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七擒七纵”的真相
性别:男-离线 江左云彦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31
帖子 84
编号 5138
注册 2004-2-8


发表于 2004-2-8 18:0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七擒七纵”的故事,广为流传,而《三国演义》更是将它描写得有声有色。然其史实究竟若何?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载:“汉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亮由越巂入,斩雍闿及高定。使庲降督益州李恢由益州入,门下督巴西马忠由牂柯入,击破诸县,复与亮合。孟获收闿馀众以拒亮。获素为夷、汉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枞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亮遂至滇池。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皆平,亮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亮于是悉收其俊杰孟获等以为官属,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给军国之用。自是终亮之世,夷不复反。”

《资治通鉴》的记载与《汉晋春秋》中的记载一模一样,而《资治通鉴》在《汉晋春秋》之后,可见《资治通鉴》对于“七擒七纵”的记载源自《汉晋春秋》。但是,《三国志》中却没有“七擒七纵”的故事,《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只有寥寥几个字的记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然《三国志·黄李吕马王张传》在写李恢、张嶷二人在治理南中时,却出现了与“七擒七纵”很相似的事例。首先,《三国志·李恢传》也描写了诸葛亮同李恢南征的事:“丞相亮南征,先由越俊,而恢案道向建宁。诸县大相纠合,围恢军于昆明。时恢众少敌倍,又未得亮声息,绘谓南人曰:‘官军粮尽,欲规退还,吾中间久斥乡里,乃今得旋,不能复北,欲还与汝等同计谋,故以诚相告。’南人信之,故围守怠缓。于是恢出击,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槃江,东接牂牁,与亮声势相连。”但是后面又载:“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扑讨,锄尽恶类,徙其豪帅于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可见诸葛亮的南征并没有使南人真正降服,“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所以,“七擒七纵”并非诸葛亮所为,否则南人也不会再度叛变。

《三国志·张嶷传》载:“初,越巂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定县,去郡八百余里,其郡徒有名而已。时论欲复旧郡,除嶷为越巂太守,嶷将所领往之郡,诱以恩情,蛮夷皆服,颇来降附。北徼捉马最骁劲,不承节度,嶷乃往讨,生缚其帅魏狼。又解纵告喻,使招怀余类。表拜狼为邑侯,种落三千余户皆安土供职。诸种闻之,多渐降服。”当时是诸葛亮南征之后,“叟夷数反”,使得越巂郡无人敢当太守。后来张嶷做了太守,先是“诱以恩情”,使部分南人先降服,对于那些“骁劲”的,便擒而纵之,“使招怀余类”。张嶷的办法与“七擒七纵”颇为相似,似出一辙。张嶷在郡十五年,南人皆服,回成都时,“夷民恋慕,扶毂泣涕,过旄牛邑,邑君襁负来迎,及追寻至蜀郡界,其督相率随嶷朝贡者百余人。”这段记载又与“七擒七纵”故事中描写诸葛亮南征回师的情景有些相似,而《汉晋春秋》又成书于《三国志》之后,所以,我猜测,《汉晋春秋》很有可能将张嶷治理南蛮之事变成了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故事。

张嶷在南中十五年,才能与南人有如此和睦的关系,而诸葛亮南征自春到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解决当时南人与汉人的复杂关系。

虽然诸葛亮没有“七擒七纵”,但是他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民族自治原则)对于当时及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南方的一些小民族也是对诸葛亮感激不已,有些至今还为诸葛亮立庙纪念。所以,《汉晋春秋》把张嶷降服南人的事变成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故事,也为未尝不可,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也没有深入研究,便采用了《汉晋春秋》的说法。

所以,降服南人的功臣还是张嶷,但也不能说诸葛亮无功,因为治理南中的政策还是诸葛亮策划的,所以,伟大的事业往往需要许多人前赴后继才能完成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2-8 22: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兄弟来了,欢迎欢迎!文章颇具新意,很受启发,不过若说“七擒七纵”源自张嶷作为,尚有些道理,但说张嶷才是降伏南人的功臣,则过于夸大了。

诸葛亮早在隆中对就提出“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就是“和”“抚”的二字,这和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十分吻合。建兴三年(225年)诸葛南征,除杀了高定、朱褒等几个反抗首脑外,“皆即其渠帅而用之”,温和的怀柔手段,故汉晋称“南人不复反矣”虽有不实,但其后屡次事件规模都较小,影响也不大。

