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航海时代的弄潮儿----航海家传略
性别:未知-离线 kesin

南郡公枢密直学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镇东将军
好贴 5
功绩 1036
帖子 4004
编号 2725
注册 2003-11-30


发表于 2004-1-12 00: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上篇:探险家的荣耀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15岁时,他的父亲和叔父从远东经商归来,向他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富庶的景象,他决心长途旅行,到东方寻求文明和友谊。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马可人很聪明,到了中国以后,逐步熟悉了东方的风俗和语言,甚得忽必烈的常识和恩宠,屡被委以重任,派他出巡中国各处,足迹遍及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并奉命到缅甸、占城(今越南)和印度等地。1292年马可·波罗启程回国,三年后返回意大利。1298年他与热那亚作战时被俘,在狱中与狱友作家鲁思弟·切洛合作完成《马可·波罗游记》(也叫《寰宇记》)。

这本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游记著作之一。它激发了西方人对东方富庶的无限向往,促进了西方对东方的了解。书中全方位地、生动地记载了中国的安定与繁荣。除了中国,马可-波罗还记载了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的其他地区,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英国学者约翰-拉纳(John  Larner)在《马可-波罗与世界的发现》一书中,专门讲到《游记》开阔了欧洲人的视野。对东方而言,《马可-波罗行记》也是一个史料宝库。它对深入研究13世纪的中国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通过《行记》,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遥远的过去。在很多方面,它使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变得形象而丰富。

不过近年来不少学者怀疑马可根本没来过中国,游记中的记叙只是他的道听途说。德国学者徐尔曼在《中世纪城市组织》中最早提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到过中国的论证,认为所谓他在元朝17年的历史完全是荒诞的捏造;另一位德国汉史学家福赫伯则列举了许多疑点,如扬州做官、襄阳献炮等加以印证;美国学者海格尔和英国学者克鲁纳斯、吴芳思等不约而同写了《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的文章表示质疑。

但几乎中国所有的元史和蒙古史研究者都认为马可·波罗到过中国。他们认为,如果马可没有到过中国,他根本不可能写出这样一部著作,因为书中涉及元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大量细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同时期的欧洲、西亚、中亚文献对元代中国的记述如此翔实。


郑和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郑和本人是一个伊斯兰教徒。明洪武四年(1371年),郑和出生。他十二岁时,因家庭遭大变而被送到北平,成为北平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奴隶,做了宦官。不久后,明朝皇室内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从1399年八月燕王朱棣起兵到1402年六月攻破南京,史称"靖难之役"。在"靖难之役"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

当时印度洋沿岸各国都信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两个宗教,懂一些航海知识而且又担任管理宫廷事务的大太监,因此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领船队出海远航。郑和率领的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索马里和肯尼亚,航程10万余里。

郑和的船队规模巨大,有大船62艘,连同中小船只共200余艘,水手以及负责护卫的军卒等两万多人。最大的船,长44丈(约147米)、宽18丈(约60米),装有九桅十二帆,载重量约一千吨,可容千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

郑和的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于对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都作了合理解决,故郑和的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很少发生意外事故。

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就其活动的性质来说,是由封建统治者组织的兼有外交和贸易双重任务的船队。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也是向海外各国夸示中国的富强,宣扬明朝的威德。郑和还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贸易,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珍珠、珊瑚、香料等。与其后著名的航海家达.伽马相比,达.伽马的船队是一支海盗船队,而郑和的船队却是一支和平贸易的船队。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空前,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近90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20年,可惜郑和船队只是昙花一现,后来明清两朝再也没有类似的远航,而“禁海令”倒是下了不少,终于使得近代中国落的闭关自守、衰朽没落的命运。


恩里克王子(即亨利王子)
堂.恩里克王子(1394-1460)是葡萄牙国王诺昂一世的第三子,生于波尔图,他是葡萄牙航海者的精神教父、大航海时代初期葡萄牙航海事业积极的鼓动者和推进者。恩里克王子是个狂热的基督徒,一生都以同穆斯林作战为己任。当时欧洲流传着非洲存在有一个强大的信仰基督教的黑人王国-普莱斯特.约翰王国的传说。这个王国的名字在《大航海时代》系列中也出现过多次。恩里克王子对之深信不疑,一心要找到这个据说黄金满地、富得流油的普莱斯特.约翰王国,渴望与之结盟共同打击伊斯兰世界。

亨利王子先在萨格雷斯建立了一所航海学校,传播最新航海知识,聚集了一群出色的海员。在他的有效组织下,使葡萄牙集中了当时世界帆船航海的全部成果,具备了南下大西洋探险的基本条件。此外,亨利王子还特别强调航海实践,领导了一系列海上探险活动:1416年占领非洲北岸重镇——摩洛哥的休达,它扼直布罗陀海峡及地中海与大西洋间的海上咽喉要道,这一战略要地的取得,有力地保护了葡萄牙的商船队和渔船,保证了葡萄牙的南下探险活动。以此为基地,葡萄牙每年艘要派出船只作航海探险。头十年,他们主要关心的是马德拉群岛和亚速尔群岛。1434年吉尔·埃阿内斯绕过博哈多尔角(北纬26°),这是非洲海岸最艰难的海角之一。伺候葡萄牙人开始使用更为安全而迅速的轻快帆船,探险活动连续不断。1445年,迪尼斯·迪亚斯到达佛得角和塞内加尔河口(北纬16°),两年后,到达几内亚海岸(北纬12°)。1460年,葡萄牙航船到达塞拉里昂(北纬8°)不久,亨利王子去世。

