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也论李广难封——兼叹国士之风, 读史札记
性别:未知-离线 唐茂约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46
帖子 335
编号 6926
注册 2004-4-19


发表于 2004-12-29 23: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李广难封,是因为他没有才能吗?还是没有遇上良好的机遇?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通过史实一一予以否定。试分析如下:

能否封侯,取决于战绩,而战绩,往往与才能紧密相连。司马迁首先肯定了李广的才能。“李广才气,天下无双”(《李将军列传》)。他通过几个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勾画出一位超群出众的英雄,确实绝无仅有。其一,景帝时,李广在上郡驻防,为追杀三个射雕者,而遇匈奴大军。李广临危不惧,沉着对付,“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将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李广用兵,突出了一个“奇”,就是与众不同,如果没有超凡绝伦的胆识,是不敢以奇斗胜的。其二,元光五年,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为虏所得,“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难以脱险而脱险,说明没有过人的胆识和超人的勇力,是难以逃离虎口的。其三,元狩二年,李广率四千骑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骑易虏耳。’军士乃安。广为园阵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骑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众寡悬殊,退又不能退,战又不能胜,在李广率领下,以必死的信念,与敌浴血奋战,表现了李广及其将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是英雄,还得有个施展抱负的机会。“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正因为李广才能出众,所以连文帝对他都深表惋惜。文帝时,不遇时,的确属实。文帝即位,就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扰,比如商人和农民问题,民族问题,还有皇亲内部的矛盾,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文帝是如何治理的?文帝竭力推行清静无为的绥靖政策,解决目下这些矛盾和困难。朱宝昌先生对这一绥靖政策,曾作出深刻地分析,他说:“对文帝的治天下,明末大思想家王船山归结为一个‘忍’字,一个‘让’字。文帝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能让人之所不能让。他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是这样呢?面对高皇身后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根据他母子的亲身阅历,他感到除去忍和让,别无下手处,怎样对付,也不合适。船山指出这纯粹是道家的老学。船山的论断实在精确无比,是读透五千言后对文帝的治天下的方术的最高度的概括。’(《论西汉文景之治和先秦黄老思想》)这一忍,天下便无事,用武之地没有了,李广当然就不遇时。但到了武帝,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武帝发动了对外战争,尤其对匈奴大规模战争。战争需要英雄,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英雄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李广赶上了这个大好时代。他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这就说明李广难封,既不是才能问题,也不是机遇问题。

既然才能、机遇都不是他难封的原因,那么导致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呢?

司马迁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但对他提供的史料加以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广的悲剧是汉武帝一手炮制的。汉武帝为什么要迫害这样一位为刘家社稷出生入死的英雄呢?李广虽然是汉代人物,接受的却是先秦的国士遗风,在国士遗风的熏陶下,具有国士的品格和作风。国士之风到了汉代,统治阶段不再需要它了,需要的则是另一种社会风气,不必为个人负责,只需为皇帝一人负责。李广没有适应这一转变,这就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由先秦国士的流风余韵造就的美丽人格,具有先天的悲剧性,这恰恰构成了李广的性格特征。

疾恶如仇。杀霸陵尉,因为霸陵尉曾伤害了他的尊严,人格受到了污辱。按照先秦人的意识,一个人的尊严与人格,如同生命,所以要以生命来维护。

敢死好名,奋不顾身。比如遇左贤王军,众寡悬殊,李广毫不畏惧,与敌展开了殊死搏斗。表现出李广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

廉洁爱士。李广“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乐为用。”

这美丽的人格,正是先秦国士的流风余韵的表现。司马迁本人就是一位具有国士精神的人物,所以他特别敬仰具有国士风格的人。他不但为这些人立传,在现实中,不怕下狱,为李陵这样的人仗义执言。他为李陵讲话,是因为李陵具有国士之风,“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所以为有国士之风”(《报任安书》)。国士之风不仅具有美丽的人格,而且还具有进步的社会意义。朱宝昌先生对它的产生、作用和影响有着精辟的论述,他说:“这时,人才开始意识到他的地位和尊严。一个人的地位、前途,决定于他的才能、学术,而不是决定于他的家世。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批特立独行的新型人物。他们身上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豪情胜概。他们把所处的时代的伟大精神体现在他们自己的人格里。他们专以打击豪强、扶植善良为己任。他们轻生尚勇,也死好名(决非好虚名、浮名)。他们似乎毫无个人的人间俗望。他们重交尚义,一言与之,终身不改。他们专以为人们解决困难和问题,似乎他们自己毫无困难问题需要解决。他们当然谈不到随波逐流,趋炎附势,这就是汉兴七十年后,太史公司马迁所歌颂的国士之风。司马迁本身也便是这个风气中的人。鲁仲连、虞卿、荆轲、侯生、朱亥、乐毅等都是这个风气中的人。吴季扎及信陵君无忌,则都以贵公子的身份闻其风而悦之。他们确实是点缀这个光明俊伟的时代的明星。(《先秦人物·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尚总论略》)

