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心之軒, 以幸福為主體。
性别:男-离线 軒轅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10
帖子 46
编号 14371
注册 2004-8-2
来自 香港


发表于 2005-7-16 00: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固然無資格說教,故開此一題,旨趣在抒發同記錄所想,以便求諸己而已。
另一方面,「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
所以此中讀書感想,主要依於個人體會,而不一定依於原意。
但係我學生一個,從心所欲就隨時逾矩,所以倘有不當,尚希不吝賜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軒轅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10
帖子 46
编号 14371
注册 2004-8-2
来自 香港


发表于 2005-7-16 00: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先講孟子之性善說。

人皆有情,而人能長養情之根據,即孟子提出的人行善的先天根據﹙注:此說並不以為人性全善﹚,亦即孔子所講的「仁」。

情所以為善,在能使個體為其情人付出,而不會完全依於生物本能而絕對地要求有所得著。

孔孟講「義」,即將個體對情人的付出的精神推廣開去,以為一待人處世之信念。而他們提倡禮樂文化,目的有二:

一、具體地實踐上述之信念,以完善一個群體生活;
二、長養個體對世人、事物之情,而為一自然之好人,即聖賢。

總之,因為孔孟提出的成長過程係依於人之先天根據,所以其實係生命之學。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軒轅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10
帖子 46
编号 14371
注册 2004-8-2
来自 香港


发表于 2005-8-9 11: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生命之學,即在成就內心深切的要求。既然深切,即非慾望,而係情。

情可謂真善美:真──在有所體會,善──在彼此付出,美──在生命豐富而活得和諧。

生命之學,即在指出生命成長之道,必須感情,而破斥了失卻感情的假道學。

明乎此,則安身立命,而可放心游於志趣,成就事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軒轅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10
帖子 46
编号 14371
注册 2004-8-2
来自 香港


发表于 2005-8-9 11: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睇《醫德漫談》有感。

本書序言「醫學是藝術和科學的混合體」,真係灼見真知!
科學係外向思維,講求實證,用於醫學,則貢獻了具體的治療方法,即醫術。
然則醫師所承擔者,並不限於身體治療,而必及於內在性情﹙如?#092;治期間病者精神上的變化﹚,故須修養,即有藝術的精神──對生命的體會。

生命中真實存在之善者,情也。
情所以為善,在能使體會者為其對象付出,而不會絕對地要求有所收獲。
此一付出之精神,即為「德」,故向善之人,其行為須以之為據。
由是觀之,「醫德」即醫師行為的根據。
有醫德的醫師待病者以情,使病者感受其意而安心配合治療。

另一方面,「愛」即以對象為自己生命之主體。易言之,即大部分行為都以之為出發點。
在醫師言,此即真正懂得體恤病者之心,亦即體會了「醫者父母心」之義,可謂醫德之至矣。
而本書作者,即以此心談現實上的問題及其價值觀,以導世人體會醫德之真義。

注:《醫德漫談》,梁秉中著,八方文化企業公司出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軒轅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10
帖子 46
编号 14371
注册 2004-8-2
来自 香港


发表于 2005-8-9 11:5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生命之學,終極不在實踐價值概念,成就道德人格,而在為自己、世人,乃至宇宙萬物谋幸福。

此一幸福即生命內心深切的要求──情。

所以不要空談仁德孝義忠信禮敬諸般概念,而必須感情,否則皆如糞土,無好過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軒轅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10
帖子 46
编号 14371
注册 2004-8-2
来自 香港


发表于 2005-8-9 12: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朋友話:「在宋朝,尤其是朱熹之後,提出所謂的『存天理,滅人欲』,儒者們便漸漸成了衛道士了。」

我有此回應:

