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绝对经典史话---东方先生的<<细说三国>>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绝对经典史话---东方先生的<<细说三国>>, 希望大家能仔细看下~~特别是爱三国史的~~对你很有帮助的~~
norya999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36267
注册
2005-4-8
#1
发表于 2005-4-18 13: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细说三国 一 合久必分
西洋人谈西洋史,常常有某一民族衰亡,另一民族继起的说法,或是某一文化崩溃,另一文化诞生的说法。汤因比(A.Toynbee)与前人不同的地方,是改用“社会”一词,代替民族或“文化”,并且补充了一点:某一社会崩溃之后,其构成要素可能被次一社会所局部保存。汤因比喜欢说,“中国社会”在佛教进入之时已经崩溃,此后不再有中国社会,而只有“远东社会”。
在实质上,中国史与西洋史不同。我们的周朝,十分灿烂,却不是昙花一现的希腊;我们的汉朝,十分雄伟,而不是一衰而不可复兴的罗马。我们中国人具有西洋人所没有的韧性,我们的朝代虽有兴亡,国势虽然有盛衰,而我们的民族自从埃及、巴比伦之时便一直屹立于东亚,不曾死亡,而且继续发展。
我们的政府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政府好的时候,是治;政府不好的时候,是乱。治久了以后,难免有乱;乱了一阵以后,由于我们这个韧性的民族“江山代有才人出”,由于我们这礼仪之邦“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所以迟早会有非常之人,挺身而出,做成非常之事:“拨乱反治”。于是,希腊、罗马于乱了以后未能再治。而我们中国每逢“天下大乱”以后,不久便“形势大好”,一治一乱,成了中国历史的轨迹,虽则我们不可把这轨迹看的太呆板。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或其修订人毛宗岗,说出一句令人难以驳倒的话:“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等于说:“治久必乱,乱久必治。”这种话,西洋人说不出来。他们对于他们国家的未来,不可能有如此乐观的信心。
“合久必分,分就必合”这八个字,与宇宙论中“一张一弛”的大道理,颇能相通,站在严格的历史科学的立场来说,分与合至少是极可能的趋势:“合久会分,分久会合。”
至于,合久了何以不仅会分,而真的分了;以及分久了何以不仅会合,而真的合了?“人”的关系很大。位居要津的人,倘若有决心与能力,是可以挽狂澜于即倒的;倘若没有决心,又没有能力,那末,便常常把好的局面弄糟。
两汉的大一统局面,维持了四百多年;种种机构已经磨损、腐蚀,不再管用。分的趋势,确已形成,外戚宦官之轮流把持中央,剥削地方,是病征,而不是病源。
病的本身,差不多已到了无药可救的阶段。打外戚,除宦官,只是治标而已,治不了本。是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是固本培元,滋阴补阳。
西汉初年之所以蓬蓬勃勃,是由于刘邦简化了法律,减轻了赋税,因袭了秦的“三权分工”制度,加上武帝以后之征用全国各地的人才,提倡以孔子学说为中心的学术。
所谓“三权分工”,是丞相与太尉分治文武之事,御史大夫专管监察之事。这与美国的“三权分立”不同。在没有三权分立之时,这“三权分工”究竟要远优于霍光以后之权臣包揽一切了。
所谓征用全国各地人才,是下令每郡每国都保送“孝廉”,由皇帝加以选拔,留在身边训练、查看,然后再分别任用为县令、县长,于任期完满以后加以升降。最好的,能被逐渐升为中央的九卿(部长)、三公(院长)。
霍光在昭帝之时,任“大司马、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是虚衔(加官),大将军在平时没有多少兵。他掌握大权,由于替皇帝“录尚书事”。尚书原是宫内的小官,在皇帝身边管文书。霍光以宫外的大官身份,“录”起皇帝的所有的文书事务来,这就成为丞相与太尉及御史大夫之上摹⒒实壑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norya999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36267
注册
2005-4-8
#2
发表于 2005-4-18 13: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权集中于一人之手,三权分工的制度,不再存在。用浅显的话来说,霍光替皇帝代阅公文,代批公文。丞相等人的奏章,虽则是写给皇帝的;事实上皇帝一概不管,都由霍光处理。
霍光以后的的外戚,如王莽、窦宪、邓骘、阎显、梁商、梁冀、窦武、何进,都于种种不同的加官与虚衔之下,大权独揽,宦官的领袖们,有时候大权独揽,有时候几个人合伙,作“集体领导”,如单超、具瑗等“五侯”,以及赵忠与张让等十二常侍(俗称“十常侍”)。
东汉的皇帝们,在和帝以后都是短命的人。寿命比较长的桓帝,死时才三十六岁。灵帝死时,三十二岁。顺帝,三十岁。和帝自己,二十七岁。其余的,两位少帝,与质帝、冲帝、殇帝,都只是一些小孩子而已。
和、顺、桓、灵之所以短命,因为后宫的妃子太多。其他的小皇帝,有病死的,也有被毒死的,和、顺、桓、灵,留下了年轻的寡妇,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她们所能相信的,只能是自己的父亲(国丈),或哥哥、弟弟(国舅)。于是窦、邓、阎、何等几家外戚,便先后当权。
在皇太后之下的小皇帝,倘若是亲生的,则问题比较简单;倘若是“抱来的”(由别支皇族过继而来的),那就每每发生小皇帝略为长大以后,就被宦官挑拨利用,以政变的方式推倒当权的国丈或国舅,使得大权落入宦官之手。中央的政治机构,由于不再有三权分工,一坏便全部都坏。地方官吏之推选孝廉,成为形式,真孝真廉的人竞争不过地方官吏的私人,地方官吏自己又每每都是宦官或外戚的私人。于是现任的及未来的官吏,从上到下,极大多数成为贪污分子。老百姓只能苟延残喘于如虎似狼的贪官污吏的持沃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norya999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36267
注册
2005-4-8
#3
发表于 2005-4-18 13:1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东汉在经济上,本可以比西汉略好。光武帝把王莽所不曾能够解放的奴隶,逐渐地解救了。光武帝又尽量减少贵族与大官的俸禄,尽量不卷入西域各国的纠纷,军队的开销缩小,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人民可以休养生息。
可惜,由于政治的结构出了毛病,人民在赋税方面的负担,表面上比以前少,事实上比以前多。公开的负担少,暗中的负担多。所谓暗中的负担,第一是铜钱贬值。西汉从武帝元狩五年到平帝元始年,一共铸造了二百八十“亿万”(所谓亿万,是十万万。二百八十亿万就是二千八百万万)。东汉的铜钱流通量,于王莽末年的大乱以后,经过光武帝的整理,原已比西汉少得多。但是,和帝以后的当权之人,一方面连年打西羌、打匈奴,花钱太多;一方面又在生活上穷奢极欲,不懂得什么叫做量入为出,更不懂得什么叫做“平衡国家收支”。他们贪图铸钱的方便:用少数的铜,铸多量的钱。于是越铸越多。在顺帝的时候,中央政府一年的收入在数字上是六十万万,等于是西汉两百年所铸铜钱的总数之百分之二以上。
其他的暗中负担,是官吏的种种摊派、勒索,包括老百姓不敢不送上去的贿赂。
官吏的生活费与娱乐费,都是取之于老百姓的,却不替老百姓做事。水利的工程,让它荒废不修。黄河决口;别的河流也颇有泛滥的。大水之年以后,常常有大旱之年。水灾与旱灾,轮流地逼得老百姓没有日子过。天公又不作美。老天,不仅对人世间贪污横行与种种不合理的现象,视若无睹,而且助纣为虐于水灾、旱灾以外,又加了地震、地陷、蝗虫、瘟疫。
东汉末年的人民,对洛阳的中央政府失望,对老天也失望。于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的鼓动之下,人民相信老天也在生病、将死;倘若能有另一个新的老天、新的上帝来替代这生病将死的老天,该有多好!张家三兄弟告诉他们:这苍天确是生病将死,替代这苍天的,将是黄色的天。你们人民如果能在甲子年三月初五日,头裹黄巾,便能于天崩地陷,宇宙换一纪元之时得救。结果,有三十六万左右的人,都加入了张家的黄巾组织。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norya999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36267
注册
2005-4-8
#4
发表于 2005-4-18 13: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黄巾军
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是中国历史上若干次的失败的农民革命之一。
它的人数不为不多,组织不为不强,它之所以失败是由于领导人物之不学无术,既没有对于当前客观环境的正确了解,又没有对于未来的理想社会与理想政府的构想,更不曾具体或培育军事的与政治的干部人才。
作为黄巾徒众之大头目的张角,及两位弟弟张宝、张梁,懂得的只是以画符念咒、喷水治病的魔术或催眠术,用来广收信徒,借以推倒汉朝及其政府。汉朝的各级政府,何以会在安、顺、桓、灵诸帝之时坏到那种田地?要用什么样子的政府来替换这东汉末年的政府?老百姓所受的痛苦,除了苛捐杂税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要用什么措施来铲除当时经济上的病根?这些大问题,不是张角等人所能答得出的,也不是他们所能想得出的。
他们,正如其后若干次的农民革命的领导人物(黄巢、李自成等等),只不过是对现状十分不满而凭着一时冲动,“为革命而革命”、“先破坏了现状再说”!从开头起,他们便不想睁开眼睛,而只肯闭着眼睛在黑暗中盲动,安得不失败呢?
