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我思我在
» 儒家问题一般探讨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儒家问题一般探讨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1
发表于 2006-12-10 18: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儒家问题一般探讨
昨天不幸想起来此篇文章是我丢弃的,怪不得
勿怪老朽
[
本帖最后由 燕波钓叟 于 2006-12-11 17:55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恨地无环
2006-12-10 23:42
-100
恨地无环
2006-12-10 20:59
+100
好帖奖励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2
发表于 2006-12-10 19: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儒’初始问题的考证
众所周知,儒家的形成与孔子是密不可分得。但孔子绝非最早的儒家学者。那么,以‘儒’为号究竟是什么人呢?
令人困惑的是,在确信的西周现存文献中,《诗》《书》《周易》是无法找到“儒”这个字的,甲骨文、金文中也没有儒字。那么我们可以稍稍做个结论:儒字的出现不会在周朝前期,甚至很可能在春秋时期才逐渐大众化。而在先秦诸子中,使用‘儒’字最早的文献是《论语》《墨子》。那么儒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略加分析。
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周礼》中的条文把儒解释为“教民者之称”也就是老师的意思,那么准确不准确呢?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按照以上道理,孔子告诫子夏说:“你要当一个君子风度的老师,不要做小人式的老师”。
然而:
《说文》:“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
汉人郑玄说:“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者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
《韩诗外传》儒者,濡也。
则‘儒’又多了三个含义“柔、优、濡”
至于柔,《中国儒学史》中说:“儒字本包含柔、软之意。……术士,亦即古代宗教之教士,相当于后世之和尚、道士、神甫一类的人物,其职业专门为贵族祭祖、事神、办理丧事、担当司仪等。唯其如此,他们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身体柔弱,但是,由于他们掌握礼乐文化知识,而显得文气十足,文质彬彬。”
郭沫若先生认为:“儒应当本来是“邹鲁之士缙绅先生”们的专号。”
但对此上两点,可用晏子观点加以批驳:“夫儒浩居而自顺者也,不可以教下”
但迄今为止,儒起源研究仍未能合理的进行解释。因此又爆发出了新的观点:
何新《‘儒’的由来与演变》一书中提到
“因为在汉字中,恰有一字之形义与‘儒’极为相近,此字既偄,通‘软’”因此认为儒的本意为软弱。同‘偄’。
但儒本训柔,说者易之为“柔弱”,则过于牵强。
其二,此点上建立在否定〈〈说文解字〉〉的基础上,则张冠李戴之嫌过大,故不取。
但是从职业上考证‘儒’在汉代已然开始,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刘向〈〈七略〉〉亦云如是。因此王国维先生的研究下做出了初步定论,“古官名多由史出,包括司徒在内的六卿均出自史官。”那么我们可以判断儒与史是一源而分流。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3
发表于 2006-12-10 19: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重新写,反正又不是没研究
[
本帖最后由 燕波钓叟 于 2006-12-11 17:56 编辑
]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4
发表于 2006-12-10 19: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士论“道礼”——道儒分歧一般性问题探究
二士指代“孔子”“老子”
1、孔子与老子的初次接触
公元前538,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由一般可窥全貌,经过这次交谈,道儒的处世核心也就曝露无疑了,那就是儒以进、道以退,儒以仕、道以隐,儒以礼仪、道从无为。
2、礼道之分
道家所说的道,不是人类社会所依循的人道,乃是宇宙运行的天道;换言之,即自然的法则 。这是老子说的什么是生物和道: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元德。”
老子又说:
“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这无疑是自然主义的泛神论,强调造化的功能是一体同根的,自然而然的。道家的典籍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疑问,所以庄子说: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如此大如星球的运行,小至一午的结构,以及庖了解牛的技术都是依循自然的法则。所以万事万物一体而同根,都是道的一部分。
反观儒家:
孔子经常将道描述为一种从前代所继承的遗产: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张》)
对孔子本人来说,“道”最终是来自于人的根本。
作为“道”的最初根源,人们行“义”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君子创造意义和价值,体现在文化传统中的被继承的“道”得到了传播和进一步的拓展。所谓“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季氏》)事实上,在“道”之不行的国家里,君子不是要成为隐士,而是要力图继续行道,并通过个人发挥能力赋予世界意义来使“道”得到复活。正所谓“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