「存天理」即孟子所謂「知天」,大體與「見道」同。

而「滅人欲」即以「見道」的智慧破斥生物性的慾望,依佛教語,即以「般若」照破「無明」。

由是觀之,「存天理,滅人欲」當指個體精神生命之超升,即「為己」義,而不排除為眾生谋幸福的深情大願。

我對朱子認識不多,但他既為理學家,當深明佛道儒之義理──老莊之「無為」而「不遣是非以與世俗處」,孔孟之「內聖外王」,佛教之證「空」,其實都係以個體精神生命與現象及經驗世界合一,即「道」之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軒轅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10
帖子 46
编号 14371
注册 2004-8-2
来自 香港


发表于 2005-8-9 12: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再講多些感想。

上述之「見道」與最後談及之「道」實有分別。

「見道」,即以觀察者的身份了解「道」﹙形而上的自然世界﹚,故思維畀此一主客二分的格局限制住,而不得深切之體會。

佛教證「空」,「空」即「非真非非真」。易言之,即不限於「道」﹙同上﹚與「十八界」﹙現象及經驗世界﹚,而得完整的世界。話係好玄,其實提省「見道」的生命不可祇活在精神世界,亦須存在現象及經驗世界。

何以如此?

佛教:以普度眾生,至完美世界。即有大慈悲之佛陀、菩薩之境。

道家:智慧已能應付一切精神上的困惑,故不必避世離俗,但亦不強求救度一切眾生。即「逍遙」之境。

儒家:與佛教濟世的精神同。即「至善」之境。

總之,三家終極皆為精神與眾生共處之「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軒轅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10
帖子 46
编号 14371
注册 2004-8-2
来自 香港


发表于 2005-8-12 10: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義與利,並無矛盾。
法治與德治,亦無矛盾。

前提係求利及奉行法治之時,不棄義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5288123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0
帖子 951
编号 4685
注册 2004-1-2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8-12 19: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拜一个..受教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軒轅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10
帖子 46
编号 14371
注册 2004-8-2
来自 香港


发表于 2005-8-13 01: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5288123于2005-08-12, 19:52:58发表
拜一个..受教了.......

朋友客氣了。
感謝你的支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5-8-13 15: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我对理学家的态度是诛之而后快。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軒轅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10
帖子 46
编号 14371
注册 2004-8-2
来自 香港


发表于 2005-8-13 17: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实干司马于2005-08-13, 15:14:26发表
“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我对理学家的态度是诛之而后快。

不僅某些祇求形式之理學家,還有任何不明生命之腐儒、方士,亦須施以十萬次十倍龜波氣功,好讓孔孟、老莊泉下有知,可以快慰之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軒轅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10
帖子 46
编号 14371
注册 2004-8-2
来自 香港


发表于 2005-8-13 17:3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佛教所以畀人認為神祕莫測,就因為有太多自命不凡的佛教徒,成日誤解釋迦老頂係教人必須與常人不同!

其實,佛教導人放下的,係隨境而起,當事過情遷,即歸於寂的「情愛」,而非有所體會,彼此感通的真正的情愛。
佛教講慈悲,而慈悲即情愛之外延,否則何以普度眾生?以其偶然抑或天命所歸?!
反過來講,倘無情愛此一慈悲之根本,則行善流於形式,而經不起考驗。
所以我們要超升自己至佛陀、菩薩此等自然之大善者,首先就係要好好的體會一下情愛為何。

總之,惟塵世中人,始不難見道﹙至少比自命不凡的世外高人易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5-8-14 00:5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軒轅堯于2005-08-09, 12:01:52发表
朋友話:「在宋朝,尤其是朱熹之後,提出所謂的『存天理,滅人欲』,儒者們便漸漸成了衛道士了。」

我有此回應:

「存天理」即孟子所謂「知天」,大體與「見道」同。

而「滅人欲」即以「見道」的智慧破斥生物性的慾望,依佛教語,即以「般若」照破「無明」。

由是觀之,「存天理,滅人欲」當指個體精神生命之超升,即「為己」義,而不排除為眾生谋幸福的深情大願。

我對朱子認識不多,但他既為理學家,當深明佛道儒之義理──老莊之「無為」而「不遣是非以與世俗處」,孔孟之「內聖外王」,佛教之證「空」,其實都係以個體精神生命與現象及經驗世界合一,即「道」之境。

