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征询佛教意见
性别:未知-离线 正义之拳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
编号 416527
注册 2011-3-5


发表于 2011-3-6 20: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征询佛教意见

转帖:征询佛教意见
是这样的,我认为佛教在欲望问题上比较偏激。但是听雨轩认为佛教讲的是中庸,淡定。但我认为佛教根本不讲中庸。

     中庸,淡定那套是佛教刚传过来时,我们不懂。于是和道家,儒家结合,迎合当时的玄学风气。三教一体的发展学习,后来我们搞清楚了。于是三教学派渐渐分化。

     比如淡定上儒家和佛教里的理解基本是不一样。中国的大乘佛教本意是要大家脱离这个世界,不再有轮回,去极乐世界。佛教讲八苦,其中就有爱苦,也就是说爱是一种苦。是要抛弃的。

但是刚才有人跟我说佛教讲的博爱,这个我一时无法接受。因为我读的所有的书,论文里,都认为是大乘佛教到了中国后,为了适应本土化需求,进行的改变。大乘本意是菩萨不能自己成佛,要让世人都成佛。但是怎么办呢?在历史的发展中,结合的善恶论,轮回论等等观点。他们提出今生前世,提倡大家向善,以此传播佛教。

但是我认为这是手段,不是目的。佛教的目的是带大家离开这里世界。如果离开?去业,去八苦等等一切和这个世界有关的东西。爱肯定也是其中之一。没有一种法门是带着爱可以成佛的。

反过来,博爱是相对的。为了迎合信徒,我们的佛,比如地藏王的宏远之一就是满足世间人们欲望。观世音也可以救苦救难。但本源是为了大家信佛,向善。通过向善,减少世间矛盾,达到太平,人人都可以修佛,人人都能去极乐。这是我的想法。

所以佛教本身是还是要去极乐,发展了这麽多年,很多流派,这些流派都认为自己正确,互相攻击的不在少数。方法各异,苦修,斩因果,行善等等,根本目的是为了去佛国。所以西藏密宗,日本,东南亚等等地区才会发展成大乘,小乘流派数以百计的门派。他们都有一点就是要去佛国,去佛国不能在这个世间有任何留恋。爱也不可以!

西藏密宗甚至可以杀生,行男女之事,日本僧人结婚生子,吃酒吃肉。但他们都是表面现象,和“爱”一样,都是过程,本质的修炼还是放弃世间一切。

所以他的中庸,淡定和我们传统的认识是有本质的不同。

我不信佛,没有读过任何佛家经典。诚恳地希望大家指正。

[ 本帖最后由 正义之拳 于 2011-3-6 22:3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1-3-6 20: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和尚还戒荤戒淫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快意做自己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9
编号 405481
注册 2010-12-2
来自 坐忘峰上浩然居


发表于 2011-3-6 22:0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真的很难“指正”。  因为完全都不对,你这些东西是跟看小说的人讨论知道的吧?完全都不是佛家的意思。
另外所谓三教一体,也没有这样的事。历史上是有过一些人想融合三家学说,但并没有什么三教一体,某些YY文以及虚构故事里倒是有这样编的。

对佛学用“中庸”这个词,也算你和你朋友了不起了...还有淡定,这个是世俗用的词-.-
一团混乱,各种意思混杂在一起,我不知道怎样帮你解答,更没办法评说。完全是乱想的好多东西。

想搞清楚这门学说的疑惑,却完全不读这门学说的经典了解它的本意真意,这是什么道理?就好比你想知道现代科学知识,却不去学物理基础、数学基础,不去学基本的知识,却一味听人讲这个对这个不对,听人议论这样议论那样,能得到什么答案吗?问人问不来的

[ 本帖最后由 快意做自己 于 2011-3-6 22:1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临川介甫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2
帖子 2195
编号 403919
注册 2010-11-18


发表于 2011-3-6 22: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听说中国的和尚现在能娶媳妇了,不知是真是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快意做自己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9
编号 405481
注册 2010-12-2
来自 坐忘峰上浩然居


发表于 2011-3-7 01: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临川介甫 的帖子

是有这样的情况。败坏了。
可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临川介甫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2
帖子 2195
编号 403919
注册 2010-11-18


发表于 2011-3-7 11: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快意做自己 的帖子

请问和尚现在能娶媳妇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情况?