计划,张角不是没有。他活动了几十年,遣派大弟子八人分头到各地区活动,吸收了三十六万左右的徒众,以一万人为“一方”,有些方超过一万,有些方不到一万。每方,设一个“大帅”。这三十六万人,遍布于十二州之中的八州:位于今日河北省的冀州、幽州,位于今日山东省的青州、兖州,位于今日河南省及湖北省、湖南省的豫州、荆州,位于今日江苏省的扬州。
他竟然也吸收了皇帝身边的中常侍封諝与徐奉二人。这二人加入了他的组织,愿作内应。
他预定在甲子年光始七年(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初五日,在全国各地同时起事。徒众一概以头裹黄巾为号。
这起事日期,由于有一个姓唐名周的叛徒向汉朝政府告密,不得不提前在二月某日举行。唐周的告密,使得张角一位负责洛阳地区的大帅马元义被捕,受车裂之刑;也使得宫内宫外有一千多名徒众被捕、被杀。否则,洛阳可能在三月初五日一夜之间被马元义率领的这一支黄巾军占领。
这边,在洛阳的汉朝政府立即行文到各州各郡,尽量捉拿张角及其所有徒众;那一边,张角也十分紧张,在暗中通知各地徒众,同时举动。
举动的一天,张角在他的家乡冀州巨鹿郡,自称“天公将军”,叫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巨鹿郡的郡城,不是今日河北省的巨鹿县,而是在巨鹿县西北很远,今日宁晋县西南的地方,范晔《后汉书》与司马光《资治通鉴》,均说张宝是老二,张梁是老三。司马彪《九州春秋》与袁宏《后汉纪》,以为张宝是老三,张梁是老二)。
张角的黄巾徒众,到处攻村庄,攻市镇,遇到衙门就烧。汉朝的地方官吏敢抵抗他们的很少。原因是:他们人多。不到十天,就“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在南阳响应他的一位黄巾头目,是张曼成。在河北蠡县之南博陵的,是张牛角。张牛角战死以后,由褚飞燕继为头目,褚飞燕改姓名为张燕,不久便把部队增加到一百万人左右。此外,各地的重要分子有李大目、张丈八、陶平汉、雷公、白雀、波才,等等。
洛阳的汉朝政府,派三个中郎将到冀州、豫州,分别讨伐张角及波才等人。派往冀州的,是“北中郎将”卢植。派往豫州的,是“左中郎将”皇甫嵩与“右中郎将”朱儁。
卢植是刘备的老师,也是刘备的小同乡:生长在冀州涿郡。他以极少的兵,对张角的基本武力作战,竟然能把张角围困在今日河北省威县之东二十九里的汉朝广宗县城。灵帝派了一个姓左名丰的宦官来视察,卢植不向左丰送钱,左丰回去报告灵帝,说卢植有力量消灭张角而不肯卖力。灵帝就下了一道圣旨,把卢植逮捕,用槛车(囚笼)押解洛阳,派“东中郎将”董卓来带卢植的兵。
皇甫嵩出生在民风强悍的边地凉州安定郡朝那县(朝那县城的地点,在今日甘肃平凉县的西北)。他的曾祖皇甫裬与叔父皇甫规,均为“度辽将军”,可说是军人世家。他的祖父皇甫旗做过扶风都尉,父亲皇甫节做过雁门太守,他本人被推举为孝廉,做过中央政府郎中(相当于今日的司长),也做过霸陵与临汾的县令,被调回中央做“议郎”(地位在今日的顾问与参议之间),转升为北地郡太守(北地郡包括宁夏的黄河两岸及甘肃的庆阳一带,东汉时的郡治,在灵武县东南)。这样看来,皇甫嵩似乎又是一位标准型的文官。
他留在历史上的令名,是一手平定了中平元年的黄巾起义。他成为东汉的最后一位名将。汉朝的读书人,原是文武合一,不曾离开孔子所创下的射御与礼乐书数并重的教育传统。中国到了清朝中叶,仍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几个文人,先后担任统帅。只是到了民国初年,有了保定军校,文武才分了途。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norya999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36267
注册
2005-4-8
#5
发表于 2005-4-18 13: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皇甫嵩会同朱儁,把豫州颖川郡的黄巾打平。他于决战之日,用夜袭兼火攻。黄巾徒众本是乡下的种田人,过惯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白天精神抖擞,到了黑夜就酣睡如泥。皇甫嵩对他们实施夜袭,可说是看准了他们的弱点。皇甫嵩之所以用火攻,原因也很简单,他们的头目毫无知识,竟然“依草结营”。这河南禹县附近“长社”的一战,皇甫嵩杀了几万名黄巾。大头目波才率领残部逃往阳翟(禹县),被皇甫嵩追击,再度击溃。皇甫嵩附带扫荡了汝南郡与陈国(河南大康县一带),及东郁(山东濮阳县一带)的黄巾。
张角等人在冀州(河北省中部),于卢植被槛车召回以后,打败了卢植的继任人董卓。汉灵帝的朝廷,命令皇甫嵩去。皇甫嵩移兵向北,在广宗与张角的弟弟张梁决战,所用的方法又是夜袭。这一次,不在深夜,而是在凌晨鸡鸣之时,张梁全军覆没,被杀了七万多人,投水而死的黄巾又有五万多人(张角这时候已经病死,皇甫嵩开棺剉尸,割下他的头,送往洛阳)。
张角的另一个弟弟张宝,逃去了“下曲阳”(今日河北省晋县之西)。皇甫嵩指挥巨鹿太守郭典,同往追击,捉住张宝,斩了他的首。据范晔说,十几万黄巾徒众也同时被斩首,合埋在下曲阳的城南,造了一个很高很大的坟(京观)。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会觉得皇甫嵩不该杀人如此之多。汉朝以及迄于清朝的各个朝代的法律,有关“造反”的刑法一向是很严酷的(后来,黄巾在中平五年再起,曹操在青州,即山东北部,打败他们,不杀而加以收编。这是曹操比皇甫嵩高明之处)。
皇甫嵩立了大功,被拜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为槐里侯,食邑八千户。不久,由于在凉州造反的边章与韩遂等人,进兵威胁长安一带的“三辅”之地,朝廷把皇甫嵩从冀州调回迎敌,大宦官(中常侍)张让向他要五千万钱,皇甫嵩不给。张让在灵帝面前,告了皇甫嵩一状,说他打黄巾无功,又浪费了公款。灵帝立刻收回了皇甫嵩的“左车骑将军”的印绶,削减食邑六千户,改封为“都乡侯”。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慕容九九
清河公主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1
功绩
251
帖子
3806
编号
34710
注册
2005-3-16
家族
慕容世家
#6
发表于 2005-4-18 13: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种东东最好放在韦编三绝。
况且黎东方的书写得也不是那么细致。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norya999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36267
注册
2005-4-8
#7
发表于 2005-4-18 13: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 吕布
曹操这时候刚刚战胜了吕布,夺回了吕布所袭占的兖州。
吕布的活动,值得先行叙述,因为,在曹操战胜他以前,他在各地表现了强悍的战斗力,很有点所向无敌的样子。
事实上,他只会骑马耍戟;至多能带上几百人或几千人,作一个偏裨之将,他个人的武艺相当高强,然而战术的知识有限,战略的学问毫无。至于政治,他更是门外汉了。我们再说得浅一些,他有勇无谋;而他的勇,也不过是比起匹夫之勇略微高些而已。
他连李傕、郭氾之流都打不过,还谈什么到关东(函谷关以东)来逐鹿中原?
他慌慌忙忙离开长安,把董卓的臭腐了的头颅挂在他的赤菟马的颈子上,带了几百名骑兵溜出武关,直奔南阳,投奔了袁术。
袁术起初对他相当礼遇,因为他毕竟是杀了董卓、替袁家几十口报了血海深仇的人。他这人似乎是不识抬举,在南阳住了不久,便放任自己的部下胡闹,抢劫老百姓的财务。他之如此,也可能是对袁术的一种抗议,袁术生平不甚慷慨,大概是“日久厌生”,不热心供应吕布及其几百名骑兵的粮饷。然而,话说回来,吕布论什么也不该在南阳有骚扰,当强盗也得选个地方。合则留,不合则去,既然宾主之间弄得不甚愉快,那就另找出路好了,以客人的身份兼为小偷,总有点儿那个!
他终于不得不向袁术告辞,一口气由南而北,渡过黄河,到并州(山西)河内郡投奔同乡张杨。张杨这人对皇帝忠、对朋友义,待吕布比袁术待他好得多了。吕布却又无法在河内郡久留。原因是,张杨自己虽然十分厚道,张杨的部下之中倒颇有人存心想把吕布杀了,送他的头去长安,向李傕、郭氾领赏。吕布见到情形不对,连张杨本人也怀疑起来,他向张杨说:“长安的朝廷悬赏捉拿我,捉到活的我,赏金大于捉到死的我,你与其杀了我,送我的头去;不如把我捆起来,送活的我去。”
张杨很幽默,不说“我没有意思出卖你”,却向吕布冷冷的说:“你的话很对。”
吕布被张杨这一句话,弄得坐立不安,想来想去,想出了“以走为妙”。于是,他带了部下若干人向东走,投奔袁绍。袁绍这时候已经逼走了冀州牧韩馥,取而代之,作了冀州牧,住在冀州的邺县(河南临漳西南),正在为了“黑山贼”大伤脑筋。
所谓“黑山贼”,也是造反的老百姓,与黄巾大同小异。他们的领袖是常山人,姓张名燕,原名张飞燕;最初在河南朝歌县的黑山起事,因此部众被称为“黑山贼”(常山是汉朝的一个郡,州治在元氏县)。
袁绍费了很大时间,很大力气,平不了张燕及其部众。吕布一到,立刻就把逆势变成优势。吕布带了几十名猛将与勇士,骑着马,冲入敌阵,横冲直撞,每次都杀了一些敌人才回来。而且,每天一次,甚至三次四次。
结果,他这种攻势战法和主动作风,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瓦解了“黑山贼”的士气,把他们打得溃不成军,迫使张燕接受招安。
吕布的功劳的确不小。他的威名也建立了起来。人们看见他一马当先,能奔上敌人的小城城墙,冲进敌人的堡垒,越过敌人的水壕土堑,由不得不佩服、不欣赏。他座下的那匹赤菟马,也十分可爱。因此,大家流行了八个字的赞美之语:“马中赤菟,人中吕布”(赤菟的菟字有草头,不是小白兔的兔)。
吕布和袁绍也好不了多久。原因,仍旧是他自己与部下没有纪律。
他被袁绍送走。送走的方式,是“承制”以吕布为“领司隶校尉”,派三千壮士陪伴他去洛阳上任(所谓“承制”,在字面上是“奉了皇帝的制书,皇帝的圣旨;但在事实上袁绍从来不曾收到过献帝的这种制书。献帝这个小孩子,当时处于李傕、郭氾的掌握之中,哪里能够颁发如此的制书给袁绍或任何其他军阀,授权他们代为任命中央或地方的大官)。
吕布只得带了他的几十名部下,跟着袁绍所派谴的三千壮士,离开邺县。他在董卓死后,败于李傕、郭氾,奔向南阳,依附袁术之时,尚有几百名军官与士兵。其后,转往河内投张杨,又由河内转往常山投袁绍,走了许多地方,部下的军官与兵越走越少。现在又离开邺县往洛阳走,部下就只剩了几十人而已。
这几十人,显然与袁绍的三千人不成比例。袁绍的三千人,与其称为护送吕布的壮士,不如称为押解吕布的狱卒。
袁绍早已吩咐了这些壮士,在走出邺县不远便将吕布杀害,吕布倒也相当警觉,看出了这些壮士来意不善。于是,他在某一天的夜晚,坐在帐篷里弹筝,弹了一阵,把筝交给了一位亲信继续弹。他自己却在筝声之中,悄悄地由帐篷之后溜走。
袁绍的三千壮士之中的情报人员,躲藏在帐篷前门之外不远的地方,偷听吕布弹筝,一直听到了筝声停止,似乎吕布已经就寝,酣睡。这位情报人员,去向上峰报告;上峰率领了一大批人将帐篷包围,一声吆喝,刀斧齐下,把帐篷砍碎,把帐篷里面的东西也砍碎,却不曾砍到吕布,也不曾砍到那位代替吕布弹筝的亲信。
话分两头:吕布安全脱险以后,不敢继续往洛阳走。凭他的那一点点实力,怎么够资格去就任“司隶校尉”之职?洛阳有什么人肯欢迎他?承认他?连袁绍自己都显露了并无支持他为司隶校尉之意了。
在袁绍的那一边,袁绍接到了谋杀吕布未成的消息之时,吓得心惊胆战。吕布的武艺,非袁绍下面的任何一员大将所可对敌。袁绍赶紧下令:把邺县的城门关了,叫将士登城去防守,袁绍认为,吕布一定会来邺县,找他算帐。
吕布却并无找袁绍算帐的勇气。他想来想去,在这世界上只有张杨真对他好。于是,就老着脸皮,奔往河内。
张杨果然是唯一真对他好的朋友,再度收容他,不计较他上次之不辞而别。
张杨以外,吕布竟然在路过陈留之时,又交到一位好朋友:陈留太守张邈。张邈对吕布的武艺十分佩服,对他热诚招待;临别之时,还和吕布“把臂言誓”。这四个字的意思,可能是结为同盟,也可能是“结拜为异姓兄弟”。
陈留郡属于兖州。当时的兖州牧已经是曹操。曹操接到袁绍的信,叫他杀掉张邈。曹操不肯当袁绍的刽子手,置之不理,却让张邈晓得这件事,叫张邈恨袁绍,感激他曹操。张邈呢,固然有点儿感激,却不能对他放心。袁绍为什么要杀张邈呢?因为,在起兵讨伐董卓之时,袁绍当了盟主而按兵不动,张邈当众责备袁绍,声色俱厉,弄得袁绍下不了台,损威。因此而恼羞成怒,视张邈为眼中钉,后来想出这条坏主意,借刀杀人,在暗中写信给曹操,叫曹操杀张邈。就凭这一点,袁绍已经太不够料,怎配当什么盟主!