我就是回应你这段而言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軒轅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10
帖子 46
编号 14371
注册 2004-8-2
来自 香港


发表于 2005-8-14 01:3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实干司马于2005-08-14, 0:58:42发表

QUOTE:
原帖由軒轅堯于2005-08-09, 12:01:52发表
朋友話:「在宋朝,尤其是朱熹之後,提出所謂的『存天理,滅人欲』,儒者們便漸漸成了衛道士了。」

我有此回應:

「存天理」即孟子所謂「知天」,大體與「見道」同。

而「滅人欲」即以「見道」的智慧破斥生物性的慾望,依佛教語,即以「般若」照破「無明」。

由是觀之,「存天理,滅人欲」當指個體精神生命之超升,即「為己」義,而不排除為眾生谋幸福的深情大願。

我對朱子認識不多,但他既為理學家,當深明佛道儒之義理──老莊之「無為」而「不遣是非以與世俗處」,孔孟之「內聖外王」,佛教之證「空」,其實都係以個體精神生命與現象及經驗世界合一,即「道」之境。

我就是回应你这段而言的。

在別的論壇,有朋友指出我的錯處,我受教了。
至於你的留言,我認為應該交代明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糖果大魔王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49
编号 45572
注册 2005-8-14


发表于 2005-8-15 13:0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生死非人力可御,福祸亦天命所定.灰飞烟灭谈何道,土没枯骨哪含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5-8-15 22:2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軒轅堯于2005-08-14, 1:39:49发表

QUOTE:
原帖由实干司马于2005-08-14, 0:58:42发表
[quote]原帖由軒轅堯于2005-08-09, 12:01:52发表
朋友話:「在宋朝,尤其是朱熹之後,提出所謂的『存天理,滅人欲』,儒者們便漸漸成了衛道士了。」

我有此回應:

「存天理」即孟子所謂「知天」,大體與「見道」同。

而「滅人欲」即以「見道」的智慧破斥生物性的慾望,依佛教語,即以「般若」照破「無明」。

由是觀之,「存天理,滅人欲」當指個體精神生命之超升,即「為己」義,而不排除為眾生谋幸福的深情大願。

我對朱子認識不多,但他既為理學家,當深明佛道儒之義理──老莊之「無為」而「不遣是非以與世俗處」,孔孟之「內聖外王」,佛教之證「空」,其實都係以個體精神生命與現象及經驗世界合一,即「道」之境。

我就是回应你这段而言的。

在別的論壇,有朋友指出我的錯處,我受教了。
至於你的留言,我認為應該交代明白。 [/quote]
· 程颢程颐批判
醍醐子曰:程颢程颐兄弟俩在洛阳讲学,故其学派叫“洛学”。洛学的最高范畴是“理”,即“天理”,程颢称天理二字“是自家体贴出来”的,是他的发明。二程说:“万物皆是一个天理”,“君道”、“臣道”、“父道”、“子道”皆是天理的体现;他们把封建伦理规范看作神圣不可侵犯的永恒秩序,称“饿死事极小,失节(指违背封建规范)事极大”。清代的戴震斥之为“以理杀人”,可谓深刻地揭露了礼教吃人的本质。

(醍醐子补曰: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程颐思想保守,皆反对王安石变法。其学讲究“穷理”(体验探究“天理”)、“敬恕”、“致知”,目的是“去人欲,存天理”。其修身之说、忠君之言,皆是人治主义政治之基础。)


