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一里梅花风扫雪
性别:未知-离线 一壶美酒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474
编号 31630
注册 2005-2-1


发表于 2005-9-28 16:4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季节好象弄颠倒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讨厌刮风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49776
注册 2005-9-26


发表于 2005-9-28 20: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里梅花风扫雪====两碗菊茶友弹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慕容秋
(桃花谢了有玫瑰)

白衣伯爵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4
功绩 208
帖子 11881
编号 1012
注册 2004-3-16
来自 弈城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9-28 20: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两壶米酒话变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晨山尚书
(呼吸氧气)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4
功绩 312
帖子 11210
编号 1080
注册 2004-10-28
来自 海峡西岸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9-28 21: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里梅花风扫雪
满楼金缕日出云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林夜紫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1
功绩 187
帖子 623
编号 33333
注册 2005-2-22
来自 塞上·胭脂·凝·夜紫


发表于 2005-9-29 08: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里梅花风扫雪?喜欢这个意境:)

一里梅花风扫雪
数亭杨柳月依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大将文丑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36
帖子 111
编号 48323
注册 2005-9-9


发表于 2005-9-29 10: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林夜紫于2005-09-29, 8:27:31发表
一里梅花风扫雪?喜欢这个意境:)

一里梅花风扫雪
数亭杨柳月依人

对的很好~~~~~~~!

个人意见,"数亭"改为"几树"是不是更好些?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随云逐水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女官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5
帖子 1048
编号 36725
注册 2005-4-13


发表于 2005-9-29 11: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里梅花风扫雪
半亭飞絮浪逐人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林夜紫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1
功绩 187
帖子 623
编号 33333
注册 2005-2-22
来自 塞上·胭脂·凝·夜紫


发表于 2005-9-29 12: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将文丑于2005-09-29, 10:50:05发表

QUOTE:
原帖由林夜紫于2005-09-29, 8:27:31发表
一里梅花风扫雪?喜欢这个意境:)

一里梅花风扫雪
数亭杨柳月依人

对的很好~~~~~~~!

个人意见,"数亭"改为"几树"是不是更好些?

多谢文丑兄  

这个我还是坚持己见了  

从对仗来说,“亭”在这里不是名词,而是量词,古人有十里一亭之说,和“里”一样都是长度量词,比起“树”来,自然是对仗些。

从意境来说,古人有十里长亭,亭外植柳,离人远去,折柳相送的习俗,如果用“树”,只是单纯的写景,只在“依”字上勉强联系上抒情。但如果用“亭”,便有了叙事了:月上柳梢,有人远行,折柳相赠,月如我心,犹自徘徊,不舍离开,毋牵毋念,此去平安……比起单纯写景而言,内容就扩充了许多。

不知兄以为然否?  

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文丑兄继续指点,大家彼此讨论才有进益不是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5-9-29 14: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盏清酒诗醉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大将文丑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36
帖子 111
编号 48323
注册 2005-9-9


发表于 2005-9-29 14: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林夜紫于2005-09-29, 12:18:36发表

QUOTE:
原帖由大将文丑于2005-09-29, 10:50:05发表
[quote]原帖由林夜紫于2005-09-29, 8:27:31发表
一里梅花风扫雪?喜欢这个意境:)

一里梅花风扫雪
数亭杨柳月依人

对的很好~~~~~~~!

个人意见,"数亭"改为"几树"是不是更好些?

多谢文丑兄  

这个我还是坚持己见了  

从对仗来说,“亭”在这里不是名词,而是量词,古人有十里一亭之说,和“里”一样都是长度量词,比起“树”来,自然是对仗些。

从意境来说,古人有十里长亭,亭外植柳,离人远去,折柳相送的习俗,如果用“树”,只是单纯的写景,只在“依”字上勉强联系上抒情。但如果用“亭”,便有了叙事了:月上柳梢,有人远行,折柳相赠,月如我心,犹自徘徊,不舍离开,毋牵毋念,此去平安……比起单纯写景而言,内容就扩充了许多。

不知兄以为然否?  

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文丑兄继续指点,大家彼此讨论才有进益不是吗?  [/quote]
妹妹好~!

"亭"字确实是含有特别的意韵在里面.

但"树"作为名词,我认为和"亭"一样都可活用为量词,在这一点上两者的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

至于使用"树"的原因,我认为(仅仅是个人意见,其实我不懂对仗和音韵的)

与"一里"的四\三声相对,"几树"的三\四声比较相合

而如果是"数亭"就变成了四二声

个人感觉语感不是很舒服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与妹妹商榷

呵呵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林夜紫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1
功绩 187
帖子 623
编号 33333
注册 2005-2-22
来自 塞上·胭脂·凝·夜紫


发表于 2005-9-29 15: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将文丑于2005-09-29, 14:55:22发表

QUOTE:
原帖由林夜紫于2005-09-29, 12:18:36发表
[quote]原帖由大将文丑于2005-09-29, 10:50:05发表
[quote]原帖由林夜紫于2005-09-29, 8:27:31发表
一里梅花风扫雪?喜欢这个意境:)

一里梅花风扫雪
数亭杨柳月依人

对的很好~~~~~~~!

