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论中国经济的必然崩溃——兼论中国改革的误区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6-4-17 18: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论中国经济的必然崩溃——兼论中国改革的误区

天涯牛人woodwind最新发贴,原贴经济版:
  http://www15.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78772.shtml
  
  能让那些不确定房价走势的人看清形势。
  
  
   最近闲着没事,在网上到处瞎逛。网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能把问题看清楚的几乎没有。到处都是“以它山之石用来攻玉”。感觉也蛮悲哀的。
    
    本来也不愿多说。想想还是说点吧。但又不知从哪儿说。觉得还是从密切关系我们生活的中国经济说起吧。
    
    起了这样一个似乎“危言耸听”题目,本人并不是想哗众取宠,只是想讲讲事实、摆摆道理,告诉大家一些事物的真相和来龙去脉,使我们能够远离浮躁、归于平静。
  
   人也许会问,你明明是想论证“中国经济的必然崩溃”,为什么又会扯上中国的改革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经济的崩溃”就是中国改革的必然结果。
    
    也许有很多人都忘了,去年罗杰斯在中国接受采访时,回答记者的一段话。说是在等待中股市国的大萧条。其实我跟他一样,不仅在等待中国股市的大萧条,还在等待中国经济的大萧条。
    
    关于罗杰斯的那段话,建议大家有空去看看。
  
  我不知道罗杰斯为什么会得出那样的结论。我只想谈谈自己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先从“改革”这个中国近20年来最重要的字眼谈起吧。
    
    什么是改革?“改革”改的是什么?革的又是什么呢?有人能用一两句话来把这个名词说清楚吗?能用一两句话把我们这20多年的改革境遇说清楚吗?都不能吧?我能。
    
    改革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条件向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转变”!!
    
    今天就到这儿,希望大家能回家想想,“社会主义生产条件”和“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区别。
    
  其实,马克思已经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条件讲得很清楚了。什么“资本循环”、“两大部落的相互补充”等等,都是用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必要条件。但对于很多没有看懂这一段的人,也许都不知道马克思想说明什么。
    
    的确,这一段的确有点难度。我将从另一个角度来帮助大家认识这个东西。
    
    首先我们一定要明确一个东西,那就是我们“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目的和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目的有什么不同吗?
    
    答案是:1、社会主义生产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看清楚了,是人的需求,只要是人,社会主义生产必须要满足他的需求);2、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也就是为了获取利润,实现资本增值;3、社会主义生产对利润没有要求,只要求能用于社会财务分配的产值更大,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一般用产值来衡量社会财富;4、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看清楚了,是市场需求,而不是人的需求。什么是市场需求?就是有购买力的而且有购买欲望的那部分人的需求!!)。
    
    
    好了,现在我们应该基本搞清楚了社会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区别了。因为生产的目的不同,因此,为这些生产服务的“经济制度”的制定的目的也不同。
    
    换句话说,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服务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保护的是资本所有者,以及尽力确保这种生产能够更长时间的维持下去。
    
    但这种资本主义生产能够无限制的维持下去吗?如果不能维持下去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其实,马克思已经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不能。如果不能,就会出现生产中断,出现经济危机。其实这就是《资本论》要说明的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存在着先天的缺陷。
  
  这种缺陷的必然结果就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实质实质就是生产过剩,即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而过剩。其根源根源就是:1、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序化和企业内部生产的有序化之间的矛盾,2、社会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其实就这两个根源而言,根源1是相对比较容易克服的,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管理技术的提高、宏观政策的调整等等都是可以减少或者甚至是消除的。而根源2时永远无法消除的,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特征所决定的。只要有剥削存在,只要有剩余价值,只要资本增值,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由支付能力需求的减弱。这种根源只能延缓,而不能消除。
    
    因此,后面我主要将根源2的成因和作用原理讲清楚,使我们来真正了解经济危机是如何来到我们身边的。
    
    其实也很简单。在阶级社会中有两大部落,一个就是资产者和无产者,资产者所拥有的资本增值(利润)来自于无产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在无产者这个部落中的财富有不断向资产者这个部落转移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形成是由于这个经济体系中的经济制度所造成的。也就是说,由于拥有法律和制度的支持,无产者这个部落劳动创造的财富将向资产者这个部落转移。
    
    当这种财富转移不断进行和加强时,无产者这个部落中有购买能力的需求会迅速下降,而资产者为了获取资本增值,他只有通过商品这个中间载体才能剥削剩余价值,因此他有无限提供商品的冲动。当这两种相反运动进行到一定程度,生产过剩(现在大都表现为产能过剩)就出现了。一旦形成过剩,资本主义的生产就难以为继,小资本就会开始破产,唯一能幸存的就是大资本。一旦形成小资本的大量破产,又会形成无产者的失业,加剧无产者部落购买力的下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一旦无产者违法维持生计,就会产生阶级斗争,如游行、战争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财富的转移速度是受阶级统治者所控制的。控制的办法就是税收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等。也就是说,无产者向资产者转移的财富有一部分通过税收、财政转移等方式返回给了无产者。这是阶级矛盾调和的一种重要工具。要看清楚的是,这种调和只有在这个国家或者说是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实现。
    
    也就是说,在这个国家内部,它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转移,政府创造劳动岗位等实现阶级矛盾的调和。在国家外部,这个生产体系可以向外部转移剩余生产能力或剩余产品(即相对于自己国内有支付能力需求的剩余),这就叫做“倾销”或者“资本殖民”。
    
    “倾销”或“资本殖民”的目的就是通过低价商品摧毁目的国现有的生产体系,最终达到控制该国经济命脉的目的。最终就是压低该国的原材料供应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使其远低于自己国内的原材料供应和劳动力供应价格,以生产出更为廉价的商品,变相提高自己国内无产者部落的购买能力。
    
    实际上这是一种把国内阶级矛盾向外部转移的过程,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自身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新殖民主义,其核心目标就是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但这仅就单个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在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只有存在竞争,而无法形成调和,这就是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其实质就是争夺殖民地。
    
    好了,现在我应该把萧条的根本原理讲清楚了。后面就讲讲我国的实际情况。
  
  我国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这20年来我们都作了些什么呢?我们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其实,前面我已经讲了,我们改革的20年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条件向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转变”的过程。原先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废弃,取而代之的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换句话说,就是以“按需分为为主、按劳分配为辅”为根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向以“按资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为根本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转变过程,我们有必要对原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作一大致的了解。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是不依人们的购买力为前提的,其前提是建立在其生产能力上的。这恰恰和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相反。由于,因此对需求的调控必须建立在生产能力之上进行计划调控。同时,由于按需分配并没有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因此社会主义生产的重点视放在基本消费品的保障上(大都通过用票或者行政发放的方式实现),而其他的一些消费品则是通过按劳分配进行调节(通过货币的方式进行实现)。
    
    回到前面,正因为在社会主义生产体系中“人的需求是无限的,而生产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生产力永远是落后于人的需求发展的,产能永远是不足的,也就是说永远不会出现过剩的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生产的停顿,企业也不会破产。
    
    当然,这也就产生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固有弊病。也就是说,为了平等,尽可能的消除由于人与人之间不平等而产生的阶级矛盾或社会矛盾,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放弃了对那部分按货币分配的商品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同时由于,基本消费品的档次都比较低,而对高档消费品(需货币购买)的需求有限,因此就造成了中国在民用高档消费品上的投入相对较少,效率也不高。
    
    这和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正好相反,由于基本消费品的利润有限和需求增长有限,而且无产者的购买力是相对下降的,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目标开始转向资产者内部,去挖掘他们自身内部的那部分需求,这就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开发新的高档消费品。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对者部分得资源和资金投入更大,也更好地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不可否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在技术进步的竞争中落入了下风,苏联解散也就可以理解了。苏联解散的结果就是,一夜之间,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彻底崩溃。
    
    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生产体系的缺陷在于生产力不能满足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在财富供应阶段的矛盾;而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缺陷在于市场需求不能满足供应之间的矛盾,是在财富分配阶段的矛盾。
    
    这两者矛盾的结果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人民内部矛盾”和“阶级矛盾”。
  
  好了,我们来看看我么是怎么改革的,我们是怎样实现从社会主义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转变的。
    
    1、经济制度的全盘西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提供的必要的土壤。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这几十年来听得最多的就是经济体制改革。但经济体制改革到底改了些什么呢?也许大家都说不上来,最多也就说说股市什么的。这些新的经济体制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普通老百姓大都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文化,他们大都不知道那些条条杠杠,那些文字,那些本本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就是给他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东西。
    
    先来说说《民法通则》这个东西吧。这是个1986年颁布的法律。说的不客气就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奠基法。记得我学法律的时候,听一个法律人士是这么解读的。就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就适用于《民法通则》,属于阶级矛盾的就适用于《刑法》。在这儿,大家就不用我来解释“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了吧?
    
    《民法通则》这个法律的颁布的作用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实现了阶级矛盾内部化!!!!让我们来看看《民法通则》中的主体的认定吧,一种就是自然人,一种就是法人。任何两个主体之间产生的矛盾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也就是说,你一旦和一个公司产生矛盾,即便是这个公司使用了欺骗的手段,使你受到了损失,在《刑法》所确定的那几种诈骗形式外,适用的是《民法通则》。换句话说,你这个公司可以在《刑法》规定的那几种诈骗形式外实现创新,创新出来的诈骗方法并不适用于《刑法》,而是用于《民法通则》。而《民法通则》的解决问题方法是通过调解,而不是强制实施。
    
    好了,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我们的消费者为什么不受保护。《民法通则》保护的是谁呢?可能出台的《物权法》保护的又将是谁呢?表面上,《民法通则》在处理法人和自然人之间矛盾时,采取平等的姿态,但在实际操作中,自然人作为弱势群体要与一个法人(一个团体)要实现平等,在实际操作上是无法实现的。也就是说,民法通则并不保护弱势群体。农民工讨薪就是这种法律制度的必然结果。
    
    当然,我们除了好多行政规定和相关法律在给《民法通则》打补丁,但在实质上根本无法解决这种阶级矛盾。
    
    从另一个角度说,一部不完善的《民法通则》实现了“不平等”在中国产生的法律依据。围绕《民法通则》并以此为基础产生的各种法律更好地提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产生的土壤。比如说《证券法》、《公司法》、《合同法》、《信托法》、以及和诉讼相关的各种法律及行政规定,都是打着法人和自然人平等的旗号,干得却是保护法人的勾当。
    
    至此,你还会相信小股东能和上市公司、会计事务所等等作对吗?有谁能来维护他们的利益呢?小股东自己有这个能力吗?看看我们的举证程序和办法吧。就是让你告不成。
    
    其实还有很多,有心的朋友自己去慢慢看。
让我们慢慢等待《物权法》的出台吧。他们不把我们榨干是绝不罢休的。
  
  
  再次,为了进一步明确我们的法律体系,我们一定要知道法律的性质。我们从小上政治课,就知道了法律是上层建筑,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具有阶级性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我国的法律是成文法,也就是说,除非法律明确规定是犯罪,除此之外的你都可以尝试去做,结果就是无法可依,法院是无法对你进行判决的。比方说,恶意欠薪,就是不给你,老板欠你工资,不签合同,或者说是高薪诱骗你,你可以区法院告他(适用的是民法),你也许能赢(这要建立在你有充分的证据上,根据我国的起诉规定,谁起诉,谁举证,如果你无法有足够的证据,那就对不起了。),但你也许永远拿不到那笔钱,或者说你拿到那笔钱会远远小于你打官司所付出的成本。换句话说,你是得不偿失的。现在你还相信,这部法律是保护弱者的吗?对不起,这是弱肉强食的时代!
    
