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托孤风云, 换个角度看孔明
性别:男-离线 柳月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0
编号 113805
注册 2007-2-27


发表于 2007-2-27 16:5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托孤风云

    白帝城托孤这场戏中,诸葛亮演的非常到位.令人无可挑剔.也许政治家原本就是天才演员,非常聪明,也非常会装扮.面对刘备“如其(刘禅)不才,君可取而代.”的诱惑,他毫不犹豫的表态:效忠刘家.为什么?因为他是明白人.若自己稍做犹豫或老实不客气的接受了,他诸葛亮还想吃饭吗?不说刘家人当场翻脸,就连赵云也可能送君一程. 但刘备并不打算杀诸葛亮,因为他的国家需要诸葛亮这样的栋梁之才,这是他刘家事业的资本.所以他的话说的很婉转,但弦外音聪明人都听的出.何况是诸葛亮?刘禅的无能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还用看?说这些话无非是明知诸葛亮之才当世无双,而自己儿子又蠢的出色,放心不下.无奈之下才把话说绝,死之前给他来个下马威,约法三章!                        
    这些说法很荒谬,毕竟故事并未发生,然则历史并不缺乏这种事例.                  
    唐太宗的“铁哥儿们”---徐世勣便有此阅历,他与李世民可是一等一的鱼水关系,李世民也老早就认定他为顾命大臣,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但当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时,并没任命徐世?为铺国大臣,非但没任用他,还贬了他职,流放边疆.李世民怎么对太子说的?“世勣之才智是绰绰有余的,但怕的就是不效忠于你,朕把他流放边疆,他若立即上路,便留着;若稍有犹豫,就杀了.”这招很绝!要么杀了,以除后患.要么留着也不错,一来他即不敢再来死赖着你(更别说来窥视权力);二来他也是人才,留着或多或少有些用.徐世?也是明白人,与诸葛亮一样,都是政治家兼高等演员.他一接到命令就知其意,家都不回便赴任去了,这样才保住了性命.这件事与刘备的白帝城托孤性质是同样的,都是害怕自己的老哥们会背叛自己的傻儿子.实在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但徐世?便没诸葛亮那么幸运,至少待遇不同.而且诸葛亮活命只用一句话,徐世?却还要跑到老远方避其祸.可那只能怪自己命不好,生不逢时,虽然同遇明君,同样是智者,但刘家少不了诸葛亮,杀了他与摧毁国家无区别,所以刘备不会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他只能半威胁半哀求的将后事托付给诸葛亮.然后再说句“好自为之吧!” 而徐世?不同,他虽智冠群臣,但当时的大唐并不缺乏人才,再加之他功高盖主,所以他的境遇就比较差.                                                
    再看看另一位文才武略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他死的很是不明不白.却也无非是因皇位之争而丧生罢了.而他正是死在自己的亲兄弟赵光义手上,但我想赵光义是出于正当防卫才迫不得以杀了他的.史书上说赵匡胤死前召晋王赵光义入内至卧榻之前嘱咐后事,命左右内侍远避,谁也不知俩弟兄说什么.只遥望见烛影之下,晋王突然跳起,像是躲避什么,接着就听见赵匡胤用斧子投掷戳地,大声对晋王说:“好自为之吧!”就这样架崩了.而赵光义出来后却是满面的愕然.也许赵匡胤也有志拍部“白帝城托孤”.但他找的这个演员不合适,不够聪明,更没有演艺才能.当戏演到赵匡胤说:“若其不才,君可取而代。”时,这该死的大老粗忘词了,连诸葛编剧教的台词都忘了,犹豫半天说不出话.(当然也可能太入戏了,竟念错台词,把“不好”说成了“好”).这下子可气坏了导演兼演员的赵匡胤,一把抓过预备的道具,要砍将下去做了他.但最终天违人愿,赵匡胤反成了被害者.真是悲哉啊!
   宋太祖崩后:时漏下四更,宋后入见晋王,愕然亟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悬与陛下矣!”一句话,帝王丑陋至于斯,刘备之忧确有必要。
   唐宗宋祖尚如此,刘备又能好到哪里去?至亲骨肉尚自残,君臣间又有何情何义?然而人却总爱摆副“道学先生”的模样,妄想以所谓的“仁义道德”来粉饰吃人的鬼脸.“白帝城托孤”演的虽妙,但也无异是“鸿门宴”的翻版罢了!


[ 本帖最后由 柳月 于 2007-3-3 01:4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怀蜀汉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19
帖子 434
编号 107396
注册 2007-2-5


发表于 2007-2-27 18: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备警告下诸葛也未尝不可,历史上从来没人不认为刘备是真心实意地对诸葛说,只是一种政治手段罢了~自古以来君臣是分得很清楚的。

像这种内容无须重新发帖讨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otti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18
编号 91287
注册 2006-11-13


发表于 2007-2-27 18: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换个角度看孔明,世上的人原来都是卑鄙的,自己终于心安理得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可爱小马驹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960
编号 90695
注册 2006-11-9


发表于 2007-2-27 20: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上还真没几个认为刘备临终说的不是真心话的,呵呵,陈寿裴松之啥的就不这么认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sy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63
编号 558
注册 2003-9-7


发表于 2007-2-27 21: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历史没有如果,既然刘备和诸葛亮都没有露出虚伪一面,何必非要猜测他们有虚伪一面呢?有证据能证明吗?在我印象中,诸葛亮没有,刘备则好像在演义中与庞统喝酒,大醉后说漏了马脚,史实中有没有这件事还不清楚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2-28 00: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ysy 于 2007-2-27 21:27 发表
刘备则好像在演义中与庞统喝酒,大醉后说漏了马脚,史实中有没有这件事还不清楚呢。

《庞统传》: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於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於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灭鼠三号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8
编号 111396
注册 2007-2-20


发表于 2007-2-28 03:4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07-2-27 20:37 发表
历史上还真没几个认为刘备临终说的不是真心话的,呵呵,陈寿裴松之啥的就不这么认为

其实正相反,历史上还真没几个认为刘备临终说的意思,是真心要诸葛亮见机取代刘禅。

陈寿是亮粉,他可能会违心地认为刘备是讲真心话。

裴松之对此事未加置评,但根据裴松之评“刘表让荆州”一事的态度与思维,他应该也是持“此亦不然之言”的态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dding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7
编号 76174
注册 2006-7-20


发表于 2007-2-28 09: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难得糊涂有时候还是不错的
刘备到是看人一向很准,临终前如果不是很糊涂,说这话的确很可能有玄机

[ 本帖最后由 aladding 于 2007-2-28 09:43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3 18:1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73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