另外你觉得主楼的转帖不对可以逐条批驳,怎么就不能指正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白云苍狗
(大白)

舞阳侯
剑南西川节度使
★★★★★★★★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工作室)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742
帖子 7435
编号 44455
注册 2005-7-27
来自 孤独村宅王庙
家族 轩辕学院


不才自幼生长在大北方,也一直与三宝弟子交往甚密。至今还没见过娶媳妇的中国和尚,不知5楼说的是哪个地区的事情。
败坏门风的事情永远都有,党国如此,教育界,医界,商界,军界都一样,佛门也一样,并且这年头什么言论都可以公开,所以人们眼里的坏人总是比好人多,为这种事失望是没有尽头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1-3-7 11: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正义之拳 于 2011-3-6 20:03 发表
我没有读过任何佛家经典。

......这还怎样谈?纯粹是一个外行对人家质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1-3-7 12: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全国汉传佛教实行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规定。
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虔诚 [佛制],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 [非佛制]学习沙弥律仪 [佛制]、学佛教基础知),可以拜一个比丘,女性则拜比丘尼为剃度师,定期在佛前举行剃度仪式,即剃去须发,以僧装更换世俗服装 [佛制]。 [非佛制]去俗姓,改姓释,并由师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与法号。并按规定发给度牒。然后经过短期修学,求受十戒,这就成为沙弥或沙弥尼。沙弥是根据古代印度语音译的,意义是“息恶行善”者。取得了沙弥或沙弥尼的资格,即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补者。

=================
理论上和尚是不能娶妻的。不过貌似现在人对和尚娶妻也没啥奇怪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巴卡斯博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6
帖子 1579
编号 405566
注册 2010-12-3


发表于 2011-3-7 12: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不能用社会上个别的现象来否定佛教。
我自认修为很低,也未能参透许多道理。
但佛教中有很多道理能够开导世人把精神从欲望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信仰、慈悲、智慧、行践 是佛教的四大要素
楼主不信佛,理解就无从谈起了。
我信的是心中之佛,而不是那个泥胎。我理解的佛教是倡导积极入世的,所以不是单纯的弃世。
我认为各种教派是因为片面地理解佛教形成的一家之言。足见佛教的博大精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1-3-7 20: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僧人更多的是佛教工作者,其实很多研究佛教的人反而比和尚更专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四海濯剑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1
编号 412204
注册 2011-1-29


发表于 2011-3-11 22: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巴卡斯博士 的帖子

信仰、慈悲、智慧、行践 是佛教的四大要素??
此说何来?
是自己领悟,还是从别处学来?
汤用彤曾说,佛教三法印:“无常”“苦”“无我”
感觉这更接近佛教本质。
请指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快意做自己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9
编号 405481
注册 2010-12-2
来自 坐忘峰上浩然居


发表于 2011-3-12 11: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四海濯剑 于 2011-3-11 22:59 发表
信仰、慈悲、智慧、行践 是佛教的四大要素??
此说何来?
是自己领悟,还是从别处学来?
汤用彤曾说,佛教三法印:“无常”“苦”“无我”
感觉这更接近佛教本质。
请指教

你说的不错,他是搞错了。
不过,三法印只是 佛法里对世界的认识,原文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相当于原则。因为只是内容的部分,所以还不算佛教的本质。
顶部
性别:女-离线 jiangdongpu
(戒一圆济)

Rank: 5Rank: 5
组别 仕女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90
编号 243225
注册 2007-12-1
来自 戒一圆济


发表于 2011-3-13 11: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佛教的运行就是 发出离心,发菩提心,悟般若智慧,脱离轮回。

一句话,行对境修行,涅盘时达西方净土。

不过,佛教有一个根本矛盾:佛教的一个重要目的,或者说佛教徒重要目的 :也就是发菩提心,要让大家都信佛,才是最好的解脱,才是所谓功德无量的事,才是真正的善法,才是真正的在渡化众生。