南中地区包括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诸葛亮平南后,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又分置云南郡、兴古郡,是为六郡,以庲降都督统之,先后任此职的是李恢、张翼(很快被调走)、马忠以及“继踵在忠后”的阎宇,如果论治理之功绩,也应是这些人,而不是仅居越巂太守的张嶷。

再者,张嶷除越巂太守,开始进入南中时为延熙二年(239年),距诸葛亮平南已经过十四年之久,将主功记在他头上显然牵强。不过他为政不错,和马忠一起被南土人民立庙纪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phoenixdaizy

忠英伯
靖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314
帖子 8800
编号 356
注册 2003-9-4


发表于 2004-2-8 23: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跋锋寒于2004-02-08, 22:34:09发表
刘兄弟来了,欢迎欢迎!文章颇具新意,很受启发,不过若说“七擒七纵”源自张嶷作为,尚有些道理,但说张嶷才是降伏南人的功臣,则过于夸大了。

诸葛亮早在隆中对就提出“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就是“和”“抚”的二字,这和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十分吻合。建兴三年(225年)诸葛南征,除杀了高定、朱褒等几个反抗首脑外,“皆即其渠帅而用之”,温和的怀柔手段,故汉晋称“南人不复反矣”虽有不实,但其后屡次事件规模都较小,影响也不大。

南中地区包括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诸葛亮平南后,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又分置云南郡、兴古郡,是为六郡,以庲降都督统之,先后任此职的是李恢、张翼(很快被调走)、马忠以及“继踵在忠后”的阎宇,如果论治理之功绩,也应是这些人,而不是仅居越巂太守的张嶷。

再者,张嶷除越巂太守,开始进入南中时为延熙二年(239年),距诸葛亮平南已经过十四年之久,将主功记在他头上显然牵强。不过他为政不错,和马忠一起被南土人民立庙纪念。

然,张嶷南征前始为将。
后来才镇南中,马忠和张嶷较有影响力,人望高而已。
并非南征大功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4-4-7 01: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张嶷是个好同志啊,在蜀国中后期很难得,本来可以培养成全能型大将的,可惜带风湿病上阵被杀,还是姜维不会体恤将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lxyz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7
编号 2776
注册 2003-12-1


发表于 2004-4-7 15: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七擒”之说并非最早见于《汉晋》,《华阳国志南中志》中也有记载。据考,《华阳国志》成于350年前,《汉晋》成于370年后,两者记述基本一至,虽未必是《汉晋》抄《华阳》,但二者应是取材一说。
《汉晋》今已无全文,不好详考。而说《华阳》作者把诸葛和张嶷的事迹弄混,可太冤枉这位学者了,因为张嶷的事迹在《华阳国志蜀志》中另有记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angliang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27
编号 7325
注册 2004-5-3


发表于 2004-6-14 21: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刘云彦于2004-02-08, 18:04:45发表
“七擒七纵”的故事,广为流传,而《三国演义》更是将它描写得有声有色。然其史实究竟若何?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载:“汉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亮由越巂入,斩雍闿及高定。使庲降督益州李恢由益州入,门下督巴西马忠由牂柯入,击破诸县,复与亮合。孟获收闿馀众以拒亮。获素为夷、汉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枞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亮遂至滇池。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皆平,亮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亮于是悉收其俊杰孟获等以为官属,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给军国之用。自是终亮之世,夷不复反。”

《资治通鉴》的记载与《汉晋春秋》中的记载一模一样,而《资治通鉴》在《汉晋春秋》之后,可见《资治通鉴》对于“七擒七纵”的记载源自《汉晋春秋》。但是,《三国志》中却没有“七擒七纵”的故事,《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只有寥寥几个字的记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然《三国志·黄李吕马王张传》在写李恢、张嶷二人在治理南中时,却出现了与“七擒七纵”很相似的事例。首先,《三国志·李恢传》也描写了诸葛亮同李恢南征的事:“丞相亮南征,先由越俊,而恢案道向建宁。诸县大相纠合,围恢军于昆明。时恢众少敌倍,又未得亮声息,绘谓南人曰:‘官军粮尽,欲规退还,吾中间久斥乡里,乃今得旋,不能复北,欲还与汝等同计谋,故以诚相告。’南人信之,故围守怠缓。于是恢出击,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槃江,东接牂牁,与亮声势相连。”但是后面又载:“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扑讨,锄尽恶类,徙其豪帅于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可见诸葛亮的南征并没有使南人真正降服,“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所以,“七擒七纵”并非诸葛亮所为,否则南人也不会再度叛变。

