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8-18 11:25 发表
前面衲子所言也不确切,邓芝明言吴、蜀二国,可见当时有“蜀国”之称。
孙吴在外交场合称“蜀”的记载不少。
而且不止孙吴称蜀,就算蜀汉官员也可以称蜀,如费祎、邓芝、宗预等。
《费祎传》: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邓芝传》:乃遣芝脩好於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偪,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脣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於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
此二事發生在孫權稱帝之前,當時他正式承認的是魏國,還未承認蜀漢繼漢的合法性。
吴历曰:预临别,谓孙权曰:“蜀土僻小,虽云邻国,东西相赖,吴不可无蜀,蜀不可无吴,君臣凭恃,唯陛下重垂神虑。”
吳人的記載,可能會避免稱漢。但在外交場合,孫權是承認蜀漢國號合法性的
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於未夷。──赞诸葛丞相
這裏的蜀只是地理意義,根本沒有把自己國家的國號稱爲蜀。
《薛综传》:西使张奉於权前列尚书阚泽姓名以嘲泽,泽不能答。综下行酒,因劝酒曰:“蜀者何也?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奉曰:“不当复列君吴邪?”综应声曰:“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於是众坐喜笑,而奉无以对。其枢机敏捷,皆此类也。
江表传曰:费祎聘于吴,陛见,公卿待臣皆在坐。酒酣,祎与诸葛恪相对嘲难,言及吴、蜀。祎问曰:“蜀字云何?”恪曰:“有水者浊,无水者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祎复问:“吴字云何?”恪曰:“无口者天,有口者吴,下临沧海,天子帝都。”与本传不同。
兩人鬥嘴而已,並沒有表達“蜀”是國號的意思。只是從地理上講各自的所在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