1960年,为纪念葡萄牙航海事业的奠基人唐·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在里斯本的特茹河北岸,建起一座大发现纪念碑,此地也是葡萄牙航海家达·迦玛发现印度洋航路的扬帆之处。碑上用大字镌刻着:“献给恩里克和发现海上之路的英雄们”。远看,碑为一艘别致的石刻巨型帆船;近观,像刺天宝剑。恩里克站立船中,四周站立着协助他的船长、地理学家、数学家、木工、诗人等,其纪念碑的主题是描写大航海时代的创始者恩里克率领葡萄牙的探险家们扬帆远航,奔向世界之海。恩里克王子发现海上之路的不朽业绩,以“航海家亨利”之名永载史册。

贡萨尔维斯
安东尼奥·贡萨尔维斯是葡萄牙海军军官,1441年,贡萨尔维斯在非洲里奥德奥罗海岸掳取了一另一女两个黑人,带回葡萄牙。后来贡萨尔维斯又和另一船队再去非洲。在那儿捕获了12名黑人,带回葡萄牙贩卖为奴。这是黑人被带到欧洲的最早记录。1445年,贡萨尔维斯发现佛得角(葡萄牙语“绿色之岬”)群岛,从此葡萄牙人开始闯入黑非洲。

巴瑟罗缪·迪亚士
   
1487年7月,32岁的迪亚士奉葡萄牙国王之命,率3艘探险船沿非洲西海岸南下,踏上了驶往印度洋的未知之路。当船队到了南纬33度的地方时,突然遇上了风暴,在海上漂泊了13个昼夜。风暴停息以后,迪亚士决定向东航行,可一连行驶了好几天仍未发现非洲西海岸的影子。迪亚士凭着丰富的航海经济推断,船队已在风暴中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于是船队改变航向朝正北航行,几天之后果然看见了东西走向的海岸线和一个海湾(即今南非的莫塞尔湾。)但船员们都不愿继续东行冒险,迪亚士只好率船队返航。

返航途中接近一个伸入海中的海角,不料风暴再次降临,海面巨浪滔天。船队在风浪中经过两天奋力拼搏,才绕过骇人的海角,驶进风平浪静的非洲西海岸。望着令人生畏的海角,迪亚士将它命名为"风暴角"。1488年12月,船队回到里斯本,迪亚士向国王约翰二世描述了自己的探险经过和命名为"风暴角"的海角,国王认为,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进入印度洋,到达朝思暮想的黄金国印度,于是就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并一直沿用至今。

此后,好望角就成为欧洲人进入印度洋的海岸指路标。今天,好望角已成为穿梭往返欧亚之间船只的必经之地。这里一年四季狂风呼啸,怒涛汹涌,巨浪一般在6米以上,有时竟达15米左右。怪不得当年迪亚士的船队经过这里时,会遇上那么大的风暴。

迪亚士未能如愿以偿地到达印度,但是,他帮助瓦斯科·达·迦马筹划了1497年的一次很成功航行。他对船舶的设计提出了建议,甚至陪达·迦马航行了一段路程。1499年,迪亚士又陪伴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航行到达巴西。但在1500年同样的一次航行中,他的船在好望角遇风暴沉没,他也在这次海难中罹难。

据说迪亚士和邮箱的出现也有莫大的关联。他的船队在好望角的风暴中遇难时,几名幸存队员顽强地上了岸,其中有个队员把他们海上遇难的经过详细地记录下来,装进一个大石箱子里。后来,这个装有信件的石箱被一个叫索奥诺瓦的船长率领的船队发现了,这个石箱就是最早的邮箱。在大航海时代III中,1486年, 3月, 发现, 巴托罗缪·迪亚士, 河马.

迪亚斯以及其他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数次远航探险成功,这一部分应归功于他们的船舶设计。这种多桅轻快帆船的船身相当宽,可运载足够的供应品。同时,船帆灵活自如,能适应不同的风向。

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
哥伦布(1451—1506年)的出身和出生地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他出身于航海事业发达的意大利热那亚城。他在年轻时就多次参加航海活动,通过阅读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和与长期从事远程航行的航海家们的接触,他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

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哥伦布四处寻求资助者,但到处碰壁,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他的说法,更不愿把钱用在这种冒险上。1486年,哥伦布来到经济基础强大的西班牙王宫,向西班牙国王陈述了他的主张和设想,并提出了一些条件。西班牙国王于1492年4月17日和哥伦布签订了“圣大非协定”,决定给予赞助,并事先封他为将要发现的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即在各海洋中由他亲自发现或取得的一切岛屿及大陆的海军上将,新发现土地的世袭总督,他有权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为己有,但这些土地的主权属于西班牙国王。

经过一番准备,哥伦布终于在1492年8月3日从西班牙出发了。他的船队由三艘大帆船和87名水手组成。哥伦布指挥船队一直向西航行,他对途中见到的每一群海鸟和每一片水草都进行仔细的观察,不放过一点线索。1492年10月12日凌晨,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久盼陆地而不见,船员中怨声四起,几乎要发生叛乱的时候,他们来到了一个岛屿。哥伦布立即上岸,面对繁盛的草木,他欣喜地宣布这里是西班牙的土地,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这个岛屿就是现在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哥伦布以为他已经到了印度,所以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哥伦布没有向西,而是由此向南继续航行,到达了附近的古巴和海地,发现了那里许许多多的大小岛屿。但使哥伦布失望的是,这里并没有他所想象的那么多黄金和香料,只是有许多他们从来没有见到的动植物和风土人情。尽管如此,土地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1492年-1502年的十年里,哥伦布在西班牙的支持下,先后四次西航横渡大西洋,寻找他梦中的东方世界。四次远航,哥伦布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特立尼达岛、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的沿海陆地,但始终没能发现他要寻找的日本、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度。1504年11月7日,当他完成第四次航行回到西班牙后,西班牙拒绝进一步支持他,1506年哥伦布含恨去世。

