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今人要不要遵循古音, --從姓名的原音說開去
性别:男-离线 江東陸伯元
(銀臺醉客)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80014
注册 2006-8-23
来自 夢蝶齋


发表于 2006-8-23 07:4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今人要不要遵循古音

又見有人在探索古人名字的髮音,勾起一個長久的疑問。這個問題,顯然不同于我們時下對簡化字與繁體字的類似探討。畢竟姓字的源流更有意味深長的意義。當一些人對自己的姓名用字(特別是姓)按今音髮聲,甚至根本不知古音的時候,真不知先人們地下有知作何感慨。這種遺憾,正如家譜的逐漸消亡,令我國人有失卻“根本”之虞。

這裏是一個三國文化味道濃厚的論壇,不妨試舉幾例:

糜芳【糜音威】
刘禅【禅音善】
紀靈【紀音幾】
费袆【费音必】
譙周【譙音巢】
士燮【燮音社】
沮授【沮音追】
韩馥【馥音福】
曹操【操音醋】
许褚【褚音祝】
賈詡【賈音骨、詡音许】
荀彧【彧音序】
樂綝【樂音骆、綝音森】

......(不再一一列举)

如上所列,恰有某貼提問的褚字所髮何音,可惜該貼中所有跟帖均按今音給予解答。

又,讀過《史記》的朋友都會髮現,秦漢時人多有“食其”為名的,如郦食其、审食其、赵食其等,三家註中張守節《正義》雲:“食其”音“异几”。顔師古等人註為“异基”,也沒有說齣所以然,可能已經不知究竟。

也許,有人會講,古音大約是按當時官話來髮音,今人按今音無妨。

必須要提的問題是,對于一些特例,我們要不要遵古音。即如這些姓名(特別是姓)用字,再如詩詞中的字。不遵古音,很多詩詞按今音去讀,怎么押韻。如果不押韻啦,我們的古典詩詞算什么?

這些疑問,渴望諸君都來關心一下。

竊以為,詩詞一定要按韻腳來解讀的。而某些姓的朋友,應該自己先去堅持讀古音,如果自己都“唸白”啦,怎么要求他人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如此刻求于古音就未免有些过了。
汉字的读音由古至今很多是存在声母、韵母或音调的系统性变化的,比如古无jqx,lz所举紀、譙、沮、賈、许、荀诸姓,以及其它如今以jqx为声母的姓氏,一概皆是读错声母的了。
即使没有单项系统性变化的,读音也是在不断改变的,写诗自是有韵书作为标准(韵书也只能确定韵类,而不能还原古音),但追寻姓氏的古音要推究到哪个朝代?最好自然是推究到此姓氏诞生之时,但绝大多数的姓氏诞生时的古音已经只能推测,而无法确定其读音了。
如果说也是以唐宋时某韵书为标准,在推行中也会有很大问题,比如白、石、木、陆、曲等入声字的姓氏,入声在普通话和北方方言中都已经不存在了,如果单单姓氏要求作入声读,学习难度不小,使用起来估计也会挺异怪的……
秦汉人读已姓氏以秦汉之音,唐宋人读已姓氏以唐宋之音,明清人读已姓氏以明清之音,今人读已姓氏从古则罔矣,不如以今日之音。对于古人的姓氏,如果和今日的姓氏是一脉相承的,那也就以今音读之可也,有些今不复存的姓氏,则保留古音较为适合。
比如贾姓,最早,就是买卖之贾,后又引申出“买者之所出、卖者之所得”为贾,后加单人旁为“价”,韵母也产生了差异。因为贾是价的本字,故贾也就有了两种读音,“贾宝玉”之“贾”应该是从“价”音而来。虽然买卖之贾音更古远,但也不能排除贾谊、贾诩、贾思勰、贾岛、贾似道、贾鲁将自己姓氏读作“价”或“假”这一支,今人姓贾者大抵只要知道自己爷爷不是读姓作“骨”,也就不必自称“骨”某了。

至于像操音醋,作名之“操”就是操守、德行之“操”,并无有什么特定意义,虽然今粤语仍读之如“醋”,那也之适用于方言,除非今后“操守”、“操行”等一概作“醋”读,更是没有必要在普通话中另立曹醋一读。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0 22:4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66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