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和唯心谁对这种文章见得多了,几千年来几乎所有的哲人都加入过这个讨论,当然,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结果,所以我们就不要讨论唯物和唯心谁对了,我想大家来谈谈:
当代人应该相信唯物还是唯心?
人类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唯物唯心论起源于希腊,最早的唯心主义萌芽是毕达哥拉斯的思想,但他的思想虽有唯心的成分,但并没有明确的指出相关理论。而后,爱利亚派(古希腊哲学)表达出来了相关的描述。毕爱利亚派发源于意大利南部岛屿爱利亚,这个流派认为一切皆流之类辩证认识只是感性认识或经验认识,没有从思想上说明道理,因而只是一些假象。把握真理必须同感性经验相脱离,依靠纯粹思想、逻辑思维。只有思想是真实的,是达到真理的唯一道路。这种主客观相分裂的认识标志一种与原始朴素哲学不同的新哲学形态,即逻辑思维的出现。在他们的理论中,第一次明确划分出思维与存在的区别:世界明显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人的主体认识,另一部分是作为人们认识对象的客观世界。在主体认识方面又分作两种,一为感官接受的经验,称之为意见;一为思想认知的认识,称之为真理。哲学思考就建立在两种认识的对立基础上,而不是对立统一体。真理性认识表现在“存在就是真实的存在,不存在就是真实的不存在”,绝不是那种既存在又不存在,一切都可以向对立面转化的状态。而经验感受到的外部世界是千变万化,处处呈现出不真实的。所以,必有一个真实的世界纯粹的存在,而这个世界只能通过逻辑思维去发现。所以人的精神思维就等于纯粹的存在。爱利亚派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最早的主要代表,这种思维方式使希腊哲学到达逻辑思维的新高度。
爱利亚派的出现标志着唯物和唯心、运动和静止的分野开始明确化。唯物就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唯心就是认为人的思考法则即逻辑思维规律高于物质存在,客观存在需要思维来确定,思维不通就不可能存在。这种基本的分歧贯穿着西方哲学的始终。
谈到唯物论,就不能不说到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是色雷斯布阿德拉城人,此人是哲学历史上比较传奇的人,一生著作非常多,但偏偏所传后世极少。他的哲学的基本内核竟然是原子论。他认为宇宙的本原是虚空和原子。原子是不再可分的基本物质,内部无空隙,构成世界上的一切物质。原子和原子之间只有量的多少,无质的差异。如太阳和月亮均由光滑和球形的原子组成,灵魂也由此构成。“没有东西能从无中所生,也不能消失于无”。各种物质现象的变化、生灭均由于原子在空间的排列不同所致。原子论把唯物主义思想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摆脱了过去唯物主义的感性色彩,如空气、水等,找出了超感性的物质概念。德摩克利特的虚空是个更具创造力的概念。他并不认为原子充满宇宙,而认为在原子与原子之间原子集团和原子集团之间有很多空间,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条件。因为空间只有处于虚空状态,事物才可置身其中。虚空中的原子运动以旋涡形式进行,原子在旋涡中机械位移,排列组合,从而产生世界万物。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第一次给作为一切现象的基础的物质提出了一个相当清晰的物理学上的本体概念,理论的严密性和确切性超过前人,因而他的哲学是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高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德谟克利特的理论已经很接近近代的一些理论了.但是可惜的是,在德谟克利特之后,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趋向没落;而唯心主义哲学则随着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的发展而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
当然在近代,随着数学和物理的飞速发展,哲学逐渐有了真实的理论地基.而人们逐渐发现,无论是唯物还是唯心,都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缺陷.
对于唯心来说,其缺陷在于:
一是单一意识性,二是单纯主观性.这两个属性直接就可以说是唯心主义的特性,当然---也是必然的------这也是唯心的局限性之所在.对于唯心主义来说,一旦超出了意识的界限,唯心主义就无法回答了.
唯物的缺陷自然就是反过来了:
一是单一物质性,二是单纯客观性. 但相对与唯心而说,唯物的缺陷更加直接:因为唯物主义试图用自己解释自己.相比与唯心,唯物的理论显然更加具有合理性,应为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客观为标准的,但是随着近代物理的发展, 唯物主义在:自己解释自己这个环节上出现了重大理论裂缝,至今无法自圆其说:“主观”是谁在看问题?“客观”又是谁在看问题?如何能“客观”地看问题?……..
……………
对于此,我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