    因此,我们在学习经济制度的同时一定要搞明白,这个制度是保护谁的,我们怎么才能成为大保护的对象。激进一点说,我们还怎么可以利用这部法律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合法的“犯罪”,就是我们学习法律的目的。让我们看看这些法律和相关法规吧:《民法通则》、《合同法》、《劳动法》、《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贷款通则》、《婚姻法》等等。
    
    给阶级矛盾披上人民内部矛盾的外衣,就是我国经济制度西化的重要特征。现在,我们也许能够看清楚那些不遗余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制度西化的人的嘴脸吧。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年吧,1986年!!30年前,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可笑的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一点没说错,才过了30年,我们又开始了资本主义改造。已经改造了20年了,不知再改造10年后又会怎样。
    
    2、按需分配向按资分配的转变。社会主义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以“按需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为辅”向“按资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为辅”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是什么呢?这就是中国的“市场化”进程。
    
    什么是市场化?大家应该都有感触吧?说白了,就是什么都要花钱。“有理无钱莫进来”就是这个意思吧。市场化程度的标志是什么呢?GDP!!我在本论坛的另一篇文章《政治经济学入门》的西方经济学部分中已经很清楚地把GDP这个概念说清楚了。GDP就是这个经济体系以货币为中间物进行交换的量的总和。不管任何东西,用钱来买卖都可以计算进GDP。
    
    既然,绝大部分的财富的分配一定要通过人民币这个中间物来进行,那我们如何来获得呢?劳动和资本利得就是两个主要来源。劳动很容易说清楚,劳动创造价值嘛。资本利得呢?有两种,权利资本和金钱资本。在改革初期,金钱资本很少,因为大家都一样穷。还记得我小时候,我们那儿有个银行被偷了,怎么都查不出来,结果因为那个偷银行的花钱大手大脚,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最终被抓。那时候最大的资本是什么呢?权利资本。还记得80年代末期的那场运动吗?口号就是“反腐败”。因为在那个时代,通过资本利得来快速形成资本集中是不可能的。唯一的途径就是“权利资本”。还记得那时候有“倒爷”这个职业吗?他们“倒”的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呢?
    
    下面我就来讲第三个问题:资本的转化。
    
  
  
  3、全民资本向私人资本的转移和转化。要了解资本的转化,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私人资本的来源。在80年代早期,中国人都很贫困(用现在的标准来看),虽然他们过着比较稳定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犹如一潭死水,不起波澜。因为,那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目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社会主义的的根本特征。在那个年代,可以转化为私人资本的来源有两个,一个就是已经成为了资本的国有资本,另一个就是老百姓的储蓄。为此,这20年来,在以《民法通则》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保障下,以市场化为口号,开始了一场羞答答的资本大挪移。
    
    第一种就是国有资本向私人资本的转移。在94年以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双轨制经济时代,国有资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转化为私人资本。其中,权利资本就是最大的推动力和催化剂。也就是所谓的“以权谋私”。怎么来看呢?比方说,计划供应的物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供应的物资价格,以计划价格搞到物资然后再以市场价格倒卖,俗称“倒爷”,原先应该由国家享有的价格差额就轻而易举的转入了私人的腰包。在比方说,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的个人承包(后来停掉了,类似于现在的MBO)。
    
    在此,我们首先来搞搞清楚我们的国有资产有没有流失。据个比较时兴的例子吧,就拿商业银行股改来说,我们到底有没有流失呢?前面我已经讲过了社会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同。社会主义生产注重的是产值,而资本主义生产注重的是利润,因此在这两个经济体系中的会计方法是不同的。比方说,中国的商业银行(其他生产类的企业都一样),他们没有利润要求,也就是说,他们的初始投资一旦投资后,除非财政继续投入,一般很少会自然增加。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经过多年的行政性运营,现在要转入商业运营,其实它早就资不抵债了,就是说,净资产为零,每股净资产也为零。现在外资花一块钱来买,我们是不是赚了呢?到底是我们精明呢?还是外资傻呢?外资自然是不傻的。也就是说,在账面上的资产外,中国建设银行还有没有在账面上体现的资产。最普遍的来说就是就是行政资源或者说是权力资源。我们每个国有企业在账面资产的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行政或权力资源。用现有的会计准则来看,那就是无形资产中的“商誉”!!
    
    举例来说吧,中国建设银行,每股净资产为0,外资以1元钱入股,股改完成后,建设银行通过商业运行实现以过去三年平均每股收益0.05元,如果按每股收益0.2元,20倍市盈率应该价格就是1元,外方需20年收回投资。若股改后每股收益0.1元,该股价应该为2元,外方直接从资本市场盈利。因此,玄机在哪儿呢?玄机就在于每股收益的估算。一般估算的方法是过去三年的平均值,但它能代表未来吗?不能!!!现在大家想想,为什么银行有擅自改变合同的权利,收取账户管理费了呢?这部分收益在过去3年体现了没有呢?
    
    这仅仅是个简单的例子。如郎咸平所说,通过内部人控制把公司近三年盈利做低或者亏损,然后自己接盘,都是国有资产直接向私人的转移。还有很多,比方说各种各样的行业许可证等等,很多资源都是无法记入账面资产的,而这些资源恰恰是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核心资产。
    
    第二种就是居民储蓄被直接转为私人资本。这里面主要有三种手法。第一种就是大家熟知的“圈钱”,国家也“圈”,私人也“圈”,国家“圈”来了转了个圈又按第一种办法转到了私人的腰包里。这就是股市的作用,其实全世界的股市都一样的,并不是只是中国。关于股市的性质,我放到后面具体另讲。第二种就是,银行坏账。也就是说,我通过办法向银行获得贷款,然后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逃废债”。具体为了避免被人利用,我就不说了。据个小例子好了,你用别人的或伪造的身份证和收入证明,以市场价格两倍的价格抵押贷款买套房子,然后逃之夭夭。就这么简单。第三种就是,通货膨胀。就是利用通货膨胀来稀释你的存款,比方说,你20年前存的钱,放在现在严重被稀释,货币的购买力严重下降。
    
    然而在实质上,第二种方法最终大都将以第一种方法实现向私人资本的转化。为什么可以这样呢?因为法律,我们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尚处于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国有资产流失的办法我比郎咸平知道的肯定多。我要胆子大点,我也成亿万富了。可惜我天生胆小。
    
    其实很简单,只要大家想想我们那些暴富的亿万富翁们,他们的原始资本有多少,他们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亿万富的年收益率是多少。贩毒、贩军火都没有这么暴利吧?马克思那句话是怎么说呢?有300%的利润他们就敢上断头台。不过,不用怕,让他们上断头台的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呢。
    
    好了,先把这个问题简单解说一下,大家应该清楚了吧?
  
  
  
  4、内部矛盾的无法消除和新矛盾的产生。记得毛主席有篇《矛盾论》,看过的人估计不多,作为方法论能学透并能运用的人更是少。矛盾具有普遍性,随着历史的推移,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也会相互转化。矛盾是事物的根本特征,它不能被消灭,只能通过正确认识后被利用,或者降低负面影响。
    
    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存在,都有内部矛盾(也就是人的需求和生产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和阶级矛盾(也就是由统治与被统治两大阶级由于财富分配不合理而产生的矛盾)。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在国家起源地论述中比较清楚地阐明了这个问题。
    
    因此,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存在,必然就存在阶级矛盾。这两种矛盾在阶级社会中将永远存在,是不可消灭的。内部矛盾的化解需要通过生产力发展来实现,而阶级矛盾的化解呢则需要完善生产关系(包括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来化解。
    
    中国目前面临的是什么呢?人民内部矛盾有所缓解吗?没有。因为随着供应的增加,人的需求也会增加,随着新产品的推出,人民又会产生新的需求。这种矛盾在人的人格自我完善之前是永远无法消除的。那新的矛盾有没有产生或加强呢?有。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差别,也就是“绝大多数人统治小部分人”和“小部分人统治绝大多数人”之间的差别。
    
    这种新的矛盾不用我再多说吧?大家应该都看得到吧?这么多老百姓上访,有几个有结果的啊?农民工欠薪问题,虚假广告,假冒伪劣等等等等,是内部矛盾吗?去年“保先”,为什么啊?说白了就是感觉我们的当脱离群众,党群关系不和谐,“权”不为民所谋,而为商和为己所谋了。因为我们的法律认为,“商”和“己”也是民嘛,“商”、“己”和“民”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阶级矛盾。实质上呢?
    
    好了,现在基本上把我们改革的一些东西讲清楚了。也把社会主义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转变的过程和大致影响说清楚了。
    
    也许有人会问,你讲这么多到底是为了说明什么呢?这么多制度、矛盾应该跟国家同志有关系,这个跟中国经济的崩溃有联系吗?
    
    其实,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有两个目的。一就是让大家明白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二就是让大家明白,阶级矛盾在中国真真切切的存在着,就存在我们的周围,而且有日益加重的趋势。
    
    有的上面的那些作铺垫,下面我就可以给大家来谈谈现代资本主义的实质了,也就是中国近20年经济发展的实质了。只有了解了中国经济从哪儿来,现在在那儿,我们才有能预知他将往何处去。
  
  
  
  
  前面我们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严重缺陷:社会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说得简单点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指的是同时具备购买力和购买意愿两个条件),需求不足导致消费不足,从而导致生产停顿,生产停顿导致失业,失业再次导致购买力下降,购买力下降导致有效需求下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又可以看到另一个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区别,那就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是生产推动型的,就是说能够生产多少,我就消费多少;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需求拉动型的,就是说市场能够消费多少,我就生产多少。因此,资本主义生产会停滞,而社会主义生产不会停滞。
    
    所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是扩大生产,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就是扩大消费。
    
    那消费的前提是什么呢?一是有购买力,二是有购买意愿。购买意愿我可以通过推陈出新、升级换代来实现,但购买力呢?我们怎么来实现呢?
    
    好了,现在就到了我们关键中的关键了。我们怎么来提高购买力!!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虚拟经济”没有,我好像在前一篇文章中讲过“虚拟经济”和“实物经济”的区别。有的朋友也许会问,经济就是经济,还有虚拟的吗?大家实在不能理解,如果学计算机的朋友就把它想象成“虚拟光驱”好了。
    
    据个例子:两个人各投资5元钱成立公司A,总股本为10股,每人各五股,两人又都为公司员工,公司给2人发薪。公司生产大米,10元钱全部投入生产,年产量10斤,每斤原材料成本1毛钱,员工工资每月1毛,市场价格0.32元,单位净利润0.1。公司年利润1元钱。每股收益为0.1元。请问他们个人资产有多少?答案是5元。如果公司A上市交易,以20倍市盈利计算,每股值多少钱呢?答案是2块。这时候请问,他们的个人资产有多少呢?答案是10块。请问多出来的5块从哪儿来的呢?股票还是那个股票,公司还是那个公司,实物经济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怎么会多出来5块呢?
    
    答案就是估值体系发生了变化!!!!!!!
    
    好好想想这句话。
  

[ 本帖最后由 绝世天骄 于 2006-4-17 18:5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6-4-17 19: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实只要大家仔细一想,很容易就能体会到这种估值体系的变化。比方说,上海一个老太太的一套老房子,10年前和现在没什么大的区别,老太太一只住在那儿。10年前说只有10万块的话,现在就有50万块了。对于老太太而言,10年前住在10万块的房子里和现在住在50万块的房子里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吗?老太太什么都没干,为什么她的资产在10年里面翻了5倍呢?到底是什么创造财富呢?还是劳动创造财富吗?
    
    包括股票,一家公司股票价格(注意是价格)翻了一番,它的价值也翻了一番吗?是价值翻一番容易还是价格翻一番容易?价值受谁的影响而价格又受谁的影响呢?
    