哥伦布至死也不知道他已经发现了美洲大陆。在刚发现这片土地的几年间,这里被称为“西印度”。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写道:“哥伦布发现的陆地是一个‘新大陆’,同亚洲没有任何关系”。于是这块陆地被命名为“亚美利加”。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进一步扩大了世界的范围,它不仅促使葡萄牙人环航非洲,由海路继续西行,也掀起了世界航海探险的热潮,促使不少航海家去探索新的海域和陆地世界。

印度航线的发现者----达·伽马
瓦斯科·达·伽马1460年出生,是葡萄牙的著名航海家,他开辟了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为了抢在西班牙人的前面到达东方的印度、中国,1497年夏天,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率领着由四艘船只组成的远征队,从里斯本南部的海港出发,开始了前往印度的航行。船队由到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海家迪亚士领航,经过整整四个月的航行,终于抵达好望角。12月25日左右,达·伽马指挥船队闯过好望角,于1498年4月1日,到达今肯尼亚港口蒙巴萨。在阿拉伯航海家艾哈迈德·伊本·马吉德的帮助下,达·伽马于5月20日到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港。达·伽马在卡利卡特竖立了一根显示葡萄牙权力的标柱,正如他在这次航行的途中所竖的其它标柱一样,暴露了他殖民者的强盗嘴脸。长期垄断这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把他们视作自己的竞争对手,并逼迫他们在8月底离开了卡利卡特。

回国途中,由于没有向导,达·伽马他们历尽千难万险。坏死病在船员中漫延,不少人因而病倒、死亡。由于暴风雨袭击,船队被冲散。当达·伽马于1499年9月带领船队回到里斯本时,人员已经不到出发时的一半了。

一条从欧洲海岸沿非洲大陆而下,绕过好望角,横穿印度洋到达印度的航线就这样被达·伽马探索成功了。新航路的开辟使葡萄牙成了印度洋上的霸主,葡萄牙同时也成了欧洲的海外贸易中心。

1502年2月,达·伽马奉命向印度洋做第二次航行,以便建立葡萄牙在印度洋的霸权。达·伽马率领十艘船组成的船队,一路上耀武扬威,向沿途居民进行挑衅、威胁、宣布宗主权,还截掠商船、屠杀船员、商人与渔民。到达印度后,又攻占了那里的重镇卡利卡特和科钦,使它们成为葡萄牙在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根据地。 1503年9月,达·伽马回到葡萄牙,成了全国最富有的贵族。1524年9月,达·伽马又被任命为葡萄牙在印度的总督,第三次到达印度。然而,此时他已年老体衰,到任不足3个月便病逝,了,此时正是1524年12月24日。达·伽马的一生既是航海家的一生,也是早期殖民者掠夺的一生。他开创的新航线,开辟了欧洲进行殖民掠夺扩张的新时代。在以后几个世纪中,由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印度洋沿岸各国以及西太平洋各国相继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达·伽马的印度新航路的开辟,最终给东方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环球航海的先驱-麦哲伦
麦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麦哲伦1480年生于葡萄牙北部的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10岁左右进入王宫服役,充当王后的侍从。16岁时进入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厅,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务的各项工作。1505年参加葡萄牙海军去印度作战。虽然葡萄牙在非洲东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战胜利,从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势力,也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海上贸易控制点,但没能控制马六甲,其成就还欠完美。为此,1511年参加攻占马六甲之役。东方的财富经过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掌握了通往马来西亚海域与港口的钥匙。但还需要向香料群岛、产生财富的摩鹿加群岛探险。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侦察航行,到达班达岛后,带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随军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萨莫尔,因受伤成终身跛脚。1514年回国后两次上奏国王要求晋级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绝。
  
1517年麦哲伦偕同宇宙学者法菜罗去西班牙,放弃葡萄牙国籍,转为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服务。1518年出任远征船队队长,前往为西班牙开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线。麦哲伦自信能发现一条从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峡。1519年9月20日船队启航,270名水手来自9个国家。9月26日到达特内里费岛,10月3日继续向巴西远航;曾在几内亚岸外停泊。11月29日航行到圣奥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处(1里格约为5千米)。绕过卡布弗里乌之后,12月13日,船队到达里约热内卢湾。次年3月到达圣朱利安港。

在镇压了西班牙船长们发起的叛乱后,1520年8月24日离开圣利安港,船队继续南下,10月21日绕过维尔京角时,在南纬52度50分处进入他们要找的海峡(后以麦哲伦的名字命名)。到达淘峡西端,船队只剩下3条船。10月28日进入“南面的海”。回海域风平浪静,被称为“太平洋”。船员们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借助于秘鲁洋流的推动,在麦哲伦无情的决定下,进行横渡太平洋的伟大航行。

12月18日船队从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见陆地,可能是土阿莫图群岛的普卡普卡。2月13日在西经158度处穿过赤道,3月6日在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首次登陆,获得99天以来第一次弄到的新鲜食品。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进发。后在今菲律宾群岛的马萨瓦登陆,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个同盟者。在宿务岛,使地方统治者及其官员们皈依天主教。不到两个月之后,4月27日麦哲伦在麦克坦岛上与当地人作战时被杀。麦哲伦死后,只有两条船到达摩鹿加,而只有“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由埃尔卡诺指挥回到西班牙。生还者还有另外17名欧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埃尔卡诺从太平洋绕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证明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观念:从新大陆乘船向西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弗朗西斯·德雷克
弗朗西斯·德雷克是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的英国海员。1577年,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委派他进行一次经由南美洲抵达南太平洋的航行。于是他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然后横渡大西洋,于1578年春到达巴西。接着他沿南美洲海岸南下。德雷克终于发现了将火地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和南极洲隔开的航道。现在这条航道便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返航英国时,他驾驶着“金鹿号”沿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向北行驶,然后横渡太平洋到达香料群岛,最后绕过好望角返回。由于他运回了西班牙的黄金,伊丽莎白女王封他为爵士。