国士之风是时代的产物,由国士之风造就的璨烂群星,曾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起过积极的作用。如今的地主阶级是封建统治阶级,具有破坏社会秩序的浪漫豪侠的精神气概,他们再也用不着了,国士之风的时代从此结束了,地主阶级与国士之风从此一刀两断!产生国士之生的沃土从此流失了,国士之风在一个不允许出生的时代,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滋生出来,因此,打在李广性格上的烙印是上一个时代的印记,这就决定了他的性格具有先天的悲剧性。

这个时代不需要具有国士之风的人,而李广却没有改变它以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而是坚持它,发扬它。不管他的动机如何,但在客观上与统治阶级的要求则是背道而驰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他的悲剧。这个时代,封建地主阶级提倡的社会风气,与上一个时代完全不同。标志人性觉醒的独立人格,被扼杀了。这个时代用专制的手段,造成这样一种社会风气,不能有个人意志,要人们成为唯唯诺诺,俯首贴耳的顺民。具有鲜明个性,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的的国士之风,无疑是对这个风气的破坏,自然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不容。李广没有认识到这一历史的转变,即使认训,具有国士之风的人是不大容易改变的。让他们弃绝浪漫主义豪情的国士之风,犹如扼杀了天性的“羁鸟”,眷恋的依旧是山林。这样,李广的悲剧便为必然。

统治阶级从其统治利益出发,向人们提出了新的道德标准,“要培养一种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在新的秩序下过日子的社会风气(《两汉文学·政治·学术思想总论略》)”。适应不适应新的道德标准,新的社会秩序,愿不愿接受正统思想,尤其对于官吏,决定着他们的前途和命运。但不难看出,李广带兵是不符合汉家规范的。守规矩,搬教条,不能有任何能动性,即使它符合君主的利益,也是不能允许的。

卫青、霍去病,这样的著名将领,就懂得怎样培养自己的奴性性格,讨得主子的欢心与信任。霍去病对待士卒与李广“宽缓不苛”截然不同。“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遗弃梁肉,而士有饥者。”(《卫将军骠骑列传》)他岂不懂得爱兵如子道理?他之所以忍辱负重,在于不在军中树立自己的威望,以取得武帝的信任,以求久安其位。李广则不然,他深爱士卒,士卒“咸乐为之死”,“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李将军列传》),生前死后,享有这样崇高的威望,活在人们心中,一个天子未必就能如此!他这样做,绝对不是为了树立他个人,更不是野心勃勃,与天子争夺军心、民心。这是他美丽人格的必然产物!但在客观上起到了枝大于本的作用,你将至高无上的皇帝置于何地?他不知殿现自己的国士之风,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卫青更是乖巧。对苏建的处理,明明是他职权范围的事,可是他硬是将权交给主上,为的是取悦主子。他说:“且使臣职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而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是见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卫将军骠骑列传》)一个典型的乡愿,一个十足的滑头!就是这种人才能够被重用。维护天子的绝对权威,李广哪里知道这个诀窍?比如,当他任右北平太守时,他立即请求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杀之。生杀之权,属天子,还是属你李广?这分明眼里没有皇帝!武帝之所以能容忍,因为急需用他,顾不得与他计较,由他去吧!帐,最终是要算的。

在文景时,与李广同为九卿的李蔡,才能在中等人之下,名声比李广差远了,可是到了武帝,扶摇直上,竟为列侯,位至三公。无能而荣宠,朝廷重用的到底是一批什么人?让人无法理解。这已不是“周公吐哺”,求贤若渴的先秦时代,才能在这个时代黯然失色!凭本事封侯晋爵,是对善良人的欺骗。李广认为自己有才能,就能取得封侯,实在是天真!