    现在我们就要引入的一个概念就是“虚拟经济”,俗称“泡沫”。就是因为有泡沫的存在,它极大的提升了我们的购买力。正是由于“虚拟经济”的存在,我们可以发行更多的货币,制造更大的“纸上富贵”,使我们感觉我们的财富在不断的增长中。其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为什么具有欺骗性呢?因为价格是个时点数,在这一个时点上,你所拥有的财富不等于你在下一个时点拥有的财富。就拿股票而言,你拥有的财富是时刻在发生变动的。而你无法对你所拥有的“虚拟财富”进行控制。有一个更大的势力在控制、改变着你的财富。
    
    其实,吴敬琏说错了,不是中国的股市是赌场,全世界的股市都是赌场,任何一个金融市场都是赌场。只要你还在这个赌场中,你的财富会时刻发生着变化,知道你成为一个穷光蛋,被最终赶出赌场。
    
    但虚拟经济有什么好处呢?他为什么能够缓和资本主义的内在缺陷呢?因为,通过制造虚拟财富,它使人们感觉到自己的富有,使他们敢于消费自己原先不敢消费的商品。而正是这种消费拉动了整个资本主义的生产。事实上,他们严重的透支了自己的消费能力。
    
    还记得我们讲得那个例子吗?为什么有20倍市盈利,市盈利又是什么概念呢?其实这只是“贴现”的一个简便算法。也就是说,它通过把未来十几二十年的收益贴现到现在,使之成为你的财富,让你提前消费了。
    
    让我们再来看看“虚拟经济”的基础吧。他的基础就是一定的“实物经济”,也就是说,一旦虚拟经济脱离了“实物经济”的支撑,其必然倒向崩溃。为此,在虚拟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其必然需要更大的实物经济补充进来。
    
    这个过程非常像我国出现的“传销”。
    
    这个虚拟经济是谁制造出来的呢?资产者。他给你一个梦想(纸上富贵),你给他一个惊喜(金钱)。因为只有在不停的资本循环中,资本才能增值,资本家只有不停的制造产品并销售出去,它才能实现剩余价值的占有。
    
    为此,他们会给你塑造一个一个梦想,一个个奇迹,用榜样来鼓舞你,诱惑你。改变一个估值体系要比任何事都容易得多。比方说,公司造假,各种各样的概念等等,其实是无时不刻地在影响你的价值判断标准,目的就是把你腰包里的钱掏出来。
    
    因此,作为现在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虚拟经济”的作用,这个作用在美国70年代后期之后快速发展起来,蔓延到全世界。这恰是马克思始料不及的,他没有机会看到,并加以阐述,但我有这个机会。
    
    为此,我们也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在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其目的就是在于把现在的矛盾推向未来,至于未来何时到来,只能拭目以待。
    
  
  
  
  感觉有点乱哦。没办法,我为了大家能看得懂只能这样。因为为了掩盖资本主义的缺陷,所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和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的运用,就是为了迷惑大家。使大家产生幻觉,如果每个人都学过马列主义和政治经济学,那资本主义就搞不下去了。
    
    但无论他们怎么变化,无论金融工具怎么创新,无论经济制度怎么改变,无论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怎么调整,我们只要看清楚一个实质:他们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个就是调和阶级矛盾,另一个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即期购买力(注意,使即期的购买力,就是眼前)。
    
    比方说,美国的税收政策、福利政策等等,还有我国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等等,都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实现资产者的财富部分向无产者的转移,说白了就是别把无产者给逼急了。有比方说,美国为了拯救网络经济泡沫带了的经济衰退,放任美元贬值,还有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各地大搞房地产泡沫等等,都是为了避免衰退,提高即期的市场需求。其实中国98年之后已经面临了衰退,房地产又把这轮衰退给掩盖了。实际上,美国和中国都将面临一个更大的衰退。
    
    好了,现在我们基本通过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固有的缺陷把经济危机的原因讲清楚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这仅仅是单个生产体系自生的矛盾。
    
    先做一个大胆设想,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美国一个国家或者这个世界上只有朝鲜一个国家,哪个国家更稳定呢?也就是说,当美国和朝鲜都不受外界的影响的时候,哪个国家制度更稳定呢?
    
    做这个设想,我是想说明,在当今的世界上,是有多个形态的生产体系构成的,这些生产体系及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我作这个设想的目的就是使大家明白,美国这个体系的生存压力来自于内部,而朝鲜体系的生存压力来自于外部。因此美国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缓解内部压力和内部矛盾,而朝鲜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抵抗外部压力。
    
    在回过头来看中国,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我国的两代领导人他们的考虑重点也是截然不同的。毛泽东并不真正害怕外部的敌人,而是害怕内部的敌人,社会主义的堡垒不会被敌人从外部攻破,而会从内部攻破。自中国研制出两弹一星后,毛泽东更是坚定了这种信念。要知道,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是阶级社会,阶级矛盾并未消除,只要有机会,资产者就会反扑。
    
    而在邓小平时代,邓小平害怕的不是内部的敌人,而是我们国家外部的敌人。自他访日、访美后,看到我们国家的技术落后,更坚定了他的这种判断,即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抵抗外敌,内部的敌人是不足虑的。
    
    因此,两人截然不同的判断导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
    
    我无意于说谁对、谁错,这不是我所关心的,历史就是历史,对错没有任何意义。我只想知道的是未来。因为,胡锦涛的判断才是我会关心的。
  
  
  
  讲了这么多,我把单体系的东西讲完了,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我仅仅是把我认为最重要的讲完了。
    
    下面我们就要来看世界这个多体系构成的东西了。各体系的相互作用就产生了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显然,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广义上的国际经济就是狭义上的国际经济合国际政治的综合。我们下面要研究的是广义上的国际经济。
    
    个人很讨厌把国于国之间的关系分割成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一个经济体系和另一个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只有经济关系。政治仅仅是为了获得某种经济利益的手段,包括经济制裁、战争、恐吓等等。
    
    还是来看看美国吧。在前面我们说过了,美国最大的矛盾是内部矛盾,和苏联一样,能打败他的只能是他自己。任何人无法从外部打败他。因此,为了避免自己被打败,美国唯一的途径就是把内部矛盾向外转移,转移给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确保这种转移的东西就是强大的“武力”。在很多年前,我们称之为“殖民主义”。现在被称为“资本殖民主义”。其道理其实和早期的殖民主义一样,早期是掠夺奴隶以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和掠夺资源以获得廉价的原材料,现在更干脆,直接通过资本输出,在当地建立工厂,以获得廉价的生活品。
    
    为此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生产的廉价产品变相提高了美国国内人们的购买力水平。也就是说,美国国内的物价水平是存在大幅下降的趋势的。
    
    同时,对于美国的巨额逆差,美元汇率的大幅贬值,再看看中国外汇储备的巨额增长,实际上美国顺利实现了对中国的通胀输入。也就是说,中国的通胀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国自身通胀向中国的转移。其目的就是美国试图控制中国的经济,使中国重蹈东南亚的覆辙。
    
    简单来看,海外资本的大举流入中国,由于中国必须要给予兑换,国内的外汇会增加,就必须发行新比例的的人民币,导致流通中的人民币大幅增加,人民币的发行过大就会引起通胀。同样,当海外资本流出中国时,国内外汇将会减少,而相应的人民币并不会被注销,这样就会发生本国币种大幅贬值的现象。
    
    同样,当海外资本流入中国时,形成需求,会进入相关产业,并抬高该行业产品的价格,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该行业产生供给,但这种需求是短暂的,这种需求一旦消失或减弱,就会在该行业形成过剩。同样,如果出口受阻,同样也会产生国内的供给过剩。
    
    这种过剩的形成主要是取决于供给的大幅增加,而国内的购买力提升相对滞后。这种过剩与我们前面所说的过剩有本质区别,我们前面所说的过剩是由于自身的资本主义生产危机而带来的,而后一种过剩则是外部资本主义体系转嫁给我们的。在这双重压力下,如果中国不能够找到迅速提高国民购买力或者向外部转嫁这种过剩,其结果就是毫无疑问的成为日本第二
看看我们去年的数字吧。去年国家GDP增长9.9%,广义货币M2增长了近18%,物价指数上涨1.8%。我们的实际通货膨胀率是多少呢?谁知道啊?学经济的恐怕也不知道吧?
    
    其实大致估算一下就行了,实际产生的通货膨胀率是8.1%,但这8.1个百分点中,有一部分作为化为定期存款要在以后几年体现,1.8个百分点是当年直接体现的,还有的呢?那就是海外资本输入的通胀的。
    
    这些资本的输入有的进入制造业领域,相对固定,还有的大部分都是游子,他们进入的领域都是资产流动性相当高的领域,如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以及期货市场。如东南亚危机爆发,游资撤离,这些市场是跌得最惨的。
    
    因此,我们要看到,如当时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一样,资本输入会促进繁荣,资本流出会带来萧条。同时,资本输入会使该国货币升值,资本流出会使该国货币贬值。
    
    试想一下,那些资本的拥有者是中国人吗?会在中国永久居住吗?他们最终都要把在中国的资本兑换成本国的货币,流回本国。一旦中国的货币出现大部贬值,实际上等于又提高了美国国内的购买力。中国进口货物的购买力等于又下降了。现在也许我们要用1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到时候只怕我们要用2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这意味着什么呢?美国人同样生产一架飞机获得的收入,现在可以多买一倍的中国货物,也就是说,美国国内的购买力又提高了一倍。
    
    我们有办法来规避这种危机吗?然我们来看看我们能够采取的措施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剑客911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2
编号 44381
注册 2005-7-27


发表于 2006-4-17 22: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很精彩啊,期待后面的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pan01
(中级知识分子)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699
编号 28784
注册 2004-12-25


发表于 2006-4-18 01:0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中。。。看完了,又想再认真的读一读马克思的光辉著作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pan01
(中级知识分子)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699
编号 28784
注册 2004-12-25


发表于 2006-4-18 09: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替楼主发个续集

趁周末,回头看了看前面的论述。总觉得还不够那么清晰。因为这几十年来发生的是实在太多,太乱,太杂,还老是有人故意把水搅浑,别有用心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昧着良心的人也实在是太多了。其实,我写这篇文章,也是仅仅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一点,希望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也不算是一个良心被狗吃了的人。
  
  现在我们对前面总结一下,来对这几十年的中国经济总结一下吧。
  
  一、1976—1986年,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这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好的10年,国家安定,民风淳朴,算得上是一个和谐的10年。
  
  1、从意识形态来看,这10年也是老一代知识分子和新一大知识分子脱钩,严重分歧的10年,80年代初期的知识分子,开始为自己鸣不平,开始追求一种西方不平等,认为知识上的不平等,应该造就一种地位上的不平等。打着“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切菜刀的”的旗号,开始在人民内部造就一种劳动的不平等,什么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概念就来自于此。这种根源到底来自于何处呢?其实是封建思想残余使然。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其核心就是利用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实现新型价值观的塑造,这种价值观实质上是封建价值观的重现。比方说,利用“飞鸟尽、良弓藏”等的价值标准来批判毛泽东的党内斗争等等。实际上是标准的封建思想。什么是封建?其实不应该再有我来解释了。说白了就是“分封制”,就是夺取天下后,按功行赏,按与君主的关系大规模的分封土地或权力的一种制度。毛泽东是第一个打破的封建制,建立民主国家的人。那时候对毛泽东的低回的人,主要是利用封建思想。
  
  2、从农村和农业来看,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中国又回到了原来的小农经济时代,只不过地主成了地方政府或集体,农民依然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地、缴皇粮,靠天吃饭。从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来看,实际上又回到了社会主义改造前,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农村改造的彻底否定。从这种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来看,显然无法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农业生产相对抗,这种生产方式是必要淘汰的。实质上是一种退步,是政府在农村问题上承认失败的后果。
  
