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
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实际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他将人生划为四个境界:
第一境是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此境界之人以本我为中心,以本能的生物形式存在,他的存在对他人和社会没有实际意义;
第二境是讲求实际的“功利境界”,此境界之人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取舍,他的存在和作为,对自身有着实际意义,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也是相对于自我意义而言;
第三境是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皆以他人和社会为中心,对社会伦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四境是超越世俗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以大自然和宇宙为中心,对宇宙万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生活在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上。 哲学教人超越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达致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方法,即指明“内圣外王”、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路径。在冯先生看来,自然境界是最低级的,对他人和社会没有实际意义.
中国哲学的价值取向就在于斯;
中国传统的教育取向也在于斯.
我却不以为然.
中国的教育从古代先哲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现代导师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总强求人要忘"我"--忽略人的本性,本能.压制人的欲望,需求.
著名诗人文怀沙写过:“平生只有双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不要公家给他配的车,宁愿自己骑自行车,为的是方便看美女;作手术不打麻醉,为的是博得漂亮护士的欢心。他说:“烦躁、愤怒和忧伤都是催人衰老的暗器。人生下来早晚要死掉,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生命过得更正一下,更清一点,更和一点呢?”
这就是人的本性 .
谁能说这种本性不是高尚的?
我不否认冯先生的贤人,圣人.但我要说,芸芸众生中,凡人才是社会的主流.我们不能希望每一个凡人都去作贤人作圣人.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既然是不可能的事,我们为什么非得去强求,非得将人推向虚幻.一个小孩入学,我们不去教育他遵守交通规则,孝敬父母,尊重老师,团结同学.非得教育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他知道共产主义是什么呢?我们不教育他不乱扔纸屑,爱护公共设施,多帮父母做家务,非得教育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他知道忧乐为何物?所以,我们只能要求每一个自然人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好了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是完善了自我.
一个人完善了自我,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人是自然的,他的需求也是自然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满足自己需求的权力.任何都无权干涉更无权剥夺别人的这种权力.至于说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伤害了社会伤害了他人,这是法律的事.
尊重人性就是最具道德的人.
我们应该推崇自然境界,而不要苛求天地境界.
社会能容纳一个拾破烂,甚至靠乞讨为生的人,而不应该容纳一个满口"马列主义"而实际腐化枉法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