导致李广悲剧的原因之三,是汉武帝对李广的压制与迫害,亲手炮制了李广的悲剧。

在《李将军列传》里,司马迁反复提到才能不及中等的人,却能建立封侯之功,而天下无双的李广,竟然没有一次立下封侯之功,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国士之风流行于先秦,而不合于汉,具有国士之风的人就难奋发有为,而且厄运就在前头。“汉兴, 禁网疏阔,未之匡改也。”(《汉书·游侠传》)这是指无为而治的绥靖政策时代。如果说汉兴还没有力量匡改,那么,到了武帝,匡改的时机便成熟了,他开始收拾各色各样的不合规格的角色了。首先向哀怨雄奇的国士之风兴师问罪因为他们能为民众排忧解难,“且缓急,人人所时有也……况以中材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游侠列传》)小民百姓需要他们,他们是弱者的救星!可是在统治阶级眼里,这批人是出格的人,“权行州邑,力折公侯’(《汉书·游侠传》),势力真是不小,这还了得!他们的存在,对绝对权威是无形的动摇。武帝还能坐视不理吗?还能任其泛滥吗?武帝要下手了!郭解的悲剧是一个典型的事例。郭解是一个充满国士之风的浪漫豪侠,深受人们爱戴,他并未杀人,也没有指使杀人,但公孙弘却深文罗织:“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道。”(《游侠列传》)不杀人,却胜于杀人,这是什么逻辑!司马迁不能懂,但正统史学家班固他懂,还为这一强辞夺理的逻辑作了注:“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生杀之权,其罪已容于诛矣。”(《汉书·游侠传》)这分明是说,生杀之权是天子的,郭解,一个匹夫,怎能众望所归,操生杀之柄呢?虽然如此,国士之风的美丽人格,班固也不能抹杀,“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济,谦退不乏,亦皆有绝异之姿。”)然而,这在统治阶级眼里,被认为是“不入于道德”的!这就给国士之风定了性,划为禁绝之列。

尽管国士之风属于禁绝之列,最终的命运是一样的,但武帝对待这批人是有区别的。武帝没有象对待郭解那样对待李广,这并不是他的幸运,因为他还有可利用的一面,抗击匈奴,还需要他这样的英雄。但也并不因为他的才气天下无双,武帝就对他放手使用,相反,武帝采取了限制使用的卑鄙手段,大材而小用,总让你的才能能施展却又施展不开,束手束脚,因此,就难建立足以封侯的战功。软刀子杀人,不残忍,也阴毒!当李广再无利用价值时,便一脚将他踢开,毫无君臣之义,冷酷极了!比如元狞四年,武帝表面同意李广为前将军,随卫青击匈奴。李广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将军了,这是他争取封侯的最后一次良机,因此,对他太重要了,也太宝贵了!可是武帝两面三刀,阴诫卫青:“以为李广老,数奇,毋当单于”(《李将军列传》)。这纯粹是无稽之谈!显然是阻挠,但他推给了卫青,武帝这一阴谋手段,李广至死不能明悟究竟是谁迫害了他,是谁制造了他的悲剧,含恨九泉!这位忠厚的英雄,更令人同情!

李广出生入死,抗击匈奴,为汉家王朝效力了近半个世纪,劳苦功高,无负于汉,但武帝为什么如此绝情呢?从武帝如何对待皇亲,我们就一目了然。“自魏其、武安、淮南之后,天子切齿。”(《汉书·游侠传》)一个是窦太后的堂侄,一个是王太后的弟弟,皇亲国戚,对他们,我们似乎听到他切齿的声响。武帝为何痛恨魏其、武安?要害就在厚待宾客。厚待宾客就能“取重诸侯,显名天下!”(《汉书·游侠传》)武帝认为这些俱乐部威胁着他的统治地位,武帝能不切齿?连魏其都不能幸免,李广岂能侥幸!