可,,走一个极端,如果世界上人人都信仰佛教,人人都花大量时间参禅,打坐,念诵仪轨、课诵,参加各种放生和法会,又或皈依佛教后,入寺庙佛教徒或居士一般,穷毕生心血还研究三藏无数佛经,请问,这个社会还能发展吗??
如果所有的人类都像汉地、藏地佛教一样的“出离心”,我们的社会会不会停滞不前?有病也念个咒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sxmmhd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1
功绩 52
帖子 4705
编号 40986
注册 2005-6-15


发表于 2011-3-13 11: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小乘更类似哲学,大乘更类似宗教
或者拿其他教派来说,小乘可能更类似自然神论,而大乘有点近似原教旨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巴卡斯博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6
帖子 1579
编号 405566
注册 2010-12-3


发表于 2011-3-14 08: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四海濯剑 于 2011-3-11 22:59 发表
信仰、慈悲、智慧、行践 是佛教的四大要素??
此说何来?
是自己领悟,还是从别处学来?
汤用彤曾说,佛教三法印:“无常”“苦”“无我”
感觉这更接近佛教本质。
请指教

我对于佛教的理解完全是看书自己感悟的
更接近现实社会,因为我是实用主义者。
我对三法印的感悟更多的是静心(平常心),实践生命苦乐,看淡世俗欲望。
由于我的悟性不高,可以理解的也许就这些了。
我理解的佛教本意:不追求个人的享乐(包括修行到极乐世界享乐也是一样),用有限的个体力量作贡献。最终达到6道之中皆乐土的最高境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四海濯剑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1
编号 412204
注册 2011-1-29


发表于 2011-3-17 21: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巴卡斯博士 于 2011-3-14 08:50 发表

我对于佛教的理解完全是看书自己感悟的
更接近现实社会,因为我是实用主义者。
我对三法印的感悟更多的是静心(平常心),实践生命苦乐,看淡世俗欲望。
由于我的悟性不高,可以理解的也许就这些了。
我理 ...

若六道皆成乐土,又何须佛祖度人出苦海?
顶部
性别:女-离线 jiangdongpu
(戒一圆济)

Rank: 5Rank: 5
组别 仕女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90
编号 243225
注册 2007-12-1
来自 戒一圆济


发表于 2011-3-18 19: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四海濯剑 于 2011-3-17 21:31 发表



若六道皆成乐土,又何须佛祖度人出苦海?

乐土即是苦海,苦海即是乐土。

要脱离轮回?今世先把人做好吧。用真正的大智慧、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多做善事,劝人向善,积极入世,在红尘中证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巴卡斯博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6
帖子 1579
编号 405566
注册 2010-12-3


发表于 2011-4-1 10: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四海濯剑 于 2011-3-17 21:31 发表



若六道皆成乐土,又何须佛祖度人出苦海?

就是因为六道非皆乐土,才需要佛法来度化世人。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慈悲心是佛祖用自身的行动来感化世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生法忍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6
编号 423104
注册 2011-5-2


发表于 2011-5-2 08: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佛菩萨往往被老百姓当做神来拜,希望保佑平安发达,这和真正的佛教想去甚远。
佛教里是没有神的,佛教的教是教育的教,不是宗教的教,佛教其实是一种教育。
佛也是人,只不过是个觉悟的人。
大家看过《黑客帝国》吧,佛就象救世主,当看清母体本质的时候,他就不再被它束缚。
佛教就是佛把他觉悟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希望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到达智慧的彼岸。
寺是佛教的教育机构,庙是拜神鬼的地方,但是老百姓把它们混在一起,统称寺庙,但是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中国最早的寺是白马寺,也就是当时的佛教教育部,由汉明帝掌管,
礼部是当时的国家教育部,主要是孔孟的儒家教育,由宰相掌管,由此可以看出,佛教在当时的地位是很高的。
唐代时,佛教更是无比兴盛。
佛教不是避世的。佛教讲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1)布施。就是捐财捐物,见义勇为。更深层的含义是放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持戒。佛在即将灭度之前,他的弟子问他,以后要以谁为老师,佛曰:“以戒为师”。戒是一切修行的基础,
没有戒,就象有洞的瓶子,你往里面灌再多的水,都会漏光。
3)忍辱:就是忍耐,要有恒心,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唯有忍受各种艰苦磨难,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4)精进。就是不断前进,精益求精。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这点上,儒释两家是一致的。
5)禅定。就是要有定力,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社会,人很容易随波逐流。只有那些不为所动,始终坚定自己信念和理想的人,
才能真正成就自己的事业。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甜。
6)般若。五度如盲,般若为眼。前五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般若,就是智慧,就是看清这个世界,不为其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
佛教的最终目的是让你成佛,但是你也可以用入世的方法修出世的道。
经上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欲则刚”。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儒道两家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
懂得佛法的道理,对人生会有很大帮助,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快乐。
你想了解佛教,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佛经,退一步,读一些介绍性的书也可,推荐圣严法师的《正信的佛教》。
小马过河的道理,你懂的。
你如果把佛法当做一门学问来研究,那是很难了解其真谛的。
佛法必须通过修行才能悟道,如果只是研究,那就永远在道的外面打转。
我修行的也功夫不够,只是简单谈谈自己学习的一点感受,希望对你有帮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游史野比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2
功绩 48
帖子 966
编号 15528
注册 2004-8-14