张邈这人,有恨有怕有爱。他恨袁绍,怕曹操,爱吕布。
他听到曹操前往徐州,打陶谦,吃了败仗,后方仅有程昱、枣袛与荀彧三人留守范、东阿与鄄城三县,以为机会难得,就听从东郡太守陈宫的话,联合起来对曹操叛变,派人去河内郡,迎吕布来兖州,拥护吕布为新的兖州牧。
陈宫,是京剧《捉放曹》的主角。剧中说他是中牟县县令,曾经捉住曹操;捉住曹操以后,知道了曹操是反对董卓的一位忠臣,便把曹操放了,挂印弃官,陪曹操逃亡;在逃亡的中途,见到曹操忍心杀害吕伯奢全家大小,十分后悔,便不再跟曹操一起走,分道扬镳。
现存的间接史料,只告诉我们,放曹操的是中牟县的一名功曹(科长),不是县令;这位功曹是否姓陈名宫,史料不曾交代。
史料所交代的,是陈宫于曹操作了兖州牧之时,也作了兖州东郡的太守。似乎陈宫不曾于陪同曹操逃亡之时,中途与曹操分手。倘若分了手,他如何能在曹操得意之时当了东郡太守呢?他似乎也不曾见到曹操杀吕伯奢全家。吕家在中牟之西,不在中牟之东;曹操由洛阳来,只能先经过吕家,后到中牟。
历史的特性之一,是它的“不可深考性”。没有一件历史的事实,曾经留下全部的史料,在留下的局部或零碎的史料之中,又每每由于来源不一而相互抵牾,再加上传写史料与传说史话的人,自然而然地加油添醋或张冠李戴,于是当年的真相就越传越失真,越模糊,甚至越来越胡扯,越颠倒。小事如陈宫之捉曹放曹,或捉曹、随曹、叛曹,大事如曹操之何以在赤壁战败,都会成为后世历史家的难题。
然而这门历史学问,虽则有捕风捉影之嫌,却不可废。先民过去的经验,我们总不能不参考,总不能不研究。“往事不忘,后事之师。”要紧的是,研究之时,在方法上不可不谨严。
陈宫之所以不惜断然反曹,《典略》说他“自疑”。《典略》这部书,是站在曹操的立场说话的。事实上,陈宫没有自疑的必要。东郡是兖州最重要的一个郡;曹操交给了他,显然是对他十分信任,他又何必自疑?我猜想,陈宫可能是听到曹操在徐州滥杀无辜,屠了好几个城,才决定反曹的。
自疑的,是张邈。张邈知道了袁绍叫曹操杀他,又很明了曹操的为人是心狠手辣,他不能不自疑,于是陈宫一建议,张邈就立刻接受。
这两人以外,还有一位热心于反曹拥吕的人:徐州广陵郡的太守张超。张超是张邈的弟弟,在他们三人的拥护下,吕布有兵有粮,很快地作了兖州的第二个州牧,以东郡的濮阳县为根据地,逐渐扩展到兖州其他的郡,与东平、住城、济北等侯国。
不曾被吕布袭占的,只剩下东郡的范与东阿两县,及济阴郡的鄄城县,守范县的是东平国国相程昱;守东阿的,是县令枣袛;守鄄城的是县令荀彧。
曹操慌忙从徐州赶回来,走到(济宁县之南的)亢父,见到这亢父山隘还不曾有吕布的兵据守。大笑,说:“我知道吕布没有出息。”
曹操进军到濮阳,与吕布对垒,相持了一百多天,双方都把粮食吃完(这时候,老百姓更没有粮食吃,有旱灾,又有蝗灾)。
吕布感觉到死守濮阳不是办法,就移军到山阳郡(山阳郡的郡治昌邑县,在今天的山东的山东金乡县西北)。曹操暂时不到山阳去跟吕布胡缠;利用这空隙的时间,夺回若干处的“外县”。
到了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的春天,曹操觉得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向吕布挑战,便进军巨野,围攻吕布驻在当地的薛兰与李封。吕布领兵来救,遇到曹操的埋伏,大败,退往东缗(金乡东北)。薛兰与李封二人,均被击溃,斩首。
吕布在东缗集合了陈宫的兵,卷土重来,总数虽不过是一万多人,却比曹操当时的兵多。然而,他又中了曹操的埋伏,溃不成军。他灰了心,放弃兖州,逃往徐州,去投奔刘备。
刘备这时候已经继陶谦作徐州牧(刘备崛起的经过,我以后再说)。
吕布的好友张邈,随吕布去徐州,其后由徐州往寿春(安徽寿县),向袁术求救,在中途被自己的人杀害。
张邈的弟弟张超,替张邈守陈留郡的雍丘(河南杞县)。曹操来打,围攻了几个月,终于攻下。张超与张家的全族人口,尽被曹操屠杀。
张超的一个旧幕僚好友臧洪,这时候在袁绍下面当东郡太守(东郡本是兖州的一郡,曹操以兖州牧的身份,早已任命陈宫为东郡太守,郡治设在濮阳。袁绍只是冀州牧,却也先后任命了曹操与臧洪为东郡太守,叫臧洪把东郡的郡治,设在“东武阳”;东武阳是一个县的县城,在今日山东朝城县之西四十里。袁绍不仅对兖州有兴趣,也派了人和公孙瓒争夺青州)。
臧洪听到张超在雍丘被曹操围困,就点齐了东郡的兵,准备前往雍丘去救,请求袁绍批准,并请袁绍加派人马。袁绍不肯加派人马,而且不许他离开东郡去雍丘。几个月以后,雍丘被曹操攻破,张家全族被杀,臧洪气愤到极点,对袁绍绝交,翻脸,对立。袁绍派兵打他,围攻东郡的郡城东武阳县(山东朝城县西),围了一年多。他的同乡兼亲戚、广陵郡射阳县人陈琳,奉了袁绍之命,连写了两封信劝他不必为了一个已死了的朋友兼老上司张超,而对现在的上司、未尝不也是一个朋友的袁绍,生这么大的气,拿个人生命与全城军民的生命来拼。陈琳的第一封信,臧洪未复;陈琳的第二封信,臧洪复了。
臧洪在复信中向陈琳说:当年他与袁绍成为朋友,是为了同心讨伐董卓;不料这袁绍心里所想的,只是要“统一山东”、“抑废王命”(所谓山东,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而是指崤山与函谷关以东很多的地区)。
臧洪说,袁绍而且杀了那曾经参加反董同盟,又曾经劝韩馥让出冀州地盘给袁绍的一位大恩人——张导。袁绍不仅杀了张导,而且杀了张导的全族。袁绍这人,对于穷途来归的反董同盟者吕布,不给兵支援,反而派壮士谋害吕布。此外,袁绍又杀了一个无罪而有功的人——虎牙都尉刘勋。
陈琳收到臧洪的复信,交给袁绍;袁绍看了,知道和解无望,便下令加紧对臧洪所守东武阳城围攻。
臧洪原以为公孙瓒、袁术、被招安了的黑山首领张燕,都会直接派兵来救他,或是攻打袁绍的邺县,以间接的方式给他支援。可惜,这三人都毫无行动。
最后,东武阳城的粮食被吃光了,老鼠、牛角、羊角,也都被吃光了。臧洪叫城内的军民退出,不要与他同归于尽。他说,他是为朋友张超而死,将士与人民并非张超的朋友,不必死。然而,七八千将士与人民,包括女子,没有一个肯出城,都心甘情愿地饿死于城破以前。城破了,臧洪被捉,与袁绍见了面,大骂了袁绍一顿以后,被杀。
吕布到了徐州的下邳(江苏邳县之东),刘备对他很好,把小沛指定给他屯驻。小沛是今日的沛县。
这吕布却恩将仇报,暗中接受袁术的收买,乘刘备在淮河边的盱眙、淮阴与袁术对垒之时,由小沛袭取下邳。
守下邳的是张飞。张飞与下邳国国相曹豹,处得不好,把曹豹杀了,城中的秩序大乱,有人开了城门,引吕布的兵进来(国相是代替该国之王或侯治理人民的官,地位相同于太守)。
吕布不仅占了下邳,而且掳了刘备的太太与儿子。这位刘备的太太是谁?儿子是谁?《后汉书》与《资治通鉴》,均没有交代。
太太也许是甘夫人,与陶谦的夫人同姓。儿子绝对不是阿斗,阿斗还不曾出世。
刘备听到根据地下邳出了问题,从前方回军,与吕布打了一仗,打不赢;转向广陵郡发展(广陵郡的郡治广陵县,是今日的江都),又吃了袁术另一次亏,只得撤军到海西县(东海县南)。
刘备在海西县活不下去,粮食没有。他老着脸皮,倒过来向吕布投降。吕布却也慷慨,派车子,派马,迎刘备回下邳,把小沛指定给刘备与他的部队驻扎。
刘备原已从陶谦的手中,接了“徐州牧”;现在,建安元年六月,他把徐州牧让给吕布去做。吕布礼尚往来,也请刘备担任所谓“豫州刺史”。至于,豫州究竟能有几郡几县,服不服刘备管?那就难考了。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九月,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许昌(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吕布派人去向曹操讨好,希望曹操用献帝的名义追认他为徐州牧。曹操不肯。
建安二年春天,袁术在寿春(安徽寿县)自称皇帝,吕布表示拥护,而且把女儿交给袁术的钦差韩胤,带去寿县嫁给袁术的儿子。
韩胤和吕小姐走到中途,被吕布追回。吕布是一个习惯于轻举妄动、妄动以后又很后悔、反复无常的人。吕布把女儿留了下来,把韩胤押解去许县。曹操杀掉韩胤,发表吕布为“左将军”。
袁术恨透了吕布,命令大将张勋、桥蕤,与白波的韩暹、杨奉,分七路来攻下邳。兵力共有多少,史料上只说是有数万人;但无论如何,总是多过于吕布的“兵三千、马四百匹”的。
吕布却也能干,略施小计,便大胜张勋,生擒桥蕤。这小计,是分化敌人,说服韩暹与杨奉,叫他们对袁术倒戈,答应以战利品全部送给他们。
次年,建安三年,这位举棋不定的吕布,却又和袁术言归于好,替袁术解决刘备(实际上也是替自己拔去眼中之钉。他知道刘备有可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小沛袭取下邳)。
刘备经不起吕布的大将高顺一击,便丢掉了小沛。
曹操曾经于高顺来攻之时,派了夏侯惇来救,救不了。曹操自己率领大兵,来到下邳。
吕布想降,陈宫不赞成。
陈宫建议:吕布在城外打,他在城内守,互相呼应。吕布的太太(貂蝉?)不肯,说陈宫不是一个可以托妻寄子的人。于是吕布也留在城内,死守。
守了三个月,城破。城破的原因,是一位部下侯成,因喝酒而被吕布大骂,遂因怀恨而捆了陈宫与高顺,开城门,向曹操投降。
曹操的大队人马,与刘备的小部队,都涌进了下邳城。吕布与太太及少数亲信,一退再退,退到了一个城门楼子之上。这楼子的名称,是“白门楼”,楼下的城门,叫做“白门”。
吕布困守在白门楼之上,穷极无聊,我这穷字在此处的字义,是日暮途穷的穷,不是贫穷的穷。野史说,他异想天开,把秦宜禄的漂亮太太送给了关公(关羽),拜托关公在刘备与曹操的面前说几句好话。关公让秦宜禄的太太留下来,却不敢就收为己有。他向曹操报告了这回事;曹操很忙,听到报告未置可否。关公不放心,又一连几天,重复报告。最后,曹操嫌烦,说:“你把她送来给我看看。”关公遵令送去,这位秦宜禄的太太便一去不回,被曹操收了。
元朝以来的民间戏剧之中,有一出叫做《斩貂蝉》,是说:关公在月光下拒绝貂蝉的诱惑与游说,挥动青龙偃月刀,刀起头落,把婉转娇啼的貂蝉砍了。俞大纲先生告诉我,这出戏在《曲海》一书之中,附见于《连环计》之下。南方从安徽、江苏到广东,都有名角唱过。
京剧之中的《辕门射戟》,倒很象是真有其事,有正史作为根据:当刘备投降了吕布、屯在小沛之时,袁术派了大将纪灵率领三万兵来打他。吕布亲自带了一千多人来调解,邀请纪灵来喝酒。酒酣耳热之时吕布提议:由他自己射箭,倘若能射中他的戟的小枝,纪灵与刘备双方必须退兵;否则,大家不妨厮杀一阵。他射了,果然一箭就射中了戟的小枝。据说,纪灵就退了兵(这位纪灵奉了袁术之命而来,如何可以为了吕布的这一场表演,便马马虎虎地退了兵?讲故事的人,以及写这个故事在正史上的人,是不会想到这个问题的)。
《三英战吕布》在京剧里也有,所根据的不是正史,而是演义。它把刘、关、张三人,说成在武艺上都敌不过吕布,三人合起来也仅能与他打个平手,事实如何,姑且不论;就戏论戏,就故事论故事,的确是十分精彩。
《白门楼》是吕布一生的悲剧性结束。《后汉书•吕布传》,把他与曹操的对话,以及刘备插进来的“冷语”,记载得活灵活现。
吕布在走下城楼,束手就缚以后,向曹操说:“从此以后,天下太平了。”曹操说:“这话从何说起?”吕布说,“明公所顾虑的,只有我吕布一人。以后,您自己统率步兵,派我统率骑兵。平定天下,不成问题。”吕布转过脸来,向刘备说,“你现在是座上客,我作了阶下囚,绳子捆得我太紧。你不能替我说一句求情的话吗?”曹操听到,笑出声来,说:“捆老虎,怎能不紧一些?”说罢,就吩咐左右,叫把吕布的绳子放松。刘备这时候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向曹操说:“绳子不可放松。明公,你忘记了,他杀了他的长官丁原,又杀了他的义父董卓么?”吕布立刻对刘备破口大骂:“你这个大耳朵的小子,最叵信!”
