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悲剧之美
性别:男-离线 冷雨飞
(松林雅鹤)

Rank: 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7
功绩 70
帖子 24
编号 91070
注册 2006-11-12


发表于 2006-11-12 14: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悲剧之美

什么是美?似乎每个人都知道它是什么,可又没有人能准确的说明它。古今中外也没有一种学说能给美以准确的定义。其实关于美的本质问题,历史上有太多的学者、专家,甚至普通人进行过思考。早在几千年前的古希腊,柏拉图就借苏格拉底和诡辩派学者希庇阿斯别开生面的对话,提出了“美是什么”的问题,然而却未能有一个能自圆其说的解释。柏拉图“美是什么”的严肃提问和“美是难的”的庄严回答,开启了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体的探索和美的本质的追问的艰难历程。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和谐;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秩序、匀称、明确”; 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几千年过去了,人们至今仍未有一个完满的解答。因此,就现在而言什么能使人产生美感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喜爱看电影,最喜欢的一部影片是著名的史诗片《勇敢的心》,不仅是因为它感人的情节和动人的音乐,而是影片中的那几个画面,每每令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波澜壮阔、奔放豪迈以及深远悲壮的豪情。当威廉.华莱士站在山峦之颠的时候,振臂一呼,镜头从高空俯瞰苏格兰大地,场面何其壮观,何其俊美,何其雄浑……当华莱士得知被出买时,他的眼神又是那样的无助,那样的悲凉……当我听到《勇敢的心》中的插曲时,又常常会沉浸其中,这时我可以扔下手头的任何事去静静地享受它带给我的那种难以形容的幽怨苍凉的感受,这时其他事情都不能像这首歌插曲一样吸引我了。而当我阅读《献给埃基尔农的花》的时候,也突然会感受到一种悲壮美的体验……以前,我通常只是沉浸于这些感受之中,尔后就将其忽略,并未多加体味。然而在初涉美学知识以后,我常常试图抓住这些美的体验加以思考。于是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我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微妙的感受?为什么对其他事物就不会呢?到底这种感受究竟是不是美?

    在我看来,美是一种特殊的感受。即客观事物的形状、色彩、声响或者某些行为刺激大脑,大脑根据自己掌握的审美经验做出美与丑的判断,那种愉悦的感觉就可以称之为美。因此,也就造成了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和定义也有所不同。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悲剧更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因为美感是基于心理距离而产生的,距离是事物成为审美的内在因素之一,也是人成为审美主体的内在原因之一。这距离不但区别于事物内在审美性与实用的功利性,更加体现在悲剧本身的经历结果与观众自身所产生的期望产生的巨大差异,因为这种期望是具有审美性的、脱离实际的。

    对于这种反差,我认为有两种解释:第一,悲剧的发展(包括经过和结果)超出观众自身美好的期望;第二,其实心理距离依然产生在观众与悲剧人物所处的环境之中间。观众自身处在较为安全的地位,与悲剧人物所处的险恶等不利的环境间拉开了距离,在坚信人性善观点的基础上,这心理距离不仅衍生了美感,还引发了人的同情怜悯之心。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悲剧所引起的悲愤之情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发生的悲剧有着本质的区别,尽管戏剧中的悲剧来源于生活,反映真实的生活,但悲剧引起的痛感是短暂的,尽管经典的悲剧形象在人脑中有挥之不去的印象,但与现实中的悲剧以及引起的一连串事件和引起的影响来说是短暂,观众若为摆脱剧中人物的痛苦可随时回到安逸的现实生活中来,此外现实生活中的悲剧除了给人悲痛不会产生任何美感,这于戏剧中悲剧有着重大的差别。悲剧的严肃庄重的美感成就了悲剧在戏剧上的经典地位。
    悲是一种审美现象,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抗争。悲剧的对象是敌对的,大多表现激烈的冲突和坚强的抵抗。经过破坏与毁灭,逐渐丧失了原本美好、纯洁、完整的形象时,我们心中在痛苦中萌生一种快感,一种感动。这种感情是挥之不去的,犹如优美的琴声绕梁三日不绝于心。尽管说快感与美感有很大的区别,但我个人认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美感是快感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高级的表现形式。美感蕴涵在快感之中,是一种没有功利性的快感的,但是它所产生的根源是不同的,美感的产生取决于形式,而大部分非美感的快感的产生是由于事物对象的内容,因此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那么,当我们欣赏悲剧时,悲剧美感又是从何而来呢?经过对美学的学习,我认为可分为两方面:生理与心理。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曾经推想人类审美的快感“在神经系统构造里,必定还有某种基本的原因存在”。人的情感是脑的机能,虽然痛苦和快乐情绪的源泉来自演化已久的脑部生理系统,但在悲剧欣赏中它们又是如何发生还需要靠人的文化心理经历来定型,悲剧的美感不仅仅知识脑生理机制直接引发出来的,而主要是心理机制和心理需要的活动产生的。心理机制感知通达理解和情感,或由视觉、听觉感知触发想象和联想。站在唯物辩证法高度的立场上,分析悲剧欣赏中痛苦和快乐情感依照对立统一的规律推动着观众的心理活动。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悲剧所产生的美感是从痛感、苦感中衍生、诱发的,观众从痛苦中体味着美感,一部分美感又转化成为非美感的快感刺激人的心灵。但这种转化过程的速度是飞快的,快得无法让人脑辨识其过程,而且它又是连续的,因此在实际的体验过程中痛感和美感交织在一起,既感受到悲痛,又感受到这种悲痛幻化而出的感动。那么悲剧的效果又体现在哪里呢?实际上,在哲学领域,对于悲剧效果,不同的哲人有不同的看法,正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黑格尔认为悲剧效果是和解,他认为悲剧不是个人命运之类的偶然因素造成的,而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从冲突双方所代表的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有时片面的。由于它们悲剧性地毁灭,便克服了各自的片面性,达到和谐。叔本华则悲观地认为悲剧在于揭示出人生的可怕,使人自愿地退出舞台。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效果在于通过人物的毁灭产生恐惧和怜悯使人得到净化。无论何种说法,无论消极还是积极,大家都在同一问题上达成共识,即悲剧,尤其是古典悲剧带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在震撼中使人对宇宙、人生有一种深层的体悟。