发表于 2011-5-2 13: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正义之拳 的帖子

先隨喜楼上善友

一切以经 论 释等为树  以下个人秋叶分享 仅供参考


Q:是这样的,我认为佛教在欲望问题上比较偏激。但是听雨轩认为佛教讲的是中庸,淡定。但我认为佛教根本不讲中庸。


分享:
佛法是法,是帮人渡河的船,当然也包涵一切乘的方法.
例如在学佛次第顺序上面,也强调学生应当要注意什么 老师要注意什么 以及教学相长的重要性.
不能堕我执,也不能堕党执,  不是摸你你病就好 也不是我觉得好就强迫你跟我学好等
不偏不倚,不就是中庸啦
  

[ 本帖最后由 游史野比 于 2011-5-2 13:1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游史野比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2
功绩 48
帖子 966
编号 15528
注册 2004-8-14


发表于 2011-5-2 13: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
中庸,淡定那套是佛教刚传过来时,我们不懂。于是和道家,儒家结合,迎合当时的玄学风气。三教一体的发展学习,后来我们搞清楚了。于是三教学派渐渐分化。


分享:
分化是因为世间人的心绪日益多元
自然相应的心会有更多不一样的当代示现
例如美国人相应美语的神

犬也会有自己相应的汪汪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游史野比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2
功绩 48
帖子 966
编号 15528
注册 2004-8-14


发表于 2011-5-2 13: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比如淡定上儒家和佛教里的理解基本是不一样。中国的大乘佛教本意是要大家脱离这个世界,不再有轮回,去极乐世界。佛教讲八苦,其中就有爱苦,也就是说爱是一种苦。是要抛弃的。

分享:
爱抛不掉 指的是杂染的情爱
为什么我们抛不掉 因为我们资粮不具足
简单说你银行存有1万  你就只能提一万
但学佛没让我们乱丢东西 是随自己的心力去修的
相应法多少 就努力学多少 也就是随分随力欢喜去做
真的大德高僧都是很欢喜学佛的
比贪官贪钱 我们上网还搏命
所以你看到喊苦的 很多都是跳级去学佛的
就好像不学英文 就跑去写英诗
小学生写博士论文 一样


[ 本帖最后由 游史野比 于 2011-5-2 13:3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游史野比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2
功绩 48
帖子 966
编号 15528
注册 2004-8-14


发表于 2011-5-2 15: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前文………我不信佛,没有读过任何佛家经典。诚恳地希望大家指正。

指正不敢,与你分享一个佛流过泪的故事(公案):
大意是有个很聪明很邪恶的魔跟佛说,等你不在,我就会穿上你的衣服来说佛法.
所以如果有人去学佛反而自身烦恼比之前更多,常常觉得不快乐,
或学佛之后反而自己慢心越高,瞧不起别人,这肯定都是在某处走偏,学到相似法出了问题,
佛陀是位能行仁又能在最寂静中行持的大觉者, 一步一步自觉>觉他>最后觉行圆满.
大乘也强调自利利他(你没烦恼了才能分享怎么让别人没烦恼的方法)
而经论中也经常指出佛学绝对不是让我们到处指别人错,自己对的一种学问.
以前我不知佛学浩瀚没遇到圆满教法,所以发生误解,
今年初刚遇上,甚欢喜,不才分享,海涵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巴卡斯博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6
帖子 1579
编号 405566
注册 2010-12-3


发表于 2011-5-4 17: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游史野比 于 2011-5-2 15:37 发表
前文………我不信佛,没有读过任何佛家经典。诚恳地希望大家指正。

指正不敢,与你分享一个佛流过泪的故事(公案):
大意是有个很聪明很邪恶的魔跟佛说,等你不在,我就会穿上你的衣服来说佛法.
所以如果有人去 ...