《三国志·张嶷传》载:“初,越巂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定县,去郡八百余里,其郡徒有名而已。时论欲复旧郡,除嶷为越巂太守,嶷将所领往之郡,诱以恩情,蛮夷皆服,颇来降附。北徼捉马最骁劲,不承节度,嶷乃往讨,生缚其帅魏狼。又解纵告喻,使招怀余类。表拜狼为邑侯,种落三千余户皆安土供职。诸种闻之,多渐降服。”当时是诸葛亮南征之后,“叟夷数反”,使得越巂郡无人敢当太守。后来张嶷做了太守,先是“诱以恩情”,使部分南人先降服,对于那些“骁劲”的,便擒而纵之,“使招怀余类”。张嶷的办法与“七擒七纵”颇为相似,似出一辙。张嶷在郡十五年,南人皆服,回成都时,“夷民恋慕,扶毂泣涕,过旄牛邑,邑君襁负来迎,及追寻至蜀郡界,其督相率随嶷朝贡者百余人。”这段记载又与“七擒七纵”故事中描写诸葛亮南征回师的情景有些相似,而《汉晋春秋》又成书于《三国志》之后,所以,我猜测,《汉晋春秋》很有可能将张嶷治理南蛮之事变成了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故事。

张嶷在南中十五年,才能与南人有如此和睦的关系,而诸葛亮南征自春到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解决当时南人与汉人的复杂关系。

虽然诸葛亮没有“七擒七纵”,但是他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民族自治原则)对于当时及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南方的一些小民族也是对诸葛亮感激不已,有些至今还为诸葛亮立庙纪念。所以,《汉晋春秋》把张嶷降服南人的事变成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故事,也为未尝不可,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也没有深入研究,便采用了《汉晋春秋》的说法。

所以,降服南人的功臣还是张嶷,但也不能说诸葛亮无功,因为治理南中的政策还是诸葛亮策划的,所以,伟大的事业往往需要许多人前赴后继才能完成的。

我看我们对历史的研究应该比不上司马光

至于三国志一句话带过那是向来如此,比如赤壁之战也是一句话

南人复叛这很正常,诸葛南征兵没有攻打所有的南蛮部落(这种少数民族是有大大小小许多

部落)诸葛南征应该只打了最大的几个部落,几个最大的部落投降后其他的小部落也会暂时

投降,但诸葛走后又会仗着山高地远再次叛变,所以诸葛对那几个大的部落不仅打败他们还

必须服其心。在其后的十余年那些大部落是没有再叛变,叛变的都是些较小的部落。打起来

也比较容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神追诸葛亮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4
编号 8301
注册 2004-6-12


发表于 2004-6-22 10:3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Yahoo!
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皆诸葛亮之功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Jeffray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7
编号 584
注册 2003-9-7


发表于 2013-6-4 18: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七擒七纵不可能 代价太高 打仗不是小儿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yunhez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6
编号 37321
注册 2005-4-22


发表于 2013-6-11 09:5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云彦现在也早就大学毕业了吧,真快啊,昨天晚上梦到上学的生活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bnrb123456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77117
注册 2006-7-28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13-7-23 19: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记得我们一个对三国历史颇有研究的老师说过,七擒七纵实际仅为三擒两纵,第三次被擒时孟获就投降了,
引用那位老师的一句原话,“古代武人对面子和尊严看得极重,孟获大小也是个王,不会不要脸到被抓了好几次还有脸不投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5010519048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275579
注册 2008-4-18


发表于 2013-7-25 19:4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是真的吗?第一次听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u255
(我爱ミク,不服来咬我啊)

良成侯
谏议大夫
太常丞
★★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54
帖子 4151
编号 43265
注册 2005-7-15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3-7-25 21: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三国志没有孟获的明文记载,记得好像之前有人质疑过孟获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抽水仔
(~把别人灌的水都抽得一干二净~ ...)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50
编号 468716
注册 2012-9-13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3-7-26 19: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Jeffray 于 2013-6-4 06:37 PM 发表
七擒七纵不可能 代价太高 打仗不是小儿科

同意,七擒七纵自然不可能是真的,不过是后人为了美化、神化诸葛亮的yy而已,但应该是有大概的史实基础,且诸葛亮以抚为主的大纲领是不会假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册那则老哈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85807
注册 2006-10-4


发表于 2013-7-28 21: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颇有见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907015000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479154
注册 2013-2-27


发表于 2013-8-12 19: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原来如此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9-30 01:3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01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