在断言成人不仅仅是跟随别人亦步亦趋时,所强调的正是这种被忽略了的“弘道”的向度。在延续、拓展“道”的过程中,人类发挥着积极、创造性的作用。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
作为“造就人”的“仁”与“造就世界”的“道”之间的直接关联,颇有助于澄清“道”的这种偶然性。贯穿《论语》始终,“道”都不断地与“仁”彼此相连,如果不是由“仁”来定义的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在一个独特的个人与其独特的环境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中,这个人本身既得到了定义,也定义着该过程。正是由于这一点,《论语》中经常提及的“仁”,就仍然是模糊和不确定的。“道”是一张穿越生与死的通程车票,它由形成之中的人性和变化之中的世界之间的相互交流所决定。
颜回这位孔子最喜爱的弟子曾经描述过:个人的努力需要沿着难以捉摸的“道”而行。他还强调了孔子在引导他不断探索“道”的过程中对他的帮助: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
“就特性而言,“道”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各种文化矢量的聚结。通过连续性的多重视角,那些文化矢量被整合并集中为一种可理解性的中心。“道”具有不同领域的重要性和不同程度的成就,其较低的层面可以被描述为细枝末节的“小道”,如果这些“小道”不是彼此不同的话;而其中心的、更高的层面则是对人的生活的恰当关注。“善人”之“道”与“君子”之“道”这两者,相对于“圣人”之“道”都还有所欠缺,然而,《论语》的文本在这一点上看起来是很清楚的,那就是说,我们此处所面对的并非完全不同的“道”,而是面对的不同角度下的“道”的不同特性,这些不同特性是根据聚焦与涵盖的不同程度来加以衡量。
儒家之礼上文涉及不少,那么道家对礼又做何态度呢?
“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也就是说:所以,丧失了道以后才出现德,德丧失了以后才出现仁,仁丧失以后才出现义,义丧失以后才出现礼,那礼呀,是忠信衰退的表现,也是社会动乱的祸首。那先见者,是道的虚饰,是邪伪的开始,因此大丈夫应取忠信而不取薄礼,取其实在,不取虚华。
从上面一段话我们从中了解到,道、仁、礼在于道儒两家的不同概念,那么彼此相互争议也就没什么值得批评的了。他们的分歧自然也就在所难免。
后记
老朽撰写之时方觉中华文化之深邃,探本求源,恐力有不逮。
[
本帖最后由 燕波钓叟 于 2006-12-10 21:03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无知无畏
(神农有闲)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2419
编号
40211
注册
2005-6-4
家族
云水兰若
#5
发表于 2006-12-10 20: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儒学的问题,已经讨论了两千多年,几乎在难以提出什么新的观点了,现在所说的,几乎可以肯定前人都说过了。野人一直觉得儒家的思想在如此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被严重扭曲了和利用了。实际上,儒学应该是客观唯物的,而到了后来,由于种种需要,成为一种统治工具后,就完全变成压制人民思想的一座山,如果有天,能有人还儒家思想以原来面目,真是造就了无量公德。
这两年,又开始国家公祭孔子了。貌似由于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这个统治工具又要开始发挥作用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6
发表于 2006-12-10 20: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无知无畏
于 2006-12-10 20:05 发表
儒学的问题,已经讨论了两千多年,几乎在难以提出什么新的观点了,现在所说的,几乎可以肯定前人都说过了。野人一直觉得儒家的思想在如此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被严重扭曲了和利用了。实际上,儒学应该是客观唯物的 ...
欢迎无知无畏,您回帖真快,差点使老朽没有连上。
不过儒学源远流长,既然都好这口,那就看看吧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7
发表于 2006-12-10 20: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赠送张图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8
发表于 2006-12-10 23:4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此文有几处分别摘引自干春松、安乐哲等人文章,去除原创标记、推荐和评分,关闭。
[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06-12-11 00:02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9
发表于 2006-12-19 19:4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儒最早是一种职业,是为人主持红白喜事的司礼之官.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30 14:2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59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