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柳荫飞絮于2004-07-10, 20:11:40发表
普及工作
汝南义士——李通
作者:周愚
话说三国时代,在江夏汝南有一仁人义士,黄巾时起兵,威望甚高,德行昭世,侠心感人,其能力么,在当时一般的黄巾将领和凡人之中,有鹤立鸡群的感觉,此人谓谁?李通字文达也。
刚刚提到他在凡人之中鹤立鸡群,我们可以看看他投奔曹操前的事件。李通和陈恭起兵后,有个“大人物”(可以算吧)周直,“众二千馀家”,势力不小。表面上他和李陈(陈独秀李大钊?!?)很合作,其实却很看不顺眼两人,李通知道后,决意先下手为强除掉周直,这个时候陈恭“妥协”了,优柔寡断,做不出什么决定。李通眼见陈恭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也就不去理会他,独自设计请周直来喝酒,然后杀掉——大抵就是掷杯为号的那种经典场面——他的手下群虫无首,被李陈带兵灭了部分以后,也就被并到他们的手下去了。后来我们的烂忠厚没用人陈恭被他妻弟砍了,这人叫陈郃,他干了陈恭以后,满以为好坐享其成风光一阵,结果马上就被李通大破,枭了他的首级祭在陈恭坟上,兵么,不消说,李通吃了,还免费使他义的形象又更鲜明了……朋友被人谋杀,真是天下第一便宜事哪。
接着,李通“又生禽黄巾大帅吴霸而降其属”,总之是越来越扩张,结果物极必反,人多嘴多,正好碰到大荒年,李通散其家所有,全都分给手下享用,于是士卒用命,“由是盗贼不敢犯”。可是好景不长,俺想,就算李通家大业大,怎么也经不住兵耗啊,大概是处于生计和名誉 ,李通于建安元年投靠了曹操,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曹操当然懂得用人,他知道李通在江夏汝南一带威名很高,拜他一个振威中郎将,让他待在汝南西边的地方,过了几年,倒也无事。
接下来发生的事,不要忘了演义吧,李通出现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不过事件可是大误。曹操攻击张绣后来被张刘联军赶得人心惶惶的时候(建安三年),李通及时出现在了他面前(恩……和武侠小说里的差不多……不象言情小说里永远要来迟半步),而且是带着士卒连夜地赶来见曹操,补充了曹操的兵员,提升了士气,使得曹操有兵再战,于是曹操把李通作为先锋,回头攻打张绣,终于成功,而且是大破之(汗……每次都是这样……烦不烦……)。李通被升作裨将军,还顺便封了个建功侯,在汝南做了阳安都尉。
就是在做阳安都尉的时候,李通的品德表现相当不错,首先是“大义灭亲”,不管妻子号哭请求,说了句超经典的“方与曹公戮力,义不以私废公。”于是不管妻子的伯父被砍掉(想想也未必心疼),还拉了执法的某人赵俨,称赞他,和他喝酒,跟他交朋友。再后来,官渡前期,袁绍曾经派使者要拜他为征南将军,这在官位上是个不小的飞跃了,就是利诱李通;刘表也在后方对他垂涎欲滴,李通一一拒绝。他的亲戚手下都哭着想要说服他同意袁绍的来使,理由是曹操在北汝南势孤,要是出事就全完了,可是李通再次不允,手握着剑又说了一段台词:“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他于是外交形象很不好地斩了袁绍派来的使节,把印绶给了曹操。攘外后,就开始安内,李通把郡贼歼灭,几个为首的人的脑袋也送到了曹操那儿去(汗……曹操是垃圾桶吗),这下领地安定了。曹操可能是看了那几个人的脑袋心里有些毛(毕竟,送人头是要时间的,而古时候的交通又不好,可能那些东西从汝南到许昌的时候已经……),改封李通做都亭侯(总算有地点了),叫他再管大一点,成了汝南的太守。这时又有“贼”了,真多哪,每次都被李通干掉了,这次也不例外哦,桃山的张赤就这样被干掉了,估计他的五千手下也是被收……哎……
然后呢,李通的最后一战,那是刘备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又有关羽别动队去断绝北边的道路,李通来救援曹仁,先碰到的是关羽部队,一路上听说很英勇,碰到有鹿砦阻碍,竟亲自下马处理,进入曹仁包围圈,边打边赶路,终于会合了曹仁,“勇冠诸将”是志上的话,大概是死前的回光返照吧……李通在路上病死了,四十二岁,大概能算英年吧。
曹丕在他死后评价了一下,主要是说在和袁绍对峙时,人人自危民心浮动,只有李通“秉义不顾”,坚守自己的岗位和信念,可惜死得早了,真是革命的好同志。谥曰:“刚侯”??不知谥法是怎么说的,大概是“英勇忠义为刚”吧。总之,看李通的一生,是那种忠义果敢而且仁德爱人的大侠级人物,出彩的场面不比什么大将,但一直很有用,至少是民众声誉极好、治政打仗都能算是一把手吧。说句实话,从志上看来,这人算是很不错的了,俺觉得怎么说也不会是个烂人吧,呵呵。
罗贯中把李通看作是小角色,第一次出场救了曹操,但马上又溜掉了,这叫少打一场仗,会曹仁也被老罗省起,第二次出场就让他无缘无故地死在贼马超手里,哎,可悲可叹,不过比起那些被罗贯中谋杀的人,还是好太多了。
汝南的事件是古代戏曲吧,做不得史书读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