠军队的人数虽然不止“百人”,但肯定十分有限,刘备胜在曹操对其实力估计不足。
第七次的战斗还是发生在徐州,对手仍然是曹操,时间则推迟到了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这次刘备的对手是曹操本人。《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昌豨叛为备,又攻破之。

这一回是曹操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魏书》曰“是时,公方有急于官渡,乃分留诸将屯官渡,自勒精兵征备。备初谓公与大敌连,不得东,而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后人在评价这次战争的时候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认为:

曹操东攻先主,田丰说绍乘间举兵以袭其后,绍以子疾辞丰而不行,绍虽年老智衰,禽犊爱重,岂至以婴儿病失大计者?且身即不行,命大将统重兵以蹑之,亦讵不可?而绍不尔者,绍之情非丰所知也。操东与先主相距而绍乘之,操军必惊骇溃归,而先主追蹑之,操且授首;先主诛操入许而拥帝,绍之逆不足以逞,而遽与先主争权;故今日弗进,亦犹昔者拥兵冀州,视王允之诛卓而不为之援,其谋一也。

先主亦固有此情矣。绍之兴兵而南,众未集,兵未进,虽承密诏与董承约,抑可姑藏少待也;待绍之进黎阳、围白马,操战屡北,军粮且匮,土山地道交攻而不容退,乃徐起徐、豫之兵,亟向许以拒曹之归,操且必为绍禽。而先主遽发以先绍者,亦虑操为绍禽,而己拥天子之空质,则绍且枭张于外而逼我,孤危将为王允之续矣。惟先绍而举,则大功自己以建,而绍之威不张。绍以此制先主,先主亦以此制绍,其机一也。

  夫先主岂徒思诛操而纵绍以横者乎?两相制,两相持,而曹操之计得矣。急攻先主而缓应绍,知其阳相用而阴相忌,可无俟其合而迫应其分。先主恶得而不败?绍恶得而不亡?此其机先主与绍缄之于心,非董承之所察,而田丰欲以口舌争之,不亦愚乎!

王夫之的分析虽然有其道理,但是却与当时各方实力的对比不符,以刘备刚刚夺取徐州,立足未稳,应付徐州内部的反对势力已经是自顾不暇,哪里还有余利来进攻曹操;再者,从史料的记载判断,刘备如果是主动发起进攻,必定是做好准备,何来一见到曹操就落荒而逃?笔者认为:刘备之所以出现这种窘境,完全是因为对局面的判断问题,误以为曹操正在全力对付袁绍,无暇招呼自己,这属于军事判断的失误。
第八次是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期间,刘备亡归袁绍,被派和文丑一起抵御曹操。《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

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

这次刘备所扮演的角色是个配角,无权指挥整支军队,面对曹操的诱敌之计,刘备也未能识破,兵败亦在情理之中。可见其对于谋略的认识不足。
第九、十次也发生在同年。先是《三国志•魏书•曹仁传》载:

太祖与袁绍久相持于官渡,绍遣刘备徇□强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仁曰:“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急,其势不能相救,刘备以强兵临之,其背叛固宜也。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太祖善其言,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仁尽复收诸叛县而还。

然后又是蔡杨的进攻。《华阳国志•刘先主志》载:

公使将蔡杨击之。先主谓曰:“吾势虽不便,汝等百万来,未如吾何。曹孟德单车来,吾自去。”杨等必战,为先主所杀。

面对曹操的两次进攻,刘备取得了一胜一负的成绩。只是对手的实力却明显不同:曹仁是曹操手下的嫡系将领,统帅的自然是曹军的精锐;而蔡杨仅仅是叶县守将,部队的实力则非常一般。假如后者同属曹操的精锐,那胜负肯定不同。
第十一次的战斗严格说起来并非一次大的军事行动。虽然刘备还是失败者,但似乎是刘备主动撤退的。据《资治通鉴》载:

    操自击刘备于汝南,备奔刘表,龚都等皆散。

从各种史料的记载分析,刘备明知实力不济,急忙南奔刘表,他所采取的方式极有可能是主动离开,损失也不大。这次战斗的时间发生在建安六年(公元201年)。
第十二次在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刘备在博望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中的记载是:

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三国志•魏书•李典传》中也记载了这场战斗: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从这两段记载分析,这一仗刘备打的十分漂亮,对手也是曹操手下的名将,面对曹军精锐,刘备主动出击,巧设埋伏,胜的是无可质疑。
第十三次就是著名的“长阪坡之战”。面对曹操的追击,刘备带领数十万荆州百姓,行动缓慢,自然不是曹军的对手,虽然期间有过张飞大闹长阪坡的精彩故事,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军事失利,在战斗中,不但当时刘备手下的主要谋士之一---徐庶的母亲被曹军俘虏,导致徐庶的离去,而且就连刘备的女儿也未能幸免于难。《三国志•魏志•曹仁传附曹纯传》载:

(曹纯)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如果不是赵云在乱军丛中拼死保护了甘夫人和少主刘禅,蜀汉政权的第二代核心就要换人了。这一仗对刘备来说只有两个字:惨败!
赤壁之战是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也是刘备在这一阶段所面临的第十四次战役(战斗)。关于赤壁之战,刘备是力了大功的,由于以往论述者很多,这里就不在赘述了。刘备策略得当,动作果断而迅速,取得了他一生中最关键的胜利。不过这里要说明的是:在赤壁之战中刘备充其量不过是个配角,真正的主角是东吴的周瑜。
这时期的刘备经历的战斗很多,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虽然还是失败的次数居多,几次还险些丧命,但是他也取得了一、两次辉煌的胜利,说明他的军事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不过公正地来说,此时的刘备虽然并非“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但是离名将还是相差的太远了。
                    三
从赤壁之战到夷陵之战这十五年间,刘备又经历了很多的战事,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九次。
第一次是南征四郡。赤壁之战以后,刘备积极在荆州发展自己的势力,亲自率军南征武陵、桂阳、零陵和长沙四郡,配合武力威胁。在刘备强大的政治、军事压力面前,以上四郡先后投降。《资治通鉴》载:

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引兵南徇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营帅雷绪率部曲数万口归备。备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江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以偏将军赵云领桂阳太守。

为团结这些刘家旧部,除桂阳太守换成了赵云以外,包括长沙太守韩玄在内的三郡太守均是官居原职,并未做出什么调整。也就是说刘备南征四郡这一军事行动通过其强大的政治压力,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第二次也是刘备一生中最辉煌也是耗时最长的战役:益州争夺战。刘备用了三年的时间(建安十六年---建安十九年)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夺取了刘焉、刘璋父子统治多年的益州。在这场战斗中,刘备利用益州的内部矛盾,充分发挥手下众多文臣、武将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虽然在这场战役中,刘备损失了最有能力的谋士庞统),并由此奠定了蜀汉政权的基础。
第三次又是刘备军事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胜利:汉中争夺战。自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开始,曹操和刘备在汉中地区控制权展开了多次反复的争夺,历时三年多的时间。最后又是以刘备的胜利而告终。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始终被留在后方成都,刘备则是亲率大军与曹操进行浴血奋战。《资治通鉴》对此次战役进行了全方位的记载。这场战役刘备无疑是个大赢家,从此刘备坐拥汉中、益州,不久刘备就自立为汉中王,成为蜀汉政权的统治者。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次战役中贡献最大的是法正,多次提出正确的战略战术,才确保了最后的胜利。
第四次也是刘备军事生涯中最后一次也是最惨重的失败:夷陵之战。关于夷陵之战刘备失利的原因,已有很多文章进行了系列分析,这里也就不再赘述,简单的概括:刘备在战略上失策,在战术上也出现严重错误,导致了全局的被动,从此蜀汉政权的军队只能从东北方向用兵,违背了当初《隆中对》中既定的战略方针,牺牲了大量精锐士兵和杰出将领,国力迅速下降,刘备要承担最主要责任。
                 四
以上基本概括了刘备一生中所经历的所有战役、战斗的历程。该如何评价刘备的军事能力呢?在三国时期就有人对此进行了分析和判断。
魏文帝曹丕的判断是:

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初,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后七日,破备书到。(见《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魏国丞相掾赵戬评价刘备:

刘备其不济乎?拙於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傅子》)

东吴名将陆逊认为:

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见《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自三国以来的几千年间,人们大都对刘备的军事能力持否定的态度。刘备一生胜少负多,虽然也出现过几次辉煌的胜利,但通过对其一生所经历的所有战例不难发现,刘备所取得的胜利基本上都是在政治、军事的双重配合下获得的,而单纯的军事行动则基本上以失败告终,综合来看,刘备一生虽然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刀光剑影之中,但是军事能力欠佳却是不争的事实。近来看到一些为刘备的军事能力翻案、并把刘备称之为军事家、一代名将的文章,心里很感疑惑:如此胜少负多的庸常将领何来名将一说?如果认真了解和分析过刘备的具体战例,相信绝对不会得出如此荒谬的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一代君主,刘备确实具备非凡的能力。正如陈寿在《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中所言: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折而不挠”是刘备一生的真实写照。但是在军事方面,刘备的水平实在是比较低劣的,终起一生,笔者对刘备在军事能力上所下的结论是:历经疆场而拙于用兵,非大将之才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adeswwy
(月晓)

白衣伯爵
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护军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573
帖子 2603
编号 57601
注册 2006-1-16
来自 天府异地
家族 轩辕学院


对于他自己亲身指挥的战斗,大多都是败绩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葛朗台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1
编号 51665
注册 2005-10-23


发表于 2006-7-4 23: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以为应该摆出历次战争的兵力对比来才好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公孙恭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98
编号 20499
注册 2004-10-31
来自 日本大阪西区北崛江


发表于 2006-7-9 10:0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ICQ 状态 Yahoo!
刘备这厮基本就是个外战外行,这厮拿手的就是鳄鱼的眼泪,然后就是鸩占雀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飞将中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4
编号 52617
注册 2005-11-6


发表于 2006-7-10 11: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也应该有对比,毕竟刘备打战还是可以的。
另外我觉得关羽也不怎么样,大都败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6-7-11 02: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备的军事才能绝对不低.折而不挠,多少人想不挠都没机会就给干掉了
刘备真正有一支稍大的部队之后,基本都只有曹操陆议这样的世之名将才能打败他.
无论你怎么指责这是为刘备翻案,都不能否认这点.
随便再举,陆议打败刘备,可是他打败刘备的策略是连号称多名将的东吴军中大将个个疑惑不信的.刘备经验丰富,那些吴将就不是戎马一生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6-7-11 03:5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飞将中原 于 2006-7-10 11:20 发表
我觉得也应该有对比,毕竟刘备打战还是可以的。
另外我觉得关羽也不怎么样,大都败绩

曹仁,于禁历史上可是曹营的一,二号人物吧(尤其在夏侯渊死了情况下)?在当时的位置可都是比张辽高的。碰到关羽就。。。

个人感觉关羽的战术指挥方面很强,但缺乏宏观性的政治眼光。如果把他放到张飞的位置,他做的不一定比张飞差,但做一方封疆大吏,就需要陆逊那种水平的人了,关羽比起来就差了许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方二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4
功绩 37
帖子 1402
编号 58995
注册 2006-2-3




QUOTE:
原帖由 凌云茶 于 2006-7-11 02:26 发表
刘备的军事才能绝对不低.折而不挠,多少人想不挠都没机会就给干掉了
刘备真正有一支稍大的部队之后,基本都只有曹操陆议这样的世之名将才能打败他.
无论你怎么指责这是为刘备翻案,都不能否认这点.
随便再举,陆议 ...