下文德雷克传奇将做出更为详细的叙述。

坏血病的克星----库克
詹姆斯·库克是英国的一位探险家、航海家和制图学家。他由于进行了三次探险航行而闻名于世。通过这些探险考察,他给人们关于大洋--特别是太平洋的地理学知识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最大贡献是通过改善船员的饮食--包括增加水果和蔬菜等来预防长期航行中出现的坏血病。
  
    18世纪英国为了抢先找到南方大陆,加紧了探险活动,决定由国家出资派遣南太平洋探险队。经过英国海军部和皇家学会的精心选拔,最后确定库克为远航探险队的指挥官。

  探险队共由94人组成,其中海军军人12人、水手71人,其他人员11人,包括3位植物学家、1位风景画家、1位自然史画家。1768年8月库克一行“努力”号离开朴次茅斯,于次年6月抵达太平洋上上午塔希提岛,顺利完成了观察金星凌日现象的任务。随后起锚向西南航行,去探寻“南方大陆”。库克一行曾到达新西兰和澳洲的西南海岸。1770年8月23日,库克在约克角外的占有岛登陆,以英王乔治三世的名义宣布英国占有从南纬38°到南纬10°的全部东海岸地区,并将之命名为“新南威尔士”。随后,库克等又绕过托雷斯海峡,途经雅加达、印度洋和好望角,凯旋回锅,前后里市、历时近3年,归国后晋升为海军中校。库克在大海上航行2年多,从未有人病倒,这是他在航海史上建立的一大功绩。

1772年-1775年库克再次奉命出航,探险队由两艘船组成,分别名为“坚决”号(462吨)和“冒险”号(336吨),库克兼任“坚决”号船长,有船员112人,其副手孚诺为“冒险”号船长,有船员81人。库克一行的任务是在南半球高纬度海域航行,彻底查清是否存在一个“南方大陆”。库克一直深入到太平洋南端,绕着高纬度的南极冰山地带巡航。本次探险活动证实了地球上根本不存在与南极南极洲相连的“未知南方大陆”,库克归国后,又被提升为海军上校。

通过库克等航海家的探险,到1775年,英国对南半球水域的情况基本搞清,并且在那里开辟了多条连结南太平洋、印度洋和南大西洋的航线,但英国对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的道路还知之甚少。英国在七年战争后在北美由法国那里夺得大片殖民地,为了保护和扩大他在北美和整个北半球的利益,英国希望开辟出一条连结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航道。于是库克再度受命组织探险队,探险队由2艘船组成,即“坚决”号和“发现”号(300吨,由海军中校克拉克指挥)。1776年6月25日库克率探险队从诺尔港起锚远航。1777年12悦日离开太平洋中途站塔希提岛北航,越过社会群岛,从而开始了对太平洋中部和北部水域的探察。此次探险有两大发现,一为发现了“桑德韦奇群岛”(即今夏威夷群岛),二为发现了玻利尼亚群岛。1778年3月7日到达北美洲西海岸北纬44°55′的地方,即今没俄勒冈洲沿岸,并沿着加拿大西海岸继续北航,直奔阿拉斯加半岛。他对所经过的沿岸海域一一进行考察,并绘制海图。探险船队严格执行海军部的命令沿阿拉斯加海岸北航,穿过白令海峡,越过北极圈,远至北纬70°41′处。库克试图从这里前进,找出一条两大洋的航道,但由于冰墙所堵只能返回。离开前,他将阿拉斯加最北点命名为“冰角”。回航途中,1779年1月6日到达桑德韦奇群岛,被土人刺死。第二年夏天,克拉克指挥探险队再次出白令海峡寻找航路,再次失败。

第一个证实北极是海洋的探险家--南森

    弗里德持乔夫·南森是挪威的一位北极探险家、动物学家和政治家,是第一个证实北极是海洋的探险家。他由于1888年跋涉格棱兰冰盖和1893-1896年乘“弗雷姆”号横跨北冰洋的航行而在科学界出名。南森还因为从西伯利亚、中国和世界其它地区遣返50万名战俘的工作和直接援救俄国遭受饥饿的人民(1921-1923)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金(1921-1922)。

  南森是一位律师的儿子。他于1861年10月10日出生在挪威奥斯陆(克里斯蒂安尼亚)附近的一个富有家庭里。1880年南森进入克里斯蒂安尼亚大学攻读动物学。1882年,他乘船到格棱兰水域去作调查研究。这次海上调查激起了他对研究北冰洋的强烈爱好。返回挪威之后,他成为卑尔根博物馆负责动物学采集的管理人员。1888年他从克里斯蒂安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887年,南森提出用雪橇进行横跨格棱兰冰盖的考察规划。但是挪威政府拒绝提供资金。后来他从一个丹麦人那里获得了财政支援,于是便开始执行他的计划。1888年5月,南森在5个同伴的伴随下离开挪威。由于冰的状况考察组在靠岸之后退到了相当大的困难。8月16日他们开始由东向西艰苦地行进。10月上旬,南森到达格棱兰西海岸上的戈德撤泊村。但是因为最后的一班轮船已经启航,所以他们不得不在那里过冬。而那个冬天却给了南森研究爱斯基摩人的一个机会。最后他写成一本名叫《爱斯基摩生活》的书并于1891年出版。

