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落寞之智者 于 2007-3-30 12:43 发表
荀彧“四胜四败”的发生时间《三国志》记载的较为明了,是在汉献帝建安二年曹操遭受宛城之败后。《傅子》原书则已亡佚,现存于世的仅只是散落于各书中的一鳞半爪,故而要推断郭嘉“十胜十败”提出的时间只能从《三国志•郭嘉传》中裴松之所注引的那段《傅子》残文入手。裴松之将《傅子》的这段文字放在了《郭嘉传》中“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之后,如此很容易让人认为郭嘉的“十胜十败”就是其与曹操初次见面所发的雄论(曾有著述持此观点)。而《傅子》原文的语境同样也给人以这样的印象----曹操问计于郭嘉,与刘备在隆中初见诸葛亮时的发问很有几分相似③,都叙述了自己的现状、遭遇、及打算,不同之处在于刘备着眼于匡扶天下,而曹操的着眼点是要消灭眼下最大的敌人袁绍。这种发问方式通常只见于交谈双方彼此并不熟悉的情况下----如果郭嘉已是久随曹操,自当对曹操的现状及遭遇了如指掌,曹操若发此问,但言“吾欲讨袁,如何”即可,无须做这许多铺垫。
也就是说《傅子》是认为郭嘉与曹操初次见面时即抛出了“十胜十败”这一论调,从而获得了曹操的青睐。此说乍看似无不妥,可只是凭借《傅子》的这一记载,就可以断定其“十胜十败”之说系子虚乌有了。原因有二:
一则郭嘉对素未谋面的曹操的行事为人可能会有所耳闻,但绝不可能细致入微到卜一见面就能接连叙述出曹操十大优势的地步。这一点在《三国志•郭嘉传》中亦可找到佐证:“(曹操)召见(郭嘉),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由此可见郭嘉初次见曹操,不仅使曹操领教了自己的才华学识,也使自己对曹操的雄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如果郭嘉在见曹操之前就已对其了解的如此透彻、深刻,只怕见面之后便不会再喜出望外的发什么“真吾主也”这般感慨。
二则据《三国志》可知,郭嘉投靠曹操是在建安二年,而《傅子》的这段话中却有“嘉又曰:绍方北击公孙瓚,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的字样。参照《后汉书》④可知,袁绍北征公孙瓒是建安三年的事,建安三年的情势成了建安二年郭嘉口中的时局,此间矛盾,不言而喻。
裴松之引《傅子》的位置,只能说明“十胜十败”在郭嘉见曹操后、征吕布前,未必就是初次见面所说。
而曹操问计于郭嘉,原因在于郭嘉是从袁绍那里来的,了解袁绍的现状。正因为郭嘉还不了解曹操,所以这段话不可能是初见曹操时,而是在跟从曹操一段时间后。
若定时间,也当在建安三年,而非建安二年。
至于袁绍北征公孙瓒是哪一年也不好说。
《公孙瓒传》:绍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建安四年,绍悉军围之。
可见连打了好几年。
当然,俺认为郭嘉的“十胜十败”远不如荀彧“四胜四败”实在。
颍川郭氏,世学法律,而不重经学,郭嘉本身也不治行检,未必就看重什么道义。
象道胜、义胜之类,若非郭嘉拍马屁,那就是有虚构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