陆逊击败刘备是因为刘备当时主要精力不在军事上,而是开始实施早在“隆中对“时就计划好的拉拢夷越
就是因为没能拉拢夷越牵制孙氏,关羽的荆州才丢得那么痛快
刘备东征的主要目的是拿回荆州,可是夺还之后,荆州还是处在曹孙两家之间,还有得而复失的危险
一方面四万蜀军设下稳固的连营,令东吴毫无办法;另一方面陆逊因为出身的问题并不得部将的信任,这种局面拖下去显然对刘备有利。刘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派出马良拉拢夷族的

陆逊的取胜,是在刘备完全不进攻的情况下,反复尝试各种谋略、战术,《三国志》里陆逊说的“吾已晓破之之术”在历史上不知道会说多少回……火攻计与其说是陆逊最终思索出来的智慧结晶,还不如说是在不断尝试中碰巧有效的一个方案
刘备败退之后,陆逊也留在荆州,明知魏主南征也不得回防,足以说明刘备在陆逊心目中的地位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知无畏
(神农有闲)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2419
编号 40211
注册 2005-6-4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6-7-11 12: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备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是并不太高,后来随着经验的增长,也还算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将领吧,反正前期看他的战绩是一塌糊涂,后来在汉中和曹操决战的时候,总算有些能力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tangsh2
(佐为)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6
编号 74321
注册 2006-7-1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6-7-11 12:4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觉得刘备军事才能一般,但是也不算是差的那一种,估计和袁绍差不多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6-7-12 02: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tangsh2 于 2006-7-11 12:49 发表
个人觉得刘备军事才能一般,但是也不算是差的那一种,估计和袁绍差不多吧

曹操可是说:"刘备,吾俦也,得计稍晚".自认为能力比刘备是胜出一点点,但是要是刘备有袁绍那样的优势实力,只怕曹操可未必能牛的起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那句话是说刘备作为君主的价值,不是作为军事统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曾有一个帖子中用四个字评价刘备的军事能力,衲子觉得到位贴切,那就是:老兵油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我的文中管他叫兵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7-12 12: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比较赞同凌云兄的观点。刘备的军事才能,不说是军事家、名将,也是属于比较善于打仗的主,前期,由于一直活动在强大敌人的势力范围内,败多是正常的。
后期,战胜曹操于汉中,失手陆逊于夷陵,面对的可都是著名的将领和大兵团的作战。
因此,刘备的军事能力,大约在那个时期是仅次于曹操、周瑜、陆逊等一流高手,而高于其他人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飞雨落花中

Rank: 5Rank: 5
组别 仕女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690
编号 7732
注册 2004-5-18


刘备比袁绍强,他如果在前期拥有袁绍的军事实力,或者假设官渡大战北军总指挥由袁绍换成刘备,那么就该轮到曹操骑着绝影宝马疯狂逃跑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hocobo
(虚度)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2
编号 32820
注册 2005-2-15
来自 大空洞
家族 最终幻想


发表于 2006-7-31 21: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军事实力一般。。。作为君主主要的还是用人和决断强一些。。。而且一辈子都在前线。。。胆识过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vestefanie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76281
注册 2006-7-21


发表于 2006-8-3 19: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备前期受到环境的局限性没有什么一展所长的机会,本身就不是军事家,主要还是政治家身份在三国展现自己
中后期主要战役也就汉中和夷陵两次,1胜1败,应该属于中庸型,到底混了那么多年就象上面好多人说的,老油条了,经验丰富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6-8-3 23: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感觉刘备和马谡在军事上正好相反。

刘备是经历战斗多,实战经验充足;但不肯读书,军事理论差

马谡是理论多多,纸上谈兵;但实战经历少,经验浅

两相比较,还是实战经验更重要些~~

[ 本帖最后由 实干司马 于 2006-8-7 18:4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慕容剑
(坤恸幽珏)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1
功绩 285
帖子 3131
编号 3591
注册 2003-12-20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6-8-4 10: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这里说的是历史吧
那刘备的实力绝对不差,烧博望,斩蔡阳都是刘备干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萧云飞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694
编号 51271
注册 2005-10-16


发表于 2006-8-4 14: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拿先生瑜后生亮兄这篇文章对照一下,就看出楼主确实写的不咋得,基本论点无非就两种,一是刘备如果胜了,那就是侥幸.二是刘备如果败了,那是刘备笨,这样带着有色眼睛看问题,自然是错误百出了.

http://wt.xycq.net/forum/viewthr ... &extra=page%3D1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3 19: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66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