叵字,是“不可”两个字连起来读的一个字,音“pǒ”。它很象今日北京语之中的“甭”字,是“不用”两个字的连读与合写,音béng(但是,用字是去声,甭却是阳平)。
刘备,诚然是“最叵信”。吕布自己又何尝是可信呢?是他先对不起刘备,刘备在他被曹操击败于兖州以后,收容了他,指定小沛给他屯驻;他不该接受袁术的收买,于刘备在盱眙与淮阴对袁术作战之时,由小沛袭取下邳。后来,刘备向他投降,他一度叫刘备和部下到小沛去驻扎,可谓差强人意,然而他不久又把刘备赶走,弄得刘备不得不去依附曹操,引了曹操到下邳来,灌城,把他围困在白门楼上。这真是咎由自取。吕布自己不够英雄,怪不得别人!
五 袁术
吕布以外,当时的风云人物很多。北方有刘虞与公孙瓒,东南方有孙策,西南方有刘表,逐鹿于中原的是曹操、袁绍、刘备。最不成材的,是袁术。
袁术是司空袁逢的儿子,在血统上是袁绍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在法律上是袁绍的堂兄弟。因为,袁绍已经过继出去,当了袁术伯父袁成的嗣子。
袁术为袁逢的大太太所生,袁绍为袁逢的小太太或丫环所生。袁术一向看不起袁绍,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另一原因是:袁逢的官大,袁成的官小。袁术自己所作的官,在大家共同讨伐董卓以前,也一向不比袁绍所作的官小。袁绍作了(尚书)郎、侍御史、濮阳县令、虎贲中郎将、中军校尉、司隶校尉。袁术被汝南郡举为孝廉,出身比袁绍好;其后当过尚书(不是郎一级的尚书郎,而是郎的上司)、长水校尉(掌管一些属于长水部胡人骑兵的校尉,驻防地在长安西南的宣曲)、河南尹(河南郡是东汉京城洛阳的所在地,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尹的官阶比太守高)、虎贲中郎将、后将军。
董卓窃夺洛阳朝廷的政权,废少帝,立献帝,袁绍先走,到冀州去号召各州、各郡一致讨董;不久,袁术也走,带了自己的部队走到鲁阳。
那是灵帝的最后一年,中平六年的事。
次年,献帝的最初一年,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孙坚以长沙太守的身份,与荆州刺史王睿共同起兵,响应袁绍、王匡等人(献帝一朝,前后共有三个年号:初平有四年,兴平有二年,建安有二十五年;初平元年是公元190年,兴平元年是公元194年,建安元年是公元196年。以后,我只用献帝的年号,不再用公元纪年。刘备、阿斗,与孙坚及其子孙的年号,我写到他们之时再行注明公元的年代)。
孙坚杀了王睿,吞并了王睿的兵,又杀了不肯送军粮给他的南阳太守张咨;从南阳转到鲁阳,向袁术表示好感。
以董卓为中心的洛阳朝廷,发表刘表为荆州刺史,补王睿的缺,刘表来南阳就职。
当时中国一片混乱,敌我的界线很不分明。刘表可说是董卓所提拔的人,却不能不尊重雄踞在他辖区之内的袁术与孙坚。刘表于是上表给朝廷,保荐袁术为南阳太守(刘表自己,不敢留在南阳,把荆州的州治移到襄阳)。
袁术获得了朝廷的任命,就南阳太守之职,也上表保荐孙坚为豫州刺史。朝廷之中董卓以下的人,肯不肯批准袁术的此项推荐?有没有批准袁术的此项推荐?难考。
事实上,朝廷批准与否没有多大关系。孙坚认真当起他的豫州刺史来。他一方面自居为以董卓为中心的朝廷之下的一名刺史,一方面却积极从事讨董的军事行动。
袁术一度中止对孙坚的支援,其后因孙坚的强硬责难,而照旧送粮,使得孙坚获得胜利。这些,我在前面已经说过。
袁术又做了一件对孙坚颇为友好的事,他的堂兄弟派了一个姓周名昂的来当豫州刺史。袁绍是讨董同盟的盟主,自以为有权代行皇帝职权,用毫无法律依据的“承制”二字,委派大小官吏。他的动机,无非是为了扩大底盘。他已经有了冀州,又夺取并州、青州、幽州,对于这远隔黄河的豫州,也派周昂来抢,孙坚这时在洛阳之南打仗,后方空虚。
袁术替孙坚打走周昂,因此而得罪了袁绍。
袁绍表示,要拥戴幽州牧刘虞做皇帝,另组一个朝廷,与董卓的政府对抗。他向袁术征求意见,袁术不赞成。于是,袁绍把袁术看成敌人,勾结刘表,叫刘表与袁术为难。袁术也把袁绍看成敌人,勾结公孙瓒,叫公孙瓒与袁绍为难。
袁术而且写信向公孙瓒说:“袁绍不是我们家的骨血。”袁绍知道了,更加愤怒。
袁术叫孙坚去襄阳打刘表,借以除去肘腋之患。孙坚很快便打了一个大胜仗。刘表自己是文人,下面也没有什么名将。然而,却有一位诡计多端的黄祖。这黄祖派兵埋伏在竹林之中,用暗箭将孙坚射死。孙坚的兵,改由侄儿孙贲统帅;人数不多,在一千与二千之间,孙贲带了这些兵回南阳见袁术,袁术上表保荐孙贲为豫州刺史,把他的兵留了下来,扩充自己的武力。
袁术也逼迫孙坚的寡妇吴氏,交出孙坚在洛阳宫中所捡到的传国玺。这传国玺,是秦朝李斯为始皇帝所刻。玺上有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以上,是初平三年的事。
次年,初平四年,袁术放弃南阳,移军兖州的陈留郡,驻扎在陈留郡的封丘县。他之所以放弃南阳,是因为南阳已经被他榨干了,不再有油水可供他与他的部下过奢侈浪费的生活。另一原因,是孙坚已死,他怕刘表。刘表已经派兵由襄阳北进。
曹操这时候在(山东濮县之东的)鄄城,不能不与来侵犯他的袁术一较雌雄。论兵力,袁术强。黑山余党和於扶罗的匈奴部队,都在袁术的这一边。然而,打仗不全靠兵力,更靠指挥者的指挥技能。双方大战于(河北长垣西南)匡亭,袁术大败,退守雍丘(杞县)。曹操追击,袁术再退到(河南雎县之西的)襄邑,又由襄邑退到宁陵(河南蔡丘东南的宁陵),最后逃到(寿县、蚌埠一带的)九江郡,赶走了他自己所任命的扬州刺史陈瑞,自称“徐州伯”。
汉朝各州起先只有刺史,在东汉末年有所谓州牧,却不是每州皆有。“州伯”这个名词或官位,完全是袁术所擅自创造,于法无据。
当时的扬州,首县是九江郡的寿春(安徽寿县),辖境包括今日的安徽、江西、浙江与长江以南的江苏,而不包括今日的扬州。今日的扬州,在东汉末年属于徐州,称为广陵。
袁术所占有的扬州,开始只有九江郡一郡(九江郡不包括今日江西的九江)。其后,向南扩展,派孙坚的儿子孙策打下了庐江郡(安徽中部),以刘勋为太守。
朝廷发表了刘繇为扬州刺史。刘繇不在九江郡行使职权,渡过长江,到曲阿(江苏丹阳县),依附丹阳太守吴景与丹阳都尉孙贲。
吴景是孙坚的妻弟,孙贲是孙坚的侄儿。这两人获得在丹阳的官位,是由于袁术的保荐。袁术从初平四年起,已经和董卓的余孽李傕勾结。李傕所主持的长安朝廷,任命了袁术为左将军,“假节”,封为阳翟侯(阳翟是今日河南禹县,在当时属于颖川郡,是豫州的首县)。
袁术虽未必能够占领阳翟,做名副其实的阳翟侯,却也颇能影响长安朝廷,提拔吴景、孙贲之流。
刘繇在丹阳郡曲阿县,与吴景、孙贲处得不好,也害怕有那么一天,袁术命令吴、孙二人打他的主意,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这二人从曲阿挤了出去。
这二人退到历阳(安徽和县)。
吴景与孙贲以历阳为根据地,与刘繇对峙。袁术派了一个姓惠名衢的老官僚,来历阳做另一位所谓扬州刺史,叫吴景做惠衢下面“督军中郎将”。
刘繇的部队占了长江西岸(和县东南的)横江与(和县之东的)当利口。袁术的惠衢与吴景、孙贲,攻不下这两处渡口。这已经是兴平元年的事了。
次年,兴平二年,孙策向袁术要还了父亲孙坚的旧部一千多步兵和十名骑兵,以及老将韩当、黄盖等人,由寿春开往历阳,沿途招募新兵,在到达历阳之时,有了六七千人;然后,一口气夺了刘繇的横江与当利口,渡过长江,占领曲阿,部队扩充到两万多兵,一千余匹马。其后,孙策又打下了(浙江绍兴一带的)会稽郡和(江西南昌一带的)豫章郡,势如破竹,威震江东。
孙策的力量,本可以成为袁术的力量。然而袁术没有足以令孙策心服的德。袁术言而无信,以前曾经答应过孙策,以孙策为九江郡太守,其后拿下九江郡,却派了陈纪为太守。后来,叫孙策打庐江郡,又许诺了孙策以庐江郡太守的位置,结果,又发表了刘勋。孙策之所以急于向袁术要还父亲的兵,正是因为对袁术失望,想另找出路。等到自己有了丹阳郡、会稽郡、豫章郡,局面比袁术大得多,怎么还肯做袁术的部下呢?
