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 (讨论)言有尽而意无穷
性别:未知-离线 桓亘恒远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6
编号 68214
注册 2006-5-8


发表于 2006-11-12 18: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于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


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人对较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一个较高的评价,所以探讨言外之意就成为批评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样,就有人发疑问,比如某人对一个文学作品发表一个言外之意,就可能会有人反驳说原作者可能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意思,强加上去影响文章愿意!
        批评家批评的意思究竟是不是文章的原意,探讨言外之意有没有必要?有没有意义?

[ 本帖最后由 桓亘恒远 于 2006-11-12 18:2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6-11-13 14:4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桓亘恒远 于 2006-11-13 12:55 发表
就没有人发表一下看法?

版块不欢迎这样的自我回复,予以删除。

lz提出的这种问题讨论重于结果(因为一般都没有结论)
故如果lz想得到比较满意的回帖
何不先将自己的想法比较详细地写出来
这样其他版友无论同意不同意也都能有个参照进行讨论

不然即使大家简单的回几个“我认为(没)有必要”
相信也不是lz和衲子所喜见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桓亘恒远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6
编号 68214
注册 2006-5-8


发表于 2006-11-13 15: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谢谢无环兄提醒!    我有这样的问题源于我正在看的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在说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第二条时(:有造境,又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冯先生有下面的言论
    总的来说,王国维认为,一个艺术作品都有理想和写实两个成分。写实是艺术家取之于自然的,理想是艺术家自己所有的。前者是“境”,后者是“意”,境加上意就成为意境。意境是艺术作品的意境,也是艺术家的意境。这里所说的两个成分,所说的“加上",是艺术批评家的话,艺术批评家对于一个作品做了分析以后才这样说的。实际上艺术家并不这样说,也不这样想,在他的作品中理想和写实是浑然不分。《词话》第二条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觉得冯先生认为那些言外之意是艺术家创作作品时候就已经加进去的,但是那是艺术家自己的理想,属于不由自主地加进去,艺术批评家的批评其实就是把艺术家的创作时候的理想从作品中剥离出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明白!
     对于后世的批评家批评出来的与作品后的言外之意,艺术家自然不知道后世是什么样的,但是世界上的道理是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后世的批评家从作品中发掘出来的复合后世的现实的意义,应该是也包含在原作品中的,同样是原作者的理想,能在后世仍然有意义,正说明其作品的伟大,能够穿越时空!
    以上是鄙人近来的一点愚见,以前都在三国志游戏里面混,现在想转行!
     不知道各位都有什么高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6-11-13 15:5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间词话》:
【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
临之口……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如果谁说其中没有言外之意,那大约是木头了。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文字中的意境,个人体悟,纵然深浅参差,也不会有太大差别。而很多更复杂的文学作品,就会出现“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情况”,甚至大相径庭。文学评论者即使只想挖掘作者的本意,也无法逃避“阅读就是再创作”这一规律。至于到底这种评论可取不可取,那就要具体而言,不能作泛泛之论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水煮一切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
编号 91282
注册 2006-11-13


发表于 2006-11-13 19: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能够参到言外之意 未尝不是一种领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慕容秋水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2
编号 91289
注册 2006-11-13


发表于 2006-11-15 18: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觉得没有必要讨论有无,因为有是肯定的!
   应该讨论的是,所发掘出来的言外之意是不是原作者的理想!
      个人觉得是!
    同楼主所言,在创作的时候,艺术家融入作品中的事自己的理想,也就可以说是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的特点,也就是一个一般,艺术批评家发掘出来的言外之意虽然不一样, 就同无环兄所说的 “而很多更复杂的文学作品,就会出现“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情况”,甚至大相径庭。 ”  这是因为发掘出来的言外之意就是艺术作品中融合的一般的不同的特殊,不同的特殊之间自然不会相同,一般的范围越大,其特殊越多,在特殊中出现一些大相径庭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8 20:4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20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