  3、从城市和工业来看,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相对稳定,但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折腾后,各工业体系之间的结构变得十分松散,彻底失去了原先国家统筹工业,全国一盘棋的工业格局,技术竞争力急剧下降,什么该优先发展、什么该制约限制出现混乱,也就是说计划的合理性丧失殆尽。出现的这种问题,显然并不是经济制度层面问题,而是在执行层面和管理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但这种问题被比照农村改革的成功,最终被夸大为制度层面问题。这是那时候中国工业的悲哀。
  
  二、1986——1994年,资本主义萌芽和初级阶段。这个8年,是中国发展方向变革的8年。其标志就是《民法通则》的出台。由于无限夸大人民内部矛盾和无限缩小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的萌芽有机会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
  
  1、从意识形态来看,随着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扩大,市场的逐步放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逐步在中国城市中蔓延出来。如果说封建思想在中国农村极有市场的话,那么中国城市就是资本主义思想的天然发源地。“一切向钱看”就是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
  
  2、从农村和农业来看,由于市场化,农村的产供销风险直接增大,原先由国家承担的农业风险,现在必须有农民自己承担。然而,这无疑是对抵抗风险能力的小农经济的致命一击。高风险,低收益就是这个阶段农村的重要特征。这时候封建小农经济所散发出来的活力也到到了极限。农民收入增长陷入停滞阶段。
  
  3、从城市和工业来看,社会主义的工业生产体系开始瓦解。私人经济开始利用转轨时期的法律缺陷和制度缺失无情的冲击国有经济,这时候的中国私人资本的发展由于无法可依,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这个时代也可被称之为“第一同金”时代。国有资产中的集体资产部分率先流入私人腰包,权力腐败也成为私有化的重要力量。这个阶段的私有化,为今后的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奠定了核心基础。
  
  3、1994——2004年,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和小农经济迅速瓦解阶段。这个10年是资本主义占领地方政府这块高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获得全面胜利的10年。这个阶段的标志是1994年朱镕基领导的税务体制改革。
  
  1、从意识形态来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已经在中国城市占据的主导地位,并开始向农村渗透。如果说,94年之前,共产党和政府内部还比较坚定的马列主义的话,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思想已经在开始改造共产党内部党员和干部的思想,资产阶级开始向政府和统治阶级内部渗透。比方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彻底的资产者。这个阶段也是共产党内部成员思想迅速蜕化的10年。资产阶级已经成功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转变成共产党、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并利用人民的不满情绪来攻击自己尚未在政府和共产党内部占领的阵地。这个阶段也是资产阶级全面夺权的阶段。
  
  2、从农村来看,由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彻底破产,“市场化”在农村的快速蔓延,使农民彻底的失去了土地给予自身的保障,如医疗、教育等保障的失去,使农民不得不谋求从土地从解脱出来,这也就为农村土地的再次集中提供了机遇(但此次集中产生的是资本主义的土地集中,即是以资产关系为纽带产生的土地转承包契约,而非封建时期的地主与农民之间的承租关系,也非前期所形成的国家与农民之间的承租关系),这同时也实现了把农民从自身依附的土地上干出来的目的,为城市的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极大的促进了城市的资本主义发展。
  
  3、从城市来看,由于税务体制改革,地方政府更多地进入到经济管理中来,由于税务体制的作用,地方政府又利用一切资源(权力资源、行政资源、土地资源、银行资金资源等等)来发展自生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利和提高GDP,他们也有把一切公共产品专为私有产品的冲动。在这个阶段,地方政府的官员们已不再满足于社会公共管理,而极尽全力的把自己也卷入到经济活动中来,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取相应的利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产品或服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等)的不足,直接导致了政府与老百姓的对抗。一场阶级矛盾直接演变成了政府与人民对抗之间的矛盾。
  
  2005年——?,一个未知的阶段。这也许是一个资产阶级取得全面胜利的阶段。这也许是一个中国的无产阶级的“二次革命”阶段。这也许是一个………….
  
  其实我也不知道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我只知道,只有坚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只有中国共产党能真正成为一个马列主义政党,他才能成为中国的核心力量,中国才能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只有坚定社会主义路线,中国才有出路。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史。
  
  我不想指责我们的领导人,因为他们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彻底的马列主义者。我也做不到。中国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毛泽东。
  
  看看邓小平文选,其实满篇的都是毛泽东思想,唯一的几处如“猫论”和“摸论”,却又都是反马列主义的。“不管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这彻底抹杀了阶级论,殊不知在共产主义实现前都是阶级社会,利益是有阶级性的。“摸着石头过河”,则彻底抹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片面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而否定了“理论”的重要性,殊不知理论来自于实践而高于实践。理论的重要性就在于使我们的实践的成本更小,效率更高。只可惜,我们改革开放了几十年,竟没有我们自己的理论。
  
  对于我们的几十年的改革开饭,一言以蔽之,就是“改革无序,开放无度”。不管是内部矛盾还是外部矛盾,是矛盾总有爆发的一天。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细节,我原来想一一论述的,比方说中国的银行问题,本轮的股改问题,中国的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实质和本质,现在想想也没什么意思。也就不说了。
  
  好了,我们既然已经谈了中国经济崩溃的必然性。那它将以一种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呢?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pan01
(中级知识分子)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699
编号 28784
注册 2004-12-25


发表于 2006-4-18 09: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再加续集

到了这儿,我必须要在重复一次:我无意于说谁对、谁错,这不是我所关心的,历史就是历史,对错没有任何意义。我只想知道的是未来。对于历史来说,存在的只有积极或消极的因素,进步或落后的势力。对于个人来讲都是如此,一个人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的人来说,我们始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我们的“智慧”也必然烙上深深地历史印记,我们始终无法实现对历史的超越。我们在这个时代所具备的引以为自豪的“大智慧”也终究为历史所唾弃。
  
  不管是释迦牟尼、耶稣、孔子等圣人,还是所谓的各种权威,他们始终不应该成为现代人的面向未来的枷锁,他们属于过去,他们已经或并正在被历史所唾弃。盲目的崇拜无异于迷信。作为现代的人们,就是要把他们踩在脚下,去寻求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智慧”。
  
  我之所以讲这么多,就是为了把历史的轨迹尽可能具体的成现在大家的面前,并把与历史发展相应的的先进理论(至少到目前为止是最先进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以及有关《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论述告诉大家,其目的就是能让大家自己看到答案。而不是我直接告诉大家答案在哪儿,因为我不是权威。
  
  其实通过前面的论述,答案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了。
  
  但我们一定要看到的是,马列主义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的。马克思的理论仅仅论述的是一个单体系的资本主义体系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体系是孤立的,作为一个孤立的体系它必然走向灭亡。然而我们的世界是有很多个这样的体系构成的,对于各个资本主义体系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列宁则讲得很清楚了。
  
  所以我们再看问题,比方说看待朝鲜和看待美国,一定要放在特定的环境来看。谁都知道,脱离了也约束条件的方程,都是无解。单体系最优不等于在多体系下也是最优。
  
  中国也一样。中国一直在寻找一条能够平衡单体系优势和多体系优势,以期望达到优势的最大化。就单体系而言,社会主义制度占优势,就多体系而言,资本主义占有,因为资本主义更具侵略性。
  
  关于中国的发展路线,邓小平说得很清楚了,其实邓小平理论中最有价值的并不是“猫论”、“摸论”等理论,而是对中国发展的约束条件。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坚持了吗?其实我们的问题和改革的误区就在于没有很好的贯彻“四项基本原则”。
  
  对于未来,胡锦涛高举邓小平理论,在我看来,就是要重新树立“四项基本原则”。当然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将是确保中国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
  
  那从经济层面来看我们将走向哪儿去呢?我个人觉得,中国必将迅速完成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向资本主义高级阶段的过渡,也就是实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但从近期来看,要迅速实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我们还缺乏足够的条件。就中国目前面临矛盾来看,内部矛盾(也就是内部的阶级矛盾)和外部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间的矛盾,对资源的掠夺和殖民主义)相互交织在一起,并相互转化,相互制约,如何利用好和协调好这两种矛盾之间的矛盾,则是对中央执政能力的考验。根据毛泽东的经验,解决内部矛盾始终是一个国家的首要环节,只有克服了内部矛盾,外部矛盾就相对容易化解,那也就是人民战争的意志和力量。
  
  比方说,美国单挑朝鲜或单挑伊拉克,单挑朝鲜的难度要高很多。虽然伊拉克要比朝鲜富裕的多得多。
  
  正因为,中国目前的内部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应付外部矛盾的能力。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是自建国以来最薄弱的时期。因此,中央的首要任务会放在解决内部矛盾上。但这也面临着两难。
  
  除却党内腐败、党员素质不高等等,中央面临更困难的是经济如何平稳着陆。实际上可能吗?不可能。世界上没有一个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能够实现平稳着陆的。中国经济的崩溃实际上就是中国经济着陆的具体表现。
  
  前面我们说过了虚拟经济的问题,虚拟经济的实质就是建立了大量的虚拟财富,也就是泡沫。据个例子,一个上海的农民工辛辛苦苦赚1万块,10年不吃不喝也只能赚10万块,而上海的一个老太太,5年内自己的房子就从10万块涨到了50万。我实在是看不出老太太的贡献比那个农民工的贡献多在哪儿。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对资本的占有不同,那个农民工的财富转移到了那个老太太的身上。因此虚拟经济不仅仅实现了一个虚拟财富的制造,也实现了一个财富的转移。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农民工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转移到了老太太身上。
  
  不仅房地产市场如此,股票市场也是如此。比方说IPO,一个股份公司首发,市盈率可高可低,最高的88倍(如闽发电力,好像是它,2000年上的市,现在ST了),低的估计10来倍(如中石化等)。说白了就是在变一个故事,只要有人信,那就行了。前者的泡沫要比后者多很多吧?同样,股市造假,为什么那么多的上市公司要造假啊?要知道,同样按20倍市盈率发行,每股收益高一分钱,夺圈的钱就有可能多达几亿、几十亿。这些钱哪儿来呢?居民的储蓄。
  
  居民感觉钱少了吗?并没有。对普通老百姓来看,他们看待股票就像看待现金一样。可悲啊。
  
  所以制造虚拟财富的一个普遍的手法就是“编故事”,只要把故事编得有人相信,它就值这么多钱。不管这个小区的房子值多少钱,只要有一套值,其他所有的都值这个价钱。其实,普通老百姓谁会知道“价”与“量”关系啊。
  
  在股市中有这样一句话,“价格”造假容易,“交易量”总是真实的。其实交易量也是可以造假的。
  
  前面我曾经说过,虚拟经济由无限扩大的趋势。政府在这方面难辞其咎。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很简单,为了提高购买力,制造虚假繁荣,创造就业岗位,这跟他们的政绩直接相关。他们只考虑自己任职期间的业绩,今后的事是下一任的事了。这就是官场的规则。
  
  那就回过头来看银行,以浦发银行为例,1999年底上市,资本充足率够充足吧?2003年1月又是增发又是配股,才间隔了多少时间啊?3年!到现在又是3年,又要新股发行了,因为资本充足率又不足了,又要补充资本金了。大家可以想想,资本充足率为什么会不够呢?因为它的放贷规模增长实在太快,钱不够用了。现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性质差不多。这也是提升购买力、新增投资、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繁荣的的好办法。
  
  再看看地方性的国资公司,其实都是地方政府的皮夹子,政府要投项目了,就有这些公司出钱。比方说,不知道大家又没有听说过“严介和”这个人,做工程建筑的,据说接了6000亿的政府项目,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因为政府不能直接向银行融资,必须通过企业向银行融资。因为有这个政府项目作底,有了政府信用作支撑,银行才会给严介和贷款,其他的工程公司才会向严介和承包工程并垫资,说白了,其核心就在于严介和成为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所有的钱都是银行的,严介和玩得还是“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太多了,我都说不完。
  
  为了避免地方政府破产,维持地方政府的现金流(也就是财政收入),它该怎么办呢?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公共产品的市场化,公共产品价格提价,卖地皮,拖欠教师员工工资等等,把原来应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推向市场。于是乎,警察、医生、法官的等等都步入市场搞创收了。
  