由此不难看出,具有国士之风的人,不论他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都难以挣脱武帝手上无形的屠刀!这就是武帝对李广如此绝情的原因之所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远舟
(天下大铲都僧缸)

武陵郡公
白衣伯爵
枢密直学士

Rank: 18Rank: 18Rank: 18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168
帖子 7869
编号 1698
注册 2003-10-27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4-12-29 23:5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太史公曰:侠以武犯禁,套用上来说:国士以风骨犯禁
这个禁就是“皇权至上”的禁吧

从前难以理解李广之难封,今日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4-12-30 00: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是有种说法:李广面有数机。就是说李广面相奇特,不太讨皇帝喜欢,所以一直不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晨山尚书
(呼吸氧气)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4
功绩 312
帖子 11210
编号 1080
注册 2004-10-28
来自 海峡西岸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4-12-30 00: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只能说李广缺乏政治的敏锐,无法理解汉武帝的心思,转变不了自己的作风。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鬼眼狂刀

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35
帖子 2028
编号 27665
注册 2004-12-13


发表于 2004-12-30 00: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做人有自己的原则有什么不好

李广坚持自己的原则,混不好官场是正常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4-12-30 03:0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李广杀霸陵尉明显是挟怨报复,李广的行为是滥用职权,目无法纪。
李广曾经杀降羌800多人,这无疑是李广的一大污点“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汉武帝时期司马迁详细记载的两次战斗中李广无不是被敌人包围然后凭借自己的骁勇和沉着脱险,但他的部下损失惨重。这种经历一方面相当有传奇色彩,另一方面也说明李广没有统帅大军的能力。
所以李广难封怪不得别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2-30 10:0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呵呵,看了唐兄此文,某家想到近人某之一首咏史七绝:

使君若遇高皇帝,未必能逃五鼎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incery
(枫影长歌)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10
帖子 675
编号 11084
注册 2004-7-12
来自 神遗忘的地方


发表于 2004-12-30 10: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管什么时候,统治者都不希望下属有什么‘国士’之风吧,就好像我们老板一样。。。
顶部
性别:男-离线 jiang791016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14182
注册 2004-7-31


发表于 2004-12-30 11: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统治者需要的是为他服务的人,而不是威胁他地位的人。所以有个性又有才能的人一般是混不好官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南宫如水
(无酒)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1
功绩 28
帖子 1454
编号 24546
注册 2004-11-15


发表于 2004-12-30 11: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李广是否真有封候之功,说法不一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宇文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30
编号 19711
注册 2004-10-27
来自 千年帝都


发表于 2004-12-30 12: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有个记载:
李广从周亚夫平七国之乱,乱平,叙功未毕,从梁孝王手里接来了封侯印绶。--身为中央臣子,却擅自接受诸侯的封爵?故此战褫夺功劳。  此为李广悲剧的开始。。。

另外就如肃杀所说,每战自身伤亡惨重,如何论功,李广每战,“杀虏亦过当”,如此将军,怎能封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斜出正入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230
帖子 3092
编号 742
注册 2003-9-13


发表于 2004-12-30 17: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郭解放现在就是一黑社会老大,而且势力已经渗透进中央的那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q42474112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63
帖子 3273
编号 6798
注册 2004-4-15


发表于 2004-12-30 17: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汉武帝是中国帝王最初的标本
榜样
模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中庸

白衣伯爵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98
帖子 3728
编号 6419
注册 2004-4-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1-1 00: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对李广我们更多的是惋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5-1-1 14:3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如果以寡敌众损军为过,卫青重创匈奴,归马十一二,功立的也不气直了

此间但论国士,非止营营,君固与论,不言桃李。

捉史记下伤怀。为一恸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帕拉丁于2004-12-30, 12:10:15发表
有个记载:
李广从周亚夫平七国之乱,乱平,叙功未毕,从梁孝王手里接来了封侯印绶。--身为中央臣子,却擅自接受诸侯的封爵?故此战褫夺功劳。  此为李广悲剧的开始。。。

另外就如肃杀所说,每战自身伤亡惨重,如何论功,李广每战,“杀虏亦过当”,如此将军,怎能封侯?