·朱熹批判
醍醐子曰:朱熹在福建讲学,故其学派又称“闽学”。他为四书作注,被历代视为官方解释,直到1905年现代教育兴起为止。朱子学问的最高存在是“理”(其实是封建秩序),具体组成是“气”,他称:“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朱子还继承周敦颐的太极图思想,称“理”的最高境界为“太极”,“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同时,太极又内在于万物之中,每个事物都各有太极,“一物一太极”。另外,他鼓吹格物致知的自我修养,也是扭曲的意识形态理论。

(醍醐子补曰:南宋哲学家朱熹,江西人。他为学,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人治社会总是以提倡大公无私、服从某个教条为基础,法治社会则以民主法治、权力制衡为基础。)   

洪迈的《夷坚志庚》:
  台州官妓严蕊,尤有才思,而通书究达今古。唐与正为守,颇属目。朱元晦提举浙东,按部发其事,捕蕊下狱,杖其背,犹以为伍佰行杖轻,复押至会稽,再论决。蕊堕酷刑,而系乐籍如故。岳商鲫霖提点刑狱,因疏决至台,蕊陈状乞自便。岳令作词,应声口占云:“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花落花开自在时,总是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岳即判从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軒轅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10
帖子 46
编号 14371
注册 2004-8-2
来自 香港


发表于 2005-8-16 13:3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实干司马于2005-08-15, 22:21:48发表

QUOTE:
原帖由軒轅堯于2005-08-14, 1:39:49发表
[quote]原帖由实干司马于2005-08-14, 0:58:42发表
[quote]原帖由軒轅堯于2005-08-09, 12:01:52发表
朋友話:「在宋朝,尤其是朱熹之後,提出所謂的『存天理,滅人欲』,儒者們便漸漸成了衛道士了。」

我有此回應:

「存天理」即孟子所謂「知天」,大體與「見道」同。

而「滅人欲」即以「見道」的智慧破斥生物性的慾望,依佛教語,即以「般若」照破「無明」。

由是觀之,「存天理,滅人欲」當指個體精神生命之超升,即「為己」義,而不排除為眾生谋幸福的深情大願。

我對朱子認識不多,但他既為理學家,當深明佛道儒之義理──老莊之「無為」而「不遣是非以與世俗處」,孔孟之「內聖外王」,佛教之證「空」,其實都係以個體精神生命與現象及經驗世界合一,即「道」之境。

我就是回应你这段而言的。

在別的論壇,有朋友指出我的錯處,我受教了。
至於你的留言,我認為應該交代明白。 [/quote]
· 程颢程颐批判
醍醐子曰:程颢程颐兄弟俩在洛阳讲学,故其学派叫“洛学”。洛学的最高范畴是“理”,即“天理”,程颢称天理二字“是自家体贴出来”的,是他的发明。二程说:“万物皆是一个天理”,“君道”、“臣道”、“父道”、“子道”皆是天理的体现;他们把封建伦理规范看作神圣不可侵犯的永恒秩序,称“饿死事极小,失节(指违背封建规范)事极大”。清代的戴震斥之为“以理杀人”,可谓深刻地揭露了礼教吃人的本质。

(醍醐子补曰: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程颐思想保守,皆反对王安石变法。其学讲究“穷理”(体验探究“天理”)、“敬恕”、“致知”,目的是“去人欲,存天理”。其修身之说、忠君之言,皆是人治主义政治之基础。)


·朱熹批判
醍醐子曰:朱熹在福建讲学,故其学派又称“闽学”。他为四书作注,被历代视为官方解释,直到1905年现代教育兴起为止。朱子学问的最高存在是“理”(其实是封建秩序),具体组成是“气”,他称:“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朱子还继承周敦颐的太极图思想,称“理”的最高境界为“太极”,“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同时,太极又内在于万物之中,每个事物都各有太极,“一物一太极”。另外,他鼓吹格物致知的自我修养,也是扭曲的意识形态理论。

