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问道, 于子解道 之一
性别:未知-离线 edgeyule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6
编号 58470
注册 2006-1-27


发表于 2006-9-27 09: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问道

问道

“道”是什么?什么又是“道”?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里的“可道”中的“道”就是“道出”。道出什么呢?道出人对事物外部形态和外在表现的客观观察。“名”就是“命名”。命名什么呢?命名人对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解构和内在规律的主观理解。也就是说,“可道”和“可名”是人认知事物的两个阶段,老子的这句话首先说明了“道”是可以通过被人观察而道出的,其次“道”也是可以通过让人理解而命名的。但老子马上又说“非常道”,那就说明仅仅通过观察而道出的“道”是不完整的;老子还说“非常名”,那就说明就算通过主观理解而命名下的“道”也是不准确的。

老子的这短短十二个字,其实就已经为人揭示出了“道”的两大特点:

其一,“道”的外部形态多种多样,“道”的外在表现千姿百态。宇宙万物的形态都可以是“道”的样子,世间万象的表现也都可以是“道”的体显。人纵有再敏锐的视角,也无法将这么多林林总总的宇宙万物原原本本的观察到;人纵有再丰富的词汇,也无法将这么些形形色色的世间万象完完全全的道出来。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所以可道之“道”,乃非“常道”。也就是说,人能观察到和道出来的“道”始终都只是最为完整的“道”的一部分,“道”虽然可道,但道出的始终是局部之“道”,而“道”始终是无法被道完的。
其二,“道”的内部结构模糊不清,“道”的内在规律变化无常。物质运动可以是“道”,物质静止也可是“道”;精神升华可以是“道”,精神堕落也可是“道”;时光流逝可以是“道”,时光倒转也可是“道”;生命诞生可以是“道”,生命消亡还可是“道”……人纵有再睿智的才思,也不能将“道”其中的混沌不明想个通透;人纵有再聪慧的思考,也不能将“道”其外的衍生变化看个明白,更别提去给它下一个准确无误的定义了。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所以可名之“道”,实非“常名”。也就是说,人能总结概括出和归纳定义下的“道”终归都只是最为正确的“道”的一方面,“道”虽然可名,但名下的终归是狭隘之“道”,而“道”终归是不能让名确定的。

那人们应该怎样来观察这无法被完整观察到的“道”呢?人们又应该怎样来理解这不能让人准确理解出的“道”呢?

老子提出了一个方法,他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欲”就是“想要”。既然不能给“道”命名,那就不要去给它命名。这样,当没有了想要给“道”命名的这种想法后,自然就能在天地初开、万物初始的形态下观察到“道”的神奇和微妙之处。而此刻,人观察到的“道”才是最为本源和真实的“道”,这就叫“无名之道”。“徼”,就是“求”。而后,人就会产生欲望,根据自身的理解用种种定义去给这个最为本源和真实的“道”命名。而这种想要给“道”命名的想法,恰恰就是“道”像孕育万物的母亲自然变化和衍生出的命名者之诉求之意,这就叫“道之有名”。

所以说,“道”的这种特性是多么的不能被人所看到和理解啊!

于是,老子最后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人,无论是通过无欲来观“无名之道”之始妙,还是通过有欲来观“道之有名”之母徼,都离不开“道”本身的客观存在,也都躲不了“道”作用的主观变化。以无欲观“道”能观察到“道”的客观存在的内涵,以有欲观“道”能理解出“道”的主观变化的外延。“道”,就具备这样一个特质:它的客观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它的主观变化是自然转承的,老子将这种特质就称之为“玄”。而“玄”,就是观察“道”客观存在的内涵一切奥妙的门径,进而“玄之又玄”,才能理解出“道”主观变化的外延之所以奇妙的法门。

是故,人若还要问“道”为何物?
可答,“道”,就是“众妙之门”。

[ 本帖最后由 edgeyule 于 2006-9-28 12:49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3 06:0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96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