从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李广不拘小节的一面,这样的性格,在官僚体制下是难生存。李广的遭遇有点像巴顿,不过巴顿还是比他幸运多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宇文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30
编号 19711
注册 2004-10-27
来自 千年帝都


发表于 2005-1-8 10:0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能叫不拘小节?
你老板派你做事兼给别人帮忙,事后别人给你一个(他公司的)技术主管的头衔,你就理所当然的接受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风刀霜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32
编号 27997
注册 2004-12-16
来自


从深层次分析了李广难封的原因,简单一点就是帝王的喜好决定了臣子的命运,文帝用老,景帝用

文,武帝用少,李广终不得封。李广的运气也真的很背,要么一同出兵,偏他不得战机;要么因人

之过,牵连及己;个人观点:广杀霸陵尉,纯属报私怨,非公也;降羌而杀之,不宜,但绝非因此

而不封侯。广善养士卒,身先为率,此与关羽相似,但不修制度,又其一弊也。

QUOTE:
有个记载:
李广从周亚夫平七国之乱,乱平,叙功未毕,从梁孝王手里接来了封侯印绶。--身为中央臣子,

却擅自接受诸侯的封爵?故此战褫夺功劳。 此为李广悲剧的开始。。。

另外就如肃杀所说,每战自身伤亡惨重,如何论功,李广每战,“杀虏亦过当”,如此将军,怎能

封侯?

不止此处何处?,“杀虏亦过当”又从何而来?望指明。
况且,就算杀虏过当,怎么就不能封侯?

还有霍去病哪里是什么故做姿态,不过是他虽善战而不善治军罢了。我倒觉得卫青做法很对,不擅

专,善避嫌,为臣本分,天子不疑,厚禄终身。

说武帝迫害他也未免太过,他又不结党营私,洁身自好,那里借威胁到皇权皇威了。武帝大概不喜

欢重用他,所以就很难成就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宇文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30
编号 19711
注册 2004-10-27
来自 千年帝都


发表于 2005-1-8 17: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史记 李将军列传
1.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封候一说出自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的”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的注释
2.李广的战绩   
    1.其后四岁,广以韂尉为将军,出鴈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2.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
    3.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是时广军几没,罢归。广军功自如,无赏。

  汉书 卫霍列传  “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

以鲜血染红的顶子,也要敌人的血多过自己人的才行。。。
公孙敖、赵食其之辈那个不是如此,难道因为李广悲情就可以例外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sj02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29385
注册 2005-1-2


发表于 2005-1-10 13: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到自身损失惨重问题,李广利征大宛损失也非常惨,但刘彻还不是照奖不误.可见皇帝的人品不行是很大的元素.如果换做是曹操,李广就好比张辽;如果换做是孙权,李广就好比是甘宁.
李广是那种敢于孤身犯险的人,这不是说他没有指挥大军的才能.李广从没有带领过一支有相当规模的军队,这明明就是刘彻不给他带!
何况大漠作战地形因素很小,两兵相斗比的就是勇敢.即使是霍去病带兵所进行的漠北大战,也只是一场拼消耗的战斗而已,汉军损失照样惨重.
所以说从李广个人才能来看,他完全是有资格封候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uckylan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7
编号 25275
注册 2004-11-21


发表于 2005-1-10 13: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 看看你周围的那些高官们  他们是怎样爬上去的? 都是凭自己本事上去的么? 再看看他手下,难道那些下属都是窝囊废不成?
兔死狗烹对哪个执政者来说,都不失为一个好计策。
汉朝初期那些诸王叛乱就够皇帝闹心的了,还封一个深得军心的李广什么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老人七十杰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7
编号 29623
注册 2005-1-5


发表于 2005-1-10 16: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sj02于2005-01-10, 13:15:11发表
说到自身损失惨重问题,李广利征大宛损失也非常惨,但刘彻还不是照奖不误.可见皇帝的人品不行是很大的元素.………….即使是霍去病带兵所进行的漠北大战,也只是一场拼消耗的战斗而已,汉军损失照样惨重.
所以说从李广个人才能来看,他完全是有资格封候的

李广利征大宛要分2次看,第一次汉武帝是大怒,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赏是谈不上的。第2次战斗的损失不算大,用史记的话说就是“战死不能多”。
如果一定要用三国的人物来比,李广往好的比就是像演义里的吕布,张飞。
相当规模的大军是什么概念呢?像卫霍那样吗?若一定要带相当规模的大军才能有机会发挥、封候,那李广部下的军官和士兵们,有的也有封侯这又怎么解释?
霍去病击匈奴损失惨重这点不知是从那里得知的。若损失过大,如卫青最后一次击匈奴,因为李广李英雄的迷路缘故,和匈奴杀伤大当,结果是大将军不得益封,军史卒皆无封侯者。
从李广的事迹来看,他不战死或因过失被罚死真可算的上是幸运无比了。若要论资格封侯也要拿出像样点的功绩。要不就成了像你楼下那位说的一样“看看你周围的那些高官们 他们是怎样爬上去的? 都是凭自己本事上去的么?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宇文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30
编号 19711
注册 2004-10-27
来自 千年帝都


发表于 2005-1-10 18:0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luckylan于2005-01-10, 13:39:19发表

汉朝初期那些诸王叛乱就够皇帝闹心的了,还封一个深得军心的李广什么侯!