  格棱兰考察成功之后,使南森为他下一次探险--利用浮冰群漂浮横跨北冰洋所进行的筹款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大为减少。南森利用那些大部分是私人捐助的资金建造了一艘船。并给该船取名为“弗雷姆”。这艘船的最大特色是其外壳呈圆形。这样可以使船易于挤进大冰群并拱在其上面。1893年6月24日,南森带着12个同伴启程向北冰洋进发。9月22日,“弗雷姆”号到达切柳斯金角东北方向的北纬78°50′,东经133°31′的冰区。在漂浮过程中,南森通过计算发现这条路不能使该船跨过北极。因此,在1895年春天南森带着一个同伴离船乘雪橇向北极前进。冰况使行进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所以他们于4月8日返回到离那里1126.5公里远的弗朗兹-约瑟夫-兰德。根据记录,他们曾到达过北纬86°14′的地方。在南森回到挪威8天之后,“弗雷姆”号也返回挪威。

  南森回到挪威以后,在克里斯蒂安尼亚大学任动物学教授。但是,他的兴趣却转向物理海洋学。后来,在1908年他转为海洋学教授。从1896年至1917年,南森致力于科学研究。他参与了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的创建工作,并参加了“迈克尔·萨斯”号到挪威海的调查(1900)、“弗里德持乔夫”号穿过北大西洋中部的调查(1910)、“维斯列莫伊”号到斯匹次卑尔根海区的调查(1912)和“阿尔马乌尔·汉森”号到亚速尔群岛及B.赫兰德-汉森区的调查(1914)。在1893年(此处原文为1939年,显然有误。据分析可能是1893年。--译注),南森还曾通过巴伦支海和喀拉海到达叶尼塞河,后来经西伯利亚返回。上述这些调查研究的成果,最后出版了许多文献。其中很多出版物上都有南森亲自作的图解说明。另外,南森还在海洋学仪器的设计,风生洋流的解释和北方水域水层形成的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中作出了贡献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esin

南郡公枢密直学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镇东将军
好贴 5
功绩 1036
帖子 4004
编号 2725
注册 2003-11-30


发表于 2004-1-12 03: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下篇:游戏人物的历史渊源

红发女海盗:卡特琳娜

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大航海时代Ⅱ》中的红发女海盗卡特琳娜。历史上确实有个卡特琳娜,有着西班牙海盗女王之称的唐·埃斯坦巴·卡特琳娜,18世纪中叶出生于西班牙,是当时巴塞罗那船王的千金。自幼喜武厌文的性格让她无法忍受父亲在她18岁时将其送到修道院的决定而逃离家庭。她剪掉了自己的红发女扮男装开始了流浪生涯,为了活下去她干过各种职业,在酒吧里当伙计,在邮局当邮差,参加过盗贼团,也干过水手。一年后在秘鲁她报名参加了陆军,并且成功的隐瞒了自己的身份。但是后来在一次暴乱中她错手杀死自己的哥哥而走上了海盗之路。

    在一次海战中因为船长的战死,卡特琳娜被推选当上了新的船长,到这个时候她才恢复女儿身。在今后的岁月中卡特琳娜用自己的行动成为了海盗女王,但她也有自己的准则:她从来不曾袭击过一艘西班牙船只,还经常救助那些落难的西班牙商船。在她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祖国。最后在西班牙和英国的联合围剿下,卡特琳娜队伍被西班牙舰队击溃,她被带回马德里受审,经过一审就被判处死刑,但国民一致认为她是无罪的。这件事惊动了国王菲利普三世,在他的干预下法院重新审理了案件,最终将卡塔琳娜被无罪释放。不仅如此,国王还亲自召见了这位“西班牙的英雄”,赏赐给她“大笔的金钱和封地”。卡塔琳娜就一直住在那里,终生未嫁。

德雷克传奇
"我叫奥托,25岁,在大英帝国骑士团为皇家效力。一天我受到皇帝陛下的接见,他命我组建一支私掠船队与西班牙无敌舰队抗衡,同时将私掠许可证发给我。"

这就是大航海2里的英国人奥托·德雷克的开场白,他的原型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海上魔王弗兰西斯·德雷克。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德雷克充满矛盾的一生,他既是凶残的海盗,又是伟大的探险家,还是杰出的海军将领。

德雷克,出生于英国德文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从学徒干到水手,最后成为商船船长,而赞助人就是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德雷克年轻的时代,葡萄牙和西班牙早已签订了瓜分世界的托尔德西里亚条约,他在初期航海时,在西班牙的势力海域内受过不公正的对待,他越想越恨,决心在西班牙的“私海”上显一显英国人的威风,让西班牙人也知道英国人是不甘心受人欺侮的。

从十六世纪开始,大西洋的西班牙航线上就出现了一批数目可观的海盗,愤怒的德雷克也加入了海盗的行列,他们明目张胆地活动,劫掠满载黄金和白银的西班牙船只,他的海盗行径从小安德列斯群岛一直扩大到西班牙本土的海岸附近。人们把德雷克称为“铁腕海盗”,他权欲极强,办事雷厉风行,情绪狂暴,孤僻多疑,有时还盲目迷信。

经历数年海盗生涯的德雷克回到英国后立刻成了百万富翁,但他并不满足,他发誓要让西班牙人知道他们为所欲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他禀奏女王,请求由他率领一支英国舰队,去进行一次远航,为英国死难者报仇,替女王陛下争光。女王虽然不想与西班牙人公开较量,但寻找新殖民地、扩大海上贸易的夙愿,强烈地驱使她去进行一番尝试。她得知德雷克的勇武和凶悍使西班牙人心惊胆颤,为什么不可以由他去再作一次更大的较量?她深思熟、权衡利弊之后,批准了德雷克的请求,但正式的使命是去作一次大规模的海洋探险,考察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探明神秘的南方大陆究竟住在何方?寻找未被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有的土地。至于德雷克将在海上怎样具体行事,女王不作任何指令。因此,德雷克的海盗行径,她也就不用负责任了。这次行动对他来说也是出乎意料的,他成了英国第一个环球航海家了。