  
  还有呢?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造大工程,上大项目,向中央政府要钱,要项目,投资促进繁荣嘛。钱从哪儿来?先把老祖宗省吃俭用的花完,还不够?那就再吃子孙后代的,反正我最多还能活几十年,先把自己弄爽了再说。
  
  曾记得上届总理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讲,自己给下届政府留下的不仅仅是财政赤字,还留下了大量的优质资产。看看我们的优质资产吧:银行资不抵债,地方政府破产,股市泡沫破灭,中国入wto(我把它看作新中国的21条)。
  
  这种发展方式可持久吗?不用我回答了吧?其实我们的快速发展不是我们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而是我们走了一条高负债、低收益、高增长的发展模式,我们国家发展的财务杠杆特别的大,财务风险相当高,当这种财务风险一旦爆发,就是整个经济的彻底崩溃。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什么呢?先来看股市,那就是股改。股改的意义在于何方呢?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私有化过程,也就是说国有资本向私人资本的转化,通过这种转化,以实现对私人资本在前期泡沫破灭的补偿,以提高私人的购买力。但这种补偿是暂时的,其效果也是短暂的,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更大泡沫产生的过程。如果今年股票收益率低于40%的化,实在是有点对不起国家的好意了。目前的股市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阶段。
  
  再看银行,银行上市,本身就是一个制造虚拟财富的过程,通过获得充足的资本金,使银行体系转危为安,但从目前银行无节制的放贷来看,很难预料是否能够实现银行风险的化解。
  
  再看,地方政府,从各地方政府的“十一五”的增长速度的制定来看,都远远高于中央制定的7.5%的增长率。地方政府的负债经营必将持续,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率也必将提高。因此,如果属实的话,中国的货币发行速度很难降下来,通货膨胀将直接导致人民储蓄被进一步稀释。
  
  直到现在,大家应该看明白了,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怎样一个局面。能不能走好,就看大家自己了。创造一个百万富翁很容易,同样,消灭一个百万富翁也很容易。
  
  德隆事件仅仅是一个中国经济的缩影,但如果我们不能从中得到些什么,我们必将也重蹈覆辙。
  
  本还想再讲些东西的,算了,不讲了,实在太累了。到此结束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pan01
(中级知识分子)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699
编号 28784
注册 2004-12-25


发表于 2006-4-18 09: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来,很多人还是误解了我的意思。
  
  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系的经济兴衰起伏是必然的,之所有称之为崩溃,因为这次经济衰退必然会对中国目前的经济体系或者经济制度产生重大的冲击。这次衰退不同于90年代末的那次。
  
  其实经济跟股市一样,每一次下跌都是在重新孕育新的增长动力。崩溃、衰退、下降等等词汇并不是贬义词。
  
  其关键在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怎样认识自己所处时代的特征,理性而正确的安排自己短短几十年的人生。
  
  每个时代都有先知先觉的人,后知后觉的人以及不知不觉的人,其实时代对于那些“后知后觉”的人的危害最大。
  
  要么你先知先觉,要么你不知不觉。你是属于哪一种呢?可惜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属于“后知后觉”。
  
  要成为一个先知先觉者,就必须做到自己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天上会掉馅饼吗?如果会的话,馅饼从哪儿来呢?诸如此类。如果没搞懂,就别急着采取行动,否则就是赌博。成功的概率永远是低于50%的。
  
  学点哲学对于自己是有好处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pan01
(中级知识分子)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699
编号 28784
注册 2004-12-25


发表于 2006-4-18 10: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问题1:
  
  "当海外资本流出中国时,国内外汇将会减少,而相应的人民币并不会被注销"---------->除非汇率波动,否则人民币怎么不会被注销呢?
    -------------------------------
    楼主看到你的文章我也有以上想法,如果不被注销,国家原封不动只要不投入市场,对市场不会有什么影响吧。
  ----------------------------------------------------------------------
  
  央行货币发行是有计划的,比方说,今年M2增长16%,M1增长14%,都是继去年为基数的,或有一定浮动,但基本上不会相差很大。
  
  换句话说,央行制定货币发行速度不会受游资的制约。因为游资的数量和动向是难以预测的。
  
  我觉得你大概没有把M2,M1和M0的定义和之间的关系搞清楚。
  
  
  问题2:
  
  想请教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如果出现危机,引发点会从哪个行业发病率高点?是汇率还是股市,或是房地产?
  ----------------------------------------------------------------
  
  从泡沫最大的那个!!
  
  要搞懂的是汇率是外币的价格。价格的下跌受到当时的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换句话说价格是一个虚数。
  
  危机并不是财富被消灭。在股市暴跌的时候,有专家说中国在消灭财富,那是在胡说八道,目的是为了影响政策的制定,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挽回损失。其他市场也一样。
  
  危机的实质是虚拟财富的破灭,实物财富并不会减少(这个实物并不是指具体的物体),实质是一个财富转移的过程。是财富从一个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的过程。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什么虚拟财富的话,这个危机对你的影响不会很大,有些人反而会是受益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pan01
(中级知识分子)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699
编号 28784
注册 2004-12-25


发表于 2006-4-18 10:0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你真的希望中国崩溃吗?
    这一波全球衰退里面中国人民对自己的国家是否有信心是决定性的,
    你如果知道这一点的话就不要继续唱衰。
    
    而且事实上中国的形势也比国外各国好的多,
    如果你真的对“资本主义”这么愤怒的话,
    那么请你描述一下美国股市等等的变迁史吧,
    难道不是完全一样的吗?
  --------------------------------------------------------------------
  
  我敢说这位朋友的年龄不会超过30岁。因为你的想法相当简单,有种自以为的味道。
  
  我实在不明白,我的所作所为跟“这一波全球衰退里面中国人民对自己的国家是否有信心”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我只是把事实尽可能的描述给大家,我记得毛主席说过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如果欺骗和谎言能够使中国人民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的话,我想这种信心是非常的短暂和脆弱的。这种统治也是不长久的。因为事实终究会大白于天下,历史会证明一切和告诉大家一切。
  
  这么多年来,正是由于我们的部分领导的思维像这位朋友一样,我们的党和政府逐步远离了群众。别忘了,我们的力量来自于人民群众,如果脱离了群众的信任,这个党和政府能够独立应对外部的险恶势力吗?
  
  建议这位朋友去仔细读读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中》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二是紧密联系群众的作风,三是自我批评的作风。尤其是后两条。
  
  如果你前面那个问题是违背了紧密联系群众的话,那么你后面那个问题就是违背了自我批评的作风。
  
  我不知道你怎么得出的“事实上中国的形势也比国外各国好的多”这个结论,不致导致的是内部形势还是外部形式,或者是两者的综合。
  
  即便是如此,难道值得沾沾自喜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立足以改正,会有希望吗?能够持续前进吗?能够自己的前进道路上绊倒自己的就是自己的缺点。
  
  我也不知道这位朋友是如何得出我“真的对“资本主义”这么愤怒”的结论的。我从来不否认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发展“资本主义”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任何一向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都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有特定的限制条件的,那就是必要要遵守“四项基本原则”,中国的资本主义必须要在这个框架下有序发展,这就是中国不同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所在。没有前提、约束条件的任何方程都是无解!!!必然导致思想的混乱,从而降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而这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力量之所在。
  
  希望看到这个帖子的每位朋友做事、思考或者做学问都要严谨一点,脱离条件的天马行空的胡说,有意义吗?
  
  x+y=2,你有你的答案,我有我的答案,难道不觉得自己愚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需要足够的悟性,西方文化直白易懂,但缺乏足够的内涵。但很多基本思想都是一致的,比方说中国的周易,就是一部辩证法。中国的《孙子兵法》和《战争论》的基本思想更是既相同又相互补充。
  
  知识和理论是要用的,要用来实践的,而不是在嘴皮子上的不断重复。
  
  比方说,伊朗问题和台湾问题有什么联系吗?是不是有可能存在《孙子兵法》上的围魏救赵的可能?等等。大家都可以自己静下心来思考、讨论。寻找事务之间的联系,本就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的一个重要目标。
  
  不要太浮躁,静则思、思则辨,辨则明。
  
  
顶部
性别:男-离线 Linkham
(拎个航母)

白衣伯爵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179
帖子 3852
编号 28404
注册 2004-12-21
来自 福建厦门
家族 轩辕丐帮


成熟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目前最大的危机是人民的思想,中国可以用10年的时间赶上别国50年做出来的硬件,但追赶软件的时间却是难以缩短的。
朱鎔基总理恨铁不成钢,所以干脆打开门户,加入世贸。”让世界列强来帮助我们成熟!“ 虽然这样所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异常惨痛,但这是使中国经济成熟的最快的方法。只要中国的商人们能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努力地从对手身上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技术、文化....那哪怕一轮危机过后,崛起的会是更强大的中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hengzhen000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9
编号 42749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6-4-18 11: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也不知道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我只知道,只有坚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只有中国共产党能真正成为一个马列主义政党,他才能成为中国的核心力量,中国才能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只有坚定社会主义路线,中国才有出路。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史。
  
  我不想指责我们的领导人,因为他们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彻底的马列主义者。我也做不到。中国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毛泽东。
*******************
这段话暴露了作者是个毛派,毛派的主张,有点理智的人都是不会接受的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Linkham
(拎个航母)

白衣伯爵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179
帖子 3852
编号 28404
注册 2004-12-21
来自 福建厦门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zhengzhen000 于 2006-4-18 11:59 发表
其实我也不知道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我只知道,只有坚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只有中国共产党能真正成为一个马列主义政党,他才能成为中国的核心力量,中国才能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只有坚定社会主义路线,中国 ...

的确,现在还在喊这样的口号实在空洞了,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纵使伟人活到今天,恐怕他的想法和观念也需要有所更新。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必要非得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去分个高下,一个优秀的民族应该懂得不断地从对手身上学习他们的优点。排在我们前面的列强整天都在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伦理...... 而我们又凭什么整天喊着”社会主义好“ 而拒绝向对手学习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4-18 13: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发展才是硬道理,我觉的现在谈那么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没有意思的,只要能让中国成为世界最富强的国家,就是回到原始社会的制度我也同意。

所以,根本就应该是“少谈些主义,多解决点问题”结果这个正确的观点被一帮只喜欢玩弄政治名词的人说成是谬论。毕竟,如果解决问题他们不行,他们只会一天天在主义上纠缠不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pes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31641
注册 2005-2-1


发表于 2006-4-18 14: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错,奇文共赏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pwsxp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27137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6-4-22 23: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首先说明本人是搞计算机的,不是学经济的,所以想法未免有些肤浅,请温柔指教。