袁术既不度德,又不量力,竟然在建安元年,积极准备,想过一过当皇帝的瘾。孙策写信劝他打消这个念头,袁术不听。孙策就与他绝交。
袁术一意孤行,在建安二年僭位,自称“仲家”。有人说,“仲”是他的国号。其实,他的国号与年号,均已无考(今日在贵州的苗胞,有一部分自称“仲家”,被若干民俗学家认为是袁术的苗裔。仲家这一支的苗胞,究竟是不是袁术的苗裔?这是极有趣味的、一篇未来的博士论文的题目)。
袁术只晓得,凭他的迷信,他有资格当皇帝。迷信的来源是:(一)当时流行了一句预言:“代汉者,当涂高。”他说:袁家是春秋时代辕涛涂的后代,应了“涂”字。他自己名术,号公路,也均与涂字相通。(二)依照西汉末年以来的五德终始的历史哲学,汉朝是火德,火生土,代汉而起的朝代该是属于土德的大舜之后,而辕涛涂恰好是大舜之后,他是辕涛涂之后。
这一种自欺欺人的迷信说法,害了袁术自己。
袁术的实力,仅有两个郡而已。和曹操、袁绍、刘备,都做了对头。有吕布,而常常翻脸;有孙策,而无法令孙策肯为己用。
于是,他当皇帝当了两年半,便在建安四年拍床呕血而死。经过是这样的:他做了皇帝以后,以九江郡的寿春为京城,改称九江为淮南,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广设百官,大兴土木,立后选妃,郊天祀地。干这些名堂,没有一件不是十分费钱的。他那里有这些钱呢?两个郡的税收,少得可怜。
结果,他当了中国历史上的最穷的一个皇帝,穷到离开寿春京城,去投靠两个老部下陈简、雷薄。于(今日霍山县的)山,被陈、雷二人挡驾。
最后,他决定与袁绍言归于好,向这位他一向最看不起,被他常常骂为“家奴”与“非袁氏之子”的哥哥大低其头,派人送信给袁绍,表示愿意把皇帝的宝座让给袁绍。
袁绍不给他回信,却叫儿子青州刺史袁谭派人去迎接他北上。袁术走到半途,听说曹操叫刘备领兵在附近拦截;吓坏,掉转头向寿春走,走到离寿春不远的江亭,呕血而死。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norya999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36267
注册
2005-4-8
#8
发表于 2005-4-18 13:2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六 公孙瓒
三国时代的人才多,蠢才也不少。
吕布、袁术之外,算来要轮到公孙瓒了。这三个人,不是没有一技之长,而是缺乏眼光,缺乏修养,有野心而无志气。
公孙瓒生长在幽州。幽州包括今日河北省的中部、北部,及辽宁省的南部、中部。当地汉人,有不少是慷慨悲歌之士,豪爽而尚武好义;也有许多人习惯民族共处,学会了匈奴与鲜卑、乌桓的骑射。公孙瓒本人又是“家世二千石”,高级官吏的子弟,翩翩少年,身材高、声音大,骑得好,射得准,虽则由于母亲出身卑贱,而只能在辽西郡的太守衙门里充当一名“书佐”,亦即抄写员之流,然而很快便获得太守侯某人的赏识,做了侯太守的女婿,被侯太守送往洛阳之南的缑氏县,从当时的大儒卢植先生读书。
他在卢先生那里,结交了一位同学,姓刘名备。
他不曾把书读通,不久便回了家乡令支县(河北迁安之西),又转到辽西郡的首县阳乐(抚宁县之西),在新任太守刘基的下面作了一个“上计吏”,相当于会计室主任兼统计室主任。他根本没有文人的气质,干这些事都是用非所长,却也表现得不太坏。
刘太守吃了官司,被关在槛车里押往洛阳,公孙瓒化装为一个仆人,一路跟随侍侯。刘太守被判流放日南郡,公孙瓒也下了决心,陪他去这个传闻瘴气甚厉害的地方。所好,两人走到中途,刘太守就遇到了赦免。公孙瓒于是又回到辽西郡的令支县。
家乡的父老与地方官举他为“孝廉”。这是两汉官场的正途。由孝廉而被天子召见,留用为“郎”,再由郎而外放为地方官,最后由地方官而内调为中央大官。
公孙瓒在为“郎”欺满以后,被派作幽州的“辽东属国长史”。长史的意思,是秘书长,是文官,但在这里却是武官,相当于一郡的都尉。所谓辽东属国,便是散布在辽东郡周围的若干藩属国,亦即大大小小的匈奴与鲜卑的部落。公孙瓒的职务,便是监视这些部落,不许他们对汉朝的中央造反。
公孙瓒喜欢骑白色的马,他叫所率领的卫队也都骑了白马。因此,人们送给他一个绰号:白马长史。
有些法官是疾恶如仇。公孙瓒是疾胡如仇。每次,当他接到有什么部落造反的消息,他就会勃然大怒,集合兵马,立刻奔赴该部落去交锋,好象是他私人和这部落有什么深仇大恨一样。到了交锋的之时,不用说,他决不客气,而尽量猛打,尽量残杀。各处的胡人,对他的确是十分害怕的。
他的长官,幽州牧刘虞,对付胡人另有一套。刘虞反对杀,所行的是怀柔政策。胡人感他的恩,已经造反的,退走;没有造反的,不再想反。
我用这个胡字,包括很多不同种族的人。严格说来,胡只能指匈奴,而匈奴是突厥种(因为突厥与今日的多数土耳其人是匈奴的苗裔)。
西汉之时,匈奴之东有所谓东胡,其血统与语言均与匈奴不同,被人类学家称为“东胡种”或“通古斯种”。
就东汉末年的幽州而论,乌桓是各种胡人之中力量最大的一种。乌桓两字,有时也被写作乌丸。东汉的朝廷,特设了一个“护乌桓校尉”负责保护乌桓部落的专责。所谓保护,包含“保全”的意思,防止他们因造反而丧失生命与畜产。
东汉的最后一个“护乌桓校尉”,姓箕名稠,有人说他不姓箕而姓綦。他不但不曾护得乌桓,而且保护不了自己,被两个姓张的汉人杀死。这两个姓张的,一个叫张纯,曾经作过中山国的国相;一个叫张举,曾经作过泰山郡的太守。张纯对汉朝前途的看法,与其他三个姓张的(张角、张宝、张梁)大致相同:汉朝气数已尽,新朝代即将诞生。张纯于是说动了张举,推张举为天子,而自称“弥天将军安汉王”。
这张天子与张将军,自以为抓住了时代的趋势,就在灵帝中平四年,大造其反,担负他们交给自己的历史任务,实行荒乎其唐的机会主义。他们诱惑了乌桓的一个领袖丘力居,吆喝了不少的汉人与胡人,杀掉护乌桓校尉箕稠,与右北平郡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以流寇的战术横冲直撞,劫掠了青、徐、幽、冀四个州的不少城市、乡镇、村庄。
次年,中平五年,在幽州牧刘虞的指挥下,公孙瓒大破张纯、张举、丘力居等于(河北蓟县之西的)石门。
公孙瓒在石门打了胜仗以后,穷追张纯等人的汉胡混合部队,一直追到管子城。
他与他的追击军在管子城遇到埋伏,被敌人反包围,围了一百多天。粮食吃完,吃马;马也吃完,煮马鞍、盾牌、皮靴等等。幸亏敌人也吃完了粮食,不得不退回他们的根据地柳城;否则,公孙瓒及其残余部队,不都饿死,也都会冻死了。
这时候,公孙瓒的官位是骑都尉。他早已做过涿县的县令了。立了石门之战的大功以后,在洛阳的灵帝升他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
中平六年,三月间,有一个姓王名政的,于张纯未对他防备之时,将张纯杀了,割下张纯的头,送给幽州牧刘虞领赏。朝廷加官刘虞为大司马,封公孙瓒为蓟侯,拜“奋武将军”。
公孙瓒一跃而为天下知名的名将,有希望成为拨乱反治的重镇,倘若他懂得与刘虞始终合作,服从这位富有政治经验、而且远近仰望的长官。
他却不肯如此做。
他打了一个不太大的胜仗,便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再把刘虞看在眼里,而处处与刘虞作对。刘虞派人送东西,赏赐一些忠顺的部落,公孙瓒偏要去拦截、抢去,破坏刘虞的怀柔政策。
刘虞有一个儿子刘和,在长安朝廷当侍中,与献帝处得很好。献帝在私底下拜托刘和,逃离长安,去幽州,叫刘虞带兵来,迎接他(献帝)东归洛阳。
刘和奉了这个密旨,便逃离长安,奔出武关,先到南阳,他本想由南阳再向东走,到颖川郡再转向东北,经兖州、青州、冀州,见父亲刘虞;不料,袁术认为奇货可居,把刘和以连软带硬的方式留了下来,他叫刘和写信给刘虞,把兵送到南阳来,袁术也带兵一起去。袁术是想与刘虞分功,甚至想争刘虞的功。
公孙瓒劝刘虞不必派兵,刘虞不听;派了几千人去。公孙瓒暗中写信给袁术,建议袁术将刘和扣留,将刘虞的兵吃掉。
他在表面上装着与刘虞一起行动,也派了一千多人,交给堂兄公孙越带去。
结果,袁术吃了刘虞所派来南阳的兵,也按照公孙瓒的建议,把刘和关了起来。这位刘和,颇有能力,竟然从袁术那里逃走,逃到了幽州,向父亲刘虞报告了一切。
于是,刘虞对公孙瓒就恨入骨髓。
公孙瓒不仅与刘虞成了敌人,与袁绍也成了敌人。原因是,他的堂兄公孙越奉了袁术之命,帮助孙坚,打袁绍所派去的“豫州刺史”周昂,在打的时候中了箭阵亡。
袁绍明知道孙坚已经是豫州刺史,又另行“承制”(自称朝廷授权)派一个什么周昂,乘着孙坚在洛阳前线打董卓,袭占豫州的某一部分。这诚然是袁绍的不对。
公孙越的“任务”,本是前往长安,迎接献帝。袁术不践言参加迎驾,而吃掉刘虞的兵,又把公孙越及其部队用在打周昂的小战争上面,以至公孙越阵亡,这是袁术的不对。
单就公孙越之阵亡而论,公孙瓒应该第一先恨袁术,其次才恨袁绍。
军阀便是军阀,不懂得什么叫平心静气的分析。
他进军(山东德平县的)磐河。同时,他上疏给朝廷,数说袁绍十项大罪。
这是初平二年十二月的事,董卓还不曾死。公孙瓒在他的讨袁绍疏之中,虽不明白站在董卓的一边,而责备董卓的字眼也不过是“造乱”、“无礼”几个字而已。
除了为堂兄公孙越报仇以外,公孙瓒的另一原因,也就是真正的原因,是扩充地盘。
一个月以前,初平二年十一月,公孙瓒在(河北省东南部的)东光县大胜了青州的黄巾,杀掉三万,收降七万。
由东光再向前,便是袁绍的地盘。袁绍此时名义上是冀州牧兼渤海郡太守,而实力早就伸入青州。公孙瓒要找袁绍打,袁绍仍不想和他打。公孙瓒有一个亲弟弟公孙范,在袁绍的身边。袁绍希望以公孙范为桥梁,与公孙瓒保持友好关系,就把自己所兼的渤海郡太守的官职让给公孙范(渤海郡在今沧州一带)。
谁知,这公孙范有了渤海,不作调停人,而立刻调集全部的兵,帮助哥哥公孙瓒打袁绍。
公孙瓒与袁绍双方的兵,于初平三年正月在(河北威县之北)界桥,进行决战,袁绍以步兵三万人结为方阵,用骑兵一万人布在两翼,精兵八百,强弩千张,作为挑战的前锋。公孙瓒不懂得如何对付这样的阵势,被袁绍杀得大败,退回蓟县。
公孙瓒所任命的冀州刺史严纲,被俘。
袁绍乘胜派人追击,追到(易县东南的)故安县。公孙瓒的部队,掉过头来死守,袁绍的部队攻它不下,撤退。
袁军撤退以后,轮到公孙军来追击,追到(新城县之东的)拒马河,大胜袁军,杀了七八千人,向东扩充战果,进展到(山东西北部的)平原国,继续占领了大部分的青州。
公孙瓒于是派了一个姓田名楷的,作青州刺史。