1577年,佛朗西斯·德雷克率领5艘小型武装商船的舰队和164人出航驶向太平洋,他的舰队由旗舰“鹈鹕”号(后改名“金鹿”号)及“伊丽莎白”号、“玛丽歌德”号、供应船“斯黄”号和舢板船“别内的克”号组成。

此行的目的除了探寻南方大陆外,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早有默契,从西班牙在南美洲西岸的港口和船只所获取的利益中,英国也要分得一杯羹。西班牙人自恃掌握了太平洋的绝对霸权,根本就没有修筑港口工事,也没有组织商船护航队。因此,德累克得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任务。在他航行通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时,原来的5艘军舰只剩下“金鹿”号了。他沿着智利和秘鲁毫无戒备的海岸抢劫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在返航途中,他有意寻找宇宙学家已经确定了的那条西北航道。于是他北行,在现在的旧金山附近的一个岛靠岸,岛上的印第安人把英国人当作神,印第安国王甚至把权杖和王冠都赠给德累克,于是该岛成为英国属地,他还采用英国女王的名字,为该岛取名为新阿尔比恩(Nouvelle Albion)。但德雷克一直没找到那条位于美洲北部、连结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道,于是他转而向西航行,越过太平洋,抵达摩鹿加群岛。在岛上大肆搜刮,载着满船的掠夺物资和香料返航。绕过好望角,于1580年9月26日回到了英国的普利茅斯,成为第一个环球航行的英国人。同船回归者共有54人.得知德雷克的归来女王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亲自登上“金鹿”号。德雷克举行盛大而豪华的宴会,欢迎女王的莅临,其丰盛是英国历史上少见的,女王把一柄镀金的宝剑赐给他,册封他为骑士,任命他为海军中将。

德雷克虽然是个海盗,但他的确是个传奇式的航海家,他使全世界都知道了新大陆的南端并非一直通向南极,其间有一条宽阔的德雷克海峡。从此新大陆沿岸、麦哲伦海峡和太平洋成了任何人都可以航行的公海了

158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处死了亲西班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西班牙对英宣战,积怨已久的两国终于拔剑相向,这期间德雷克带领着25只海盗船,沿着西班牙的海岸开始“外科手术式的清洗”,在加的斯港外他击沉了36艘西班牙补给舰,接着又冲进加的斯港击沉了33艘西班牙船只,5月15日,德雷克舰队突袭里斯本附近的舶锚地,在混乱中千百艘船只相撞沉没,损失无以估量。接着,他又攻占了圣维森特角要塞,扼住了地中海的咽喉,在回国的路上,他又打劫了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私人运宝船,抢到了价值11万镑的财富。由于这一系列的行动,战争至少延后了一年,从而为英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1588年,由10个支队,130条船舰组成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和三十四艘皇家海军战舰外加私人船舰60艘的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开始了英西大海战,由于德雷克正确的战术布置,西班牙舰队阵脚大乱,此战西班牙损失了近一半的船只死伤1400人,英军则一船未沉且死伤不足百人,自此以后,西班牙一蹶不振,英国逐渐取代其成为海上的霸主,而德雷克则被封为英格兰勋爵。

1595年,德雷克最后一次远航西印度,原本打算进攻波多黎各岛上的圣胡安港,掠夺西班牙人从城市搜罗来的财宝,但西班牙人早已作好了准备,进攻失败。此后,英国人驶向里奥阿查,这是一座南美大陆北部海岸线上以采集珍珠而著名的港口城市,德雷克下令抢劫了该城。后又劫掠了塔尼亚城,占领了圣马尔塔,夺取了诺姆布列季奥斯港。并由此地组建了一支七百五十人的队伍去截获秘鲁运来的白银,结果遭到西班牙人的迎头痛击。

1596年1月28日,海上魔王德雷克因患严重的肠胃病死去,死前嘱咐侄子托马斯·德雷克为继承人。德雷克由海盗和奴隶贩子爬到了勋爵和将军的高位,在本国成了传奇式的英雄,他的历史成了不列颠历史的一页。


海上学者

在《大航海时代Ⅱ》那“非商即盗”的6位主角中,有一个人显得很特殊,就是地理学家恩斯特·洛佩斯,他受人拜托为绘制地图而去作环球航行,甚至到达了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也有一个人有类似的经历,这就是“海盗学者”威廉·丹彼尔。   

威廉·丹彼尔,1652年出生,英国人,在印度洋上当过见习水手,后来应征入武成了一名皇家海军,并参加了英荷海战,据资料记载,他是一个思想敏锐、性格豪放的年轻人,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同军队作风格格不入。1673年,21岁的他开了小差,加入了西印度群岛一带的海盗集团,袭击西班牙的船只,1683年他们又转移到了几内亚湾里来打劫,并广泛的来回于南美沿岸攻击西班牙商船,凭着他的胆量和才干,很快就成了船长。

和其它海盗不同,他对金钱和珠宝并不在意,却对气象、水文现象和海洋动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漫长的旅途中他所搜集的资料比那些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在大英博物馆坐十年所获还要多,当别的海盗在甲板上狂饮溢赌时,他则把自己关在船长室,埋头整理研究笔记,他指出“所谓的台风就是一种大规模类似于旋风的气旋运动”,这是气象学史首次对台风进行描述的记载。凭着多年的勘测结果,他还重新绘制了太平洋沿岸岛屿及南美洲海岸线的地图。