      假设这世界上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现在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出现经济萧条,比方说美国的一个杯子从原先的4元涨到了5元(假设按美元算),为了保持价格,如文章所说美国将会把矛盾转移到其他国家,也就是到中国来开工厂,因为中国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比方说成本是3元,再加上运输或者管理费用,就算他4元卖到美国,美国人觉得杯子从5元跌倒了4元,也就是美元值钱了,中国工人的剩余劳动转化成了商品卖到了美国。而中国这里,如果用十个人代表中国,原本每人的收入是2元,社会总资产是20元,现在假设这些人都去了美国工厂干活,美国人付我们3元,也就是30元,这样我们就要多印与10美元相当的本国货币,原本卖2元的东西就要涨到3元,我们通货膨胀了。就是说大量引进外资是一定会造成本国通货膨胀的,不知这种想法对不对?现在的中国经过20多年开放,引进了不计其数的外资,本国有大量的劳动力输出,并且同时本国的有权掌握生产资料的人也在剥削其他人,即是说这30元的财富分配是不均的,假设是 10,3,3,3,3,2,2,2,1,1, 这样也就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悬殊,也就是在大范围上是美国剥削中国,而在中国内部又是同样的微缩了的情况。中国的普通百姓农民既面临着国外的剥削也有国内的剥削,最底层的人接受着这种双重压力,也足见为什么近几年来社会矛盾越来越激化突出,负面新闻铺天盖地。我国要做“世界工厂”,就是要在其他国家拉不动的时候推他们一把,不知这样是便宜外国人呢还是富了少部分中国人?我想都有的把,也就是剥削了大部分中国人,把钱给了外国人同时又发展了沿海的几个重要城市,富了那些少部分人。“世界工厂”要做下去的话中国就要保持廉价劳动力的输出,一旦资本主义国家不需要,他们缓解了他们内部矛盾,减少在中国的投资,届时是不是我们要去侵略那些小国家,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下米一样,像食物链一样?
      我住在上海,有时想,假设上海回到十年前,把这十年的产值去填补贫富的差距,也许现在的社会问题就能少些,但是有人愿意么?没有宽带,没有blog,没有网游,没有彩拎,短消息,没有那些污七八糟的娱乐,肤浅的节目,十年前一碗面最多3,4元,现在还能找到吗?十年前饭店里的菜是一盘盘的,现在是一碟碟的,饭菜的成本也许不变,人力的成本升高了,因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成本升高了。上海的房价很高,我想土地的价值是在升的,毕竟经过这么多年的开发投资,而上海始终有全国各地各层的人涌入,又是市场经济环境,有需求在涨价理所当然了,也许以后还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涨涨落落。
      我想大家都知道长时间饥饿的人是不能多吃东西的,否则是致命的,现在我国的发展就好像一下子吃了太多的东西,一边在炫耀发展变化多么多么惊人,多么多么可喜的时候,另一边难道就没人担心一下能不能消化得了吗?
      发展的快就会拉大贫富差距,只有减缓发展才能缩短差距,就好像跑步一样吧,只有前面的人慢下来等,后来者才能居上,而不是去救济,去捐款,那样像是拖着后面的人,是会拖死他们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4-23 23: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国民党死而不僵,而苏联共产党一死就玩完了

论党员的人数,论组织的严密程度,苏联共产党都远比国民党优胜。但是,自从戈尔巴乔夫解散了苏联共产党后,虽然苏联共产党经历了重建、整顿,但无论是人数还是组织程度,都不可以和往日相比。

  在台湾的国民党在2000年中败给了陈小扁的民进党,也虽然经历了分化和分裂,但却死而不僵,仍然是台湾的第一大党。现在,国民党已经成为了泛蓝势力的领导。

  为什么苏联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遭遇如此的不同?是政治信仰的因素吗?不完全是。论政治信仰,今天的苏联共产党的党员都是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因为赞成社会主义不可能给党员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相反,一顶红帽子还会带来诸多不便。而国民党,从来就没有见它们提过什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连老蒋小蒋的什么理论也不提了,倒是天天在提选举!

  国民党死而复生的最重要原因是因为国民党有庞大的党产!

  国民党党产有多少?2000年8月22日,国民党初步完成党产清查,资产总值约新台币799亿元,其中党营事业约600多亿元。对于国民党党产,民进党方面的看法是,“国民党主控的事业高达66家,转投资300多家,总资产逾6000亿元,除去债务后总净值近2000亿”。对国民党党产,社会各界高的估计有1500亿,低的估计也有800亿。不管如何算,国民党党产确是一个天文数字。

  国民党党产中引起非议的党营事业来自何处?一是接收日本当局离开台湾时留下的财产,二是由假“国”济“党”、政府挪用公款购置的党产,三是上述资产的长期经营。国民党党营事业对台湾经济起过一定的作用。在经济恢复期,由于经济水准较低、民营企业(不仅是大陆才有民营企业啊!)刚刚起步,党营事业同公营事业(按大陆的说法就是国有企业,效率一定很低)一起,成为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期,民营经济和公营经济迅速发展,党营事业也成为骨干企业。在经济起飞后,党营事业也相应发展。特别是在李登辉主政后,在台湾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党营事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为什么有庞大的党产是国民党起死回生的主要因素?因为玩政治是很花钱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光是办一个集会,就需要租借场地、布置舞台、制作宣传品等就得费不少钱,更不用说满大街的广告、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上露面了。

  由于苏联共产党在改革时都把国有企业卖光了,结果下台后就变成了一个穷光蛋。现在,苏联共产党的经费捉襟见肘,主要来源于党员的党费(国民党的党工都是发工资的!),热爱民主的美国绝对不会向苏共捐款,民营企业家虽然也向政党捐款,但绝对不会捐给苏联共产党!

  好笑的是,以前天天批共产党搞极左的国民党倒是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知道得一清二楚,而党章上大写着马列的苏联共产党却忘记了这一基本原则!

  由革命党到执政党再到在野党--没有坚定的可能是错误的政治观点是国民党堕落的原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菊园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74
编号 46034
注册 2005-8-19


发表于 2006-4-23 23: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前景:市场社会主义还是市场道家?

James A. Dorn,秋风译


作者邓正莱(James A. Dorn) is Vice President for Academic Affairs at the Cato Institute and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Towson University。秋风2000年末获作者授权译自Cato Journal, Vol. 18, No. 1 (Spring/Summer 1998),任何媒体(包括网站)转载均需与译者联系。


我始终明白,唯一能够运转的经济体系乃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每样东西都属于某个人——这意味着每样东西都有人负责。在这种体系下,完全独立的和多元化的经济实体存在于某种法律框架下,而其运作主要地受市场规律之指导。这一唯一合乎自然的经济,是唯一有意义的经济,是唯一能通往繁荣的经济,因为它是唯一一种反映了生活之自然状态的经济。


——Vaclav Havel
Summer Meditations


中国的美妙幻想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纯属一个美妙的幻想。市场及其支撑性制度,尤其是私人财产权制度和法治,不大可能嫁接到社会主义上。市场是建立在自愿交换上,而社会主义则破坏了市场的自发性秩序而用政府控制取代个人负责。市场社会主义,即使是具有“中国特色”,也是违反自然的、人为的制度,必然跟南斯拉夫的工人管理工厂一样,难逃失败的命运。

如果没有普遍的私人财产权,经济决策——尤其是投资决策——就仍将是政治性决策,必然屈从于腐败的政府权力的影响。东亚货币市场目前的动荡就证明了“裙带资本主义”(crony capitalism)下由国家主导的发展政策必然从本质上就是破坏性的。比如,韩国政府经营的银行的放款行为,更多地是基于政治因素而不是经济标准(Yoon 1998)。以低于市场利率水平的条件优先向韩国的大财团提供贷款,当然能在商界领袖、银行家和政治家之间营造一种惬意的关系,然而,这些财团也就必然陷入迅速膨胀然后迅速破灭的商业周期中。在中国也创建这样的大集团将是代价昂贵的错误。让自然的市场力量逐渐清除效率低下的企业才是正确的步骤。[1]

中国的国有企业(SOEs)和国有银行所需要的不是局部的改革,他们需要与国家剥离,而完全服从市场竞争的规则。借助于市场社会主义的半心半意的措施,唯一的结果是加大转型为真正的市场制度的成本,并继续使经济生活政治化。中国所需要的是“自由的私人市场”(free private markets),而不是受管制的社会主义市场(regulated socialist markets,Friedman 1990: 5)。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将创造出真正的所有者,他们将为自己的企业的表现承担责任,也有动力通过雇佣能干的经理和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国有企业缺乏预算硬约束就意味着,对于30.5万家国有企业来说,根本就不能感受到破产的威胁。而没有这种威胁,国有企业就很少有动力去改变其低效率的习惯。结果1996年,中国11.8万家国有工业企业中有50%是净亏损。(World Bank 1997: 28)[2]

虽然中国领导人愿意出售较小的国有企业,不过由于政治理由他们决没有大规模私有化的想法。卖掉所有国有企业将解决中国头疼的问题,因为财政要提供大量国家预算用以补贴国有企业,然而出售国有企业也将危害执政党的权力。社会主义是中国处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对培育市场社会主义中的市场部分构成严重障碍。国有企业成为上市公司而国家仍然保留控制权、限制股份的流通性,乍看之下,似乎颇为吸引人,然而仔细地研究就发现这样根本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市场。诚如经济学家G. Warren Nutter (1968: 144)30年前在考察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时就指出的,“缺乏可分割的和可交易的财产权的市场纯属臆想。如果没有分散的权力和责任,根本就不存在竞争行为,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正是据此,他将市场社会主义的理念称之为“纯属幻想”。[3]

为了“救活”国有企业,中国已经开始组建大型的国营的控股公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准备用它来替代真正的资本市场 (Walker 1997: 6)。在这些机构中,国家仍占有多数所有权,限制股票的可转让性,从而把重组过程限制在政治上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因此,是政治而非市场获胜。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类似前苏联的改革:它是假改革,给国有企业穿上市场的外衣,但却从来不愿真正把企业的所有权结构由国有改为私有。Alexander Tsypko在评论苏联拯救国有企业的工作时说,(1991:289)

我们浪费了5年的改革时间才明白,从本质上说,拯救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在现代文明与斯大林那样的社会主义之间不存在第三条道路。市场不可能与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结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广泛的私有化,根本就不可能回到市场。

这样的批评也适用于中国的市场社会主义的实验。

中国的国有企业不可能被救活,他们已经病入膏肓,将吞噬中国大量资本。1996年国有企业出现了从1949年以来的第一次整体亏损——“国家从对国有企业的巨额投资中得不到一点回报”(EAAU 1997: 10)。国有企业占用了国家投资资金的50%,雇佣了城镇66%的劳动力,却只生产总产出的不足30%。(EAAU 1997: 338)中国领导人应该走出“抓大放小”这样的政策。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应该纳入私有化。[4]通过“股份化”(corporatizing)使大型国有企业成为国家经济的“栋梁”,政府仍持有全部或绝大多数股份,这是将导致灾难的处方。而这正是市场社会主义的结局。[5]

从市场社会主义到市场道家

中国其实并不必害怕照搬西方市场自由主义的传统而被限制在市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樊篱中。市场的道路是通用的,诚如Vaclav Havel (1992: 62)在介绍性的文章中用优美的笔触所写的,自由市场经济是“唯一合乎自然的经济,是唯一有意义的经济,是唯一能通往繁荣的经济,因为它是唯一一种反映了生活之自然状态的经济”。1978年以来,市场自由化进程已经充分地提高了无数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则显示,很多中国人相信“私有财产是神圣的”[6]今天,全国私营企业协会共有2200万成员。(Pei1997: 4).

中国进一步推进市场自由化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在1997年9月召开的中共15大上,江泽民主席坚定地支持邓小平的经济改革,支持把国有企业改造成混合股份制(joint-stock)公司。在1998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李鹏委员长也指出,“政府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不相适应,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quoted in Mufson 1998: A1)。中国的新总理、经济上务实的朱镕基必须认识到,消除这些不适应的唯一办法是清除社会主义,迈向一个更自由的社会,即有限政府、法治和私人所有权。在全国人大上宣布中国公务员的规模将削减一半,至少撤销合并11个部,表明中国也许将走上正确的轨道。 (Kynge 1998, Mufson 1998)。但是,只要中国仍然坚持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限制经济自由,则中国市场经济的前景就仍将不明朗。

在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的时候,中国领导人应该回头看看他们自己古代的文化,重新发现真正的市场制度的核心原则——自发秩序的法则[7]。在《国富论》之前2000多年就成书的《道德经》(即《老子》)中,老子教导圣人(统治者)说无为而治(noninterference)的原则是实现先富起来和繁荣的最佳途径: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Lao Tzu, 57; Chan 1963: 166-67].