(醍醐子补曰:南宋哲学家朱熹,江西人。他为学,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人治社会总是以提倡大公无私、服从某个教条为基础,法治社会则以民主法治、权力制衡为基础。)   

洪迈的《夷坚志庚》:
  台州官妓严蕊,尤有才思,而通书究达今古。唐与正为守,颇属目。朱元晦提举浙东,按部发其事,捕蕊下狱,杖其背,犹以为伍佰行杖轻,复押至会稽,再论决。蕊堕酷刑,而系乐籍如故。岳商鲫霖提点刑狱,因疏决至台,蕊陈状乞自便。岳令作词,应声口占云:“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花落花开自在时,总是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岳即判从良。” [/quote]
之前我表示「祇求形式」係抵死,即認同強迫守禮係不可行的……
我開此題,就係想大家回歸孔孟之教,即自人之性情講起,而棄那些複雜的、不必要的理論。

我亦表示過,我不熟識朱子之說。我祇係從理學家研究的課題推想他的想法而已。而此刻看來,他的學說遠比我想象的複雜,為我所不取。

總之,壇友以為我的留言有何不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冷月战狂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0
编号 45737
注册 2005-8-16


发表于 2005-8-16 16:1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ICQ 状态
我只是知道自己的命掌握在自己手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軒轅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10
帖子 46
编号 14371
注册 2004-8-2
来自 香港


发表于 2005-8-17 00:5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冷月战狂于2005-08-16, 16:15:39发表
我只是知道自己的命掌握在自己手上

感謝您的支持!
我的題目正為了提升這個掌握自己的命的自己的質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ngye99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64
编号 8487
注册 2004-6-19


发表于 2005-8-17 17: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终于看见同道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ngye99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64
编号 8487
注册 2004-6-19


发表于 2005-8-17 17: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追求成功的理念: 天之道是天时,由当政者决定;地之道是地利,由资本家决定;人之道是人和,由明智者决定. 我追求以人和而得地利,以地利而干天时,把握自己的命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小乐乐
(星星)

长安侯
谏议大夫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615
帖子 6257
编号 31597
注册 2005-1-31
家族 轩辕丐帮


佛,儒,道三家之所以并存这么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儒家的包容性!这也是中国没有发生宗教战争的重要原因!吉林北山的大庙中并列供奉着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5-8-21 20:0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如果把耶稣或圣母像同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放在一起,我只能报之一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軒轅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10
帖子 46
编号 14371
注册 2004-8-2
来自 香港


发表于 2005-8-30 06: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抒發多些感想。

人所以追求情,因為可以此感到幸福。而以得到情為幸福之心,就係「仁」。易言之,「仁」係人追求情的原因。
人對感情對象可以無條件付出,此乃情之善。故孔孟以追求情為善,繼而以其所以然之「仁」為善。
另一方面,因為孟子以「仁」為「性」﹙此即人自然具有的本質﹚,所以主張「性善說」﹙按:此說並不以為人性全善;荀子之「性惡說」亦不以為人性全惡﹚。

至於荀子之「性惡說」,實指生物性,即人自然具有的本能而產生的慾望﹙孟子亦肯定這點的﹚,而非指「仁」而言。
而荀子其實並不主張人有善或惡之性,因為就算有「仁」,亦不一定會對感情對象作無條件付出;就算有生物性,亦不一定會為了滿足慾望而破壞別人的幸福。易言之,「性」不分善惡。善與惡只係人的選擇,即係人為的,亦即所謂的「偽」。

另一方面,孔孟荀都主張的「禮」,目的主要有二:
一、就在修養自己,以至不會為了滿足慾望而破壞別人的幸福,即孔子所謂「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之境;
二、以此培養自己對其他人、物之情,然後可以自然流露性情而不破壞對象的幸福,即為一自然之好人,亦即聖賢。

另外,由此亦可知,我對「善」、「正」等概念的觀點,即在「可能令人感到幸福而不破壞別人的幸福」。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4 00:2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57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