刘备在这一次战役之中,颇替公孙瓒立了一些功。公孙瓒任命他为平原县县令,其后又升为平原国的国相(汉朝在景帝以后,有王有侯,但王侯都无权统治他们的“国”,一切由中央政府所谓“相”来当家。刘备当时的官名,是“平原相”三个字,不是我给他的“平原国的国相”六个字)。
袁绍不甘心丢了他的青州,便用他的全副力量来和公孙瓒死拼,拼了很久。
拼到兴平二年,袁绍才获得一个决定性的胜利于(河北通县之南的)鲍丘,杀了公孙瓒的兵两万。公孙瓒退到(雄县西北的)易京。
公孙瓒之所以战败,简单说来,一是地盘占得太大,人才与兵力不敷分配;二是不但任命了所谓冀州刺史与青州刺史,也任命了所谓兖州刺史:树敌太多;三是刘备在兴平元年为了援救被曹操所攻的陶谦,脱离了公孙瓒与田楷等人的团体,去了徐州,而且赵云也借口兄丧,回了常山郡真定县;四是与幽州牧刘虞闹翻,杀了刘虞,与刘虞的儿子和刘虞的很多部下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他杀刘虞,是在刘备离开青州的前一年,亦即初平四年。十月间,长安朝廷派了一位使者段训到幽州来,加刘虞的官,也升他的官。刘虞被加官“督六州事”;他被升为“前将军”,爵位也由蓟侯改封为“易侯”。
他胁迫段训与他合作,伪造皇帝诏书,说刘虞与袁绍合谋僭位,将刘虞斩首。
事先,刘虞曾经在段训未到以前,与公孙瓒打了一仗,打败,被俘。公孙瓒等待段训来了以后,才把刘虞杀害,因为刘虞本是他的长官,背一个杀长官的名不好。
杀长官的事实,他怎么样也掩盖不了。刘虞的部属们公推阎柔为领袖,号召汉人与胡人,集合了几万兵马,与刘和的一支力量配合。袁绍也派了大将麴义,率领几万兵,参加这讨伐公孙瓒的联军,一举而斩杀了公孙瓒的渔阳郡太守邹丹(渔阳郡的首县渔阳县,在河北密云的西南)。
渔阳郡以外,代郡、广阳郡、上谷郡、右北平郡,各地所有的老百姓都纷纷起义,杀了公孙瓒所任命的官吏,响应刘和、阎柔与麴义所统率的联军(代郡的郡治在高柳,在山西阳高西北;广阳郡的郡治在蓟县,蓟县的故城在北京西南;上谷郡的郡治在沮阳,河北怀来之南。右北平郡治在土垠,河北丰润之东)。
公孙瓒的对策,是采取“绝对守势”。他把易京造得十分坚固,城墙之外,有土堑;土堑之外,又有土堑;传说这易京有几十重的土堑。城墙本身,有六七丈高;公孙瓒与妻妾姊妹所住的楼更高,足足十丈,不设楼梯,公文用绳子系上去,传令用特别训练的、能够大声喊叫的女人,城内,他储蓄了极多的粮食。
尽管如此,这易京终于在建安四年三月被攻破,公孙瓒放火自焚,没来得及死,被砍。袁术死在他前面三个月,吕布死在他后面三个月。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norya999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36267
注册
2005-4-8
#9
发表于 2005-4-18 13: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袁绍从初平元年主持讨伐董卓的同盟之时开始,直到建安五年在官渡被曹操击败之时,是全中国最有力量、最能号召的一个军政领袖。在官渡战败以后,他的四个州地盘依然掌握在手,比起曹操的兖、豫、徐三个州仍要大些。在名义上,他也不比曹操低:他是大将军、司隶校尉,兼冀州牧(加上他大儿子袁谭所领的青州,二儿子袁熙所领的幽州,与外甥高斡所领的井州),而曹操至少在名义上只不过是“行车骑将军”,兼司空而已(虽则曹操在事实上也控制了徐州与兖州、豫州,及整个的许县朝廷)。
袁招的兵、军粮、财力,也一向是超过了曹操所有。由于祖先与伯父、父亲,都做过三公级的最高官吏,中国到处都有袁家的门生故吏。他本人也极会交朋友(最好的朋友包括张邈、伍琼、许攸、河颞),这也不是曹操所能比得上的。总之,他倘若早一点向曹操摊牌,胜利应该是属于他的一方。
他的最大失策,是坐视曹操把献帝从洛阳接往许县,给了曹操挟灭子以令诸侯的机会。他的一名部下,原任冀州“骑都尉” 的沮授,早就劝他抢先,把献帝从洛阳迎到邺县,他却听了郭图与淳于琼两人的话,顾虑到有了献帝在身边,就不能不遇事请旨,“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反而不太方便(曹操后来却感觉到有了献帝在身边,没有一点不方便)。
平心而论,在建安元年曹操迎接献帝的时候,虽未必赤心忠于汉室,却至少是十分尊重汉室的,曹操当时给全国人士的印象,是既忠且勇;面袁绍是只知扩充自己地盘,对君父的安危漠然无动于衷的小人。
曹操在许县重建议汉朝的朝廷(也替献帝迎筑了宫殿,供应丁宫中的开销),使得全中国的人民与官吏耳目一新。曹操以献帝的名义,任命袁绍为三公级的“太尉”,仕命自己为“大将军”。袁绍不肯接受,因为太尉的地位是在大将军之下(住东汉窦宪之后确是如此;西汉太尉与丞相、御史大夫是在大将军之上)。
曹操有修养,识时务,知道打袁绍还不是时候,便特别客气,以“大将军”的名位让给袁绍,而自降为“行车骑将军”(代理性质的车骑将军)。实权,曹操当然不肯放弃;•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可以不再担任,换上一个“司空、录尚书事”,不仅实权差不多,而且名义上升为三公之一。
为什么曹操不苒做司隶校尉?可能也是由于袁绍反对。袁绍在灵帝末年便当了这个司隶校尉的官;其后在初平元年,因为反对董卓,或是怕董卓,而离开洛阳出走,把“节”挂在洛阳的”上东门”(东边靠北的一个城门),等于是正式辞去了本兼各职。然而,到了冀州,他却仍旧自称“司隶校尉”,以这个名义号召各州、各郡的官吏,申讨董卓(董卓所主持的朝廷,为了安抚他,发表他为勃诲郡太守.他也照样就职,当起司隶校尉兼勃海太守来。一面申讨董卓,一面做董卓所间接任命的官,真是怎么说也说不通)。
从建安元年到建安五年的春天,曹操、袁绍二人不曾交手。
曹操忙于创建许县的新朝廷,打张绣、打吕布、打袁术;袁绍忙于消灭公孙瓒,吞并幽州、青州、井州。
袁绍虽则以多谋寡断著名,却也晓得他自己与曹操两雄不能并立。于是,在灭了公孙瓒以后不久,他就调齐了一万匹马、十万名兵士,准备一举而渡过当时的黄河,冲到许县,把献帝抢来,安置在自己的邺县。
曹操赶紧凑了若于兵马,进驻于(中牟之东的)官渡,等候袁绍大兵渡河,一决雌雄。
这时候,董承的倒曹阴谋突然暴霹,麓承及其在许县的同谋者都被逮捕、灭族。刘备在徐州也就杀了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对曹操翻脸。曹操决定,暂时不理会袁绍,先解决了刘备再说。有人劝他不可如此。万一他在打刘备的时候,袁绍渡河来夹攻,岂不两面受敌?曹操说:“不要紧。袁绍不会决定得那么快。倘若我先打袁绍,那刘备倒是很可能从后面来对我夹攻的。”
曹操的判断,果然没有错。他去打刘备的时候,一直打到刘备离开徐州,打到俘虏了关羽,袁绍均不曾动。
袁绍的左右,也未尝没有人才,例如田丰。田串曾经向袁绍建议,说:“和你争天下的是曹操。曹操现在到东边去打刘备了。
刘备不是很短时间可以击溃的,所以曹操要被刘备拖住在那里。
你何不领大军袭击曹操的后方,一去就可以成功。这是很难得的机会;用兵,就要抓住机会。”
袁绍说:“你的意见很对。不过,我的小儿子有病,我一时不能离开家。”田丰气得用拐杖打地下,汉:“唉,大事已去!”
等到刘备被曹操击溃以后,田丰劝袁绍不可轻易行动。因为,曹操已无后顾之忧。田丰的新建议是:固守黄河北岸的四个州,“外结英雄,内修农战,培养实力。同时,不让曹操培养实力,用少数的精兵渡河,骚扰曹操治下的各州各郡,时而击左,时而击右,叫曹操的兵疲于奔命,叫曹操治下的人民不能安于所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到三年,就可以把曹操消灭。”
袁绍不仅不接受田丰的这•次的建议,而且叫入把他拖下去,加了手铐脚镣,关在牢里,
袁绍率领大军进驻黎刚。同时,命令陈琳起草了一篇檄文,大骂曹操。
这一篇檄文,与唐朝骆宾土的“讨武曌檄”,同为千古名作。
陈琳的文章确是不坏。这一篇檄文,从曹操的祖父、中常侍曹腾骂起,说曹腾与其他两个太监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人”;又说曹操的父亲曹嵩.本是一个“乞丐”(叫化子),作了曹腾的养子以后,对权门大送红包,买得了三公级的官位(太尉)。
骂到曹操本人,檄文说曹操是一个“奸阉遗丑”,•好乱乐祸”。
曹操参加讨伐董卓的同盟,于袁绍及别的州牧、刺史、太守、国相,都不敢出击,而只知饮酒高会之时,有勇气单独对董卓的部队进攻,虽则被董卓的大将徐荣打败,其实是虽败犹荣。陈琳却在檄文里说曹操“愚佻短虑,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文人的一支笔,确是可怕。曹操后来不好,打董卓的时候何尝不好?比当时身为盟主,而一动也不动的袁绍,好得多)。
陈琳把曹操凭自己本事而发迹的经过,都一概说成由于袁绍的“弃瑕录用”:是袁绍保举了曹操为东郡太守,保举了曹操为“兖州刺史”,而且在曹操被吕布偷占了兖州之时,是袁绍派兵由北边来打败吕布,才把曹操救了下来(这袁绍打吕布的事,未见于任何其他史料)。
在这一篇讨曹的檄文之中,袁绍叫陈琳列举了曹操的若干具体罪状,说曹操杀了正官直谍的前九江太守边让、议郎赵彦;拷打了太尉杨彪;发掘了梁孝王的坟墓;用了七百个精兵围住献帝所住的宫闸,名为保卫,实则监视;曾经勾结公孙瓒,企图夹攻袁绍。
这些罪状都是事实,并不冤枉,不过袁绍自己也做了很多目无汉室,违法乱纪的事。
陈琳的文笔极有力量。这篇文章的结尾一段,既典稚而又雄健,气壮声洪:“幕府(袁绍是大将军,大将军有幕府,因此这幕府两个字便是袁大将军的代称)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贲)育(乌)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并州(刺史高斡之军队)越太行,青州(刺史袁谭之军队)涉济漂,(袁绍本人之)大军泛黄河,以角其前,荆州(刘表之军队)下宛叶,而掎其后。雷震虎步,并集虏廷,若举炎火以炳飞蓬,覆沧海而沃漂炭,有何不消灭者哉?当今汉道陵迟,纲弛纪绝,操以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称陪卫.内以拘执,(幕府)惧篡逆之祸因斯丽作,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也,可不勖哉!”