根据公共选择的观点,上面所引的这一段的含义就是:国家对日常生活干预得越多,寻租行为和腐败就将越严重。相反,如果让人们自己追求自己的幸福,就能形成一种自发的市场秩序,使人们为自己从而也为国家创造出繁荣。中国领导人也应该像老子那样认识到,腐败并非源自自由而是源于自由受到政府的过分限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Gary Becker (1996: 75)曾经指出,“市场能够自发地发育成长,他们不需要政府来组织,他们自己就能发育。如果赋予个人以自由,他们就能帮助发展出超出任何人事先预料的市场。”

就像自发秩序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一样,无为(nonaction)原则就是老子思想的根本所在。统治者统治得最少,也就是说当他们采取“不违反自然的行为”时,才是最好的统治[8]。政府受到限制,将有利于创造一种条件,使个人能够追求幸福和实践美德。(德). 老子于是写道“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Lao Tzu, 48; Chan 1963: 162)

就像水一样,市场是有弹性的,会追求其自然的进程——这个进程是相对平稳的,市场的道路越宽广,包容它的制度性堤岸(the institutional banks)就越巩固。中国面临的挑战是拓展自由市场的范围,并提供私人市场发育所必需的制度性基础结构。解决的方案应该是放弃市场社会主义,转向“市场道家”,或者如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最近所说的,重大的挑战是把国有企业扔到“市场经济的大海中” (in Chang 1997: 15)。

打破计划精神(Planning Mentality)

苏联的崩溃与中央计划体制的失败已经对计划是否优越于市场作出了最后的结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最近评论说(1997),“在中国,那些仍然固守着中央计划体制的人都是些顽固的、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然而,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计划的精神都是很难打破的。那些“最棒和最聪明的”(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人特别容易想象,他们能够改进市场的“看不见的手”。但是自由市场是不能计划出来的,它是随着消费者的偏好和技术的变化而自发地形成的,它所需要的是明晰的私人财产权和合同自由。

政府的计划体制与市场力量的不相适应,将威胁到中国的前景。市场驱动的活跃的非国有部门目前已经占到工业总产出的70%,将推进中国进入21世纪,但是由国家计划者指导的僵化的国有部门将阻碍发展。苏联模式的中央计划时代形成的“重工业导向的发展战略”在中国的统治精英中仍然根深蒂固(Lin et al. 1996: 218)。如果没有自由的资本市场和普遍的私人财产权,投资决策不可避免地就仍然是政治性决策。腐败和寻租将继续存在,直到经济决策由政府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政府把利率人为地控制在低水平,则必然是由政治——而非价格——决定谁能得到稀缺的资本。人们依赖政府而丧失了自己的远见和自由。而且,一种控制必然要求另一种控制,最后只要政府偏离自由市场原则,就走上了“通往奴役之路。”(Hayek 1944; Mises 1980, 1998).

零敲碎打的改革导致了某种紧张:旧的僵化的计划体制与灵活的市场相冲突。在中国,旧制度正在给新制度让路,但是速度尚没有快到消除“制度性不适应”(institutional incompatibility)。Lin et al. (1996: 226)指出,

中国渐进型转型路径的总体表现确乎引人注目,但是中国也付出了代价。因为宏观政策环境、尤其是利率政策的改革,滞后于微观管理制度和资源配置机制的改革,经济体系中的制度安排已经出现了内在的不协调。这种制度不适应的结果就是寻租、投资冲动和通货膨胀已经内化于转型过程中了。为缓解这些问题,政府经常诉诸于传统的行政手段,从而使经济的动态增长出现中断,延迟了制度发育。[9]

如果中国希望在下个世纪继续其快速的经济增长并结束腐败,她就必须努力创造合乎自由市场原则和法治的制度。正是据此,Lin et al. (1996: 226)指出,“对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来说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建立一套保护财产权的透明的司法体系以鼓励创新、技术进步和国内外投资。”

苏联制度的失败是因为它无视现实——就是说,市场道路而不是计划道路才是最合乎人性、因而也合乎个人之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这一现实的。苏联模式的计划体制摧毁了巩固自由私人市场的财产权和合同制度,创造了一种最终自我毁灭的僵化的经济制度。苏联公民在改革和公开性时期所看到的“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有机复活,而是被强加的经济和政治结构之萎缩。”(Tsypko 1991: 290)今天中国也面临着国家控制的经济的“萎缩”(withering away),而其政治结构却仍然有待于根本性改革。从终极意义上说,经济和政治改革是不可分割的,要使经济生活非政治化(depoliticize),中国就需要宪政改革与新思维,中国学者Jixuan Hu (1991: 44)写道:“通过建立约束最小的集团,让人们自由地创造性工作,我们就能创造一个不用详细进行设计的更美好的社会。这并不是一种新观念,这就是法的观念,就是宪法的观念。”然而要接受这些观念,就意味着理解和接受自发秩序的观念和无为的原则,以之作为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基础。

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可以把老子的著作作为指导。根据中国著名哲学家Wing-Tsit Chan的研究(1963: 137),《老子》

强烈反对压迫性的政府。《老子》的哲学并不是讲给隐士的,而是讲给圣人-统治者的,他们没有放弃这个世界而是用无为的方法进行统治。因此,道家并不是退隐的哲学。顺其自然的人并没有消失,相反这恰是他的完满状态。

对此,老子写道: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Lao Tzu, 58; Chan 1963: 167].

中国迈向自由、繁荣国家的指路明灯不是“毛泽东思想”,而是“老子思想”。邓小平(1987:
189)曾含蓄地承认老子的思想方法,他说,

我们的最大成功是大量乡镇企业的涌现——而对此,我们并没什么怎么管。看样子他们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新生力量……如果说中央对此有什么贡献的话,那也只是制定了刺激国内经济的正确的政策。这种政策有很好的结果,这表明我们作出了正确的决策。但是这种结果却是我或者别的同志所根本没有预料到的,它是自己涌现出来的(came out of the blue)[10]

中国可以通过信奉和拓展老子的思想而回到本国的自由传统,不过通过深入理解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研究自由市场制度和公共选择而对其予以完善。因此,中国在打碎计划经济精神时,可以同时从自己的传统和西方中获得教益。

亚当斯密之道

1776年,亚当斯密指出,“如果所有照顾和约束的制度”被 “完全消除”,那么,就会有某种“简单的合乎自然的自由的制度”(simple system of natural liberty)将安自己的逻辑演进出来,那时,每个人都“可以完全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利益,用他的勤奋和资本跟任何其他人或集团展开竞争”,只要“他不违反正义之法律”。(Smith [1776] 1937: 651).

在斯密的合乎自然的自由制度中,政府不再负有使命监督“个人的劳作,指导他们的职业使他们最适合于社会之利益,”这样一种使命是任何人的智慧和知识都不足以担负得起的。(Smith 1937: 651)

在亚当斯密的市场自由主义政权制度中,政府并没有消失,但它被严格地限定在三个功能上:(1)“保护社会免遭其它独立的社会之暴力和入侵的职能”; (2)“尽可能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和压迫的职能”;(3)“建立和维护特定的公共工程和特定的公共制度的职能”(Smith 1937: 651)。

在亚当斯密所鼓吹的私人自由市场制度中,人们通过服务于他人及尊重他们的财产权而致富。因而合乎自然的自由制度既是道德的基础也是一种实践的产物。私人财产权和自由市场使人们负起责任、作出回应(responsive)。经济自由主义赋予个人发现自己的相对优势并进行交易的自由,从而在所有奉行这种方略的地方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香港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

香港经济奇迹背后的主要设计师是John Cowperthwaite,一位崇尚亚当斯密等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苏格兰人,从1961年到1971年间出掌香港财政司(financial secretary),坚定地抵制了一切在香港增加政府权力和职能范围的诱惑。跟斯密一样,他相信自由的市场通过惩罚在使用社会的稀缺资源过程中的失误、奖赏其成功,将促使人们始终对新机遇保持警觉。John Cowperthwaite明白,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完美的,但是在所有已知的经济制度中,市场价格体系及其自动反馈机制是表现得最出色的:

从长期来看,个体的商人在一个自由的经济体中运用个人的判断作出的即使常常是错误的决策,总起来看,它可能造成的危害,也比政府的集中决策造成的危害更小,而且那种错误是可以较快得到矫正的。[quoted in Nancy DeWolf Smith 1997: A14].

如果允许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人们将自然地倾向于改善自己的境况的理念,及如果保障个人及其财产,自由放任的制度就能实现和谐的观念,是西方所理解的市场自由主义秩序的基础,而这这种秩序也包含在中国古代道家的自我调节秩序(self-regulating order)中,这种秩序,我们可以称之为“市场道家”(market Taoism,Dorn 1997)。

道家的自然的自由制度,跟亚当斯密的一样,既是道德的,也是实用的:说它是道德的,是因为它建立在美德基础上,说它是实用的,因为它能导向繁荣。中国的难题就是放弃市场社会主义,通过缩小国家的规模、扩展市场的规模而创立“市场道家”,而在这个过程中,将能复兴中国的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

市场道家与中国的市民社会

中国始于1978年的从中央计划体制向市场取向制度的转型之路是崎岖不平的,但是中国勇往直前。市场自由化使中国实现了对外开放,增加了非国家部门的机会,产生了新的观念,激活了市民社会。中国市民社会得益于公社的终结、乡镇企业的兴起、对外贸易的扩展,而来自非国有部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并不奇怪。经济活动越是更多地发生在国家部门之外,则个人追求自己的幸福、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也就越大。对于经济自由的需求不可能长期地与对于其它自由的需求相分离。

市场及其支持性制度遵循着正规的和非正规的规则。然而,作为自由市场之基础的非正规的行为规则是全然不同于中央计划体制下服从型的行为规则的。中国一家私立思想库——北京天则研究所的经济学家张曙光(1996: 5)写道:

命令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不同的伦理学……计划经济是建立在某些理想社会和美好想象的基础上的,而实现它的唯一办法是强制执行。在这样的制度下,个人只是国家这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丧失了所有的创见和创造性。这样的制度所需要的伦理是服从。在作为平等交换和劳动分工持续发展结果的市场制度下,基本的逻辑是自由选择和个人地位平等。与市场经济相应的伦理是互相尊重、互惠、互信。

理解这些不同是中国迈向“市场道家”长征的第一步。

虽然中国还不承认法治,但已经形成了一个司法体系,财产权也开始受到尊重。人们开始采用非正规的商业伦理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并提高交易的效率。司法体系的开放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为从“依法治国”转轨到“法治”开辟了道路。《华尔街日报》记者Marcus Brauchli写道(1995: A1),

国家对司法过程的的严密控制,使得法庭完全成为政府的一个部门,其权威受到损害。中国的经济自由化……已经要求同时进行司法改革,要求真正尊重法治,而不仅仅是以法而治。

Princeton大学教授Minxin Pei(1994, 1995)指出,中国司法体系逐渐地趋向于为个人和财产提供更多的保障、全国人大越来越独立及其组成人员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最近农村进行的自治试验,都有助于中国变成越来越开放与民主的社会。他也指出了市场改革使普通人水平提升及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对政治规范的积极影响。在他看来,公众舆论和法治等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知识“已经对国家运用权力设置了一些限制”。(Pei 1994: 12).