汉景、汉武封了多少侯?
自己看史记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捕风捉影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299
帖子 2997
编号 173
注册 2003-8-27
来自 长沙,深圳.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10 18:0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封李广海西侯,食邑八千户。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鲁卡德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0
帖子 428
编号 22343
注册 2004-11-5


发表于 2005-1-10 23: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就奇怪,为什么李广手下有那么多封侯的?
要说吃败仗,损失大,李广有责任,他的部下也应该有责任;
要说打胜仗,他的部下有功劳,他也应该有功劳!!!
更何况,从李广难封可以看出当时的人认为他的能力应该封侯,他的功劳也应该封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宇文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30
编号 19711
注册 2004-10-27
来自 千年帝都


发表于 2005-1-10 23: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跟着李广干,封侯好像没戏;离开李广,跟着别的将军,就鸿运高照了(估计是)
李广--天煞灾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老人七十杰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7
编号 29623
注册 2005-1-5


发表于 2005-1-11 00: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阿鲁卡德于2005-01-10, 23:32:51发表
我就奇怪,为什么李广手下有那么多封侯的?
要说吃败仗,损失大,李广有责任,他的部下也应该有责任;
要说打胜仗,他的部下有功劳,他也应该有功劳!!!
更何况,从李广难封可以看出当时的人认为他的能力应该封侯,他的功劳也应该封侯。

功劳这东西能这样算的吗?又不是NBA,坐一个赛季的板凳球队拿冠军也能跟着弄个冠军戒指。要按你这样算,李广公孙敖等有过失按律当斩时那岂不是还要拉上数万人陪葬?难道汉兵还富到能给自己赎罪?
无缘无顾的,就凭认为自己的能力能封侯就要封侯?那要功绩来干什么?东方朔那种自大狂又要居什么高位?
还有一点要注意,李广哪怕在发牢骚时也不是说为什么凭我的功绩还不能封侯?用史记的话说就是:无寸尺之功以得封邑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狄人杰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18615
注册 2004-9-28


发表于 2005-1-16 18: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李广确有才能,然而正如肃杀兄所言,他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杀霸陵尉,坑降兵,是很犯忌讳的事情。另外,据说他是秦人,汉室因而很是防范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16 19:2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李广以有才力,力战闻名。做了太守也是一样。关于他的事迹,全是格斗,并没有什么大略。李广治军极为简易,不被突袭,实在是运气。带大部队出击时从来没有大的胜利,他只是以能斗得到士兵崇敬。独立带兵从没有超过五千,一遇战事,急欲求战。只能说是一个很好的战士,不能说是好将军。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小早川流水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9
编号 32285
注册 2005-2-8


发表于 2005-2-13 15:4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小女子是这样认为的~

李广固然很厉害,气魄摄人,在对匈奴的战争中也立下过一些战功~
但是,汉朝一直承袭秦制,要有很大军功的人才能封侯,而李广说白了只是个猛将,而非有才的统帅。匈奴人畏惧李广的大概也只是他的箭法。李广每次作战都不能有很大的突破,取得赫赫战功,还打了不少败仗,虽有战功,达不到封侯的地步。
就算是这样,只要有机会还是可以建立功勋,以达到封侯的标准的。但是为什么他没有封侯呢?那是因为李广是上一辈留下来的将军。而汉武帝这样自负的人显然希望能自己培养一个独当一面的将领,好显示自己比父辈强,这样一来,李广就缺少了建立功勋的机会。
还有一点,李广是一个有很高威信的将军,汉武帝可以通过压制他,以达到捧卫青的效果。毕竟用自己的嫡系部队,一手提拔起来的卫青、霍去病要好的多,又可显示自己用人,发掘人才的独到眼光。这是帝王的通病。

可以说的是,李广的悲哀是他自己生不逢时,又没有过人的才华,汉武帝弃之,是很正常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30 08:4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252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