这一篇檄文,是发给以刘备为首的全国各州、各郡、各国的长官吏的,篇首列了刘备的官衔:“选署左将军,领豫州刺史”,可见袁绍在当时是如何尊重刘备的政治地位与号召力。
袁绍所动员的兵究有多少?我们在一千七百多年以后的今天,很难考出确数。檄文中的“长戟百万,胡骑干群”自然是夸大之词,《后汉书•袁绍传》所说袁绍“简兵十万,马万匹”当较近于事实。曹操能集中起来的兵力,要比袁绍的少(当时,有了几千兵便已经够资格作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角色。吕布和早期的刘备均始终只有几千人,刘备在小沛扩充部队到了一万,就已经遭了吕布之忌)。
曹操的基本武力,是他所收编的青州黄巾。这些被收编的青州黄巾号称三十万人,其中老弱居多,曹操一一加以遣散,只留下了年轻力壮的汉子,其总数可能在十万以上,但不会超过二十万,这十万多兵,曹操不能够都调到官渡前线,因为在许县的西南,尚有袁绍的同盟者——荆州牧刘表。刘表的军队也差不多是十万人左右。我的猜度是:曹操用来抵抗袁绍的兵力,至多只是全部力量的一半,也就是五万至七万人左右(这只是一个猜度而已)。《三国志》魏的部分说,当时曹操的兵不满—万,似乎不确。
袁绍在陈琳所写的檄文中,说袁谭、高干、刘表,将—起对曹操采取行动。事实是,刘表始终观望(到了袁绍既败以后很久,他才叫刘备向许县进军一次,刘备到了叶县便撤军退回新野)。
袁谭与高干也许有所行动,但现存史料上毫无记载,可见即使有过,规模也不甚大。
大战在建安五年二月开始,袁绍命令郭图、淳于琼、颜良等几位大将,先攻曹操派驻在(河南滑县之北的)白马津的刘延。
不知为了什么缘故,曹操挨到四月间,才亲自带了关羽、张辽等人,到白马津来救;同时分兵攻打袁绍所派兵防守的延津县,以分散袁绍的注意力。袁绍果然以重兵加强延津的前线,曹操便突然移军奔向白马津,颜良这时候沉不住气,不等关羽、张二等人到达,就率兵一口气走了十几里,前来迎战,被关羽一马当先,刺死于万军之中,砍下了头。袁军阵容大乱,曹操就指挥关羽、张辽等人及其部队,解了白马津之围,救出刘延与刘延手下的兵,合起来,沿着当时黄河的南岸向西面走,一直走到延津县城之南,被袁绍的兵追上。
袁绍带了刘备与文丑及五六干名骑兵,到达汉朝酸枣县东南的一个叫做延津的渡口,渡过当时的黄河(这延津从宋朝起,代替酸枣成为县的名称,位于今日黄河之北,在开封的西北,偏北,中牟的正北,偏东。今日中牟与延津之间的黄河,在当时是济水。济水发源于济源县,流向山东利津)。
曹军在延津抵挡丁袁军一阵,获胜;杀了文丑。曹操退到济水以南,今日中牟之东的官渡,扎营,袁绍留在延津,扎营。
在历史中有决定性的官渡之战,在八月开始。袁绍移动他的大军,进至延津西南,中牟西北的阳武,沿着现成的河旁沙堆,造了东西长达几十重的营地。袁绍的战术构想,是伸展两翼,包抄曹军,加以捕捉。
曹操不退,把自己的部队也分成若干单位,对袁军的各单位抵抗;但是,究竟人数太少,不够分配,抵抗了以后伤亡颇重,袁军乘势猛攻。
这时候,在袁绍的一方面,颜良、文丑虽死,尚有张部、高览、淳于琼等若干得力的勇将。在曹操的一方面,虽则关羽不久便离开了,走往袁营去找刘备,却也还有张辽、徐晃、乐进、于禁,以及夏侯停、夏侯渊、曹仁,撑住了场面。
张辽是井州雁门郡马邑县人,做过丁原、董卓、吕布的部下,在吕布被杀以后投降了曹操,被曹操以献帝的名义拜为中郎将,封为关内侯(马邑是今日的山西朔县)。
张辽与关羽是大同乡,很谈得来(关羽的出生地,是井州河东郡解县。解县的故城,在今日山西虞乡县之西)。张辽知道了关羽念念不忘刘备,迟早有一天会走,便报告了曹操,曹操很佩服关羽的义气,同时也深知留了关羽的身体,留不住关羽的心,他在听到张辽的报告以后,不曾采取任何措施,以防阻关羽走。
关羽井非是想走就走的人。他固然想回到刘备的身边,却山要先做出一两件事,报答曹操对他的厚爱。于是,他斩了颜良(可能也斩了文丑;至少是帮助了徐晃等人击溃文丑)。关羽在自己认为已经报答了曹操以后,就把曹操所给的一切(包括“汉寿亭侯”的印),都包扎在一起,放在所住的地方,留函告别。曹操的左右,要去追捕关羽;曹操说:“他也是:各为其主,让他走吧。”张辽没有一个像刘备的故主值得怀念;他死心塌地为曹操服务到底(汉寿是东汉的一个县,故城在湖南常德的东北。今日的汉寿县,在常德东南。亭侯,是爵位,地位次于县侯,高于关内侯及列侯)。
徐晃也是并州人,不仅是关羽的大同乡,而且是小同乡;同为河东郡的郡民。关羽是解县人,徐晃是杨县人(杨县在今日洪洞县东南)。他原是白波首领杨奉的部下,在建安元年于曹操击败杨奉之时投降了曹操,其后打吕布、打刘备,都立了功。他在白马津,“从破颇良”;在延津,“破文丑”(《三国志》魏的部分的原作者,似乎把“破文丑”的首功记在这位徐晃的账上)。后来,他又在延津之南的“故市”,与曹操的另一部将史涣,击毁了袁绍的若干运粮车辆。
乐进是兖州东郡卫县的人(卫县在今日山东观城县之西)。
他身材短小,胆量很大,做了曹操的帐下吏。帐下吏相当于副官或卫兵队长,回家乡募得了一千多人,升为“假司马”(代理性质的司马之官,司马所管的是营中的种种杂务.仃时也带队伍作战)。不久,曹操又升他为“陷阵都尉”。都尉是汉朝正式的军阶,“陷阵”二字似乎是曹操所想出来的。
乐进也参加了打吕布、打刘备。在对袁绍的战争之中,他的最大功劳是杀了淳于琼。
曹操的另一猛将,是本家弟弟曹仁。曹仁的祖父曹褒,是曹操父亲曹嵩的养父曹腾的哥哥。曹仁从来喜好骑马、射箭、交朋友,在灵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他自己有了一千客人的徒众,在淮河泗水之间的皖北、苏北游来苗去,成为非兵非匪、亦兵亦匪
的一支武力。他把这一支武力带到曹操的营中,曹操任命他作“别部司马”,不久又升他为所谓“厉锋校尉”。其后,打袁术,打陶谦,打吕布,打张绣,到汝南打刘备与黄巾首领刘辟,他都很卖力。他所带领的,是骑兵。曹操也派他偕同史涣等人深入袁绍的后方,拦截袁军的运粮车辆,烧毁粮食。他的官位,这时候已被升为遥领“广阳大守”,以“议郎”的名义在曹军之中当骑兵的“督”。换句话说,曹仁当了政府的参议,兼任曹军的骑兵司令。
曹操的另一位本家弟弟是曹洪。曹洪的父亲是谁?裴松之以来,没有人知道。王沈所写的(魏书),只说了曹洪有一个伯父叫做曹鼎,当过尚书令,也当过河间国的国相,因贪污被冀州刺史蔡衍纠弹,被司法当局判处劳役。(后汉书•蔡衍侍)说这个曹鼎是中常侍曹腾的弟弟。 •曹腾只有三个哥哥,没有弟弟。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弄错了。曹腾的字,是季兴;他的三个哥哥是伯兴、仲兴、叔兴。
这曹鼎只能是曹腾的哥哥或侄儿。他不可能是哥哥;倘若是,那末,曹洪便要比曹操长了一辈。曹家的谱系不容易排,以后还有机会作一比较详细的交代。
现在,让我们多谈谈曹洪。曹洪靠了伯父曹鼎与叔祖曹腾的提拔,在年轻时候就当了蕲夏县的县长。曹洪不曾像曹仁那样干过那亦兵亦匪的事。有机会做官,也就不必走歪路了。然而他的号召力,却不亚于曹仁。曹操参加讨伐董卓的大举,曹洪带了若干人来当兵,而且在曹操被徐荣打败,跌在马下,丢掉了马的时候,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情愿步行.冒生命的危险(步行就很容易被敌人迫到)。他向曹操说:“大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不可以没有你。”于是,曹操骑上了曹洪的马,曹洪在马的后面步行,到了汴河的河岸,找到了船,渡过了汴河,奔到家乡(安徽毫州的)沛国谯县。曹洪在家乡重新招兵,又招到了一千多人,带往(安徽寿县的)扬州刺史所在地的寿春,拜访他的好朋友、扬州刺史陈温。陈温准他在(安庆六安一带的)庐扛郡与(芜湖、南京、镇江、徽州一带的)丹阳郡大招特招,一共招到了好几千人。
这几干人,加上在家乡所招到的—千多人,曹洪都带到了(安徽怀远西北的)龙亢县,交给曹操,作曹操的基本武力。曹洪自然也留在曹操左右,当既亲且信的助手。
其后,打陶谦,在吕布偷占兖州之时打吕布,并且夺回吕布所占的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县、密县;又在曹操奠都于许以后的某一年,进攻刘表,打败刘表的某一位“别将”,在舞阳、舞阴、叶县、堵阳、博望等等地点。
这一次曹洪打败刘表某一军官的事,不载于《三国志》的其他部分,亦不见于<三国志>及《后汉书》的《刘表传》。所谓“别将”,也不可能是刘备。事件发生在何年何月,陈寿依照他的习惯,含糊其辞,叫我们只能去猜。大概是建安二年三年左右罢,不可能是在建安五年,曹操对袁绍决战于官渡之时。
刘表派兵进攻到叶县,在现存的史书上,只有刘备与夏侯惇对垒的一次。当时在夏侯悼的麾下有于禁、李典。是否也有曹洪参加?<三国志•魏书•李典传)不曾提起。
李典是巨野县人(巨野在今天属山东省,在汉朝属兖州山阳郡)。他的“从父”(伯父或叔父)李乾,在灵帝末年聚集了几千家老百姓在巨野的邻县乘氏县,筑寨自保;其后点齐了若干壮丁,跟随曹操打黄巾,在(东平西南的)寿张打厂一个胜仗。曹操打袁术,打陶谦,这位李乾也追随了。
吕布偷袭充州,叫人劝李乾背叛曹操,李乾不肯,被害。
李乾的儿子李整,为父报仇,帮助曹操击溃吕布,被曹操任命为遥领的青州刺史,可惜活了不多久便死去。
李整死后,曹操把欠给李乾的一份情意,转还给李典,叫李典以中郎将兼颍阴县县令的名义,接管李整的兵;很快就又把李典升为所谓“离狐郡”的太守。
离狐本是济阴郡的一个县,在今日山东单县之西。曹操因人设政,临时把离狐县升格为郡,为的是奖励李典。
后来,李典不断地立功,不断地升官,当不当这离孤郡太守已无所谓,曹操就又恢复了离狐的县的地位,废掉了这个所谓离狐郡.
在曹、袁对垒于官渡的期间,李典的贡献是率领了李家与亲戚各家,以及麾下的兵,向曹操的大营输送军粮及其他物资。
当时曹操左右的军官,最重要的是夏侯惇和夏侯惇的堂兄夏侯渊。’
夏侯惇是沛国谯县人,曹操的小同乡,他从初平元年开始,在曹操作“奋武将军”的时候,就已经当了曹操的“司马”。其后,由司马而升为“折冲校尉”、东郡太守、陈留太守、济阴太守、河南尹。他的军阶也早就由校尉升为将军,先后做了“建武将军”、“伏波将军”与“前将军”。而且,封为“高安乡侯”,属于“乡侯”的一级,比县侯小,比亭侯大。
夏侯惇可说是武人之中曹操最得力的一员。曹操打陶谦,叫夏侯惇在濮阳留守。曹操打袁绍,叫夏侯惇作大军的“后拒”
(后拒用现在的军事术语来说,是“总预备队”的指挥官)。
很久以后 ,曹操在建安二十一年打孙权,带了夏侯惇去;在撤退的时候,留下夏侯停在居巢(安徽巢县)“都督二十六军”,对孙权监视(所谓二十六军,在当时是二十六个大小不同的单位,与现在的“军”不同)。
曹操对夏侯惇特别亲近,常常和他乘坐一辆马车,也让他自由进出于自己的卧房。任何别的军官,都不曾受到如此的信任。
什么缘故?是不是仅仅因为夏侯悼在打吕布的时候,被流矢射中了一只眼睛?当然不是。
最重要的理由,是他从小就和曹操在一起,为人忠勇可靠,文才武艺又高。
有人说曹操与夏侯惇本来就是一家人——堂兄弟,曹操的父亲曹嵩,原姓夏侯,是夏侯惇的叔父。最先把这个传说写下来的,是三国时代吴国的一位无名氏著者;这个人留下了一部<曹瞒传>,是裴松之见到过,而引用了不少在<三国志>注文里的。
另一本书,晋朝郭颁所写的<世语>,也如此说,
对不对呢?不对。固为,曹操把女儿嫁给了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懋。倘若曹嵩、曹操这一支姓曹的.与夏侯氏本为一家,这就违反了同姓不婚(与其后同氏也不婚)的传统了。
曹操的父亲曹嵩,原来不姓夏侯,姓什么?我的假设是:姓曹。
曹嵩的父亲曹腾,有兄弟四人,曹腾最小,字叫做季兴。他的三个哥哥的名字,无考,据说他们的字,是伯兴、仲兴、叔兴,挺整齐。
这四个兄弟的父亲,司马彪在(续汉书)里面写作“曹萌”,裴松之在注文里加以引用,抄错了字,写成“曹节”(也可能不是裴松之抄错,而是刻书的人与印刷术发明以前,抄写的人弄错了的)。
曹萌的子孙如此之多,曹腾的兄弟与侄儿如此之多,曹腾要选一个人当养子或嗣子,又何必在姓曹的以外,去选别人家的子弟呢?