人民已经开始运用法院系统来抗衡政府干涉自己刚刚赢得的经济自由之行为。Pei (1994: 12)指出,“公民起诉政府机构和官员侵犯自己公民权利和财产权的诉讼案件的数量大幅度上升,官方数字显示,公民在其中20%的诉讼中获胜。”不管是谁,只要走访过急速发展的沿海地区或是福建石狮这样的新兴城市,都能亲眼看到中国的经济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看到市民社会正在形成。[11]在评论中国的文化变化时,Jianying Zha (1995: 202)写道,

经济改革已经创造了新的机遇、新的梦想,在某种程度上也创造了新的气氛和精神境界。很多领域中的旧的控制体系已经削弱,尤其是在经济和生活方式领域。在越来越多的个人生活领域中人们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自由。

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美国国会中一些人为了推进中国的人权而否决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或进行制裁,将是代价高昂的错误。它将孤立中国,却正中批评市场自由化的那些顽固派的下怀,从而损害未来改革的前景。提升中国人权的最好的途径不是把中国拒之于贸易的文明影响之门外,而是继续使中国对世界开放。(Dorn 1996)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1978年以来所取得的进步也不容低估。比如在沿海的温州,已经涌现出了超过1万名私人企业家,那里的人们的生活远远不同于自由化之前,比那时更自由了。Ma Lei (1998: 6)说:

私人部门的发展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温州人对世界的看法。传统上,中国农民的生活就是“脸朝黄土背靠天”,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他们生在那里,绝大部分人也工作在那里、老死在那里。他们的选择极其有限。相比之下,现在出生在温州的孩子则有无数的选择,他可以选择务农,也可以选择务工,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意。市场力量拓宽了温州人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世界观。他们已经知道了,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经常会失败,但是他们也学到了,冒险,加上远见和努力,也能带来大回报,很多温州生意人都很欣赏这一点。

最重要的是,温州已经认识到,在市场上,所有人都可以和谐相处——一个人挣钱并不需要通过强制或残忍的手段,而是服务他人。这种认识已经创造了一种气氛,私人企业和私人组织——包括私立学校——都得以兴旺发达。

中国通往未来之路

从长远来看,市场社会主义跟中央计划经济一样注定了要失败,因为它不符合人性。70多年中苏联尝试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形式,结果没有一个成功,凭什么“市场社会主义”在中国就能成功?给社会主义前面加个定语——即使是“市场”——并不能医治中国制度性矛盾。苏联持不同政见者Vladimir Bukovsky (1987: 127)在《选择自由》(To Choose Freedom)中写道,

我们这些曾经在社会主义下生活过的人看起来有点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也许西方的社会主义确实跟我们的不同,能产生不同的结果……然而,事实却是,在西方专家看来似乎是新颖的、有创意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理念,都已经在苏联试验过了。如果说这些试验最终受到了批判,那并不是因为社会主义不适合苏联,而是因为这些创新已经被证明完全就不适应真实的生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残酷的实验并没有能改变人性。

苏联模式中内在固有的“致命的自负”是认为,政府计划人员可以像开机器那样驾驭经济,并取得长期繁荣(Hayek 1988)。尽管中国已经认识到中央计划的失误并已引入了市场制度,但这种市场制度是半截子(half-baked),问题是:中国将全心全意迈向市场自由化还是停留在市场社会主义的泥潭中?中国是要跃入私人企业的大海中还是继续停留在迷蒙状态下,仍然幻想市场社会主义可以解决一切难题?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中国领导人似乎应该好好倾听一下Nien Cheng的建言,他跟很多中国人一样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她写道(1990: 334),

中国必须在社会主义和市场制度之间作出选择,混合性制度注定了是要失败的。只有当中国全力迈向私人市场制度,及用宪政来保障经济和公民权利,中国发展的障碍才能被清除。中国的危机是信心危机,人们的心智处于半清醒状态。旧的制度已经失去了其合法性,而新的制度却未能形成以填补这种真空,对市场和选择自由之路还没有作出明确的承诺。

要恢复自觉意识使中国从目前纠缠着它的半梦半醒状态中苏醒过来,需待以时日。但是现实要求中国认识到目前的体制已经失败,现实也要求中国进行彻底的改革,否则它就将被目前席卷全球的自由主义革命的浪潮远远甩到后面。

自1978年以来中国已经愿意进行制度变革的试验了,并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伟大的进展。但是未来的繁荣取决于中国放弃人为的市场社会主义的路线,而走上合乎自然的市场自由主义道路。市场自由主义的观念对与中国来说并非新奇之物,它是老子及其门徒所发展的老家无为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领导人所需要做的只是让中国人民回归自己的传统,去重新发现那种大智慧:让自发的市场过程来组织经济生活,把政府的权力限制于保障生命、自由和财产。在这方面,香港可以通过把亚当斯密和Sir John Cowperthwaite之“道”传播到整个中国,而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使西方和东方融会贯通为“市场道家”精神。



注释:


[1]诚如Nicholas Lardy所指出的,中国“应该依靠更具竞争力的市场来淘汰效率低下的企业,并允许企业自愿地联合。”(转引自Restall 1997: A22).


[2]国有企业的真实状态可能更糟糕。Hugo Restall(1997: A22)在《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国有企业病入膏肓:70%都在赔钱。”


[3]将近60年前,F. A. Hayek ([1940] 1948: 203)就评论说,“以为毋须那些负责决策的人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就能够创造出完全竞争的环境,纯属幻想。”


[4]樊纲(1997: 7)指出,中国“自下而上”改革小企业的思路也可以适用于大中型国有企业,但可能费时较长。这种路径允许市场力量进行自发的自由化,一旦被证明成功,就在较高层面上予以合法化。樊指出,小型国有企业的自由化在政府正式批准前三年就已经偷头展开了。“自下而上”的路径在政治上是有吸引力的,因为政治家都不敢出面赞成所有权改革,那样做使他们可以不冒失败的风险却克享受成功的声誉。


[5]Hugo Restall (1997: A22)写道,“根据1993年的《公司法》而股份化的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是用国家银行的钱,而企业却是管理者自己的私人领地,只要国家仍然保持控制,看来就不可能与对这些企业给予补贴和及轻易获得贷款的作法彻底决裂……国家迟早要面临必须放弃所有权和控制的时候。”


[6]Minxin Pei (1998:76)报道说,“1993年在对六个省5455人的调查中,78%的人赞成下面的说法:‘私人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7]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ames M. Buchanan (1979: 81-82)将“自发秩序的原则”称之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核心原则”。这种观念认为,个人在私人所有权和自由市场体系中追求自身受益,将导致互惠的交换,可以毋须中央计划而由竞争决定的价格协调经济决策。实际上,中央计划不可能导向市场决定的后果,因为没有一个人能掌握足够的信息以至于事先就知道结果的(参见Hayek 1945, Lavoie 1990)。


[8]Wing-Tsit Chan (1963: 136)注意到说,无为的原则并不意味着“不作为”而是“不采取违反自然的行动”,从本质上说,“无为……是柔顺、简朴、自由的具体表现。”(Smith 1991: 208).


[9]1984年,中国下放信贷权,允许中央银行的个地方机构可以直接向国有企业增加贷款。然而由于利率被认为控制在低水平,银行只是简单地扩张新信贷,结果导致了货币急速增长和通货膨胀。面对这一点,政府不是解除利率管制,而是恢复中央对信贷的配给,直接控制投资项目,于是“计划制度”又回来了。中国的“繁荣-破灭循环”是没有全力迈向市场经济、没有使银行体系免受政治操纵的结果。因为利率被控制在低于市场利率的水平,中国信贷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寻租现象,对此问题的探讨,参见Lin et al. (1996: 219-20).

[10]Kate Xiao Zhou (1996: 4)把中国集体农庄的瓦解与包产到户及乡镇企业的涌现,形容为“自发的、无组织、没有领导、非意识形态性的政治运动。”

[11]对中国正在形成的市民社会的讨论,参看Pei (1997)。Kathy Chen (1996)把石狮等中国新兴的城市的发展模式称之为“小政府、大社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菊园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74
编号 46034
注册 2005-8-19


发表于 2006-4-23 23: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将无为自化之道进行到底

尤其是政府要放开言论和结社方面的管制,任其民众自化,这样劳工才可以和资方讨价还价,国内消费才能提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4-23 23: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菊园 于 2006-4-23 23:24 发表
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将无为自化之道进行到底

尤其是政府要放开言论和结社方面的管制,任其民众自化,这样劳工才可以和资方讨价还价,国内消费才能提高

同时生产成本也会提高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dasha1989
(大傻)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19
帖子 1855
编号 69339
注册 2006-5-22


发表于 2006-5-25 06: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看完了…………在下不是学经济的,通过楼主文章,总算对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有了粗浅的了解。先谢过……!!

总体感觉楼主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不过事实是否真的就是这种样子,留待历史为我们解答。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远舟
(天下大铲都僧缸)

武陵郡公
白衣伯爵
枢密直学士

Rank: 18Rank: 18Rank: 18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168
帖子 7869
编号 1698
注册 2003-10-27
家族 圣剑兄弟会


俺是个经济学的门外汉,可能说不到点子上
想说点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

西方经济学的许多规律在中国屡屡被证明不适用
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治背景因素,而不是经济的原因
现代西方经济学许多主流学派的的理论一是自由市场,二是本来就接近虚拟模型
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仍然是坚定的相信着的
政治因素可以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有强大的影响
而随着政治影响的被削弱(这点已经越来越明显)以及中国经济本身的结构性问题(这点也越来越成为共识)
相信在我的有生之年应该可以看到危机的爆发...........

俺不是悲观的人,俺只是从我的所学粗浅知识作出推断

[ 本帖最后由 远舟 于 2006-5-25 08:0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5-25 17: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键的问题也许是拉美化和政府指导的偏执化(俗称黑社会化),就是说理论纷乱,技术低迷,靠剥削弱势致富,也许是我国最大的危机---社会现在在不断造就阶级差异,矛盾调和而非解决,而文人政客沉迷于改革或独裁的意志型理想,恐怕也是会被利益集团利用的一大要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黄玮青
(王二力)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7
编号 15004
注册 2004-8-8
来自 江南西道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5-25 22:4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了以后觉得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样下去的经济是蛮悬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紫罗兰的夜风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70052
注册 2006-5-26


发表于 2006-5-26 15: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开始的假设就不对,中国经济崩溃。
现在经济发展已经和以前不尽相同了,不能拿老例子来说明新例子。
目前看来经济发展会持续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
其次,经济波动是很正常的现象。
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社会容忍度是非常大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轩辕飞龙
(中国人)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2
编号 70460
注册 2006-5-29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6-1 11: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总算看完了,真是令人深思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莎士比亚
(都市游侠)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07
编号 69560
注册 2006-5-23


发表于 2006-6-1 11: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6-4-18 13:27 发表
发展才是硬道理,我觉的现在谈那么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没有意思的,只要能让中国成为世界最富强的国家,就是回到原始社会的制度我也同意。

所以,根本就应该是“少谈些主义,多解决点问题”结果这个正确的观 ...

赞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徒苍月
(kagami☆sama)

越国公
荆南节度使
枢密直学士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7
功绩 2823
帖子 28883
编号 52341
注册 2005-11-2
来自 创界山
家族 司徒实业


现在误区就是没完没了的开会
真正的实事却做得十分有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赤脚光棍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427
编号 68656
注册 2006-5-13


发表于 2006-6-1 11: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Linkham 于 2006-4-18 10:49 发表
成熟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目前最大的危机是人民的思想,中国可以用10年的时间赶上别国50年做出来的硬件,但追赶软件的时间却是难以缩短的。
朱鎔基总理恨铁不成钢,所以干脆打开门户,加入世贸。”让世界列强来 ...

楼上的这个想法我支持!观念和思想的改变才是最难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秦川雄帝宅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5
编号 27979
注册 2004-12-16


发表于 2006-6-4 01: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樓主的立論 都是基於馬列主義,可是馬列主義就是完全正確的?完全能夠解釋事實的?
人應該依據自己的理性 而不是某一個主義去判斷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pear
(审计长)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1
编号 61082
注册 2006-2-27
来自 7000年前


发表于 2006-6-4 02: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任何国家进行改革,如果没有其他国家先进经验的借鉴,肯定会产生矛盾和走入误区!
既然我国进行的是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改革(建设),经济的发展必然会造成一些失误,太过悲观有助于解决这些矛盾吗?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3 08:3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300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