和当年的德雷克一样,由于打劫了太多的西班牙船只,他也不敢冒险穿过西班牙封锁线回欧洲,无奈只得继续向西横渡太平洋了,整整三年时间他在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一带游荡,还曾一度到达了台湾海峡。1688年春天,丹彼尔的船来到了南纬16°30’一块地图上从未有过记载的陆地,他无法确认这是一个大岛还是一片大陆,但他下了断言,“这里即不是亚洲也不是菲律宾群岛的一部分”,由于是在逃亡过程中,因此他没能多做停留,就这样经过长达数年的“环球航行”,1691年丹彼尔回到了日夜思念的伦敦,因为恶行并不显著,政府并没有对他加以追究,丹彼尔整理了多年积累的资料,于1697年出版了《新环球旅行记》,获得极大的轰动,丹彼尔也由此一举成名,就连笛福和史蒂文森这些后来的大作家也常常从他的书中汲取灵感。

1699年丹彼尔再次出航,不再是以海盗身份,而是响当当的“皇家海军军官”,他将受任命指挥罗巴克号军舰考察南太平洋,可以真正的一展身手了,1700年2月中旬,他又来到了当年那片只有“一面之缘”的神秘陆地,但此一时不同彼一时,丹彼尔驾船考察了近1000公里的海岸线,发现这里不是什么“大岛”,而是一块真正的新大陆,他以女王的名义宣布这里为大英帝国的领土,并命名为“新大不列颠”,这就是今天的澳大利亚,丹彼尔继续航行,又发现了一系列的群岛和海峡,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给世人展现了一张完整的南太平洋海图,1700年丹彼尔回国发表了《风论》,在书中对大量气象规律进行了总结,成为海洋气象学史上不朽的名著。

1708—1711年,丹彼尔参加了伍德罗·罗吉斯船长的考察队,开始又一次环球航行,1709年1月当他们行至智利附近一个荒芜人烟的岛屿——胡安·菲南德时,发现了一个身着羊皮的“野人”,起先这个“野人”只会和着手势,伊伊呀呀,约莫过了一周他才恢复了说话能力,他叫亚力山大·塞尔科克是苏格兰人,1704年因和船长发生纠纷被遗弃在了岛上,凭借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本能已在此生活了四年零四个月,这件事在英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也造就了一代名家丹尼尔·笛福,他那本根据塞尔科柯的事迹改编的《鲁滨逊漂流记》也获得了轰动,之所以叫鲁滨逊是因为以前在丹彼尔的著作中所记载过一个叫鲁滨(Robin)的印度水手的勇敢事迹,笛福为了记念这位水手就把主人公起名叫Robinson,意为“鲁滨之子”。

1715年,63岁的丹彼尔于伦敦病逝,在丹彼尔的一生中,不管处于何种环境下,他那颗热爱科学、勇于探求未知的心都从未改变过,地图上,至今还有“丹彼尔群岛”和“丹彼尔海峡”的名字,在澳大利亚丹彼尔当年第一次登上的地方被命名为丹彼尔地,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海盗探险家”。


黑胡子海盗

大航海时代II中的四大海盗之一艾登·雷斯的绰号便是黑胡子。在今天的影视作品中,海盗的形象几乎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定式,人们早已在心中勾勒出的海盗“标准像”,这些“标准像”都要留一把乱糟糟的络腮胡子,这是因为在二百多年前曾经出现过一个绰号“黑胡子”的海盗,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据说直到今天还被西方国家的母亲们用来吓唬不听话的小孩,他就是爱德华·蒂奇。

具传奇色彩的爱德华·蒂奇满脸黑胡,令人望而生畏。他极富冒险精神,同时又残酷无情,以人的头骨为旗号,自称爱德华·蒂奇船长。 1680 年他出生於英国西南部城市布里斯托,他具有皇家海军出色服务记录,拥有船长的证书。安妮女王时代他曾在一艘武装民船当水手。他本是大海盗戈特船长的手下,后来脱离了戈特自立门户,1715年他指挥着有40门火炮的“复仇女王”号出海时就找上了普通海盗不敢惹的英国皇家海军。他的疯狂让他的名字在此一战后人人都知道了“黑胡子蒂奇”的名字,而整个大西洋沿岸陷入“连皇家海军都无法确保安全”的恐怖之中。

此后的一段时间中,蒂奇无缘无故地消失了两年。后来复出的他变得更加疯狂,北至弗吉尼亚南至洪都拉斯,全都在他的抢劫范围之内,1718年春,他竟然率领四艘海盗船封锁了南卡罗莱纳州首府查尔斯·顿,将港内的船只洗劫一空后烧了,还绑架了市政议会的议员,扬言要“踏平查尔斯顿”。然而在1718年秋,在与斯波茨伍德的海军的交锋中,蒂奇在稳操胜倦的情况下竟然鬼使神差地死在了梅纳德船长的手上。他的头被悬挂在了海军的旗杆之上。


红胡子巴巴罗萨
相信玩过大航海时代II的朋友一定会喜欢希尔顿·雷斯这位红胡子海盗,他几乎是本作中最为优秀的海员那个时代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红胡子,人们称呼他为“巴巴罗萨”(银河英雄传说里也有这个词出现)也就是红胡子的意思。而且他是奥斯曼人。

红胡子共有兄弟4人,红胡子排行第四本名阿错尔。父亲是一个陶工,有一艘运陶制品的船。父亲死后兄弟们干上了海盗,只有老三继承了父业。后来兄第三人中除了阿错尔以外都在抢劫时死了,只有他成了当时有名的海盗,因此苏丹赐给他一个光荣的名字“海拉金”。(因为他们兄弟只抢劫基督徒的船,在航4里被翻译成海雷丁的也是他了。)