话归本题,夏侯惇对曹操是真够卖力的。
夏侯悼的堂弟夏侯渊,对曹操也极其忠心。曹操在年轻的时候,“曾有县官事”(犯了法,应该吃官司,坐牢),是夏侯渊情愿吃亏,挺身而出,把罪名都承认在自己身上,被判刑坐牢。曹操也很够意思,虽则是逍遥法外,却并没有把这位替他坐牢的夏侯渊忘记得一干二净。他到处去找有力量的亲友,可能也花了不少的钱,把夏侯渊救了出来。
夏侯渊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职务是督战官,官位是“督军校尉”。
这官渡之战,是曹操一生最得意的一战。他以很少的兵对抗袁绍很多的兵,对抗了一百多天,终于获胜。胜得确也不易。
袁绍曾经有一次全军移垒,逼近在官渡的曹营,曹军也出垒交锋,曹军战败,退回。
此后,袁军尽管挑战,曹军只是给他一个不理。袁军堆砌了一排土山,又建筑了很多没有屋顶的木制高楼(高橹),从土山与高橹之上对曹营俯射。曹军的兵士只能每人拿了盾牌当伞,才能在营中走动。曹操想出了用一种特制的车子,加上杠杆,把石块 抛掷到对方,打毁高橹。
袁军又掘了若干地道,以垂直线指向曹营。曹操叫兵士掘了若干横的深壕(长堑),在壕中等候从地道钻来的袁军,射死他们, 砍死他们。
曹操而且派遣将士,不断地邀击袁军从后方来的运粮车辆,烧毁袁军的粮食。
袁绍的错误,第一在于有力量围住曹军,而不敢冒险令两翼渡过济水,完成合围。第二,交给刘备的兵不多,未能达成袭占许县的任务。第三,不曾办到叫青州袁谭与并州高干同时出动, 分攻曹操的兖州、徐州与洛阳一带。
最后,袁绍感觉到运粮车辆不可再被曹军邀击,就命令淳于 琼,带一万人从邺县向北走,迎粮。 不巧,这时候袁绍身边的一个文官许攸,因为家里有人犯法下狱,他去向主管人说情,说不通,一怒而弃袁投曹,到了曹营,就把袁绍派淳于琼领一万兵北上迎粮的事,报告了曹操。
淳于琼与一万多兵,才走了一天,走到了酸枣东南的乌巢镇,离开袁营有四十里左右,宿营(留下来过夜)。曹操却已亲自出马,带了步兵与骑兵五千名左右,追到了乌巢,在半夜里一场恶战,这时候任讨寇校尉的乐进,手起刀落,砍倒了淳于琼。淳于部一万人,被杀了一千以上,其余的非逃即降。曹操叫兵士把敌人尸首上的鼻子与牛马的嘴唇、舌头,统统割下来,交给投降的袁军,带回袁营,以瓦解袁军的士气。曹操可能也烧了袁军在乌巢镇的粮食与乌巢镇的老百姓房屋,让袁营的兵看得见火光。
曹操亲自出马,去追击淳于琼,袁绍很快也接到了情报。他将计就计,一面派兵去支援淳于琼,一面叫张郃、高览两员大将去偷袭曹营。
袁绍这一着棋,又犯了错误。张郃向他表示,曹操深明兵法,他的营一定扎得很稳,不容易偷袭。他本人虽则率兵离营,去追击淳于琼,不会不留下重兵与猛将,守住大营。袁绍说:“我也派重兵交给你,去打曹军守营的重兵,怎么样?”张郃只得勉强服从。
张郃与高览率领了袁绍所交给他们的所谓重兵,冲向曹营,用力去攻,却攻它不下。消息传来,淳于琼全军覆没,曹操本人与五千名步兵、骑兵,已在回营的中途,即将来到。张郃与高览二人心慌,对曹操既害怕,又佩服;对袁绍既怨恨.又看不起,于是互相商量了一下以后,便双双放下武器,走向曹营投降。
曹操欣然接受。
张郃与高览投降的消息,紧跟着淳于琼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袁营。袁绍本人与全军将士都惊破了胆。大家乱奔乱跑,不再像一个军队,曹操乘势来攻,一攻便把袁军杀得大败,崩溃。
袁绍本人,与儿子袁谭及八百人卫队之类跑得比谁都快,一口气跑到了:当时的黄河边,在黎阳县附近渡过黄河,才敢停下来休息(汉朝的黎阳县城,在今日河南浚县东北)。
曹操收降了留在官渡之北的袁军,有八万人之多。其中,有少数可能是心中仍然不服,在行迹上被曹操怀疑是诈降。这残忍成性的曹操,竟然下令把这八万多人都活埋了。
袁绍回到黎阳,接管了驻在该地的将军蒋义渠的兵,这才重新有了一点力量,稳住了冀州及其他三州。他仍旧是拥有四州的大军阀。曹操也暂时“放他一马”,不来进攻。事实上;曹操于大战之后,也急需休养生息,把军队加以整补。
袁绍受了官渡之败这生平未有的大打击,在精神上抵不住,—病缠绵了二十个月,在建安七年五月,呕血而死。
他留下了四个州的地盘,若干万的军队;三个儿于,一个外甥,一位大太太,五位姨太太。大太太刘氏,醋劲甚大,串通小儿子袁尚,把五位姨太太一起杀死、殉葬,却又怕这五个美丽的竞争者死后得宠,在杀了她们以后又把她们毁容。
袁绍死后,部下分为两派。逢纪与审配的一派,拥护小儿子袁尚;辛评与郭图的一派,拥护大儿子、青州刺史袁谭。
逢纪与审配拥戴了袁尚作“大将军、冀州牧、兼督冀青幽并四州军事”,成为袁绍的继承人。袁谭不甘示弱,自称为“车骑 将军”。
当时,两人虽则不和,反对曹操尚属一致。两人商定了,袁谭到黎阳来对抗曹操;袁尚留守邺县。
曹操在黎阳打袁谭.打了七个月,从建安八年二月打到九月,才打胜,把袁谭与最近才来到黎阳来帮忙的袁尚,一起追击到邺县,然后撤兵,回许县,开到西平县,准备打刘表。
这是曹操的一种姿态。有人向曹操建议过:袁谭、袁尚在有了敌人在面前的时候,便团结对外;没有敌人在面前,便分裂、内讧。果然,曹操刚撤军南下,袁谭与袁尚就互相打了起来,袁谭打败,袁尚追他,一直追到青州的首县平原。
曹操带兵重新北上,到平原来救袁谭。袁尚吓坏了,不再在平原恋战,带兵回去守邺县。袁尚的两员大将:吕旷、吕翔,降了曹操。曹操与袁谭见面,替儿子曹整聘定袁谭的一个女儿为妻。
然后,曹操又撤军南下,鼓励他们兄弟二人再内讧一次。
果然,袁尚以为机会难得,就又从邺县出动,到平原来打大哥袁谭。
曹操于是就在建安九年的春天,挥军北上,来攻邺县。
替袁尚守邺县的是审配。审配有一个部下,姓冯名礼。这冯礼暗中投降了曹操,甘心作曹操的内应。他开丁城门之外的“护城门”,迎进来曹操的兵三百多人(护城门,当时叫做“突门”。)
审配在城墙上看见,赶紧叫人搬来许多块石头,从城墙上向护城门的地点摔下,果然就把它堵住。进来了的三百多名曹军兵士,个个命苦,一起被杀。
曹操这一次来,是准备把袁尚彻底解决的。他在五月间叫人在邺城的周围掘一道四十里长的壕(堑)。
审配站在城墙上,对曹军掘壕的兵,密切注视;他见到掘成的壕,既窄且浅,任何男人都可以眺得过去,忍不住笑出声来,他心想,曹操徒有虚名,并无军事上的真才实学。因此,他也就不再关心这无济于事的长壕了。
过了几天,曹军奉了曹操的命令,于一夜之间把这四十里长的壕,加宽加深,宽加到两丈,深也加到两丈,而且引进来漳河的水。
从此,邺县的县城就变成了孤岛,和外面完全隔绝。隔绝了足足三个多月,从五月到八月,城里的人民饿死了一大半。
袁尚在七月间曾经中止进攻哥哥的平原,带了一万多人回来援救邺县。他走到距离邺县不远,漳水的弯曲之处,便被曹操围住。部下的将官马延等人纷纷向曹操投降,全军一万多兵不战自溃。袁尚逃往中山国(定县)。
袁尚的援军在七月崩溃了以后,邺县城就极难再守。审配却并不灰心,派人带了强力的弩,走出城外,埋伏在曹操常常出巡的路途之旁,有一次几乎把曹操射中。
审配有一个不成材的侄儿审荣,官居“东门校尉”。这审荣在半夜开了城的东门,放了曹操的兵进来。审配率领他的残部,巷战了一些时,被俘,曹操希望他投降,他不肯。曹操叫人把他杀了,算是成全他的名节。
邺城破了以后,袁绍的外甥高干望风而降,曹操叫他继续做并州刺史。
袁谭这个不知死活的人,竟然乘火打劫,侵占了冀州的若干州县,把袁尚从中山国打走。 袁尚逃往幽州,依附袁熙。
曹操写信责备袁谭,也宣布自己儿子曹整与袁谭的女儿 “绝婚”。曹操先把袁谭的女儿送走,然后才向袁谭的所在地平原进军。
袁谭放弃了平原,退守南皮县。次年,建安十年,正月,曹操的大兵开到南皮,两军正待交锋,袁谭忽然披下头发,冒充疯子,骑马逃走。他被自己的人迫到,摔下马来,被这人砍下了头,提到曹营领赏。
袁尚到达了幽州不久,他和二哥袁熙被叛变的部下将官焦触、 张南二人攻击,守不住幽州,逃往辽西,依附辽西乌桓的单于蹋顿。
蹋顿伙同辽东乌桓单于苏仆延,右北平乌桓单于乌延,率部 众进入长城,大肆骚扰,围困了校尉鲜于辅在(河北密云东北的) 犷平。
建安十年十月,曹操亲自北上,解了犷平之围,把“三郡” (辽西、辽东、右北平)的乌桓赶回长城以外。
糊涂的高干,以为曹操去打乌桓便奈何不了他,就在这时候 反了曹操。曹操在建安十一年正月回军打他,他留下一个将官守 住壶关,自己逃往南匈奴那里去求救。南匈奴的单于不理他,他再向荆州的方向逃,走不到半途,在(陕西商县的)上洛,被都尉王琰捉住,砍头。
消灭了高干以后,曹操的次一重要课题,便是如何征服长城以外的乌桓,以解决袁熙、袁尚。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10
发表于 2005-4-18 15: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黎老的小说写的不错,就是读书不大认真。立场也很情绪化,不是很客观。随便抓两个例子:
1、张牛角、褚飞燕合军攻瘿陶,牛角中流矢且死,令其众奉飞燕为帅,改姓张。飞燕名燕,轻勇走趫捷,故军中号曰“飞燕”。
书上说的很清楚,此人叫褚燕,为了继承张牛角的权利,改姓张。飞燕是绰号。
2、波才围皇甫嵩于长社。嵩兵少,军中皆恐。贼依草结营,会大风,嵩约敕军士皆束苣乘城,使锐士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从城中鼓噪而出,奔击贼陈,贼惊乱,奔走。会骑都尉沛国曹操将兵适至,五月,嵩、操与硃俊合军,更与贼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
长社之战,皇甫嵩只是破围而已,决战是后来嵩、操与硃俊合军以后的事情,看看他怎么写的。
PS:九公主明鉴,黎老的文章可读性很强。学术性就有争议。放韦编还不如就放在这里算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11
发表于 2005-4-18 15:4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正是,如廖兄所说,黎老的书情绪化很明显,不过正合我意,很是有看头,再向后看,我写孔明的文章很多地方都是他的原话,呵呵,天下文章一大抄,不过百分之九十还是自己的东西。
而且我认为黎老的书名与其内容根本不相称,书名是细说三国,可内容却很简单省略,怎么能叫细说呢?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12
发表于 2005-4-18 16: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以前讨论过,学术上存在争议这很正常,专业文章都是如此,史话自然有更多自己的解读,但贸然指责别人读书不认真,我不以为然。
张燕号“飞燕”,为何如此巧合呢?古时平民百姓没有大名,只有小名,或不在史书上留下名字,这都很正常,张牛角说不定就叫“张三”,褚飞燕也许是叫“褚四”,因张牛角而改姓“张”,因飞燕而改名“燕”,如此解读,当然有争议,但也未必不可。
至于长社之战,司马光在中间加了个“五月”,应该有所据,但总得来说这是一个战役的两个阶段,关键在前头,曹朱是锦上添花,黎的简单叙述也说得通。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13
发表于 2005-4-18 16:0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细说三国网上流传只有八章节,已经多次转过,可以删除。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伟君子
(野驴楚才)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4
帖子
2397
编号
36946
注册
2005-4-16
#14
发表于 2005-4-18 21: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我们学校的图书管有,写的确实好,细说其实是个系列,有细说隋唐,大宋,明朝,元朝,等等,不过不全是那个东方先生写的.
另外,虽说是细说,其实是比较的系统,所讲的很全,很系统,但是不够详细,毕竟详细起来,那东西太多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7 13:0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720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