我个人认为
学习佛法是在精神世界达到一定高度,从而减少对物质的需求。
因此不会越学越不快乐。
佛教究其根本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劝人为贤为善。达到本身心灵及他人满足和谐的境界。
关键是佛家修习者心中是不是有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游史野比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2
功绩 48
帖子 966
编号 15528
注册 2004-8-14


发表于 2011-5-4 23: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巴卡斯博士 于 2011-5-4 17:24 发表

我个人认为
学习佛法是在精神世界达到一定高度,从而减少对物质的需求。
因此不会越学越不快乐。
佛教究其根本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劝人为贤为善。达到本身心灵及他人满足和谐的境界。
关键是佛家修习者 ...

朋友很有慧根阿  三两句就说到重点,
心这东西确实奇妙阿
从小到大乘载了一堆五花八门的东西  
呵呵 我啰唆半天
他简直就是机器猫的任意口袋阿
顶部
性别:女-离线 jiangdongpu
(戒一圆济)

Rank: 5Rank: 5
组别 仕女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90
编号 243225
注册 2007-12-1
来自 戒一圆济


发表于 2011-5-6 18: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佛教或佛学是一个体系,包含的东西越来越多。

从三转法轮起,其实就是一个三角形的关系。

三个顶点分别是 有 无 和中道(中观)。

有:侧重于唯识学
无:侧重于般若中观中道学
胜义中道:第三转法轮,有无的统一。本体清净光明的如来藏。

无论从哪门深入,也不管是不是一定要今生解脱入净土。

修佛之人,不能执着,应该有普贤菩萨的“我常随顺诸众生,尽未来于一切劫,恒修普贤广大行,愿满无上大菩提”
这才是佛道的精神! 无为而无不为。

修佛之人,也不要执着于烦恼,六道即净土,转烦恼为菩提。才是阳光心态。入世修行,人间佛教。这样的佛教就不是消极的逃避避世主义。。我们国家人民的精神心灵信仰上才有希望。。可现在的佛教。。。哎 四分五裂。。牛鬼蛇神。。。。当然确实要包容,但应该有一个主流有利于修行人,也有利于民族国家的佛学才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游史野比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2
功绩 48
帖子 966
编号 15528
注册 2004-8-14


发表于 2011-5-7 11: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有阿
只是一般人都要先看到好处 走西方急功名利那套
或许要等跌倒后再回头学 效果对现代中国更好
顶部
性别:女-离线 jiangdongpu
(戒一圆济)

Rank: 5Rank: 5
组别 仕女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90
编号 243225
注册 2007-12-1
来自 戒一圆济


发表于 2011-5-7 15: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哎呀呀,要是在中国佛教不形成一个主流教义:主流提倡积极入世的,讲信用的,讲规矩的教义的话,

我真怕以后投奔基督教的怀抱。。。

实在不想一年365天,过近个菩萨的诞辰日,数个佛的诞辰日,以及无休止的法会,还有十多种会供、法会。还有如此之多的法门都是让你“变居士,放下”。。尤其让人最后不利于市场化竞争的佛教教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游史野比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2
功绩 48
帖子 966
编号 15528
注册 2004-8-14


发表于 2011-5-7 21: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可惜佛教徒只能革自己的命….
你可了解一下台湾的佛教徒团体
例如慈济功德会  纯民间自发起的
一有灾难比政府动作还快 到处行善
还有里仁
主张爱环境 真正有机零食食品上中下游推广
还有很多 欢喜放生的  研究佛学的 儒释合作的
当然也有你不太喜欢的  只想拜拜求财保平安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 13:3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33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