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首先要给人一个定性,人是善良的,没有犯罪的动机和本能(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一听,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前途是光明的。这个层次比鼓励人犯罪的原罪论要高太多了。如果小孩子的启蒙读物是“我有罪,我的本能就是不断犯罪”,不管有没有救世主,人生多悲啊。
原来O兄对原罪论只是这么理解的啊,枉你一直在美国这么多年
若人性本善,请问恶从何来?
其他就不多说了,免得说了貌似没用之余,还被一大票人攻击(不是说你)。
古人先扬后抑,对祖国的花朵说,虽然你们前途光明,但是不学好光学坏,那还是不行的(性相近,习相远)。你们的习惯会渐渐的开始区分彼此。古人说话其实蛮多意思的。习相远,是为小孩子看到成年人之间巨大的行为、生活差异而解释。为什么要反复还强调性相近呢?前头说了性本善,也就是说,不管将来有多大的不同,要相信,哪怕是有巨大分歧的陌生人,也有(和你一样)本性善良的一面,有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一面。强调人和人的沟通合作,也就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这么理解“性相近,习相远”的话,“性相近,习相远”就是“恶”的本源。也就是说,不同人对“善”的解释不同,导致“恶”的产生。问题出现了,这种“善”已经不具备普适性,已经动摇了
“人之初,性本善”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