    我们还应该看到,古典悲剧给人以强烈震撼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壮美和崇高,壮美是崇高的第一层次,悲剧中的壮美经历了悲剧的发展幻化为结局的崇高,使壮美产生的美感在悲剧的演绎和涤荡中升华崇高的深度。悲剧本身呈现的便是对不能把握东西的一种抗争和及其失败,这在命运悲剧中更显得表面化。这种抗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都是正当的、光明的,是一种被幻化的精神层次的壮美形象,在这种壮美形象的衬托下,结局的失败显得尤为甚。壮美与渺小的结局之间,诞生了观众的心理距离,美感油然而生,现在美感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悲剧人物与命运的激烈抗争中,人出于对自己本身渺小的自卑感,对壮美形象产生了崇拜之感。在崇拜中,既处于对悲剧任务(特别是英雄人物)勇于面对严苛命运与险恶环境的崇拜,也有对命运、使命等西方文化中冥冥之中神的崇拜。可以说,人在悲剧中崇拜一切比自己力量强大的对象,或者运用康德物自体理论来说,悲剧在创造中,人们把自身作为一个符号代入这个英雄人物身上,创造了自己的世界,从而在精神上得到了片刻的满足。这种满足是针对自己渴望力量、渴望勇气的愿望出发的。

    在一定的程度上,悲剧的最终美感是崇高的美感。英雄之所以区别于凡人,因为他们作了凡人不敢做的事,衬托出英雄的崇高。若拿成功的英雄与失败的英雄相较,后者更能突显环境的险恶与英雄行为的伟大。失败的英雄形象则更为崇高,失败或死亡,将英雄与人的内心标准拉开了距离,而正是这种距离加深了美感。但是要强调指出,尽管悲剧的结局是死亡是毁灭,但它不是恐怖片。英国学者斯马特说过:“悲剧的魅力不是灾难,而是反抗。”在悲剧中,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都强烈的刺激着审美者的感官,在所获得到的巨大的美感之中体验到通过毁灭这一终极形式来体味人性的真善美。因此,悲剧因为痛苦才有美感,这种美感又加深了痛苦,苦中有美,美中有苦。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恨地无环 2006-11-14 14:29 +100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疯猫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4
帖子 2380
编号 56367
注册 2005-12-30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11-13 21: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美是特定的人对特定的事物的一种良好的感受.简言之,美是感受.
人对于事物的感受,是受环境影响的.从感觉器官,到对环境的适应,都和环境有直接关系.如果没有环境,人也就不会有感觉,也不会有美丑感.
人的美丑观念,也是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越看越顺眼;越看越不顺眼.这2句,可以用到很多情况下.原本很漂亮的老婆,时间长了,没了新鲜感,感情有变化(环境),会觉得不那么漂亮,不美了;而原来本不漂亮的老婆,由于长时间接触,关系融洽,天天目睹,眼球适应,会觉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美.

[ 本帖最后由 疯猫 于 2006-11-13 21:3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6-11-14 13:2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汉人审音正以能悲为上,王子渊《洞箫赋》是第一篇音乐题材的赋,后世相同题材的赋多受其影响,而在王赋中正写道“故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hws

白衣伯爵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6
功绩 166
帖子 1325
编号 82141
注册 2006-9-7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6-11-14 15: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美的完美毁灭,就是悲剧吧
美被毁灭,毁灭的过程本身又缺乏美感,就是滑稽剧了,可是它往往比悲剧更加可悲吧。

谁知道呢

[ 本帖最后由 whws 于 2006-11-14 15:1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悲风鸷
(小僧法号好空)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28
编号 71663
注册 2006-6-7
来自 ONE TEMPLE IN BEIJING
家族 牛鬼蛇神


发表于 2006-11-14 15: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whws 于 2006-11-14 15:16 发表
美的完美毁灭,就是悲剧吧
美被毁灭,毁灭的过程本身又缺乏美感,就是滑稽剧了,可是它往往比悲剧更加可悲吧。

谁知道呢

悲而不伤方惟美,越伟大的东西的消逝和功败垂成就越有悲剧效果,而伟大的东西无论何时都是具有美感的,悲剧只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而自伤自艾则往往不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該如發洩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88645
注册 2006-10-25


发表于 2006-11-14 16: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像不是所有悲剧都能用“美的完美毁灭”来概括。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谭文山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校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44
帖子 3427
编号 79700
注册 2006-8-20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11-14 16: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悲剧的美,体现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的追求,人总是追求最美好的东西,人总是希望自己高尚而伟大。但现实是,所有人,即使再成功,都要在某种程度违背自己的意愿,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有深深的遗憾和对自己的的怜悯。悲剧,映衬着人类的内心,既要追求唯美的,完美无瑕的人生,又不得不屈服于生存的压力和自己与生俱来的欲望,这本身就是一场悲剧,所以悲剧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得到深刻的美感。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8 20:5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66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