海拉金在地中海与西班牙争夺阿尔及尔,1529年海拉金打败西班牙之后,在阿尔及尔建立起了国家规模的海盗统治地位,没有遇到强有力的反抗。后来奥斯曼帝国进攻维也纳,皇帝查理五士任命热那亚人安德鲁·多利亚(此人正是大航海2中的安德鲁·多利亚)为地中海帝国海军元帅。而这时候苏丹把海拉金召到君士坦丁堡,任命他为奥斯曼帝国海军元帅,并宣布:“我把所有船只交你指挥,把帝国的海岸托你保卫。”

多里亚与海拉金的战斗一时不分胜负。多里亚在地中海东部取得一系列胜利时,海拉金率领强大舰队到了意大利海岸,搅的鸡犬不宁,人心惶惶.他在美塞尼亚湾击败多里阿,一直追击到威尼斯湾。1534年,他第二次来到意大利海岸,劫掠了雷佐和热那亚两城。

在这之后,查理五士组织了一支冒险队进行反击,攻占了突尼斯,1535年7月21日,查理五士凯旋入城,听任士兵劫掠。负责守城的海拉金得以逃跑。1538年9月25日,在希腊西海岸的普雷佛扎湾,多里亚统帅的西班牙-突尼斯联合舰队同海拉金统帅的土尔其舰队展开激战.多里亚战败,威尼斯被迫与苏丹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从此以后海拉金成了地中海权利无限的霸主。

1546年,土尔其海军元帅,万人敬仰的英雄,红胡子大海盗海拉金去世。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ky_force
(海阔天空)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9
编号 22095
注册 2004-11-4


发表于 2007-12-26 19: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怎么进了这帖?

不管了 最喜欢李华梅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billywolf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22
编号 99989
注册 2007-1-10


发表于 2008-1-2 15: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04年的贴,到07年才有人回第1贴,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剑使冰璃
(永恒~幽族长公主)

白衣公主
★★★★★★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7
功绩 287
帖子 6717
编号 87142
注册 2006-10-14
来自 九黎幽都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08-4-8 12: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08年才有第2帖=.-.......................不过还是喜欢李MM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火燚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2
功绩 143
帖子 819
编号 75697
注册 2006-7-16


发表于 2008-4-8 13: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某家便来个第四贴,唉,大航海现在也没得玩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剑使冰璃
(永恒~幽族长公主)

白衣公主
★★★★★★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7
功绩 287
帖子 6717
编号 87142
注册 2006-10-14
来自 九黎幽都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08-4-8 13: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火燚 于 2008-4-8 13:00 发表
某家便来个第四贴,唉,大航海现在也没得玩了.

吾家的电脑里还放着大航海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云生万物
(Appetitus Rationi Pareat)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36
编号 166593
注册 2007-5-29
来自 西北


发表于 2008-5-1 03: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用手机玩大航海2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zkcb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7
编号 163075
注册 2007-5-23


发表于 2008-5-6 13: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曾经的经典,2和4的感觉不一样,一个是剧情,一个是画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事公
(宝二爷)

永宁侯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6
功绩 622
帖子 9434
编号 67042
注册 2006-4-25
来自 风之王都
家族 聚贤山庄


发表于 2008-5-6 13: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零四年的贴,历经四年之久,才共有十个回复。

看似已以有很多人没有玩大航海了。

哦,TO 楼上

你句话的意思是,二代重剧情、四代得画吗?

我可不同意哟。四代的剧情可是相当优秀的,不知朋友把七个主角的全部剧情透了没有,我倒是通了。基本上来说,每一个主角的剧情我就觉得挺不错的。
最喜欢莫过于伍丁的艳福。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0405cwk
(无昵称)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8
编号 283870
注册 2008-6-25
来自 东北老工业基地


发表于 2008-8-28 11: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反正不喜欢四代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懒猪D香烟
(大辽屠夫)

白衣伯爵
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3
功绩 169
帖子 1164
编号 270326
注册 2008-3-9
来自 天蓬元帅的老家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08-9-18 22: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ICQ 状态
航海类的一直都是我的最爱之一。。了解了很多。。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uangyunhao
(逸云)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0
帖子 2037
编号 273717
注册 2008-4-4


发表于 2008-9-20 13: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帖子 回帖确实不多。。。
不过内容还不错啊!

PS:思念大航海。。。。。。 那是一个时代!!!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邓仲华
(卧云居士)

秦国公
江南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30
帖子 19976
编号 5065
注册 2004-2-7
家族 现视研


不知怎么搞的 4PK、XP版玩的时候有时会出现进入游戏后,有音乐、鼠标能动,但点开始游戏等选项没有反应的情况 谁知道原因吗?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kc270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9
编号 390348
注册 2010-8-2


发表于 2010-8-2 13: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令我回想起玩大航海2时的心情...想当年用地理学家加一只混合快船完成世界地图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桠枫
(疯子~)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5
功绩 323
帖子 7292
编号 1780
注册 2003-11-1
家族 司徒实业


挖坟党出没
大航海4的剧情很垃圾~!没有2代的剧情好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越骑校尉
(广州土著)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50
编号 5760
注册 2004-3-2


4代由于势力圈的设定,变成了一部海上版的三国志。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outmoon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7
帖子 728
编号 96048
注册 2006-12-18


发表于 2010-11-2 11: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正好最近看世界通史,顺便玩玩大航海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marrew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35
编号 47822
注册 2005-9-4
来自 伊谢尔伦要塞


发表于 2010-12-8 15: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OP里的黑胡子蒂奇,原来出典是这里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 12:3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802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