个人意见,"数亭"改为"几树"是不是更好些?

多谢文丑兄  

这个我还是坚持己见了  

从对仗来说,“亭”在这里不是名词,而是量词,古人有十里一亭之说,和“里”一样都是长度量词,比起“树”来,自然是对仗些。

从意境来说,古人有十里长亭,亭外植柳,离人远去,折柳相送的习俗,如果用“树”,只是单纯的写景,只在“依”字上勉强联系上抒情。但如果用“亭”,便有了叙事了:月上柳梢,有人远行,折柳相赠,月如我心,犹自徘徊,不舍离开,毋牵毋念,此去平安……比起单纯写景而言,内容就扩充了许多。

不知兄以为然否?  

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文丑兄继续指点,大家彼此讨论才有进益不是吗?  [/quote]
妹妹好~!

"亭"字确实是含有特别的意韵在里面.

但"树"作为名词,我认为和"亭"一样都可活用为量词,在这一点上两者的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

至于使用"树"的原因,我认为(仅仅是个人意见,其实我不懂对仗和音韵的)

与"一里"的四\三声相对,"几树"的三\四声比较相合

而如果是"数亭"就变成了四二声

个人感觉语感不是很舒服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与妹妹商榷

呵呵 [/quote]
兄的这个帖子倒是给了我一个提醒呢,如果用“几树”的话,这个对句就出律了。

对联的格律和诗词是一样的,而诗词有个基本的格律规则,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单个句子的第二四六个字要平仄相间、上下句要平仄相对。例如这联,有颜色的字处的平仄是限定死了的(严格说来,没有颜色的第一三字处的平仄也不是随意定的,要根据其它字的平仄而定):
一里梅花风扫雪

数亭杨柳月依人


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见红字处,上联的二四六是仄平仄,下联的二四六则必须是平仄平,“亭”为平,对“里”为仄,格律上没有错误。如果用“树”,则上下联的同位置都成了仄,平仄没有相对,下联的第二、四字都是仄,则没有平仄相间,所以从格律上而言,是不能用“树”的。

另外,“树”虽然是量词,并非长度量词,比起“亭”而言,是略为宽了些的。

和兄台说得很高兴啊,希望今后也能多多讨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大将文丑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36
帖子 111
编号 48323
注册 2005-9-9


发表于 2005-9-29 16: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今天长见识了

以往喜欢写几首打油诗,惟求顺口,不顾律格——在诗词歌赋论坛发了两首被认为是大逆不到的小诗,被告知必须重新补课,从头学起。

可生性疏懒,最讨厌用功,实在不愿意给自己设置太多的桎梏。

按照妹妹的解释,你的下联就没有任何问题了——看来对联也不能只靠语感,还要遵循规律才行啊。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林夜紫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1
功绩 187
帖子 623
编号 33333
注册 2005-2-22
来自 塞上·胭脂·凝·夜紫


发表于 2005-9-29 16: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将文丑于2005-09-29, 16:02:17发表
今天长见识了

以往喜欢写几首打油诗,惟求顺口,不顾律格——在诗词歌赋论坛发了两首被认为是大逆不到的小诗,被告知必须重新补课,从头学起。

可生性疏懒,最讨厌用功,实在不愿意给自己设置太多的桎梏。

按照妹妹的解释,你的下联就没有任何问题了——看来对联也不能只靠语感,还要遵循规律才行啊。

其实我开始学诗的时候,也是不通格律的,后来因为极喜欢诗词,才慢慢学了起来,到现在,也有会忘了格律的时候,等到大家提醒后才恍然,哦,原来这句出律了,然后便警醒起来,过不了多久,又故态复萌了  

就象这个对子,我自己对的时候,注意到了格律,但兄提出修改的意见时,我便忘记了格律,只在文字上分析,直到兄说出声调的问题来才发现出律了。

其实格律也是为内容服务的,若两者有冲突,自然是就内容而轻格律,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不少古诗也有不协律之处,但若是这样,便认为格律是末枝,不重要了,也就有些因噎废食了。格律的重要性,我这里就不赘述了,但它流传了数千年,不能不说它也有它的优点,如果有闲心,有情致,不妨略学一下,对自己的修养亦是有好处的。不知兄以为然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大将文丑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36
帖子 111
编号 48323
注册 2005-9-9


发表于 2005-9-29 16: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承教、承教~!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2 07:4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02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